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与喜剧 美学分析

合集下载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1. 引言鲁迅先生在陈述自我的感情特点时说:“爱憎不相离,不但不相离而且相争。

”那么用这句话来描述《阿Q正传》美学风格的二重性是非常恰当的。

对于《阿Q 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阿Q正传》这部小说整体风格上,呈现由喜而悲的变化过程。

第二、《阿Q正传》的喜剧性表现特征为否定性喜剧,这种喜剧源自于鲁迅对现实事物的深刻认识,他在深刻把握中产生理性的超越感和自信心,从而洞察丑陋的、渺小的、空虚的、可鄙的和可笑的现实事物。

第三、鲁迅先生在表现人物喜剧性时,应用滑稽、幽默、讽刺等喜剧手法,但这种幽默绝非一般简单化的解嘲,而是对现实生活含笑又含泪的批评和讽刺。

第四、《阿Q正传》中作品的喜剧性源自人物形象内在精神品格,主人公既认识不到由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喜剧性,也认识不到这种理想本身在当代生活中的荒谬,是一种唐吉诃德式的喜剧,人物性格的喜剧性内容与毁灭性的悲剧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赵家的人,当然也不准阿Q姓赵。

说明阿Q地位之低下无以复加;又如阿Q被赵太爷剥夺了生活来源之后,阿Q去静修庵觅食的情节,表面上看是一个喜剧,他跳进菜园时可笑的动作和表情,被老尼姑发现时的无赖相,以及被狗追赶后的落魄相,都令人捧腹大笑,但笑的背后却是令人鼻酸的阿Q的可怜。

阿Q 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是令人同情,令人感叹的,但这一切又是通过阿Q 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因此《阿Q正传》这部小说,悲喜融合的美学风格其特征表现为,由喜而悲的变化过程。

从阿Q的性格特征来看阿Q的性格异乎寻常。

阿Q的性格够凄惨的了,但他却时时感到得意,阿Q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获胜,直到被抓去杀头前,阿Q还能战胜死亡的恐惧,无师自通地大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表现出使人的灵魂战栗的得意。

有人分析阿Q的性格系统认为,他既质朴愚昧(悲剧性),又狡黠圆滑(喜剧性);既率直任性(悲剧性),又正统卫道(喜剧性);既自尊自大(喜剧性),又自轻自践(悲剧性);既争强好胜(喜剧性),又忍辱屈从(悲剧性);既狭隘保守(悲剧性),又盲目屈时(喜剧性);既排斥异端(悲剧性),又向往革命(喜剧性);既蛮横霸道(喜剧性),又怯弱悲怯(悲剧性);既敏感禁忌(喜剧性),又麻木健忘(悲剧性);既不满于现状(喜剧性),又安于现状(悲剧性)。

(完整word版)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

(完整word版)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

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摘要: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喜剧。

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的悲剧与喜剧观点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在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

参6。

关键词:文艺美学;悲剧;喜剧;本质悲剧、喜剧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作为审美意义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剧、喜剧.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和喜剧与生活中的悲喜剧,以及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喜剧是不同的。

美学上谈悲剧和喜剧是从人民的审美需要来讲的.本文就此谈谈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喜剧的异同.1、美学史上的悲剧、喜剧观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1]在美学史上主要有两种悲剧概念:一种是亚里士多德;一种是黑格尔的悲剧观。

有关喜剧的说法主要有二种,一是康德把剧看作是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二是伯克森运用生命机械化学说解释喜剧。

作为戏剧的悲剧、喜剧并不单纯等于悲剧、喜剧,美学上的悲剧、喜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电影、电视、小说、诗歌等.1。

1 关于悲剧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直接效果是哀伤怜悯,但最后的效果是净化,就是使我们丢掉悲伤的情绪,造成审美的升华,审美的愉快。

他的悲剧观基本内容是:悲剧的根本因素在于情节,悲剧是有一种长度的行动。

他认为,美具有整一性,太大与太小都不易于观察,一定长度的行动就是情节.[2]在具体讲到情节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悲剧的情节是按必然律与可能律要发生的事情.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一种人的落难,这里的好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也不是坏人,这种好人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人。

因为比我们好一点的人与我们相类似,必然引起我们的联想.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悲剧情节发生的必然机制,抓住了悲剧主人公的基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古希腊悲剧思想典范,它从摹仿说入手,隐约接触到审美对象的悲剧,悲剧来于生活,是对生活悲剧的摹仿,但是它有最大的不足,这就是不能从人类的实践来探讨美的根源与本质。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对于美学中惨剧和喜剧的思虑纲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经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获取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惨剧就是反应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盛情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惨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本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 , 又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重点词 :惨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 :这一类喜剧主假如奚落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点、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 世纪由莫里哀开创 ,今后形成道德喜剧。

2、初级喜剧 :它不完整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样风趣资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赶、争执、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风趣喜剧 :这种喜剧常常把人的某一种质量夸张到极致,如妒忌、贪心、或饶舌 , 这种高度种类化手段令人物性格显得单调而鲜亮。

4、浪漫喜剧 :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 ,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风趣于惧怕或避忌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 属于这种风格的主假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点是冷冷的讥讽, 皮笑肉不笑的讽刺,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括着惨剧要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 中开创的。

易卜生在19 世纪末就曾果断的表示,悲喜剧比惨剧更能振聋发聩。

(二、喜剧的实质和审美成效1、喜剧的实质是美的实质在审美形态的浸透和睁开 ,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详细来说 , ①历史上陈腐生活方式的消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根基 ;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 表达了人的非实质 , 他们用另一个实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质遮盖起来 ; ③喜剧是一个不停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欢乐性 , 逢迎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 ,喜剧艺术的实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二、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自学教材)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3、尼采的悲剧理论 4、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第十讲 悲剧与喜剧 (2)

第十讲 悲剧与喜剧 (2)
喜剧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历史性冲突是新事物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愉快的否定是人类笑着和自己的过去诀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
悲剧与喜剧
• • • • •
一、对悲剧的解释 二、悲剧的本质 三、悲剧的美感 四、中国的悲剧 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一. 悲剧的概念
•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正如辞典里没有诗,采 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朱光潜 • 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喜剧与悲剧都是一种审美意象, 离不开审美主体,需要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 它、照亮它。
• 希腊人仍然以命运解释这部悲剧。按照希腊 人的宗教信仰,死者如果得不到安葬,他的 阴魂就不能进入冥土,因此亲人有埋葬死者 的义务。然而,安提戈涅如果为哥哥波吕涅 克斯收尸,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这样形成 了无法解决的矛盾,这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 突和调解。在《安提戈涅》里,两种对立的理想 的冲突就是安提戈涅和国王克瑞翁的冲突。安提 戈涅代表亲属爱,克瑞翁代表维护国家安全的王 法。这两种理想就各自的立场都是正确的,具有 普遍意义。然而在具体情境中,某一方理想的实 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安提戈涅为了 实现亲属爱必然破坏王法,克瑞翁为了维护王法 必然剥夺死者应得的葬礼。因此,这两种理想都 是片面的。“悲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人物 遭受痛苦或毁灭。……他个人虽遭毁灭,他所代 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安提戈涅死去了, 克瑞翁也家破人亡,孤零零地守着王位,但他们 所代表的理想——亲属爱和王法以后仍然有效。
• 西方悲剧快感理论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中认为,悲剧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 恐惧之情而形成的。
悲剧的快感:
• 怜悯:无论情节多么可怕的悲剧,其中总隐含一 点柔情,总有一点使我们动心的东西,使我们为 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道德因素无关。他们不是因为做了坏事, 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厄运或遭到灭 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因此引起人们 对悲剧主角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恐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剧组家曹禺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悲剧作品,这部作品在文学、戏剧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研究这部作品也会对我们有着很多借鉴意义和启发。

而在这里,我则选取美学的角度来分析《雷雨》的悲剧。

在这里我所说的悲剧,是美学中美感经验的一种,它和喜剧相互对立,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而《雷雨》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悲剧感,而在这里我要探究的也是这一点。

《雷雨》中的命运悲剧《雷雨》的作者曹禺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 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 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 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

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 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 或者环境的———捉弄……”,还说:“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 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

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美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称它‘命运’, 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而我始终不能给他以适当的命名, 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

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这句话,也就揭示出作者在创作《雷雨》时就是在创作一个“命运悲剧”。

命运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它认为人生是由神决定的或由某种冥冥之中的命运所支配的,这种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决定的,无法掌握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往往是注定了一个人的毁灭或不幸。

而“芸芸众生在欲望和命运的苦难中, 徒劳地挣扎搏斗, 最终还是在劫难逃。

”①这样造成的不幸人生,就是一种悲剧。

而在《雷雨》中,人物也是在收着命运的拨弄,侍萍在三十年后回到周公馆又和周朴园相遇是命运,而她的女儿又在周公馆做女佣是命运,四凤又重蹈母亲的覆辙爱上了周公馆的少爷是命运,四凤和周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却相爱甚至还有了孩子是命运,这一切巧合都显示着命运的安排。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悲与喜是人生情感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生审美体验中经常出现的情感,在悲喜情感的超越中,人们通过否定性的方式,超越自我,体悟人生。

这样悲与喜的情感就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进而体现为审美形态,就是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美学悲剧与戏剧悲剧不同,但多表现在戏剧中。

悲剧主人公一定要有所追求。

小说的悲剧性.——美学上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是一种审美形态,把它与作为体裁形式的悲剧艺术不要等同,它的发展与悲剧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悲剧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

•分析:它与崇高的内涵有相容之处,但更强调那种精神性的价值,所谓“以悲为美”,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1)悲剧的出现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

•古希腊悲剧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命运观”的出现是源于人的有限性。

•人把与自己树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之于命运;而相应地,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的生存境遇。

•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2)冲突、抗争、毁灭与永恒。

因为毁灭的是肉体,永恒的是精神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3)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表现为悲剧感。

•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的价值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

(4)在悲剧中包含着积极的人生审美意义。

•因为悲剧审美的核心是对命运和冲突的抗争,正因为面对强大的对象,明知不可匹敌但仍奋起抗争,这就昭示了人的存在实践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2、特征:(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的价值的肯定。

浅析悲剧与喜剧的美学观

浅析悲剧与喜剧的美学观

浅析悲剧与喜剧的美学观摘要:就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悲剧说成是不幸的痛苦的事件,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并不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文学中的悲喜剧有他们自己的羡学观。

关键词:文艺悲剧喜剧美学一、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审美(1)正如我们常说的,悲剧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艺术审美形式。

它的首要任务是描述尖锐而激烈的社会冲突,并能代表党的进步和正义的暂时毁灭,从而激发人们高尚的审美意识。

(2)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3)艺术中的悲剧英雄必须代表正义的力量。

策略可能有缺陷,但道德人格必须是完美的。

总之,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内涵作如下陈述: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二、文艺中的喜剧美学喜剧属于戏剧的一种类型,他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涵义:(1)他是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

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是不一样的,艺术中的喜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2)剧情发生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3)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一、悲剧的概述悲剧属于美学范畴,它与一般的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所描述的悲剧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把它当做一种文学体裁或喜剧类型来看。

“它和壮美、优美一样,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而不是指一种文艺体裁或喜剧类型而言的。

”①一般我们认为的悲剧只是一种广义上的悲剧,含义很广泛,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让人痛苦,或让人内心感到痛苦的人或事,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人或事,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悲剧。

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艺术领域里的一切悲剧现象,并且它不是指生活中一般的悲痛、悲惨、不幸、死亡、悲观等词的同义语。

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具有悲剧性的冲突,没有现实的意义,都不是美学悲剧的范畴。

别林斯基说:“偶然的事件,例如一个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他没预料到的与作品主要思想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都不能在悲剧中占有地位。

”②“美学范畴的悲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悲观失望。

”③换句话说,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悲剧现象、事件和人物,他的本质的是崇高的,它能给人以哀伤和悲痛,但又使人们化悲伤为力量,振奋精神,激起斗志,净化思想,给人以审美的悲壮感。

为了区别于广义上的悲剧与美学范畴的悲剧,有的著作称后者为悲剧美。

二、悲剧的美学特征从某种意义来说,悲剧是美和丑,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以丑压倒美,以非正义战胜正义而产生的。

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悲剧艺术时,深刻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④正是如此,美和正义所代表的是悲剧人物所拥有的美好的理想、崇高的品行,或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需求,而这些美和正义一旦遭到丑和非正义的攻击以至于毁灭,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怒、同情,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动力,与非正义的邪恶势力斗争,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美学效应。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美学原理》PPT课件)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美学原理》PPT课件)
• 4.喜剧效果的愉悦性 • 愉悦性是优美为代表的审美经验共同的情感基调,即便是以悲伤为主旋
律的悲剧审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悲剧理论家也承认其中必然存在的审 美快感。
• 不过,相较而言,喜剧的愉悦性则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有大众性、 更受青睐,也更显其审美的本质特征。
• 对喜剧人物虚假性的暴露、嘲弄或批判的同时,对审美者面对引人发笑 的喜剧人物的喜剧心态亦即优越感的笑的尽情展示,也正构成了喜剧审美 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 2.悲剧审美与崇高审美有何联系与区别?试举例说明。 • 3.喜剧的审美特征是什么?试结合已有的著名观点及悲剧实
例予以说明。 • 4.在悲剧审美与喜剧审美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一、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本质
• 3.喜剧审美的要素与喜剧美的分类 • (1)喜剧审美四要素:
喜剧主角,喜剧事件,喜剧矛盾,喜剧效果 • (2)从对待喜剧主人公的价值态度可将喜剧分为: • 肯定性喜剧和否定性喜剧
二、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特征
• 1.喜剧人物的无价值或反价值性 • 不管喜剧主角是个体还是群体,也不管其性格简单还是复
• 悲剧侧重表现个体的命运,格外强烈地刺激着个体意识的觉醒, 崇高则突出人类总体背景,它引导个体向人性道德境界升华。
• 较之于崇高,悲剧常常以深邃的哲理内容启人深思。 • 悲剧的审美对象范围小,只限于人的行为及其事件,而崇高也可
包括自然事物与现象。
第二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
• 一、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本质 • 二、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特征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内容概述
• 第一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 第二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
第一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 P 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王二姐思夫美学分析

王二姐思夫美学分析

王二姐思夫美学分析
评剧《回杯记》又名《王二姐思夫》。

该剧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历经磨难,最终恶人有恶报、善良的王二姐和张廷秀“守得云开见月明”。

该剧表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学精神,值得赞扬。

在舞台处理上,该剧使用了传统戏一桌二椅、一桌多椅的极简方式,留给演员充分的发挥空间,既符合传统戏曲美学原则,也适应基层演出的需要。

悲剧和喜剧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各有其特征。

前者反映能够唤起人们的悲哀、痛苦、同情的事物,而后者更容易让受众满足。

《王二姐思夫》最后大团圆的结尾,使得本来的悲剧故事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有人说,中国是没有真正的悲剧的,即使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孔雀东南飞》这样的纯粹悲剧,也要有一个化蝶或化之类的团圆结局。

也有人说,西方的悲剧多是命运的悲剧,表现的是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如《哈姆雷特》或《俄底浦斯王》;而中国的悲剧多是社会的悲剧,当剧中的主人公的社会地位改变后,悲剧便可以彻底转扭转,甚至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身成为喜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致斐·拉萨尔》:“悲剧的本质在于:历 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 剧性冲突”。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二、悲剧的类型
命运悲剧 根据根源分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根据题材分
神秘悲剧 宗教悲剧 英雄悲剧 道德悲剧
根据效果分
悲壮悲剧 悲愤悲剧 悲悯悲剧
根据内容分
四、悲剧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着矛盾、曲折 和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 付出代价,甚至付出生命。
2、激发人们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酷的实 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 神。
3、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 美丑识别能力,鼓舞斗志,树立高尚的人 生理想。
第四节 喜剧
新生力量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小人物”的悲剧
三、悲剧性的审美特征
1、以代表进步的和正义的社会主体 为悲剧主人公,以他们暂时遭受痛苦、挫 折、 牺牲生命为悲剧内容。悲剧的美感力 量集中表现在对审美对象各种不幸的情感 体验和感染之中,无论是生活的磨难、心 灵的创伤、肉体的摧残、斗争的失败,以 至牺牲和毁灭,都使审美主体产生逆受形 式的心理反映,悲剧的震撼力也正在于此。
2、以引起人们的畏惧、悲悯、 痛苦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激发人们 从中观照人的本质力量为最终目的。 因此,悲剧是“哭”的艺术,是泪水 凝成的艺术。人们喜爱这种悲,甚至 醉心于这种悲,其奥妙正在于悲剧的 悲是一种美,它的最终效果不是消沉 与痛苦,而是审美上的愉悦。
3、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被毁灭的美 的价值越高,毁灭的方式越残酷, 后果越惨烈,就越具震撼人心的悲 剧美。

2、亚里斯多德的“过失说”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忒拜国
拉伊奥斯
伊奥卡斯忒
杀父
娶母
俄狄浦斯
3、黑格尔的“冲突说”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忒拜国
俄狄浦斯
伊奥卡斯忒
埃奥克勒斯 波吕涅克斯 伊斯梅涅 安提戈涅
4、文艺复兴以后的“性格悲剧”。
认为人自身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被称为“性格悲剧”
6、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悲剧"。
认为由于: a.物质高度文明,心灵和感情却十分枯燥; b.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生活显得极其孤单和无聊; c.现代人感情和灵魂的失落,酿成现代悲剧。
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生事物牺牲说”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件都出现两次 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喜剧最早出现也是在古希腊,开始是祭 祀酒神的表演,在希腊语中是“载歌载舞的 欢乐行列”的意思,后来“喜剧之父”阿里 斯托芬通过其杰出的作品使希腊喜剧定型化 了。
喜剧同悲剧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喜剧指戏剧形式的一种;广义的喜剧 则指一种审美范畴,有时用“喜”、“滑 稽”、“喜剧性”以表示与作为戏剧中喜剧 的区别。
5、19世纪出现的“社会悲剧”。
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酿成悲剧的原因。如易 卜生的《玩偶之家》。 剧本描写海尔茂夫妇的家庭 关系由和睦转为破裂的故事。海尔茂的妻子娜拉是一 个活泼热情、天真可爱的少妇,她很爱自己的丈夫。 海尔茂一次得了重病,无钱治疗;为了治好丈夫的病, 她不惜假冒父亲的笔迹,以父亲的名义暗中向人借钱, 海尔茂病好后,发现她冒名签字,认为这事有损他的 声誉,对她大发脾气,甚至要剥夺她教育儿女的权利。 这时,娜拉如梦初醒,认识到海尔茂是个伪君子,而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偶。她终于勇敢地离开了这个
3、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的 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 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悲剧中丑对美的镇压, 是美的负屈,故而悲;而喜剧中美对丑的战胜, 是丑的狼狈,故而是笑。
三、讽刺与幽默的区别
1、讽刺反映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幽默既可 以反映生活的否定现象,也可以反映肯定现象。
2、讽刺比幽默更辛辣、严厉,幽默比讽刺 更轻松、温和。
3、讽刺产生的效果是尖刻、嘲讽的笑,幽 默产生的效果是会心的微笑、同情的苦笑,戏弄 的讥笑。
4、讽刺多用于揭露、批判和严厉的批评, 幽默多用于歌颂、愉快的取笑和较轻的批评。
第三节 悲剧
悲剧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人 们为了祈祷和庆祝丰收,每年举行祭 祀掌管万物的狄俄尼索斯神的活动, 头戴羊角,身披羊皮,合唱酒神赞歌, 这就是最早的悲剧,希腊文原意是 “山羊之歌”。到公元前5世纪,“悲 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增加了戏剧成分, 变成了独立的悲剧艺术。
一、关于悲剧的根源
1、古希腊流行的“命运说”。 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 先天,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
鲁迅说: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 撕破给人看”。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喜剧的审美特征
1、喜剧是对一切伪善、自私、卑劣等人性中 丑恶的否定,它侧重于在对丑的否定中突出人的 本质力量。虽然喜剧和悲剧都是美丑斗争的结局, 但悲剧是丑对美的暂时镇压,而喜剧则是美对丑 的战胜。
2、喜剧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漫画、 相声、小品之类。通过滑稽、讽刺、诙谐、幽默 等方式,具有鲜明的娱乐性,产生审美上的“笑” 的喜剧效果。
一、美学史上对喜剧的研究
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最早把喜剧 当作美学来研究,他说:喜剧是对比一 般人更差的人物的无伤的嘲笑,给人以 一种无害的快感。
2、康德认为:喜剧是主观理性对对 象的自由轻松的嘲弄。认为在一切引起 活泼的撼动人心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 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
3、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喜剧是旧 势力在新生事物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之后, 还以伪装的面目粉墨登场,其结果是在人 们的嘲笑中,露出自己的真实的本质,并 在强大的新生事物面前走向灭亡。喜剧的 实质就在于“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 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