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康乾盛世优秀论文
“康乾盛世”何足道_高三作文
“康乾盛世”何足道“康乾盛世”何足道原载于《书屋》2003年第6期王贵成“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尤其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所喜欢。
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
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
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
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康熙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还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但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他甚至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
但是,非常可惜,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爱好阶段,并没影响到他治国的大政方针,他的子孙则连这点爱好都丢弃了。
我们不妨看看与康熙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是如何向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
为了加速海军建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彼得做出了惊人之举:先是以流放国外作为完成学业的措施,派35名贵族丢妻别子出国学习海军;后又于1697年派出250人的大型使团去西欧访问,任务是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彼得变换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义随使团“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出访”。
在这一年半的微服出访中,每到一国,彼得都仔细观察、询问、勤奋钻研,在普鲁士学习造炮技术,在荷兰当木匠学造船,在英国除学技术外,还访问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聘请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国传业解惑。
议论文满分作文:和谐创造盛世
议论文满分作文:和谐创造盛世与民同乐———这一句古语道出了盛世的真理。
一个国家,假使上下不一,一盘散沙,不能彼此相适,那么离“国难”就不远了。
因此,只有让一个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谐地存在着,盛世才会到来。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盛世离得开和谐。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以及“康乾盛世”,无一不是靠全民上下协力打造出来的。
朝廷减压减租,免去各种没必要要的服役,不再刻薄百姓;百姓得到了实惠,更加信任政府。
于是,“君”与“民”互相配合起来,彼此和谐地存在着,社会呈现一种和谐的气氛。
接着,在二者的互相作用下,社会进步了,盛世便接踵而来。
然而,“不和谐”占据了更多的历史时期。
秦始皇的仁义不施,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隋炀帝的劳民伤财,唐玄宗的骄奢淫逸,毁灭了一个个准盛世甚至盛世。
因为他们搞得社会不和谐,结果,他们被滚滚的历史长河吞没了,准盛世或盛世也随“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现代也是这样。
如不久前落了难的萨达姆。
本来伊拉克人民是安定的、富足的,社会正在向“盛世”状态过渡,可是老萨偏偏选择了当一名专制者,大手一挥,军队便入侵科威特。
正是他弹出的一个不和谐音符,招来了多年的一系列的祸乱。
最后他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其实他只能怪自己,因为他不懂得和谐对盛世的重要意义,所以伊拉克的前程便被断送了。
综上所述,国家的盛世是依靠和谐得来的,没有它,国家如同没有地基的楼房一样,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正是意识到了和谐的重大意义,不久前,我国《政府工作汇报》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的,旨在创造一个社会主义盛世。
虽然目前我国社会尚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沿街乞讨的穷人和疾驰而过的豪华轿车同时出现在眼前,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人人戮力同心,同心协力,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盛世终究会眷顾我们的。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编辑说明】这是姚念慈先生2009年10月在庆祝王戎笙先生七十寿辰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稿,经作者同意,象牙塔网络发布。
对“康乾盛世”这样的大题目,我没有什么发言权。
我对清初历史做的一点探讨,都属于实证性和辨析性的,至多只是透过具体的分析来窥视清前期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类似管中窥豹。
而“康乾盛世”则属于综合性的讨论,我还没有充分的思考,只能就所看到的一些论述提出一点感受。
讨论“康乾盛世”,实质上就是对清前期进行历史定位,我觉得首先必须分疏出许多分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谈得上综合性的结论。
可是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在具体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预先设定一些前提,并以这些预设前提来指导具体的研究。
当前清史研究的“主流”对清前期的研究,约而言之,就是以“统一中国”、“满汉平等”、“康乾盛世”这三言十二字要诀作为基本预设,然后在这些预设下进行具体“论证”。
但这些预设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究竟是否成立,其实很难定论。
例如清军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究竟是“统一”战争,还是民族征服?或者还是什么“轮流坐庄”?是否因为明清之际距离世界近代民族国家潮流尚早,或者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就可以模糊和淡化对清军入关的正义性的质问?清廷对蒙古,尤其是厄魯特蒙古的战争,究竟是克服分裂势力,还是扩张?清廷的民族政策究竟是满洲统治者所标榜的“满汉平等”,还是存在严重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都是还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如果再深入进去,又会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子课题,甚至像“中国史”的基本定义或“历史上的中国”这样的重大问题。
只有在这些具体课题有了相对明确的结论,或者达成基本共识之后,才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高度综合性和概括性的研究。
否则很容易流于空论。
目前清史的研究状况和思想分歧,似乎并未成熟到可以进行这样的综合性研究的程度。
就我个人看来,“盛世”这个词本身带有很浓厚的封建意识的味道和明显颂扬的主观色彩。
今天我们论述历史,是否一定要沿用“盛世”这样的字眼,也值得考虑。
浅谈康乾盛世
浅谈康乾盛世姓名:张晋学号:A08080676 专业班级:会计0827班摘要:“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封建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繁盛社会。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关于康乾盛世,历来争议不断,一方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激增,手工业的发达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特征。
另一方则认为康乾时期“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贸易繁荣”、“科技发达”这几项均不能达标,因此不是盛世。
关键词:康乾盛世、文化、农业、客观评价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
“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盛世。
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当时是世界领先)、仁宗盛治、永乐盛世(当时是世界第一)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止;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
当“康乾盛世”正在进行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
不过康乾时代贡献仍十分卓著,如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抗击沙俄侵略,三征噶尔丹,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
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浅谈"康乾盛世"
蜷薏 毒
1 7 9 3 年英使 马戛尔尼来华时 ,他就敏锐地察觉到 了 清朝的衰落 , 将之视为“ 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 预言它迟早会 “ 不再有纪律和安全 ” , “ 英国从 这一变 化中将 比任何其他 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 果然 , “ 康 乾盛世 ” 结束后不 到半 个世纪 , 鸦 片战争就爆 发 了,
中 国随 之 陷 于丧 权 辱 国 的苦 难 深 渊 。 “ 康 乾盛 世 ” 固然是 封建社 会 的又一 次太平 盛 世、 繁华高峰 , 但 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 , “ 康 乾盛世 ” 从 中国历史的纵向看 , 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
增加而没有 质的改变 ; 其次 , 从 世界的横 向看 , 康 乾 盛世时期的 中国的政 治制度 、 经济 、 文化科技 已经落
后于西方 , 这是 开皇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 元 盛 世 没 有 出现 的 情 况 。 还有 , 盛世下 的清 朝有 很多弊端 : 第一 , 为了限 制明末以来 土地兼并 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
复农业生产 , 清政府采取“ 重农抑商 ” 政策 , 使得资本 主义萌 芽受到压制 ; 第二 , 八股取士 , 并且 大兴文字
狱, 残 害大 量 文 人 学 士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禁 锢 了人 民 的 思想 。在此期间 , 整个社会发展缓慢 , 欧洲却爆发 了 工业革命 , 科技文 明跨越式 向前发展 , 大清 国和西方 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 中国历史的纵 向发经济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上 都有显著发展 , 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 , 确实 值得赞扬 。 但 从世 界历史横 向发展来看 , 却不宜夸大 评价 。 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 , 资本主义成为历史 发展 的主流 , 英法美完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 , 建立 了资 产 阶级专政 , 工业革命逐步展开 , 资产 阶级对世界 的 统治 即将确立 。而欧洲的封建国家也不得不适应历 史发展 的趋势 , 进行改革 , 这些改革也促进 了各 国资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论康乾盛世等5篇文集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5篇篇一:论康乾盛世用比较历史学的眼光看历史是一种正确的看历史的方法。
清朝在历史上总共存在了268年,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占了134年,时间很长,成绩也很突出。
尤其是康熙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非常有才华,非常有学问,非常有魄力的君主,也是我最为钦仰的政治家之一。
雍正也是个很杰出的皇帝,医生致力于国事,生生的累死了。
乾隆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把他爷爷和父亲的事业推向了鼎盛,尽管我是很烦这个人的。
一般来说,在封建皇朝,皇帝的优劣极大的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毫无疑问,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是自秦以来很为少有的杰出的君主,所以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准确的说法是康雍乾盛世),但是现在有的人却极力的否认盛世之说,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盛世是有五个标准的:其一,就是国家完全统一。
这个清朝无疑是做到了的,而且很是出色,疆域大而且稳定,我们中国现在能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就是在康乾时期奠定的扎实的基础。
不少人说宋朝也算盛世,我承认宋朝的经济是极为繁荣和发达的,但是它一直被别国欺负,始终没有统一,始终是那“半壁江山”,这样的条件而称盛世,滑稽!其二,经济发展。
在那个时代当然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耕作土地面积的增多。
不读史书,就看那些现在很火爆的清宫戏,就可以知道,那时的生产力很有提高,国家财力充足,储备雄厚,这不是偶尔如此,而是长期如此。
其三,国力强大。
这个主要指军事实力。
没有强大的军事打击力量,一切就没有保障,都是鸡蛋,掉到地上就碎。
其四,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
在很长的时期内,很少发生叛乱,历史上最爱作乱的边疆少数民族一直和清中央王朝保持较好的关系,即使有叛乱发生,也很快就被平定。
不像很多朝代,一直和边疆地区纠缠不清,欲进不得,欲守不能,夹在中间,来了就打,不来就散。
其五,文化繁荣。
这一点,清朝也很做到了,最让人瞩目的就是编书,比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四库全书》,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明君之——康熙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一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创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在位期间,使国力昌盛,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生平主要事迹有:①平定三藩②收复台湾③驱逐沙俄势力。
在经济上,他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发展农业,积极治理国家,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在学术上,康熙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严格教导皇子们诵书背经,并且让他们努力练习骑马拉弓等武艺。
康熙在治理国家上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承受得起“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一、康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帝王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
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他心中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坚定了他除鳌拜的决心,鳌拜一日不除,就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
考虑到鳌拜位高权重,势力众多,他首先想尽办法削除他身边的势力,直到他势力单薄。
此外,康熙又训练了一队青年相扑手,最后在朝廷上将其抓捕。
可是,康熙并没有将其立即杀死,鉴于鳌拜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只是将其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同党,并没有扩大范围。
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
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
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康熙是一位坚定、镇定、淡定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
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2014年)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回望“盛世”余辉
乾隆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料一: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 了世界大国地位。 资料二: 2、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
资料三:
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资料四: 4、文化继续发展。
二、透视“盛世”阴影
说说乾隆时期存在哪些危机?
1895年,《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
……
西欧 清朝 清朝与同期西欧的对比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经济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 加强 农业是经济的主体,男 耕女织是中国农民基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思想 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 蒙运动、近代科学诞生、 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禁锢人们的思想
对外 开辟新航路、进 闭关锁国 关系 行殖民侵略 对比 中国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大 结论 大拉开了。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人口增长过快
2、官僚腐败
3、思想控制严密 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严重的危机是什么?说明理由 世界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清政府对内“重农 抑商”,对外“闭关锁国”,使清朝与西方 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对华要求
1.开放通商口 岸 2.将舟山附近 一海岛让给英 国人居住和存 货……
乾隆对领土要求应断然拒绝,对贸易要求应结 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不应闭关自 守。
礼品备置
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用意是什么?
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改善中英关 系,达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
浅析康乾盛世
浅析康乾盛世作者:龚卫红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第04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研究和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简要分析一下康乾盛世,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帮助。
一、康乾盛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清朝初年出现的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局面是清朝历史最辉煌的时刻,故中国部分历史学家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
在此期间,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仅过了半个多世纪,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突破3亿。
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据统计,康熙六十年(1721年)底,全国土地已达7.3亿亩,到雍正时期增长到8.9亿亩,乾隆末期已达10亿亩。
粮食产量大增,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够养活3亿人,可见农业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朝中后期引进的甘薯、玉米等作物的普遍推广也促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并由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向专业的商品性种植发展,苏、浙、皖、赣、湘、鄂、川、鲁、豫、陕是重要的产棉省份。
南京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已经超过苏州而跃居全国之冠,广州的丝织业博得了“广纱甲天下”的盛誉。
商业发展水平高,商品流通更加广泛,新兴工商业城镇不断增多。
疆域辽阔,形成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二、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我国封建社会中盛世的形成,皆非偶然,康乾盛世也是如此。
1.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统治者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从而使政治形势好转,得以立足。
全面恢复明末以来已遭破坏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坚持国家“大一统”,并制定若干正确的民族政策,安定边疆,消除边患,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强化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盛世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顺应民意。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作者:续中亮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时间范畴的问题,包括“康乾盛世”说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另一个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康乾盛世”兴衰原因的分析、潜伏危机的反思、影响和评价等。
本文对“康乾盛世”的学术研究史做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并结合姚念慈先生的《“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一文,阐释了自己对“盛世”评判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康乾盛世华夷之辨大一统姚念慈李治亭[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75-02一、“康乾盛世”研究的现状目前,学术界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时间范畴的问题,包括“康乾盛世”说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另一个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康乾盛世”兴衰原因的分析、潜伏危机的反思、影响和评价等。
本文试对“康乾盛世”的学术研究史做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如有挂一漏万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斧正。
关于“康乾盛世”说的渊源,刘焕性先生曾在《“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其言:“…康熙盛世‟之说并不是今日史学界凭空构造出来的说法,而是对以往既有之“康乾盛世”说的一种批判性采用。
”“可以说当今中西方史学界,对于…康乾盛世‟之说基本上是认同的,问题只在于对如何认识…康乾盛世‟和其存在的时间的界限上有着差异。
”①而李尚英先生则对“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及其与“乾嘉盛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在肯定清史专家许曾重先生观点正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其端,至嘉庆十八年(1813)终其止,前后历经140年之久”,并将“康乾盛世”分为四期,即清朝由乱入治,始成盛世时期(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四十七年);盛世由停滞走向发展时期(康熙四十七年~乾隆十六年);盛世达到顶峰时期(乾隆十六年~乾隆六十年);盛世由盛转衰时期(乾隆六十年~嘉庆十八年)。
落日余晖,中华帝国最后的辉煌,明清时期小论文历史
落日余晖,中华帝国最后的辉煌,明清时期小论文历史历史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位的时期被称为清三代,这三个时期统称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主要功绩是国家综合实力再一次达到顶峰,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庞大的人口,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这个盛世虽然登峰造极,但统治上并没有任何创新之处,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盛世的总结与重复,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却没有质的变化。
从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脉络来看,康乾盛世的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规模。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法国启蒙时代的领袖伏尔泰称赞中国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度。
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
虽然古代中国有着“天朝上国”的美称,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战争着实不少。
伴随着战争的进行,我国的疆域和领土划分也在不断变迁,而奠定现代中国疆域版图的则无疑是清朝康乾时代。
康乾盛世是一个僵化的盛世、饥饿的盛世、沉沦的盛世,是一个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设计出来的盛世。
僵化的“盛世”,极度集权编织的盛世牢狱。
清朝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皇权政治达到鼎盛的时期。
“军机处”的出现和成熟,则是皇权达到顶峰的一大标志,康乾盛世视民间的活力和自由精神为江山永固的最大敌人,三代君主积几十年的努力,编织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整个社会关进了更严密的专制统治的牢狱。
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受压制最大的不是文字,而是科技。
无论在天文历法,数学还是医药地理学方面,其他朝代都有足够载入史册的发明成就,但是在清朝,却没有一件拿的出手的发明。
李约瑟先生曾经举出1000多项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这1000多项其中有好多项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逐渐暴露,在国际的评价一落千丈。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明君之——康熙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一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创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在位期间,使国力昌盛,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生平主要事迹有:①平定三藩②收复台湾③驱逐沙俄势力。
在经济上,他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发展农业,积极治理国家,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在学术上,康熙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严格教导皇子们诵书背经,并且让他们努力练习骑马拉弓等武艺。
康熙在治理国家上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承受得起“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一、康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帝王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
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他心中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坚定了他除鳌拜的决心,鳌拜一日不除,就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
考虑到鳌拜位高权重,势力众多,他首先想尽办法削除他身边的势力,直到他势力单薄。
此外,康熙又训练了一队青年相扑手,最后在朝廷上将其抓捕。
可是,康熙并没有将其立即杀死,鉴于鳌拜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只是将其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同党,并没有扩大范围。
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
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
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康熙是一位坚定、镇定、淡定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
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落日的辉煌从17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268年间,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然而正是这个大清帝国,在乾隆晚年以后即逐步走上了衰落的不归路,昔日的鼎盛已成为明日黄花。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
从农业来看,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
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
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也有很大发展。
然而,当康乾君主谨慎地牵引中国社会这艘古老的大船,沿着原有的航线进行再一轮冲刺的时候,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这些革命,不论胜利与否,彻底与否,其结果都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康乾时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是经济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代。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封闭国策。
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序的稳定。
至于航海探险、远洋贸易、对外扩张,这一切既缺少实行的手段、能力,也没有试探的兴趣。
它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只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四大焦點爭論[高翔]近年來,清史學界頗為關注康乾盛世(即康雍乾盛世)問題研究。
圍繞著能否稱康乾盛世,如何看待康乾之世的歷史地位、潛在危機以及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等問題,學術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近年來,清史學界關於康乾盛世(即康雍乾盛世)問題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焦點問題展開。
現綜述如下。
焦點之一:康乾盛世是否存在?對這一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堅決否認清朝曾經出現過康乾盛世,認為“清朝統治的建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
穩定後出現的所謂“盛世”,其實是時人和後人“吹捧”出來的。
既然“盛世”不存在,康乾盛世研究也就成為一個偽命題。
另一種觀點則充分肯定盛世的存在,認為將康乾時期清朝出現的繁榮景象稱為“盛世”,是歷史當事者對當時國內形勢的普遍認可,即所謂“正值太平盛世”,“轢古淩今,遘史冊罕逢之盛世”。
前一種觀點,將這一被時人廣泛認同的提法視為“吹捧”,顯然有失偏頗。
國家統一的完成,是康乾盛世最顯著的特徵,也是清朝對中國歷史做出的最大貢獻。
此外,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也是那一時期的顯著特點。
還有學者強調:康乾盛世的出現,“無論在質上還是量上,它都遠逾前代,具有集大成之勢。
它是以儒家價值觀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在18世紀創造的一個偉大奇跡”。
當然,肯定康乾盛世時期存在的學者們對盛世的起始時間和分期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但一般認為,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盛世持續時間長達115年。
康乾盛世的頂峰是乾隆時期清朝統一新疆(1759年)之後的20餘年。
焦點之二:如何認識康乾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一些學者認為康乾時期中國社會幾乎陷於停滯狀態。
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是他們的發明。
18世紀亞當·斯密就認為中國社會似乎“停滯於靜止狀態”了。
德國哲學家赫爾德在1787年出版的《關於人類歷史哲學的思想》中,也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態持同樣的看法,認為這個帝國的“體內血液迴圈已經停止,猶如冬眠的動物一般。
历史学论文-从全盛到衰微——18世纪清帝国的盛衰之变
历史学论文-从全盛到衰微——18世纪清帝国的盛衰之变持续百余年(1681—1796)的康乾盛世,曾以国力强盛、气象宏伟震撼一时,其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时人所谓“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舞遍两行红结队,儿童齐唱太平年”,即是对当时繁荣景象的生动描述,而在朝官僚和皇帝更对大清帝国的未来充满了自豪和自信,坚信“海甸巩于金瓯,邦家奠于盘石”。
然而,历史并没有沿着统治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康乾盛世并未长期延续。
自18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反抗就不断爆发,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更为清朝的盛世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大清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坠入凄风苦雨、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世。
“变起一朝,祸积有素”,清帝国的盛衰之变,既源于传统社会“盛极而衰”的一般规律,更源于当时统治者在指导思想、内外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失误。
持盈保泰:一个不思进取的治国方略每一个时代,统治者都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制定自己的施政方针。
乾隆二十年前后,随着统一新疆战争的顺利进行,乾隆帝感到清朝进入了“全盛”、“盛满”时期,从此将“持盈保泰”作为自己基本的治国方略。
乾隆帝谈论“持盈保泰”并非始于中叶,但作为一个基本的为政方针,它是在统一新疆战争过程中逐渐确立的。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时,阿睦尔撒纳已经覆灭,乾隆帝在诗中写道:“重熙累洽诚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时”,“遗孽廓清永砥属,持盈益励敬皇皇”。
及西师彻底告捷,“持盈保泰”更是屡屡见诸诗文,如“赤县东西一蔚侯,黄图南北共车书。
家饶室备均希彼,保泰求安敢懈予”。
“于今祇凛持盈念,绝域宁夸拓土材?耆定新疆筹善后,共勤耕牧辟污莱”。
乾隆二十四年,在关于统一新疆的上谕中更明确宣布:此后,“惟益励持盈保泰之心,夙夜倍切,永兢此意,愿与中外臣民共之”(《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二十四年十月)。
“持盈保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潮的一部分,主要指当事者处盈泰之时,更滋敬慎之心,以保持事物的圆满状态。
浅析康乾盛世
性, 保障农 民的合法利益 。另外 , 我们还要 大力推进 反腐倡 廉工作 , 打击那 些危
害党和 人民群众利益 的腐 败分 子 , 切实整顿 吏治 , 使全 国人 民凝聚在 党的周 围 , 形成强 大的凝 聚力 , 再创 中华 民族 的辉煌 。
展 。实行严格 的闭关锁 国政策 , 这虽然在一定 时期 内对西方 殖 民者 的入侵 有一
定 的防御作用 , 但它毕竟是一 种消极 落后 的政 策 , 不 仅没 有削 弱西方 资本 主义 国家 的力量 , 反而阻碍了 中国的发展 , 使 中国丧失 了对 外贸易 的主动权 , 隔 断 了
中外 科 技 文 化 的交 流 , 阻碍 了生产力 的发 展和 社会 的进步 , 拉 大 了 中 国与 西 方
预 示 着 社 会 的发 展 方 向 。 三、 康 乾 盛 世 衰 落 的 原 因
历史 的发展 已经证 明, 封建社 会的盛世不可 能永久存 在。康乾盛 世发展 到 顶峰 的同时 , 也 开始了衰 落。白莲教 起义 的爆发 敲响 了盛 世的丧钟 , 百余年 的 盛世就此终结 。 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 出现了贪官 , 甚至有 “ 一年清 知府 , 十 万雪花银 ” 的说法 。推 行重农 抑商政 策 , 严 格限制 手工业 的生产 规模 , 设置关 卡 、 行会 , 对 商 品征收重税 , 这导致商品经 济发展 缓慢 , 严重 阻碍 了中国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发
世 的形成也起到 了很大 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2 . 顺 应 民意 。
人 民群 众 是 历 史 的创 造 者 , 是推 动历史 进步 的动力 , 他 们 不 仅 是 物 质 财 富
的创造者 , 也是 精神 财 富的创造 者 。清朝 的统治 者 采取 了一 些顺 应 民 意 的政 策, 从 而促 进了社会 的发展 和进 步。人心 所 向体 现 的是不 可逆转 的历史 潮流 ,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
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
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
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
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明永宣之治而至盛。
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
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康乾盛世:一个辉煌的悲剧时代
康乾盛世:一个辉煌的悲剧时代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逾前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集大成之势。
然而,正是在盛世的莺歌燕舞中,一场巨大的历史震荡悄然酝酿,许多不为时人注目的细微变化,清晰地预示着未来历史的巨大变迁。
盛世的辉煌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国家统一是至高无上的。
国家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是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
然而,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一统漠北,即在蒙古高原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
元朝有过短暂的大统一,但不久即被推翻,继之而起的明朝,又不得不修长城以御蒙古。
只是到了清朝,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七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以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统—新疆为标志,终于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康乾盛世从此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即所谓“鼎盛”、“全盛”时期。
著名学者王鸣盛在《平定准噶尔赋》赞扬清廷:“天祚神圣,六合雍和;中外褆福,寰宇一家。
文轨齐于要荒,声教讫于幽遐”,即是对这种繁荣景象的生动描述。
中国的疆域版图,在这个时期基本奠定下来,这对清朝乃至近现代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随着统一进程的加快,从18世纪初(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起,清廷就对全国进行实地测量,到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绘制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用近代方法测量绘制的全国地图,它不但对中原,而且对边疆地区进行了详尽的测绘,乾隆中叶,清朝统—新疆后,又对伊犁和南疆进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珐琅彩与康熙乾隆盛世台北“故宫博物院”隆重推出一个名为《华丽彩瓷─乾隆洋彩》的特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观赏。
这批被称为“洋彩”的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由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除少数陈设圆明园,后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流失于外者少之又少,坊间难得一见。
康熙年间,清宫中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烧制珐琅器。
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磁胎画珐琅(珐琅彩),一是磁胎洋彩,均是“珐琅作”内完工的官窑瓷器。
其工序是先在景德镇御窑场或宜兴等地烧制器胎,检选品质绝佳者运送入宫,再于“珐琅作”加绘珐琅彩,入炉再次烧成。
这种一器需经两地制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创举。
所谓“洋彩”,就是摹仿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珐琅彩瓷。
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前往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布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转旋器;他又开创‘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
‘洋彩’就是唐英创新运用的名词。
唐英之后,景德镇官窑再也无法烧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绝世之作。
”洋为中用珐琅彩瓷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利用珐琅料在皇宫内、圆明园及景德镇烧制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被誉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投资回报价值都非常高。
珐琅彩是在金属珐琅器影响下,在我国的五彩瓷基础上发展创烧而成的一个品种,也是在康熙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
即是用珐琅料在已烧好的素胎上绘画花鸟、山水等纹饰图案,然后再入窑复烧而成。
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学成份“硼”珐琅彩中有:珐琅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
上述化学成分分析说明了珐琅彩是国外引入的,文字上也有记载,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瓷胎洋彩》由此可见珐琅彩确是欧洲进口,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珐琅彩瓷的历史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产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
他家的瓷制品因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就惊动了官府。
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美。
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和皇宫制瓷。
因为种种原因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一个窑,按照胡姓人的烧制方法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为了表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古月轩”。
传说很有味道,但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
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
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
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
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
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
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学成份“硼”。
珐琅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
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
上述化学成分分析说明了珐琅彩是国外引入的,文字上也有记载,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瓷胎洋彩》由此可见珐琅彩确是欧洲进口,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珐琅彩瓷的绘画清乾隆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
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酌一面。
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
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
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
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
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故宫藏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
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
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
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
“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
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
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
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前三清”珐琅彩瓷各不同康熙时期——绚丽多姿目前学术界认为康熙朝珐琅彩无大器,而且是有花无鸟,更无人物。
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且多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红、黄、蓝、绿等色釉作地,然后彩绘花卉图案。
如2002年5月,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了一只清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碗,就是以胭脂红为地彩绘康熙时期典型的富贵牡丹花卉图案,花叶筋脉分明,画工严整细腻。
此碗口径14.2厘米,底部为双方框“康熙御制”蓝料款。
最终以700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742万元)。
中国的五彩瓷发展至康熙朝时更加绚丽,不仅器型多样,而且纹饰较多。
金属画珐琅更是不仅器型有大小、园琢、使用和陈设众多之分,而且所画纹饰既有中国各种传统的吉祥图案、花鸟山水、人物,也有西洋人物生活场景图画等等。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不仅在器型和纹饰上秉承了五彩瓷和金属珐琅,而且追求五彩和铜胎画珐琅的效果。
其时的珐琅彩瓷可以概述为:器型多样、规整,胎体总体显得厚重,纹饰多样,所绘山水花鸟凸显清四王风格,胎底修足为刀削修足。
查阅近二十年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珐琅彩瓷器成交记录,康熙珐琅彩的数量相较于雍乾时期要多,价格从100多万到800多万港币不等,价格稍低的都是较早期拍卖的,近几年的价格大都在七八百万港币左右。
雍正时期——画珐琅四绝雍正王朝进一步发展了康熙朝瓷胎画珐琅技术并形成了雍正朝画珐琅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也。
一绝也。
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
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
二绝也。
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蝶有茸毛,切茎茎竖起。
三绝也。
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
四绝也。
”——(清陈浏《匋雅》)。
所用素胎依然是景德镇御窑厂选送精品,有时也直接利用宫中的脱胎填白瓷器,以白地彩绘。
彩绘图案也日趋丰富,器内器外,从花鸟竹石到山水人物一应俱全,并配有与画意相应的题诗。
可以用20字概括为“胎白如雪”、“薄如卵幕”、“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细若蝇头”。
同时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雍正朝小器精绝,大器雄强、精美,纹饰色彩典雅、雍容。
主要的大器有四方瓶、六棱瓶、葫芦瓶、天球瓶、赏瓶、灯笼瓶、琮式瓶、炉、鼎、尊、花觚等等,纹饰画工皆规整精湛,彰显霸主之雄强之气,可谓美轮美奂。
雍正珐琅彩杏柳春燕图碗雍正皇帝在位虽只有十一年,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相对康乾时期要少得多,但不乏精品。
2002年10月香港佳士德拍卖的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口径17.2厘米,双方框“雍正年制”蓝料款,所绘梅竹是典型雍正过墙花纹样,配有题诗“芳蕊经时雪里开”。
拍卖时以3252.26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3447.55万元)。
类似的珐琅彩盘,目前已知的仅有两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一件,日内瓦的某私人藏家有一件。
御制珐琅彩杏柳春燕图碗乾隆时期—乾隆盛世珐琅异彩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制作在继承了前两朝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珐琅彩瓷器器型上有所创新、发展,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除一些继承前朝、山水、人物、花鸟等,纹饰更加讲究繁缛、华丽,工艺更加复杂。
乾隆皇帝才华横溢,兴趣广泛,本就是一大玩家,此时无论瓷器、玉器,还是漆器、木器、景泰蓝等等,都有很大发展。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技术也更臻于完美。
珐琅彩瓷到了乾隆时期,可谓是最后的辉煌。
乾隆朝中期后,社会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宫廷奢华之风大为收敛,珐琅彩瓷由于造价昂贵,且花工费时,使得国库无力支付。
各种原因促使乾隆中期后,珐琅彩瓷便少有烧造,至嘉庆后期基本不再烧造。
清代珐琅彩瓷在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可作为断代依据:(1)就绘画风格而言,康熙珐琅彩瓷器的内壁或外壁全部涂满彩色,不露白底,不题诗。
雍正早期仍保留康熙朝的风格,后期不用色地,而用彩料直接在洁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内容上也改变了康熙朝有花无鸟的单调画法,而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画面,并配以书法极精的相应题诗和蓝料印,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乾隆朝的画面有的出现完全仿西洋画意;(2)就底款而言,康熙底款特征——“康熙御制”宋体双排料款,料有蓝、红、黄三种,多数为蓝料款,黄款主要见于紫砂器。
雍正底款特征——多数为“雍正年制”宋体双排四字蓝料款。
少数为“大清雍正年制”楷体双排青花款。
乾隆底款特征——多数为“乾隆年制”双排四字蓝料款,字体多数为宋体,少数为篆体。
未见红、黄料款。
底款多数为单边框,少数为双边框,也有无框和圆框的。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中期主要使用进口珐琅彩料,用多尔门油为调和剂。
经烧结后具有玻璃质感,料彩呈透明状,具有宝石镶嵌特征。
绘画或堆色干燥后再行烧制。
珐琅釉彩属低温釉,而不同颜色的色料烧成的温度系数都不同,因而烧比画和填彩的难度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