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

合集下载

亚急性试验方案

亚急性试验方案

亚急性试验方案1. 正文概述本文档为亚急性试验方案的撰写说明,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亚急性试验流程和操作指南。

本方案涉及亚急性试验的目的、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 背景和目的亚急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某种物质的亚急性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影响。

目的是确定物质在亚急性暴露下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并据此进行安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3. 实验安排和试验设计3.1 实验对象选择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常用小鼠、大鼠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

其选择应考虑到实验物质的用途和预期使用群体,尽可能近似目标人群。

3.2 分组与暴露根据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触或暴露于待测试物质,对照组则不接触或暴露。

3.3 实验参数确定实验参数,包括物质用量、暴露时间和频率等。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和使用方式,确定合理的参数,以能够有效评估物质的亚急性毒性效应。

3.4 实验条件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饮食等因素。

确保实验对象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环境条件下。

4. 数据收集和处理4.1 数据收集方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实验对象的体重、食物摄入量、水摄入量、行为观察等。

采用合适的数据记录表格或软件进行数据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方差分析等。

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5. 实验安全和伦理问题5.1 实验安全在进行亚急性试验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保存、处置实验物质的指南进行操作。

5.2 伦理问题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伦理规范,确保实验对象的福利和权益。

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合理使用和合理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6.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对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性以及环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常见的毒理学实验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的重要方法。

实验通常采用经口、经皮、吸入等途径给予受试物,观察受试动物在 24 小时至 14 天内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来衡量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强度。

急性毒性实验可以初步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特征,为后续的慢性毒性实验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受试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受试物的给予剂量和方式。

同时,要密切观察受试动物的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及时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二、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长期低剂量暴露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实验周期通常为数月至数年,旨在观察受试动物在长期接触受试物后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免疫功能、致癌性等方面的变化。

慢性毒性实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为制定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慢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受试物的蓄积性、代谢途径、靶器官等因素。

实验过程中要定期对受试动物进行体检、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评估受试物对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影响。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包括基因突变实验(如 Ames 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如微核试验)和 DNA 损伤修复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和致畸性风险。

Ames 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突变实验,通过检测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率来判断其致突变性。

微核试验则是通过观察细胞中的微核形成情况来评估染色体损伤程度。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

而毒理学实验技术则是研究这些有害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评估物质的毒性、确定安全剂量范围,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毒理学实验技术。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其目的是测定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为 24 小时至 14 天)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实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和经皮急性毒性实验。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是将化学物质以特定的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然后观察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物质的毒性强度。

LD50 越小,说明物质的毒性越强。

经皮急性毒性实验则是将化学物质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全身性毒性反应。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化学物质的给予方式和剂量。

同时,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不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周期较长。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期通常为 90 天左右,而慢性毒性实验则可能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些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在长期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潜在危害,如对器官功能的影响、致癌性、致畸性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饮食、行为、血液生化指标等,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动物进行解剖,检查各个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 DNA 损伤等。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有:1、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通过检测化学物质对细菌基因突变的诱导作用,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微核实验:观察细胞中微核的形成,以判断化学物质是否导致染色体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Acute Cytotoxicity Test)一、实验目的:了解生物材料急性毒性的含义,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医学上通常指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对药物而言的,并以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来衡量药物急性毒性的大小。

所谓LD50是指某一药物使试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由于LD50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而且有易测、准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以此作为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标。

但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它与药物在体内的反应机理不同,大多数生物材料不能计算LD50,所以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试验材料或其浸提液来观察实验动物体重在24、48和72h的变化、运动、呼吸状态以及死亡情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判定某种生物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

三、实验对象:小鼠四、实验器材和药品: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蒸馏水,生理盐水(0.9%),注射器(1ml),量筒(10ml),小烧杯(50、100ml),高压消毒器。

五、实验步骤:1.浸提液制备:按评价标准裁剪试样,选择适当浸提温度制备浸提液。

2.将10只体重在17~23g间的健康、未做过其他实验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3.将浸提液按每公斤小鼠体重注射50ml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50ml/kg),用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作空白对照。

4.记录试样表面积和使用浸提液的容量;记录注射后24h、48h、72h两组小鼠的体重,观察其各种生物学反应情况。

六、评价方法:2.1 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的动物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认为该材料符合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2.2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动物中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仅1只动物出现明显毒性症状死亡,或实验组5只动物的体重均下降,即使无其他中毒症状都要进行重复试验。

2.3 重复试验的动物数量应加倍,即每组需10只小鼠。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5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蓄积性毒性(资料不要求,但注意区分)
蓄积性毒性: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未有时间要求)给动物(实验或靶动物)染毒,化学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 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的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试验目的: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K,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 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评价方式: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以蓄积系数K为指标,一般认为K值越小,蓄 积毒性越大(参考《蓄积系数分级标准》表)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根据得到的蓄积极限值可以推断产生中毒的 大概时间。
6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时间(相当于生命周期的1/10,如大鼠为3 个月)接触较大剂量(相对于低剂量,无剂量下限,但低于LD50,动物无死亡或极少死 亡)外源化合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较长时间”确切天数至今尚无完全统一认识。一般认为在环境 毒理学与药品、食品毒理学中所要求的连续接触为3~6个月,而在工业毒理学中认为 1~3月即可。 现有学者主张进行实验动物90天喂饲试验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即将受试物混合物饲 料或饮水中,动物自然摄取连续90天。这是由于有研究报道认为动物连续接触外来化 合物3个月,其毒性效应往往与再延长接触时间所表现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故不必 再延长接触期限。
2
易混知识
动物分类
动物分类 按实际用途分类: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观赏动物。 按遗传学控制分类:近交系动物、突变种纯系动物、纯杂种动物。 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1.无菌动物:这种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 不含任何抗体。 2.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 动物。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又称屏障系统动物。 4.清洁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该种动物是饲养在设有清洁走廊和 不清洁走廓的设施中,其种群均来自剖腹产。 5.常规动物:指一般在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带菌动物。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试验(一)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LC50)1、实验动物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

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 LD50 试验。

小动物每组 10 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 6 只。

2、染毒剂量设计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 等理化性质。

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或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设几个剂量组。

改良寇氏法最好设 5 个剂量组,每组 10 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i=(lgLD90-lgLD10)/(n-1)或:i=(lgLD100-lgLD0)/(n-1)式中 i 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n 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

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

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体重)。

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

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赛胺酮对动物麻醉的实验研究

赛胺酮对动物麻醉的实验研究

赛胺酮对动物麻醉的实验研究
胡振芳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赛胺酮对动物麻醉的实验研究胡振芳,史迎昌,夏家明(解放军309
医院麻醉科、动物实验科,北京)赛胺酮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新型麻醉药。

静注、肌注均能达到良好麻醉作用,药理实验,诱导快,肌松好,毒性低,可以催醒。

用于猴、猩猩、大熊猫、虎,狮、熊等数十种野...
【总页数】2页(P169-170)
【作者】胡振芳
【作者单位】解放军309医院麻醉科,动物实验科,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酮咯酸胺丁三醇对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刘鸿涛;吕俊林;王龙;吴莉娜;何莉莉;牛晓丽
2.点电极法评价噻胺酮麻醉对犬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黄保续;王洪斌;王云鹤;董贵信;徐玉
3.复合麻醉药静松痛对野生动物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J], 陈万隆
4.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
胺酮等18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J],
5.噻胺酮麻醉对犬脑电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黄保续;王洪斌;王云鹤;徐玉;王世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绪论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着农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畸变,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起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

目前,因农药使用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

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实验技术的发展对于评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常见毒理学实验技术的总结。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 24 小时至 2 周)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性效应。

实验动物通常选用小鼠或大鼠,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经口、经皮、吸入等)给予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死亡情况、临床症状(如行为异常、呼吸困难等)、体重变化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这是衡量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二、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时间通常为 28 天至 90 天,亚慢性毒性实验则为90 天至 180 天。

这些实验旨在观察化学物质在较长时间内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

除了观察一般症状和体重变化外,还会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等。

三、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的周期较长,一般为 1 年以上,甚至可能持续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种实验更能反映化学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

检测指标与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类似,但更加注重对肿瘤发生、生殖系统影响以及遗传物质损伤的评估。

四、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

常见的方法包括: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通过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3、微核试验:检测细胞中微核的形成,反映染色体的损伤。

五、生殖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器官、生殖细胞、胚胎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实验分为三段:1、Ⅰ段: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评估对雌雄动物生殖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或应用

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或应用

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或应用引言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一种物质对于生物体的毒性程度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暴露给实验动物,并观察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应和死亡情况,来确定该物质的毒性程度。

急性毒性实验在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原理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暴露:在实验中暴露的时间可以是短暂的,一般在24小时内。

此外,实验动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接触毒物,包括经口、经皮、经鼻等。

2.剂量:实验中使用的毒物剂量可以是单一剂量,也可以是逐渐增加的剂量。

这样可以观察到不同剂量对实验动物的不同影响。

3.考虑实验动物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对某种物质的反应可能不同。

通常在实验中使用小鼠、大鼠、兔子等。

4.观察指标:实验中观察的指标可以包括行为、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等。

例如,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检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以及检测动物体内的生化指标(如血液中的生化参数)等。

5.记录和分析: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评估毒物的急性毒性程度。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在以下几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1.医药研究:在医药研究中,急性毒性实验经常用于评估新药物的毒性。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并评估药物对实验动物的可能影响。

2.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领域中,急性毒性实验可以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毒性程度。

这有助于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处理方法,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3.环境保护:急性毒性实验可以用于评估某些化学物质对环境中生物的可能危害。

这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监管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4.毒物鉴定:对于涉嫌中毒的实验动物或人体的样本,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来确定可能的毒物。

这对于病例调查和刑事侦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一种物质对生物体毒性程度的常用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暴露于实验动物,并观察动物的反应和死亡情况来评估毒性。

该实验方法在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要求为了确保消毒剂的安全性,消毒剂除在配方组分或杂质(污染物)含量方面必须达到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技术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它们的禁用或限用的要求外,消毒剂还需进行相应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1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评价程序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可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黏膜刺激试验)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急性吸入毒性试验3)皮肤刺激试验4)急性眼刺激试验5)阴道黏膜刺激试验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1)亚急性毒性试验2)致突变试验①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体细胞基因水平,体外试验)L5178Y细胞基因突变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②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外试验)③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④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⑤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DNA水平,体外试验)⑥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性细胞基因和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⑦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性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胎试验)1)亚慢性毒性试验2)致畸胎试验(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1)慢性毒性试验2)致癌试验2各种消毒产品毒理学试验的规定为便于对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评价,将消毒剂分为三类。

(1)第一类消毒剂:指我国首创或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生产的消毒剂。

原则上需进行上述4个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首先必须做急性经□毒性试验(包括小鼠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胎试验和三项致突变试验(包括反映体细胞基因水平、体细胞染色体水平和性细胞染色体水平三种类型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需继续做其它试验项目。

(2)第二类消毒剂:指国外已批准生产、现由我国首次生产或首次进口的消毒剂。

小鼠经口染毒急性毒性评价

小鼠经口染毒急性毒性评价

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评价摘要:此次试验主要是研究亚硝酸钠的急性毒性评价,通过对健康小鼠的选择,有毒性资料可查得亚硝酸钠的急性经口染毒LD50值,依据霍恩氏法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按照随机数分组的方法将动物分成4个染毒组,每组4只小白鼠。

一次灌胃给予受试物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分析中毒死亡的原因,必要时进行解剖,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求出亚硝酸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亚硝酸钠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从而外推到人,推测亚硝酸钠的毒性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小鼠、亚硝酸钠、急性毒性、LD50、霍恩氏法1.前言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

亚硝酸钠易潮解,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

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

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纳。

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

由于其具有咸味且价钱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致癌性。

亚硝酸钠是国家规定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

肉类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可用于肉类罐头、肉类制品。

在肉制品中对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作用(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能提高腌肉的风味,而且亚硝酸钠还可作杀菌剂,抑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亚硝酸钠虽然应用于多方面的工业用途途中,但在食品方面,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食品级亚硝酸钠用作食品添加剂时,最大使用量为0.15g/kg,残留量:肉类罐头≤0.05g/kg,肉制品≤0.03g/kg,因为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钠就会导致机体致癌和后代畸变,过多的使用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巨大。

因此,对亚硝酸钠的急性毒性评价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小鼠(30g左右),试验前要对动物饲养观察2~3天,以适应饲养环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

双酚A亚急性染毒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方案

双酚A亚急性染毒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方案



国内外对于双酚A的研究现状
目前 , 国 内外 对 于 双 酚 A 的 毒 性 研 究 资 料 , 主 要 为 动 物 实验 调查研 究 。例 如 ,研 究表 明雪 貂对双 酚A 非常敏感 ,有 时持 续性 发情 就会 导致骨髓 细胞再 生不 良;犬对双 酚A 也 比 较敏 感,使用不 当会导致严 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甚至患睾 丸支 持细胞肿瘤 的雄犬 也有 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记 录。啮
( W — L C C ) 。
美 国:2 0 0 9 年3 月份提 案禁止 在 “ 可重 复使用 的食品容 器 ”和 “ 其他食 品容器 ”中使用 ( B P A )。这一禁令 在正式 通过 1 8 0 天后开始生效 。 中国:2 0 1 1 年5 月3 O 日,卫 生部 等6 部 门对外 发布 公告 称 ,鉴于婴幼儿属 于敏 感人群 ,为防范食 品安全风险 ,保护 婴 幼 儿健 康 ,禁 止 双 酚A 用于婴幼儿奶瓶 。 但 是最 近 的研 究 发现 ,有超 过 9 0 % 的美 国人 体 尿样 中 检 测到 了双酚A ,这意 味着双酚A 仍在被 大量使用 。双 酚A 对 健康 有害 已经 是一 个不 言 自明 的结论 ,但 大部 分人 一直 以为 : 日常生活环 境 中人 们接触 的双酚A 浓度 很低 ,不足 以 构 成 对 人 体 的 危 害 。 在 这 样 的 认 识 下 ,双 酚A 被 人 们 广 泛 应
用 。人 们 忽视 了双 酚A 的危 害 。 因此 ,对 双 酚 A 危 害 的研 究意 义重 大 。 【 关键词】双 酚A 类环 境 雌 激素 危 害 [ 中图分类号]R 9 6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3 4 9( 2 0 1 5 )0 8 —0 1 0 4 —0 1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一、实验目的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对小鼠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包括致死效应、中毒症状等,从而为进一步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昆明种小鼠,体重在 18 22g 之间,雌雄各半。

小鼠购自正规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并在实验前适应环境一周,饲养条件为温度 22 ± 2℃,相对湿度 50% 70%,12 小时光照/黑暗循环,自由摄食和饮水。

2、受试物质本次实验所选用的受试物质为_____(具体名称),纯度为_____%。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精度 001g)、灌胃针、注射器、解剖器械等。

三、实验方法1、剂量设计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本次急性毒性实验的剂量组。

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 10 只小鼠。

高剂量组为可能引起小鼠 100%死亡的剂量,低剂量组为可能不引起小鼠死亡的剂量,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染毒途径采用经口灌胃的方式进行染毒。

灌胃前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灌胃体积为 02ml/10g 体重。

3、观察指标(1)染毒后即刻观察小鼠的中毒症状,包括行为异常、抽搐、呼吸困难等,并记录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

(2)每 30 分钟观察一次小鼠的存活情况,直至 24 小时。

(3)对死亡小鼠及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4)在 24 小时后,对存活的小鼠进行称重,并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中毒症状高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抽搐等。

中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较轻微的中毒症状,如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等。

低剂量组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2、死亡情况高剂量组小鼠在 6 小时内全部死亡,中剂量组小鼠在 12 小时内有部分死亡,低剂量组小鼠在 24 小时内无死亡。

对照组小鼠在观察期间均存活。

3、体重变化存活小鼠在 24 小时后的体重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组死亡小鼠体重较灌胃前减轻。

双酚A亚急性染毒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方案

双酚A亚急性染毒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方案

双酚A亚急性染毒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方案作者:虞程程王勇兵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8期[摘要]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具代表性的一类环境雌激素污染物。

多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碳酸聚酯包装材料、牙齿固封剂、金属罐头树脂内膜等,能够模拟和干扰动物体内雌激素的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

但目前,含双酚A的塑料容器,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正常使用。

人们忽视了双酚A的危害。

因此,对双酚A危害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双酚A 类环境雌激素危害[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04-01一、国内外对于双酚A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双酚A的毒性研究资料,主要为动物实验调查研究。

例如,研究表明雪貂对双酚A非常敏感,有时持续性发情就会导致骨髓细胞再生不良;犬对双酚A也比较敏感,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患睾丸支持细胞肿瘤的雄犬也有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记录。

啮齿类动物注射双酚A可引起血液学改变,猫则表现出很强的雌激素毒性耐受性。

[1]更有资料显示双酚A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可明显增加动物卵巢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双酚A属于低毒性化学物。

通常情况下,双酚A对皮肤、角膜、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中等强度刺激性,对鼠类具发育毒性。

动物试验发现双酚A具有模拟雌激素代谢的效果,即使是极低的剂量也能使动物产生早熟、前列腺增长、精子数目下降等作用。

二、国内外双酚A使用现状直至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对双酚A采取了限制措施:挪威:最早将双酚A纳入受限物质的应是原定于2008年1月1日生效,后因许多议题尚未达成共识而延期的挪威PoHS指令,在其对消费性产品中的禁止使用的10种物质中就包括双酚A(BPA)。

美国:2009年3月份提案禁止在“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容器”和“其他食品容器”中使用(BPA)。

这一禁令在正式通过180天后开始生效。

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基于实验动物进行的可靠、可控的毒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在短期接触下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以下是急性毒性实验的详细介绍。

一、实验目的1. 评估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作用。

2. 确定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对特定实验动物的最大耐受剂量。

3. 为长期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动物和分组1. 实验动物通常为小鼠、大鼠、兔等。

2. 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剂量组,每组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

3. 为了比较不同实验物质的毒性作用,应设置对照组。

三、实验流程1. 预实验:由实验动物的发育期、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剂量的大小。

2. 实验前麻醉:给实验动物注射一定的麻醉剂,减轻实验操作对实验动物造成的压力与伤害。

3. 实验操作:将事先测定好的化学物质按照设定的剂量进行注射、灌入或其他途径的给药,实验时间尽量控制在24小时内,保持实验环境稳定,记录实验动物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4. 实验后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症状、行为、体重、死亡率等指标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

5.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指标,判定化学物质是否符合的相应毒性标准。

四、实验准则与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了解细节操作规范及化学物质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情况。

2.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整洁,注意安全防护,防止事故的发生。

3. 操作结束后,实验动物应得到合适的处置和善后。

4. 实验需要考虑3R(Reduce, Refine and Replace)原则,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痛苦,降低实验道德伦理压力。

五、结论2. 急性毒性实验是毒性检测领域中最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是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水平不可或缺的方法。

3.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应始终注意实验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医疗器械--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操作规范

医疗器械--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操作规范

医疗器械--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操作规范试验目的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腹腔注射途径或其他符合国家标准GB/T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中所提到的途径,给予小鼠试验样品的原液或浸提液,并在规定周期内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死亡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以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具有对小鼠产生急性全身毒性的可能。

本试验依据GB/T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规定的方法来进行。

试验样品及浸提液的制备试验样品信息委托单位应按要求提交试验样品的详细资料。

浸提介质符合GB/T16886.12-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规定的极性浸提介质和非极性浸提介质。

例如:极性介质生理盐水(SC)和非极性介质棉籽油(CSO)。

试验用器具制备试验液的器皿应是洁净的、化学惰性的封闭容器,容器顶部空间应尽量小。

例如:具盖并带惰性衬层(如聚四氟乙烯)的硼硅酸盐玻璃试管,或符合GB/T16886.12-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规定要求的浸提容器。

试验液制备试验用浸提液应参照表面积和浸提液体积的对应关系进行制备。

试验动物名称昆明种小鼠。

来源具有试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的供应商。

性别采用单一性别动物进行试验,雌性动物要求未育无孕。

产品仅应用于某种性别时,试验应在该性别动物身上进行。

体重范围17g~23g。

年龄健康初成年的动物。

适应时期至少5天。

动物数目20只。

标记方法耳标法。

试验系统的合理性在毒理学研究中,昆明种小鼠被广泛用于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其背景资料丰富。

试验是按照GB/T16886.11-2011中的规定进行的,符合测试标准中对医疗器械进行评价的要求。

动物管理饲养应按照符合动物实验室及试验动物管理规范而制定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饲养。

饲料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号的小鼠饲料。

饮水灭菌自来水。

_氨基丁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

_氨基丁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

低剂量组 83. 00 ? 32. 51 239. 67? 108. 58 60. 53 ? 0. 95 30. 90? 3. 35 29. 67? 2. 72 1. 06? 0. 22
尿素氮
肌酐
总胆固醇
( mm o l/L ) ( Lm o l/L ) ( mm o l/L )
7. 69? 0. 43 14. 33 ? 3. 10 2. 53? 0. 45
关键词: C- 氨基丁酸;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中图分类号: S859. 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302( 2010) 01- 0216- 02
C- 氨基 丁酸 ( C- am inobutyr ic ac id, GA BA ), 又称 氨酪 酸, 是一 种广泛 分布于 动植物 体内的非 蛋白质 天然氨 基酸。 作 为哺 乳动 物中 枢神 经系 统一 种重 要的 抑制 性神 经 递质, GABA 具有降血 压、改善 脑机 能、抗 惊厥、防 治癫 痫、活 化肝 肾、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等功能 [1]。近 些年随着研究深 入, GABA 的生理功能不断得到 阐明, 作为一种新 型功能性因 子, 正 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化工等行业。而在动物科 学领域, 已有 文献 报道 GA BA 可 通 过调 控采 食 中枢 提 高大 鼠 [2] 、肉鸡 [ 3- 4] 、猪 [ 5- 6] 等动物的 采食 量, 并且具 有刺 激生长 激素分泌 [ 7]和 抗应 激 [ 8] 等 作用, 从 而促进 动物 生长。 因此, GABA 作为一种新型饲 料添加剂, 在 畜牧生 产中的 应用也越 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 GABA 毒理学研 究资料较少, 为此 本试验评价了 GABA 对小鼠的 急性毒性和 亚急性毒性, 旨在 为其在畜牧生产中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2.3.7.1 目的(1)检测消毒剂多次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并确定其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2)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2.3.7.2 实验动物一般用啮齿类动物,首选大鼠。

所用大鼠应为 6周龄~8 周龄,每组至少10只,雌雄各半。

2.3.7.3 试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

选择受试物剂量时,高剂量组应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死亡,如果出现动物死亡应不超过 10%;中间剂量组应可观察到轻微的毒性效应;低剂量组应不引起任何毒性效应 (属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至于具体的剂量设计,可考虑高剂量为LD50的1/5~1/10,高、中、低3个剂量间的组距以3倍~5倍为宜,最低不小于2倍。

对于LD50>5000mg/Kg的消毒剂,高剂量应用1000mg/Kg。

另以受试物溶剂代替受试物进行试验,作为阴性(溶剂)对照组。

2.3.7.4 操作程序(1)采用灌胃方式经口染毒。

(2)灌胃法每天灌胃一次,每周称体重,并按体重调整受试物的给予量。

(3)试验期为28d~30d,末次染毒后24h检测各项指标,然后处死实验动物,做病理学检查。

2.3.7.5 观察指标可因消毒剂毒理作用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应包括下列各方面。

(1)临床检查。

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每周称量体重一次。

(2)血液学检查。

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其分类计数等。

(3)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例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总胆固醇等。

必要时,可根据所观察到的受试物毒性效应,或与受试物化学结构相似物质的毒性作用,选择其他一些生化指标。

(4)脏器重量。

测量肝、肾重量,并计算其脏器重量系数(脏器重 / 体重×100%)。

(5)病理学检查。

实验结束时,处死所有动物,进行全面的肉眼尸检,并将尸检发现的异常组织和主要脏器和组织(如心、肺、肝、肾、脾、脑、肾上腺、睾丸、卵巢和胃肠等)固定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论著·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色胺酮(TRYP )为吲哚喹啉类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吲哚[2,1-b]喹唑啉-6,12-二酮(6,12-dihydro-6,12-dioxoindo lo-[2,1-b]-quinazoline ),主要存在于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蓼蓝(Polygonum tinetorium Lour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等产蓝植物中,现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得到[1]。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和杀虫作用,特别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1-9]。

经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色胺酮对K562白血病细胞有突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3]。

为了评价其成药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制剂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笔者对其极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药ABX MICROS 60三分类细胞计数仪(西京医院儿科);COBAS INTEGRA 400Plu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色胺酮(TRPY )粉末由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经HPLC 法检测其含量高于95%,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临用前配制成混悬液用以灌胃。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0±2)g ,使用许可证号:SCXK (军)字第2007-007号。

2方法与结果2.1急性毒性实验取适应性饲养3d 后的小鼠10只,禁食不禁水12h ,每组于1d 内按50mg/kg 剂量灌胃给药3次,每8小时给药1次。

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食欲、皮毛、呼吸和鼻、眼、口及大小便等。

结果连续观察3d ,体重略有减轻,但未见死亡,其他未见异常,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LD 50)。

对小鼠进行大体解剖,发现胃肠道有明显的黄色粉末状物体,推测是未被完全吸收的色胺酮粉末,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2.2亚急性毒性实验2.2.1日常行为观察取小鼠40只,随即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10]定其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80mg/kg 、中剂量组50mg/kg 、低剂量组25mg/kg ,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 。

每日观察动物的精神、活动、毛色状态、记录摄食量及体重变化。

见表1、2。

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体重和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2血常规检查末次给药后2h 眼球取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测定,即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计数、血红蛋白(HGB )、平均血红蛋白(MCH )等。

见表3。

2.2.3脏器系数检测末次给药2h 后摘眼球取血,取血后解剖大鼠,观察各组织脏器均无明显异常,摘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等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 )体重(g )×100‰,结果见表4。

用SPLM 3.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当前,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仍采用传统的大剂量联合化疗,但此色胺酮对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李捷缪珊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第四军医大学天然药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摘要]目的观察色胺酮灌胃后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评价色胺酮原料药的安全性。

方法将色胺酮设定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故以高、中、低三个给药剂量进行亚急性毒性研究。

连续喂养观察体态行为,30d 后摘眼球取血作血常规检测。

结果试验小鼠的行为未出现异常,无小鼠死亡。

各组小鼠的体重及其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计量组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色胺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色胺酮;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13-02Acute and sub-acute toxicity test of TRYP in miceLI Jie MIAO Shan WANG Siwang WANG Jianbo XIE YanhuaDepartment of Nature Medicine,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 ′an 71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YP by observing the acute toxic reaction of mice after oral administra -tion.Methods The mice were oral administrated with TRPY at three different dosages.No death of mice was found.So three doses of the high,middle and low for subacute toxicity study were given.After feeding for 30days,the blood hema -tology was detected.Results Dreg-treated mice had no behavior anomaly and death in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differ -ence of body weight,weight increased,food in-take and utilization ratio in each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The hematology in each dose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0.05),either .Conclusion TRYP is relatively safe.[Key words]TRYP;Safety;Acute toxicity;Mice[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9401-308)。

[作者简介]李捷(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

[通讯作者]王四旺(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新药开发。

13·论著·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10]Mukhtyar C ,Misbah S ,Wilkinson J ,et al.Refractory urticarial vasculitisresponsive to anti-B-cell therapy [J].Br J Dermatol ,2009,160(2):470-472.[11]Murota H ,Shoda Y ,Ishibashi T ,et al.Improvement of recurrent urticariain a patient with Schnitzler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B-cell lymphoma with combination rituximab and radiotherapy [J].J Am Acad Dermatol ,2009,61(6):1070-1075.[12]师明磊,胡显文,陈惠鹏,等.抗CD20嵌合抗体的表达与活性检测[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7):34-39.[13]Olafsen T ,Betting D ,Kenanova VE ,et al.Recombinant anti-CD20antibodyfragments for small-animal PET imaging of B-cell lymphomas [J].J Nucl Med ,2009,50(9):1500-1508.[14]王一乐.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中西药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61-63.[15]唐秀生.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2008,36(1):81-83.[16]王秋兰,卢育洪,李盛璞,等.B 细胞膜CD20抗原的分布与单分子力谱探测[J].生物工程学报,2011,27(1):131-136.[17]包红霞,吴春铃,李淑珍,等.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5):454-456.[18]王玉刚,黄英,谷欣,等.抗CD20嵌合抗体的构建与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3):363-367.[19]李爱玲,孙瑛勋,洪海燕,等.利用基因重组抗原研制人CD20单克隆抗体及其功能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4):385-388.[20]丁峰,张代军,宋蜀伶,等.抗p21Ras 单克隆抗体KGH-R 与肝细胞肝癌及正常肝组织的免疫反应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5-8.(收稿日期:2012-04-25本文编辑:卫轲)疗法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尤其对机体免疫与造血系统有很大损害。

从祖国医学宝库中寻找抑制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中药是值得探索的途径之一。

经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研究发现,从板蓝根中提取的喹啉类生物碱色胺酮对K562白血病细胞有突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3]。

本实验通过对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结果发现在高、中、低三种剂量连续用药30d 后,小鼠体征和各生理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色胺酮安全性良好,在解决其溶解度问题后可进一步制成制剂作为治疗白血病的新药开发。

[参考文献][1]缪珊,孙纪元,谢艳华,等.色胺酮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2):152-155.[2]王振义.肿瘤诱导分化及凋亡疗法的现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27(1):72-75.[3]Kimoto T ,Hino K ,Koya MS ,et al.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ofmonocytic and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U -937and HL -60)by tryptanthrin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 [J].Pathol lnt ,2001,51(5):315-325.[4]Mu BZ.A new cytotoxic active principle isolated from Polygonum tincto -rium [J].Nat Med ,1999,53(2):72-79.[5]Motoki T ,Takami Y ,Yagi Y ,et al.Inhibi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 -tor Induction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by Tryptanthrin[J].BiolPharm Bull ,2005,28(2):1-6.[6]Sharma VM ,Prasanna P ,Seshu KV ,et al.Novel indolo [2,1-b]quinazo -line analogues as cytostatic agents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J].Bioorg Med Chem Lett ,2002,12(17):2303-2307.[7]Koya MS ,Kimoto T ,Micallef MJ ,et al.Prevention of azoxy -ethane -nduced intestinal tumors by a crude ethyl a cetate-xtract and tryptan -thrin extracted from Polygonum tinctorium Lour [J].Anti -ancer Re ,2001,21(5):3295-3300.[8]缪珊,张海,石小鹏,等.色胺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6):1065-1068.[9]缪珊,张海,石小鹏,等.色胺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2):256-259.[10]李捷,缪珊,王四旺,等.HPLC 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色胺酮的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2):270-274.(收稿日期:2012-07-05本文编辑:卫轲)给药前给药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第30天21.5±1.125.0±1.326.8±1.529.1±2.033.1±1.837.1±1.336.2±2.618.9±1.421.9±1.526.7±1.528.7±1.829.8±1.935.0±1.336.4±2.418.9±1.421.9±1.526.7±1.528.7±1.829.8±1.935.0±1.336.4±2.420.8±1.923.2±1.425.4±1.527.8±2.131.6±2.037.5±1.937.9±1.6时间对照组给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1给药期间小鼠体重变化(x ±s ,g ,n =10)给药前给药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第30天 3.28±0.343.26±0.253.95±0.734.16±0.214.57±0.474.32±0.384.59±0.293.06±0.293.18±0.413.76±0.784.09±0.294.32±0.384.53±0.664.23±0.273.12±0.233.61±0.633.68±0.234.68±0.514.16±0.634.26±0.264.43±0.183.17±0.293.43±0.243.89±0.593.99±0.224.07±0.364.32±0.384.21±0.81时间对照组给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2给药后小鼠进食量变化(x ±s ,g ,n =10)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8.86±1.889.28±2.039.71±2.729.72±1.548.84±2.199.95±2.0610.51±1.5610.06±2.80146.95±7.46151.20±7.64148.96±10.34143.39±10.6414.87±0.7114.53±0.8815.00±0.4514.78±0.67组别RBC (×1012/L )WBC (×109/L )HGB (g/L )MCH (pg )表3给药后小鼠血常规变化(x ±s ,n =10)心肝脾肺肾脑5.59±1.6156.81±8.135.03±1.015.81±1.0712.32±2.517.98±1.765.24±0.9954.43±7.494.59±1.545.71±0.8313.89±2.257.69±1.075.29±0.7551.86±6.234.25±1.876.47±1.0714.88±2.718.11±1.185.13±0.7352.05±9.604.51±1.006.11±0.9414.25±1.957.34±1.39脏器对照组给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4给药对小鼠脏器系数影响(x ±s ,‰,n =10)(上接第12页)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