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hopf分岔
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分析
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分析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分析随机机械系统是指在外界激励下,由多个机械元件构成的系统。
这些元件之间通过连杆、轴等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结构。
随机机械系统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机械工程等领域,其稳定性研究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稳定性是随机机械系统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随机机械系统受到外界的各种随机激励,如摩擦力、噪声等,这些随机因素会对系统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导致系统的运动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
因此,研究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Hopf分岔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现象,也是研究随机机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系统参数经过一定的改变时,系统的稳定性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系统出现周期性运动或混沌行为。
通过Hopf分岔分析,可以确定系统在不同参数值下的运动状态,评估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确定系统的优化方案。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常常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例如,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元件之间的耦合程度、外界激励的类型和强度等。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系统的运动特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来进行。
通过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利用数值方法求解系统的稳定解。
在计算过程中引入随机项,可以模拟随机激励对系统的影响,得到系统的运动轨迹和稳定性指标。
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不仅可以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为实际应用中的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提供参考。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通过对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调整措施,以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然而,随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系统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随机机械系统的运动是一个非线性、非平稳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概率统计方法和数值计算技术。
hopf定义
鞍点分岔 、跨临界分岔、叉形分岔都是静态分差也都是余维一分岔。
霍普夫分岔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分岔,它是四种余维一分岔里仅有的一种二维分岔,而且霍普夫分岔不属于静态分岔,而是动态分岔的一种。
考虑单参数系统),(μx f x =其中R R x n ∈∈μ,。
设0),(0=μx f ,及对一切μ,),(0μx 都是平衡点,且当0μμ=时, ),(00μx f D x 有一对纯虚共轭特征值,而其他n-2个特征值有非零实部,则),(00μx 是非双曲平衡点,故结构不稳定。
由中心定理知,当0μμ=时,系统在平衡点有二维中心流行,因为可以利用中心流行方法把n 维系统的分岔问题化为二维系统的分岔问题去讨论。
不是一般性,取)0,0(),(00=μx 。
设经由中心流行方法化简得到的二维系统为将其泰勒展开得R R x t o h x f x f x A x ∈∈+++=μμ,,..)()()(232其中⎥⎦⎤⎢⎣⎡-=⎥⎦⎤⎢⎣⎡++-==⎥⎦⎤⎢⎣⎡=00)0(,)()(),(,21ωωμωμωμμμμA d c c d A x f D x x x xRR x x f x ∈∈=μμ,),,(2d c ,分别为雅可比矩阵),(μx f D x 的特征值)()()(μβμαμλi ±=的虚部和实部在(0,0)点的导数值,即)0(),0(αβ'='=d c 。
霍普夫分岔定理 系统),(μx f x= 满足: (1)),0(μf ,且(0,0)为系统的非双曲平衡点;(2)),0()(μμf D A x =在0=μ附近有一对复特征值)()(μβμαi ±。
例 考虑van der Pol 系统0)(202=+--x x x x ωμ 的分岔情况,式中R R x ∈∈μ,2解:令y x= ,则原系统变为 ⎩⎨⎧-+-==y x x y y x )(220μω 再令⎪⎪⎭⎫ ⎝⎛=y x z ,则有 ()μμω,)(220z f y x x y y x z =⎪⎪⎭⎫ ⎝⎛-+-=⎪⎪⎭⎫ ⎝⎛= 容易验证R f ∈∀=μμ,0),0(且此时⎥⎦⎤⎢⎣⎡-==μωμμ2000),0()(f D A x,)(,)(32032211222121313032032211222121313032202211121202202211121202⎥⎦⎤⎢⎣⎡++++++=⎥⎦⎤⎢⎣⎡++++=x b x x b x x b x b x a x x a x x a x a x f x b x x b x b x a x x a x a x f当且仅当02ωμ<时,)(μA 有一对共轭特征值()()()μβμαμωμμλi i +=-±=242202,1 故有()()81,021)0(,00,0010=>='=>==a d αωβα 由于1a 与d 异号,故有超临界霍普夫分岔发生。
不可压缩流中二元机翼运动的Hopf分岔
不可压缩流中二元机翼运动的Hopf分岔周碧柳;徐慧东;魏延;韩志军【摘要】机翼的颤振是一种典型的自激振动,它是由气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气动弹性现象.本文研究了具有结构非线性刚度恢复力的机翼颤振的Hopf分岔问题.首先,利用连续时间的Hopf分岔显式临界准则分析了机翼颤振Hopf分岔的存在性,推导了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的通项公式,为判定机翼Hopf 分岔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其次,分析了机翼颤振退化的余维二Hopf分岔的存在性条件,得到了满足条件的双参数分岔区域.然后,推导了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的通项公式并结合中心流形降阶原理和同构变换进一步分析了余维二Hopf分岔的稳定性以及其局部开折问题.最后,通过推导第三李雅普诺夫系数分析了余维三Hopf分岔中心的稳定性.【期刊名称】《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8页(P78-85)【关键词】退化Hopf分岔;Lyapunov系数;极限环;机翼【作者】周碧柳;徐慧东;魏延;韩志军【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引言机翼的颤振是由气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自激振动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激系统,机翼通过从气流中吸收能量,持续发生稳定或不稳定的振动,相应的产生良性颤振或不良颤振,其中的不良颤振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机翼的气动弹性行为的分析及预判显得十分重要.当飞行速度低于音速时,大部分研究主要考虑由结构的非线性弹性力引起的机翼颤振行为.早在19世纪50年代Woolston[1]和Shen[2]等人就研究了这种具有结构非线性机翼的颤振行为.Lee[3,4]和Liu[5]等人从理论和数值两方面进一步对具有结构非线性机翼的颤振行为做了深入的研究.O′Neil等人[6]从实验角度调查了极限环振荡的颤振边界问题并得到了与数值模拟一致的满意结果.随着分岔理论的不断深入,对结构非线性机翼运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从本质上来说,机翼颤振所产生的极限环主要来源于Hopf分岔.许多学者对机翼颤振的Hopf 分岔问题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Zhao等人[7,8]建立了二元机翼颤振的动力学方程,为进一步的分岔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开端.Zhang[9]等人研究了机翼系统的局部分岔行为,提出了降低颤振幅值和避免不稳定极限环运动的措施.Anton等人[10]建议了一种基于随机范式的新方法研究了参数不确定性对机翼系统Hopf分岔的影响.Wu等人[11]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机翼系统极限环颤振的复杂分岔行为.Wu 等人[12]通过Gegenbauer多项式逼近法研究了不可压缩流中参数不确定性对二元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Price[13]和Singh[14]采用描述函数法分别调查了系统在时域和频域上的颤振特性.Ding等人[15]研究了结构系数对机翼颤振Hopf分岔拓扑结构的影响,他们发现在适当的参数下系统能发生亚临界的Hopf分岔和超临界的Hopf分岔.Chen等人[16]通过改进等效的线性化方法研究了带有非线性阻尼机翼系统的颤振行为.Cui等人[17]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积分法的数值算法研究了带有间隙机翼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弹性响应问题.Yang等人[18]研究了不同马赫数下带有间隙的气动弹性机翼的极限环振荡行为.以上研究都没有涉及到二元机翼颤振的退化Hopf分岔问题.本文研究了二元机翼颤振的余维一、余维二、余维三Hopf分岔以及相应的局部动力学行为.首先,基于二元机翼颤振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系统的Hopf分岔的存在性,并通过推导第一Lyapunov系数分析了分岔解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推导第二Lyapunov系数的表达式并使用中心流形-方式方法研究了二元机翼的余维二退化Hopf分岔.最后,通过推导第三Lyapunov系数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余维三Hopf分岔的稳定性.1 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本文考虑具有结构非线性刚度恢复力的两自由度机翼系统,其动力学方程为[7,19](1)其中,h表示机翼尖端上下沉浮高度,α表示机翼俯仰角,V表示广义气流速度,kα表示扭转结构弹性力,kα具有如下表达式kα(α)=k0+k1α+k2α2+k3α3+k4α4+o(α4)(2)令X=(x1,x2,x3,x4)T=(h,,α,,可得运动方程的标准形式为(X,ζ)=AX+ψ(X)(3)其中,ζ代表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线性化矩阵A和非线性项ψ(X)分别如下:A=ψ(4)2 二元机翼的Hopf分岔2.1 Hopf分岔的存在性由于系统(3)是一个四维的系统,相应的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虽然具有解析表达式,但形式很复杂,若使用传统的Hopf分岔临界准则通过检验特征值是否满足分岔的临界条件来分析Hopf分岔的存在性不太方便.这里,采用不直接依赖于特征值计算的Hopf分岔的显式临界准则来分析Hopf分岔的存在性.系统(3)有一个平衡点X*=(0,0,0,0),在平衡点X*处的线性化矩阵A对应的特征多项式为p(λ,ζ)= λ4+p1(ζ)λ3+p2(ζ)λ2+p3(ζ)λ+p4(ζ)(5)其中,ζ代表系统参数V 和 k0 中的任意一个.特征多项式系数pi(ζ) (i=1,…,4) 如下: p1(ζ)=0.8p2(ζ)=-0.15V+2.29k0+0.34p3(ζ)=-0.04V+1.14k0+0.04p4(ζ)=-0.02V+0.46k0(6)引理1[20] 系统(3)在ζ=ζ0会发生Hopf分岔,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h1(ζ0)= 0.003V2-0.115Vk0-0.002V+0..010=0h2(ζ0)=-0.073V+0.686k0+0.229>0h3(ζ0)=-0.018V+0.457k0>0h4(ζ0)=-0.115V+1.567k0≠0h5(ζ0)=0.007V-0.115k0-0.002≠0(7)在引理1中,条件h1(ζ0)=0保证了线性化矩阵A恰好有一对共轭的复根位于虚轴上;条件hi(ζ0)>0(i=2,3)保证了除这对共轭的纯虚根以外的特征值全部位于虚轴的左半平面;条件hi(ζ0)≠0(i=4,5)确保了这对共轭的复根随参数的变化穿越虚轴的速度不等于零.由此可见,引理1中的条件(7)保证了线性化矩阵A具有一对纯虚根且这对纯虚根在参数扰动下穿越虚轴的速度不为零,其它另外两个根具有负实部. 基于条件(7),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Hopf分岔图.图1 系统(3)的Hopf分岔图Fig.1 Hopf bifurcation diagram of the system (3) 在图1中,绿色区域代表平衡点p0的稳定区域,该区域由不等式条件hi(ζ0)>0(i=2,3)以及h1(ζ0)>0得到;白色区域表示潜在的分岔参数域,该区域由不等式条件hi(ζ0)>0(i=2,3)以及h1(ζ0)<0得到;而在灰色区域,hi(ζ0)(i=2,3)中至少有一个不等式条件失效;红色曲线l1由等式h1(ζ0)=0得到,它表示Hopf分岔临界曲线;尽管灰色区域中的红色曲线能保证矩阵A具有一对共轭的纯虚数特征值,但不能保证其他特征值全部具有负实部;黑色虚线l4和l5由等式hi(ζ0)=0(i=4,5)得到,它表示这对复共轭特征值穿越虚轴的速度为零,即横截条件失败.因此,分岔参数的选择应该避开l4与l1的交点P1以及l5和l1的交点P2.2.2 Hopf分岔的方向和分岔极限环的稳定性在2.1节中保证系统(3)能产生Hopf分岔的基础上,分岔后出现的分岔极限环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3)的非线性项.本文使用投影法[21]通过推导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来分析分岔解的稳定性.对于系统(3),通过坐标变换将分岔点ζ0和平衡点X*平移到零点,平移后的变量仍然使用X,参数变为ε=ζ-ζ0,于是,系统(3)变换成,ε)(8)将变换后的系统(8)在X=0处级数展开,有,ε(X,X)+,X,(X,X,X,X)+(X,X,X,X,X)+O(‖X‖6)(9)式(9)中A为系统(8)在平衡点和分岔点处的雅克比矩阵,即(0,0),A有一对复共轭特征值λ1,2(ε)满足λ1,2(0)=±iω0和dRe(λ1,2(ε))/dεε=0≠0,其余特征值λ3,4(ε)满足Re(λ3,4(0))<0.设q是A对应特征值λ1(0)=iω0的复特征向量,p是伴随矩阵AT对应特征值λ2(0)=-iω0的复特征向量,有下面的关系式Aq=iω0q, ATp=-iω0p(10)其中,p和q满足标准化形式<p,. 式(9)中的高阶项具有如下的一般形式:Bi(x,Ci(x,y,Di(x,y,z,Ei(x,y,z,u,(11)下面来推导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其表达式定义为[21](12)其中,G21=<p,H21>,H21=C(q,q,,h20)+2B(q,h11),h20=(2iω0I-A)-1B(q,q),h11=-A-1B(q,.由表达式(12)可知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的推导仅需要(9)式中的高阶项B(X,X)和C(X,X,X),后面的高阶项D(X,X,X,X)和E(X,X,X,X,X)在研究退化的余维二和余维三Hopf分岔会用到.通过推导求得符合条件(10)的特征向量q和p的表达式如下:(13)其中,k0=0.065V+0.007+0....038V-0.16k0-0..15i-0.03iV+0.13ik0)ω0-0.00014V+0.00058k0+0.011]/[(-0.14V+0.58k0+0.057iω0)(0.27iω0+0.11)]由表达式(4)中的非线性项ψ(X)和表达式(11),推导得到,(14)(14)式中的k1和k2是参数,ξ3,η3和ρ3是变量.利用表达式(13)和(14),可求得h11和h20如下:其中,s1=0....26iω0,s2= 0...9...096iω0V-2.2iω0k0-0.098iω0+0.019V-0.47k0)(-0.7V+2.9k0+0.285iω0)2,s3=0.57iω0+0.s5=-0.14V+0.58k0-0.057iω0,s6=0.019V-0.47k0于是,由(13),(14)和(15),求得:(16)其中,s7=4.5iω0+0.,si(i=1…6)如上式所示.这样,系统(3)Hopf分岔后解的稳定性可以由下面的引理2来确定.引理2[21] 系统(3)的雅克比矩阵DXf(X*,ζ)在分岔点ζ=ζ0处有一对纯虚根λ1,2(ζ0)=±iω0,而其它特征值的实部Re(λ3,4(ζ0))<0,那么在ζ=ζ0处,当L1(V,k1,k2)<0(或L1(V,k1,k2)>0),从X*分岔出稳定的(不稳定的)极限环.其中,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L1(V,k1,k2)具有下面的表达式:L1(V,k1,.ω0-4..7.2..27iω0+0.11))](17)使用表达式(17)可以得到一个三维曲面的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图,如图2所示.图2 系统(3)的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图Fig.2 The first Lyapunov coefficient diagram of the system (3)从图2可以看出,曲面的内侧对应于L1<0,曲面外侧对应于L1>0.若选择曲面内侧的参数,那么发生Hopf分岔后会产生一个稳定的极限环.作为一个算例,选取曲面内侧的一组参数V=4,k1=0.1,k2=0.5,通过选择ζ0附近合适的参数ζ,得到系统(3)的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如图3所示.3 二元机翼的退化Hopf分岔第二节研究了系统(3)的非退化的Hopf分岔.这一节将通过推导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和第三李雅普诺夫系数的表达式进一步来研究高余维情况下的退化Hopf分岔. 图3 在k0=0.415处系统(3)产生的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外面的红色曲线)Fig.3 A stable limit circle of system (red curve) (3) at k0=0.4153.1 二元机翼的余维二Hopf分岔在满足引理1中条件(7)的情况下,余维二Hopf分岔意味着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表达式(17)退化为零.因此,退化的余维二Hopf分岔的存在性条件还要求L1(V,k1,k2)=0.在2.2节中,图2中的曲面意味着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L1(V,k1,k2)等于零,将这个曲面投影到由V和k2张成的平面,得到曲线η(见图4),这意味着曲线η上面的点满足L1(V,k2)=0.曲线η上面的点G是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的表达式在V和k2张成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曲线η的交点,这样G点也满足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等于零,这意味着点G是一个余维三Hopf分岔点.将在下一小节进一步分析退化的余维三Hopf图4 系统(3)的退化Hopf分岔图Fig.4 Degenerate Hopf bifurcation diagram of the system (3)为了研究余维二Hopf分岔的稳定性,需要推导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L2的表达式,其表达式定义为[21](18)其中,G32=〈p,H32〉(19)H32= 6B(h11,,,h20)+3B(q,,h31)+6C(q,h11,h11)+3C(q,,h20)+3C(q,q,,,h21)+,h20,,,h30)+D(q,q,q,6D(q,q,,h11)+3D(q,,,h20)+E(q,q,q,,(20)其中,h22= -A-1[D(q,q,,,,h11)+,,h20)+C(q,q,2B(h11,h11)+2B(q,,,h20)]h31= (2iω0I4-A)-1[3B(q,,h30)+3B(h20,h11)+3C(q,q,h11)+3C(q,,h20)+D(q,q,q,由表达式(4)中的非线性项ψ(X)和表达式(11),推导得到,(21)其中,k3和k4是参数,ξ3,η3,ρ3,θ3和ε3是变量.利用表达式(13),(16),(20)和(21),通过推导可得(22)其中,hijk是hij第k个元素,qi是q第i个元素.系统(3)退化余维二Hopf分岔的局部开折可由下面的引理3来确定.引理3[22] 对于系统(3),在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退化为零的情况下,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具有下面的表达式:.4h113h213+0.+2..7q3h223+1....(23)那么,退化余维二Hopf分岔的局部开折类型可由表达式(23)的符号来确定.对于图4上的曲线η,上面的G点将其分为上下两段,上面一段意味着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L2>0,下面一段意味着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L2<0.不同符号的L2对应不同的局部开折.3.2 二元机翼的余维三Hopf分岔所谓余维三Hopf分岔点,即第一和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同时退化消失.为了方便研究,将第一和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投影到由k1和k2所张成的平面(V=4),如图5所示.在图5中,红色曲线r1表示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L1=0,蓝色曲线r2表示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L2=0,曲线r1和r2的交点Q是一个余维三Hopf分岔点.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可算出点Q点的坐标为,(0.138401,0.049878).图5 系统(3)的退化余维三Hopf分岔点Fig.5 Degenerate co-dimension three Hopf bifurcation point of the system (3)为研究余维三Hopf点的稳定性,采取数值方法来计算第三李雅普诺夫系数.选取参数k3=0.8,k4=0.5,数值计算Q点处相对应量的表达式如下:,(24)根据第三李雅普诺夫系数L3的定义[21],,H43>(25)由表达式(24)中的p和H43以及表达式(25),求得L3=-0.000363,由L3<0,可知余维三Hopf是稳定的.4 结论本文研究了二元结构非线性机翼余维一,余维二和余维三的Hopf分岔及其稳定性.基于不直接依赖特征值特性的显式Hopf分岔临界准则给出了Hopf分岔的存在性条件.推导获得了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的表达式,基于此表达式分析了余维一Hopf 分岔的稳定性.基于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退化的条件,得到了退化的余维二Hopf分岔的双参数分岔区域.推导获得了第二李雅普诺夫系数的表达式,基于此表达式并运用中心流形降阶原理和同构变换分析了余维二Hopf分岔的稳定性.通过数值计算第三李雅普诺夫系数分析了余维三Hopf分岔及其稳定性.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Woolston D S, Runyan H L. A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certain types of structural nonlinearities on wing and control surface flutter. Journal AeronauticalSciences,1957,24(1):57~632 Shen S F. An approximate analysis of nonlinear flutter problems. Journal Aeronautical Sciences,1959,26(1):25~323 Lee B H K, LeBlanc P. Flutter analysis of a two-dimensional airfoil with cubic nonlinear restoring force. NAE-AN-36,Canada: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864 Lee B H K, Jiang L Y, Wong Y S J. Flutter of an airfoil witha cubic restoring force.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1999,13(1):75~1015 Liu L, Wong Y S, Lee B H K. Application of the centre manifold theory in nonlinear aeroelasticity.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0,234(4):641~6596 Neil T O, Stragnac T W. Aeroelastic response of a rigid wing supported by nonlinear springs. Journal of Aircraft,1998,35:616~6227 Yang Z C, Zhao L C. Analysis of limit cycle flutter of an airfoil in incompressible flow.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88,123(1):1~138 Zhao L C, Yang Z C. Chaotic motions of an airfoil with nonlinear stiffness in incompressible flow.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0,138(2):245~ 2549 Zhang Q C, Liu H Y, Ren A D. The study of limit cycle flutter for airfoil with nonlinearity.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2004,22(3):332~33610 Anton C, Deng J, Wong Y S. Hopf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an aeroelastic model using stochastic normal for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2,331(16):3866~388611 Wu Z Q, Zhang J W. Complicated bifurcations in limit-cycle flutter of two-dimensional airfo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25:52~5512 Wu C, Zhang H, Fang T. Flutter analysis of an airfoil with bounded random parameters in incompressible flow via Gegenbauer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1(7):518~52613 Price S J, Lee B H K. An analysis of the post-instability behaviour of a two-dimensional airfoil with a structural nonlinearity. Journal of Aircraft,1994,31:1395~140114 Singh S N, Brenner M. Limit cycle oscillation and orbital stability in aeroelastic systems with torsional nonlinearity. Nonlinear Dynamics,2003,31(4):435~45015 Ding Q, Wang D L. Study on airfoil flutter with cubic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al nonlinearity.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2004,2:19~2316 Chen F X, Liu J K, Chen Y M. Flutter analysis of an airfoil with nonlinear damping using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4,27(1):59~6417 Cui C C, Liu J K, Chen Y M. Simulating nonlinear aeroelastic responses of an airfoil with freeplay based on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 Numerical Simulation,2015,22(1-3):933~94218 Yang Z, He S, Gu Y. Transonic limit cycle oscillation behavior of an aeroelastic airfoil with free-play. Journal of Fluids & Structures,2016,66:1~1819 Ko J, Strganacy T W, Kurdilaz A J. Nonlinear,adaptive control of an aeroelastic system via geometric methods. In:39th AIAA/ASME/ASCE/AHS/ASC Structures,Structural Dynamics,and Materials Conference and Exhibit(AIAA),Long Beach:CA,199820 Liu W M. Criterion of Hopf bifurcation without using eigenvalue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1994,182(1):250~25521 Sotomayor J, Mello L F, Braga D D C. Hopf bifurcations in a Watt governor with a spring. Journal of Nonlinear Mathematical Physics,2008,15:288~29922 Kuznetsov Y A. Elements of applied bifurcation theor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98。
非线性转子-密封系统Hopf分岔
非线性转子—密封系统Hopf分岔1丁千陈予恕(天津大学力学系,天津 300072)摘 要:首先采用Muszynska 密封力模型分析单圆盘平衡转子密封系统的线性化稳定性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理论分析表明, 平衡点失稳导致系数产生Hopf 分叉, 利用Poo re 的代数判据确定了转子Hopf 分叉解的分叉方向和周期轨道的稳定性, 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然后研究不平衡质量对失稳运动的影响, 即周期扰动的Hopf 分岔问题。
研究得到了转子在分岔点附近的1/2 亚谐共振情况下的振动性态, 为转子亚谐共振故障的识别和预防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转子密封系统;Hopf分岔;亚谐共振;1.引言随着300MW、600MW等大容量机组的大量投运,汽流激振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机组的高压(或高中压)转子在运行中发生汽流激振引起的不稳定低频振动。
例如,作为当前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的国产300MW机组,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台机组的高压(或高中压)转子发生过汽流激振故障,严重影响电厂的安全运行。
根据汽流激振机理和国外大机组的运行经验,汽流激振问题更容易发生在高参数、大容量汽轮机的高压转子上,尤其是超临界压力机组。
由于蒸汽激振力近似地正比于机组的出力,因此由汽流激振引起的不稳定振动,成为限制超临界压力机组出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产超临界机组的加紧研制和将来的陆续投运,也必将会面临此类低频振动问题。
因此,加强超临界机组汽流激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汽轮机汽流激振力主要有两种:一是叶顶间隙激振力。
汽轮机叶轮在偏心位置时,由于叶顶间隙沿圆周方向不同,蒸汽在不同间隙位置处的泄露量不均匀,使得作用在各个位置叶轮的圆周切向力不同,就会产生一作用于叶轮中心的横向力(合力),即间隙激振力。
间隙激振容易发生在汽机大功率区段及叶轮直径较小和短叶片的转子(即大型汽机的高压转子)上,它使转子产生较大的正向涡动。
这一现象首先被Thomas和Alford发现并给予解释,因此也称为Alford效应,间隙激振力也称为Alford力。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霍普夫分岔(Hopf Bifurcation)是一种在动力系统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描述了当系统参数发生改变时,系统可能从稳定状态变为周期解的过程。
霍普夫分岔现象在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是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的特定条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系统才会出现霍普夫分岔。
在数学上,霍普夫分岔的条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系统的特征值以纯虚数的形式相遇,并且发生分岔。
这种情况通常在二维系统或三维系统中出现,系统的特征值在实空间中不相交,在虚空间中相遇并且交错。
当特征值相交的时候,系统出现分岔,从一个稳定状态变为周期解。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系统必须满足特定的数学条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霍普夫分岔的研究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系统的行为和变化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调节,可以引发霍普夫分岔,从而实现系统状态的转变和控制。
第二篇示例:霍普夫分岔是一种在动力系统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即系统的行为在某些参数值发生微小改变时,可能会出现质的转变。
这种现象在分岔理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霍普夫分岔的条件以及其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可以通过动态系统的微分方程来描述。
考虑一个一维非线性动态系统,其状态变量为x,系统的演化由下面的微分方程描述:dx/dt = f(x,μ)其中f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μ是系统的参数。
在某些参数值μ0附近,系统可能会产生霍普夫分岔。
分岔点通常是一个不稳定的定点,当系统的参数值超过这一点时,系统的行为将发生质的变化。
霍普夫分岔的条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f'(x*) = 0, f''(x*) ≠ 0其中x*是分岔点,f'(x*)和f''(x*)分别是系统在x*处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一类神经元模型的Hopf分岔
0C . 0 2 t 2 0
文章 编 号 :0 10 4 (0 20 —5 30 l 0 6 5 2 0 )50 5 —3
一
类 神经 元 模 型 的 Ho f分 岔 p
郑 改华 , 梅 风 翔
( 京 理 工 大 学 应 用 力 学 系 , 京 l 0 8 ) 北 北 0 0 1 的 观 点 看 待 神 经 元 的 静 息 和 周 期 放 电现 象 . 过 对 神经 元 简化 数 学 模 型 的 理 论 分 析 , 通 将
神 经 元 的 静 息 态 对 应 模 型 的 稳 定 平 衡 态. 神 经 元 的 神 经 可 激 活性 对 应 模 型 参 数 处 于 分 岔点 附 近 , 经 元 的 周 期 放 神
电 态对 应 模 型 在 第 1次 Ho f 岔之 后 出 现 的极 限 环 稳 态 , 模 型 的 二 次 Ho f 岔后 极 限 环 消 失 及 稳 定 的 不 动 点 p分 用 p分 重 新 出现 说 明 神 经 过 程 中 发 生 的 过 强 抑 制 现 象 . 关 键 词 : 线 性 动 态 系 统 ; p 分 岔 : 经 元 ; 息 态 ; 期 放 电 ; 经 可 激 活 性 非 Ho f 神 静 周 神 中 图分 类 号 : 1 0 3 6 文献 标 识 码 A
Ab t a t Th t e r o nlne r dy m ia s t m wa us d O de c i t sr c : e h o y f no i a na c l ys e s e t s rbe he phe ome on o n n f n ur lr s n pi s ti h e a e ta d s ke .I s s own t tt e c nts a eofn ur n i t ma ia l qui l n ha hequis e t t e o s ma he tc ly e va e t t t bl p r l h e a x ia lt s r f r e O a s at a f r a i n,a d t ro c O a s a e s ia ,t e n ur le c t bi y i e e r d t t e ne r biu c to i n he pe i di s ke i qu v e O a s a e lm i c ce i h pfbiu c to pi s e i alnt t t bl i t y l n t e Ho f r a i n. Si ia l m l ry,t e m e n o he ph no no f r s r n a t rt O s r ng a x ia i or e pon O t e o e tai f e O t o n e c t ton c r s ds t he s c nd Hop f c to fbiur a i n. Ke wo d y r s: no i a d amia s t m ; Ho b f c to nlne r yn c l ys e pf iur a i n; n ur n;quis e s a e; pe i i e o e c nt t t rod c s ke;n ur le ii biiy pi e a xcta lt
电磁辐射下神经元电活动的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
电磁辐射下神经元电活动的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电磁辐射下神经元电活动的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是一种研究神经元电活动的新方法。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人们一直在探索神经元的电活动对电磁场的响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电磁场下,神经元电活动的发生和变化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机理。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次临界Hopf分岔是指当一个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即系统的状态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保持不变,但在某些外界扰动下,系统的状态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就是Hopf分岔。
随机共振是指当一个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如果系统自身产生的随机性恰好与外界扰动的频率匹配,那么系统在外界扰动下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反应,这就是随机共振。
在神经元的电活动中,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次临界Hopf分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神经元在电磁场下的响应规律。
神经元的电活动受到电磁场的干扰后,通常会出现周期变化的情况。
例如,有些神经元在电磁场下会出现alpha节律,这种节律大约是10Hz左右的周期变化。
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次临界Hopf 分岔的方法来研究这种节律的产生和变化,进一步了解神经元的电活动规律。
其次,随机共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机制。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需要精确的时间和空间调控,否则可能会出现传递失败的情况。
而在电磁场下,系统的随机性很高,这就给信号传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但是,如果神经元本身产生的随机性与外界扰动的频率匹配,那么信号传递的成功率就会增加,这就是随机共振的作用。
因此,利用随机共振的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机制的细节。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下神经元电活动的次临界Hopf分岔和随机共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元的电活动对电磁场的响应规律和信号传递机制,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
理解 霍普分岔
4.2.1 Hopf 分岔定理当参数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在稳定的平衡点和稳定的极限环之间切换,这种动力学演化过程称为Hopf 分岔。
该分岔由Hopf 于1942年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即Hopf 分岔定理。
Hopf 分岔定理:假定系统为)(x f xμ= ,其中n x R ∈为状态变量,R μ∈为系统参数,当0μμ=时,系统有平衡点()00,μx ,且满足:(1)00()x D f x μ除了有一对共轭的纯虚数特征根外,其余特征根实部均不为0; (2)()()0Re 0d d d μμλμμ==≠ (4-1)则系统在平衡点()00,μx 处发生Hopf 分岔,产生平衡点和极限环之间的状态演化过程。
Hopf 分岔包含2种情况,● 极限环在参数μ大于分岔值μ0的范围内存在,称为超临界(supercritical)Hopf 分岔,如图4.3(a)所示;● 极限环在参数μ小于分岔值μ0的范围内存在,称为亚临界(subcritical)Hopf 分岔,如图4.3(b)所示。
(a) 超临界Hopf 分岔(b) 亚临界Hopf 分岔图4.3 Hopf 分岔图Fig.4.3 Hopf bifurcationHopf 分岔的基本概念可以用移相式RC 正弦振荡器来说明,RC 正弦振荡器如图4.4所示,其中放大器转移特性为:3333)(mv kv v g v o +-== (4-2) A R RR C C C v +-v 2+-v 3+-v +-图4.4 RC 正弦振荡器Fig.4.4 RC sinusoidal oscillator当电路中放大器的线性电压放大倍数k >29时,振荡器中将产生稳定的周期振荡,振荡频率06f ≈3个动态元件(电容),我们可分别以3个电容电压为状态变量列出状态方程为:112021233231(2)1(2)1()dv v v v dt RC dv v v v dt RC dv v v dt RC ⎫=-++⎪⎪⎪=-+⎬⎪⎪=-⎪⎭(4-3)代入放大器的转移特性,并令t RCτ=将时间归一化后,则有非线性状态方程: 311233212332322dv v v kv mv d dv v v v d dv v v d τττ⎫=-+-+⎪⎪⎪=-+⎬⎪⎪=-⎪⎭(4-4) 令上式等于0,可得相点(v 1,v 2,v 3)=(0,0,0)是该电路唯一的平衡点。
一类食饵-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
一类食饵-捕食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引言:食物链是自然界中生物互相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食饵-捕食模型是描述这种互相作用的数学模型之一。
在这类模型中,食饵是指养分来源,捕食者则以食饵为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现象。
一、模型的建立假设食饵种群的增长率与其种群大小成正比,而捕食者种群的增长率与食饵种群大小和捕食者种群大小成正比。
以t表示时间,x(t)和y(t)分别表示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大小,则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dx/dt = ax - bxydy/dt = cxy - dy其中,a、b、c和d为常数,分别表示食饵种群的增长率、食饵种群遭到捕食者捕食的速率、食饵被捕食后被转化为捕食者的速率和捕食者种群的死亡率。
二、平衡点的分析平衡点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系统中各个种群的大小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我们的模型中,稳定的平衡点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dx/dt = 0 => ax - bxy = 0dy/dt = 0 => cxy - dy = 0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解得平衡点为:(x*, y*) = (d/c,a/b)。
当系统处于平衡点时,食饵和捕食者种群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
三、线性稳定性分析为了探究平衡点的稳定性,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
假设系统在平衡点周边有微小的扰动,即令(x, y) = (x* + ε, y* + δ),其中ε和δ为很小的变量。
将这个微小扰动代入模型的微分方程中,可以得到以下近似方程:dε/dt = (a - b(y* + δ))εdδ/dt = (c(x* + ε)y* - d)δ通过对近似方程进行线性化,可以得到雅可比矩阵:J = | a - by* -bx* || cy* cx* - d|其中,x*和y*为平衡点的坐标。
依据线性稳定性理论,平衡点(x*, y*)是稳定的当且仅当雅可比矩阵的全部特征值具有负实部。
四、Hopf分岔的分析除了探究系统的稳定性外,我们还关注系统是否存在Hopf分岔现象。
什么是分岔
什么是分岔主持人:好,请武教授马上给咱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叫做“什么是分岔”。
好,有请。
武际可:我今天讲的是关于分岔的问题。
分岔在英文叫做Bifurcation,这个词在中文里头大概有六种翻译,我看到的有六种翻译,每个含义用词都用得不一样,有的叫分叉、有的叫分枝、还有的叫分歧等等。
这个概念最近几十年大概在自然科学甚至于社会科学、经济学等等领域用得很多,比如说化学、物理、力学、数学都很多,还有气象学等等吧,说明它比较重要。
那么,这个名词不像刚才主持人说的道路分岔那么具体,它是一个抽象概念,为了说明这个概念,我们这样来讲,先从一个例子开始,讲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圆,上头有一个光滑的环,对吧?我把它这个大圆垂直放的时候,那么这个小环总是在下头平衡,大家看清楚了,我怎么放它都是平衡的,最后滑在下头,现在我让这个环转起来,对吧,这样转,我给这个圆环这样一个角速度,转起来以后,如果我这个角速度很小,大家看了,这个小环呢,还是呆在这个底下,这个位置总是一个平衡位置,等我转的这个角速度大到某一定的程度,大家注意看,现在这个环就跑在另外一个地方平衡,如果我们取一个角度表示这个小环的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平衡方程来,这个很简单,这个小环受三个力,一个是离心力、一个是重力、还有一个大环给它的约束反力,这两个力的正切应该就等于这个反力,所以那个方程很容易写出来。
写出这个方程,带星号的那个就是这个平衡方程,两个惯性力和重力之比就等于那个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角度,这个方程把它上头的质量和下头的质量消掉以后就得到下头,一分解因式正好是两个,一个是sinθ;另外一个就是括弧里头这个,这个方程有两个解,一个解就是上头的θ等于零,就是永远这个角度等于零,放在这个位置是一个平衡点,还有一个解呢,是下头那个表示的这个解,下头那个式子表示呢,就是我这个角速度使得括弧里头的那一项变成一的时候,θ就开始,从零开始要往下飞了,在一定的角速度就离开原来的平衡点,然后跑到另外一个平衡点了。
18 西安会议--Hopf分岔,2012年
NCDC2012——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编号:NCDC2012-B XX-XXX(请在红色位置标明稿件的分类编号A, B, C, ...)一类几何非线性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韩彦伟1,曹庆杰1,2(1.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2. 石家庄铁道大学数理系,石家庄 050043)摘要:几何非线性是科学与工程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现象。
其中,Physical Review E, 74,(2006)046218一文中提出一类由于几何构型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动力系统已经被广泛研究,该类系统具有从光滑动力学行为向不连续动力学行为光滑转迁的无理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Hopf 分岔是一种重要的动态分岔现象,若系统发生Hopf分岔,则系统参数在分岔值附近变化时,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并在平衡点的小领域内产生周期解(极限环)。
本文对该类几何非线性振子进行了Hopf分岔分析。
首先,利用泰勒级数对原系统逼近并进行五次截断,引入Van del Pol阻尼扰动得到五次非线性Lienard系统。
其次,应用Hopf分岔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在突变点附近的三个分岔曲面:单Hopf、双Hopf和三Hopf分岔曲面。
系统平衡点稳定性在分岔曲面上发生改变,并在平衡点附近出现单极限环、双极限环共存和三极限环共存等行为。
最后,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模拟,给出系统单极限环出现、双极限环共存和三极限环共存的相图。
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正确性。
关键词:几何非线性;五次非线性;Hopf分岔;多极限环共存;Runge-kutta算法Hopf bifurcation for a geometrical nonlinear systemHAN Yan-wei1, CAO Qing-jie2(1.School of Astronautics, Harbin Institut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Abstract: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is an important nonlinear phenomen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geometrical system called SD oscillator in the paper (Physical Review E, 2006, 74: 046218) proposed and extensively studied, which with irrational nonlinearities having smooth and discontinuous dynamics. Hopf bifurcation is an important dynamical bifurcation, the periodic solution (limit cycle) happen at the equilibrium point when the system parameter varying at the bifurcation valu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Hopf bifurcation of the geometrical nonlinear system. Firstly, the Lienard system was derived by using truncation of Taylor series of original system and introducing Van der Pol damping,. Secondly, we used the Hopf theory to study the single, double and triple Hopf bifurcation surface near the catastrophe point. Lastly, multiple limit cycle phase diagram is performed four-order Runge-Kutta method is chosen to simulate the system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Key words: key word 1; key word 2; key word 3; key word 4; key word 51 引言几何非线性是当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非线性因素,与材料非线性、接基金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2065, 10872136).作者简介:韩彦伟(1980 - ),男,博士研究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E-mail: hanyanweihyw@;曹庆杰(1955 - ),男,博士,教授,从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E-mail: q.j.cao@.触非线性构成工程应用研究中的三大非线性问题。
何谓hopf分岔
最近在做有关时滞微分方程的Hopf分岔的一些工作。
对Hopf分岔的认识还是不足,有几个问题还没搞明白,在这向大家请教一下。
1、发生Hopf分岔一定会发生稳定性变化?按Hopf分岔定理,只要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就满足Hopf分岔,那如果平衡点在参数没有经过分岔点时是稳定的,但实部对参数的导数在分岔点处是小于零的,意思就是说一对特征值到达分岔点后还是往下走,而不会穿过虚轴。
这样也满足Hopf分岔定理,但并没有发生稳定性变化。
2、对于实部对导数在分岔点处的值不等于零。
我觉得说得太含糊,有些文章只讨论大于零的情况,没讨论小于零的情况,按数学的理解,大于零也就是说关于参数是单调增加的,如果本来系统是稳定的,那么这时候随参数变化经过分岔点,那么稳定性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但如果本来系统是不稳定的,那这时候就不会穿过虚轴也就不会发生稳定性变化。
3、看过一些书有这样描述的:首先系统满足Hopf分岔定理,并且系统是稳定(不稳定)经过分岔点,变成不稳定(稳定),稳定(不稳定)周期解发生在不稳定的一侧。
这样说对不?这时候周期解的稳定性一定能确定吗?你说的第一点中“只要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就满足Hopf分岔”是不对的,这只是Hopf分岔定理的条件之一,发生Hopf 分岔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求存在一对纯虚特征值,“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成为横截条件,一般的非线性系统大都能满足。
对于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的研究,一般需要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a)Hopf 分岔的存在性,即系统是否存在周期解,这是Hopf分岔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作为Hopf 分岔存在性的判据;(b)Hopf 分岔的方向,即在参数的什么范围内出现分岔;(c)Hopf 分岔的稳定性,即如果存在周期解,其稳定性如何(超临界或亚临界)。
Hopf 分岔的方向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到系统的横截系数和曲率系数(或称为Floquet指数)。
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hopf分叉点的计算
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hopf分叉点的计算标题:计算Hopf分叉点的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计算Hopf分叉点的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
首先,我们介绍了Hopf分叉点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接下来,我们对对象进行了模型化,并分析了关键参数的影响。
此外,我们分析了应用前后的变化,并使用基于MATLAB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仿真测试。
最后,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准确以及精确的Hopf分叉点可以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Hopf分叉点,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基于MATLAB的仿真,参数分析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的Hopf分叉点非常重要,它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使机械设备更加可靠。
因此,将Hopf分叉点应用于对机构进行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确定Hopf分叉点,这是通过识别特征参数(如旋转速度、弹性参数等)来完成的。
然后,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参数对系统进行控制,从而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
此外,借助Hopf分叉点,我们可以对机构的参数进行微调,以获得最佳性能。
最后,Hopf分叉点还可以用于检测机构中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系统参数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保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
Hopf分叉点的应用不仅限于机构设备的优化和控制。
它也可以用于重要系统的状态监测。
通过分析Hopf分叉点,我们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干预。
此外,Hopf分叉点还可用于提高系统的性能,监测关键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Hopf分叉点还可用于赋能高级控制,如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控制。
最后,Hopf分叉点也可以用于模拟和仿真,为机构设备的设计、优化和控制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Hopf分叉点对于对机构设备进行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确定系统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增强智能控制,并且可以将Hopf分叉点应用于模拟和仿真,从而为机构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一类神经元模型的Hopf分岔
一类神经元模型的Hopf分岔
一类神经元模型的Hopf分岔
用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观点看待神经元的静息和周期放电现象.通过对神经元简化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将神经元的静息态对应模型的稳定平衡态.神经元的神经可激活性对应模型参数处于分岔点附近,神经元的周期放电态对应模型在第1次Hopf分岔之后出现的极限环稳态,用模型的二次Hopf分岔后极限环消失及稳定的不动点重新出现说明神经过程中发生的过强抑制现象.
作者:郑改华梅凤翔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系,北京,100081 刊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2 22(5) 分类号:O316 关键词:非线性动态系统 Hopf分岔神经元静息态周期放电神经可激活性。
HR和FHN时滞神经元系统的Hopf分岔
HR和FHN时滞神经元系统的Hopf分岔近年来,神经科学和控制理论的研究表明,神经元系统的Hopf分岔现象在神经网络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HR和FHN时滞神经元系统是两种常见的描述神经元动力学的模型,它们能够有效地解释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自发性振荡行为。
HR模型最初由心脏科学家Van der Pol和FitzHugh提出,后来由Rotermund和Silchenko等人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推广。
它是一个含时滞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描述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时间演化过程。
在HR模型中,膜电位以及钙离子电流被看作系统的状态变量,而各种离子通道的动力学过程则被表示为系统的方程。
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HR模型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周期振荡、混沌和分岔等。
FHN模型是FitzHugh-Nagumo模型的简化版本,它是一种二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描述神经元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
在FHN模型中,膜电位被看作系统的唯一状态变量,而电流的变化则通过一个非线性函数来描述。
FHN模型通过引入Hodgkin-Huxley模型的简化,使得描述神经元动力学变得更加简洁和易于分析。
类似于HR模型,FHN模型也能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动力学行为。
HR和FHN模型都是时滞神经元系统,它们的时间滞后项能够模拟神经元膜电位和电流的传导延迟效应。
在神经元网络中,不同神经元之间存在传导延迟,这种延迟会影响神经元的同步和振荡行为。
通过引入时滞项,HR和FHN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神经元网络中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同步、反复和分岔等。
Hopf分岔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它描述了系统由稳定状态向周期振荡状态转变的过程。
在HR和FHN模型中,系统参数的变化可以导致Hopf分岔的发生。
当系统参数穿过Hopf分岔点时,原先稳定的平衡态变得不稳定,并发生周期性的振荡行为。
这种Hopf分岔行为在神经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解释神经元群体的同步性和节律性振荡,对于理解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和动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
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近年来,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焦点。
其中,Hopf分岔曲线作为半导体激光器振荡模式转变的重要理论基础,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会对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的背景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半导体激光器研究领域的应用。
一、Hopf分岔理论的发展1. Hopf分岔的概念在动力系统理论中,Hopf分岔是超临界分岔的一种特殊类型,用于描述系统中平衡点的稳定性变化和极限环的产生。
Hopf分岔可将系统从平衡状态转变成周期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 Hopf分岔的研究历程Hopf分岔理论最早由数学家Eberhard Hopf于1942年提出,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不断深化和完善。
随着对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研究,Hopf分岔理论逐渐被引入到各个领域,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中。
二、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的特点1.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发光原理制造的光源,其基本结构包括活性层、波导和反射镜等部分。
通过激发活性层,可以产生一束高度相干的激光光。
2. Hopf分岔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影响在半导体激光器中,Hopf分岔曲线描述了激光振荡模式从连续振荡到间歇振荡的转变过程。
通过对Hopf分岔曲线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特性和稳定性。
三、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的研究进展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半导体激光器的Hopf分岔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预测Hopf分岔发生的条件和参数范围。
2. 实验验证和应用除了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也是研究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观测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模式转变,可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四、半导体激光器Hopf分岔曲线的应用前景1. 光通信领域半导体激光器在光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Hopf分岔曲线的研究可以帮助优化激光器的振荡特性和频率稳定性,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Langford 系统 Hopf 分岔分析
Langford 系统Hopf 分岔分析该论文讨论了在Langford系统中的Hopf分岔情况。
根据Hopf分岔的定义求解系统的平衡点以及Hopf分岔点,并且通过直接求周期解法以及后继函数判别法判断了分岔点的类型。
通过引入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本文的结论给予了理论支持,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标签:Langford;Hopf 分岔;平衡点;Lyapunov 理论1 引言分岔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有力工具。
到目前为止,分岔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Hopf 分岔是动力系统的一类重要的动态分岔. 本文研究下列Langford系统的Hopf分岔:(1)(1)式中的μ为系统的实变参数,该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丰富的分岔现象。
2 Hopf 分岔以下列系统模型为例:(2)式中——状态向量——分岔参数向量Hopf 分岔是指方程(2)的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中有一对复特征值,随着分岔参数的变化,它们的实部由负变为正,且当μ=μ0时,满足下列条件:在非双曲平衡点附近发生的分岔,其对应的失稳形式是周期性的振荡发散失稳。
3 Hopf分岔分析若用Φ(x,μ)来表示f(x,μ)和g(x,μ),平衡点方程为:Φ(x,μ)=(f(x,μ),g(x,μ))=0那么满足下列方程组的平衡点是方程(2)的Hopf分岔点:(4)方程(4)的第一式是平衡点方程,第二式表明在分岔点有一对共轭纯虚特征值。
可得到对于任意μ,有平衡点(0,0,0)和(0,0,μ)。
在平衡点(0,0,μ)处,Jacobian矩阵为:对应的特征值为λ1=-μ,λ2,3=μ-1±i。
根据直接求周期解法和后继函数判别法可得到:当01时,平衡点(0,0,μ)不稳定。
4 Matlab仿真系统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图:5 结论结论表明Langford系统确实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征,在系统进入混沌之前,会先后经历倍周期分岔、Hopf分岔、鞍结点分岔及其他分岔,致使系统最后进入混沌状态.参考文献:[1]赵兴勇,陈秀彬,苏晓琳.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与分岔理论[J].电工技术学报,2008.[2]马知恩,周文仓.常微分方程与稳定性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5.[3]刘素华.博士学位论文[D].长沙:湖南大学,2008.。
心脏搏动模型的Hopf分岔
Ho pf bi f u r c a t i o n t o mo de l s o f r e a c t i o n s o f hu ma n h e a r t
L I I i — j i e ,F ENG Yu ,L I U Yo n g — j i a n
岔 周 期 解 及 其 稳 定 性 态 ;最 后 借 助 数 值 模 拟验 证 了理 论 分 析 结 果 .
关 键 词 :心 脏 搏 动 模 型 ;稳 定性 ;Ho p f 分 岔 ;周 期 解 ;复规 范 型 理 论 中图 分 类 号 :( )1 5 7 . 1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9 8 8 X( 2 0 1 7 ) 0 4 — 0 0 1 2 一 O 5
( Gua n gxi Col l e g es a nd Un i v e r s i t i e s Ke y La bor a t or y of Co m pl e x Sy s t e m O pt i mi z a t i on a nd Bi g Da t a Pr oc e s s i n g,
Ke y wo r d s: m o de l s of r e a c t i on s of hu ma n he a r t ;s t a bi l i t y; H o pf bi f ur c a t i o n; pe r i o di c s o l u t i o n; c o mp l e x n or ma l f o r m t he or y
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反馈控制的开题报告
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反馈控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也越来越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实际生产和工程中,许多工业过程与系统被认为是非线性的,并且需要进行控制。
例如,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常见应用包括电力电子领域、自然气管道控制、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等。
然而,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通常比线性系统的控制更加困难,因为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无法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动态行为。
因此,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Hopf分岔是非线性系统中相当普遍的一种动态行为。
例如,在自然界中,Hopf分岔可以描述热涌现和水流的涡旋运动。
在工程和技术领域,Hopf分岔也出现在许多方面的系统中,如电路和机械系统中的振荡现象,以及化学工程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等。
因此,了解Hopf分岔的特性,并探索如何使用反馈控制方法来稳定非线性系统的Hopf分岔,对于解决非线性系统控制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反馈控制,以解决非线性系统控制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研究以下内容:1. 探索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中Hopf分岔的动态行为和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并查找可以利用的反馈控制方法。
2. 建立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展示系统的动态行为和Hopf分岔现象。
3.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反馈控制方法,并在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中进行实验验证。
4.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反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改进策略。
三、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月):完成文献综述,熟悉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和反馈控制理论,并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2. 第二阶段(4-6月):建立三维和四维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Hopf分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在做有关时滞微分方程的Hopf分岔的一些工作。
对Hopf分岔的认识还是不足,有几个问题还没搞明白,在这向大家请教一下。
1、发生Hopf分岔一定会发生稳定性变化?按Hopf分岔定理,只要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就满足Hopf分岔,那如果平衡点在参数没有经过分岔点时是稳定的,但实部对参数的导数在分岔点处是小于零的,意思就是说一对特征值到达分岔点后还是往下走,而不会穿过虚轴。
这样也满足Hopf分岔定理,但并没有发生稳定性变化。
2、对于实部对导数在分岔点处的值不等于零。
我觉得说得太含糊,有些文章只讨论大于零的情况,没讨论小于零的情况,按数学的理解,大于零也就是说关于参数是单调增加的,如果本来系统是稳定的,那么这时候随参数变化经过分岔点,那么稳定性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但如果本来系统是不稳定的,那这时候就不会穿过虚轴也就不会发生稳定性变化。
3、看过一些书有这样描述的:首先系统满足Hopf分岔定理,并且系统是稳定(不稳定)经过分岔点,变成不稳定(稳定),稳定(不稳定)周期解发生在不稳定的一侧。
这样说对不?这时候周期解的稳定性一定能确定吗?
你说的第一点中“只要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就满足Hopf分岔”是不对的,这只是Hopf分岔定理的条件之一,发生Hopf 分岔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求存在一对纯虚特征值,“实部对参数的导数不为零”成为横截条件,一般的非线性系统大都能满足。
对于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的研究,一般需要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a)Hopf 分岔的存在性,即系统是否存在周期解,这是Hopf分岔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作为Hopf 分岔存在性的判据;
(b)Hopf 分岔的方向,即在参数的什么范围内出现分岔;
(c)Hopf 分岔的稳定性,即如果存在周期解,其稳定性如何(超临界或亚临界)。
Hopf 分岔的方向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到系统的横截系数和曲率系数(或称为Floquet指数)。
曲率系数的符号决定了Hopf 分岔的稳定属性,若曲率系数<0,所出现的Hopf分岔是超临界的(supercritical);反之,若曲率系数> 0,所出现的Hopf分岔是亚临界的(subcritical);若曲率系数=0,则需要计算更高阶的曲率系数。
你说的没错,那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
现在我假设Hopf定理的其他条件都成立,那么实部对参数在分叉点处的导数不等与零这个条件应该是用来判断稳定性变化的。
现在我主要是想证实Hopf分叉发生时,稳定性是否一定会变化?
最近讨论一个模型的Hopf分叉,计算结果表明实部对参数在分叉点处的导数有大于零和小与零的。
所以不知道是否也是满足Hopf分叉。
对于分叉方向的研究,我一个同学说,如果有发生稳定性变化,那么不用计算就能确定分叉出的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在分叉点的哪一边出现?你说这么理解对吗?
什么是Hopf分岔?Hopf分岔是一种动态分岔,而动态分岔本身就伴随着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而且是突变),所以,系统经历了Hopf分岔的话,它的稳定性一定变化了
楼主概念有点混淆了,特征值实部的导数不等于零,是横截条件,这个上面那位说的一样.是HOPF发生的一个条件
2.不能通过简单的确定特征值实部的单调的增加和减少来判断HOPF的稳定稳定性和分岔方向,稳定性是通过HOPF分岔的交换公式来确定的,也即b=-a'*u a'(0)只能判断零解的稳定性, u 的符号确定了分岔的方向,b才是非零解的稳定性周期解的稳定性判断2楼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
我所说的稳定性都是针对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平衡点的稳定性),我主要是想讨论当系统经过分叉值后平衡点的稳定性变化。
按照4楼所说的系统的平衡点稳定性一定会发生变化。
假设Hopf定理条件都成立,当参数在分叉值之前时,系统是稳定的,此时实部在分叉值处对参数的导数小于0,那么这对特征值应该不可能横穿虚轴。
那么以后它随参数的变化,只能在每隔2pi的位置处有一对纯虚根,其它的地方都是实部小于零,也就是稳定的,这样能说稳定性发生变化?
“...系统是稳定的,此时实部在分叉值处对参数的导数小于0,那么这对特征值应该不可能横穿虚轴。
...”这种理解显然不正确:发生Hopf分岔是指有一对特征值的实部为0,“实部的导数小于0”并不意味着“特征值的实部小于0”,
当实部小于零代表那一对特征值的实部将往下走(这里我以那对特征值的实部为纵坐标,以参数为横坐标)!我这样说对吧!我现在是讨论发生Hopf分叉那个地方,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的情况(我觉得跟初始的稳定性有关)。
不是讨论什么时候发生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