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历史高考考纲
2018高中历史考纲分析
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陈根涛一、把握备考趋向1.考试大纲强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高考大纲强调通史体系。
复习备考要按照从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思路对教材内容加以必要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强化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架较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复习备考要注意选修内容,因为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入选修内容后的必修内容才会使通史复习更为完整。
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要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内化。
2.考试大纲强化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复习备考要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把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层次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
复习备考一定要细化能力目标,从2017年高考全国历史卷考查来看,2018年学科复习备考更要注重“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训练与提升。
3.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复习备考无论到哪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特别注重“发现问题”能力训练与培养。
要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唯物史观”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注意把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4.近年来历史学科开始注重“创新精神”的考查。
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试题通过创新设计,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注重“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能力素养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一)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落实。
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一边精讲精练,一边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我觉得这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很有帮助,最起码你会知道考察的客观史实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挖掘探究更多的问题。
2018年高考历史全套笔记
2018年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2018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8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于2017年12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以下为您精彩呈现名师解读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下附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原文)。
名师解读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魏明对照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2018年考试大纲没有任何修改和变化。
新考试大纲仍然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两大部分,在考纲的考试内容依据、命题要求依据以及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述、考试内容(必修、选考)范围上都与去年保持一致。
这说明在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全面修订的基础上,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指明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试题要继续落实考试大纲理念,持续稳妥地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相信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2018-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那么历史有什么复习备考标准呢?下面由小编为整理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资料,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2018高考历史考纲:主要变化主要变化有:历史科目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2018高考历史考纲:解读选考板块的变动,从具体内容上“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没有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改革”,原先的九次改革,现在只保留了六个,阿里改革、宗教改革以及梭伦改革被删掉。
建议把宗教改革和梭伦改革放到选修里讲为宜。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知识考察的力度。
2018高考历史考纲:备考范围第一维度必备知识,这是备考的基石,但这并非最核心考察要求。
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纯知识性考察,可以说逐年递减。
考生仅需要对核心主干史实有准确把握,对关键历史概念有明确解读,对重大历史现象有合理认识即可应对考试要求。
大规模的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提高考试分数。
这次修订中删除了三个无关痛痒的选考版块目的也在于希望考生集中精力强化核心知识的习。
对策:建立合理知识框架体系,强化主干知识点理解。
第二维度——关键能力,这是备考的趁手工具。
高考历史对考生注重四个基本能力的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简单说要读的快,评的准。
近年考题多注重特点归纳、现象说明和素材评价,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正确的信息进行符合学科特征的评价。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及解读 (共18张PPT)
4
(2)格式体系变化解读:
一、原考试大纲首先讲述“考试性质”及一段表 述,新考试大纲删去了“考试性质”及一段表述。 二、表述层级调整: 原考试大纲的Ⅱ部分标题是“考试内容”,下 设两大部分,分别是“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另外,在“一、考核目标与要 求”前,安排了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的表述。 新考试大纲共分两大部分,分别是“Ⅰ.考核 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包含两个内容,一是 原考纲的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二是原考纲 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两者是合并在一起的。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及解读: 1、历史修订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 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近代社会的民 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 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 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 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 个作答。
9
(6)应对策略历史解读: ( 1) “考试中心对全国卷历史考试 大纲进行了局部微调,主要是针对选考内 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在原来的基础上删去 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 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 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这 样2017年的全国文综卷历史学科选考部分 保留了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即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考三《20世纪 的战争与和平》、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考生从中选取一个作答,必修内 容没有变化。我认为,局部微调不要影响 正常的复习备考。
(3)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根据近几年高考选修试题的特点,在一轮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名师解读教育部发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公布如下:总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最新 201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课标、重要概念-高三 精品
201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课标、重要概念古代古代中国宗法制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D.血缘2.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来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西周确立贵族等级继承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财产的多寡 B.关系的远近C.等级的高低 D.血缘与嫡庶5、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官制6、西周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嫡长子继承制度D.有大宗小宗之分三省六部制、郡县制7、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行省制10、元朝时,管理今天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 C.枢密院 D.贵州行省11、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2018高中历史考纲分析
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陈根涛一、把握备考趋向1.考试大纲强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高考大纲强调通史体系。
复习备考要按照从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思路对教材内容加以必要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强化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架较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复习备考要注意选修内容,因为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入选修内容后的必修内容才会使通史复习更为完整。
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要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内化。
2.考试大纲强化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复习备考要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把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层次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
复习备考一定要细化能力目标,从2017年高考全国历史卷考查来看,2018年学科复习备考更要注重“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训练与提升。
3.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复习备考无论到哪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特别注重“发现问题”能力训练与培养。
要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唯物史观”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注意把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4.近年来历史学科开始注重“创新精神”的考查。
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试题通过创新设计,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注重“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能力素养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一)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落实。
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一边精讲精练,一边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我觉得这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很有帮助,最起码你会知道考察的客观史实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挖掘探究更多的问题。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政治史模块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是本模块的主体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
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多是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思想。
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阶段(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周宗法制(2017年湖南郴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 进化论(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 罗斯福新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 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 现代信息技术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 文学的主要成就(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 “文化大革命”(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 大众传媒的发展5.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 毛泽东思想(3) 邓小平理论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 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 商鞅变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3. 王安石变法4. 俄国农奴制改革5. 明治维新6. 戊戌变法。
2018届高考历史(岳麓版)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古代部分)
高考历史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夏商的政治特点是王权具有神秘的色彩。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初期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④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序列。
⑤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⑥瓦解: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被破坏。
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2)宗法制①渊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④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
⑤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浓厚部族血缘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2018年考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制的确立
(3)法国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1)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国的成立
(2)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的三义(2)思想(3)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
展
选考容
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冷战局面的形成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由紧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
6.杰出的科学家
(1)时珍、詹天佑、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