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导学案)

合集下载

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导学案

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导学案

中宁二中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导学案主备:万银华 审核: 2014-11-17 一、学习准备:判定定理1:两角 的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 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 的两三角形相似. 二、学习目标: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三、自学提示: 自主学习:独立证明三个判定定理。

见书P99页。

(用作业纸写上,贴于导学案上) 例题: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连接AE,F 为AE 上一点,且BFE C ∠=∠. (1)求证:△ABF ∽△EAD ; (2)若AB=4,30BAE ∠=︒,求AE 的长; (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 的长.变式演练: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F 在BA 的延长线上连结CF 角AD 于点E. (1)求证:△CDE ∽△FAE ;(2)当E 是AD 的中点,且BC=2CD 时,求证:F BCF =∠.例2、已知DE ∥⊥AB ,EF ∥BC 求证:△DEF ∽△ABC.四、学习小结: 五、夯实基础:1、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36A ∠=︒,BD 是B ∠的角平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D 2=DC ·AC.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F ∥BA ,BF 交AD 于点P ,交AC 于点E ,求证:BP 2=PE ·PF.六、能力提升:1、如图,∠ACD=∠B ,DE ⊥BC , 则图中共有 对相似三角形.2、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816BAC ADC AC BC ∠=∠==,,求CD.3、如图,D 在AB 上,且DE ∥BC 交AC 于E 、F 在AD 上,且AD 2=AF ·AB 求证:△AEF ∽△ACD.布置作业: 【评价反思】。

2022年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2022年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一、知识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应注意:△ABC ∽△C B A '''与△C B A '''∽△ABC 的相似比互为倒数,当k=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2、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今后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推论1: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黄金分割、位似图形、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实际应用。

二、典型例题: (一)、求线段长或线段比例1 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从他前面2m 远一块小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 m ,该生眼睛的高度是1.5 m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____.例2 如图2所示,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一点,C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若AF : FD =1:3,则AE :EB =___________;若AF :FD =1:n(n>0),则AE :EB =________.解析 过D 作DG ∥AB 交CE 于G .由于D 是BC 的中点,可知DG 是BCE 的中位线,解:(二)、求周长与面积或周长与面积比例3 如图,已知:△ABC 中,AB=5,BC=3,AC=4,PQ//AB ,P 点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Q 点在BC 上. (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CP 的长;(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例 4 如图3所示,在□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AE 交BD 于D .若S △DOE =9 cm 2,则S △AOB 等于( )(A)18 cm 2 (B)27 cm 2 (C)36 cm 2 (D)45 cm 2(三)、证明比例线段例5 如图4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O 是AC 与BD 的交点, ∠DAC 的平分线AP 于点P ,∠BDC 的平分线DQ 交AC 于点Q ,求证:BD APCD BQ=. (四)、实际应用举例例6 如图,一天早上,小张正向着教学楼AB 走去,他发现教学楼后面有一水塔DC ,可过了一会抬头一看:“怎么看不到水塔了?”心里很是纳闷,经过了解,教学楼、水塔的高分别是20 m 和30 m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 m ,小张身高为1.6 m ,小张要想看到水塔,他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至少应有多少米?三、易混淆概念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 ②()a ca b c d b d==在比例式::中,a 、d 叫比例外项,b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d 叫比例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b ad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ywm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ywm

3.3.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学习目标】(1) 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A′B′C′; (2) 知道当△ABC 与△A′B′C′的相似比为k 时,△A′B′C′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3) 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掌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及应用.【学习难点】 运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三角形相似. 一、知识回顾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与其它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截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_。

1、如图:MN//BC,则: ①AM AN =______=______. ②AM AB =______=______. 2、如图,DE//BC ,则: ①ADAB =______=______. ②BDAB=______. 3、把一个△ABC 放大后得到△A′B′C′,那么△ABC 与△A′B′C′有什么关系?①放大后AB 边对应______,BC 边对应______,AC 边对应ABCM NC BA A′B′C′______,∠A 对应______,∠B 对应______,∠C 对应______. ②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 “说一说”,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作相似三角形?如何表示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B′C′中,如果∠A=∠A′, ∠B=∠B′, ∠C=∠C′, 且AB A ′B ′=BC B ′C ′=AC A ′C ′=k .我们就说△ABC 与△A′B′C′相似,记作:△ABC ∽△A′B′C′,对应边的比AB A ′B ′=BC B ′C ′=ACA ′C ′=k 叫△ABC 与△A′B′C′的相似比.【注意】①△A′B′C′与△ABC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不难得到相似三角形性质:△ABC ∽△A′B′C′══>⎩⎨⎧∠A=_____、∠B=_____、∠C=____.AB A ′B ′=BC B ′C ′=AC A ′C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3、【问题】已知:如图,DE//BC.求证:△AD E ∽△ABC.∵D E ∥BC∴∠B=∠ADE, ∠C=∠AEDAD AB =AE AC =DEBC;又:∠A=∠A∴△ADE ∽△ABC (相似三角形定义) 【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判定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_________.∵D E ∥BC ∴△ABC ∽△ADE【注意】平行截相似的三种基本图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含答案)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1、预习目标 1.三角形中除三条边外的主要线段有角平分线、高、中线.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课堂精讲精练【例1】如图,某同学拿着一把12 cm 长的尺子,站在距电线杆30 m 的位置,把手臂向前伸直,将尺子竖直,看到尺子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臂长60 cm ,则电线杆的高度是(D)A .2.4 mB .24 mC .0.6 mD .6 m【跟踪训练1】若△ABC ∽△A ′B ′C ′,BD 和B ′D ′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已知BD ∶B ′D ′=5∶2,AC =10 cm ,则A ′C ′=4_cm .【跟踪训练2】已知△ABC ∽△DEF ,且相似比为4∶3,若△ABC 中∠A 的平分线AM =8,则△DEF 中∠D 的平分线DN =6.【例2】如图,△ABC 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BC 上的高,BC =40 cm ,AD =30 cm ,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 ,使它的一边EF 在BC 上,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AD 与HG 的交点为M.(1)求证:AM AD =HGBC ;(2)求矩形EFGH 的周长.解:(1)证明:∵四边形EFGH 为矩形,∴EF ∥GH.∴∠AHG =∠ABC ,∠AGH =∠ACB.∴△AHG ∽△ABC. ∵AD ⊥BC ,∴AM ⊥HG. ∴AM AD =HG BC. (2)设HE =x cm ,则MD =x cm ,HG =2x cm.∵AD =30 cm ,∴AM =(30-x)cm. ∵AM AD =HG BC ,∴30-x 30=2x 40. 解得x =12.∴矩形EFGH 的周长为2(x +2x)=72 cm.【跟踪训练3】如图,已知正方形DEFG 的顶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G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如果BC =4,△ABC 的面积是6,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7.3、课堂巩固训练1.已知△ABC ∽△A ′B ′C ′,相似比为3∶4,AD 与A ′D ′分别是△ABC 与△A ′B ′C ′的角平分线,则AD ∶A ′D ′等于(A)A .3∶4B .4∶3C .9∶16D .16∶9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BM ⊥CE ,则Rt △BEM 与Rt △BCM 斜边上的高的比为(C)A .1∶3B .2∶3C .1∶2D .3∶5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两腰BA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PF ⊥BC 于点F ,交AD 于点E.若AD =2,BC =5,EF =3,则PF =5.4.如图,在△ABC 中,BC =12,AD 是BC 边上的高,AD =8,P ,N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Q ,M 是BC 上的点,连接PQ ,PN ,MN ,PN 交AD 于点E.若四边形PQMN 是矩形,且PQ ∶PN =1∶2,求PQ ,PN 的长.解:设PQ =y ,则PN =2y. ∵四边形PQMN 是矩形,∴PN ∥QM.∴∠APN =∠B ,∠ANP =∠C. ∴△APN ∽△ABC. ∴PN BC =AE AD ,即2y 12=8-y 8. 解得y =247.∴PQ =247,PN =487.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二)1、预习目标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上述性质可推广到相似多边形,即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课堂精讲精练【例1】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上的一点,且DE ∥BC ,S △ADE =4,S 四边形DBCE =5,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为(D)A .5∶9B .4∶9C .16∶81D .2∶3【跟踪训练1】如图,把△ABC 沿着B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若BC =3,则△ABC 移动的距离是(D)A.32B.33C.62D.3-62【跟踪训练2】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AE 与BD 相交于点F.若△DEF 的面积为2,则▱ABCD 的面积为24.【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M 是斜边AB 的中点,MD ∥BC ,且MD =CM ,DE ⊥AB 于点E ,连接AD ,BD.(1)求证:△MED ∽△BCA ;(2)当S △BDM =13S △ABC 时,求S △BED ∶S △MED 的值.解:(1)证明:∵MD ∥BC , ∴∠DME =∠CBA. ∵∠DEM =∠ACB =90°, ∴△MED ∽△BCA.(2)∵∠ACB =90°,点M 是斜边AB 的中点,∴MB =12AB.∵MC =MD ,∴MD =12AB.∵△MED ∽△BCA ,∴S △MED S △ABC =(DM AB )2=14.∵S △BDM =13S △ABC ,∴S △MED S △BDM =34.又∵S △MED +S △BED =S △BDM , ∴S △BED ∶S △MED =1∶3.【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 =12CD ,BE 与AD交于点F.(1)求证:△ABF ∽△CEB ;(2)若△DEF 的面积为2,求▱ABCD 的面积.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 =∠C ,AB ∥CD ,AD ∥BC ,AB =CD. ∴∠ABF =∠E. ∴△ABF ∽△CEB. (2)∵AD ∥BC ,∴△DEF ∽△CEB.∴S △DEF S △CEB =(DE CE )2.∵DE =12CD ,AB =CD ,∴DE CE =13,DE AB =12.∴S △DEF S △ABF =14,S △DEF S △CEB =19. ∴S △ABF =8,S △CEB =18.∴S ▱ABCD =S △ABF +S △CEB -S △DEF =8+18-2=24.3、课堂巩固训练1.如图,△ABC 中,DE ∥BC ,若AD ∶DB =1∶2,△ADE 的周长是6,则△ABC 的周长是(C)A .6B .12C .18D .242.已知△ABC 与△DEF 相似且周长的比为2∶3,则△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D)A .2∶3B .16∶81C .9∶4D .4∶93.如图,E为▱ABCD的边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AB=2∶3,△BEF的面积为4,则▱ABCD 的面积为(A)A.30 B.27 C.14 D.32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1∶2,那么它们某一组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1∶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两腰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S△PAD∶S梯形ABCD=1∶2,且BC=26,求AD的长.解:∵S△PAD∶S梯形ABCD=1∶2,∴S△PAD∶S△PBC=1∶3.∵AD∥BC,∴△PAD∽△PBC.∴ADBC=33.∴AD=2 2.。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27.2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性质定理;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教学难点】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是否也适用于相似三角形呢?问题2如果△ABC与△A1B1C1相似,能类似于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一种相似表示方法吗?△ABC 与△A 1B 1C 1的相似比为k ,那么△A 1B 1C 1与△ABC 的相似比也是k 吗?问题3 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教学说明】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设置,既帮助学生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又为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些铺塾,教师可釆用自问自答形式讲述这部分内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相交的平行线l 3,l 4,l 5分别度量AB ,BC ,DE ,EF 长度,则EFDEBC AB 与相等吗?呢?与DF DE AC AB 呢?与DFEFCA BC【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 白纸上画出类似图形,测出所截各条线段的长度(尽可能准确些),然后求出相应比值的近似值,便于作出说明.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对出现比值相差较大情形,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尽量让学生们获得对应线段的比值近似相等这一结果,形成感性认知.最后,教师可综合大多数同学的认知,给予总结,得出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教学说明】这一结论不要求学生证明,只需形成感性认识.为了便于记忆,上述定理的结论可使用下面形象化的语言,如:.等全下全下,全上全上,上下上下,下上下上==== 问题 2 如图,当l 1//l 2//l 3时,在(1)中是否仍有呢?,,AF EFAC BCAF AE AC AB EF AE BC AB ===在(2)中是否仍有呢?,,DFBFACBCDF DB AC AB BF DB BC AB ===【教学说明】针对问题2,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进行说明,不可继续用测量方法得到,这样就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思考.这里建议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认识,最后教师再与全 班同学一道分析,得出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问题3 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 、AC 于D 、E ,则△ABC 与△ADE 能相似吗?为什么?问题4如图,已知DE//BC,DE分别交AB.AC的反向延长线于D、E,则△ADE与△ABC能相似吗?为什么?【教学说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完成问题3、4的探究,教师应先给予点拨,突破难点(即添加辅助线,达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能相等的目的),然后学生自主完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DE//BC,EF//AB,请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2.如图D 为△ABC 中BC 边的中点,E 为AD 中点,连接并延长BE 交 AC 于F.过E 作EG//AC 交BC 于G. (1) 求AC EG 的值;(2)求CF EG 的值;(3)求FCAF的值.3.如图,已知在△ABC 中,DE//BC ,AD=EC ,BD=1cm ,AE=4cm ,BC=5cm , 求 DE 的长.【教学说明】 让学生自主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在练习中加深理解.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 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解:△ADE ~△ABC ,△CEF ~△CAB, △ADE ~△EFC. 2.解:(1)∵EG//AC ,∴△DGE ~△DCA ,∴21==DA DE AC EG . (2)∵EG//AC ,E 是AD 的中点,∴G 是CD 的中点,即CG=DG.又D 是BC 的中点,∴BD=CD ,∴BG=3CG ,BC=4CG ,∴34BG BC = . ∵EG//FC, ∴△BEG ~△BFC,∴43==BC BG FC FG . (3)过D 点作DH//CF ,交BF 于H.易得DH=AF ,∴21==FC DH FC AF . 3.解:∵DE//BC ,∴ECAEDB AD =,又AD=CE ,∴AD 2=4,∴AD=2,∴AB=3.由DE//BC 可知△ADE ~△ABC ,∴)(cm 310352=⨯==BC DE AB AD .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有哪些疑惑?【教学说明】师生以交谈方式回顾本节知识,重点应关注哪些内容,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及时解疑.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思路应从探究、猜想、验证归纳出发,遵循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问题1: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问题2:类比上面这些方法,猜一猜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 由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1)能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能确定它们的相似比、对应边和对应角.(2)能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能结合图形写出正确的比例式.(3)能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理. 3.学习重、难点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正确理解定理中的“对应线段”. 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29~P30思考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学生分小组采用度量的方法和已学知识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完成自学参考提纲.(4)自学参考提纲:①三个角相等,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在△ABC 和△A′B′C′中, 如果∠A=∠A′, ∠B=∠B′, ∠C=C′,AB BC CAk A B B C C A ==='''''', 那么△ABC 和△A′B′C′相似,记作△ABC ∽△A′B′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 k .全等三角形也是相似三角形, 它们的相似比为1.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③完成教材P29探究:a.如图1,量一量,算一算,ABBC与DEEF相等吗?BCAB与EFDE呢?ABAC与DEDF呢?BCAC与EFDF呢?b.由上一步可得:∵l3∥l4∥l5,∴ABBC=DEEF,BCAB=EFDE,ABAC=DEDF,BC AC =EFDF.c.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d.指出图1中的所有对应线段(如AB与DE):BC与EF,AC与DF.④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到三角形中,会出现图2和图3两个基本图形:在这两个图形中,把DE看成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截其他两边(如图1)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如图2),于是可得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DE∥BC,∴ADDB=AEEC,ADAB=AEAC,BDAB=CEAC.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能否正确理解“对应线段”,尤其是在推论的两个图形中.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指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对应线段”.(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4.强化(1)分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弄清哪些是“对应线段”.(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强调“对应”).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0思考~P31.(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方法:学生分小组对不同类型的相似三角形进行证明,并完成自学参考提纲.(4)自学参考提纲:①已知DE∥BC,运用定义证明△ADE∽△ABC(如图1,作EF∥AB).证三个角相等:∠A公共,由DE∥BC可得∠ADE=∠B,∠AED=∠C.证三条边成比例:由DE∥BC可得ADAB=AEAC,由EF∥AB可得BFBC=AEAC.由DE∥BC,EF∥AB可得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DE.故DE BCADAB=AEAC=BFBC.所以△ADE∽△ABC.②如图2, DE∥BC分别交BA、CA的延长线于点D、E,那么△ADE与△ABC 相似吗?能否给予证明?相似.∵DE ∥BC,∴∠E=∠C,∠D=∠B.过E 作EF ∥BD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DE ∥BC ,EF ∥BD ,∴,AE AD BF AEAC AB BC AC==. 又∵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DE=BF,∴AE AD DEAC AB BC==. ∴△ADE ∽△ABC.③如图3,△ABC 中,DE ∥BC ,EF ∥AB ,求证:△ADE ∽△EFC. ∵DE ∥BC ,EF ∥AB ,∴∠CEF=∠A,∠ADE=∠B=∠EFC,AD AE DB EC =,BF AEFC EC=. 又∵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 ∴BD=EF,DE=BF. ∴AD AE DEEF EC FC==, ∴△ADE ∽△EFC.④如图4,DE ∥FG ∥BC ,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由DE ∥FG ∥BC ,易知△ADE ∽△AFG ∽△ABC.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看学生能否添加辅助线构造比例线段进行转化.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指导学生弄清引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 4.强化(1)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及其两个基本图形. (2)点两名学生板演自学参考提纲中第③、④题,并点评. 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思维状况、小组协作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去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先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说明有关概念,明确相似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和相似比的意义.由于三角形的相似与比例线段密不可分,因此在形成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之后,主要安排学习比例线段,进而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为研究相似三角形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如图,在△ABC中,DE∥BC, 且AD=3,DB=2.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是△ADE∽△ABC,其相似比是35.第1题图第2题图2.(10分)如图,DE∥BC,DF∥AC,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C)A.1对B.2对C.3对D.4对3.(10分)如图,DE∥BC,12ADDB,则AEAC=(B)A.12B.13C.23D.32第3题图第4题图4.(10分)如图,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5.(10分)如图,AB ∥CD ∥EF,AF 与BE 相交于点G ,且AG=2,GD=1,DF=5,求BC CE .解:∵AB ∥CD ∥EF,∴35BC AD AG GD CE DF DF +===. 6.(20分)如图,DE ∥BC.(1)如果AD=5,DB=3,求DE ∶BC 的值;(2)如果AD=15,DB=10,AC=15,DE=7,求AE 和BC 的长.解:(1)∵DE ∥BC ,∴△ADE ∽△ABC,∴58DE AD BC AB ==. (2)AE AD AC AB =,即151525AE =,求得 AE=9. DE AD BC AB =,即71525BC =,求得 BC=353. 二、综合应用(20分)7.(20分)如图,△ABC ∽△DCA ,AD ∥BC ,∠B=∠DCA.(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3)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解:(1)BC AB AC CA DC DA==; (2)∠BAC=∠CDA,∠B=∠ACD,∠ACB=∠DAC; (3)由(1)中的结论和已知条件可知121066DC AD==,求得AD=3,DC=5. 三、拓展延伸(10分)8.(10分)如图,在△ABC 中,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试证明:ADAB=DOCO.证明:∵DE ∥BC ,∴△ADE ∽△ABC,△DOE ∽△COB,∴,AD DE DO DE AB BC CO CB==. ∴AD DO AB CO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导学案

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学习目标1.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2.会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与相似比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学习过程一:“学”——自主学习复习回顾:如图,△ABC ∽△A ′B ′C ′,△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是2:3,则△ABC 与△A’B’C’的面积比是多少?你的依据是什么?回顾“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个结论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合作探究:活动一:如图,△ABC ∽△A ′B ′C ′,△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是k ,AD 、A ′D ′是对应高.A A ′B ′ BC C ′D CB AD ’ A ′ C ′B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___________.活动二、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 。

二:“思”——乐学精思例1、 如图,AF 是△ABC 的高,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DE 交AF 于点G 。

设DE=6,BC=10,GF=5,求点A 到DE 、BC 的距离。

三:“练”——巩固反馈自主训练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_______,周长之比为__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_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6:9,则它们的对高之比为_____,对应中线之比为_____3.如图,△ABC ∽△DBA ,D 为BC 上一点,E 、F 分别是AC 、AD 的中点,且AB =ABA'B'C' 32cm 20cmO28cm,BC=36cm,则BE:BF=________4、如图,D、E分别在AC、AB上,∠ADE=∠B,AF⊥BC,AG⊥DE,垂足分别是F、G,若AD=3,AB=5,求:(1)AGAF的值.(2)△ADE与△ABC的周长的比,面积的比.5、如图:与小孔O相距32cm处有一支长30cm燃烧的蜡烛AB,经小孔,在与小孔相距20cm的屏幕上成像,求像A'B'的长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导学案

3月16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导学案一:知识梳理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知识点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2: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实战训练一: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1:2 。

2.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是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1:4 。

3.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长分别是3cm和5cm,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3:5 ,对应高的比是3:5 。

知识点3: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实战训练二: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其中较小三角形的周长为6cm,则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 。

2. 如果△ABC ∽△DEF,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DEF的最短边长为6,那么△DEF的周长为24 。

3.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2:3,其中小三角形一角的角平分线长是6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长是9cm 。

知识点4:性质定理4:相似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实战训练三:1. 若△ABC ∽△A’B’C’且相似比为1:2,则△ABC 与△A’B’C’面积之比为1:4 。

2.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 9,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比是2:3 。

3. 判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 9,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2:3。

(×)二:典例分析例1:如图,已知△ACE△△BDE,AC=6,BD=3,AB=12,CD=18,求AE和DE的长。

解:∵△ACE∽△BDE∴ACBD =AEBE即63=AE12−AE解得AE=8△ ACBD =CEDE即63=18−DEDE解得DE=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量不能到达顶端的物体高度例2: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偃矩以望高”的方法,“矩”在古代指两条边呈直角的曲尺(即图中的ABC).“偃矩以望高”的意思是把“矩”仰立放,可测量物体的高度.如图,点A、B、Q在同一水平线上,∠ABC和∠AQP均为直角,AP与BC相交于点D.测得AB=40cm,BD=20cm,AQ=12m,则树高为6m 。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课时导学案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课时 主备:孙芬 副备:李春贺 曹玉辉 审核: 2014-9-15 一、学习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时,两三角形相似?则当若相似吗?则两三角形中,和在相似吗?和则中,和在===∠=∠========∆∆∆∆=∠=∠=∠=∠∆∆111111111111110000,3,100,10,53.,2,35,37,5,6,7A 2.,72,68,40,681.C A B A A A AC AB A C C B B A AC BC AB C B ABC DEF ABC F E B A DEF ABC二、学习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存在的等量关系。

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相应性质的推导。

3.能熟练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进行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自学提示: (一)合作探究:..5.B .4.3.A ABC 2.,,1.,4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F B BFC A AC F B BF E A AEC A BAC E A AED A ADC B BCD A AD C B C A ACC B BC B A AB C B A ABC 边上的中线,求和分别是和若的平分线,求和分别是和边上的高,求和分别是和若相似吗?与各等于多少?解决下列问题:可以得到三角形零件的,如根据图纸上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按照比例尺为钳工小王利用一张铁皮∠∠∆∆∆∆ 定理:(二)自主学习: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 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比等于高线的比( ) 若△ABC ∽△A 1B 1C 1的对应中线AD :A 1D 1=k,则边AB :A 1B 1=k( )2.若△ABC ∽△A 1B 1C 1,对应角平分线AD :A 1D 1=1:4,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__________;对应高线的比为_________;相似比为_________。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27.2.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之间的关系,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在对性质定理的探究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在其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三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教学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三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3、三角形有哪些相关的线段?中线、高和角平分线.这些线段在相似三角形中具有怎样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奥秘!二、新知讲解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知:如图,△ABC∽△A′B′C′,它们的相似比为k,AD,A′D′是对应高.求证:ADA′D′=ABA′B′=k.探索1:这个题目中已知了哪些条件?△ABC和△A′B′C′相似,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k,AD,A′D′分别是它们的高.我们要证的是什么?它们的高的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比,等于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你是怎样证明的呢?证明△ABD和△A′B′D′相似,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到ADA′D′=ABA′B′.你怎样证明△ABD和△A′B′D′相似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ABC和△A′B′C′相似,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B=∠B′,∠ADB=∠A′D′B′=90°.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ABD和△A′B′D′相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活动1.已知:如图,△ABC∽△A′B′C′,它们的相似比为k,AD,A′D′是对应的中线.求证:AD A ′D ′=ABA ′B ′=k.证明:∵△ABC ∽△A ′B ′C ′, ∴∠B =∠B ′,AB A ′B ′=BCB ′C ′=k.又∵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中线,∴BD =12BC ,B ′D ′=12B ′C ′,BD B ′D ′=12BC 12B ′C ′=BC B ′C ′=k ,∴△ABD ∽△A ′B ′D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D A ′D ′=ABA ′B ′=k. 活动2.已知:如图,△ABC ∽△A ′B ′C ′,它们的相似比为k ,AD ,A ′D ′分别是∠BAC 和∠B ′A ′C ′的平分线.求证:AD A ′D ′=ABA ′B ′=k.证明:∵△ABC ∽△A ′B ′C ′,∴∠B =∠B ′,∠BAC =∠B ′A ′C ′.又∵AD 和A ′D ′分别是∠BAC 和∠B ′A ′C ′的平分线, ∴∠BAD =12∠BAC ,∠B ′A ′D ′=12∠B ′A ′C ′,∠BAD =∠B ′A ′D ′,∴△BAD ∽△B ′A ′D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D A ′D ′=ABA ′B ′=k.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相似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 ●归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例题讲解例: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 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PQMN 是符合要求的△ABC 的高AD 与PN 相交于点E 。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精讲精练:
1、相似证明中的基本模型:
类型之一、A字形
三等角型
结论:出现两个相似三角形
图①A字型,结论:
AD
AB
AE
=
AC
DE AE
BC
,图②反A 字型,结论:屁
AD _ DE
= BC
D F -B G,图④内含正方形A字形,
GC
结论:
AH -a L(a为正方形边
BC
图③双8字型,结论:竺匚,图④A8字型,结论:
BE CF
图⑤,结论:EF二EG ;S A AED S A BEC
BO AB
、四点共圆
DO CD
1 _ 1
__ +
AB CD EF
图③双A字型,结论:
EF
AO
CO
AH
A
—S A ABE S A CDE
A 类型之四、一线三直角型
类型之五、双垂直

已知:如图,△ 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DEB 二.ABC . (1) DB
2
DE DA ; (2) DCE 二.DAC .
[MeiWei 81重点借鉴文档】
如图,梯形ABCD 中,
OC 2
=0A OE .
AD // BC ,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O , BE // CD 交CA 延长线于 E .
例2、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证:。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27.2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判定相似的方法.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动手探究等活动中,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体会转化思想.【情感态度】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相似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展示教师用的大三角板(45°和45°) 及学生用小三角尺(45°和45°),请学生们观察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教学说明】教师简要回顾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后,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 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进而展示所准备好的三角尺,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顺理成章地提出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作△ABC 和△A ′B ′C ′,使∠A=∠A ′,∠B=∠B ′,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C A AC C B BC B A AB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由此你能作出一个怎样的猜想?【教学说明】让全班同学动手画图,并按要求独立完成探索过程,获得结论后,与同伴交流;只要画图和测量尽可能准确,则会得到它们 的比值相等,从而初步了解“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教师巡视,对出现偏差的结论应予以帮助,查找问题,尽量让他们也能获得正确结论.问题2 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A ′,∠B=∠B ′,则△ABC ~△A ′B ′C ′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论证上述结论,在学生动笔前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说理.在巡视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并给出足够的时间,锻炼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试一试如图,点D是AB边上一点,且∠ACD=∠B,试问:图中是否存在能够相似的二角形?如果存在,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现学现用,巩固所学新知识.问题3对于直角三角形,我们知道“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教学说明】教师应先与学生一道交流,找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条件有哪些(用图形和符号语言来表述),从这些条件到所探讨的结论之间还缺少什么条件,能否通过推理计算获得相应条件,从而引出利用勾股定理来探讨第三条对应边之间关系而获得结论.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交流获得论证过程.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方法: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教材P35例2.例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线.求证:(1)△ABC~△CBD;(2)CD2=AD•DB.【教学说明】例1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例2则需师生共同探讨,利用直角三角形及高线定义找出图中能够相等 的角,从而获得相似的三角形有哪些,进而可解决问题.但它的证明过程仍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再挑选两至三份作业予以展示,共同评析,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目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呢?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AD 、BE 是AABC 的高线,它们相交于点 F.求证:AF • DF=BF • EF.3. 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BD CD CD AD ,试求∠ACB 的大小.【教学说明】1,3两题分别应用本节的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获得结论,是对本节知识较好的理解与掌握的体现,而第2题则是用一般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相似问题,具有代表性.这些练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或相互交 流来得到结论.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两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什么?2.总结一下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教学说明】釆用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师设问,学生抢答,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1.布置作业:从P42〜44习题27.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应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探究等方式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整堂课应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本课时难点在于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教师教学时讲解要尽可能详尽.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和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情景:拿一个含30°角的三角尺,让学生判断其内、外轮廓构成的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问题1:你是怎么判定的?能用前面学习的判定定理判定它们相似吗?问题2:我们由三角形全等的SSS和SAS的判定方法类似地得到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那么能否同样地由三角形全等的ASA或AAS类比得到相应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呢?(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知道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道斜边、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能证明结论“斜边、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3.学习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以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难点:定理的证明.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5.(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仿照上课时探究1,2完成探究提纲.(4)探究提纲:①探究:与同伴合作,一人先画△ABC,另一人再画△A′B′C′,使得∠A=∠A′,∠B=∠B′.a.操作判断:分别测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AB AC BC A B A C B C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C=∠C′ 吗?由此你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猜想?b.交流比较:把你的结果跟你周围的同学比较,你们的结论相同吗?c.归纳猜想: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推理证明:已知△ABC 和△A′B′C′中,∠A=∠A′,∠B=∠B′.求证:△ABC ∽△A′B′C′.证明:在A′B′上截取A′D=AB,过D 作DE ∥B′C′交A′C′于点E.∵DE ∥B′C′,∴△A′DE ∽△A′B′C′.又∵∠A=∠A′,∠B=∠B′,DE ∥B′C′,AB=A′D,∴∠A′DE=∠B′=∠B.∴△ABC ≌△A′DE.∴△ABC ∽△A′B′C′.e.推理格式:∵∠A=∠A′,∠B=∠B′,∴△ABC ∽△A′B′C′.②教材P35例2:如图,Rt △ABC 中,∠C=90°,AB=10,AC=8,E 是AC 上一点,AE=5,ED ⊥AB,垂足为D,求AD 的长.a.AB,AC,AE,AD 分别是哪两个三角形的边?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b.怎样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由此可以得到关于AB,AC,AE,AD 的一个怎样的比例式?c.写出你的解答过程.AB,AC 是△ABC 的边,AE,AD 是△AED 的边,这两个三角形相似.∵ED ⊥AB,∴∠EDA=90°,又∵∠C=90°,∠A=∠A,∴△AED ∽△ABC.∴AD AE AC AB =.∴AD=·AC AE AB=4. ③如图,若∠B=∠AED ,则△ADE ∽△ACB 吗?为什么?△ADE ∽△ACB.理由:∵∠B=∠AED,∠A=∠A,∴△ADE∽△ACB.④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证明你的结论.(相似,证明略)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的掌握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4.强化:∠A=∠A′,∠B=∠B′△ABC∽△A′B′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6.(2)自学时间: 6分钟.(3)自学方法:注意怎样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4)自学参考提纲:①由已知∠C=∠C′=90°,AB ACA B A C='''',能根据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不能,∠C和∠C′并非对应两边的夹角)②选择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还差什么条件?AB BC A B B C=''''③能否像前面三个判定定理的证明一样,构造一个与已知的一个三角形全等而与已知的另一个三角形相似的中间三角形的方法来证明呢?④如图,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证:a.△ACD∽△ABC;b.△CBD∽△ABC.证明:∵CD⊥AB,∴∠ADC=∠CDB=90°.∴∠ADC=∠ACB=∠CDB.a.在△ACD和△ABC中,∵∠A=∠A,∠ADC=∠ACB,∴△ACD∽△ABC.b.在△CBD和△ABC中,∵∠B=∠B,∠CDB=∠ACB,∴△CBD∽△ABC.⑤如果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以3k和4k(k>0)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一定与Rt△ABC相似吗?为什么?(相似,理由: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归纳与证明.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指导.(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研讨.4.强化(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点学生口答后,点3位学生板演,并点评.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思维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究并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这节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和启发、引导,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整堂课应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难点在于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教师教学时讲解要尽可能详尽.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如图,当∠ADE=∠C(答案不唯一)时,△ABC∽△AED(填写一个条件).第1题图第2题图2.(10分)如图,在方格纸中,△ABC和△EPD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要使△ABC ∽△EPD,则点P所在的格点为(C)A.P1B.P2C.P3D.P43.(10分)如图,△ABC中,AB=AC,∠A=36°,∠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求证:△ABC∽△BDC.证明:∵AB=AC,∠A=36°,BD平分∠ABC,∴∠ABD=∠DBC=36°,∴∠A=∠DBC.在△ABC和△BDC中,∠A=∠DBC,∠C=∠C.∴△ABC∽△BDC.4. (10分)如图,AD是Rt△ABC的斜边上的高.若AB=4 cm,BC=10 cm,求BD 的长.解:∵AD⊥BC,∠BAC=90°,∴∠ADB=∠CAB.∴△ABD∽△CBA,∴BD BA AB CB=,即4410BD=,BD=1.6(cm).5.(30分)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①、⑤、⑥相似,③、④、⑧相似,②和⑦相似.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ABC中,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1)求证:△ABC∽△DAC;(2)求CD的长.(1)证明:∵∠BAC=∠ADC,∠C=∠C,∴△ABC∽△DAC.(2)解:∵△ABC∽△DAC,∴CD ACCA BC=,即8816CD=,∴CD=4.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个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C)A.1条B.2条C.3条D.4条。

相似三角形的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复习导学案

2012-2013学年铁中府河八年级数学学案相似三角形一、比例的性质1、线段的比若d c b a ,,,是成比例线段,那么用比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dc ba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____________。

3、比例的合比性质若d c ba =,则______________; 4、比例的等比性质 若n md c ba ===,当______________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题型 1、已知352=-b b a ,求b ba +的值。

2、若75===f e d c ba,且032≠++f d b ,则=++++fd be c a 3232___________;3、已知c b a ,,是△ABC 的三边,若482334+=+=+c b a ,且12=++c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二、黄金分割点2.1 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_________,点C 称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2.2 判断黄金分割点的方法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典型题型1、已知AB=6cm,点C为AB的黄金分割点,求AC的长度。

2、已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且BC=()5515-cm,试求线段AB的长。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对应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三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周长、面积)典型例题1、(1)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AB =3∶4,AE =6,则AC 等于( ) A .3 B .4 C .6 D .8(1) (2)(3)(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且△ABC ∽△DBA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B 2=BC·BD B .AB 2=AC·BDC .AB·AD =BD·BC D .AB·AD =AD·CD(3)如图3,∠1=∠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ADE ∽△ACB.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BE BC =23,求BFFD 的值.4、已知△ABC ,延长BC 到D ,使CD =BC ,取AB 的中点F ,连结FD 交AC 于点E.(1)求AEAC 的值;(2)若AB =a ,FB =EC ,求AC 的长.5、一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铁皮材料,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0 cm、40 cm,现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两种加工方法如图①、②,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哪种加工方法符合要求?四、位似图形(略)五、补充:乘积式证明的方法方法一、三点定型法1如图:在Rt△ABC中,90CD⊥于D,E为AC的=∠ACB°AB中点,ED的延长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C2.=PD⋅PB方法二、找相等的量(比、线段、等积式)替换类型一找相等的量2、已知:如图2,在Rt△ABC中有正方形H EFG,点H、G分别在AB、AC上,EF在斜边BC上.求证:EF2=BE·FC.类型二 找相等的比 3、已知:如图3,AC 是ABCD 的对角线,G 是AD 延长线上的一点,BG 交AC 于F ,交CD 于E .类型三 利用射影定理4、如图,已知CE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在E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 ,连结AP ,AP BG ⊥垂足为G ,交CE 于D ,求证:DE PE CE ⋅=2.六、中考典型题型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12AD =,点E 是边CD 上的动点(点E 不与端点C D ,重合),AE 的垂直平分线FP 分别交AD AE BC ,,于点F H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1)设(012)DE m m =<<,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FHHG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当12FH HG =时,求BP 的长.AEHD CBGFP2、如图,BD 、CE 是ABC ∆的两条高,AM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M ,交DE 于N ,求证:(1);DEBCAN AM =(2).ECB EDB ∠=∠ MNEDCBA3、如图,在ABC ∆中,cm AB 8=,cm BC 16=.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s cm /2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点s cm /4以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PBQ ∆与ABC ∆相似?P CAQB4、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CBD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E ,AB AE =.求证:AC AD AE ⋅=2.EDCB A。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课题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一、新知链接1.复习引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A ′, ∠B=∠B ′, ∠C=∠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A ′, ∠B=∠B ′, ∠C=∠C ′,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教材P42的思考,并引导同学们探索与证明.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二、合作探究例1如图△ABC ∽△DCA ,AD ∥BC ,∠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3)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例2,在△ABC中,DE∥BC,AD=EC,DB=1cm,AE=4cm,BC=5cm,求DE的长.三、课堂练习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A.两个直角三角形B.两个钝角三角形C.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边三角形2.(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3.如图,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4.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三角形性质(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2)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一、学习目标:
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训练运用能力
二、导学过程
如图,△ABC∽△A'B'C' ,相似比为2
(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成比例的线段;
(2)△A BC与△A'B'C' 的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呢?
想一想:
如果,△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A BC与△A'B'C' 的周长之比和面积比又是多少呢?
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面积比等于
练习:
1、判断正误:
(1)如果把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它的周长也扩大为原来的10倍;()
(2)如果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它的三边的长都扩大为原来的9倍。

()
2、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ABC与∆DEF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

已知BC=2,求∆ABC 平移的距离。

反思:。

相似三角形定义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定义导学案

长春市净月实验中学初三年级数学学案 015命题人:赵美慧 日期:201809【课题】23.3相似三角形 【学习目标】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学习内容】 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什么叫做相似多边形? 4.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二、合作交流: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 ,对应边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 _________ 如:△ABC △DEF 读作; △ABC △DEF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k 叫做相似比。

思考:当k=1时,两个相似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做一做】如图23.3.2,△ABC 中,D 为边AB 上任一点,作DE ∥BC ,交边AC 于E , (1)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判断△ADE 与△ABC 是否相似? (2)若D ,E 是AB 、AC 的中点,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为多少? (3)证明:△ADE ∽△ABC图23.3.2思考:如右图,DE ∥BC ,△ADE 与△ABC 是否还相似?得出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例1、 如图,D 为△ABC 的边AB 的三等分点,DE//BC ,DE=5,求BC 的长.变式:如上图,在△ABC 中,AC=8cm ,BC=6cm ,EC=5cm ,且DE//BC ,则DE 等于( )A.518 cm B.415 cm C.49 cm D.320cm例2、如图,已知△ABC ∽△ADE,AE=50cm,EC=30cm,BC=70cm,∠BAC=45°,∠ACB=40° (1)求∠AED 和∠ADE 的度数;(2)求DE 的长.ADBCE【课堂练习】1. 已知△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是A ′B ′的3倍B. A ′B ′是AB 的3倍C. ∠A 是∠A ′的3倍D. ∠A ′是∠A 的3倍2. (1)△ABC ∽△DEF ,对应边AB=6cm ,DE=8cm ,则相似比为 ;(2)已知:△ABC ≌△DEF ,则它们的相似比为 .3. 已知△ABC ∽△A′B′C′,AB:A'B'=2:3,则△A′B′C′与△ABC 之比为( )A.2:3B.3:2C.4:9D.9:44. 在△ABC 中,∠A=45°,∠B=35°, 则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5. 如图,已知点P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满足△APC ∽△ACB,则下列的比例式: ①CB AC PC AP =②AC AB AP AC =③AP AC PB PC =④PBPCAB AC =.其中正确的比例式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DE ∥BC .若AD =4,DB =2, 则BCDE的值为 .【课后作业】 课后任务A :1. 如图,△ABC ∽△DEF ,相似比为1:2.若BC =1,则EF 的长是( )A. 1B. 2C. 3D. 42. 如图,点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上,射线CF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 )A. 0 个B. 1 个C. 2 个D. 3 个课后任务B :3. 若△ABC ∽111C B A ∆,且相似比为2:3, 111C B A ∆∽222C B A ∆,且相似比为5:4,则△ABC 与222C B A ∆的相似比为( )A. 65B. 56.C. 65 或 56D. 1584.已知,如图,E 是▱ABCD 的边AD 上一点,且AE :DE=3:2,CE 交BD 于点F,BF=15cm,求DF 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相似三角形(教、学案)
淄川区双沟中学马莹
学习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辨证关系。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相似三角形本质特征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并注意关键词)
二、探索新知。

(一)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1、什么是相似多边形?什么是相似比?(口答)
2、你认为相似多边形与相似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口答)
3、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叫做相似比。

4、请判断,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相似?为什么?
(1)两个全等三角形
(2)两个直角三角形(3)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4)两个等腰三角形(5)两个等边三角形
5、已知△ABC∽△DEF,你会得到哪些结论?
D
B
C E F
A
6、新知归纳:
如图
∵ ∴△ABC ∽△DEF ∵△ABC ∽△DEF

(二)相似三角形本质特征的应用:
(1) 例1中有相似三角形吗?若有,它们分别是谁?
(2) 它们的相似比400:1是怎么算出来得?(注意长度单位
的换算)
(3) 例1怎样运用相似比求出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的?
(4) 例1用到哪些知识点?
D B
E A
三、课堂训练:
1、(牛刀小试)在下图中,若△ABC ∽△ADE ,试确定x 、y 的值。

思考:你能找到对应角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2、(能力提高)如图,已知△ABC ∽△ADE ,AE=50cm ,EC=30cm ,BC=70cm ,∠ACB=40°。

(1)求∠AED 的度数。

(2)求DE 的长度。

(3)你还能找到哪些相等的角?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
(4)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的线段?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x B D 33 E C 22 30 A 48 y B
C
E D A
五、达标测试:(请独立完成)
1、已知⊿ABC ∽⊿DEF ,AB=3cm ,BC=4cm ,CA=2cm ,EF=6cm 。

线段DE= ,DF= 。

2、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分别为50°和60°,求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和最小内角。

3、已知等腰直角△ABC 与等腰直角△A ′B ′C ′相似,相似比为3:1,斜边AB=5cm 。

(1)求△A ′B ′C ′的斜边A ′B ′的长;
(2)求斜边AB 和A ′B ′上的高。

4、(选做) 已知△ABC 与△DEF 相似,△ABC 的三边为2、3、4, △DEF 的一边为8,求其余两边。

B C E F 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