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浅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
3 兼并 式 .
一
兼并式就是 由一所社会声誉 和教学质 量都 比较 高的学校 去兼并 另外 所 或几所相对薄弱学校 , 将校产 、 师资 集中, 学校规 模扩大 , 实现 以强扶
弱 、 同发 展 的 目的 。 共
兼并式 由于是一所优 势学校兼并另一所或几所相 对弱势的学校 。 因而 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教育质量和 实现教 育的均衡发 展。而且这种 模式经 常与政府布局调整所采用“ 范方式 ” 示 紧密结 合在一起 , 从某 种意义上讲 。 “ 兼并式” 就是地方政府在推行布局 调整过程 中采用“ 示范 方式 ” 良好效 果 的一种反映。兼并式 主要不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 而是 出于提高教 育质 量 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的目的而采 用 的一 种模式 , 因而是一 种适应性很 强、
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 二、 农村义务教 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 所谓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 , 就是指在 农村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 整过程 中具体实施那种方式来达到 布局调整 的 目的。按 照布 局调 整在实践 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可 以分为完全合 并式 、 兼并式 、 交叉式 和集 中分 散式 四种主 要模式。 1 完全 合 并 式 . 完全合并式是指在学龄人 口普遍减少 , 班额不足 的情况 下将两所或 多 3 范先佐 , ] 曾新. 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 整必须慎重对待处理 的若干 问题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J. 教育科学版, 0 , 1 . 2 6() 0 [ ] 海民, 4柳 娜仁高娃, 王澍. 局调整 : 布 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的 有 效 路 径 [ ] 东 北 师大 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版 ,0 8 ( ) 6 J. 哲 2 0 , 1 :.
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平 的 负 面 影 响
一
些偏 远地 区 的政府或 教育 主管部 门不顾 当地 的
实 际情 况 , 目合 并 , 面追 求办 学 规模 , 切实 盲 片 不 际地 要求 各村 的初 中、 学 完全 集 中 到 乡镇 中心 小
20 0 9年 第 7期 ( 总第 1 5期 ) 8
蘸 鹊 罄 褥 羲 鼙 蠢毒%醣鸯 稚 藩赫 漆 薅 棼 替蝴 镌 錾 《 鬻 毫 ≮器输 罐 强 妊 《 聋 ‰ { §臻 | 嗨 秣 } §
市在义务教育质量上 的差距 , 在一定 程度上实 现 了 教育的均衡发 展 和教育公 平 。虽 然农 村 中小 学布 局调整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但对偏远 农村地 区教育
一
、
布局调整 与基础教 育公 平
的教 育公平 , 不仅要让 每一个儿 童有学可上 、 享有
受教 育的权利 , 还要 保 证每 个 儿童 接受 相 同 的教
基础 教育阶段 的教育公平具 体表现 在以下三 个方面 : 首先是 入 学机会 公 平 。是 指 教育 机会 起
点上 的公 平 , 能够保证 每个儿童 都有学可 上 , 即人
1 .对偏 远 农村 地 区 学生 入 学机会 公 平 的 影
响
大规模集 中办学 的需求 等 问题 。农 村 中小学 布局 调整, 般采取就近合并的原则, 一 即把 几 所 规模
小、 办学 效益 差的小 学校合 并到条 件较好 的学 校 。
这样虽 然教 育规 模扩 大 了, 师 和学 生 的人 数 也 教 增 加 了 , 由于资金 投入不 足 , 多学校 并没 有新 但 很
调整布局 促使乡村教育“麻雀学校”变身
调整布局促使乡村教育“麻雀学校”变身1. 引言1.1 乡村教育现状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的重点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乡村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也大大不如城市学生。
这种现状导致了乡村学生的发展机会受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加剧了城乡差距。
针对乡村教育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希望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调整布局,促使乡村教育“麻雀学校”变身,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麻雀学校的特点麻雀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小:麻雀学校通常只有几个教室,拥有少量教师和学生。
学校的规模小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教学更加个性化。
2.资源匮乏:麻雀学校在师资、教材、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资源匮乏的情况。
这也正是麻雀学校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受制于资源条件的限制,麻雀学校的教学质量常常参差不齐。
有些麻雀学校教学水平较高,而有些则表现一般。
4.地区分散:麻雀学校分布在各个乡村地区,常常面临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问题。
这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难度。
5.社会影响力有限:由于规模较小、资源匮乏,麻雀学校在当地社会中的影响力较弱,很难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来学校。
麻雀学校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调整布局,促使麻雀学校转型升级,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是促使乡村教育“麻雀学校”变身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等方式,为乡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摘要】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探讨了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改善学校环境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具体的布局调整方案,包括建设新教学楼、优化操场和活动场地等。
也介绍了实施方法,如征求师生意见、制定详细计划等。
最后对布局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可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结论部分强调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农村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分析、必要性、方案探讨、实施方法、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也变得愈发重要。
农村学校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校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有必要对农村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意味着对学校的场地、建筑物、设施等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方向。
通过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可以优化学校的空间利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可以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简论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布局调整,才能为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布局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过于简陋,教学设备缺乏,导致学生学习条件较差。
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看教育的均衡发展
间、 城 乡间、 学校 间 以及 各类 教 育 间教 育 资源 配 置是 否 均 衡; 从社 会看 , 教育均衡指 教育所 培养 的劳动力 在总量 和结 构上 , 是否 与经济 、 社会 的发 展需 求达 到相对 的均 衡。 u l 而 当前人们关注的基 础教育 均衡 发展 , 除 了包含 有 以上均 衡
些 城镇 无 论 是 经 济 、 管理 、 公 共 服 务 等 方 面 都 要 明 显 优 于 农
发展内容 以外 , 还 需要 进一 步具体 实 现 : 校际 间均衡 发展 ,
包 括学 校 布 局 和 规 模 均 衡 合 理 , 教育经 费投入 、 学 校 设 备 设
施、 师资配备 、 生均教育资源 、 学 生生源 的均衡 等多方面 ; 教 育质量均衡 发展 , 包括课 程设 置 、 教 学水平 和效 果等方 面 的
再次 , 中小学 校的 布局 调整 又是 农村 城镇 化 的必然结 果 。所谓城镇化就 是人 口持续 向城镇 集 中的过 程 , 它表 现 在农村人 口转化 为城镇 人 口的过 程 , 是世 界各 国工 业化进 程 中必然要经 历的 阶段。改 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 出现了许 多 规模 比以往大很 多的小 城镇 , 农村 人 口普遍 向城 镇集 中, 这
从 中 小 学 校 布 局 调 整 看 教 育 的 均 衡 发 展
周 荣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 2 3 4 0 0 0 )
摘要 :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 , 教 育的均衡发展 问题 日益 引起A - 4 0的 关注和重视 , 中小学校 的布局调 整政
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 出来的。在 深入 分析 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 的背景、 原 因及 因调 整所产 生的利弊影响 的基 础上 , 通过对教 育的均衡一不 均衡一均衡动 态发展 模式 分析 , 阐明 了中小学校布 局调 整与教 育均衡 发展 之 间的关 系, 明确 了以人为本在教育均衡发展 中的重要性 , 并且 尝试提 出 了有助 于促进教 育均衡发展 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 基础教 育; 均衡发展 ; 布局调整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_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动教育均衡发展——忠县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考优化教育结构,促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动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委组织人员深入我县农村各类学校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展开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存有问题的调查研究。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13人;民办幼儿园78所,在园幼儿8222人。
另小学附设幼儿13319人(含民办小学附设幼儿393人)。
园点布局基本满足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学前1年和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100%和85.1%。
7所,小学生862人),校均学生758人。
其中:城区小学7所,学生13028人;乡镇驻地小学27所,学生26227人;农村小学37所,学生14597人。
全县小学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25所,学生数少于300人的5所。
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人。
其中:城区3所,学生4629人;乡镇驻地17所,学生18102人;农村2所,学生1126人。
另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1946人,高中附设初中学生10030人。
全县初中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6所,12个班以下的5所。
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14.82%以上。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8所,学生18954人。
普通高中达到市级重点学校3所,在校学生12879人。
职业教育学校1所(市级重点职业中心),学生1387人。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解除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制约。
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逐渐相当,基本上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生60人,初中生25人。
另白公路小学附设特教班小学生20人。
乡镇成人学校28所。
青少年体校1所。
浅析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浅析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作者:黄军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3期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由于农村学校人数的不断减少,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了布局的调整。
以学校撤并为主要形式的布局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盲目撤并等一系列的问题。
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农村中小学由于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引起了农村人口外流和计划生育导致的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农村学校的数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农村地区布局调整的力度。
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的比率不断下降。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学校的学龄儿童便跟着父母进城入学,导致农村的学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其次,目前农村的教育网点过于分散,办学的规模也很小,造成教育成本增高,资金、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出现严重的浪费。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
”义务教育阶段“村村办学”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并被“集中办学”模式所代替。
统计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共减少33.34万所小学和1.38万所初中。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优势1.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农村布局调整以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布局分散、学校网点多、学校规模小等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被撤并,有利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的进行使用,避免了分散办学时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中小学的重复性建设,节约了教育资金和师资,提高了办校的效益。
2.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办学策略
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办学策略作者:蓝清来源:《师道·教研》2012年第10期作为一名扎根山区农村小学校长,应该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学校和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上来。
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
我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师、家长的心田,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
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
这样与大家形成教育共识,凝聚合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实施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镇小学布局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少,学校分散。
按照教师编制配备教师,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教育的需要。
实施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我依照县教育局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确定了布局调整的目标和步骤,提出有效的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骆湖镇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并赋予实施。
2007年秋季,将面上7间小学六年级学生撤并至中心小学就读,今年秋季,又将以上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撤并至中心小学就读。
为了让孩子学得舒心,让家长多一份放心,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配备生活老师专职管理,这样,不但加强了内宿生的管理力度,又为“留守儿童”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缺。
三、完善学校管理,缩小校际差距1.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
坚持“团结、开拓、求实、民主”的领导作风,要求学校领导“善学习,重实践、高标准、严要求、能力强、高效率、多奉献、少索取、高素质、好榜样”。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把“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与动态发展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求真、求实、求美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指导一切工作。
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现高位均衡的策略选择
村 中小 学布 局调 整的 应有之 意 。 因此 。 农 村 中小 学发展要 实现上 述 目标应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入 手 : 一是 由以资 源配置 为核 心 的 资源均衡 转 向 以质量提 升 为核 心 的优质 均衡 ;二是 由外延 式均衡 发展 转 向 内
涵 式均衡 ; 三是从 同质 发展到 特 色发展 。 关键词 : 中小学 ; 布局调 整 ; 均衡 发展 ; 策略
三十 年来在 城镇化 进程 中 , 免费 义 务教 育全面 实 发 展在 东 部发 达 地 区和 中西部 部 分地 区 的 资源 配置
现后 , 并 向 以加大 教 育 投入 、 实施 标 准化 建 设 工程 为 也 已成 为现 实 , 中西部 农村 地区 的资源 配置 也 随着 各 主 要方 式 的办学 条 件方 面 的基 础 均 衡迈 出 了 重大 步 级 政府 教 育 投入 的 增加 、 办 学 条件 的改 善 、 标准 化 学 伐 。在物 质条件 基 本达到 的情 况下 , 教 育 的差别 主要 校 的建 设逐步 走 向均 衡 。 但 资源均 衡 只是教 育公平 的 不 再是物 质条件 的差别而 是办 学观 念 、学校 文化 、 育 过 渡环 节 , 是 实现教 育结 果公平 的 手段 。教 育的结 果 人特 色 等方面 的差别 。 教 育均衡 发展 不仅仅 是数量 的 最 终体现 在人 才培 养上 , 提 升教 育 质量是 教 育的根 本 因此 , 在 实现 资源均 衡配置 之后 , 必须 进一 步转 扩张、 规 模 的发 展 。 也不是 限制 教育 的高 质量 区域 、 高 追 求 。
、
义务教 育公平 是分 步推进 的 。 从 最初 争取 平等 的 的 义务 教 育均 衡涉 及 的内容 主 要 有教 育经 费 投入 的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规模很小,学生数量少,但却存在大量的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往往形同虚设,既耗费了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财政资金。
2. 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相邻的两个小学或初中之间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学生交通费用高等问题。
3. 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很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福利待遇落后于城市地区,许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而不少农村学生则选择到城市就读,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持续流失。
二、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农村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加大规模。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采取“规模化办学”的方式,减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加大学校的规模,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政策。
2. 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应根据当地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交通条件、师生分布情况,避免出现近在咫尺却交通不便的情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 四 )努力优化 农村 中小学师 资结 构,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 , 积极实行 非重点 师范 院校师范生 免费政策 , 可以采取 “ 三定 向”( 定 向招生 、 定 向培养 、定 向就业) 的模式, 让大批的优秀 师范生 毕业后 直接到农村 中小学任 教, 给农 村学校补充新 鲜血液 。 这样做既能解决农村 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 知识 老化等问题, 又有 利于形成农村教师长期稳定的补充机制 。 其 次, 实施农村 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改善农村教 师的待遇。要按照 《 教师法 》 规定, 在待遇上 建立面向农村 、 边远和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 优惠制度。设立农村 、 边远和艰苦地 区中小 学教师 特殊津贴制 度, 以吸引和稳定 教师在 该地区任教。 第三, 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农 村教师队伍 的整体水平。
一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远。 并且学生到其他村落上 学同时会受到 当 地 同学的欺负与排斥 , 使孩子幼小 的心灵受 到一定伤害 。 父母对他们 的影响时间会急剧 缩短 ,其 中的教育也相应 明显欠缺 。 二、 农 村 中小学布 局调 整的发 展对 策 农村 中小学 布局 调整是 我 国当今社 会 发展的直接后果 , 在政策规划实施执行环节 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行性 、 全 面把握撤点并校 后的后果与影响 , 权衡利弊得失 。针对出现 的问题 , 我们必须查找分析原因 , 采取相关 对策将其消极影 响降到最低 , 最大效度地发 挥其政策作用 。 真正使农村撤点并校布局调 整到达我们所期望的 目的与 良好出发点。针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 我们应 该采取措施 予以解决 ,具体对策如下 : ( 一)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 小学布局 要 正确处 理集 中办学 和分散 办学 的 关系。 既关注集中办学 的适度规模效益, 又要 兼顾 分散办 学能解决 就近入 学和上 学难 的 优势 ; 二要正确处 理布局调整 中公平和效 率 的关系。既要看到撤点并校对于实现教育资 源 的合理 配置, 提 高教育资源利用 效率 的重 大意义 , 又要关注撤 点并校后偏远 地 区的学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更加公平均衡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更加公平均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农村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均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首先体现在硬件设施方面。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建筑陈旧,教学设备简陋。
与城市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的实验室相比,差距明显。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还存在着危房校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安全。
而城市学校往往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这种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也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工作,因为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尤其是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许多农村教师一人兼任多门课程,教学压力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而且,农村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知识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相比之下,城市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教学水平普遍较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也是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有限,难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
这使得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动力不足。
而城市学校由于经费充足,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均衡呢?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政府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拨款,确保农村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
对学校布局调整及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城镇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强,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县农村适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给我县城镇入学带来巨大压力。
过去那种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的学校布局已经暴露出规模效益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弊端。
对中小学布局作科学调整已成为提高我县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建,而是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方式,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
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当地党政和人民群众利益,甚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理问题,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政策导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财政部、教育部等下达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我县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
以此为契机,我县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整规划,掀起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高潮。
二、基本情况修文县地处黔中,距省会贵阳38公里,总面积1075.7平方公里,所辖四镇六乡,总人口28万。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并按规划逐步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我县在“十一五”初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公办学校134所、民办学校17所。
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70所、教学点39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6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减少与学校过剩:由于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和少子化趋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面临生源减少和学校过剩的问题。
2. 分散的学校布局:农村地区的学校分布比较分散,有些地方存在学校各自为营、资源分散、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 综合评估与优化布局:对农村中小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优化,合并农村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布局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出行距离和安全等问题。
2. 加强师资支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 综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设立联盟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农村教育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布局优化、师资支持、教育投入、综合利用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农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及现实策略
性。提 问有一定 的艺术技巧 , 师在 教学中真正重视 问题 的设 教 计,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充分 体现 课堂提 问这一教学方 法 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 通过课堂提 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 当特别
达 自己 的想 法 。
崔连有
第二要旁敲侧击 , 善于启发 。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 注 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 巧设 问题 , 吸引学生 。有意识地把设 问的 过程 当作开启学生思路 的过程 , 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 。在新的 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 , 使他们思维 向纵深拓展 , 感受到思考 第三要 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 。一个难的大问题 , 可以科学地 分解 为几个容 易的小 问题 , 步步诱导 , 让学 生在快乐 的学习中 解决难题 。使他们回答 问题时可望又可及 , 既不因为 问题过难 而使学生望而却步 ,也不因为 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 自满 , 这样有序地结合 问题 , 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 第四要适 时设 问, 随机应变 。设 问的 目的在于解决疑难, 而
热情 。
放 飞学生 乐于思考 勤于表 达 的翅膀
吉林省辉 南县板石河中学
我从事语文教学 工作十数载 ,感觉 学生 口语表 达能力 较 差, 思维不活跃 , 这些都源于学 生平 时多抄抄 写写, 却忽 略了学 生 口语表达 能力 的培养 , 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挖掘 出来 。面 对 这种情 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有责任及 时扭 转, 让学生 乐于表
不 是 把 学 生 问倒 , 不 是 作 为 花 絮 点 缀 课 堂 , 设 “ 生 活 动 ” 更 创 学
新 的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而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的最有效的方式 , 本人认为就是课堂上教 师 提出的问题 。提 问, 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启发思维的 主要方式 。好 的提 问不仅可 以启发学生领会 教学 内容 , 检查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不少农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大调整。
本期组织的专题文章结合对中西部6省(自治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对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地方政府与村民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引发更多的思考。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先佐摘要: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如何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基于对中西部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就如何保证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均衡发展一、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当前,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一社区范围内教育发展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差异。
农村中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都无法与城市相比。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更加关注教育发展和资源投入过程中的差距,重视区域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使区域内的普通中小学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过于分散的办学格局无法使政府均衡地进行资源投入和师资调配。
因此,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公共教育教育资源,适当集中办学,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和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实现区域(县、市、区)内或更大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
从对我国中西部6省(自治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来看,在176份有效行政卷中,有64.2%的县(市)、乡(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认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最直接的目的之一,这从各级政府出台的布局调整政策文本和颁布的相关文件中也得到了印证。
例如,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从各地政府下发的文件来看,也都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布局调整工作的直接目的。
如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地将“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该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的,要求各地政府“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
”该文件将布局调整作为该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十分明确。
各地的实际做法也证明,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进行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
例如,2005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强县”战略,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襄城县2001年共有小学430所,2006年小学只剩下了263所。
该县的布局调整工作在2005年本已基本到位,但为了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该县决定再进行新一轮的布局调整,规划目标仅保留100所小学。
由此可见,襄城县进行新一轮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无论是从问卷分析,还是从各级政府颁布的布局调整文件,或是从布局调整的实际做法来看,都证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
二、布局调整的主要成效: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既然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致力的目标。
那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否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对6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我们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己达到这一目的,其显著标致是: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
[1]但在布局调整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需要改造的危房多等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都要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使得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无论在中部人口稠密地区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的调研中都得到了印证。
比如在广西,很多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认为,当地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以后,除了乡镇中心小学条件要明显好一些以外,其它的所有小学条件都差不多,学生可以选择在全乡镇范围内的任何一所小学就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农牧结合区,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布局调整后每个乡镇仅保留了一到两所完小(当地称“总校”),并且只在少数交通极其不便的村保留了教学点,布局调整与“普九”验收达标相结合,由旗教育局直接管理和建设,从而实现了各乡镇小学的相对均衡发展。
对6省(自治区)教育行政人员及学校教职员工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看法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持这一观点的占95.5%,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
尽管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比例呈递减趋势,但仍分别有78.7%、77.6%、69.8%、66.9%的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见表1)。
2.促进了教师队伍优化和素质提高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
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小规模过小,部分学校只能开语数两门课程,其它的课则由语数老师兼任,有些甚至是包班上课,缺少专职的英、音、体、美和计算机老师,师资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布局调整后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各门学科基本上都有了专职教师,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针对这一问题回收的8954份有效问卷中,有5041名教师经历了布局调整,占被调查教师的56.3%,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恰好配齐的1191人,占23.6%;205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其中认为所在学校教师恰好配齐的只有377人,仅占18.3%;1858名教师没有经历过布局调整,其中仅有329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师资恰好配齐,占17.7%(见表2)。
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学校仍然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但经历过布局调整的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要好于未经历布局调整的学校。
从6省(自治区)的实际调查情况看也是如此。
例如,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在“九五”期间先后撤并了4所中学,同时,撤并小学校点95个(平均每年撤并20个),减少教学班114个。
学校的撤并使教学点数量减少,被撤并学校的教师向中心学校集中,被撤并学校的学生接受专任教师授课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改变了布局结构调整前很多教学点一名教师带一个或几个班全部课程的状况(目前虽仍有不少学校达不到“一科一师”的要求,但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个年级或一个班一名老师)。
而且,由于代课教师减少,布局调整后教师的学历等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2006年禄丰县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的达99.86%,其中本科学历的占62.72%;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9.35%,其中本科学历的占36.01%;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75.95%。
不仅如此,布局调整还为加强农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以前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大量的“一师一校”,有的老师在山区教了几十年书,一个人带几个复式班。
布局调整后他们有了到中心学校或完小教书的机会,与别的教师能够更多地交流,同时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在访谈中,有教育行政人员指出,合并后教师们互相之间有了竞争,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布局调整对于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3.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师资队伍来看,农村中小学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的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由此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调查发现,6省区有78.7%的教育行政人员、64.7%的中小学校长、52.4%的学校中层干部和47.6%的教师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有51.9%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4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为了客观地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利用湖北某县一个乡2005-2006学年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统考的平均成绩,随机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二、三年级的学生抽取350人进行分析。
分析研究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等不同类型校点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
其中,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25人,村小83人,教学点42人;学生学业成绩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方式进行,优、良、中、差在百分制中相对应的分数段分别是90分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
在350人中,优为85人(中心小学58人,村小21人,教学点6人),良为189人(中心小学137人,村小35人,教学点17人),中为76人(中心小学30人,村小27人,教学点19人),差为0,故忽略不计。
为了验证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整体上的差异,我们运用m×n列联表,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X2检验统计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学业成绩差异显著(X2=30.10>X2(4,0.01)=13.3)。
由于语文、数学是农村中小学阶段的主干基础课程,所以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如果考虑到村小、教学点一般都不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心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肯定会大大高于村小和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