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基于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基于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邹剑波;乐见玲【摘要】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它作为工人阶级的“革命的哲学”,对构成资产阶级社会整体的经济、政治、法律的社会结构以及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进行总体批判。
这种总体革命观要求把哲学当作具体的现实来对待,它的目的在于把消灭哲学作为消灭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一个部分。
柯尔施的这种“反哲学”为我们从本质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更为宽阔的视野。
%Korsch believed that Marxism was a philosophy in nature.As the revolutionary philosophy of the working-class,it should put forward an overall criticism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bourgeois society which consist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law,and ideology of arts,religion and philosophy.The holistic of revolutionary requires that philosophy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concrete reality;its aim is to wipe out philosophy as a part of wiping out the whole bourgeois so-ciety.Thus Marx's theory which is embodied in a kind of non-philosophy,or even anti-philosophy,as an alternative of philosophy occurred repeatedly.So,how could it be an anti-philosophy while it is a philosophy?How could the unifica-tion of philosophy and anti-philosophy be possible?These questions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Marxism in nature, but also provide u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totality of Marxism.【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64-67,79)【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革命【作者】邹剑波;乐见玲【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吗?究竟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还是以总体性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还原它本质的、历史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和视角的问题,它还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否理解或者是否理解准确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的言说及其影响
[收稿日期]2003206221 [作者简介]郑端(1969-),女,湖北长阳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① 在国内学术界,杨耕比较早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他最近关于这一观点的阐述,可以参见杨耕:《马克思:现代哲学的奠基者》,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5期。
② 参见聂锦芳:《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载《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的言说及其影响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北京100727)[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哈贝马斯[摘 要]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柯尔施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把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来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迁、理论实质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特质,所有这些都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哈贝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3)0920025205一、问题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似乎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不是始终把马克思视作哲学家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哲学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吗?在传统的话语谱系中,自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术语就获得了历史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则确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基本视域和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学术界逐步展开了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批评,并提出了种种替代方案,诸如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等等,意在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
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科尔施(Korsch)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独特的阐释,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其当代价值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就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讨。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上。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科学分析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历史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尔施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上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和套用,而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经济学或社会学的学说,而应该是一种关于人类自身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理论。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在科尔施看来,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走出资本主义的禁锢,把它转变为一种解放人类的理论。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不是仅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对社会的改造和解放。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的思考也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尔施的理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要超越经济决定论的观点,把历史唯物主义提升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以实践为基础,要走出资本主义的禁锢,把它转变为一种解放人类的理论。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实践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著作中的一些观点相去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强调过于片面,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既要有对现实的批判,也要有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践。
重审“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互释
重审“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互释倪寿鹏*【内容提要】自从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性质问题以来,“马克思主义是哲学还是科学”就成为国内外理论界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马克思主义超越了狭义的哲学和科学的二元对立,既不是纯粹的批判哲学或实践哲学,也不是与哲学无关的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兼有哲学批判性和科学实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跨学科理论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包含经验实证科学于其中的广义的哲学。
它在存在论上主张实践论,在意识论上主张辩证法,在价值论上主张现实的人道主义!【关键词】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科学?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界引起经久不息的争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柯尔施在192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曾对此有过开创性的讨论。
但是柯尔施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从根本上了结这一学术公案。
直到21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对此仍然未达成共识。
譬如,在徐长福和邓晓芒之间、段忠桥和俞吾金之间就分别进行过学术论战。
相较而言,徐长福和段忠桥两位先生更注重马倪寿鹏,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7Vv-----------------------------------------2020年第1#总第34#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邓晓芒和俞吾金两位先生更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
这些讨论使得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性质的理解大为深化%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实际上超越了狭义的哲学和科学的二元对立,既不能还原为某种纯粹的批判哲学或实践哲学,也不能简单地视为与哲学无关的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兼有哲学批判性和科学实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跨学科理论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包含经验实证科学于其中的广义的哲学%一“柯尔施问题”的提出与影响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开篇就提到,当时国际理论界左右两翼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内容%—方面,许多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德国哲学中黑格尔主义无足轻重的余脉,没有发展岀有自身特色的哲学。
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直备受争议。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其教义不可动摇。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被批评为过于教条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具体历史情境的变化。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理可言的,并且有时还可以提供帮助来解释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问题。
以下是五个例子来证明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某些方面是可取的。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而柯尔施主张,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还决定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比如,工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消费,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文化和消费文化。
这个例子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生产力确实可以决定人们的思想和文化。
第二,在柯尔施看来,社会结构是不变的,意识形态则随时间而变化。
换言之,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是分开的,前者决定后者但是后者会因时间、历史背景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例如,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是相对稳定的阶级,而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价值观却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个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的。
第三,柯尔施批评了某些马克思主义的变形,如新左派在经济和社会改革方面采取过于极端的措施。
柯尔施认为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恪守马克思原有的理念并不应当把理论推到极端,这样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保持清晰、具体的精神。
这样一来,柯尔施的警告是值得被我们关注的。
第四,柯尔施还倡导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实践论,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需要通过实践来判断。
例如,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可以说是如今最具代表性地马克思主义成功应用的例子之一。
是时候对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实践论给予更多的重视了。
第五,柯尔施也批评了一些自以为是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切实践情况,而实际上他们却缺少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
因此柯尔施主张,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紧密联系他们的实践,并不断接触、研究实际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科尔施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与总体性
1、科尔施的总体性的含义 1)把社会(社会存在)和历史(社会发展)作 为总体来认识和把握 2)把理论与实践当作一个完整的现实的总体 总体性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2、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标志 不再把哲学当成独立的观念形态,而是社会革 命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首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 主义。换句话说,它是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 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而它的实践颠覆了这个整体。”
台州学院思政部
第三讲 西早期代表人物:科尔施
人物肖像
姓名: Karl Korsch 籍贯: 德国 生卒: 1886—1961 学位: 法学博士 职业: 哲学家 主要成就: 西马奠基人之一
一、科尔施生平与思想事件
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1911—1919)
二、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出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终结”和“ 消灭”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总体性
4 5
科尔施对列宁哲学思想的非难
“科尔施问题”的意义
(一) “科尔施问题”的提出
1、科尔施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2、“科尔施问题”的背景: 资产阶级学者:马克思的哲学只是黑格尔 主义的余波,是相当不重要的一支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实证理论, 哲学研究无助于阶级斗争 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哲学内容的
参加德国共产党时期 (1920—1926)
脱离国际共运时期 (1926—1961)
•加入伦敦 “费边社”, 受改良主义影 响 •加入“德国 社会民主党”
•加入德共 •发表《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 •被开除出党
•与“左派”决 裂 •批评列宁主义 •再版《马》并 增加《一个反 批判》 •被迫移居 •《卡尔· 马克 思》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柯尔施是二十世纪德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他的哲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阐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欧洲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并且在当今世界社会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柯尔施的主要思想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一个对人性自由的限制和剥夺。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和生产方式的异化,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被迫进入一个被规训和管教的“铁笼子”中生活的困境。
第一,柯尔施强调了理性的局限性。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显然是建立在一种对人性理性的过度理解之上的,他强调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并指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各种困境本质上都是人类理性的必然局限性造成的。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扩大对被压迫人群中情感、经验和知识的认识,从而超越这种理性的局限性。
第二,柯尔施主张对另类中的价值进行承认。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它在创造社会正义和共同体时,未能充分认识到另类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和可持续性。
他认为仅仅强调组织合理性和规划性就已经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化,因此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加注重另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和可能性。
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批判现有的社会形态,以及对另类社会生活价值的重新认识,来为创造新的社会努力。
第三,柯尔施谈及文化多样性。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强调全球性意义上的“科学”的普及,而往往忽略了各地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
由于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人类社会逐渐向着标准化与科学化发展,这就导致了对非标准和个别性的排斥。
因此,柯尔施强调了文化多样性,认为要对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特殊性进行承认和尊重。
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这意味着要更多地关注人类生存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第四,柯尔施思考了人类的学习力。
柯尔施认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和现代性带来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响应于变化——即如何适应和改变,然而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
柯尔施_马克思主义和哲学_的启示
2011年第10期下半月·总第492期在马克思之后,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一直都是把恩格斯在晚年对马克思的学说所作的解释作为唯一权威。
柯尔施却另有鲜见,他在当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的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思路,他抓住了一些容易被忽略但意义非凡的点,这主要体现在他是在历史与哲学的关系中去把握哲学、反思历史。
一、柯尔施为马克思的“终结哲学”所作的辩护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提到“资产阶级的哲学教授们一再担保,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它自己的哲学内容,并且认为他们正在说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东西。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一再互相担保,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上来讲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并认为他们正在说出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东西。
”说到底,在这些人的眼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哲学内容的。
”在柯尔施看来,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否认马克思是哲学的看法也是“有据可查”的,并非凭空捏造。
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都说过要“消灭”和“终结”哲学,所以要论证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首先就要真正解释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何种意义上说过要“消灭”和“终结”哲学。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反对的哲学并不是“部分的”以德国古典哲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关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结论,而是“完全反对”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前提,这种对前提的反对在此时更为彻底,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终结”和“消灭”的哲学理解为是资产阶级哲学。
二、马克思的哲学是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西方近代哲学最鲜明的特点正在于其主客二分的模式,以柯尔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断言,论述马克思的哲学是如何超越主客二分的模式,也是他们证明马克思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整体上对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正是以前的哲学家不曾做到的。
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本来就表现于意识和现实的一致,把意识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割裂开来,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缺陷之一。
原著解读——《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四个问题1、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2、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的后果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特征4、理论战线上如何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1、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1(1)针对对象:资产阶级教授:轻视、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黑格尔之后,许多人反对黑格尔哲学,视马克思主义为其残渣余孽—“黑格尔主义的余波”2。
正统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对待哲学问题的方式是随便地扔在一边”3,本文主要即针对这些人。
状况:割裂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原因在于对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遗忘。
(2)正统马克思主义否认、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源有自,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有不少“废除、消灭哲学”的表述。
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废除、消灭哲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首提“消灭哲学”,《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则集中批判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神话”……首先要实现哲学,才能消灭哲学(不在实践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这个消灭哲学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实现哲学的过程。
2、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的后果20世纪20年代前后,柯尔施面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低潮进行反思,反对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及其改良主义、宿命论后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重新激起人们的革命热情。
高度赞扬罗莎·卢森堡坚持革命的激情与道路,此种坚持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紧密相关。
坚决反对第二国际的科学、客观的经济理论和社会学理论。
即使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也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4。
“如果人们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从一开始就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那么他们的唯物主义的意义就以一种灾难性的和无可挽回的方式被歪曲了“(P58)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特征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标志总体:把社会和历史作为总体来把握;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现实的总体。
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科尔施(Korsch)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将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诠释和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启示性意义两方面展开探讨。
科尔施是一位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学术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反思。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对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憧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和修正,以适应新的社会变革和现实挑战。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诠释和批判性思考,是他思想的核心和亮点。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理论观点已经过时,需要进行重新诠释和批判,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
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认为马克思过分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意识形态、文化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导致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偏颇。
科尔施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加强对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以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和规律。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也进行了重要的批判性思考。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科尔施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中,加强对个体自由和人权的关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和民主精神,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人类尊严。
科尔施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启示性意义,体现了他的思想对当代的重要价值。
科尔施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和危机,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路径。
浅谈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柯尔施通过对第二、第三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观的批判,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原始关联,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的超越性和实践性,这对于克服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哲学观层面上的知识论和教条化倾向,在当代意义上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柯尔施安德森在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时指出,“哲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是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发生普遍变化的迹象之一”〔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不再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哲学的讨论本身的复兴。
”〔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强调最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柯尔施的思想日益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
那么,柯尔施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柯尔施所谓的哲学是指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柯尔施哲学观的挖掘、分析和梳理,彰显其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柯尔施认为,资产阶级理论家、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第三国际理论家对哲学问题的轻视和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关系的否定性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危机的重要根源。
尽管这些理论之间有很多矛盾,甚至第三国际的列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重视,但在柯尔施看来,由于对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辩证法的遗忘,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问题上是一致的,都否定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内在关联。
因此,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的捍卫是首先是通过对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来进行的。
柯尔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关系上的这种纯粹否定的观点……起因于对历史和逻辑的非常肤浅和不完整的分析”。
〔3〕对此,柯尔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
(一)对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费舍、宇伯威格和朗格等资产阶级哲学史家那里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在这些哲学史家的著作中,很少提及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因为,“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充其量不过是19世纪哲学史中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分支,因而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理睬。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认识-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认识-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柯尔施,出身于德国土托斯推托的一个银行家庭。
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法学、哲学与经济学,参与自由学生活动,也撰写过一些有关社会变革与女性解放的论文。
1919年,任耶那大学教师,比较认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理念。
1920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
1923 年,成为图林根工人政府司法部长。
希特勒掌政之后,开始逃亡。
1936 年,开始在美国生活,此后在各个大学与研究机构进行相关教学与理论探究活动。
柯尔施是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版奠定了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该书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本书中,柯尔施基于辩证的视角讲述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本质联系,并通过对于这种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理解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在实际中的运用。
并根据这种运用,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这一理论特征,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和完整性进行分析。
一、关于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柯尔施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把社会作为活的整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论[1]38.这种总体性,是柯尔施强调的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涵和重要标志。
相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识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柯尔施更加强调理论和实践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柯尔施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对于认识论的整体性,历史观的整体性以及观的整体性。
(一)认识论的整体性柯尔施认为从哲学的逻辑来看,整体优于部分。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住总体的东西,才能把握住最真实、稳定、可靠的东西。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在柯尔施看来,这一观点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指出马克思主义自身哲学逻辑欠缺,本质上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性与整体性进行,将唯物史观简化成一门实证科学,这是很浅显的。
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解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的态度 , 他对 于将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视为两个相互分离 、 彼此孤立 的观点坚 决地给予否定 , 并且认为 出现这种情况 的原因在于这 些哲学家们完全漠视黑格尔哲学 , 忘记 了辩证法原则 的原初意义 , 完全忽视马克思主义 的哲学 内容。这些 所谓的哲学家并不知道他们所批判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已经从德 国的唯心主义哲学转变到历史和社会的唯物
派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的误读。 首先 , 科尔施将资产阶级哲 学流派关于马克思和 哲学的关系的论述描述为 : 资产 阶级 的哲学教授们 “ 再相互担保 , 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它 自己的哲学 内
一
年代后期就不再把他们的新唯物主义的和科学的见解
收 稿 日期 :0 9—1 2 20 1— 9
基于《 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 张夏青
(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州 503 ) 16 1
摘 要 : 尔施在《 科 马克思主义和哲 学》 中具体 阐释 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 法, 出了关 于马克 思主 义发展 的“ 提 三阶段论” ,
进 一步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实践相 统一的辩证 思想 。同时 , 对所谓 正统的马克 思主义和庸俗 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
容, 并认为他们说的是很重要 的不利于马克思主义 的
东西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一再 互相担保 , 他们 见解 , 并且认 为马克思主义将废 弃和消 灭哲学, 并用科学社会主义来代替哲学 。就如同要废 除国家一样 , 这里 的国家等同于资产阶级 国家。
资产 阶级哲 学家 们从 科 尔施 的论 述 中歪 曲地 认为
主义观念 上来 。
与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明确提出的“ 哲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柯尔施(Karl Korsch)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对于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社会理论和分析方法。
他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僵化的教条的倾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变革性和创新性。
柯尔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研究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经济领域,柯尔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变化。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和目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阶级斗争不再是唯一的形式。
柯尔施主张在马克思主义中引入新的概念和理论,以适应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在政治领域,柯尔施提出了“革命的战略决策论”的概念。
他认为,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阶级斗争的发展,还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柯尔施主张对革命的战略目标、策略和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实现革命的成功。
柯尔施还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重新阐述。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还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他主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解释,发展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陈学明【期刊名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6(000)005【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与"消灭"哲学的言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战斗,既要反对那种轻视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倾向,又要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的倾向作斗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坚持总体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内涵和特征的.【总页数】8页(P19-26)【作者】陈学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0【相关文献】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兼评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J], 吕文伟;2.解读柯尔施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基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J], 李媛媛3.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 [J], 何怀远4.超越"纯粹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探索[J], 杨紫秋5.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纪念柯尔施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90周年 [J], 宋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柯尔施简介:作为德国的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的卡尔?柯尔施正是有意识地从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当时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三国际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做法。
在柯尔施的主要作品,如:《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卡尔?马克思》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文章》等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柯尔施(1886一1961)的一生崎岖波折,角色多次转变,这与他的思想的几次大的转变是基本吻合的。
根据他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工人运动及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的态度,大致可以把他的思想演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一)从费边社会主义到列宁主义阶段1917年,柯尔施加入了独立德国社会党。
没有迹象表明他在士兵委员会或1919年的柏林起义中表现积极。
然而,他的确参加了1918年的工业社会化委员会.从这时起他把他的经历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什么是社会化?》在这本书里,他批评当时德国流行的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观念,主张用社会主义的公社取代资本主义的私人经济,其思想己经基本接近马克思主义。
(二)从列宁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1923年,几乎与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同时,柯尔施发表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也就是这部著作标志着他的悲剧命运的开始。
此书一面世,就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样,遭到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在内的猛烈批判,但是与卢卡奇所采取的态度不同的是,柯尔施拒绝接受批评,甚至还在稍后的时间里重版了这本书,还特意增加了一个《反批判》。
(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自由批判的理论家1929年,柯尔施发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系统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的基本观点。
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增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1931年,他发表了《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革命的提纲》,重新评价黑格尔哲学。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柯尔施(Karl Korsch)是20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改革者之一。
他批判了当时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
柯尔施的重新解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柯尔施认为,19世纪后期的马克思主义落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
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过分强调形式和章程,忽视了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导。
他们过于注重争论理论细节,而忽视了革命行动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社会秩序,而不应该成为一套僵化的教条。
为了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柯尔施提出了“伟大历史转型”(Great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的概念。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在柯尔施看来,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工人阶级的产生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这个转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焦点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和革命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主义建设。
与此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出两个重要的调整。
他主张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拓展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文化,并将其与资产阶级的文化进行对抗。
这样可以促进无产阶级的觉醒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阶级意识。
柯尔施强调马克思主义需要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化其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活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柯尔施的重新解释使得马克思主义从僵化中解放出来,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一些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卢卡奇(Georg Lukács)、格拉缪(Antonio Gramsci)、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等。
他们通过对柯尔施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打破了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思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活力。
超越“纯粹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
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围绕“回到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在东方,正统派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证科学,从二元论立场发展马克思主义。
同时,列宁也强调意识形态灌输论,主张通过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灌输革命思想,武装工人阶级头脑,用唯物主义理论反对资产阶级的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通过批判庸俗马克思主义实证化的理论倾向,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总体性辩证法,重新激活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源头。
柯尔施在1923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吗?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他为马克思哲学作辩护,重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纬度和彻底的批判的革命性。
本文首先要论证马克思主义在本质是一种哲学,但是这种哲学却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自身内在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又是近代以来整个哲学的批判者、改造者,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开放性。
其次,既然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那么它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它的哲学观是什么?最后,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旧哲学的超越,它第一次在历史上给予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出体系化的哲学世界,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运动中去变革整个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吗?仔细思考一下确实很难回答。
造成难以回答的原因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马克思一生所写的文本中,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理论学说是哲学性质的,没有文本上的依据。
甚至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要消灭哲学,遑论把自己的理论界定为哲学的;另一方面即使承认马克思没有明确定性自己的理论是哲学性质的,但我们却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哲学家的错误观点中体察到马克思的哲学观,他的哲学观隐喻在其思想整体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尔施简介:作为德国的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的卡尔?柯尔施正是有意识地从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当时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三国际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做法。
在柯尔施的主要作品,如:《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卡尔?马克思》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文章》等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柯尔施(1886一1961)的一生崎岖波折,角色多次转变,这与他的思想的几次大的转变是基本吻合的。
根据他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工人运动及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的态度,大致可以把他的思想演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从费边社会主义到列宁主义阶段
1917年,柯尔施加入了独立德国社会党。
没有迹象表明他在士兵委员会或1919年的柏林起义中表现积极。
然而,他的确参加了1918年的工业社会化委员会.从这时起他把他的经历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什么是社会化?》在这本书里,他批评当时德国流行的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观念,主张用社会主义的公社取代资本主义的私人经济,其思想己经基本接近马克思主义。
(二)从列宁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
1923年,几乎与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同时,柯尔施发表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也就是这部著作标志着他的悲剧命运的开始。
此书一面世,就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样,遭到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在内的猛烈批判,但是与卢卡奇所采取的态度不同的是,柯尔施拒绝接受批评,甚至还在稍后的时间里重版了这本书,还特意增加了一个《反批判》。
(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自由批判的理论家
1929年,柯尔施发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系统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的基本观点。
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增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1931年,他发表了《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革命的提纲》,重新评价黑格尔哲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柯尔施迁居丹麦,1936年以后一直到去世,他一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观点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性
当时马克思的一些哲学手稿和著作还未发表,在人们的心目中,马克思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因此,有人主张用来自文化哲学的观念或者用康德、狄慈根、马赫的哲学以及别的什么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1]其次,消灭哲学和消灭国家一样,是个历史进程。
它的完成应当被认为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的呢,还是对于全体无产阶级来说的呢?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只要这个艰巨的过程还没有达到它的最终目标,即废除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的关系又是什么?”[2]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始终是如一的,反哲学的态度只是形式上的。
“我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理论描述成一种‘反哲学’,尽管这实质上仍是属于哲学的。
”
[3]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体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的总体性有两层意思:首先,把社会历史看做总体来认识和把握。
社会“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经济’。
二是‘法和国家’。
三是‘纯粹的意识形态’。
柯尔施认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只看到社会的三个方面,没有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总体。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正是奠基在总体性这一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为对社会的总体理解和把握上。
所以,应被看做并理解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发展理论。
”[4]
三、马克思主义革命性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之维,将总体性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而且他还指出,在现实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更是一种革命哲学,彰显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的特征。
作为一种革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历史具体性、批判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四种特征:
1、历史具体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总是根据确定的历史时代来理解一切社会事件,他在分析资本的各种不同的历史形态时,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将资本的各种形态历史的表现出来。
他主要是针对当时第二国际理论家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公式化、教条化的倾向,而强调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其实就是要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
2、批判性柯尔施详细的研究了马克思早期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当时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联系的青年黑格尔派。
这个派别的显著特征就是批判,但柯尔施认为,青年黑格尔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根本不同的。
3、现实性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天真的以为,社会基本关系具有真正的自然法的永恒不变的特征,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理解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否定其内在的危机即即将发生的革命变革。
4、实践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简单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无产阶级诉诸革命实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现存世界的思辨的赞赏,而是实践的改变。
我个人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经典著作进行文本解读,结合时代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而柯尔施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解读经典,了解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