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探索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关键能力和品质的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通常涵盖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等多个维度,强调的是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思考以及形成对学科深层次理解和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设计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习得并应用学科知识。
3.强化跨学科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视野下理解问题,锻炼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价值观引领,通过课程内容传授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
5.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除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全面评价他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发布时间:2021-01-13T14:51:14.690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作者:曾建林[导读]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对生物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曾建林泉州第十七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362121摘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对生物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说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为学生展开优质、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接下来笔者将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途径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领域当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境教学法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之相应的教学场景,利用这一虚拟的教学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极其密切地联系,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们的关注重点。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推理和实验探究,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落实物理概念的核心素养物理概念是学生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来帮助他们建立和巩固物理概念。
在学习光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等实物,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透镜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形成对透镜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学习热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火炉、暖水袋等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出热的传递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热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找到物理概念,并对其进行拓展和应用。
在学习波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以水波、声波等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波动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并引导他们将这些规律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科学推理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科学性的推理和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
在学习力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力的平衡和合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
在学习光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通过对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1.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
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2.课堂教学方式,要向情境式、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3.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4.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小学核心素养课程之一,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法律素质三个方面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打好道德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内容中,学生需要了解生活中的道德概念,比如:正义、公正、诚信、友爱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如:遵守法律、尊重事实、负责任地发言等。
2.启发学生思考现实。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什么是道德,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或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来。
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当事人,面对这种情况自己会怎么做,如果是旁观者应该怎么办等问题。
3.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格言、名言、故事、诗歌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价值认同感,不仅知道何为道德,更懂得怎样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学生道德素养1.以身作则。
道德与法治教育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品行道德标准的代表。
教师要遵守法律,正确明确地发表观点,尊重学生人格,能够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2.特别关注学生的青春期道德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生长发展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青春期学生的道德发展,帮助他们了解自我、掌握情绪、维护尊严,以及如何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等。
3.注重实际操作。
道德与法治课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实践过程,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做法,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实际识别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道德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音乐核心素养不仅包括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涵盖音乐感知、表达与创造、文化意识等多个方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核心素养,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音乐技能、音乐审美、音乐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其次,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音乐还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义音乐核心素养:内涵与构成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技能:包括基本演奏技巧、声乐技巧、音乐理论等。
2. 音乐感知: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包括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方面的感知。
3. 音乐表达与创造: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思想,以及创造新的音乐作品。
4. 音乐文化意识: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尊重音乐多样性,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课堂教学策略:培养音乐感知能力1. 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教师可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播放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无意间接触到更多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开展音乐游戏: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课堂教学策略:提升音乐表达与创造能力1. 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世界。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方案和各科新课程标准陆续出台,随之而来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到课程育人的转变。
新课程的育人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关注学生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
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独特育人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初中道法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师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
身教重于言传,要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的节拍。
落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及专业素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处做好表率。
因此教师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阅读相关文章、观摩其他老师课堂及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等,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尤其是认真学习并理解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让课堂教学从“教会知识”向“发展素养”的转变。
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优化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情景之中,设计学习任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引言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运用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方法一:探索性研究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真实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方法二: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并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科学现象。
这样的研究方式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方法三:实践与应用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践。
比如,在生活中观察鸟类的性并记录下来,再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通过这样的实践与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方法四: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跨学科的整合与融合,小学科学课堂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跨学科教学。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的课题。
通过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实践与应用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索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索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多个领域中所需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因为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方法探索
1. 课堂互动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整合
核心素养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课堂教学应促进不同学科的整合。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项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帮
助学生在综合性问题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
教
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如实地考察、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4. 创新和批判思维培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
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注重课堂互动、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在
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
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探析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路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积极创新课程设置,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在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积极创新语文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大纲中,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设置素养课程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专门增设素养课程,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举办朗诵比赛、写作比赛、主题阅读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优化学习环境,营造浸润式语文教育氛围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优化学习环境,营造浸润式语文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如举办读书分享会、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浸润式的语文环境中提高语文素养。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课前可以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同时,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创意产品的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小的改造,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设计制作,比如比赛、展览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注重通用技术的应用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把握科技的前沿和趋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掌握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
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仿真操作,帮助他们提高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宽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探究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探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而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更是成为了教学的重点。
如何将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进行探究。
一、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运用素养、思维素养和学习素养四大方面。
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对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运用素养主要包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思维素养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传统文化思维;学习素养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
这四大方面构成了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1. 强化文本的多元理解新课标强调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理解文本。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素养。
2. 注重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创作、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开放性的作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话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针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我们要明确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等。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动手能力: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包括木工、金工、电子技术等实践操作技能。
2.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
有了以上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接下来探讨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这些核心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用技术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实践操作过程。
在木工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简单的木制品,如书架、椅子等;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子元件,体验实际的焊接和连接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动手技能和经验。
要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问题和挑战,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动手实践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序展开。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设置各种交流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朗诵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改编、作文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语言文字鉴赏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感悟和欣赏语言文字作品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词、古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也可以通过学生诵读、表演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
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深入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教师的角色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参与和能力培养更是决定性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和论证,可以为今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通用技术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倡导在通用技术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老师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研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加强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字数:278】2. 正文2.1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是指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实践能力等。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强调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科学思维能力。
这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等。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
创新能力也是通用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探索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探索1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指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将学科理念、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性知识概念与学科素养的关键技能和态度素养系统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依赖于学校、教师、教材以及学生等多方力量的支撑,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维度:1.1 学校建设学校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方面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要求学校要有健全的课程体系,把学科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中与学科相关的素养尽量覆盖;同时学校要确立灵活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教学管理,应建立明确的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科素养得到落实;还要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畅通校外合作渠道,让学生更全面发展。
1.2 教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将学科素养引入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强调发现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活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3 教师选用的教材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教材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据,并能够反过来支撑学科素养的落地,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尤其要求能够支撑学科素养落地的教材,能支撑学生足够全面的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及开展活动,从而及时落实学科素养。
1.4 学生的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成功的方式在于学生的觉醒,学生要适应学校、教师的要求,并坚持多年的学习,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调动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索学习的新方法,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涉及学校建设、教师教学、教材选用以及学生参与,这几个维度交织起来,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因此,要提高学科素养,既要从根本上调整学校教育改革观念,探索学科素养的建设路径,又要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参与到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开题报告
负
责学科生物年级高三人令恒莉
课
题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名
称
课
题
何莉
成
员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简要论述本研究的背景、目标、价
值或研究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6 年在其发表的报告中提出建立学习型社
会的构想。
之后提出终身学习的具体指标,包括以下几点: 要有求知欲 ;要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 ; 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能够有效的
课与人交流 ; 要学会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必须在年轻人接受学校教育期间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发展训练,以期通过能力的提升而获得体面的
题工作和更加幸福的生活。
研我国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颁布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立究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立德树人” ,学
背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除此
之外,还提出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2016年 9
景
月,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
目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具体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标
意
高中生物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上具有指导和引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作用,但作为一个上位概念,它的实施是
义
要通过具体措施才能落实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
价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践行核心素养的能力,是广大一线教师目前
值
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社会调研、在校观察、实践反思,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再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深化研究及探讨。
这对于本课题组成员而言,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进行探讨及思考,调查与研究、反思与汲取、而且我们调查范围也很广,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相互借鉴的去做研究。
(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界定
清晰、准确)
1、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形式。
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
练,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知识能
力、适应未来社会能力以及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人。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
主观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根据生物学特点,采用多元化、开放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
教学,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学习习惯,感受他们在学
习中的内心体验。
2、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分析并细化本学
科知识体系对学生发展所能起的独特作用。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活动中
充分展现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活动中习得学科知识,成为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并贯穿学生终
身。
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
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
教学可以主题活动展开,教师要深入研究学
科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思
维与沟通互动的课题及其情境,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情境之中。
每个主题包含教学内容直接有关的真实事例、新颖的背景、直观的感受、引人入胜的情境,用浸入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感受,以
课
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来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与生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题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隐性生成,同时,又能反向加强学生对知识更深层
次的理解。
名
称
4、强化问题化学习,问题指向核心素养。
界
定的问题,创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
如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指向核心素养
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是基于核心素养问题化学习的关键。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能激发
解
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启发思维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设计问题。
读
问题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可及性、实践性、多样性、层次性
和递进性等特点,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显著的生物学科特征,能够帮助学
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
些实际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加强跨学科整合,融入STEM 教育元素。
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柔性的、互通的。
立足于生物学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意识,改变碎片化的、以知识
点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可以从目标制订入手,整体认识三维目标,以教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研究的主体明确,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研究步骤清晰简洁,任务明确,举措得力;研究方法合适,表述简洁准确)
实施步骤:
第一步 : 课题准备阶段
(1)查找与课题相关信息及文献资料。
(2)确立实施的总体方案和分阶段实施步骤。
课( 3)撰写开题报告。
题
第二步 : 课题实施阶段
研
(1)根据课堂问题分析及统计。
究
思(2)课堂实践及心得体会。
并对此种教学模式合理性进行评估。
路(3)进行中期总结。
第三步 : 课题总结阶段
方(1)收集相关课堂教学实录、论文;( 2)申请结题,请专法家鉴定
步
骤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从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
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2.行动研究法。
深入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以解决学生现
有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差距为着眼点。
3.统计分析研究法。
即从教师及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
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及
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
意见和具体对策。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时间成果形式负责人课
题
1结题报告2019.3.20纸质版令恒莉预2论文2019.4.20纸质版令恒莉
期3
叙事、设计、成注: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果
课件、实录、教具、学具等等,这里的预期成果主要是对成果主件和主要附件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