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新时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新时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封面故事COVER STORY新时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解读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in the new era■文 / 刘长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五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大会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征程上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大会深化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形势与任务作出研判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要关系”和六大“战略任务”,这既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绩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度凝练,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生态环境治理规律的认识在持续深化,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一是总结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实践经验,精辟概括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出现了“四大转变”。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充分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发展观和治理观。

五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辉煌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治理出现了四个“重大转变”: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从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生态环境质量空前改善,经济发展绿色动能不断增强,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1.19•【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202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三)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四)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二、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二)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三)推动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三、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引导资源型产业有序发展(三)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四、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一)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三)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五、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时尚(一)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推进(二)绿色生活创建广泛开展(三)绿色产品消费日益扩大六、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一)加强法治建设(二)强化监督管理(三)健全市场化机制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二)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三)广泛开展双多边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倡导“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主要表现如下: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就酸雨污染而言,由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3.植被破坏更加严峻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

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

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虽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而且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3.08.16•【文号】自然资发〔2023〕154号•【施行日期】2023.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大连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大会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自然资源部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现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大意义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科学擘画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六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环保的理念绿色环保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问题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环保政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政策来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政府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了环境监管,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鼓励了绿色生产和消费等。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中。

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五、绿色环保教育绿色环保教育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将绿色环保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青少年参与绿色环保青少年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式,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作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应该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活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方法:绿色环保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习题:请列举至少三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实施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针对当前面临的环境与经济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保护环境和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该战略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并与中国发展目标相一致。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等,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二、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管理。

通过加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推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节水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中国政府强调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方面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推动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通过加大教育和技术培训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提高人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保护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保护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保护一、前言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尤为严峻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分析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探讨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超标,尤其是北方地区。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SO2、NOx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水污染水污染问题在中国也十分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残留等污染源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中国土壤污染问题同样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残留、生活污水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4. 生态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发、乱采滥伐、城市化进程等导致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草原退化、沙漠化、湿地消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

5. 气候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气候变化问题对其影响尤为明显。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水、台风等,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带来严重挑战。

三、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措施1.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立法和政策制定力度,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2. 环境治理与污染减排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工作。

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政府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措施、技术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文章强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本文还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具体表现如下:•大气污染:雾霾频发,空气质量恶劣,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等。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农业化肥农药的长期施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粮食安全。

•生物多样性丧失: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大量产生,处理处置能力不足,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二、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治理论坛Chinese Cadres Tribune 812021.01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对策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保护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研究推进立法进程,完善生态安全制度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为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贯彻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管控、优化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城镇化、规范人类活动的总体蓝图,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加快构建和完善陆海统筹、“天地空”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完善自然保护地巡查、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以管理促保护,向管理要成效,夯实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张生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副主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旨在美化环境、提高质量、升级产业、改进治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如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健全环保法规体系,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发展,在重点领域彻底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力推广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环保产业,控制污染源头,减少废弃物,加快能源结构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坚决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推广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该把促进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工作,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走可维持性的经济发展道路。

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创新的生产模式,强化产权保护,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和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仅仅靠政府,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应该在全社会推广生态文明教育,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建立绿色生态文化。

努力推广环保主题公园、环保博物馆、环保课堂等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教育的方式使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崇尚绿色环保、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让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在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保证,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为此,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

二、原则1、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优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

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注重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3、全方位、全周期、全程控制,建立全过程管控机制。

全方位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从制定政策、建设工程开始全面规划、统筹、预防生态灾害,把管控当作整体策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优化资源和环境结构。

通过生态流域、污水、噪声和大气治理获得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系统功能倒逼经济、人口、交通等等发展趋势,特别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标准化。

三、战略目标1、建设美丽中国。

依靠自主创新和绿色技术,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格局。

统筹考虑自然资源、城市、乡村综合治理等方面,建立美丽中国管理制度体系。

2、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3、重视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维护和保护,有效防止生态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文明体系。

4、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转变。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同发展,构建美丽中国的新格局。

09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考

09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考

09申论热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考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的立足点。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要对环境污染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把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当前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走过了一条“穿越环境高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70年代出现局部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加重,90年代后呈扩大态势。

伴随新的一轮高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大超出环境容量;环境质量整体在恶化,情景令人忧虑;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具有高发特征。

一些新的或隐性问题逐步显现,外来物种入侵成为一个新的紧迫生态问题。

我国平均大约两天就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

2004年的沱江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2007年的太湖蓝藻暴发等,影响程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过去10年间,全国环境投诉信件由每年几万封猛增到60多万封,成为环境质量下降的佐证。

近年来因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常听到环保专家、国外归来人士,在做环境状态的国内外对比。

其结论大致是:国外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造景观都很好;而我们的环境一塌糊涂。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也是事实。

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发达国家的环境好,是后天修复或改善的结果;在他们工业化过程中也经历了污染严重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八大公害”、80年代的新“八大公害”就是例证。

地球日就是为纪念1970年4月22日数千美国人上街游行要求保护环境设立的。

用我们快速工业化阶段的环境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愿望是好的,但存在不可比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治理是在污染严重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的,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一、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

3.强化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治理。

加大环境监测投入,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对污染源实施分类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逐步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2.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3.加大绿色技术创新。

支持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绿色技术。

4.强化绿色金融支持。

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产业贷款投放,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三、政策保障1.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2.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与绿色发展需求相匹配。

3.优化税收政策。

对绿色产业和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激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4.加强人才保障。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人才队伍,为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的新战略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的新战略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的新战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愈发引起各国的关注。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

为了推动绿色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战略。

一、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绿色发展旨在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实现全面绿色发展的宏伟目标。

该战略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美丽中国建设包括城市发展的美丽、农田发展的美丽、工业发展的美丽以及生态发展的美丽。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体系。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1. 城市发展的美丽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发展的美丽是实现全面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还要注重优化城市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宜居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 农田发展的美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发展的美丽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田美丽建设应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民的权益,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3. 工业发展的美丽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发展的美丽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工业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加强环保监管,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生态发展的美丽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美丽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生态发展的美丽,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1.1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较差的水平,大气污染严重,导致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也使得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土壤退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农作物产量逐渐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生存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出一份力。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2 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全球环境变化、促进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正文2.1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 与传统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科学技术体系 受机械世界观和功利价值观的支配,较 少关注对资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对污染 排放的降低。 • 无论古典派、新古典派,还是凯恩斯学 派、制度经济学派,经济理论的主流都 是将经济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 经济过程和物质财富增长的奥秘。
• 建立在这样一种传统工业化经济基础之 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决策观念与制 度、资源和环境利益以及社会成果分配 关系、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文 化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对环境保护造 成不利影响,并反过来强化了传统经济 增长与技术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危害,形 成“制度锁定”。
• 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问题复合体的性质, 不能靠单项的政策去解决。问题的根源 在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和随之而来的发展 模式,因此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模式进行 替代。
• 美国著名生态学者巴里· 康芒纳在分析环境危机 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指出:“危机既不是一个自 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 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地球只所以被污染,既 不是因为人是某种特别肮脏的动物,也不是因 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了。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 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用人类劳动 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摄取财富的方式。一 旦危机的社会根源被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开 始去计划可行的解决它的社会行动。”
第二次是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 习时又强调“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 保护好自然生态。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注生态安全之三_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

关注生态安全之三_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

关注生态安全之三_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安全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战略重点和措施来应对生态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的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为了修复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系统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渐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也在得到恢复。

其次,中国的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是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中国政府意识到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因此决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技术创新。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这些举措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量,改善了空气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再次,中国的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是加强生态安全管理和保障。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保护生态安全,中国政府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此外,中国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形成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加强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参与。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加强了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障,提升了生态安全的水平。

最后,中国的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是国际合作和交流。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态安全问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环境问题。

同时,中国也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

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环境问题是重要民生问题

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环境问题是重要民生问题

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环境问题是重要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师承先哲民本思想最为中国老百姓认可、认同的施政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重大急迫的民生问题最优先解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论断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解决了施政问题、实践问题和操作问题。

把环境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来解决,重新梳理和建立环境秩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和施政行为,与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论是一致的、呼应的、逻辑相承的。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这是执政党提出的关于环保问题的最重大命题。

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视点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民生问题,把环境问题确定为当下中国重大的民生问题,这是在生态文明理论旗帜下发出的一个强烈的执政信号,预示着执政重点和实践的开始。

环境保护问题深刻影响民生环境问题的历史思考就世界范围来说,环境问题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确切地说是近代工商经济发展的产物。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是到了近代才伴随工商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而中国的环境问题后发于发达国家,只是伴随当代中国追赶世界文明的改革开放才出现。

通观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从夏朝到清末,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无论是唐朝的贞观时期,还是汉朝的文景年间,抑或整个宋朝,即便是鼎盛的清朝,这些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都居世界的最前列。

据史料定性判断,它们都不曾消耗过量的资源,都不曾破坏环境。

而我们现在GDP增长是否消耗了过多的环境资源?我们要对照历史上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消耗的环境资源情况,发现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消耗的问题,分析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向,实现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实思考“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论断是对环境与发展的深刻总结。

绿色环保与国家战略

绿色环保与国家战略

绿色环保与国家战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关注和重要议题。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资源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响应并实施绿色环保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绿色环保战略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实施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意识觉醒:绿色环保的全球趋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科技与信息的快速发展,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逐渐增强。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时代潮流和普遍共识。

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并实施环保政策,以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等手段来推动绿色发展。

二、中国优先发展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资源,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挑战。

因此,积极发展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绿色环保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污染和健康风险,将为人民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

其次,绿色环保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和智能制造等绿色经济领域,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竞争力。

最后,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三、绿色环保战略的实施挑战尽管绿色环保带来许多利益和机遇,但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是当前的重点。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技术创新和转化的难题。

绿色环保需要大量投入科技研发和转化,这对于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产业体系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外,政府部门和民众对绿色环保认知的不足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度。

四、绿色环境战略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环保,中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努力。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论文论文题目: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班级:学号:姓名:课题来源:自主选题老师:完成时间:2013年5月20日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摘要: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令世人为之瞩目。

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让中国人感到了无比苦楚,那就是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

目前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本文从大气环境污染着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提醒人们对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给予高度的重视,希望借此提高每个中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生态战略;治理途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气的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比较间接的环境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无疑是对我们伤害最为直接和严重的。

在漫长的自然界及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和生物逐渐适应了这个大气环境,即大气不仅不危害人和生物,而且为人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

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化石燃料(比如煤和石油)大量使用的结果,将许多有害物质如烟尘、SO、NOx、CO和碳氢化合物等2排放到大气中,使局部地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

某些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等亦可使局部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

当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时,就会使大气质量恶化,并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财物和设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

引起大气污染的各种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来源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自然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风沙风暴等,多具有偶然性和一时性,而人为污染则是经常存在的,因此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后者。

人为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等,不同的来源具有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特点。

(一)生产性污染:在生产性污染中,工业企业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工业企业对大气的污染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还具有污染范围广,污染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这是因为工业企业的废气多以烟囱形式排放,可输送较远距离,污染范围较大;而且工业生产多为长年持续生产,因而季节性波动不明显。

企业中以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钢铁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严重。

(二)生活性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城镇居民区,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也消耗大量煤炭,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近年来城区内各种个体饮食摊点的增多,也使城市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由于民用炉灶数量多而散在,因而给治理带来事实上的困难。

民用炉灶大多烟囱高度低甚或无烟囱,排放高度与呼吸带接近,且大多燃烧效率低,可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

生活性污染的另一个特点是季节性明显。

在北方冬季采暖期,煤炭消耗量的大增使空气中二氧化硫与烟尘浓度大幅度升高,而冬季气象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因而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增大。

(三)交通运输污染: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汽车量大增,汽车废气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汽车使用汽油和柴油,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烃类较多,还含有醛、铅化合物等。

汽车废气靠近地面易为人所吸入,危害很大。

汽车废气还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中有害物质是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的:(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2)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

尤其是脂溶性物质更易从完整的皮肤渗入人体。

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这是因为,第一,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2立方米的空气,数量极大;第二,在55~70平方米的肺泡面积上进行气体交换,其浓缩作用很强;第三,整个呼吸道富有水分,对有害物质粘附、溶解、吸收能力大,感受性强。

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受到影响,随后在生理上显示出可逆性的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的症状。

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几种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沉降污染等皆源于大气污染。

全世界范围内肺癌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数十年来,大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工业发达国家肺癌死亡率急剧上升。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涌现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其中许多工艺设备简陋,没有相应的排污净化措施,加之管理落后,分布散乱,许多已经造成大气严重污染,应该引起环保部门高度重视。

更加严峻的是截至2012年,我国汽车数量已经接近2.5亿辆,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中国汽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美国历史的最高水平。

而这些数据还在不断的增加。

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

这些都为中国的大气环境造成重大的压力。

我国2010年的汽车尾气排放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占二氧化硫排放的45%。

汽车尾气排放对酸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因素。

减少我国汽车尾气的排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气中致癌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日益增多,比较确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数十种。

例如。

某些多环芳烃、脂肪烃类、金属类(如砷、铍、镍等)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癌症主要是肺癌。

虽然肺癌的病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是由于肺癌的发病日益增多和具有地区性显著差异的特点,认为环境性因素在肺癌病因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证明。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建议: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

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

我们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正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大气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大气环境,势在必行。

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一)整治违法企业,合理布局工业要改善大气环境,就得先从治理工厂排污开始,特别是火力发电厂。

治理工厂的废气排放,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监督、对违法的工厂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个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勒令停产。

只有政府公正不阿,严行职守,才能彻底对工厂进行治理。

才能对环境有所改善。

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减少酸雨对大自然的危害。

除了依靠政府还必须依靠媒体的力量。

各大媒体应该对政府进行监督,敦促政府依法治理有违规行为的工厂。

同时媒体应当曝光有违规行为的工厂,使得他们安分守己,做好减污排放的工作。

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

要通过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

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

如此一来,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

(二)改进燃烧方式,改进燃料结构我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一半在中国;亚洲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硫有2/3来自中国。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过高,这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的根本原因,空气中大部分二氧化硫、几乎全部的烟尘和一半以上的悬浮颗粒物都来自煤炭的燃烧。

因此,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我国大气环境的关键。

优化我国能源消费,减少煤炭资源的使用,增加对其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的使用。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要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

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降低节能环保投入成本,真正反映能源资源使用和环境治理成本,使节能减排的要求更紧密地与企业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要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是保证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

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完善和落实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实行定期考核机制。

(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

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

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束语各种研究和调查已经证明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现在中国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这需要我们全国上至政府下至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力量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经济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

我希望,将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片可仰望星空的蓝天下,可以自由呼吸,只希望我们所在之地永远不会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五、参考文献[1].张国泰:《环境保护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2].广文,孙燕:《气候与环保》,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7月[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 李相然.城市化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 王倩.济南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评估[D].济南:山东大学,2007.[6] 伦纳德∙奥托兰诺著.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