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绘画呈现
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绘画内容上,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题
材和内容。

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的繁荣催生了丰富多
样的绘画题材,如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

尤其是山水画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当时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绘画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个性化的
笔墨表现和情感表达。

陶渊明、谢灵运、祖咏等文人学士都是出色的山水
画家,他们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个人感受的表达,追求自然而不拘泥于形式。

他们的作品常常以抽象、奇异的笔墨风姿和独特的构图、意境给人以强烈
的美感和情绪冲击。

与前代流派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笔墨的艺术表现。

文人画家们追求笔墨与心灵的交融,借助简练的笔法和短促的线条来表达
自己的心情和主观感受。

他们喜欢利用随性、奔放的笔墨来描绘山水、花
鸟的形象,使整幅画面充满生动活泼的力量。

线条轻快,墨色淡雅,形成
了鲜明的风格。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样化的题材和内容、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和情感表达、以及绘画的写实特点上。

这一时期的
绘画为后世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学术研究的素材,对中国绘画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绘画

魏晋南北朝绘画

宋高
宋高
魏晋南北朝绘画此画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 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 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 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 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画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作。这一插图与 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 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 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人物画
人物画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 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 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 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魏晋南北朝绘画
绘画领域术语
01 人物画
03 绘画艺术 05 宋高
目录
02 发展 04 顾恺之 06 宗书
07 发展简述
09 艺术特点 011 时代象征
目录
08 发展背景 010 形式及手法 012 理论著作
基本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 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曹不 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 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 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1---- 概述一下中国近代的绘画理论中国绘画理论的历史发展分为萌芽、奠基、成熟和完善等四个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到了宋代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已经构筑完成元代以来中国绘画理论没有大的发展但却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充实完善。

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由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构图比例透视、笔墨技巧、绘画步骤、作品评定、笔墨当随时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九个方面组成。

一萌芽阶段从春秋战国到两汉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中国绘画早在&"""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艺术和河姆渡文化的刻画艺术即已产生到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付诸文字记载的有关绘画论述至今尚未见及。

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代出现了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关绘画的论说便出现在诸子的著作中。

之所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两汉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画论与绘画有关的言论只是片言只语散见于一些哲学的论说之中既不成系统且又只是作为论述学术观点时的例证。

这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已相当发达但有关绘画理论总结远不曾见及。

二奠基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年间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专门的画论虽然传世的著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

顾恺之《画评》是我国第一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提出画面的“置陈布势”画人的“生气”、“天趣”问题。

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原则一直指导着后世绘画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精髓成为南朝谢赫提出“六法”的先导。

综观上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关键的对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都起着奠基作用。

三成熟阶段由隋唐至两宋的"$%年是中国绘画理论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的山水画与道释人物画、花鸟走兽画呈并立之势五代至两宋山水画已作为中国画十三科之首而遥遥领先这一时期的大画家多是山水画的高手一些划时代的绘画大师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出不朽的山水画论这些画论充实完善了以“六法”为总纲的中国绘画理论体系。

美术笔记(绘画理论篇)

美术笔记(绘画理论篇)

第四章中国绘画理论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理论一、人物画论(一)顾恺之东晋著作:《魏晋胜流画赞》——顾恺之对魏晋名流画家作品的评论。

《论画》——专谈临摹画知识,也涉及画论。

《画云台山记》——一幅画的创作文字设计稿。

观点:传神、“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顾恺之——论点论点第一,明确的提出传神的重要性;第二,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第三,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第四,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论。

【以形写神】指要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抓住人物外部的典型特征,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方法。

【迁想妙得】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二)谢赫(南齐)时间:南朝齐、梁间1.著作:《古画品录》(《画品》)——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观点:谢赫六法《古画品录》——开篇“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绘画功能2.谢赫六法①气韵生动:最高准则,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②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③应物象形:画家描绘社会生活或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④随类赋彩:解决色彩的问题;⑤经营位置:构图;(章法、布局等)⑥传移模写:临摹画的技能。

(三)孙畅之北魏(or南朝梁)著作:《述画》——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二、山水画论(一)宗炳南朝宋著作:《画山水序》——我国山水画论的开端论点:“畅神说”“卧游”——“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卧以游之”另:透视原理的初步阐明透视原理的初步阐明今张绢素以远暎ying,则昆、阆lang之形,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二)王微南朝宋著作:《叙画》论点:娱情作用——“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第二节唐代时期绘画理论一、裴孝源(初唐)著作:《贞观公私画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古画著录之祖)二、朱景玄著作:《唐朝名画录》——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2. 强调以形写神。注重对眼神的描绘,即所 谓传神写照,但这并不是要形,而是要在 形准确的基础上写神。 3. 迁想妙得。描写对象要以形写神,尤其是 对眼睛的刻画,但还是要首先根据客观对 象的生活与性格去表现。这就是说要了解 对象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其精神特征,否 侧只是“空其实对”。
• 谢赫(肖像画家)的《古画品录》总结了 三国以来的绘画创作经验,是我现存较早而 又系统的画论著作 ,为我过古典绘画理论 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美术理论发展的十 分重要阶段,对以后的绘画理论和实践都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收录于唐代的《历代名 画记》 • 宋宗炳《画山水序》 • 王薇《叙画》
Hale Waihona Puke • 顾恺之三篇画论的主要论点:
1. 传神论。顾恺之在《论画》中明确的提出 了“传神”的重要性。首先强调人的眼神, 他的创作常把眼睛放在最后,侧重于内心 精神的传达。
• 《古画品录》主要是对三国曹不兴及其后 共27名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品评,在品评中, 他讲到了平画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1. 政治标准: 出于一种政治宣教目的,强调政治功 利性,而这种政治功利性主要源于当时有 关历史故贤人物的创作,具有规劝与政治 的教育作用。
2. 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就是“六法”:“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 置、传移摸写”。作为人物画品评和创作 的标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传世画作与史论著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 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魏晋时期的传世画作
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为对象, 列女仁 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 智图
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曹不兴擅画人物与佛像;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曹不兴
现存存画卷为唐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
END
结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洞窟大 致分三种。

书法
东晋南朝时草书和楷书都有重大的发展 呢,书坛上可谓名家辈出,其突出代表
人物是王羲之一家。
随堂测验:
1.简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 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 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4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是 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
张僧繇
王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论 画》。
他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 其,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 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 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陆探微
绘画
宗炳
南朝晋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画 山水序》。
北齐著名画家,在当时被尊为“画圣”。
杨子华
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 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 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为”曹衣 出水“。
史论著述
01
谢赫《画品》
02 顾恺之《论画》、《画云台,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 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 了他的艺术主张。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美学内涵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美学内涵

CATALOGUE目录•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成背景•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美学特征•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审美观念•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美学价值•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现代意义•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的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01士人阶层逐渐兴起,文人墨客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玄学盛行,道家思想对文人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战乱频繁。

社会政治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氛围浓厚,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士人阶层追求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增加。

汉代以来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对山水画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化历史背景哲学思想背景0102030402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

它强调画面整体的气息和韵律感,以及画面中的生命力和动态感。

气韵生动的笔墨表现形式,不仅赋予了山水画生命力和动态感,还展现了画家们的情感和思想。

传神写意是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它强调画面的意境和神韵,以及表现自然景观的内在精神。

画家们通过深入观察自然景观,领悟其内在精神和神韵,再通过笔墨将其表现出来。

传神写意的笔墨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内在精神和神韵,还体现了画家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追求。

传神写意布局经营水画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画家们通过精心构思和布局,运用各种笔墨技法,如勾勒、皴擦、渲染等,来表现山水画的构图和空间感。

布局经营的笔墨表现形式,不仅赋予了山水画空间感和层次感,还展现了画家们的艺术造诣和文化素养。

笔墨技法03总结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论强调自然美与人格美的融合。

这一时期,自然景观成为了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和理想的媒介,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来展示自然美,并将人格美融入其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详细描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然美,山水画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并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 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①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②甘肃敦煌石窟 ③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④河南龙门石窟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浅析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浅析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淡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影响
魏晋南北朝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光辉的一 页。
02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构图特 点
布局简约
简约的构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构图往 往以简约为主,追求画面简洁
明快。
留白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教 育和传承得到了重视,为后来的
绘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艺术的交融
与诗歌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诗歌的交融更加深入,画中 往往融入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而诗中也常常描绘画面 中的景象。
与书法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二 者在构图、线条、笔墨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相互借 鉴和影响。
色彩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通过简单的 色彩搭配,表现画面的情感和意境。
线条质量
画家注重线条的质量和表现力,通过刚柔相济、粗细相间的 线条来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神韵。
03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题材与 内容
宗教与神话
佛教与佛教艺术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艺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重要题材。包括佛像、壁画等,常常描 绘佛教故事和人物。
道教与道教艺术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艺术形式也受到重视。壁画、绢画等描绘神仙、神话传说等。
历史与传说
历史事件
描绘历史事件是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战争、政治事件等,多以壁画、绢画等形式呈 现。
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神仙传说、民间故事等,常常被用于绘画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从事绘画⼯作的主⼒仍然是⼯匠,但史书缺乏记载,⽆从查考。

⽂⼈中乃⾄帝王从事绘画者,画史记载不下⼏⼗⼈。

三国始帝王将相善画,表明绘画⾝价已不同于以前。

其中吴曹不兴在绘画史上最为知名。

两晋画家⼤增,晋明帝司马绍善画佛像。

西晋画家最有名者当推卫协,葛洪称之为“画圣”,其主要贡献在于创⽴了时代新风,“古画皆略,⾄协始精”。

东晋王?、王羲之、王献之三代,皆善书画,是⾃觉地将书画⽂结合在⼀起的书画家,王⽒的理论与实践对⽂⼈画的发展⽆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戴逵(?-396年),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亳县)⼈,后移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县)。

聪明博学,好谈论,善属⽂,能⿎琴,⼯书画,精雕刻,巧艺靡不毕⼯,堪称⽂艺全才。

戴逵特长于铸造和雕刻佛像,是最早创造使⽤夹纻漆塑像的艺术家,还是有名的⼈物画家和⼭⽔画家。

戴逵的理论,为以后王微、宗炳、谢灵运等⼈继承,成为⼭⽔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戴逵之⼦戴勃、戴顒,也是知名的画家和雕塑家。

南北朝绘画以南朝为盛,画家地位亦较⾼,南朝画家中名声最著者为陆探微,陆探微特善肖像画,其⽤笔“笔迹劲利,如锥⼑焉,似觉⽣动”。

与顾恺之、张僧繇齐名。

宗炳(372-433年),字少⽂,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县)⼈,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终⽣隐居,不乐为官。

好⼭⽔,爱远游,妙善琴书,精于⾔理,所著《画⼭⽔序》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画理论⽂章,影响深远。

这篇画论提出了⼀些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先,他提出了哲学与艺术殊途同归说:“圣⼈以神法道⽽贤者通,⼭⽔以形媚道⽽仁者乐”,都是为了净化⼈的⼼灵,“澄怀观道”;第⼆,⾸次明确提出⼭⽔画透视原理的运⽤:“竖画三⼨,当千仞之⾼;横墨数尺,体百⾥之远”;第三,强调艺术对⾃然加⼯提炼;第四,把“畅神”即陶冶情操的作⽤视为⼭⽔画的⾸要功能:“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王微(414-453年),字景⽞,⼭东琅琊临沂⼈。

少好学,⽆不通览,善属⽂,能书画,解⾳律、医⽅、阴阳术数。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一)墓室壁画
代表:嘉峪关砖墓壁画
写意线描为主。 多用弧线,粗细 变化多端,风格 疏简粗狂。色彩 以红黑搭配为主, 也是信手涂抹式, 色面与线形常不 合,艺术效果朴 拙生动。
拼镶砖画——《竹林七贤 与荣启期》

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 域特色的艺术品种。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 北簏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 人物,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为 嵇康、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向秀 及荣启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当时弥 漫于社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形象反映。 拼镶砖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按事先勾勒 的粉本,制成多块印模,再印到砖上。砖画上人物形象 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相当接近,线条虽然比卷轴画 笨拙,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风韵, 甚至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同类树种如出一辙。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 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 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 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 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 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 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 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 时代。
各地军阀群起,兵戎相见,另外是天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 ,正如“春蚕吐丝”一样,称为“春蚕吐丝描”。
2021/3/11
10
顾恺之-女史箴图
2021/3/11
11
顾恺之-洛神赋图
2021/3/1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主讲:李亚慧
2021/3/11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 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 时代。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 交融、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 唐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衣出水”。“曹家样”
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
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
交融的艺术风格。
2021/3/11
16
2021/3/11
17
一、绘画
• 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三篇论画文章,谢赫的《古画品录》,宗炳、王 微等人的山水画理论文章是这一时期美术理论的重大成果 ,成为后世美术理论的优秀先导,其观点历经一千多年的 美术史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经典意义。
12
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
2021/3/11
13
陆探微
南朝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 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 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 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画风在艺术表 现上,笔迹劲利,讲求骨气用小性之美,亦与当时的审美风尚相关 。前文所引“顾得其神”、“陆得其骨”,正是指陆探微绘画既得线条 的力度之美,又得表征内在生命的“气”的刚性之美。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魏晋南北朝在画论上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在画论上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在画论上的观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绘画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魏晋南北朝在画论上的观点,以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理论的独特性和价值。

一、魏晋南北朝画论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但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已经从汉代的稚拙状态中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同时,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玄学、佛学、道学等思想对于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魏晋南北朝的画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画家们注重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神韵。

他们认为,绘画不仅仅是表现形象的手段,更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这个时期的画论注重表现内在精神和气质,强调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等观点。

二、魏晋南北朝画论的主要观点1、以形写神以形写神是魏晋南北朝画论的核心观点之一。

这个观点强调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达神韵,即通过对于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

这个观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从注重表现外在形象向注重表现内在精神的转变。

以形写神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死、命运等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同时,玄学、佛学等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画家们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以形写神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

2、传神写照传神写照是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这个观点强调通过传神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

传神写照不仅仅是对形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通过传神写照,画家们能够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神写照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美。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AD220-AD589)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的特征:1、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

魏晋开始,艺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再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的觉醒艺术家重视自身人格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尽力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貌。

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思)。

以“胜流”、“名士”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和以寄情岩壑或向往仙圣为主旨的山水画在这时开始成熟。

3、士大夫阶层成为画坛中坚力量从此,绘画的审美层次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佛教的兴起,使得佛寺和石窟的壁画与佛像的制作勃然兴起。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分类:(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理论顾恺之是画史上第一个著有专篇画论的画家。

《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了他的三篇文章:《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是对传统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

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宗炳《画山水序》是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1、三国、两晋的绘画曹不兴: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稽康:擅长画人物故事卫协:画仕女佛像,旷代绝品,被评定为“神品”荀勖:画人物肖像能“衣冠状貌如平生”实物遗存——嘉峪关魏晋砖墓壁画2、东晋、南朝的绘画江浙一带画家渐露头角,士族成员中涌现出大批知识分子专业画家,其中顾恺之是中国早期画家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南朝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三大家”。

南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3.北朝的绘画北魏是以工匠为主创作的寺观、石窟壁画占首要地位,而区别于以士大夫卷轴画占主流的东晋和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其中文人画和绘画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以儒士和道士为主,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追求,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意境。

文人画主要表达的是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这类画作一般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多在诗词之中得到启发。

画家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更多地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注重通过笔墨和用色来表达个人的心境,而非追求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

这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主张通过内心的感悟来体会自然之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作中,山水画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运用线条和水墨的墨色来表现山川的秀丽和水泽的清澈。

画家们通常通过几笔简洁的勾勒,勾勒出山川的轮廓和纹理,通过淡墨渲染以表现山脉的绵延与层次感,同时也注重通过墨色的深浅和虚实的明暗来描绘出山水的质感和立体感。

这种简练而有余味的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宁静、豁达的感受,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宁静。

除了山水画外,花鸟画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主要表达的是对自然界花鸟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画家们以笔墨勾勒花卉和鸟类的轮廓,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和疏密来描绘出花鸟的外形特征,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流畅的笔势来展现花鸟的灵动与生动。

画家们注重通过把握光影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花鸟的立体感和质感,给人以一种灵动和舒展的感受。

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

画家们不再追求细致入微的写实技法,而更加注重通过墨色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境。

这种表现形式给人一种抽象而静谧的感受,让人能够在观赏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一段重要且独特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a
2、东晋顾恺之(346年—407年) 诗赋、书法、绘画皆所擅长,并有“三绝”(才、画、痴绝)美誉。
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 中将他与吴道子比较,并将两者佛像绘画特征概括为“吴带当风,曹 衣出水”。 “曹衣出水”的画法即为“曹家样”,我国佛教绘画的第 二种样式。将笈多马图拉样式薄衣贴体的雕刻造像手法引入了绘画, 并使其成为一种造型范模。
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擅长鞍马人物。所传作品《北齐校书图》, 也有人说是阎立本在其画稿基础上重新创作的。作品表现宫廷校书官
9
a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多宋代摹本,全卷分为三 个部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 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 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这一富有文学性的《洛神赋图》,描写了人的情感活动,在古代绘 画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31
a
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的表现对象。 艺术家们的创造从“教化”功能的束缚中解脱,转向表现现实生活, 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绘画题材扩大了,作为自然美的山川更多地进入绘 画作品,使山水画的独立成为可能。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创作山水画的热情。 南方秀丽的山川景色给大批诗人、画家以及社会上流人士以深刻的精 神影响。他们不同程度地在自然山水中找到精神寄托和回响。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山水形象大量进入诗歌和绘画当中,使山水画和山水诗勃然兴起。 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 画自始至终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
29
a
顾恺之与山水画 传说顾恺之所画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山水画不再作为人物背景,而是主要表现对象或者是体现绘画主题 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已经摆脱了装饰性、象征性手法,而代之以比较 真实的描绘。 《洛神赋图》中,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 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 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构思如何画云台山的文字。文中顾恺之已 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 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 色彩等技法的运用。 顾恺之完全可以被看作中国山水画最初的开拓者和先驱。
30
a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1、宗炳与《画山水序》 宗炳,刘宋时期有名的高士,一生隐居不仕,酷爱山水自然。著有《画 山水序》,文中探讨了山水画兴起的原因、意义和价值。 澄怀味象(观道):所谓澄怀,就是指扫除杂念,涤荡心胸,使之虚静 卧游:后世人们常常把“卧游”变成欣赏山水画的代名词。 畅神而已:认为欣赏山水画可以获得精神的解放。“畅神”说突出了艺 术的审美特征,这是魏晋以来强调艺术的独立价值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王微与《叙画》 王微,刘宋时期山水画家,所著《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 文献。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强调了山水画的艺术审 美效果,指出欣赏山水画可以令人精神愉快,热烈奋发,情感和想象飞扬 高举。其观点和宗炳的“畅神”说都是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自然和精神的 合一。
33
a
34
a
35
a
中国美术史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36
a
Chinese art
魏晋南北朝
hist魏ory晋南北朝 (220――581)
• 社会背景:
东汉中叶后,阶级矛盾激化,老庄思想兴起、佛教流行。
绘画由附庸到成为独立的艺术。
37
a
Chinese art
魏晋南北朝
27
a
28
a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 其地位、成就和影响是任何其他画种都无法比拟的。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年代,或属于工艺 美术的范围,或山川形象只不过是人物画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以顾恺之为代表的 这一时期的画家也为山水画的创作付出了重大的努力。
4
a
南方: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6年—420年)。 南朝(420年—58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 与东西晋并称“六朝”。 北方: 五胡十六国(311年—439年) 北魏(439年—534年) 534年 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改号北齐;西魏改号北周。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对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丰 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 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主的造 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 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立画科发展;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专业画家在画史 上不仅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而且画家论风的风气渐 盛,出现了顾恺之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 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绘画理论著作。
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 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六法”是在对中国传统绘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6aΒιβλιοθήκη 4、北朝绘画 北朝的画家,不如南朝多。除了宗教艺术有相应的发展外,其他的
艺术都受到了忽视,卷轴画创作较为消沉。 曹仲达是从中亚来到内地的域外画家,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3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4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5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6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a
16
a
17
a
18
a
19
a
20
a
21
a
22
a
23
a
2、南朝陆张 陆探微,吴人,约生于晋末宋初,活动在刘宋孝武帝到南齐武帝
时(453——493)。他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画风上又有所发展。 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 的审美趣味。后人评价他,常常把他与顾恺之、张僧繇放在一起,说: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陆在“骨法用笔”上有突 出的成就,作品未见传世,但其画风可以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 画《竹林七贤》和《羽人戏虎》和当时的石窟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
“迁想妙得”命题 其绘画理论作品《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均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8
a
《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现存九段。 主要通过线条表现人物形象,发展了自战国以来就形成的“高古游 丝描”,线描匀细而富于节奏感,犹如“春蚕吐丝”、“春云行空、流 水行地”,绵延不断而又舒缓自然。图中人物形象,脸形虽略微圆胖, 却近于鹅蛋形,身形修长苗条,正处于向六朝时“秀骨清像”过渡的阶 段。
《列女仁智图》系宋摹本,图中人物仪态风度和《女史箴图》一致, 但《女史箴图》用线较细秀,人物服装很少墨染;而《列女仁智图》 线描较粗,风格劲健,衣褶部分晕染较多,在量感和明暗变化的表现 上有所前进,通过眉、眼、嘴的微妙差别及身姿仪态,表现了复杂的
性格特征。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1
a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一、概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我 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 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