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四年级下册科学3、1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实验报告单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3、1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实验器材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手电筒、放大镜、钥匙。
实验过程1、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2、用手摸一摸三种岩石的表面,感受岩石的颗粒大小及粗糙
程度。
3、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三种岩石标本,观察每种岩石的光泽度。
4、用钥匙分别在岩石的表面刻画,感受种岩石标本的软硬度。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
果
结论:不同的岩石在颜色、软硬度、光滑程度、光泽度以及颗粒大小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3、3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岩石分类存放有助于我们观察研究。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贴纸、盒子。
实验过程1、将采集来的岩石贴上编号,并记录下岩石的名称、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
2、把岩石放到盒子里并有序地的排好。
3、将所有岩石与编号制成表格,一起放到盒子里。
4、拍照保存,防止意外打乱次序。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或实验结
果
结论:观察并记录事物的特征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微细颗粒,层状结构,敲击后有清脆的声音 颗粒粗或中等,结构松散 颗粒粗或中等,结构紧密,有不同颜色,坚硬 颗粒粗或中等,结构紧密,晶莹,有的有纹理 微细颗粒,层状结构,敲击后无砰声
大理岩 板岩 页岩 花岗岩 砂岩
岩石的分类
岩浆岩:它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
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 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它们 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页岩
砂岩
石灰岩
砾岩
大理岩
花岗岩
观察内容: 大小、颜色、结构
有无层理、气 孔、斑点、生 物痕迹等
声音
有无气泡
页岩
页岩
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 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 常有化石。P68
沉积岩:它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
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 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 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变质岩:它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岩石构造
的变化而产生的岩石。
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大理岩等。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 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 起,粗糙,硬。
石灰岩
砂石岩灰岩
砂石岩灰岩
砂石岩灰岩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 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 泡。
砾岩
砾岩
砾岩
砾岩
砾岩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 石组成,粗糙,硬。
大理岩
大理岩
大理岩
大理岩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此外,学生在描述岩石特征时,术语使用不够准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专业术语的讲解和训练还不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特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岩石的分类: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图表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常见岩石的识别:学会识别花岗岩、砂岩、板岩、大理石等常见岩石,并能描述其特征。教师应提供岩石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辨别和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岩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联系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这表明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岩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岩石的分类、常见岩石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岩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岩石的分类和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三年级《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砾岩3号:石灰岩、4号:砂岩、5号:页岩、6号:板岩;7号:大理岩,放大镜、小锤、黑色卡纸。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丽的岩石,导入新课1、同学们,首先咱们来欣赏美丽的岩石。
播放《美丽的岩石》。
2.这些岩石好看吗?你想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知道了。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板书: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二、抓住岩石的颗粒层面,对岩石进行鉴别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颗花岗岩岩,请同学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实验探究一】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提问: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生1:我发现上面有很多颗粒。
(板书:颗粒)谁再来描述颗粒。
生2:有的颗粒不是很稳定的,它很沾手。
它是什么样的状态?长得像什么?他更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很像?生:像食盐,一颗一颗的颗粒。
老师再给大家一颗岩石——页岩。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后思考:它有颗粒吗?教师分发页岩后分小组观察。
【实验探究二】用放大镜观察页岩小组观察。
问:你发现颗粒了吗?生集体:没有。
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样实验器材:就是铁锤。
用这把铁锤从岩石侧面轻轻敲击,发现掉下了一些物体。
这些是颗粒吗?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铁钳。
【实验探究三】敲击大理岩、页岩,观察掉下来的颗粒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分组探究。
提示:同学们也可以敲击一下大理岩。
在灰色的页岩的上面发现颗粒了吗?生:发现了。
在白色的大理岩上面呢?生:发现了。
请说明理由。
生:大理岩敲下来的很粗燥不是颗粒。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三种岩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增强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的特点。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各一份。
2.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岩石切片等。
3.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岩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岩石,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各种岩石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岩石的形成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岩石的认识。
四年级科学下册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科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的哪位同学。
教师叙述学生外貌,学生猜测。
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特征。
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
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
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岩石的基本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质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这种宏观的地质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认识和理解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岩石标本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这一自然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的分类:介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种常见的岩石,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3.岩石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岩石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引言: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用途。
一、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 描述它们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火成岩a. 形成过程: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 特征:晶粒细致、均匀、颜色多为灰白、黑色;c. 用途:火成岩中的花岗岩、玄武岩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和地质工程中;d.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展示,学生观察并描述火成岩的形态和质地。
2. 沉积岩a. 形成过程:由岩石颗粒经过风、水、冰等作用搬运沉积产生;b. 特征:层状分布,颜色多样,常含化石;c. 用途:石灰石用于建筑、水泥和肥料制造,煤炭是化石燃料;d. 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沉积岩,用实物和图片比较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3. 变质岩a. 形成过程:原有岩石受高压、高温等变质作用改变而形成;b. 特征:变质岩的颗粒重新排列,晶粒较大,颜色多样;c. 用途:大理石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板岩可制成屋顶瓦片;d.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对比变质岩和其他岩石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岩石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并启发学生思考岩石的特征。
2. 火成岩的认识:a. 展示火成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火成岩的形态、质地等特征。
b.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并讨论各自带来的火成岩实物,分享观察结果。
c. 概念巩固: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火成岩的理解,并总结形成过程和用途。
3. 沉积岩的认识:a. 展示不同类型的沉积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各类沉积岩中的化石,解释化石对认识过去生物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三种基本岩石类型的知识,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岩石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和作用。
教材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较强,好奇心旺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地球和岩石的知识,对于岩石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区别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岩石类型,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岩石类型,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构成,引出岩石的概念。
2.讲解:讲解三种基本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触摸、观察和对比,了解不同岩石的特点。
小学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沙河明德小学:★教材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第2课。
教学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特点,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
在学会观察岩石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能够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石、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利用岩石的显著特征能够识别岩石的种类,分析颗粒组成进一步鉴别岩石的种类。
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下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对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二是识别岩石。
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
要求学生能够在对岩石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的岩石的显著特征,通过查阅资料,识别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属什么种类,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观察的方法学生应该可以掌握,但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岩石进行识别还有点困难,因此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形成对岩石进行初步识别的概念。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合作意识。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参考教案1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
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滴管、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
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过程1.进一步观察岩石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1)学生交流反馈。
(放大镜、互相撞击等)(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
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
(3)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讲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提示:在学生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比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和衣物上,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
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4)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中。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让学生不但知道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
学生主要借助比较的方法认识三种岩石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光滑、粗糙程度、光泽、硬度、岩石成分的颗粒大小、成分是否单一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对于岩石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兴趣。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区分这三种岩石对于学生来说十分轻松,但在生活对岩石无意识的观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特征认识。
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但对岩石观察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难点]学生对于岩石光泽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1个放大镜、1个手电筒、1枚钢钉、1把铜钥匙、活动记录手册,(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一、聚焦:种类繁多的岩石(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3种岩石图片、三种岩石。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说课(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教科版)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各种岩石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书分两部分:猜测岩石的来历和火山喷发实验.对于猜测岩石的来历,学生的经验积累较少,并且缺乏进行科学推测的基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把猜测岩石的来历作为本课书的第一课时.其次,云南省是一个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岩石种类颇为丰富的省份.大量奇特的地貌,各种千奇百怪的岩石,为本次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资源.本课以调查沉积岩的成因为主线,因此我特别结合了地方特色,选取云南省楚雄州饱满乡的沉积岩为观察材料.饱满乡的沉积岩分层明显,层与层之间容易剥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富含云南“楚雄鱼”化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找到生物遗体或遗迹,能较好地寻求到沉积岩形成的有力证据.猜测岩石的来历主要是启发学生从结构、构造方面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运用自己的经验推测砂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教学好这课书,将会对下一课认识火山岩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岩石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岩石的形成,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更没有经历过从细致观察到推测成因这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对于成因的推测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设计特色为了使学生在观察和推测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运动变化的一些粗浅认识,领悟到岩石的构造等特征与成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到一些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在思维水平上有所提升,我作了如下设计、安排:1.播放各种岩石的图片,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筛选后,确定研究主题: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很多岩石,再次播放各种典型的岩石图片,可以唤起学生对探索岩石奥秘的兴趣,从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提出的问提往往比较散乱,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和筛选,确定研究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后继活动的展开,还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2.学生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猜想.其实学生对岩石形成的看法有的是来源于课外书,有的是听说的,有的是想象的,基本没有学生亲自研究过,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科学研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即在证据基础上进行推理,进而向学生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3.观察岩石,推测成因.人类不可能回到远古时期去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但可以利用远古时期留的痕迹或信息来推测远古时期的情况,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根据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设计了观察、推测、汇报环节,具体安排如下:①通过观察各种沉积岩,获取相关的信息,即收集证据.观察前先讨论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摸、刻、敲等方法对岩石的构造进行有序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获得推测的证据.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测.学生通过观察岩石获得大量的信息后,经过整理、分析,并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对岩石的成因进行解释.③集中汇报、交流.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想法、思维明晰化、外现化,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审视,深化各自的认识,建构出更合理的推测.4.在教学环节中还设置了模拟实验,模拟砾岩、页岩形成的一些原理,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岩石形成的推测,为教学增加了一个亮点.5.在教学的最后,播放采集岩石地的地貌视频,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这些岩石是沉积形成的,就应在水底或低洼处,为什么会在山上找到呢?以这样的问题结束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思维,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岩石研究的兴趣,并将探索延伸到课外.三、授课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还获得了新的认识,体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四、教学反思1.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求知识,展开讨论,并在争论、交流中相互启发,促进了思维,学会了学习.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中的一切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出发.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交流探索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推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新知,在探索中培养能力,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的本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3.选取的实验材料典型,具有地方特色.本节课观察岩石的结构特征是重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岩石成因的推测.为使学生观察的岩石更典型,特征更明显,教师根据云南的地质地貌,带领学生从昆明的筇竹寺、楚雄等地采集了很多岩石,并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作为本课书的实验材料,为学生收集推测的证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小学科学试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知识点+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知识点1.观察岩石常见的工具:放大镜、小刀、手电筒、铜钥匙等。
2.观察下面三种常见岩石(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
①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条纹、层次,是否有斑点、小孔。
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②组成岩石的颗粒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③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④用手电筒照射这三种岩石,看一看它们有没有光泽。
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⑤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看一看它们的硬度。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较软。
3.岩石观察记录表。
4.矿物的硬度标准: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5.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花岗岩:花斑状,有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小学生自然科学探索不同类型的岩石
小学生自然科学探索不同类型的岩石自然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而有趣的领域。
而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探索不同类型的岩石是一项重要而有趣的任务。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元素,知道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几种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它们的特征。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深处的熔岩或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火成岩又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两类。
1.1 侵入岩侵入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的岩体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辉绿岩等。
花岗岩是一种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的块状岩石,具有坚硬、耐久的特点。
辉绿岩则是含有辉石和绿泥石等矿物质的岩石,通常呈现出绿色的颜色。
1.2 喷发岩喷发岩是由地下岩浆喷发到地壳上冷却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喷发岩有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玄武岩是一种含有斜长石和斜长石二辉石等矿物质的岩石,具有黑色或暗绿色的颜色。
安山岩则是一种灰色或灰绿色的岩石,含有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质。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泥沙和有机物沉积在水或风的作用下经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等。
2.1 砂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形成的岩石,通常呈现出黄色或红色。
它的颗粒较大,摩擦力较小,容易溶解于水中。
砂岩常常用于建筑和雕塑领域。
2.2 页岩页岩是一种由泥沙颗粒形成的岩石,颜色多为黑色或灰黑色。
页岩富含有机质,因此常被用来提炼石油和天然气。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由原有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等。
3.1 片麻岩片麻岩是一种由片麻石和似云母石构成的岩石,颜色多为暗绿色。
片麻岩常用于装饰和建筑领域。
3.2 云母片岩云母片岩是一种含有云母的岩石,呈现出灰色或灰黑色。
云母片岩在建筑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总结起来,小学生在自然科学的探索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有侵入岩和喷发岩之分。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也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岩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分类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岩石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岩石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辨别并区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地壳的组成,强调岩石的重要性。
-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地壳结构知识,引出岩石的定义。
- 分类介绍岩石的三大类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火成岩-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火成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3.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如砂岩、石灰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沉积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4. 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变质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三、教学活动1. 观察岩石标本- 提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其颗粒质地、颜色等特点。
- 学生自由讨论,尝试分类和描述这些岩石。
2. 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到周边的山脉、河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 学生观察和采集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回到教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描述。
3. 制作岩石模型- 提供黏土和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制作不同种类的岩石模型。
- 学生通过塑造和上色,加深对不同岩石特点的理解。
4. 团队竞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出题形式可以是辨认岩石标本、描述岩石特征等。
-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报道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的文章,可以包括观察到的实例和自己的见解。
常见的岩石
常见的岩石
十种常见的岩石有泥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石灰岩、板岩、安山岩、火成岩、沉积岩、绿片岩。
部分岩石介绍
泥岩:是指弱固结的黏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挤压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和胶结作用)形成强固结的岩石。
是已固结成岩,但层理不明显,呈块状,局部失去可塑性,且遇水不立即膨胀的沉积型岩石。
砾岩:是一种由圆浑状砾石胶结而成的岩石,是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
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
大理岩: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
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稀盐酸产生气泡。
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部分为斑杂构造、球状构造、似片麻状构造等。
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
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通常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4.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科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石灰岩、大理岩、玄武岩、砂岩、花岗岩、页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石灰岩、2号大理岩、3号玄武岩、4号砂岩、5号花岗岩、6号页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分)1、出示一块岩石的标本,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儿来?2、提问:关于岩石,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3、提问:地球上的岩石都一样吗?二、观察岩石实验(9分)1、讨论观察方法(出示:花岗岩、砂岩)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岩石,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方法来观察这两块岩石有什么不同?2、交流反馈(1)学生汇报两块岩石的不同。
(2)刚才同学们是用看的的方法来观察这两块岩石的,除了看颗粒不同以往还可以看什么呢?★看:看什么?(颜色、形状、条纹等)随机出示条纹、生物痕迹等图片(板:看)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板:放大镜)猜一猜利用放大镜还可以观察到什么?(随机出示岩石的条纹、斑点、生物痕迹等)★摸:摸什么?(粗糙还是光滑)(板:摸)追问:为什么有的岩石摸上去会感觉很粗糙呢?导出:因为有的岩石上面有一颗一颗的东西。
(这一颗一颗的东西叫颗粒,(板:颗粒)出示颗粒图片,(大的颗粒既可以摸出来,也可以看到)专家把岩石颗粒分为三级,即粗粒、中粒、细粒,比芝麻大的颗粒为粗粒,比芝麻小比面粉粒大的为中粒,肉眼看不见的为细粒。
小学科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中心小学邵姗薇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对于岩石他们有许多问题,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本课是通过对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本课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每组两种岩石,放大镜小铁锤各一个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四)教学过程:三、试教体会地球是由岩石和矿物构成的,每块岩石都有其独特的经历,透过岩石身上的痕迹就可以解读它的过去。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台州市临海大洋小学徐寒英【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第三课则更深入地让学生分析构成岩石的颗粒即岩石构成岩石的矿物。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对板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二是识别岩石。
要求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岩石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岩石的显著特征,并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岩石资料来识别岩石,最后验证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杯、湿毛巾。
2、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碟子、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
二、观察岩石实验1、(出示:花岗岩、砾岩)讨论观察方法2、交流反馈3、指导滴稀盐酸的方法4、讨论观察记录表5、学习温馨提示三、学生观察实验四、实验汇报五、鉴别岩石1、刚才同学们对岩石进行了描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地质学家是怎样描述岩石的?2、学生阅读3、根据岩石资料识别六块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出示课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4、(出示课件)对照泡泡图,验证鉴别结果。
5、说说猜猜六块岩石六、总结谈话板书设计:摸颗粒颜色认(放大镜)条纹识看……几(滴稀盐酸)种常见听的岩石闻试教体会让探究的天空更蔚蓝——《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试教体会《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因此,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有效性,将是决定能否达到培养科学素养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巧铺搭石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探究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
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可操作性的六块岩石。
比如:在选取板岩、石灰岩和页岩的时候,教材上说敲击板岩有清脆的声音,而敲击页岩没有砰声,经过反复实践,发现敲击板岩和页岩发出的声音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板岩和页岩只能选取其中的一种。
如果选取板岩和石灰岩的话,这两块岩石在颗粒颜色、颗粒粗细、颗粒的结构上比较相似,在视觉上造成模糊的感觉,显然,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是难以区别出来的,必然会促使学生进一步仔细地去探究它们内部的不同点。
而在选取石灰岩时发现许多石灰岩上有很多白色的杂质,看上去像是白色条纹,试教的时候,学生往往把这些杂质当作石灰岩的显著特征来描述,于是,我又对每一块岩石作了精心地挑选。
其次,在学生对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如试教时,在观察实验的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了稀盐酸的滴瓶、滴管,学生对这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把老师布置的观察任务抛到了脑后,再加上我老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观察6块岩石,可想而知,学生对岩石的观察只有草草收场!造成学生描述这一环节一团糟。
于是,我在岩石的数量上作了调整,让学生自主选择4块岩石进行仔细地观察,在学生对岩石的颗粒、岩石结构等充分观察后发放稀盐酸,还留给学生对所收集的事实进行交流、梳理、思考、完善的时间。
所以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岩石描述得比较到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是有效探究的关键精心选择活动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使他们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如何使这些结构性材料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试教前,学生对于岩石及观察岩石的方法究竟掌握到何种程度是个未知数,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岩石的方法及观察岩石什么内容的指导上是盲目的。
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效却不大,学生对于层理、条纹、颗粒结构等众多的新名词新概念还是一筹莫展,再让四年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对岩石特征的观察、记录,真是难上加难!要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想到的是源头问题——我们的学生对岩石及观察岩石的方法等等的前概念究竟有多少?在反复钻研教材及参考资料后,发现了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能够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第三课则更深入地让学生分析构成岩石的颗粒即岩石构成岩石的矿物。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案又作了全新的设计。
现在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在试教班级先上了第一课,因为这是开展第二课教学的基本前提。
第一环节初步观察岩石删掉,因为是属于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围绕着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观察岩石。
在观察、记录、描述岩石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提炼岩石的显著特征。
二是识别岩石,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借助资料来分析、鉴别岩石的种类。
在指导观察时,我把重心落在指导观察岩石的颗粒及滴稀盐酸看反应上,对于其他难以理解的概念辅以形象的感性图片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又对观察记录表作适当的调整,用打“√”的方法来降低学生记录的难度。
在学生观察岩石时,又发现学生观察这6块岩石杂乱无序且不能深入。
再加上过早的发放稀盐酸,学生特别热衷对新鲜事物的研究,整个探究活动费时而无效。
因此,我让学生在观察岩石8分钟后再来领取稀盐酸,在温馨提示里特别强调自主选择喜欢的4块岩石,分工合作,一块一块地观察。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潜心、细致地观察岩石。
学生在汇报时,起先允许借助观察记录表描述岩石的特征,然后给学生梳理、完善观察结果的时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岩石,接着出示两块看上去比较相似的岩石让学生比较着描述出它们的异同,在阅读了岩石专家对岩石特征的描述后,让学生提炼每块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识别岩石,最后用岩石颗粒泡泡图来验证判断。
这样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学生对岩石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是对学生有效探究最好地诠释!三、激情导趣是有效探究的法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变传授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娱乐电视经常有说说猜猜这一节目,我将这一活动在课前作为游戏形式引入课堂,通过学生描述猜测本班同学,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只有抓住人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方能获取成功的道理,又为下面岩石教学中抓岩石的显著特征说说猜猜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实属一举两得!在引题环节,把六块岩石做成卡通人物,以有请今天说说猜猜的主角闪亮登场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根据岩石颗粒情况鉴别观察结果这一环节中,泡泡图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显得比较复杂,很难理清头绪,因此让学生用心鉴别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
于是,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人人手拿岩石,巧设为岩石找家的游戏,学生探究的热情被激活了,纷纷举起岩石,目不转睛地跟着大屏幕上的箭头寻找岩石的家。
然后问学生为岩石找到家了吗?当看到为岩石找到家的学生一脸的兴奋时,我就知道这不仅是学生对岩石的明显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经历了认认真真鉴别岩石的过程。
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岩石之后,我又设计了说说猜猜的环节,明确的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强调要抓住岩石的显著特征来描述,描述的同学兴致勃勃,猜的同学兴趣盎然。
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何乐而不为?此外,本课教学也给我留下了不少困惑:教师本身缺乏有关岩石的知识,是指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很大障碍!学生对许多专业词语的理解程度如何把握?表格的简化设计,降低了学生记录的难度,但是否会影响学生记录能力的培养?怎样敲击岩石听辨声音更科学?怎样辨别岩石颗粒结构是松散还是紧密?其标准是什么?个人简介96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从教科学五年来,注重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研究,现任台州学院附属小学科学教师。
以下是近年来获得的荣誉:1、2008年获台州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2008年获台州市教学能手称号;3、2008年获临海市优秀教师称号;4、2007年获临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5、2006年获台州市级课题成果二等奖;6、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台州市一、二等奖;7、主持多个课题的研究,其中获台州市级课题研究优秀结题的2项;8、多次承担临海市级公开课、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