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精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因其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园林则侧重于纯净的、人工雕琢式的盛装之美,本文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分析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
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
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
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杜俏声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310012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
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
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
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方面展现着各自独有的形态。
它们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各自的审美思想也迥然不同。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在起源以及其发展历程上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
从两者的差异与相似点中,我们都可以用心来观摩体会,找到园林所带给我们的美。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美学思想艺术形式引言: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如一座座巍峨的高峰屹立在后人的眼前,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然,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园林艺术,并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园林艺术形式。
正文: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却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到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园林,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
所以,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开始的。
中西方园林艺术不同的根源在其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崇“文”,西方崇“理”。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中国先人很早受到自然的恩惠与陶冶,具有博大高雅的情怀,园林景致皆源于自然而又展现自然。
而西方园林常以建筑为中心,十分注意建筑或者各个园林元素本身的表现,较少地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并采取规则式构图,就是树木、石头也常常使用雕刻的手法修饰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或者是具象的人工形。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班级:*********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联系引言:我国的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与此同时,在世界园林中,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正文:一、中国园林的特点(1)讲求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在狭小、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园林空间中以自然为基础,植物、假山巧夺天工,以极小的尺度再现自然美。
石峰代表坚贞、正直,堆石置石成为园林组景。
(2)追求“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成就。
意境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溶合,情景的交融,是美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川,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的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构成意境。
中国园林中追求的“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廊、曲径、粉墙的引导,结合楼、阁、亭、轩、墙、窗和自然的山水林木的组织,创造了反映不同意境的空间,特别是通过粉墙和围廊的似隔非隔,达到空间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
再加人口空间的处理,交通路线的组织,空间大小、方向、明暗不断对比变化,忽抑忽扬,这种“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颇具诗意。
这一点,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能做到如此巧妙深远地表达意境西方园林给人更多的是直截了当和开门见山,它不像中国园林吸收中国山水画之精华,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对自然的塑造并非刻板地抄袭自然山水,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其精华。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摘要】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从中西园林美学的理念、设计风格、材料运用、意境表达方式以及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园林美学在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强调几何形状和对称美,而东方则注重意境和自然美。
设计风格方面,西方园林偏向规划和结构化,东方园林则更注重变化和灵动性。
在材料和植物运用上,东方园林更注重自然材料和中国特色植物,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工业化材料和西方植物品种。
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标准,可以看出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丰富了园林设计的可能性,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园林美学风格。
【关键词】中西园林美学、差异、发展历程、定义、重要性、理念、设计风格、材料、植物、意境表达方式、审美标准、价值体现、多元化、丰富、园林设计、可能性。
1. 引言1.1 概述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中西园林美学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两大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设计风格。
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始于周朝,随后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美学,强调“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和意境表达。
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则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和罗马城市规划的影响,注重空间布局和几何图形的设计,强调对称性和秩序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园林美学在相互交流、影响和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美学特点。
在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影响使西方园林美学呈现出东方化的趋势;而近现代的园林设计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艺术,为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奠定基础。
1.2 中西园林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西方园林艺术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之比较1、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
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2)道家崇尚自然之美,老子以“道”是宇宙本原而生成万物,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道家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理论的产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依据,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
道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崇尚自然山水。
②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③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3)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美学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
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水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写出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第一篇: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世界各民族在各自擅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自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助于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
布局开放,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
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造,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院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系、花木巧妙地结合。
第二篇:中西方园林差异中西方园林差异什么是园林?无论你远渡重洋去过法国的凡尔赛宫,伦敦的丘园,还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只要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欣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辉煌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风景,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班级:*********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联系引言:我国的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与此同时,在世界园林中,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正文:一、中国园林的特点(1)讲求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在狭小、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园林空间中以自然为基础,植物、假山巧夺天工,以极小的尺度再现自然美。
石峰代表坚贞、正直,堆石置石成为园林组景。
(2)追求“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成就。
意境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溶合,情景的交融,是美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川,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的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构成意境。
中国园林中追求的“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廊、曲径、粉墙的引导,结合楼、阁、亭、轩、墙、窗和自然的山水林木的组织,创造了反映不同意境的空间,特别是通过粉墙和围廊的似隔非隔,达到空间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
再加人口空间的处理,交通路线的组织,空间大小、方向、明暗不断对比变化,忽抑忽扬,这种“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颇具诗意。
这一点,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能做到如此巧妙深远地表达意境西方园林给人更多的是直截了当和开门见山,它不像中国园林吸收中国山水画之精华,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对自然的塑造并非刻板地抄袭自然山水,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其精华。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
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
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
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
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
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体或组合常为对称式,又分亭台楼阁榭坊斋等十余种,其风格又多具有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的防火墙,黑瓦白墙,北方的水戗发戗,南方的嫩戗发戗。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式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式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众所周知,园林发展史漫长且悠久,世界园林分为三大类:一是以中国自然式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二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为中心的伊斯兰园林;三是以古希腊为起源中心的西方造园传统的欧洲园林。
下面小编将带着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浅谈以下中式园林与西式园林的区别,中国园林可分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其中小编认为江南园林最具代表性(仅仅是个人观点)。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中国园林历经时代的发展,经久不衰,造园艺术也越来越高超,中国园林也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大家所熟知的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圆明园、西安华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四大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现存极具代表性的有拙政园、沧浪亭、留园、狮子林、个园等等,然而寺庙园林大家可能了解的也少,小编也不做多的叙述了。
但不论是中国的皇家园林或是私家园林,都与西方园林有着大大小小的差别,下面小编将从建筑、布局、水景、植物四个方面来说说小编自己的看法:建筑上:1.建筑材料不同:中国园林多以土木为主,然而西方园林则以石材为主;2.建筑风格不同:中国园林的建筑风格追求于唯美,精致、典雅,而西方园林的建筑风格则大多数是恢宏大气;3.建筑布局不同:中国园林大多数是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如北京的故宫,而西方园林则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占主导;4.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园林以宣扬明伦示礼为中心,而西方园林则是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为中心。
5.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表现人为的力量。
布局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以体现自然式风格为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为诗”的艺术追求,造园也是同样的理念,“园中有景,园中有情,情中有景”。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不同的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艺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色调的和谐之美。
虽然秦朝的建设也具有较高的台榭,美的宫殿,阳刚之美雄奇,壮丽辉煌,而是由儒家的影响“和”的思想,后汉,阳刚力量对这个节目逐渐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与含蓄之美。
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俞渝委曲施工顺序级别,旋律,建筑端庄,自然的建筑设计的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无忧无虑,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被扩展到平面布置组,个人受整体追求和谐。
正如李泽厚先生说:“中国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结构和特点的可能,在独立之初并不是基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建筑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间,扁平材,互联并与建筑群特点它关注的是有机安排之间的整体平坦多个建筑物。
“艺术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国对抗的表现。
纹理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的。
在大楼里,西方古典建筑与夸张的造型,真棒规模呈现永恒而崇高的架构,以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物理结构方面。
这些精确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顶,尖拱,谁傲然屹立寺,庙坛,处处与自然显示了对抗和征服,引起人们怀疑,兴奋,恐怖的审美情感。
即使有园林建筑的主题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反中国风特色天道,与天道反对战斗机主题的性能特点。
在西部园丁眼中的对象,自然风光是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从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楼人工伟力,而是个陪衬花卉园林建筑。
鲜花和景观,这里就不多保持状态的自然增长,并切成各种规律。
园林的布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意志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示出勇气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质。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二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中外园林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审美风格的差异

和 比例严谨 的, 被安排过 的宫殿 ” 。在多方宣传和介绍 中国园林 艺术 的风气引导下 ,法国人开始在他们 的花园建设 中采用一些 中国园林艺术表现手法 。1 6 7 0 年, 在距凡尔赛宫主楼 1 . 5 k m处 ,
人们通常是通过托 中无松 , 是无 意 画龙 而不 点睛 也 ” 。石 榴 花则 “ 万 绿 从 中红
“ 礼乐” 文化 , 通过以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
化 。经 实 地考 察过 苏州 园林 后 , 决 定 主要 分析 江南 园林 的代 表 —— 拙政 园 。 拙政 园不仅是是苏州园林 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
均衡 , 以及确定的几何状, 如正方形 、 圆、 三角形等 , 都有广泛的
应用 。 在广袤平坦 的园林 中, 最显著 的便是建筑了 。 通常 , 在轴线
远宁静的画面。这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的风格。 从拙政园不难看出中国园林讲求的是一份“ 意境” 和“ 天
人 合一 ” 的理 念 。 分 明感 觉不 到过 多 的人工 痕迹 , 突 出的是 那
3 中西方 园林 的相 互影响
中国 园林 对 欧洲 的真 正影 响 , 是在 1 7 世 纪末 到 1 8 世纪 初 。 曾参 与绘 制 圆 明园 4 0 景 图 的法 国 画家对 中 国园林 的介 绍, 使 欧 洲人 更为详细准确地 了解 到中 国园林 的艺术风格 。他 在1 7 4 7 年出版的《 传教士书简》 中描述 , 中国园林艺术 的基本原
2 西 方 园林的 特点
西 方 园林 从 表 面上 看 最 直观 的感 受 便 是 其 直 方 的规 划 和严 谨 的对 称 。在 1 6 3 8 年, 法 国人 布 阿伊 索所 著 的《 论造 园
艺术》 中写道“ 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整齐安排 , 那么人们所能 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通过分析凡尔赛宫的 平面图可 以看出 , 其地势是平坦的 , 每一块土地都是经过精 心规划 , 并且在构建的几何学中是极其讲求对称。 1 6 2 4 年,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精2020-12-12【关键字】方法、条件、成就、空间、传统、系统、自觉、整体、现代、开拓、统一、发展、发现、研究、特点、位置、突出、关键、局面、理想、思想、成果、精神、要素、基础、需要、环境、途径、特色、规模、结构、主体、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反映、关系、汲取、分析、塑造、吸引、把握、形成、树立、丰富、满足、引导、指导、教育、方向、协调、中心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班级:*********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联系引言:我国的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与此同时, 在世界园林中, 西方园林因其不同的风格也备受观注, 二者有共性也有差异。
正文:一、中国园林的特点(1)讲求自然——“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在狭小、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 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
园林空间中以自然为基础, 植物、假山巧夺天工, 以极小的尺度再现自然美。
石峰代表坚贞、正直, 堆石置石成为园林组景。
(2)追求“意境”——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成就。
意境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 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溶合, 情景的交融, 是美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空间组合, 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川, 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创造灵活的空间, 引起人们产生联想, 引起共鸣, 构成意境。
中国园林中追求的“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 通过廊、曲径、粉墙的引导, 结合楼、阁、亭、轩、墙、窗和自然的山水林木的组织, 创造了反映不同意境的空间, 特别是通过粉墙和围廊的似隔非隔, 达到空间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
再加人口空间的处理, 交通路线的组织, 空间大小、方向、明暗不断对比变化, 忽抑忽扬, 这种“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 颇具诗意。
这一点, 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能做到如此巧妙深远地表达意境西方园林给人更多的是直截了当和开门见山, 它不像中国园林吸收中国山水画之精华, 讲究“外师造化, 内发心源”, 对自然的塑造并非刻板地抄袭自然山水, 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其精华。
这些感受出自“心灵”表达“意境”, 而不像西方以“理性”为基础。
(3)讲求“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 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某种真景, 反映真境, 同时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为园林增色, 反映虚境, 共同创造富于诗情画意的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较多地和文人联系在一起。
义人所追求的清新、雅致的精神境界, 在赋诗作画中所提炼出的较高的艺术修养, 运用到园林中创造出“诗画”般的情趣。
这是中国文化意境深远、文学诗词博大精深的反映, 是西方园林所无可比拟的。
(4)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是讲究含蓄的, 含蓄就是“藏”与“露”的辩证统一。
中国园林无论规模大小, 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千方百计把景藏起来。
通过其他手段做铺衬吸引人到达。
江南园林中, 亭、台、楼、轩、榭也是半遮半露, 或藏于树丛中, 或隐于视线外, 显得含蓄、深远“藏”是为了更好的“露”。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往往采用“欲露先藏、欲显先隐、欲扬先抑”的手法, 以求含蓄深远的艺术效果。
二、西方园林的特点(1)意大利园林的特点①平面布置以轴线展开, 建筑一般为主体, 多建在坡地上, 便于远眺;②人工花园部分非常规则, 和自然山林形成对比;③小品细巧细致, 形式卜富多样;④喷泉是花园中必小可少的要素;⑤挡土墙的处理上出现了“壁泉”。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①规模庞大, 空间也较复杂;②它的总体布局是王权统治的体现。
在园林中宫廷或府邸统率一切, 往往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
府邸的轴线贯穿整个花园和林园, 沿主轴线布置主要景观, 两侧有次轴线, 之间有直干道和斜于道相连;③花园的中轴线大大地突出, 它已经不再是意大利花园中的儿何对称中线而是成为突出的艺术中心, 往往往把华丽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布局在中轴线上或靠近它的西侧。
(3)园林建筑同其他各类建筑的关系上, 中西方园林也表现出不同特征西方园林中的点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具有许多中国园林不具备的特点, 也都反映了它们所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 西方古典园林无论是在情趣上或构图上和其他各类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原则, 即强调规则与对称等唯美几何构图。
而中国园林建筑和其他各类建筑则是区别对待的, 无论从情趣上或构图上, 都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关系。
三、中西方园林的差异(1)布局差异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 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筑。
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 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 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 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
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建筑物控制着轴线, 轴线控制着园林, 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 花园从属于建筑物。
显然, 这种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自理性主义, 是“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
中国的园林则不同。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 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
这也就是说, 它们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重功能。
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综上所述, 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 由于文化背景, 地理环境的不同, 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西文化的交流, 融合, 中西园林的交融, 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 汲取其艺术的精髓, 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 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2)园林建筑差异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西园林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 很少有交流的机会, 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只有到了近现代, 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 中西园林建筑不仅与各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相径庭, 而且也更多地趋向于一致性。
中国园林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审美情趣。
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
中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从整体上来看, 西方园林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
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园林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 庶几可窥得全貌。
即使加上草坪、花园, 也在开阔之处。
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维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 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 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
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 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
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 一律圈以围墙。
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 即使有, 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3)游园的审美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 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 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中、西方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 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 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 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 既不求轴线对称, 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 相反却是山环水抱, 曲折蜿蜒, 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 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 力求与自然融合。
既然是造园, 便离不开自然, 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 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 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 非经过人工的改造, 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 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 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 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 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 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 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 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 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四、中西方园林的共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 中有句名言:“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 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 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 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 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 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总结:综上所述, 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 由于文化背景, 地理环境的不同, 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西文化的交流, 融合, 中西园林的交融, 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 汲取其艺术的精髓, 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 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参考文献:(1)陈从周, 说园,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2)潘宝明, 园林欣赏与导游,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3)彭一刚, 唯理与重情——中西园林美学思想比较, 建筑师, 63期(4)董立芳,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40卷2期(5)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