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2b0042ba0d4a7303763a7c.png)
李煜诗词赏析5篇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
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
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
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
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
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
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
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
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
字重光,初名从嘉。
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
”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9070483186bceb19e8bbf1.png)
李煜诗词赏析(五)1、《题金楼子后》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是李煜读《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诗。
《金楼子》是以梁元帝萧绎为中心的文人集团作品,大多数文章是由萧绎本人撰写。
作品是采用札记、随感的形式,或前引名言成句,后加自己的看法;或借题发挥以阐发自己的思想;或记述史实以劝诫子女;或追叙往事,聊以自慰;或转志奇事,欲广闻见;或记东交游,以叙友情。
李煜此诗主旨是对《金楼子》中所说的两件焚书事件发表感慨。
李煜以词著名,也能诗,但其诗风格与其词相比,又有所不同。
2、《书琵琶背》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赏析:侁:行貌;天香:芳香的美称;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
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这首词是词人悼念亡妻昭惠周后而作的。
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见物思人,回忆起昭惠皇后生前弹琵琶的样子,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
据《全唐诗》云:“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
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
烧槽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斫之,或谓因燕而存之。
后临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
”从这一记载看,李煜诗中所记的琵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首先,它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赠给周后的,是李璟对儿媳超凡绝伦的弹奏艺术的奖赏,是周后生前的心爱之物。
其次,它是周后临终前赠给丈夫李煜的绝别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对此珍重异常。
李煜睹物思人,在琵琶背上写下了这首涛,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
3、《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赏析:略考证: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三台》舞曲,自汉有之。
唐王建、刘禹锡、韦应物诸人有宫中、上皇、江南、突厥之别。
《教坊记》亦载五、七言体,如:“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分夜窗声”,传是李后主《三台词》。
考异:此词沈雄《古今词话》引《教坊记》作后主词。
诗词赏析 I 〔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诗词赏析 I 〔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https://img.taocdn.com/s3/m/124759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d.png)
诗词赏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沉默无语,独自爬上西楼,天边残月如钩。
深秋时节,栽有梧桐的院子,格外冷清。
各种离愁别绪,既剪不断,也理不清。
心里莫名的难受,却又表达不出来。
【赏析】其一,这首词是李煜被软禁时所作,抒发亡国愁绪。
《新五代史·卷62》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他热爱诗词字画,生活骄奢放纵,喜谈佛禅玄理。
961年,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继位,向宋王朝纳贡,以保平安。
971年,宋太祖灭南汉后,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975年,李煜兵败投降,被押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处庭院。
期间,留下了《浪淘沙》《相见欢》等许多名词,成就了“千古词帝”的美名。
978年,因词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犯忌,被宋太宗毒死。
其二,这首词情景交融,声韵和谐,感情悲痛沉郁。
上阕渲染氛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眺望,一钩残月浮现在天空中。
深秋时节,庭院幽深,梧桐叶黄,无处话凄凉。
下阕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别绪,让人心乱如麻;剪不断,也理不清。
国仇家恨,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总之,“无言”的寂寞神态,“独上”的落寞身影,残月“如钩”,院门紧“锁”;看似自由自在的登楼赏月,其实是迫于无奈的虚度年华。
心里面的悲苦,难以言表,也无人可倾诉。
【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的造诣很高;其中,《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感怀故国情怀,影响深远,被称为“千古词帝”。
南唐李煜的赞美诗词鉴赏赏析
![南唐李煜的赞美诗词鉴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cf426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f.png)
南唐李煜的赞美诗词鉴赏赏析李煜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南唐李煜的赞美诗词鉴赏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南唐李煜的赞美诗词鉴赏赏析1更漏子①金雀钗②,红粉面③,花里暂时相见④。
知我意,感君怜⑤,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⑥,蜡成泪⑦,还似两人心意⑧。
珊枕腻⑨,锦衾寒⑩,夜来更漏残⑾。
【注释】①此词调又名《无漏子》、《独倚楼》、《付金钗》、《翻翠袖》等。
这首词于《花间集》中题为温庭筠所作,由《尊前集》归入后主李煜作。
这是一首写男女聚欢别愁的爱情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欢聚,写男女相爱时的欢乐与痴真。
开篇两句以点带面,以貌写情,用少女约会前的精心妆扮来表现少女的容颜艳丽、对与情郎约会的企盼以及对情郎的挚爱之情。
写人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点来写,以饰见衣,以衣见貌,以貌见情,以情见心,是文学描写的较高境界。
李煜的大部分词作都可称个中精品。
如此精心妆扮,有如此热切企盼,可是只能“暂时相见”,反差巨大,隐约喻示着男女情爱之中的种种阻力,为后来的离情别恨作了铺垫。
“知我意,感君怜”是少女的口吻,是少女的感激,其实更是少女对情郎深沉情爱的真实写照。
“此情须问天”是以天为鉴盟,让天作证,少女感情的至纯至坚已不言自明。
词的下片主要写别愁。
承上片之意来,男女主人公无奈分别,前面的欢情更衬出此时的别恨。
“香作穗,蜡成泪”是少女孤寂冷寞心情的细致刻画,是以物衬人、以物拟人的写法,明白点出少女的痴苦情怀。
不过差可慰人的是“还似两人心意”,少女与情郎是心心相印的。
但也许也正因如此,情郎的离去才更加使少女凭添苦恼、为伊憔悴。
结尾三句,实景实写,“腻”“寒”“残”三个字,以景寓意,少女情怀昭然若显,简洁而含蓄。
全词采用对比的写法,上片写欢情,下片写悲愁,笔意曲折、手法别致。
用少女的口吻写男女情爱,真纯有加,自然清新。
李煜诗词赏析(四)
![李煜诗词赏析(四)](https://img.taocdn.com/s3/m/073e10d85fbfc77da269b1f5.png)
李煜诗词赏析(四)1、《喜迁莺•晓月堕》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凭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赏析: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词的上片写彻夜梦思的情状与伊人消息沉沉。
这汹涌而来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来早在心理埋好伏线,以至于入梦时,李煜也舍不得将其丢掷一旁,多情伤别,梦寐萦怀,然而梦中究竟有多少字,他只字未提。
“晓月坠,宿云微”,这两句对偶,描写晓月西沉,暮云渐上,一片祥和之色与梦回后的惆怅。
这种气氛使得词人便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不知不觉魂归梦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弥漫在词人整个心中,在梦乡里,只见雁影在苍宇之间渐飞渐远,却没有带来任何音信,词人因此伤感。
而《清平乐》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与“雁声稀”、“芳草”相印证,意趣更加明晰。
这两句,扩大了空间,增强了离恨,心情尤觉不宁,所以只得频频欹枕,默默无言。
上片坠月余辉、微云抹岫与梦里残痕、天边芳草暗相融洽,使人感到曲折深邃,缥缈汪洋。
下片描写冷静堂院与词人的寂寞与伤感。
“啼莺散,馀花乱。
”莺散花落,春天也即将逝去;雁声稀少,啼莺也纷纷振翅而去,似有别处风光更加迷人,总会比这残花乱舞的寂寞画堂增添几分生气。
“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词人不扫落花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要留给欢爱的人看看,好花到了这个地步十分可惜,来引起她的警惕;第二是要让欢爱的人明白,惜花之人对此又是多么难堪,来引起她的怜惜。
总之,希望从这里来感动她。
秋色已尽,想必伊人也要赶快归来,以后不再远离,道来简单,意味却是深长,因为这正是大周后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李煜是独自度过。
在这寂静之中,陪伴词人的只有寂寞,只能凭空怀念当年一幕令人心旌神摇的风景。
可惜李煜自己格外清楚,他思念的大周后,是不会再回来了,将逝的春景、已经逝去的美人,终究只是一场梦,无法挽回。
陆淞《瑞鹤仙》词中有这么一段:“阳台路迥(一作‘远’),云梦雨,便无准。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a13e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f.png)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d58fd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9.png)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_李煜代表作鉴赏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煜经典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牌名:浪淘沙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词牌名:子夜歌|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
词的上片,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片,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古诗词赏析李煜
![古诗词赏析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6218cfd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4.png)
古诗词赏析李煜1、采桑子·秋怨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2、长相思·云一緺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
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3、长相思·一重山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4、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词牌名:谢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李煜最出名十首诗词
![李煜最出名十首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44af22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8.png)
李煜最出名的10首诗词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有谁知道往事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么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那棵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不断,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门帘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在迷梦中,才能忘记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容易,再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往事如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走了,今昔对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婉转凄苦的哀歌。
四,《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古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翻译赏析
![古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cbd582650e52ea54189822.png)
古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翻译赏析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前言】《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是李煜作了俘虏北上渡江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亡国的悲痛心情。
【注释】①吴苑:宫阙名②岫:峰峦【翻译】江南也好江北也罢,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
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此时不忍闲坐,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
【鉴赏】写诗人失国失家后的落魄景象和凄凉心境。
山重水尽、绝望无依的兄弟四人,都已不堪愁苦闲坐,再仔细思量,更是令人窒息的绝望。
直到国破家亡,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体味到了做俘虏任人宰割的痛苦。
梦醒了,国亡了,思量追悔也无济于事了。
与北宋誓死抵抗未必能取胜,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
李煜尚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能发愤图强,还不知是谁做一统帝王。
可恨的是他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只能坐在飘舟里“细思量”,去为自己家族的处境哀愁了。
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和抒发,不粉饰,不矫造,有很强的感染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
![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8e74e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5.png)
李煜诗词及鉴赏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是南唐后主,创作了多少名篇,为后人带来巨大影响,下面是具体的诗词及鉴赏,欢迎参考!李煜诗词及鉴赏篇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诗词鉴赏
![李煜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d7250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b.png)
李煜诗词鉴赏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天资聪颖,通晓音律,工书善画,擅长诗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词名世。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煜诗词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李煜诗词鉴赏篇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鉴赏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诗词特点
![李煜诗词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ebe1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4.png)
李煜诗词特点
李煜的诗词作品充满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情感真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语言优美。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1. 情感真挚:李煜的诗词表现了他对爱情、家庭和国家的深切思念和忧虑,具有强烈的感情表现力和真挚的感情情感。
例如,《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他无尽的忧愁和思念。
2. 形象生动:李煜的诗词描绘出丰富的意象和图景,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他善于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具体的场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浪淘沙》中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凭栏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3. 富有哲理:李煜的诗词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的诗词对生命、爱情、人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反思。
例如,《浣溪沙》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4. 语言优美:李煜的诗词语言优美、流畅,充满着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
他的诗词常常使用婉约派的语言形式,通过韵律、韵脚和押韵等手法使诗词具有更强的艺术性。
例如,《菩萨蛮》中的“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这句诗就具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感。
总的来说,李煜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表现出文学艺术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煜诗词赏析(三)
![李煜诗词赏析(三)](https://img.taocdn.com/s3/m/6dacb4aeee06eff9aff80706.png)
李煜诗词赏析(三)1、《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赏析:《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词。
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后主亡国前所作。
此词突出了渔父的独立自由,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
全词借景寓意,意境悠然散淡,语言清丽不俗,可谓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2、《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赏析: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
李煜这首词,继承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
开篇选取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境界阔大。
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就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
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
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把春天装点得十分灿烂。
江上岸中所见,尽是美景。
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首渔父歌,多自由,多快活!这世上像我这样的自由人,能有几个。
结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实是作者对渔父的羡慕,就像王维《渭川田家》诗里所说的“即此羡闲逸。
”3、《采桑子•秋怨》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赏析: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这首词表面看来,是一首闺阁悲秋之作。
但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郑王北去未归,也可以理解为后主思念弟弟的感情流露。
结句不说人在远方无法传递书信,却怪黄河九曲寒冷,游鱼无法逆流而上将书信传递。
化用典故,将书信活化为游鱼。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大全赏析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大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16af6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3.png)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大全赏析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终一位国君。
我在此整理了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叉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这首词是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肤浅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五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简单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消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的确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苦痛,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五代时期李煜诗词赏析2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
【诗歌鉴赏】李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8367c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9.png)
【诗歌鉴赏】李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李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煜《南歌子·云观新绿》原文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当这首歌浓缩成一场绿色的盛宴时,为什么五彩缤纷的云彩会飘到五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空。
不要把红茶帘翻得太久,以免被阳花引诱嫁给东风。
李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注释云鬓角:描述女性浓密的黑色和柔软的鬓角,就像乌云一样。
切割:修剪、排列,这里指的是插入。
绿色:黑色和闪亮的颜色,主要用来形容鬓角。
2、霞衣:轻柔艳丽的衣服,这里指舞蹈时穿的霞披。
曳(yè):拖,拉。
晓红:指早晨太阳初升时的红色霞光。
3.静止不动:静止不动。
翠岩:指绿松石垫子。
翡翠,绿松石。
宴会是用蒲渭、竹条和树枝做成的席子。
4、彩云:绚丽多彩的云朵。
这里指巫山神女。
巫峰:即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南。
此句用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光彩照人。
5.栾飞镜:栾镜。
“鸾镜”指化妆时使用的镜子。
6、?(yáng):飘扬,飞扬。
7.红袖:女式红袖。
这是用来指一个美丽的歌手。
窗帘:由布料、竹子、芦苇等制成的具有屏蔽作用的物体。
朗:窗户。
8、杨花:也可指柳絮。
勾引:调弄,吸引。
东风:指春风。
李渔翻译的《南歌子·庙宇新绿》待更新李渔《南歌子·庙宇新绿》赏析《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是唐朝诗人李煜的诗词作品,这首词写歌女于宴间表演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歌女的盛妆艳饰和明丽动人。
一、二句写歌女的头饰和衣着,精心修饰、光彩照人,是直写铺陈。
三、四句写歌女凝立宴前,准备表演,虽不动而有情,虽未舞而飘逸,是侧写比衬。
“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状上一笔宕开,似问非问,未答已答,从宴中人的视角写出了歌女的神采飞扬和婀娜多姿,手法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鲜明。
下一部电影描述了这位歌手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舞蹈。
“边拍边唱”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歌手的歌声的,很美很美。
“回头”一句描述了歌手的舞蹈,描述了舞蹈的轻快。
李煜十大经典诗词
![李煜十大经典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f07714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3.png)
李煜经典十大诗词李煜,作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的诗词创作生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与哀愁,反映了他的生活与心境。
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作品及解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被俘后所作。
词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痛苦回忆和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
词人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氛围,抒发出他的悲愁情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描写了李煜被俘后,独上西楼,看到深院梧桐,感受到清冷的秋意,心中涌起千丝万缕的愁绪,无法割舍的离愁之痛。
词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他内心的深沉痛苦和孤独。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后,表达了他对亡国的悲痛和对过去的怀念。
词中通过对雨夜、罗衾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抒发出他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同时,词人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贪欢和欢乐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忧虑和无奈。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表达了李煜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欢乐的追忆和哀悼。
词中通过对林花的描写,透露出他对故土和过去的深深眷恋。
同时,词人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变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通过描述北戴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上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66fa2602768e9951e738c5.png)
李煜诗词赏析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名篇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名家评价: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茅暎《词的》卷一:“绝无皇帝气。
可人,可人。
”谭复堂:“前半阙濡染大笔。
”王壬秋:“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陈延焯《词则·大稚集》卷一:“哀感顽艳,只说不出。
”《云韶集》卷一:“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
”王阁运《湘绮楼词选》前编:“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闽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半阅言所处之寂寞。
下半例满腹离怨,无语可以形容,故朴直说出。
“别是”句,尤为沉痛。
盖亡国君之滋味,实尽人世悲苦之滋味无可与比者。
故曰:‘别是一般’。
此二首表面似春秋闺怨之词,因不敢明抒已情,而托之闺人离思也。
”俞平伯《读词偶得》:“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
”《唐宋词选释》“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象,却融会全篇,如起笔“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已摄尽凄婉的神情,‘别是一番滋味’,也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还可形状,这却说不出,是更深一层的写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诗词赏析相见欢【题解】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调名一作《乌夜啼》。
此词作于亡国后,抒写离乱之愁,哀伤之意,读来令人不由随之而伤怀。
【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题解】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词述作者当年被俘北上时的情景。
表现出国破家亡的忧痛,也流露了经过内心自省而产生的悔恨和哀怨。
【原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题解】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一本调下有题“感旧”。
作者囚于宋室,故国之乡,系囚之恨,岁月无常之感,常笼心头。
便作是词以抒怀。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吕远本《南唐二主词》调名作“浪淘沙令”。
《草堂诗余》调下题“怀旧”。
宋蔡绦《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
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里是李煜的所有词,大家有兴趣来读读李煜词全集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阮郎归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又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又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又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临江仙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又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又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