礼运大同篇全文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注释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大同原文及翻译
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
以《礼运》为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大同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同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编辑本段解释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
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
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
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
「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
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
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
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
「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
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
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
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自然大公无私。
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
「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
「讲信修睦」:对于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
言顾行,行顾言,没有欺诈行为。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家与家之间要和睦,国与国之间要和睦。
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
「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所以人人相亲相爱。
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的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
「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
「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
孙中山手书《礼运大同篇》
孙中山手书《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
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译文来自<<百度>>,鸣谢.<<大同主义>>1924年,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曾谈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一书中《礼运》篇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这个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孙中山先生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
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因而民生主义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完整版)《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孔子《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选出真正贤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实和睦。
道心不退,精进不懈,所以人們不单只亲愛自己之亲人;
不只愛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使老年人退休后,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劳終生;
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闲;
幼年人有所教养,而不放荡成性。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有适当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费,且也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虽然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卻不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阴谋诡诈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窃,乱贼暴徒永远绝迹。
因此外出或夜晚,门戶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人间净土。
传世经典《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传世经典《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赏析《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是由于冠於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为后世人描绘了一个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图案。
故后世有“礼运大同”的说法。
“大同”和“小康”,是相对的两种社会形态,在对立之中相得益彰。
译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
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这便是大同世界。
礼记礼运大同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 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 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 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 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 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 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 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 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 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 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 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 恂溧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众,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 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 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 齐其家。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摘要:一、引言:介绍《礼记》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男有分,女有归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三、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理解和现实意义正文:一、引言《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制的论述集成。
其中,《礼运大同篇》是篇幅较长、思想内容较为丰富的一篇。
本文将对《礼运大同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尝试阐述其现实意义。
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礼运大同篇》开篇描述了孔子与弟子言偃的一段对话。
孔子在观赏礼乐之后,感叹大道之行,言偃询问孔子为何叹息。
这表达了孔子对礼制进化的关切和期待。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回答言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资源。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当选拔有贤德和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强调诚信和和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主张,人们不仅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其他人。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孔子强调,社会应该关爱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得到赡养,让青壮年有所作为,让未成年人得到教育成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主张,社会应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让那些失去家庭依靠、身体残疾或者年老体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和照顾。
7.男有分,女有归孔子提出,男女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和归宿。
男子要担当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要履行好家庭主妇的职责。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孔子教导人们,对于财物应该视作公共资源,不必藏为己有;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应该用于服务社会,不必自私自利。
《礼运·大同篇》译文
《礼运·大同篇》译文王财贵/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译文:当真正理想的社会实现的时候,整个世界的事物,人们都会以公正公义的心态去处理,都会以众人的利益为依归。
所有贤明能干的人都会被人们推选出来去领导人民、服务大众。
于是,人与人之间都讲求信用,国与国之间都和平共处。
因此,在这样理想的世界里,人们不只是孝敬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爱护养育自己的子女,而且,全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各尽其才,幼年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所有失去妻子的男人、失去丈夫的妇人、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至亲的人们,乃至于所有身心残废的、有病的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照。
总之,天下男人都有其称心的职守,女人都有其美好的归宿。
在这样理想的世界里,各种财富都不会被浪费糟塌,而加以充份利用,人们创造财富并珍惜财富,但不一定只是为了私藏己用;所有人们的才华都不会被忽视而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奉献己力,但不一定只是为了谋私谋利。
因此,阴谋狡诈消失了,偷盗、侵犯、作乱、害人之事绝迹了,人们因而都能放心外出而不关门。
这就是全世界人民真正理想的社会实现以后的大同世界啊!(王财贵先生按:翻译,有不同民族语文间的翻译,有今语对古语的翻译。
不论那种,当然最好的还是原文。
不过,因为很难要求人人通晓许多语文,所以不同语文的翻译显然非常必要,如中国古人之译佛经。
西方人自希腊至今,语文变化极大,故对其古书也必需翻译或重写。
至于中国的古文,二千多年来,变化并不大,所有读书人,只要读过三五年书,就能直接读古文。
还要翻成白话,是近代语文教育失败后不得已的多此一举。
前些年,有人办活动,要推广礼运大同篇,请我翻译,以与原文并列,印发给参与活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