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空气动力学部分- 8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合集下载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

当空气动力系数统一按
计算时,上式改写为
2014-7-2
26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2升力系数对舵偏角的导数
其中第一项代表前升力面的法向力,一部分作用在外露翼 上,以部分作用在外露翼影响区内的弹身上。可表示为单独翼 法向力导数 、干扰系数 和操纵机构相对效率 的乘积
升力系数对舵偏角偏导数关系式中,第二项是气流下洗在 后升力面上产生的法向力,在确定这个力时应考虑到流向后升 力面的气流的攻角为
,上式简化为
如果把攻角和所有其他角度都以度来计量,上式变为
2014-7-2
4
6.1升力系数
飞行器按其部件组成可将法向力表示为弹身、前升力面和 后升力面三项之和: 用法向力系数表示,则为
弹身中部横截面积 前、后升力面的两个外露翼片各自组合在一起时的面积 确定气动力系数时所选取的特征面积 远前方来流动压
升力面法向力导数
在亚声速下计算法向力导数采用升力面理论,在超声速下 采用三维翼的线性理论。单独外露升力面法向力导数理论公式 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影响因素有展弦比、马赫数、后掠角、根稍比。
2014-7-2 15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由于弹身和升力面之间存在气动干扰,使组合体的法向力 大于单独部件法向力之和。这时有
3.马赫数的影响 引进了一个与马赫数有关的修正系数
2014-7-2
23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4.弹身前部长度的影响 有些飞行器(例如“鸭”式气动布局)的前升力面安置在 靠近弹头部的位置,绕流图形不同于无限长圆柱的情况,干扰 系数应有变化。实验表明,弹身前部长度越小,干扰系数越小。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精品文档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精品文档

• 6.6弹身零攻角下的阻力系数
• 6.7升力面零攻角零舵偏角下的阻力系数
• 6.8诱导阻力系数
2019/10/15
2
6.1升力系数
计算导弹的空气动力系数时,常用的坐标系有两个:弹 体坐标系与速度坐标系。
在速度坐标系中的升力系数 与弹体坐标系中的轴 向力系数 和法向力系数 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在攻角和舵偏角不大时,可近似表示为:
损失了一部分法向力;另一面由于弹身的有效径展比增大,又
增大了干扰法向力。
2019/10/15
19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2.弹身附面层的影响
可引入一个修正系数
2019/10/15
20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
导弹是以下主要部件的组合体:弹身、前升力面和后升力 面。一般情况下,其中升力面之一,或升力面的一部分面积可 以偏转,以完成操纵机构的任务。
2019/10/15
1
6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
• 6.1升力系数
• 6.2升力系数导数
• 6.3大攻角下的升力系数
• 6.4侧向力系数
• 6.5阻力系数
干扰系数
操纵机构相对效率
前升力面在后升力面处产生的下洗角对舵偏角的导数
2019/10/15
28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2升力系数对舵偏角的导数
6.2.2.1弹身与操纵面的气动干扰
设弹身攻角为零,而外露翼相对于弹身轴线转动 角, 称为 情况。计算与实验都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计及弹身 干扰的外露翼的法向力近似等于单独翼的法向力。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文稿演示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文稿演示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1单独弹身法向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导数 取决于弹身的形状,首先是头部的形状。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2单独升力面法向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升力面几何关系式 面积
通过弹身的升力面
翼展 根弦
稍弦
6.2升力系数导数
6.1升力系数
对上式除以 ,对 取导数,得到在
点有
前、后升力区域的气流阻滞系数 飞行器部件的相对面积
6.1升力系数
为单独弹身的法向力,不涉及升力面对它的影响 为前升力面的法向力导数,一部分由外露面(两片翼 组合在一起)产生,一部分由外露翼面影响区内的弹 身产生。合成后表示为单独翼面的法向力导数与干扰 系数的乘积
其影响因素有展弦比、马赫数、后掠角、根稍比。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由于弹身和升力面之间存在气动干扰,使组合体的法向力
大于单独部件法向力之和。这时有
其中干扰系数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1升力系数对攻角的导数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根据细长体理论,干扰系数
在小攻角和
时,可设
,上式简化为
如果把攻角和所有其他角度都以度来计量,上式变为
6.1升力系数
飞行器按其部件组成可将法向力表示为弹身、前升力面和 后升力面三项之和:
用法向力系数表示,则为
弹身中部横截面积 前、后升力面的两个外露翼片各自组合在一起时的面积 确定气动力系数时所选取的特征面积 远前方来流动压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文稿演示

空气动力计算课件

空气动力计算课件
伯努利定理
在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的稳定流动中,流体的压力、速度和位置 之间遵循伯努利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
流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流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03
空气动力学的应用
航空航天
1 2 3
飞机设计
飞机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原理,如机 翼设计和尾翼布局,以实现升力、阻力和稳定性 等性能要求。
可压缩性
流体的密度随着压力和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可 压缩性。
流体静力学
01
流体平衡
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流体内 部各部分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 ,称为流体平衡。
02
03
压力
浮力
流体对容器壁施加的压力,称为 压力。
由于流体静压力的存在,物体在 流体中受到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
流体动力学
流体运动
流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称为流体运动。
实验测量方法的优势
实验测量方法能够提供直接、真实的实验数据,有助于验证理论分析和 数值模拟的结果,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新现象和开发新技术。
03
实验测量方法的局限
实验测量方法受限于实验设备和条件,难以模拟复杂的流场和力场,同
时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理论分析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概述
理论分析方法是基于物理原理和数学推导来分析空气动力 现象。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论解释和预测,有助于 指导实验和数值模拟。
学习目标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研素养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空 气动力计算和分析
掌握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
01
03 02
02
空气动力学基础
流体性质
01
02

弹道学课程设计

弹道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评定综合课程设计(B2)任务书一、设计题目:100mm加农炮杀伤爆破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二、已知条件: 1 结构尺寸(见附图)2 弹丸直径D=100 ㎜3 弹丸初速v0= 900 m/s;弹丸总长度L=560 ㎜4 弹丸射角045θ=︒5 弹丸质量m =15.6 ㎏6 弹丸转动惯量比J y/J x=2.0354㎏㎡/0.2152㎏㎡=9.467 火炮缠度η=32(d)8 引信为海-时1引信,其外露长度为129 ㎜,质量为0.641㎏旋入弹体深度为29㎜,小端直径为8㎜;9 弹丸质心位置(距弹底)X=172 ㎜10弹体材料D60三、设计要求: 1 用AUTOCAD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2 对弹丸结构进行空气动力特性分析3 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4 根据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进行弹道计算5 进行弹道飞行稳定性计算6 总结分析计算结果7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100mm加农炮杀伤爆破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的计算。

是以《弹道学》和《空气动力学》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设计。

是在学习课程之后对我们的知识的加深理解和检验。

《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丸从发射到终点运动规律及其发生的现象的学科,全弹道可以分为:起始弹道、内弹道、中间弹道、外弹道和终点弹道。

内弹道是研究火药气体对弹丸作用的学科即是弹丸膛内运动规律;外弹道是研究空气对弹丸作用及其有关问题的学科。

都是为了达到远程压制、精确打击和大威力的目的。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和在空气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或物体不动而空气流过物体时,空气的运动规律及作用力(空气内部的和空气对物体对空气的)所服从的规律。

可归纳为:弹丸飞行时,周围空气的相对运动规律;空气与弹丸相互作用下的力和力矩组;寻求改善作用弹丸上的空气动力,提高飞行稳定性。

空气动力学导源于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流体中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

导弹型号气动估算概述

导弹型号气动估算概述

战术导弹的气动工程估算一、气动工程估算概述当飞行器以一定的速度在大气中运动时,外表面各部分都会受到空气动力的作用,这些空气动力的总和就是飞行器总的空气动力。

空气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飞行器外形结构、飞行速度、飞行姿态以及环境大气条件。

空气动力的作用对飞行器射程、飞行稳定性,以及散布特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作用在飞行器上的空气动力。

飞行器气动计算是飞行器设计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为后面各部分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是飞行器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中小型战术导弹设计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空气动力特性参数有三个: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压力中心系数。

精确的空气动力数据必须由风洞实验测得,但在飞行器设计初始阶段,具体参数还没有完全确定,无法进行风洞实验,在总体结构参数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利用各种理论计算、经验公式以及实验曲线或数表等工程估算方法,可以较快速地得到导弹的空气动力和操作稳定特性,因此工程估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导弹初步设计阶段。

本节课讲述的工程估算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飞行器部件空气动力学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无人飞行器(主要是各种战术武器)的研究而广泛应用。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著作:肖业伦等人翻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前苏联人A.A.列别捷夫和契尔诺波洛夫金编著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而其中的部分方法和数据是基于美国人当时公开出版的理论和实验著作。

国内相当多的文献和著作参考了该书内容。

工程估算方法的基本思想为将飞行器分解成各个部件,如弹身、弹翼、尾翼等,而弹身又分为弹头、中间圆柱段、尾部等,分别计算各个部件的气动数据,再考虑各个部件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得到所要求的气动数据。

二、基于部件空气动力学的气动工程估算2.1明确弹体径向配置、气动布局、获取弹体基本参数;气动计算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弹体最大直径;弹体圆柱部直径;弹底截面直径;头部圆锥半角;弹体长度;弹体头部长度;弹体圆柱部长度;弹体尾部长度;翼梢弦长;翼根弦长;尾翼展长;尾翼翼型最大厚度;前缘后掠角;后缘后掠角;尾翼翼型最大厚度位置;气动计算中常用的导出参数:全弹长细比;头部长细比;圆柱部长细比;尾部长细比;弹体横截面积;弹体侧表面面积;尾翼展弦比;对尾翼平面投影面积;尾翼平均几何弦长;根梢比;翼型相对厚度;平均空气动力弦;与升力面相关的常用概念:前缘:尾翼最靠前的边缘;后缘:尾翼最靠后的边缘;侧缘:平行于对称轴的边缘;翼根:尾翼上靠近弹体的部位;翼稍:尾翼上远离弹体的部位;翼展:尾翼的两侧缘之间的距离2.2采用工程估算方法计算导弹的气动参数首先整理所需的估算方法,编写程序计算导弹各项气动系数,其中有大量数据需要查阅图表,具体做法为先将图表中数据数字化,生成不同维数的插值表,然后进行插值计算。

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

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

综合课程设计(B2)任务书一、设计题目:59式130mm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二、已知条件: 1 结构尺寸(见附图)2 弹丸直径D=130mm3 弹丸初速v0 = 930m/s;弹丸总长度615=L mm4 弹丸射角045θ=︒5 弹丸质量m =33.4 kg6 弹丸转动惯量比J y/J x=0.00093kg2m/0.00008kg2m=11.67 火炮缠度η=29.5(d)8引信为DRL07A,外露长度58mm,质量045kg, 旋入弹体深度29mm, 小端直径为8mm;9 弹丸质心位置(距弹底)X=234.6mm;10弹体材料D60三、设计要求: 1 用AUTOCAD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2 对弹丸结构进行空气动力特性分析3 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4 根据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进行弹道计算5 进行弹道飞行稳定性计算6 总结分析计算结果7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签名:日期: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语:评分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课程设计(论文)及答辩评分:1.学生工作态度和平时表现(共20分)__________;2.论文格式规范、语言流畅(共20分)__________;3.数据完整、分析论述充分合理,结论正确(共20分)__________;4.答辩表述能力(共20分)__________;5.基本概念及回答问题情况(共20分)_________。

课程设计总成绩______ 答辩组成员(签字)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日目录1 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 (1)2 弹丸结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2)2.1旋成体的几何参数及外形 (2)2.2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和力矩 (3)2.2.1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及空气动力的分析 (3)2.2.2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矩及其分析 (4)3 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 (5)3.1摩擦阻力系数的计算 (5)3.1.1雷诺数的计算 (5)3.1.2Ss/S的计算 (5)3.1.3计算马赫数(Ma) (6)3.1.4旋转弹丸的摩阻系数的计算 (6)3.2涡阻系数的计算 (6)3.2.1涡阻系数的计算 (7)3.3波阻系数的计算 (7)3.3.1弹头部波阻系数的计算 (7)3.3.2弹尾部波阻系数的计算 (7)3.3.3波阻系数的计算 (7)3.4阻力系数的计算 (8)3.5各阻力所占百分数的计算 (8)3.6弹形系数及弹道系数的计算 (8)3.6.1计算弹形系数 (8)3.6.2计算弹道系数 (9)4弹道诸元的计算 (10)5飞行稳定性的计算 (12)5.1陀螺稳定性的计算 (12)5.1.1翻转力矩特征数Kmzo的计算 (13)5.1.2阻质心矩的计算 (13)5.2追随稳定性的计算 (14)5.2.1对H(ys)的计算 (14)5.2.2 vs的计算 (15)5.2.3Kmz(Ms)的计算 (16)6计算结果分析 (17)6.1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17)6.1.1摩阻系数分析 (17)6.1.2涡阻系数分析 (17)6.1.3波阻系数分析 (17)6.2弹道计算结果分析 (17)6.2.1弹形系数分析 (17)6.2.2弹道系数分析 (18)6.2.3空气弹道分析 (18)6.3弹丸飞行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18)7结束语 (19)8参考文献 (20)附图1附图21 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1.据任务书所提供的弹体结构简图和尺寸,运用AutoCAD绘制130mm的杀爆弹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附图1,附图2),标出相关尺寸,以便于识图和计算。

空气动力计算

空气动力计算

4N DM SM LBM
LM DM
C / 2
/2
y
b(
r
)
r
2
dr
]
式中
C
y
式中
-尾翼翼型升力系数导数,其计算式为
Cy 6.28 4.7c(1 0.00375 )
-尾翼后缘上下表面夹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尾翼弹气动特性计算
6.5.7 导转力矩和平衡转速
为了提高尾翼弹的密集度,常使其绕纵轴低速旋转。靠斜置或斜 切尾翼产生的气动导转力矩能够使火箭弹在全弹道上保持低速旋转, 因此,尾翼式火箭弹多数都是采用斜置或斜切尾翼导转。
单独尾翼的升力系数导数可以写成
CyW
W
f (W
M
2
1
,, W
tan
0.5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尾翼气动特性计算
6.4.3 单独尾翼的阻力系数
当升力不为零时,尾翼的阻力系数CxW由零升阻力系数Cx0W和 由升力引起的诱导阻力系数CxiW两部分组成
CxW Cx0W CxiW 6.4.4 尾翼压力中心系数
CxB Cx0B Cy1B CyB Cy1B Cx0B
式中 --以rad为单位的攻角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弹体气动特性计算
6.3.4 压力中心系数
弹体的压力中心是指弹体所受的法向力在弹轴上的合力作用点。 压力中心位置是压力中心到弹顶的距离,可由下式决定
xcpB
Cy1n xcpn Cy1t xcpt Cy1 f Cy1n Cy1t Cy1 f
一个转速,使导转力矩和极抑制力矩相等,该转速称为平衡转速 。
x
(2Cxfp )M 0M

弹药设计中的计算流体力学应用

弹药设计中的计算流体力学应用

弹药设计中的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在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弹药设计一直是至关重要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 CFD)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弹药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

在弹药设计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弹药在飞行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从而优化设计,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CFD 在弹药的外形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弹药在空气中飞行时,其外形会直接影响到空气阻力的大小。

通过 CFD 模拟,可以对不同外形的弹药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评估其阻力系数、升力系数等关键参数。

例如,对于炮弹或导弹,通过优化头部形状、弹身的细长比以及尾部的形状,可以有效地减小阻力,提高飞行速度和射程。

其次,CFD 在弹药的燃烧和推进过程研究中也不可或缺。

在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的燃烧和推进剂的流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CFD 可以模拟燃烧室内的气流流动、燃料的混合和燃烧过程,帮助设计人员优化燃烧室内的结构和燃料喷射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和推力输出。

这对于提高弹药的动力性能和射程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CFD 对于弹药的稳定性和飞行姿态控制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弹药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姿态,否则可能会偏离预定轨迹,影响打击精度。

通过 CFD 分析,可以了解弹药周围的气流分布情况,预测其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受力和力矩,从而为设计稳定装置和控制机构提供依据。

另外,CFD 在弹药的热防护设计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弹药高速飞行时,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弹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热防护,可能会影响弹药内部的结构和部件性能,甚至引发爆炸等危险情况。

利用 CFD 可以模拟弹体表面的热流分布,帮助设计合理的热防护结构和材料,确保弹药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外弹道学第三章

外弹道学第三章
第三章
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空气弹道特性
§3.1 基本假设
对于飞行稳定性良好的弹丸,在飞行中弹轴和速 度矢量线间总是存在一个不大的章动角(攻角)δ,因 而气流对弹丸的速度矢量线就不再对称,此时阻力作 用线既不通过质心,也不与速度矢量线平行,形成一 个使弹丸围绕质心运动的静力矩。
v
R R
C
(3)
(4)
2 2
(3-2)
v
u w
on
(5)
此方程组是解一般弹丸质心运动的常用方程组。
§3.3 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积分的起始条件为t=0时
u u 0 v 0 cos 0 w w 0 v 0 sin 0 y y0 0 x x 0 0
§3.7 斜坐标系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dU dt dW cH
y G v U
cH
U W
dt
d dt d dt
y G v W
g
式中
v U
cos 01 cos
y sin 01 H
H-射出点的高度
§3.8 空气弹道的一般特性
§3.6 以弧长S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只要将自然坐标系的运动方程组(3-3)的自变量t换 为弧长s,即可得到以弧长s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 程组(注意ds=vdt):
dv ds cH

y G v
2
g sin v
d ds
dx ds dy ds

g cos v
T 2
vs X T
4、顶点速度
§3.8 空气弹道的一般特性

绪 论

绪  论

弹丸空气动力学
七、热焓(I) 热焓I是热力学函数,热焓的增量di等于系统定压过程中 所吸收的热量,即
di dq p 常 数 c p dT
dq p 常 数
经积分得
du pdv d u pv
i=u+pv
即单位质量的气体的热焓等于其内能与压力位能之和。 又因为u=cvT,完全气体状态方程PV=RT,所以对于完全 气体的热焓计算公式可写为
四.气体的基本物理属性
弹丸空气动力学
1.压缩性 (1)可压缩性:对气体施加压力时,每单位质量的体积 所产生的变化,叫做气体的可压缩性。 (2)弹性:对气体施加压力时,气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一旦这个压力取消了,气体就会立即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种性能叫做弹性。 (3)气体弹性:每单位比容的变化所引起的压强变化称 为气体弹性。 单位比容的增量 d ( 1 ) /( 1 ) ( d )
p A lim pn s
s A
弹丸空气动力学
在空气动力学应用中,我们感兴趣的是局部压强和 大气压强之差,这是因为在大多数压力检测装置中(气压 计除外)指示的是被测量值与大气压强之差值。 当被检测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称为表压,当被检 测压强低于大气压强时,称为真空(负表压)。所以,绝 对压强p可写为
弹丸空气动力学
三、气体的基本物理参数及相互关系
1.密度ρ 根据连续介质的概念,我们可以 确定某一点的密度定义。如在充满连 续介质的空间任取一点A,围绕A点划 取一微小空间体积△V ,其中所包含 的介质质量为△m,则此空间内介质 的平均密度为
m V 令△V→δV,这时△m/△V的极限值 定义为A点的介质密度,如图所示。
弹丸空气动力学
弹丸空气动力学

弹丸空气动力学部分- 8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弹丸空气动力学部分- 8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弹体的空气动力计算
8.1 摩擦阻力
一、摩擦阻力
弹体表面摩擦阻力的计算,严格讲须考虑雷诺数、附 面层特性、弹体的几何形状、表面状况、马赫数、以及 气流与弹体表面间的热交换。
但实际情况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且由于对轴对称物体的附面层理论研究还不充分,为此 目前摩擦阻力系数时,基本上还是利用平面物体,特别 是利用平板的研究结果。把弹体展成一“相等平板”来 处理。
图1
图2
8.1 摩擦阻力
实验指出,在层流时,压缩性的修正量是不大的。 当 M∞≤1.5时,甚至可以不予修正。在较大M∞数时,层
流附面层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可按下式进行
Ml
[Cxfp ] [Cxfp ]M 0
2 1/ 3 (1 0.03M )
其中 [Cxfp ]M 0 是层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板 摩阻系数。
8.1 摩擦阻力
附面层为紊流状态时,压缩性影响远较层流状态严重。 紊流附面层时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公式可按下式进行
Mt
[Cxfp ] [Cxfp ]M 0
2 1/ 2 (1 0.12M )
其中 [Cxfp ]M 0 是紊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板摩 阻系数。 上式中的系数值0.12适用于雷诺数 Re 106。随着 Re∞ 数 增大,此系数值有所增加,特别是当Re∞的数量级为108 时,取 0.18能给出更好的近似结果。
当头部为圆锥,其锥面压强系数按虚线所示。当来 流M∞ 数>1时,圆锥形头部产生圆锥激波,气流经激波产 生突跃压缩,然后在锥型流区继续进行等熵压缩。 这 样,在圆锥面上得到的压强系数Cp 为正值并为常数,它 所产生的阻力系数称头部波阻。图中实线为曲母线头部 表面压强系数的变化情况。

课程设计30mm杀伤爆破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

课程设计30mm杀伤爆破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130mm杀伤爆破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的计算。

是以《弹道学》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是在学习课程之后对我们的知识的加深理解和检验。

空气动力学是航天航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飞行器设计的先行官,是航天航空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

它在学术研究内容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在航天航空的作用流体力学本身。

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吴镇远在他的1981年的学术论文说到,19世纪末开始预测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空气作用力和力矩将成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题。

弹丸空气动力学与外弹道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外弹道学是讨论弹丸在空中飞行运动规律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

外弹道学研究对象中所谓“弹丸在空中的运动”是指弹丸质心运动——旋转和摆动;所谓“相关问题”是指弹丸在空中运动时所形成的空气动力、弹丸飞行稳定性理论和外弹道学的重要应用。

主要任务:“130mm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 就是应用《外弹道学》相关的弹道表的相关知识,结合弹丸结构参数分析空气动力特性、计算迎角为零时的空气动力,以及空气中的弹道计算和飞行稳定性计算。

关键词:弹丸结构;空气动力;弹道计算目录前言 01 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 (1)2 弹丸结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2)旋成体的几何参数及外形 (2)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和力矩 (3)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及空气动力的分析 (3)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矩及其分析 (4)3 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 (5)摩擦阻力系数的计算 (5)雷诺数的计算 (5)3.1.2 S f/S的计算 (5)计算马赫数(Ma) (5)旋转弹丸的摩阻系数的计算 (6)涡阻系数的计算 (6)涡阻系数的计算 (6)波阻系数的计算 (7)弹头部波阻系数的计算 (7)弹尾部波阻系数的计算 (7)波阻系数的计算 (7)阻力系数的计算 (8)各阻力所占百分数的计算 (8)弹形系数及弹道系数的计算 (8)计算弹形系数 (8)计算弹道系数 (8)4弹道诸元的计算 (9)5飞行稳定性的计算 (11)陀螺稳定性的计算 (11)翻转力矩特征数Kmzo的计算 (12)阻质心矩的计算 (12)追随稳定性的计算 (13)对H(ys)的计算 (13)5.2.2 vs的计算 (13)Kmz(Ms)的计算 (15)6计算结果分析 (16)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16)摩阻系数分析 (16)涡阻系数分析 (16)波阻系数分析 (16)弹道计算结果分析 (17)弹形系数分析 (17)弹道系数分析 (17)空气弹道分析 (17)弹丸飞行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17)7总结 (19)参考文献 (20)附图一:弹体半剖 (21)附图二:三维弹体图 (21)前言弹道学是研究各种弹丸或其他发射体从发射开始到终点的运动规律及伴随发生的有关现象的学科。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ppt

空气动力系数及导数.ppt
6.2.1.4气流阻滞系数
2020/10/17
25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2升力系数对舵偏角的导数
升力系数 对舵偏角 的偏导数为
在小攻角和小舵偏角下,此式改写为
当空气动力系数统一按 计算时,上式改写为
2020/10/17
26
6.2升力系数导数
• 6.2.2升力系数对舵偏角的导数
其中第一项代表前升力面的法向力,一部分作用在外露翼 上,以部分作用在外露翼影响区内的弹身上。可表示为单独翼 法向力导数 、干扰系数 和操纵机构相对效率 的乘积
的关系只在这些角的量
值小时保持线性特性。随着角度增大的程度,
都与线性显著偏离。
非线性程度与马赫数和飞行器的几何形状有关。当弹
身相对直径增大和升力面展弦比减少时,非线性更加显著,
而这恰恰是现代无人驾驶飞行器具有的特征。此外,当飞
行速度增大到超声速
时,非线性也增大。
所有这些将导致,从攻角和舵偏角数值达到10度开始, 升力的计算必须考虑非线性分量。
式中 为侧滑角。
2020/10/17
37
6.5阻力系数
导弹的阻力系数通常给成两项之和的形式:
式中
时的阻力系数;
诱导阻力系数,与
有关。
无人驾驶导弹一般采用最简单的弹身形状,当
时,到
导弹部件之间的干扰不显著,主要应考虑翼区气流阻滞的影响。
2020/10/17
38
6.6弹身零攻角下的阻力系数
单独弹身在零攻角下的阻力系数按其物理来源可分解为 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
6.2.1.3弹身与升力面的气动干扰 2.弹身附面层的影响
可引入一个修正系数
其值始终小于1
附面层的相对位移厚度应按外露翼根弦的中点处的截面计 算,到弹身顶点的距离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弹体侧表面积。 弹体所受的摩擦力XfB 与弹体摩阻系数CxfB 之间按定义
有关系式 其中 Sm
X fB 1 V2 Sm CxfB 2

4
2 Dm 是弹体最大截面积。
两者应相等
CxfB Cxfp
Sf 1 (2Cxfp ) Sm 2 Sm
Sf
8.1 摩擦阻力
考虑到由于弹体前部存在负的压强梯度,它使附面层变 薄了。在较薄的附面层中空气速度沿法向由零变为V∞ ,梯 度 增大,因此摩擦应力比平板要大。为此,对弹体的 摩阻系数计算作一形状修正。
所谓“相当平板”是这样一块平板,它的单面面积等 于弹体实际受摩擦表面积Sf ,其长度等于弹长LB, 转捩点的位置xt与原弹体转捩点的位置相同。
8.1 摩擦阻力
“相当平板”所受的摩擦力Xfp 为 1 2 X fp V S f Cxfp 2 其中 Cxfp 是按照弹长LB为特征长度计算的Re数来算得的,Sf
8.2 底部阻力
2.尾部外形对Cxd的影响
由图1可见有尾部的弹体会使底部压强系数增加很快,尤 其是紊流附面层情况。但随βt增大,尾锥表面的稀薄度也在 增大。这样就存在对应尾部最小阻力的最佳角。图2表明紊流 附面层和层流附面层的最佳角在7 ~lO度之间,并且紊流附面 层的Cxd在最佳区域的变化很缓慢。
8.2 底部阻力
对于空气k=1.4
C pd max 1.43 2 M
图中曲线表明:实际情况下的底部压强系数和极限值有很 大差别,并且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即 C pd kd C pd max 式中kd 为修正系数。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有以下关系式 Kd=0.6 k1(2-k1)
8.2 底部阻力
8.2 底部阻力
(二) 超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
超音速下底阻形成的原因要比亚音速时复杂。它不 仅与外部气流的引射作用有关,而且与尾激波有关。超 音速时,影响底部阻力的主要因素有:Re数、附面层特 性、尾部外形、底都的热状态、有无喷流、马赫数、迎
角,及飞行高度等。下面介绍一些对底阻有重要影响的 实验曲线。
实验指出:底部负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体长度、 相对底截面积和附面层状态,因而在计算底部压强与底部 阻力时可以与摩擦阻力联系起来。为此引入相对于底截面 积Sd的摩阻系数 Cxfd,则
C xfd C xfp
Sf Sd
其中 Cxfp是相对于侧表面积的平板摩阻系数。
8.2 底部阻力
亚音速弹体底部的压强系数的近似表达式为 0.029 C pd C xfd 再用 CxfB来表示相当于弹体最大横截面积的摩阻系数,即 Sf Sf C xfB C xfp C xfd C xfp Sm Sd Sm 则有 C xfd C xfB Sd 底阻系数可以写为 3 0.029 Dd C xd C xfB Dm
8.1 摩擦阻力
三、临界雷诺数Re* 1、平板 从层流转捩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Re*为 V xt Re* 5 105 2、弹体 临界雷诺数Re*取决于弹体表面粗糙度,弹体表面压 强梯度、以及表面温度、气流紊流度等。一般情况下取
当ReL <Re*时,即 LB<xt。说明整个弹体是层流附面层。 弹体摩阻系数CxfB为
体表面附面层在尾端分离,使尾 部气流分为两部分,外部流速较
高的气流对于底部几乎是滞止的
气体起着掺混和引射的作用.并
把这些气体引射开,因为没有来
自其它方面补充的空气流量,底 部的气流变得稀薄起来,并在底
弹底涡流矢量图
部空间形成一个低压区。
8.2 底部阻力
一、弹体底部形成负压的物理原因 (一) 亚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
8.2 底部阻力
1.Re数、附面层特性对Cxd的影响
对不同形状的弹丸,Re 数对底部压强系数的影响有不同的 结果。如以层流绕流而言,1号模型在研究的Re数范围内底压系 数大约变化了60% ,而2、3、 4号模型约变化一倍左右,如图(a) 所示。对于比较短粗的模型其压强系数的变化范围没有细长模型 那样大,并且是在小 Re数时达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在紊流 附面层中 Re数对Cxd的影响不太大,见图 (b) 。
8.2 底部阻力
C xd
0.029 C xfB
Dd D m
3
从上式可以看出,弹体摩阻系数CxfB的增长会引起 底阻系数 Cxd的减小。即 CxfB增大时,在弹体底截面处
的附面层要变厚。变厚的附面层就好象隔板一样,阻碍
着外部高速气流的引射作用,因而在弹体后面的稀薄度 就减小了,底阻系数也就变小了。
尾激波。然后向后方流去。由于气流在弹底部会发生分 离,从而产生一个低压区,形成底部阻力。
8.3 迎角为零时弹体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因此超音速下迎角为零的弹体阻力系数可写为
Cx0= Cxn +Cxt + Cxd + Cxf
式中 Cxn为头部波阻系数,Cxt为尾部波阻系数;Cxd为底部
阻力系数;Cxf为弹体摩阻系数。
有时也采用
2 0.467 Mt (1 0.2M )
8.1 摩擦阻力
在考虑形状修正和压缩性修正后,弹体摩阻系数CxfB 可 Sf 改写为 1 CxfB (2Cxfp ) M 0 M 2 Sm
其中 ηM 可用经验公式求得。
8.1 摩擦阻力
二、关于平板摩擦系数 Cxfp 1.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层流时,摩阻系数 Cxfp为 1.328 (Cxfp ) M 0 Re L 2.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紊流时,摩阻系数 Cxfp按 ReL的 大小分别为
在圆锥形头部和圆柱部的结合部,气流向外折转产 生膨胀波,压强下降,使圆柱部表面压强系数Cp突降为 负值,然后逐步回升呈曲线形分布。在迎角为零的情况 下,作用在圆柱部上的压强与轴线垂直,不产生阻力。 在圆柱部和弹尾结合部,气流再次产生膨胀波,压强 下降,使弹尾表面压强系数又一次突降为负值。这样在 弹尾部又构成的阻力称为尾部波阻。 在弹底部截面,气流先膨胀后压缩,产生膨胀波和
当头部为圆锥,其锥面压强系数按虚线所示。当来 流M∞ 数>1时,圆锥形头部产生圆锥激波,气流经激波产 生突跃压缩,然后在锥型流区继续进行等熵压缩。 这 样,在圆锥面上得到的压强系数Cp 为正值并为常数,它 所产生的阻力系数称头部波阻。图中实线为曲母线头部 表面压强系数的变化情况。
8.3 迎角为零时弹体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5 105 Re L 107 10 Re L 10
7 8 8
(Cxfp ) M 0 (Cxfp ) M 0
0.0742 Re L 0.2
0.455 (log Re L ) 2.58 0.032 Re L 0.145
2 10 Re L 10
10
(Cxfp ) M 0
CxfB S f 1.328 Sf 1 2 1/ 3 (2Cxfp ) M 0 M (1 0.03M ) 2 Sm Sm Re L
8.1 摩擦阻力
当ReL >Re* 时,即LB >xt 。说明整个弹体是混合附面层。 弹体摩阻系数CxfB 为
CxfB 0.032 0.032 1.328 2 0.467 2 0.467 2 1/ 3 Sl (1 0.2 M ) (1 0.2 M ) (1 0.03 M ) 0.145 0.145 0.5 Re Re Re L * * Sf Sf Sm
8.3 迎角为零时弹体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头部波阻 Xn 为
X n ( p p )Sm
0.002 1.7 Cxn C p 0.0016 ( ) 0 2 M
当圆锥半顶角 β0≤50°时,按此公式计算,误差不大于 5%, 适用于 M∞ ≤7~8。
图为不同长径比 圆锥形头部波阻系数 随 M的变化曲线。
8.3 迎角为零时弹体空气动力特征计算
图为具有锥形头部的弹体总阻力系数以及其各分量 随 M∞数的变化情况。 (一) 弹头部波阻系数的计算
1、圆锥形头部
圆锥表面压强系数可 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0.002 1.7 C p 0.0016 ( ) 0 2 M
其中β0为头部半顶角,以度计。
当附面层全部是紊流时,弹体摩阻系数CxfB 为
CxfB Sf 0.032 2 0.467 (1 0.2M ) 0.145 Re L Sm
对于高速旋转的弹丸(尤其是旋转弹丸)的摩阻通常把附 面层全部视为紊流。
8.2 底部阻力
一、弹体底部形成负压的物理原因 (一) 亚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 亚音速气流绕流弹丸时,弹
图1
图2
8.2 底部阻力
3. 热传导对Cxd的影响 当弹体向附面层传热的强度加大,伴随有底部阻 力的减小。在同一情况下,假若弹体由外部气流加热, 则Cxd增大。 二、弹体底部阻力的工程计算
1.估算底阻的近似公式
对于底部压强的极限情况即静压强为零的时侯,此 时压强系数为
C pd max pd p 2 2 1 1 kM 2 2 V kM p 2 2
CxfB
Sf 1 (2Cxfp ) 2 Sm
为形状修正系数。显 其中, 然 1 ,它取决于弹体的长 径比 。 和 B 的关 B 系曲线见图。
8.1 摩擦阻力
气流M增大,空气可压缩性对附面层内的流动产生影响。在层 流附面层内,外层气流速度较高, 通过粘性力对内层气流作用 ,致 使内层空气微团温度升高,且沿物面法线的速度分布规律也显著 变化。如图1所示。随着M∞ 增大,附面层厚度也显著增大。在高 速下,附面层内速度分布的改变使法向速度梯度减小。从而使摩 擦应力以及摩擦应力减小。对于层流平板 Cxf Re 与M∞ 的关系如 图2。在M∞ =0时, Cxf Re 下降。 Cxf Re 1.33随M∞ 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