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一、引言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及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其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阶段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和分析方法;3.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和傅里叶变换等重要理论;4. 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按照以下章节安排:1. 信号的基本概念1.1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2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1.3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2. 系统的基本概念2.1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2.2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3 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3. 时域分析3.1 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3.2 离散信号的时域描述3.3 系统的时域描述4. 频域分析4.1 连续信号的频域描述4.2 离散信号的频域描述4.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描述5. 傅里叶变换5.1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5.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应用6. 课程总结与回顾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解析信号与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实践: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设备,进行信号与系统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设计与报告:学生根据指导要求,完成一份信号与系统相关课题的设计和报告。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信号与系统导论》2. 参考资料:2.1 《信号与系统分析》2.2 《信号与系统原理》2.3 信号与系统相关期刊论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按照每周4学时的教学进度计划,共计15周。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在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时,可以引入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例如,介绍华为在5G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通信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在讲解信号的描述与分类时,可以通过实例展示信号处理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的应用,如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信号与系统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系统的分析方法在教授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可以结合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思政渗透1. 案例教学选择具有思政意义的案例,如我国在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或者科学家在信号与系统领域的研究故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知识与国家利益、社会进步的关系。
2. 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就信号与系统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将讨论内容引向思政方面的话题,如科技创新、国家安全等。
3. 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安排与信号处理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信号处理技术的魅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知识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思政表现评价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思政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表现出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等。
将思政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更加注重思政方面的学习。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信号与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3.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主要特性和性质;4. 能够应用信号与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信号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2. 系统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5. 傅里叶分析与频域分析方法;6. 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性质;7. 信号与系统的时不变性质;8. 采样定理和时域采样方法;9. 信号与系统的卷积运算。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2. 互动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讨论;3.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掌握情况;3. 作业考核:考察学生对习题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2. 计算机实验室:用于信号与系统实验操作;3. 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节: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2.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
第二节:信号的表示方法1. 连续时间信号的数学描述;2. 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学描述。
第三节:系统的表示方法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第四节:傅里叶分析与频域分析方法1.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的定义;2. 频域分析的应用。
第五节:信号与系统的特性1. 线性性质的定义和判定;2. 时不变性质的定义和判定。
第六节:采样定理和时域采样方法1. 采样定理的原理和应用;2. 时域采样方法的实现。
第七节:信号与系统的卷积运算1. 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运算;2. 离散时间信号的卷积运算。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信号与系统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
在这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实验仪器和软件工具来分析和处理信号,并理解信号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1. 实验一:信号的采集与表示- 学习使用信号采集仪器(例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 了解采样原理和采样频率对信号的影响。
- 学习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使用编程语言或工具对信号进行采样和表示。
2. 实验二:信号的变换与处理- 学习傅里叶变换和信号频谱分析的原理。
- 使用傅里叶变换工具(例如FFT算法)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 学习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之间的转换关系。
- 学习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实验三: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分析- 学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性质。
- 了解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冲激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卷积关系。
- 利用实验仪器测量系统的冲激响应。
- 使用软件工具对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
4. 实验四:信号采样与重构- 学习信号采样和重构的理论基础。
- 利用实验仪器对信号进行采样和重构。
- 学习采样定理的应用和限制。
- 学习插值和抽取技术对信号进行采样和重构。
5. 实验五:系统的频率响应与稳定性- 学习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 使用频率响应仪器(例如频谱分析仪)对系统进行测量和分析。
- 学习系统的振荡和稳定条件。
- 学习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教程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和安排。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撰写人:李美莲审核人:赵守忠安徽三联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系二00八年七月目录实验一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 (3)实验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7)实验三有源无源滤波器 (12)实验四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 (20)实验五二阶网络状态轨迹的显示 (27)实验六矩形脉冲信号的分解 (32)实验七矩形脉冲信号的合成 (37)实验八二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39)实验九数字滤波器 (43)实验一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实验学时数: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要求:必做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测量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波形和有关参数,并研究其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响应状态的影响;2.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实验如图1-1所示为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电路连接图,图1-1(a)为阶跃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图1-1(b)为冲激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1 (b) 冲激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其响应有以下三种状态:(1)当电阻R>2 LC时,称过阻尼状态;(2)当电阻R = 2 LC时,称临界状态;(3)当电阻R<2 LC时,称欠阻尼状态。
C2C20.1μ0.1μ现将阶跃响应的动态指标定义如下:上升时间t r:y(t)从0到第一次达到稳态值y(∞)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y(t)从0上升到y max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t s:y(t)的振荡包络线进入到稳态值的5±%误差范围所需的时间。
周期方波通过微分电路后得到的尖顶脉冲代替冲激信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1.双踪示波器1台2.信号系统实验箱1台四、实验步骤:1.阶跃响应波形观察与参数测量设激励信号为方波,其幅度为1.5V,频率为500Hz。
实验电路连接图如图1-1(a)所示。
①连接P702与P914, P702与P101。
(P101为毫伏表信号输入插孔).②J702置于“脉冲”,拨动开关K701选择“脉冲”;③按动S701按钮,使频率f=500Hz,调节W701幅度旋钮,使信号幅度为1.5V。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图1-1 向量表示法仿真图形2.符号运算表示法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可用一个符号表达式来表示,则可用ezplot命令来画出该信号的时域波形。
上例可用下面的命令来实现(在命令窗口中输入,每行结束按回车键)。
t=-10:0.5:10;f=sym('sin((pi/4)*t)');ezplot(f,[-16,16]);仿真图形如下:图1-2 符号运算表示法仿真图形三、实验内容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时域表示。
三、实验步骤该仿真提供了7种典型连续时间信号。
用鼠标点击图0-3目录界面中的“仿真一”按钮,进入图1-3。
图1-3 “信号的时域表示”仿真界面图1-3所示的是“信号的时域表示”仿真界面。
界面的主体分为两部分:1) 两个轴组成的坐标平面(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信号值);2) 界面右侧的控制框。
控制框里主要有波形选择按钮和“返回目录”按钮,点击各波形选择按钮可选择波形,点击“返回目录”按钮可直接回到目录界面。
图1-4 峰值为8V,频率为0.5Hz,相位为180°的正弦信号图1-4所示的是正弦波的参数设置及显示界面。
在这个界面内提供了三个滑动条,改变滑块的位置,滑块上方实时显示滑块位置代表的数值,对应正弦波的三个参数:幅度、频率、相位;坐标平面内实时地显示随参数变化后的波形。
在七种信号中,除抽样函数信号外,对其它六种波形均提供了参数设置。
矩形波信号、指数函数信号、斜坡信号、阶跃信号、锯齿波信号和抽样函数信号的波形分别如图1-5~图1-10所示。
图1-5 峰值为8V,频率为1Hz,占空比为50%的矩形波信号图1-6 衰减指数为2的指数函数信号图1-7 斜率=1的斜坡信号图1-8 幅度为5V,滞后时间为5秒的阶跃信号图1-9 峰值为8V,频率为0.5Hz的锯齿波信号图1-10 抽样函数信号仿真途中,通过对滑动块的控制修改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观察波形的变化。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信号的分类与性质。
3. 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5.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1.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1.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2. 基本信号的性质2.1 常用信号的定义和特点2.2 奇偶信号与周期信号2.3 指数信号和复指数信号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1 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3.2 连续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3.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4.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4.2 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4.3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5. 线性时不变系统5.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2 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表示6. 信号和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表示关系6.1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6.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重构6.3 采样定理和抽样定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教师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和运算。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表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
2. 电子实验设备:电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七、教学反思: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信号与系统实验》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抽样定理)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
2、验证抽样定理。
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三、原理说明1、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信号源获得,也可以从连续时间信号抽样而得。
抽样信号f s(t)可以看成连续f(t)和一组开关函数s (t)的乘积。
s (t)是一组周期性窄脉冲,见实验图5-1,T s(t)称为抽样周期,其倒数f s(t)= 1/T s称为抽样频率。
图5-1 矩形抽样脉冲对抽样信号进行傅立叶分析可知,抽样信号的频率包括了原连续信号以及无限个经过平移的信号频率。
平移的频率等于抽样频率f s(t)及其谐波频率2f s、3f s》》》》》》。
当抽样信号是周期性窄脉冲时,平移后的频率幅度(sinx)/x规律衰减。
抽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周期的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
2、正如测得了足够的实验数据以后,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把一系列数据点连起来,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一样,抽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恢复到原信号。
只要用一截止频率等于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f n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输出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信号。
3、但原信号得以恢复的条件是f s 2,其中f s为抽样频率,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
而f min=2 为最低抽样频率又称“柰奎斯特抽样率”。
当f s<2 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迭,从发生混迭后的频谱中我们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
在实际使用中,仅包含有限频率的信号是及少的,因此即使f s=2 ,恢复后的信号失真还是难免的。
图5-2画出了当抽样频率f s>2 (不混叠时)f s<2 (混叠时)两种情况下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
t f(t)0F()t 0m ωm ω-(a)连续信号的频谱Ts t 0f s (t)F()t0m ωm ω-s ω-s ω()(b)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 不混叠图5-2 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实验中f s >2 、f s =2 、f s <2 三种抽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抽样,以验证抽样定理——要使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抽样频率f s 必须大于信号频率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精简版)
实验一 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原理。
2.掌握用简单的R-C 电路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1.TKSS-D 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连接一个能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参考图1-1)。
2.分别观测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动态曲线。
四、实验原理1.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2.合上图1-1中的开关K1、K3,则由回路可得iR+Uc =E (1)∵ i =C dt dUc ,则上式改为=E U dtdURC c c + (2)对上式取拉式变换得:RCU C (S )-RCU C (0)+U C (S )=S15∴RC1S 5RC 1S 15S 15=1RCS (0)RCU 1)S(RCS 15(S)=U c c+++-+++⎪⎪⎪⎪⎭⎫ ⎝⎛,其中5V (0)U c = t RC 1-t RC 1-c 5e e 1(t)=15U +-⎪⎪⎭⎫ ⎝⎛(3)式(3)等号右方的第二项为零输入响应,即由初始条件激励下的输出响应;第一项为零状态响应,它描述了初始条件为零(Uc(0)=0)时,电路在输入E=15V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显然它们之和为电路的完全响应,图1-2所示的曲线表示这三种响应的过程。
图1-2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曲线其中:①---零输入响应②---零状态响应③----完全响应五、实验步骤1. 零输入响应用短路帽连接K2、K3,使+5V直流电源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完毕后,断开K3连接K4,用示波器观测Uc(t)的变化。
2.零状态响应先用短路帽连接K4,使电容两端的电压放电完毕,然后断开K4连接K3、K1,用示波器观测15V直流电压向电容C的充电过程。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案
实验一、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一、实验目的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里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2、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函数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
例如,方波的频谱图如图1-2所示。
图1-1 方波图1-2 方波频谱图方波信号的傅里叶表达式:)9sin 91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t t t t t U t u mωωωωωπ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奇函数只含正弦项,偶函数只含直流量和余弦项;奇谐函数只含奇次谐波分量,偶谐函数只含偶次谐波分量、直流量;四、实验重难点1、本实验以方波和三角波为重点进行实验数据的观测。
2、进行本实验前应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双踪示波器等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
五、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信号分解合成实验装置结构框图1、打开电源总开关,检查50Hz方波信号输出;观察方波的周期和幅值。
2、将50Hz方波信号接到信号分解实验模块BPF输入端15脚(注意输入、输出地接在一起);将1、2短接,观察直流分量的幅值;将3,4短接,观察基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5,6短接,观察二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信号与系统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及实验》2. 课程性质:必修课3. 学时安排:64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4.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二、课程目标1. 理论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系统的特性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 实验能力:学生将具备进行相关实验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信号与系统相关的实验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
3. 应用水平:学生将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表示(4学时)2. 信号的操作与运算(4学时)3. 常用信号的分类与性质(4学时)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8学时)5.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8学时)6. 系统特性与分析方法(8学时)7. 信号与系统的转换(4学时)8. 信号处理器件与应用(4学时)9. 信号与系统实验(32学时)四、教材与参考书1. 主教材:《信号与系统》,作者:Alan V. Oppenheim,Alan S. Willsky,S. Hamid Nawab,出版社:Prentice Hall2. 参考书:- 《信号与系统分析》,作者:张三,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实验》,作者:李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 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讨论、作业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考试(30)六、教学保障1. 课程实验室:学校配备专门的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2. 实验设备:提供符合课程要求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安全。
3. 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均具备相关领域的丰富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保证教学质量。
七、教学展望《信号与系统及实验》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教案
通过适当的例子加深巩固奇异信号的计算.
通过评定练习来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练习、作业:
4。9 4。11(3) (6) (7)
课后小结:
此部分是该理解的重点内容,讲解速度偏慢,学生吸收效果良好。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辨别,强调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的独立.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先列举部分系统,导入LTI系统,然后列举习题,让学生判别LTI系统。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其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
课堂练习、作业:
课后小结:
此部分内容稍易,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理解较为容易。
第10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堂练习、作业:
7.1 (1)
课后小结:
该部分内容讲解学生较容易吸收,讲解效果良好.
第7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6 零输入响应的求法
7 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零输入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掌握零状态响应的概念与求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几个概念的引入,冲激相应h(t)的求解.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法。
课堂练习、作业:
7.14 7.16 (2)
课后小结:
该内容是教学重点,通过例举例题讲解系统全响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该内容,讲解还是偏快,应进一步降慢讲解速度。
第9次课2学时 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
第3 章 傅里叶变换
1 周期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
2 周期信号的频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掌握傅立叶级数的三种表示形式;掌握周期信号幅度谱﹑相位谱的特点。
《信号与系统》实验讲义
《信号与系统》实验讲义龙岩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编2008年1月实验一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测量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波形和有关参数,并研究其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响应状态的影响。
2、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的阶跃响应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的冲激响应波形。
三、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2、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3、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模块(D Y T3000-64)一块4、20M H z双踪示波器一台5、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其响应有以下三种状态: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原理图1、当电阻R>2L时,称过阻尼状态;C2、当电阻R=2L时,称临界阻尼状态;C3、当电阻R<2L时,称欠阻尼状态。
C冲激信号是阶跃信号的导数,所以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冲激响应也是阶跃响应的导数。
为了便于用示波器观察响应波形,实验中用周期方波代替阶跃信号,而用周期方波通过微分电路后得到的尖脉冲代替冲激信号,冲激脉冲的占空比可通过电位计W102调节。
五、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信号源单元和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单元。
1、熟悉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将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模块插入信号系统实验平台插槽中,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通电检查模块灯亮,实验箱开始正常工作。
2、阶跃响应的波形观察:①将信号源单元产生的VPP =3V、f=1KHz方波信号送入激励信号输入点STEP_IN。
②调节电位计W101,使电路分别工作在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用示波器观察三种状态的阶跃响应输出波形并分析对应的电路参数。
3、冲激响应的波形观察:①连接跳线J101,将信号源单元产生的VPP =3V、f=1KHz方波信号送入激励信号输入点IMPULSE_IN。
②用示波器观察STEP_IN测试点方波信号经微分后的响应波形(等效为冲激激励信号)。
信号与系统实验1:常见信号观测
号的相加和相乘都是基于向量的点运算。
f =symadd(f1,f2);或f=f1+f2; ezplot(f)f =symmul(f1,f2);或f=f1*f2; ezplot(f)3、连续时间信号的微分和积分符号运算工具箱有强大的积分运算和求导功能。
连续时间信号的微分运算,可使用diff 命令函数来完成,其语句格式为:diff(function, ‘variable ’,n)其中, function 表示需要进行求导运算的函数,或者被赋值的符号表达式;variable 为求导运算的独立变量; n 为求导阶数,默认值为一阶导数。
连续时间信号积分运算可以使用int 命令函数来完成,其语句格式为:int(function, ‘variable ’, a, b)其中,function 表示被积函数,或者被赋值的符号表达式;variable 为积分变量;a 为积分下限,b 为积分上限,a 和b 默认时则求不定积分。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开始--程序”菜单中,找到MATLAB 程序,运行启动;进入MATLAB 后 ,首先熟悉界面;在MATLAB 命令行窗口(Command Window )键入>> edit 指令或者通过“ File ”菜单中的“ New ”子菜单下的“ M -File ”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扭,进行程序输入,然后将文件保存,扩展名设置为.M。
执行;记录运行结果图形,并与笔算结果对照。
2、利用Matlab 命令绘制直流及上述9个信号(可参考教材P62);3、利用Matlab 命令绘制下列信号的波形图; (1) (2)()te u t --; (2) 0.32sin(),0303tet t -<<; (3)cos100cos3000,0.10.1t t t +-<<; (4) (20.5)[]k u k --;(5) 2()sin35kk π。
4、已知()f t 的波形如图1-1所示,作出()()f t f t +、()()f t f t 、()f t 的微分、()f t 的积分、(34)f t -、(1/1.5)f t -并作出()f t 的奇、偶分量。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信号与系统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信号的产生与观测;2. 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中常用的信号类型,如正弦信号、方波信号等;3. 掌握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变换和功率谱估计;4. 理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如冲激响应、单位脉冲响应和传递函数。
实验器材:1. 示波器(型号:XXXX)2. 信号发生器(型号:XXXX)3. 实验信号源(型号:XXXX)4. 电缆、连接线等实验辅助器材实验步骤:注意:在进行实验之前,请确保所有仪器设备连接正确,且电源线接地良好。
第一步:信号发生与观测1.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信号发生器上选择合适的信号类型和频率进行输出。
2. 调节示波器的触发模式和水平控制,使得信号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清晰。
3.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参数,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并记录观测结果。
第二步:信号频谱分析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f的正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示波器。
2. 切换示波器的测量模式为频谱分析模式,选择傅里叶变换作为频谱分析方法。
3. 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频谱图像,并分析频谱图像中各谐波分量的相对强度和频率。
第三步:系统时域特性测量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单位冲激信号,并将信号输入系统。
2. 通过示波器观测系统的响应信号,并记录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情况。
3. 切换示波器的触发模式,选择单次触发模式,以便更好地观察系统的响应。
第四步:系统频域特性测量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f的正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系统。
2. 通过示波器观测系统的输出信号,并记录观测结果。
3. 将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设置为频谱分析模式,进行系统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
4. 根据频谱分析结果,分析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特性和相位特性。
《信号与系统教程》教案信号与系统的MATLAB仿真
《信号与系统教程》教案信号与系统的MATLAB仿真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常见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建立系统性的信号与系统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
在学习信号与系统的过程中,MATLAB仿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仿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原理和性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MATLAB中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函数;3.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性质和特点;4.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基本信号的生成与显示通过MATLAB编程生成并显示几种基本信号,如冲激信号、阶跃信号、正弦信号等,并观察它们的波形和频谱特性。
2.离散信号的处理与显示利用MATLAB进行离散信号的加减运算、时域缩放和频域移位等操作,并观察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
3.模拟系统的搭建与分析通过MATLAB建立一个简单的模拟系统,如一阶低通滤波器或者二阶高通滤波器,然后仿真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时域响应。
4.离散系统的搭建与分析以差分方程形式给出一个离散系统的描述,用MATLAB实现系统的差分方程求解,并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编写MATLAB代码生成基本信号,并绘制信号波形和频谱图;2.对生成的基本信号进行加减运算、缩放和移位等处理,并观察处理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3.建立一个模拟系统的传递函数或状态空间方程,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时域响应仿真;4.建立一个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用MATLAB求解系统的时域响应,并分析系统的频谱特性和稳定性;四、实验结果:1.完成了基本信号的生成和显示,能够准确地观察不同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特性;2.成功实现了对离散信号的处理和显示,掌握了信号的加减、缩放和移位方法;3.实现了一个模拟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时域响应仿真,了解了系统的性能和特点;4.成功建立了一个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模型,通过MATLAB求解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并对系统的频谱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2. 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等;3. 掌握信号与系统中的典型应用,如信号的采样与恢复、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信号与系统的性能,并解决相关问题;2. 熟练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的仿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计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信号与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信号与系统理论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1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2. 数学工具描述与分析:-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第3章 系统的s域分析,第4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3. 信号与系统的典型应用:-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 教材章节:第5章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第6章 通信系统4.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 使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 教材章节:第7章 信号与系统仿真5. 团队协作与学术交流:- 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学术交流。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理解常见信号的分类和特性;3.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表示方法;4. 学习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实际测量与分析;5.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基本信号的生成与分析实验1.1 正弦信号的产生和观测1.2 方波信号的产生和观测1.3 单位阶跃信号和单位冲激信号的产生和观测2. 信号与系统的线性特性实验2.1 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2.2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特性分析2.3 线性时变系统的特性分析3. 时域和频域分析实验3.1 时域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3.2 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的学习与应用3.3 频谱分析实验4. 常用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实验4.1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2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3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4.4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5. 采样和量化实验5.1 采样定理及抽样方式的实验验证5.2 量化误差的分析与实验验证三、实验要求1.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实验的实际应用场景;2. 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分析;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守则,注意实验安全;4.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四、实验器材和软件1. 示波器2. 函数发生器3. 信号源4. 滤波器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如MATLAB等)五、实验评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将共同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其中实验报告占60%的权重,实验操作占40%的权重。
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操作的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装置的正确搭建、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六、参考资料1.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2. 《信号与系统实验导论》3.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及案例》4. 《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实验中的应用》5. 《信号与系统实验方法与技巧》本大纲根据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目标制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信号与系统实验的教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门课程。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测,使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时域信号的分析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观察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正弦信号和方波信号,并利用傅里叶级数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合成。
2. 实验二: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设计实验来验证系统的线性性和时不变性,并观察系统的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3. 实验三: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仪等仪器,观察连续时间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4. 实验四: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仪等仪器,观察离散时间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5. 实验五:系统的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输入不同的冲激信号和单位阶跃信号,观察系统的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特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2. 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仪器连接和调试。
3. 进行实验操作和观测,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原理和概念。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心得。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避免损坏仪器或造成伤害。
2.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危险情况。
五、实验评估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深度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一、实验目的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里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2、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函数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
例如,方波的频谱图如图1-2所示。
图1-1 方波图1-2 方波频谱图方波信号的傅里叶表达式:)9sin 91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t t t t t U t u mωωωωωπ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奇函数只含正弦项,偶函数只含直流量和余弦项;奇谐函数只含奇次谐波分量,偶谐函数只含偶次谐波分量、直流量;四、实验重难点1、本实验以方波和三角波为重点进行实验数据的观测。
2、进行本实验前应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双踪示波器等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
五、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信号分解合成实验装置结构框图1、打开电源总开关,检查50Hz方波信号输出;观察方波的周期和幅值。
2、将50Hz方波信号接到信号分解实验模块BPF输入端15脚(注意输入、输出地接在一起);将1、2短接,观察直流分量的幅值;将3,4短接,观察基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5,6短接,观察二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7,8短接,观察三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9,10短接,观察四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11,12短接,观察五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13,14短接,观察六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3、将方波分解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的相应输入端,观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之。
4、在3的基础上,再将五次谐波分量加到加法器的输入端,观测相加后的波形,记录之。
5、分别将50Hz单相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输出信号接至50Hz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输入端,观测基波及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之。
6、将50Hz单相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三角波的基波和谐波分量分别接至加法器的相应的输入端,观测求和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之。
六、注意事项1、根椐实验测量所得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方波及其分解后所得的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波形,画出其频谱图。
2、将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及其合成波形一同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并且把实验步骤3中观察到的合成波形也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
3、将所得的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及三者合成的波形一同绘画在同一坐标纸上,并把步骤4中所观测到的合成波形也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便于比较。
4、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里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七、思考题1、什么样的周期性函数没有直流分量和余弦项?答:2、分析理论合成的波形与实验观测到的合成波形之间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八、结论1、2、3、实验二、无源和有源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RC 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2、分析和对比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3、掌握扫频仪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2、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频率(通常是某个频带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受到衰减或抑制,这些网络可以由RLC 元件或RC 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以由RC 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
2、根据幅频特性所表示的通过或阻止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 )、高通滤波器(HPF )、带通滤波器(BPF )或带阻滤波器(BEF )四种。
把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定义为通带,把阻止通过或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定义为阻带。
而通带与阻带的分界点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或转折频率。
图2-1中的|)(|Ωj H 为通带电压放大倍数,0Ω为中心频率,CL Ω和CU Ω称为低端和高端截止频率。
图2-1 四种滤波器幅频特性示意图四种滤波器的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
图2-2 各种滤波器的实验线路图3、图2-3中,滤波器的频率特性)(|)(|)(θϕ∠Ω=Ωj H j H式中|)(|Ωj H 为滤波器的幅频特性,)(θϕ为相频特性,它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出来。
图2-3 滤波器四、实验重难点1、 本实验以RC 无源/有源低通滤波器为重点进行实验数据的观测。
2、 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五、实验步骤1、示波器的通道1和通道2校准;2、滤波器的输入端接正弦信号发生器或扫频电源,滤波器的输出端接示波器或交流数字毫伏表。
3、测试无源和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①测试RC 无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200Hz ,1V 的正弦波信号。
将其接到图2-2(a)所示电路的输入端,保持输入电压U I 的幅值不变,逐渐改变其频率,观察输出电压U O 幅值,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表一。
作图(a)RC 无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表一:②测试RC有源低通滤器的幅频特性实验电路如图2-2(b)所示。
将实验数据记入表二中。
RC无源低通滤器的幅频特性RC有源低通滤器的幅频特性4、测试无源和有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②测试5、测试无源和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6、测试无源和有源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六、注意事项1、在实验测量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正弦波信号源的输出(即滤波器的输入)电压U1幅值不变,且输入信号幅度不宜过大。
2、在进行有源滤波器实验时,输出端不可短路,以免损坏运算放大器。
3、用扫频电源作为激励时,可很快得出实验结果,但必须熟读扫频电源的操作和使用说明。
七、思考题1、试比较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器各自的优缺点。
答:2、各类滤波器参数的改变,对滤波器特性有何影响?答:八、结论1、2、实验三、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
2、验证抽样定理。
3、理解信号的抽样及抽样定理以及抽样信号的频谱分析;掌握和理解信号抽样以及信号重建的原理,验证抽样定理。
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2、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信号源获得,也可以从连续时间信号抽样而得。
抽样信号)(t f s 可以看成连续信号)(t f 和一组开关函数)(t s 的乘积。
)(t s 是一组周期性的窄脉冲,如下图所示。
s T 为抽样周期,其倒数s s T f /1=称抽样频率。
图1 矩形抽样脉冲对抽样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可知,抽样信号的频率包括了原连续信号以及无限个经过平移的原信号频率。
平移的频率等于抽样频率s f 及其谐波频率s f 2、s f 3┅┅。
当抽样信号是周期性窄脉冲时,平移后的频率幅度按x x /sin 规律衰减。
抽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
2、正如测得了足够的实验数据以后,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把一系列数据点连起来,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一样,抽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恢复到原信号。
只要用一截止频率等于原信号的频谱中最高频率n f 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输出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信号。
3、但原信号得以恢复的条件是B f s 2≥,其中s f 为抽样频率,B 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
而B f 2min =为最低抽样频率又称“奈奎斯特抽样频率”。
当B f s 2<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迭,从发生混迭后的频谱中我们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
在实际使用中,仅包含有限频率的信号是极少的,因此即使B f s 2=,恢复后的信号失真还中难免的。
下图画出了当抽样频率B f s 2>(不混叠时)及B f s 2<(混叠时)两种情况下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
图2 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实验中选用B f s 2<、B f s 2=、B f s 2>三种抽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抽样,以验证抽样定理,即要使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抽样频率s f 必须大于信号频率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4、如果满足抽样定理,我们可以唯一地由已抽样信号)(t f s 恢复原连续信号)(t f 。
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将离散时间序列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
如下图所示,给出了理想情况下信号重建的原理。
图3 信号重建原理理想低通滤波器也称为重建滤波器,它的单位冲激响应TT T t h c c c πωωω)sin()(=---------①已抽样信号)(t f s 的数学表达式为:∑+∞-∞=-=n nT t nT f t f )()()(δδ------------------------②根据系统输入输出的卷积表达式)(*)()(0t h t f t f δ=-----------------------------------------③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则:)()](sin[)()(0nT t nT t T nT f t f c c n c --⋅=∑+∞-∞=ωωπω---------------------------------------------④ ∑+∞-∞=-=n s n j F T j F )]([1)(ωωωδ 这个公式称为内插公式,须提醒注意的是:这个内插公式是基于重建滤波器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
如果重建滤波器不是理想低通滤波器,则不能用这个内插公式。
为了实现对连续信号的抽样和抽样信号的复原,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原理图方案。
除选用足够高的抽样频率外,常采用前置低通滤波器来防止原信号频谱过宽而造成抽样后信号频谱的混迭。
但这也会造成失真。
如实验选用的信号频谱较窄,则可不设置前置低通滤波器。
本实验就是如此。
图4 抽样定理实验方框图四、实验重难点1、实验中选用f S <2B 、f S =2B 、f S >2B 三种抽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抽样,以验证抽样定理,即要使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抽样频率f S 必须大于信号频率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2、本实验前应对抽样定理进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