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辨析题 答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哲学辨析题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能力提升的参考答案
15、辨题:实践出真知。
人们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因此,实践出真知。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因此,认为“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
16、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只有一个。
因而,真理具有不变性。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因而,对同一个客观事物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否则,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因此,认为真理具有不变性是错误的。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
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
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
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
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264页4-7行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
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
(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题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世界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研究。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历史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
因此,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与传统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2. 与庸俗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3. 与形而上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整体和过程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点,更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析。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事物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相互关系复杂,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指导,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3第一章辨析题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哲学辨析题
9、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因此任何真理都不会被推翻。(对)
答:所谓真理,是表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实际相一直的内容,这点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也是不会被推翻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它将不断的得到完善和修整。
10、世界统一于存在。(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反过来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是辨正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一切偶然性的背后也都存在着必然性,即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答: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字眼,可以理解为,可以认为物质存在,也可以意识存在,因此这个命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的命题。具有明显的折中调和的特性,实质是一个二元论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明确指出世界统一于物质。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一、辩证唯物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辨析题
第一章辨析题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4、5、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6、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7、世界统一于存在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9、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1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1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14、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7、18、19、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2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24、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25、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26、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2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28、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29、30、31、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2、33、34、假象是一种错觉。
3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6、哲学是37、38、39、40、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41、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4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43、规律是变化、发展的。
44、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
45、46、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4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48、49、50、51、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广泛。
52、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哲学辨析题
一、唯物论1、辨题: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世界遗产。
答:(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总是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保护好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如果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好世界遗产,还会对世界遗产起到破坏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
(4)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2、辨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就事业。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这点看,辨题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2)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人们要成就事业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辨题观点是片面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直接的推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能够能动地改选世界,即反作用于物质,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1.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意识是世界是存在的本原。
“存在”即有的意思。
世界的有无与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它的存在。
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
因而,它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
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神学家:存在——上帝,唯心主义者:存在——精神,唯物主义者:存在——物质。
要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提法。
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
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
2.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分析]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其次,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又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那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原则、书本、主观愿望出发。
最后,既然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和运动着的,那么,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3. 客体当然是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一定就是客体,因为:①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还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程度和水平;②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同时整个地成为人的活动的客体的;③客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表示客体本身发生了特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
4.从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通过主体对象化或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1)主体的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发生了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种种对象物,它们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淀在客体中(2)客体的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主体化(即客体非对象化)的表现(3)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矛盾运动: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因而它也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5.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安康中学2013届哲学辨析题论述题精选35例答案
安康中学2013届哲学辨析题论述题精选35例答案1、辨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
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办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题目把这两个观点说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确切的。
2、辨题:自然界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而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由人类社会活动形成的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是正确的。
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社会活动的确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社会的确也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但是由此认为“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是错误的。
首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其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即使是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所以说,人类社会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不能错误地认为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3)题目观点是不科学的。
3.辨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辨析题【2】
1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
[答案要点](1)正确。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2、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答案要点】此说法是错误的。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前进的变化和倒退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不仅是运动变化的,而且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机械论、循环论也承认变化,但不承认发展,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这一命题抹煞了是否承认发展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答案要点】错误(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承认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但是形而上学也不完全否认联系和发展,比如庸俗进化论,它也承认事物的发展,不过,它只承认事物量变而否认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后区别开来。
(2)不仅承认联系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4、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一切变化都是发展。
说一切发展都是变化正确,说一切变化都是发展错误。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变化的世界,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它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所以说一切发展都是变化(2)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变化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另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趋势。
后一种变化是发展,前一种变化是则不是,说一切变化都是发展是错误的。
马哲辨析题(上课课件)
马哲辨析题(老师上课课件上的):1、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哲学不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人们分散的、不正确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于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哲学。
因此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不是同一个概念。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错误,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起决定作用,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
3、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
答:错误,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得错觉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答:错误,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它与必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
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对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讨。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查真理的标准。
答:错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品格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仍然属于主观范畴,不具备直接现实性,无法确定认识与客观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列辨析题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错误。这是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中主义观点。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一命题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命题也是同语反复,没有揭示出不同存在的共同本质
【参考答案】正确。这是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特征问题上的一个正确论断。意识固然从非生命的机械、物理、化学反应、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感觉及动物心理长期演化而来,但它和其他物质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心理活动,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感知能力在个别方面不如某些动物,但在整体水平上却是任何动物不能相比的。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思维,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提出改造世界的目的和蓝图,并通过实践创造世界,这是动物所没有的。如果认为动物甚至一切非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那会犯“物活论”的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实际上任何哲学都可以说是世界观或者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按题中所说,就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般哲学的本质区别。
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1.哲学就是世界观。
【参考答案】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哲学家自觉地从理论上概括和论证了的世界观,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朴素世界观是有严格区别的。所以,哲学并非简单的自发形成的一种世界观,而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马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