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技术

合集下载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5)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

机房设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大楼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大楼共用接地系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需要与大楼防雷接地系统分开单独做接地网,两接地网距离需大于10米。

系统静电泄放接地,在机房地板下采用600mm*600mm网格均压等电位网,接地网采用30x3铜带连接而成,并绝缘架空安装,将各机房内的设备、机架、机柜与等电位带进行最短距离连接,使各机房设备在同一个等电位上。

直流接地采用40*3铜排在机柜位置安装。

1)防雷原理雷击是年复一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一方面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组等系统设备耐过电流,耐雷电压的水平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致使雷电灾害频频发生。

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防雷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2)雷击的分类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击雷击——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由于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混合力作用,直接摧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引起人员伤亡等。

由于直击雷的电效应,有可能使机房微电子设备遭受浪涌过电压的危害。

感应雷击(又称二次雷击)——指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的放电而在附近的架空线路、埋地线路、金属管线或类似的传导上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通过传导体传送至设备,间接摧毁微电子设备。

感应雷击对微电子设备,特别是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最大,据资料显示,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80%以上是由感应雷引起的。

另外还有操作过电压,即是指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当负载(特别是电感性大的负载)电器设备开关时,会产生瞬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同感应雷击一样,可以间接损坏微电子设备。

机房防雷方案

机房防雷方案

ATM机房防雷方案一、前言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系统的通讯中断、工作停顿、声誉受损,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一般来说,网络集成系统是由主服务器及中心交换机和各分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服务器、相当数量的终端构成。

位于主机房内的中心交换机通过广域网路由器与外界联系,通过光纤与各分交换机连接,分交换机通过集线器与各用户终端相连。

二、方案设计依据: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3.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5.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6.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7.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8.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三、防雷设计思路由于网络集成系统防护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

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1、直击雷的防护如果无直击雷防护,按IEC1312的估算几乎所有雷电流都流经进出建筑物的导体型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等)侵入设备,这样的损害就非常之严重,因此做好直接雷击防护是做感应雷击防护的前提;直击雷防护按照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使用避雷针、网、线、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外部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机房防雷防静电方案

机房防雷防静电方案

中心机房建设工程1、机房概述网络数据中心机房(IDC)工程属于多学科技术,涉及到电子工艺、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技术和消防安全等多种专业,而且又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

机房设计必须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水、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展性的机房。

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整个景区的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区域,将为景区的医疗内网、互联网、智能化专网等多个网络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

本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按国标B级机房标准设计建设。

2、设计思想根据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计算机网络机房设备要求及各系统运行的特点设计本方案。

方案设计以“功能第一、实用为主、兼顾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其安全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其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以完善为基础,力求功能齐全,技术规范,安全可靠,便以日后维护和管理,同时也考虑了日后的扩展。

在选材方面、投资方面根据功能及设备的要求区别对待,做到投资有重点,确保各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设计目标景区网络数据中心机房要求主要指标按B级机房标准建设,装修和布局要简洁、合理,并满足以后计算机网络的扩大设备增加的需要。

在原建筑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容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机房,机房设备的选用,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完善的功能。

4、机房建设一、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本项目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的主机房按《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规定的B级机房标准建设,其它功能间按C 级机房标准建设。

设置以下系统:1)机房装修(1)地面:除缓冲区、斜坡外均铺设600*600*35钢质抗静电活动地板,距楼地面抬高40cm安装。

防雷接地工程

防雷接地工程

防雷接地工程防雷工程一、防雷概念机房防雷电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

对直击雷的防护主要由建筑物所装的避雷针完成;机房的防雷(包括机房电源系统和弱电信息系统防雷)工作主要是防感应雷引起的雷电浪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计算机房设备的雷击损坏95%以上是由感应雷击所引起,其主要途径:· 室外传输线路遭受雷击· 闪电带来的电磁脉冲辐射· 地电位反击· 工业过电压二、防雷器的安装:防雷器应安装在所有外部线路(通信、供电等采用金属传输介质)进入机房内的设备端口,视具体情况采用1至3级防雷。

电源SPD安装图例:接地工程一、机房接地方案接地系统是机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接地系统是由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盘或接地汇接排和接地配线组成。

接地系统的电阻主要由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所决定。

如果土壤电阻率较高,无法达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1、机房接地系统设计目标在采用分散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要求如下:(1)工作接地电阻≤2Ω(2)保护接地电阻≤4Ω(3)防雷接地电阻≤10Ω2、我公司接地系统要求:1)、计算机系统直流直接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2)、计算机系统直流联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3)、交流工作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4)、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和静电接地小于2欧姆5)、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3、接地的种类工作接地:利用大地作为工作回路的一条导线保护接地:利用大地建立统一的参考电位或起屏蔽作用,以使电路工作稳定、质量良好,特别是保证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多点与大地多次作金属性连接。

静电接地:设备移动或物体在管道中移动,因摩擦产生静电,它聚集在管到、容器和贮藏或加工设备上,形成很高电位,对人身安全及对设备和建筑物都有危险。

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方案

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方案

计算机机房设备工程防雷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防雷重要性一、概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设备应用的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原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Pulse)]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自然灾害很多,而雷电灾害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在有些地区非常频繁,自古以来就被神化。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毁坏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雷电灾情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在19985和1999年的两年中,全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就有38起。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机房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存放区域,其中包含大量高端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由于机房内部的设备通常比较昂贵且敏感,一旦发生雷击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机房防雷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将提出一份机房防雷的实施方案。

一、了解机房的环境特点在实施机房防雷方案之前,首先要了解机房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周边环境,例如常见的雷暴频率、降雨情况、地势高低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防雷方案。

二、安装基本的防雷设施1. 外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机房的屋顶、墙体和天线等建筑物的防雷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防雷功能正常。

2. 室内防雷设施:机房内部还应安装接地装置、防雷墙和避雷针等,以提供多重保护措施。

接地装置要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三、加强电力系统的防雷能力1. 合理的电力接地:机房的电力系统要进行良好的接地,以确保雷击时的电流能够迅速地通过接地装置排除。

2. 安装有功防雷装置:有功防雷装置能有效地吸收雷击所产生的电能,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破坏。

因此,在机房的配电系统中应安装有适合的有功防雷装置。

四、规范设备的防雷措施1. 选择符合防雷要求的设备:在购买设备时,要选择符合防雷要求、具有防雷功能的产品。

2. 设备的接地处理: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确保设备能够迅速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到地中。

3.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内的设备要定期进行防雷性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建设1. 安装防雷监测设备:在机房周边和设备附近安装防雷监测设备,可以及时掌握雷暴的情况,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2. 配备雷电警报系统:在机房内部和周边设备上设置雷电警报装置,一旦检测到雷电活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上就是一份机房防雷的实施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和安装防雷设施,加强电力系统和设备的防雷能力,以及建立监控和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机房的设备免受雷击的破坏,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雷电活动对机房设备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因此,机房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雷接地方案,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防雷接地原理防雷接地是指将机房内的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便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从而降低设备受雷击的概率和受到的损坏。

接地系统起到了稳定电压和防止电击的作用。

防雷接地方案的关键在于:•设备接地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布置。

•地面的选择和处理,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

3.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步骤3.1 需求分析和设计在制定机房防雷接地方案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

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

2.确定机房周围的地形和土壤情况。

3.综合考虑机房的实际情况,确定机房的防雷接地方案。

3.2 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布置接地系统是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包含以下主要元素:1.外部接地系统:将机房与地面之间的大地电极相连。

通常使用垂直接地针或者水平接地网,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2.内部接地系统:将机房内各种设备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

这包括设备接地网、设备接地极等。

3.接地导线:负责将各个接地系统之间进行连接,确保接地的连续性。

3.3 地面处理地面处理是保证机房接地效果良好的关键。

合适的地面处理能够改善地面的电阻,增加接地效果。

地面处理的方法包括:1.地面湿化:通过喷洒水或者安装地下水系统,增加地面湿度,从而降低地面电阻。

2.地面增加导电物质:在地面上撒布导电物质,如盐水等,以提高地面的导电性能。

3.地面加宽:扩大地面的面积,增加接地的有效面积。

3.4 接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在机房防雷接地方案实施后,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是确保接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安装和维护接地设备时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设备接地导线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4 防雷与接地5.4.1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 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的接地方式。

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表5.4.1-1 规定。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图如图5.4.1-1 和图5.4.1-2 所示。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7 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5.4.1-2 的规定。

5.4.2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预防雷电措施

预防雷电措施

预防雷电措施一、雷电发生时应注意的人身安全?1.留在室内,并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二、单位应该怎样进行雷电灾害防范?1.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比如:学校、区级以上医院、四星级以上宾馆、特区内高度在45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需两年检测一次。

2.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如,雷雨过后,安装在电话程控交换机、电脑等电器设备电源上和信号线上的过压保护器应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3.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

4.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同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电脑网络线、室外天线的移位和加高等等都应该重新设计和建设防雷设施。

6.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市防雷所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雷击。

三、计算机设备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1.大楼中机房位置的选择,由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可知,雷电流几乎全部集中在外墙,而室内的磁场强度在电流流经的柱子附近最大,所以计算机房应放在建筑物的中间位置,而且还要避开大楼外侧作为引下线的柱子。

机房防雷设计标准要求是什么

机房防雷设计标准要求是什么

机房防雷设计标准要求是什么机房防雷设计标准要求是指在机房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保证机房设施及设备免受雷击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机房防雷设计标准的要求:1. 场地选择:机房应尽量远离高耸的建筑、大型金属结构和雷击频率高的区域,如高压输电线路、电线杆等。

场地周围不应有大面积的水体和植被。

2. 地下结构:地下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应使用导电材料,墙壁和天花板的导电性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地下室内的设备、线缆和管道应进行综合接地,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要求。

3. 外包结构:机房外墙、屋顶、天窗等部位应采用金属材料,或使用金属网进行覆盖,确保机房外部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与综合接地系统有效连接。

4. 设备保护:机房内的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重要设备应设置过压保护装置和跳闸保护装置。

设备的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接地电阻合格。

5. 雷电防护装置:机房应设置适当的防雷装置,包括外部和内部的防雷装置。

外部防雷装置包括针尖接地装置、避雷网等,用于对外部雷击进行引导和排除;内部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接地网、避雷设备等,用于避免内部设备受到雷击影响。

6. 雷电接地系统:机房的雷电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接地电阻应满足要求。

接地系统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包括地网、接地体、接地极等。

地网需要与机房内的各种电气设备、金属结构进行连接,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

7. 综合电磁兼容性:机房设计应考虑综合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包括减小电磁场的辐射强度、降低设备的敏感性以及采取屏蔽措施等。

8. 监测和维护:机房防雷装置的运行状态应进行监测和维护,定期检查接地系统、防雷设备的连接状态、接地电阻等参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机房防雷设计标准要求主要包括场地选择、地下结构、外包结构、设备保护、雷电防护装置、雷电接地系统、综合电磁兼容性以及监测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以保证机房设施及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有效防止雷击损坏。

机房防雷接地

机房防雷接地

机房如何做防雷接地一、为什么要做防雷接地?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机房防雷的必要性雷击可以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机房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为此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

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防雷接地系统是弱电精密设备及机房保护的重要子系统,主要保障设备的高可靠性,防止雷电的危害。

中心机房是一个设备价值非常高的场所,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IEC61024-1-1标准的有关规定,中心机房的防雷等级应定为二类标准设计。

目前大楼总配电室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提供了第一级防雷,因此,在本工程网络中心机房市电配电柜前配置第二、三级复合防雷器。

防雷器采用独立模块,并应具有失效告警指示,当某个模块被雷击失效时可单独更换该模块,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防雷器。

二三级复合防雷器的主要参数指标:单相通流量为:≥40KA(8/20μs),响应时间:≤25ns国家标准GB50174《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计算机机房应具有以下四种地:计算机系统的直流地、交流工作地、交流保护地和防雷保护地。

各接地系统电阻如下:Ø 计算机系统设备直流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Ø 交流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Ø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Ø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1、机房室内等电位连接在机房内设立一环形接地汇流排,机房内的设备及机壳采用S型的等电位连接形式,连接到接地汇流排上,用50*0.5铜铂带敷设在活动地板支架下,纵横组成1200*1200网格状,在机房一周敷设30*3(40*4)的铜带,铜带配有专用接地端子,用编织软铜线机房内所有金属材质的材料都做接地,接入大楼的保护地上。

机房防雷接地规范要求

机房防雷接地规范要求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1、雷电概述1)雷电的描述2)雷电的破坏3)怎样进行雷电灾害防护4)常规防雷5)雷电保护的整体概念2、防雷接地原理1)接地系统2)防雷接地3)接地的种类4)地网工程概论5)防雷等电位连接6)等电位连接的主体及要求3、项目概述A.项目勘察的具体情况B.雷暴区及危险等级C.客户要求4、设计方案A.引用标准B.设计方案5、验收方法6、工程设计进度表7、材料汇总表8、工程报价汇总表9、提供的服务10、企业简介11、参考工程1、雷电概述雷电的描述雷电是由天空中云层间的相互高速运动、剧烈磨擦,使高端云层和低端云层带上相反电荷。

此时,低端云层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形成一个极大的电容,当其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对地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

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

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电活动,它是指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

大量观测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雷闪频数与雷暴日数成线性关系。

通常,建筑行业的防雷,更多的注重。

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气象、通信等行业越来越关心年雷闪频数的多少。

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15天)、中雷区(<15—40天)、多雷区(>41—90天)、强雷区(>90天)。

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

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雷电的破坏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机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

雷电是机房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可能会导致机房设备损坏、数据丢失以及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保障机房的安全运行,制定一套完善的机房防雷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1.预测与监测系统雷电发生前一般会有预兆,通过预测与监测系统可以提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测系统可采用雷电探测仪,监测系统可采用高频雷电电磁波检测仪。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雷电云团的移动和变化,及时预警。

2.外部防护措施(1)针对大型雷电云的情况,应该在机房外层建筑物的场地布置避雷针,将雷电引向避雷针,保护机房。

(2)在机房周围设置避雷网,将机房与周围空间隔离,引导与机房相连的雷击通往其他地方。

(3)在机房外围埋设接地网,加强与土壤的接触,提高避雷效果。

3.内部防护措施(1)对机房的电源线进行保护,要求电源线设置过流保护器和过压保护器,以避免雷击过电流和过电压导致设备损坏。

(2)安装合适的防静电设备,预防静电对设备的损伤。

(3)机房内部的信号线、数据线采用可靠的屏蔽设计和接地措施,防止雷电电磁波对信号传输的干扰和损失。

(4)在机房内部设置避雷装置,如避雷带、避雷才、避雷器等,将雷击引向避雷设施,进一步保护机房设备。

4.员工防护培训对机房人员进行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雷电的基本知识、如何安全撤离机房等,并进行定期演练,使员工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员工还应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的工作状态,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应急预案综上所述,机房防雷实施方案应从预测与监测、外部防护、内部防护、员工培训和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机房的防雷能力,减少雷电灾害对机房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害,确保机房的安全运行。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廛围挝塑郑亚兵李小凯张雪颖(河南省襄城县气象局,河南襄城461700)j脯要】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由大量的集成电路组成.在l m m2芯片上巢成了十几万个元件,最大击穿电压为几十佼,最大允许工作电流为7几微安,只对低能量干扰比较有效,对雷电电磁眯冲生成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的抗冲击能力十分诡弱,做好防御雷电保护工作。

!陕键词】机房;雷电;防护~一/雷电灾害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的危害很大,入侵途径主要有三种:供电电源线路、通信线路及接地系统^侵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主要是针对供电电源线路、通信线路及接地系统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雷电防护,通过增加各级防雷设施,尽可能地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对{十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的损害。

1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技术是现代防雷技术的核心内容,电涌保护器(俗称避雷器)是一种有效的等电位联结器件。

雷击发生时,由于所有的设备和人员都处于同一电位,此电位即使高达几十万、上百万伏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对现在中,c潮房面积大,设备数量多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应采用M型等电位联结。

机房所在的办公楼外部防雷措施均符合规范要求,接地电阻≤1D Q。

同时,N线只在变电室接地,进入大楼后没有重复接地,从而保证了办公楼结构钢筋中不会出现因与N线2相接触而引起的工频杂散电流。

采用M型等电位联结,一方面可以使各设备工作地线最短,消除高频干扰,满足设备正常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会出现低频(工频)杂散电流的干扰,尤其是在雷击情况下能使各设备处在真正的等电位状态,继而避免损坏。

具体施工时,先在机房内近地面处凿开多个结构柱子,找出主钢筋,然后焊接出约300m m长的40r am x4m m 镀锌扁钢头,柱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约5m;再以40m m x4m m镀锌扁钢绕室内一圈并与所有扁钢头焊接作为闭合等电位母排;在此基础上,用40m m x4m m镀锌扁钢组成600m m x600m m的等电位接地网络,作为网络设备的接地基准平面。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重点及难点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重点及难点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55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重点及难点◎魏存摘要:计算机电气设备中的雷电入侵有两种:直接雷电和感应雷电。

直接通过电气设备冲击线路进入地面的雷电过流称为直接雷电;由雷电电流和导体引起的过电压引起的强磁场变化引起的雷电击称为感应闪电。

关键词:机房;屏蔽防雷目前,在智能大厦避雷系统的设计中,雷电防护网采用柱脚基础的所有加强部分作为接地体,强雷电电流进入接地。

计算机系统置于建筑物内,并由建筑物防雷系统保护。

计算机网络系统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很小。

计算机设备对直接雷电的电阻低,保护设备价格昂贵。

一般来说,不需要安装设备以防止直接雷击。

计算机网络也需要保护以防雷击。

感应雷可由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产生归纳法。

可能性计算机网络和防雷的关键是防止雷电入侵。

一、机房防雷工作要点(一)交流220V 电源切断220V 电源的平均雷击电流可达10000V,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通过电源线进入太空,直接通向太空闪电,闪电直接打高压线。

高压线通过变压器与220伏低压耦合,进入计算机电源。

低电压也可能受到直击雷或感应过冲的影响。

(二)截获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通信线路的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当突出的部分被雷电直接击中时,强烈的雷电电压会穿透周围的地面,雷电电流会直接穿透电缆帽,然后穿透电缆勺,造成高压侵入线路。

(2)当雷暴向地面发射时,线路上会产生数千伏的过载,这将损坏与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并通过设备侵入通信线路这是沿着通信线路传播的一种入侵类型,涉及严重的、严重的伤害。

(3)如果使用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电线,或者当电缆暴露在雷电脉冲中时,多芯电缆并联放置,相邻电线会产生过载,从而损坏低压电子设备。

(三)土壤形成的潜在反击电压通过景观进入计算机网络IC 芯片等设备的抗电压能力很弱,一般小于100V,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避雷针保护体系,以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在防雷系统的设计中,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机房防雷与接地讲解

机房防雷与接地讲解

机房防雷与接地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建设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普及,计算机机房得到了快速发展。

机房接地系统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先进的电子设备耐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雷害防护技术措施,成为困扰广大电气设计人员的问题之一。

机房供电系统通常采用TN-S运行方式。

工程上采用较为常见和经济的等电位连接做法,避免发生雷电反击而损耗设备。

控制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就可以保证接地线不产生电位差,避免相互干扰,保证计算机设备及人员的安全运行要求。

建筑物防雷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考虑不同的防雷分区在等电位连接的原则下以及根据不同电气设备耐压值等级等因素,对机房防雷按照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电涌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

文章通过一个工程中的案例,详细剖析机房防雷和接地的具体做法。

理论和机房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该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目录绪论 (1)一、机房接地 (2)1.1防雷与接地需求分析 (2)1.2机房等电位连接 (3)二、机房防雷 (5)三、工程实例 (7)3.1 接地设计方案 (7)3.2 防雷设计方案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绪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大厦,智能化城市的出现,使人们对接地技术产生了新的关心。

尤其在计算机机房、通讯机房的工程建设中,接地技术更是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

关于接地问题的争论,尤其是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接地问题的争论,在国内或者国外都屡屡发生。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接地标准及规程的配备情况代表了该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的配备程度。

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完善,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GB50057-94-2000的局部修改,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的出台与实施,以及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和新的国家标准图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装》09DX009 P30-34的出台等,都标志着我国对接地和防雷的重视以及技术的进步。

防雷接地极机房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极机房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极机房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施工方案一、雷电概述雷电的描述雷电是由天空中云层间的相互高速运动、剧烈磨擦,使高端云层和低端云层带上相反电荷。

此时,低端云层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形成一个极大的电容,当其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对地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

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

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电活动,它是指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

大量观测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雷闪频数与雷暴日数成线性关系.通常,建筑行业的防雷,更多的注重。

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气象、通信等行业越来越关心年雷闪频数的多少。

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15天)、中雷区(<15-40天)、多雷区(>41—90天)、强雷区(〉90天).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

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雷电的破坏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球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

1)直击雷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

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

浅析雷电波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途径和防护

浅析雷电波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途径和防护
当雷击发生时 ,强大的雷电流及其所产生的雷 电电磁脉冲能够通过 传导、耦合 、感应 等方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产生各种暂态过 电压 ,沿 线 传 输就 形 成 过 电 压波 。这 些 暂 态过 电压 波 对 电子 系统 的 安全 正 常 运 行 具有极大 的危害 , 极易造成电子设备的工作失灵或损坏 ,甚至造成人员 伤亡。引起这种暂态过 电压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线路 的方式产 生, 一种是由场的方式产生。 11 通过线路产 生暂态过 电压 . 在这种情况下 ,强大的雷电流会通过防雷装置 ( 引下线和接地体 ) 形成暂态过 电压 , 进而危害电子设备 ,也可以通过耦合与转移过 电压 , 危害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当雷击发生时 ,一部分为雷电流流经引下线 及接地体时 由冲击接地 电阻产生的压降 ,另一部分 为寄生 电 感产生 的压 降 ,由于雷 电流的幅值很大 ,其波头上升陡度也很 大,因此可以达到很 高的幅值 , 这一现象便称为暂态电位抬高 。暂态电位 的抬高可能会发生 反击现象 ,危及其附近的电子电气设备 ,甚至是人身安全 。因此 ,在实 际的工程设计 中必须加 以重视。 12 通过场产生暂态过 电压 . 不论是云对地放 电还是云间闪电,由于存在这上升陡度很大的强雷 电流 ,附近空间均会 产生很强的强电磁场 。这些强电磁场能对计算机信 息系统 中的回路和线路上感应出很 强的暂态过电压,前者为磁场感应 , 后者为电场感应 ,它们都会对信息系统产生不可低估 的损坏。 因此 ,计 算 机 房 应 设 置 于建 筑 物 的 最 高 安 全 区 域 ( P 2 L Z 、 L Z …) P 3 ,并且应在高层建筑物的顶 四层 以下 ( 因为此时的分流系数Ke 趋于稳定 )。在同一层中,计算机的摆放位置应避开那些 内部钢筋会作 引下线用 的立柱 、初级屏蔽 中的屏蔽空洞 ( 如门 、窗 )、以及部分机械 扰动源。从 电磁场在室内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 ,一般将计算机等微 电子 设备放置于室内的中间位置是适宜 的。 2 防护措 施 电子信息时代 的防雷方法 ,主要采用对雷电流进行分流 、泄流和阻 断雷 电波侵入 以及 对保护设备进行屏 蔽 、等 电位 等防雷技术的综合应 用, 简称D S 防雷系统工程。下面将着重论述等电位连接、屏蔽 、 BE 接地 系统三方面 的问题 , 将对路和场这两个 主要入侵途径的防护融人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本文从计算机机房防雷电的重要性出发,介绍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屏蔽等电位雷电防护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耐压程度也明显减低,使设备对电气环境的依赖很强。

根据保险公司统计,近年来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害的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由于雷电和过电压损坏设备而造成的系统停顿、业务停顿、重要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往往给用户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直接的硬件损失。

因此,计算机机房对避雷和过压的防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1 建筑物防雷
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装置是建筑物内信息设备及系统防雷的第一道屏障,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性能直接影响到其内计算机机房的防雷,因此,建筑物防雷必须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系统,屋面金属等电位连接)、施工和
管理,达到建筑物的防雷目的。

2 屏蔽
屏蔽是电子设备防护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

屏蔽就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阻挡或衰减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

具体措施有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金属线缆屏蔽。

对于机房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带有卫星接收和各种通信线路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大部分是通过电线电缆和各种通信线路侵入的。

因此,计算机机房位置最好选在建筑物的底层中央,同时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屏蔽措施。

(1)所有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各种通信数据线等金属线缆,必须采用金属屏蔽线缆或者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机房,并在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的两头做可靠接地,并且要求在入户前埋地的长度不小于15m。

雷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电流沿屏蔽层或金属管接地端口泄入大地,因此这种措施不尽可以有效阻止通过线缆引入的雷电波,还具有一定的防直击雷作用。

(2)计算机机房内部的线缆采取屏蔽措施,线缆应穿专用弱电线路走线槽或金属管道,走线槽或金属管道注意全线电气连通,并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进行可靠接地。

(3)当建筑物遭到雷击或在其附近发生雷击时,由于强烈的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应作用,使建筑物内、外的线路,设备感应出危险的过电压,
因此,计算机机房内的金属门、窗,进入机房的电缆必须屏蔽,所有屏蔽都必须在两端接地,并保证所有屏蔽和设备外壳之间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

3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是现代防雷技术重要的防护措施。

它的关键所在就是各类电气、电子信息设备和分开的导电装置等用连接导线连接,以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各金属物与各系统之间、装置与装置之间因雷电感应产生的电位差,从而减少对设备的损坏机会。

例如:有一通信设备分别在信号端和电源端设有两个独立的接地装置A和B(如图1)。

当计算机机房所在建筑物或附近发生雷击,那么雷击点将有很强的雷电流流入地网中,这时在雷电流入地点c周围将形成一个很强的电场,假设土壤电阻率是均匀的,那么在雷电流入地点c附近形成的电场是一组同心圆(如图2)。

图中c点为雷电流入地点,a、b点分别为信号端、电源端接地点电位。

如果把雷电流入地点c看作是一个点电源,根据电磁理论,则接地网A和接地网B之间的电位差应为:
式中:土壤电阻率
I雷电流的峰值
RR雷电流入地点c与输入端a和输入端b之间的么向距离。

由于雷电流的峰值很大,V很容易达到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在同一台设备存在这样高的瞬间电位差,设备当然会损坏。

如果将接地体A 与接地体B进行等电位连接(如图3),这样V就捕存在了,设备被击坏的可能性可以大降低。

事实证明,现代防雷技术最重要的是等电位连接,只要做好等电位连接,接地电阻的阻值就变得相对次要的地位了。

计算机机房中的电源系统防雷接地、信号系统的防雷接地、工作交流地(N线)、静电地板接地、屏敝接地(穿管布线金属软管或硬管)、直流地(逻辑参考地)、安全保护地(机壳、机柜)应当就近接入机房等电位接地母排。

等电位连接的结构形式有S型、M型或SM两种结构混合形式的组合3种。

根据以往经验,对小型机房,宜采用S型;对中、大型机房,宜采用M型或SM混合形。

4 防止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侵入
感应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电源供电线路,室内、外信号数据传输线、天馈线进入机房和各种管道、电缆进入电子信息系统,击毁各类用电设备和微电子芯片,使设备遭到永久性损坏,因此,进行电源系统的防雷和通信信号传输线路的防雷是很有必要。

4.1 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电源一般没有独立的供电系统,仍然从电力线路输入室内,从理论上说,电力线路有可能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

如果雷电击中高压线路,经过变压器耦合到低压端,经过计算机供电设备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低压线路也可能被雷电击中或感应过电压。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造成毁灭性的损坏。

我国现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要求规定,电源系统应采取三级雷电防护,即在建筑物总配电装置高压端安装高通容量的防雷装置,作为第一级保护,在低压侧安装阀门式防雷装置作为第二级保护,在楼层配电箱安装电源避雷箱作第三级保护。

4.2 信号系统的防雷措施
通信信号传输线路的防雷,由于信号传输部分的设备工作速率高、集成电路元件单元密度大、精度高,承受过电压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雷电和过电压的袭击,造成设备的损害和大量数据丢失。

为了避免雷电侵害通信电缆引入机房的可能性,通常采用的措施就是在电缆接入网络通信设备前接入信号避雷器,也就是在传输线路中串入一个瞬态过电压保护装置,它可以阻断过电压及雷电波的侵入,有效保护电子设备免遭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造成的传导电涌过电压的侵害,尽可能降低雷电对系统设备的冲击。

信号避雷器串接在通信线路中,因此信号避雷器除了满足防雷性能外,必须同时满足信号传输带宽等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

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应同时考虑防雷性能指标及传输损耗、网络带宽、接口类型等网络性能指标。

5 结语
计算机机房的防雷是信息网络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设备众多,设备昂贵,若没有完善的防雷防护,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接综合防雷的要求进行设计,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整体统一考虑,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维护方便。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平[S].GB50057-2010.
[2] 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S].GB50343-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