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2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a1936d4aaea998fcd220ebe.png)
肱骨近端骨折【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
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I型:无移位或移位〈lcm或成角〈45°。
Ⅱ型:解剖颈骨折(2部分骨折)Ⅲ型:外科颈骨折(2部分骨折)Ⅳ型:大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Ⅵ型:骨折脱位型(2、3、4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1。
无移位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等。
1~2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即开始功能锻炼。
2.解剖颈骨折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可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对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考虑一期行关节置换。
3.外科颈骨折首选闭合复位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
外展型骨折不必复位,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外展位固定。
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疗。
对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少见。
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
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
3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
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肱骨干骨折【概述】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5%.【诊断】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轻微外伤即产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80a318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7.png)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患者姓名:XXX 性别:×× 年龄:××岁住院号:
××××××
手术日期:××年××月××日手术名称:肱骨近端骨折切开
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诊断: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诊断: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方法:采用静脉全麻下手术,用洁净巾包扎上臂,采用沿肱
骨外侧短切口切开,切断肌腱并暴露骨折端,用适当的干式切开器清
除软组织,做好骨折端准备。
骨折端分别使用钩针、指压或特制器械复位,得到理想的解剖复
位后,使用钢板和螺钉进行内固定,切口冲洗缝合,覆盖压迫止血后,用绷带包扎并固定上臂,完成手术。
术后处理:手术后将患肢固定于石膏外固定架中,注意肢体的支
撑和保温。
次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并予给予适当的疼痛、消炎治疗等,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确保恢复良好。
术后评估: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手术口无渗血、渗液及感染,
患者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术后第三天拆线并
更换石膏固定,患者表现出良好的康复情况,并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手术医生:×× ×× 助手:×× ×× 合同医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a43db4e9c77da26924c5b054.png)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作者:张伟王宇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方法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在医师指导下康复治疗减少预后并发症。
结果本组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早期康复治疗,疗程缩短,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减轻。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
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
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手术时间7.2 d。
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
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
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1.2.1 骨折治疗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图说经典手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图说经典手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9e776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6.png)
图说经典手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所有骨折中约占4-5%,65岁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目前是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非常广泛的治疗方式。
本图文详解较为常见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分型肱骨近端骨折AO分型可分为A、B、C型:A型包括关节外骨折,即2段骨折(简单的结节撕脱和外科颈骨折)B型为2处或3段骨折肩关节脱位的外科颈骨折,一个结节骨折;C型包括合并或不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解剖颈骨折。
适应症1.移位以及不稳定的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2.涉及肱骨干的近端骨折。
禁忌症1.稳定、未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2.肱骨头劈裂或者粉碎性骨折;3.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身体情况差;4.局部软组织感染。
手术步骤本病例是左侧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不伴肌腱的断裂。
1.体位: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
2.行消毒铺巾,露出患肢肩关节以下部分,左手绑无菌绷带。
3.切口: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从喙突外侧边缘开始做直线式皮肤切口,直到肱骨三角肌粗隆部位。
4.暴露三角肌,胸大肌界面及其间沟。
5.切开间沟筋膜,显露并保护头静脉。
6.拉钩将头静脉牵向外侧。
7.分离胸锁筋膜和松解近端的喙肩韧带。
8.以骨膜剥离子钝性分离肩峰下和三角肌下的间隙。
9.分离三角肌远端止点的前1/2将三角肌钝性牵开。
10. 冲洗血肿。
11. 复位外展内旋肩关节。
12. 点式复位钳固定。
13. 放置锁定钢板。
14. 使用2.5mm钻钻入骨折线远端的第一个螺钉孔(需打穿对侧皮质)。
15. 测深钻孔的深度。
16.用自攻钉攻丝,并用螺丝刀拧入螺丝钉。
17. 于骨折近端拧入第二颗螺钉以固定骨折部位。
18. X-RAY确认钢板放置合适。
19. 取下点式复位钳。
20. 拧入其余螺钉。
21. 拍片确认。
22. 脉压冲洗枪冲洗伤口。
23. 手术刀切开引流管切口,用止血钳放置引流管。
24. 缝合筋膜。
25.缝合皮肤以及皮下组织。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研究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9a0b20ed630b1c59eeb57b.png)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研究作者:周卫雄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91—01肱骨外科颈骨折为常见骨折,我科在2007年3月~2012年2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3例,将两种方法作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共43例,骨折按Neer’s分型[1]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锁定钢板固定克氏针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4~82岁,平均58.4岁;两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4例,移位较轻,骨质疏松不明显;锁定钢板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4~81岁,平均63.5岁,两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4例,移位明显,或骨质疏松明显。
1.2 手术方法1.2.1 克氏针固定组:患者麻醉后平卧位,消毒铺巾,在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以三到四枚克氏针交叉穿过骨折线。
再透视下被动活动患肩见骨折无移位后包扎。
有三例患者透视下闭合复位效果欠佳而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
1.2.2 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体位同上,消毒铺巾后取三角胸大肌间切口,保护头静脉,自三角肌附着点剥离显露骨折端,复位后放置锁定钢板,导筒定位,在透视下以松质骨螺钉固定肱骨头。
钢板近端以皮质骨锁定钉固定。
透视见螺钉未穿出肱骨头并被动活动肩关节功能满意后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2天抗生素,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4~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主动锻炼,并配合理疗、药物熏洗等。
2 结果两组患者随访平均15个月。
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3天VAS疼痛分值优于锁定钢板组;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分值优良41例,差2例,此分值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数据以SSPS1.0软件处理,采取t检验,见下表。
3 讨论3.1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此方法不切开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对肱骨近端血供几乎无干扰,明显减少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f303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9.png)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分型及手术方式如下:分型: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Neer分型。
该分型依据肱骨近端的四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将骨折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是指骨折线涉及上述解剖部位中的两个、三个或四个部分。
手术方式: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特别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受伤部位以重新对齐骨折,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械固定骨折部位。
2. 髓内钉固定:将髓内钉插入肱骨近端,以固定骨折部位。
3. 钢板内固定:通过钢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4. 肩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可以采用肩关节置换术。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来确定。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3型骨折的治疗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3型骨折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d9dd0a6d1f34693daef3e7a.png)
1、治疗原则
A1.3型骨折是包含有盂肱关节脱位和结节的骨折。
几乎所有这个类型都会涉及大结节。
复位盂肱关节应当作为一项急诊操作来进行。
一旦盂肱关节被复位,A1.3型骨折就会转变为A1.2型甚至A1.1型骨折,而按分类处理。
因为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的牵拉,所以大结节骨折部位常常向后上移位。
如果大结节畸形愈合(超过5mm的移位),就会撞击肩峰,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
从生物力学上来看,由于力臂较短,会减弱冈上和冈下肌的肌力。
2、盂肱关节的复位
复位盂肱关节应当作为一项急诊操作来进行。
有几种办法使其复位。
∙结合牵引的办法
∙改良的Stimson法
除非脱位之后立即进行复位,否则一般要使用镇痛剂和麻醉剂。
给与轻微镇静复位可能会成功。
如果复位不成功,可能需要全麻使得肌肉完全放松。
如果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则需要切开复位。
结合牵引复位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纵向牵拉患肢,另一人帮助进行横向牵引。
在胸部围一个方巾有助于对抗牵引。
改良的Stimson法
在改良的Stimson法,患者俯卧位,伤侧肩部超出手术床边缘。
一个牵引锤挂在腕部。
过一段时间,肌肉组织松弛,那样,肱骨头就能自行复位;如果不行,可用轻柔的手法复位。
确认复位
复位要通过X线来确认。
要特别注意照取一个肩胛骨前后位片,以确认盂肱关节的复位。
仔细观察大结节和其移位程度。
一旦盂肱关节被复位,A1.3型骨折就会转变为A1.2型甚至A1.1型骨折,而按分类处理。
肱骨近端neer分型
![肱骨近端neer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596ab7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2.png)
肱骨近端neer分型肱骨近端的Neer分型,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它就是我们聊聊肩膀骨头的一个小秘密。
想象一下,肩膀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里面的每一根骨头都有自己的角色。
Neer分型就像给这些角色打上标签,帮助医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肩膀的损伤。
我们常常听说“肩周炎”、“肩袖损伤”,说白了,都是肩膀这台机器出现了故障。
Neer分型把肱骨近端的骨折分成了几种类型,就像把不同的故障情况标记出来,方便大家处理。
Neer分型具体分为哪几类呢?第一类,叫做“一型”,听起来就简单,实际上它是最轻微的骨折。
想象一下,你在公园里慢跑,不小心摔了一跤,肩膀只是轻微挫伤,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第二类,叫做“二型”,这个时候肩膀的骨头有点裂了,可能得去医院照个X光,看看情况。
其实也不用太紧张,医生一般会给你打个石膏,休息几周,问题就能解决。
然后,咱们来说说“三型”。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肩膀的骨头开始出现多处骨折,像个拼图散落了一地。
这个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让骨头重新“团聚”。
手术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只要医生技术好,你也不用太担心。
紧接着是“四型”,这个就更复杂了,骨头和关节面都出现了问题,可能影响到肩膀的活动。
为了不影响日后的运动,医生可能会比较谨慎地处理。
再往下是“五型”,这时,肩膀的骨折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医生会考虑更复杂的手术方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心慌?大家别怕,现代医学进步神速,医生们可都是专业人士。
就像“有备无患”,只要认真对待,结果往往都能令你满意。
毕竟,肩膀可是一条大路,平时我们多运动,保护好肩膀,才能让这条路走得更加顺畅。
所以啊,肩膀的健康真是不能小觑,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咱们常说“安全第一”,这绝不是空口无凭。
无论是打球、游泳还是健身,都要小心翼翼,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保持正确的姿势、适量的运动,肩膀的“小伙伴”才能保持长久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肩膀是我们上肢的支柱,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2型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技术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2型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39b65cad02de80d4d8407a.png)
1、治疗原则
A1.2型骨折是大结节有移位的骨折。
因为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的牵拉,所以大结节骨折部位常常向后上移位。
如果大结节畸形愈合(超过5mm的移位),就会撞击肩峰,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
从生物力学上来看,由于力臂较短,会减弱冈上和冈下肌的肌力。
2、大结节骨折的复位和临时固定
大结节的复位
首先可尝试闭合复位,尽管不容易成功。
亦可以在透视机下,通过小切口,置入一枚带螺纹的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
如果不成功,需要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的技巧
在较瘦的病人,将其上肢轻微外展,这样可以用拇指按压大结节骨折块使其复位。
直接复位
在透视机辅助下,准确的在大结节骨折块的侧面做一小切口,轻柔劈开三角肌,插入一个小的剥离器、拉钩或是顶棒,在大结节顶部边缘。
将其推回原位。
大结节的临时固定
经皮复位
应用器械使之复位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确认复位
复位以及克氏针合适的位置需要在透视机下确认。
3、大结节的固定
可以选用3.5mm空心螺钉(如图示)或普通螺钉。
备注:垫片可以适当的应用在骨质疏松或是碎裂的情况。
因为垫片会使钉尾突出并可能导致肩部撞击,所以,一般不主张使用。
大的骨块:
如果大结节的骨块较大,应用两枚螺钉固定会更好。
备注:在置入第二枚螺钉时,尽量靠近近端,以避开腋神经。
完成接骨术
一旦接骨术完成,移除所有的克氏针。
通过透视机来检查固定效果。
手术讲解模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https://img.taocdn.com/s3/m/297f13d4a8956bec0875e319.png)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近侧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断端,清除积血。直视下复位后,分别从肱 骨内外上髁各穿入1枚2.5mm克氏针,做骨折交叉固定,针尾折弯后置于 深筋膜下或3mm加压螺丝钉行交叉固定(图3.4.4.1-6)。 (3)缝合肘管后壁,将尺神经移位至皮下脂肪组织内。助手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2.肱骨髁上骨折前路血管神经探查与骨折 内固定术(Anterior Exposure of Vessels and Nerves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新鲜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因取前侧切口, 故取仰卧位,伤侧上肢外展,前臂旋后, 置于手术台旁的小桌上。对无血管损伤, 仅有内翻畸形者,或骨折已有纤维愈合者, 应取后侧切口,病人取仰卧位,伤肘置胸 前。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切口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s形前切口,起自肘上内侧8cm,沿肱二头 肌、肱三头肌间隙下行,至肘横纹横切达 肘关节外侧,再沿肱桡肌内缘下行4cm[图 1 ⑴]。
手术资料: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⑴肘前切口和浅层显露
如血管受压或损伤,应优先处理,尽早恢 复前臂血运。肱骨髁上折,由于近折端前 移,肱二头肌腱膜紧张,常使位于二者之 间的肱动、静脉受压。一般,切断 肱二头肌腱膜即可减压。有时肱动、静脉 被骨折近端直接压迫,应在直视下细心施 行手法牵引,将骨折端分开,把动、静脉 分离出来,解除压迫。如有血管痉挛
肱骨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骨折手术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f3ca8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f.png)
肱骨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会因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手术的基本步骤:
1. 术前准备: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医生会对骨折部位进行 X 光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2. 麻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3. 切口:根据骨折的位置,医生会在肩部或肘部做一个适当的切口,以暴露骨折部位。
4. 复位:医生使用牵引、撬拨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位置。
5. 固定:复位后,医生会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或其他固定装置将骨折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这些固定装置可以帮助骨折愈合,并保持骨骼的稳定性。
6. 缝合:固定完成后,医生会仔细检查伤口有无出血,然后将切口缝合。
7. 术后处理:手术后,患者的手臂通常会被固定在石膏或支具中,以帮助骨折愈合。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手臂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骨折情况都不同,因此手术步骤可能会有所调整。
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0ee8d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8.png)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来治疗。
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该手术的具体过程。
一、手术准备
1.术前准备骨科手术器械,包括镊子、骨用力钳、骨探、锥形针、股二头肌钩、钢板、螺钉等。
2.麻醉。
3.患肢必须清洗干净,并做好消毒处理。
二、手术切口
1.使用手术刀,在患者肘部皮肤隆起的部位,做出一直性的5厘米长的皮肤切口。
2.用镊子将皮下组织和肌肉切开,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
3.清理软组织和坏死组织,将表面清理干净,以免感染。
三、骨折复位
1.使用骨探和锥形针的组合破坏骨折局部骨小梁,以便进行复位。
2.使用骨用力钳和股二头肌钩进行牵拉,使骨折部位达到理想复位位置。
3.复位后,使用一块小骨板和三个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住,以确保骨折复原。
四、伤口缝合
1.在确认骨折部位固定后,清洗切口,并进行缝合。
2.伤口缝合后,进行消毒处理。
五、术后处理
1.将患者送到恢复室,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2.在恢复室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生命体征。
3.恢复室观察完成后,进行康复治疗。
以上就是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步骤,虽然手术内
容较为复杂,但是医生们总是严格按照步骤执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请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以便选择适合您的
治疗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79f180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0.png)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局部消毒,铺巾。
根据CT及X线片资料诊断患者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口选取在肱三头肌肌腹外侧,切开皮下组织及肌腱,暴露肱骨近端。
将骨折部位彻底清创,去除游离碎骨,重新定位骨折端并复位。
使用4根Kirschner针将骨折部位暂时固定,并进行X线片检查。
确认骨折端位置无误后,将Kirschner针逐一更换为3.5mm钢板,经内侧冠状面钻孔固定。
术中X线片检查骨折部位复位良好,无内固定物移位现象,切口冲洗、止血,关闭皮肤。
术后处理:
术后加压包扎,保持肢体局部温暖,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术后第二天进行X线片检查,确定内固定物位置、骨折复位情况,拆除加压包扎,进行伤口护理及康复训练。
术后并发症:
无。
医嘱:
1. 术后加压包扎,保持肢体局部温暖,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2. 拆除加压包扎后,进行伤口护理及康复训练。
3. 术后第2天进行X线片检查。
4. 术后1周内禁止运动、握力,注意休息,避免撞击及外伤。
5. 术后1周内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6. 术后2周内进行复查,随访观察。
7. 术后注意饮食、休息,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8.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手术室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手术配合(配彩图)
![手术室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手术配合(配彩图)](https://img.taocdn.com/s3/m/0ee9e57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3.png)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
一、麻醉:全身麻醉
二、体位:沙滩位(手术床调头)
1)健侧手平伸于搁手板固定,患侧搁手板倒放并紧贴床沿,手顺势平伸2)胴窝处垫一胸枕,胫后垫一薄垫,防止足跟受压
3)手术床调节成沙滩椅状:背板抬高45°、头低脚高30°、腿板下降30。
4)头部放一挡板,身体尽量外移,肩关节腾空,利于术中透视
三、常用物品:
1)敷料:大包、衣包、骨科巾包、大孔巾2)器械:骨大器械包、公司外来器械3)常用一次性物品
常规:
特殊:
五、主刀手术医生团队: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铺巾
2、大圆刀切开皮肤
3、小圆刀切开皮下筋膜
4、骨剥钝性分离肌肉层
5、暴露骨折断端
6、骨剥剥离骨折端两头少量骨膜
7、骨折复位,先用2.0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复位效果
8、放入合适钢板,用1.5克氏针 临时固定钢板
9、按需要上螺钉,固定钢板 10、取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
11、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钢 板、螺钉位置并打印透视片 12、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13、缝合切口、皮肤 14、覆盖伤口
递大圆刀 递小圆刀 递骨剥及各类拉钩 递持钢板钳,2.0克氏针装电钻 C 臂机透视
递钢板,1.5克氏针装电钻 装钻头、递测深器、螺钉 递空电钻
C 臂机透视 20ml 针筒抽取生理盐水 1/0E 、2/0E 、3/0E 依次缝合切口消毒皮肤,美敷覆盖。
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ce72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9.png)
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闭合复位:在局麻或全麻下,通过手动或外力作用下,使断骨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骨折块相对稳定且不严重错位的情况。
2. 手术复位:需要进行开放手术,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并精确复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严重错位、骨折碎片较多或有关节紊乱的情况。
3. 辅助设备复位:使用辅助设备,如图像引导器或X线机械导航系统,可帮助医生精确定位和复位骨折。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复杂的骨折或需要高度准确性的情况。
4. 联合复位:在外科手术时,可以通过结合上述方法的组合来实现最佳的复位效果。
例如,先进行切开手术,然后使用辅助设备进行精确复位。
需要注意的是,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方法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来决定,并在手术台上进行。
肱骨骨折分类
![肱骨骨折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17d41b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0.png)
肱骨骨折分类肱骨骨折是指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肘关节附近的肱骨部位。
肱骨骨折的分类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分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骨折类型肱骨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轻度骨折轻度骨折是指肱骨的骨折程度较轻的情况。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肘关节的扭伤或轻微的外力引起的,骨折线一般较短,骨折片之间的移位较小。
轻度骨折往往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来恢复。
1.2 中度骨折中度骨折是指肱骨的骨折程度适中的情况。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较大的外力作用于肱骨而引起的,骨折线较长,骨折片之间的移位较明显。
中度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
1.3 重度骨折重度骨折是指肱骨的骨折程度较重的情况。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于肱骨而引起的,骨折线较长,骨折片之间的移位明显。
重度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骨折复位术。
2. 骨折部位除了根据骨折的程度进行分类外,肱骨骨折还可以根据骨折的部位进行分类。
常见的肱骨骨折部位有以下几种:2.1 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干部位发生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肱骨干部位而引起的,骨折线呈直线状。
肱骨干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骨折复位术。
2.2 近端肱骨骨折近端肱骨骨折是指肱骨近端部位发生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脱臼、肘关节扭伤或直接外力作用于肱骨近端部位而引起的。
近端肱骨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
2.3 远端肱骨骨折远端肱骨骨折是指肱骨远端部位发生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脱臼、肘关节扭伤或直接外力作用于肱骨远端部位而引起的。
远端肱骨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
3. 骨折复杂度除了骨折的程度和部位,肱骨骨折还可以根据骨折的复杂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肱骨骨折复杂度有以下几种:3.1 单纯骨折单纯骨折是指只有肱骨发生骨折,周围软组织未受到明显损伤的情况。
手术-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a158b3f5a8102d276a22f7a.png)
1 桥接技术对于A1.2-1.3型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固定。
然而,在最后,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Mippo+桥接技术相比,在骨折端未发现明显的加压优势。
2 Mippo技术桥接内固定既可通过切开复位来实现,也可通过Mippo技术来实现,后者能最大程度保留骨折区软组织的附着。
3、复位股骨远端复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varus/valgus 内翻/外翻∙flexion/extension 屈曲/伸直∙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 内旋/外旋∙translation 翻转∙lengthening/shortening 延长/缩短4、解剖特征股骨远端有其独特的解剖形态,从下图端视位来看,股骨远端外侧面是一个与垂线相交10°的斜面,而内侧为与垂线相交20-25°的斜面;股骨远端外侧髁(髌面)与内侧髁(髌面)连线有10°倾斜角。
这些解剖特征对于内固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避免穿入关节。
神经血管束: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位于股骨远端的后面,由于其解剖特征,股骨远端骨折有3%病例伴有血管损伤,1%伴有神经损伤。
在股骨远端外侧面,没有重要神经血管束,在行手术显露过程中,膝上外侧动脉是可能需要结扎处理的血管。
在膝关节后方,有神经血管束存在,外伤医生需要注意。
5、生物力学恢复下肢生物力线是手术重要目的之一,正常人体下肢的力线,起自股骨头中心,通过胫骨平台中心,至踝关节中心。
此轴线可以通过用一根电线(电刀线)来估计,如下图,其体表测量方式为:起自髂前上嵴,通过髌骨正中(胫骨髁间嵴内侧),止于第1、2足趾之间。
在测量过程中确保股骨远端没有旋转。
下图为下肢力学图,其中,最上的虚线表示垂线(Vertical axis);中间线为生物力学(Mechanical axis);下线为解剖轴线(anatomical axis)。
6、内固定物选择LISS:适用于髁间骨折;髁钢板:适用于髁间骨折;95°角钢板:适用于髁上1.5-2cm骨折;95°动力髁钢板:适用于髁上2cm以上骨折;逆行髓内钉:适用于髁上6cm以上骨折,因为其远端需要有2个锁定螺钉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则
因为大结节的显著突出,会导致肩部的疼痛和撞击,所以大于5mm的移位建议复位和固定。
2、大结节的复位和临时固定
预置缝线:穿过冈上肌肌腱插入预留的缝线,如果可能,也在冈下肌肌腱预留。
(见上图)
清理骨折断端
清理骨折断端及血肿块。
通过有限的剥离或掀开骨膜,以显示骨折线周围2-3mm 的范围。
(见上图)
复位
通过牵拉预留的缝线,来将大结节复位。
小心不要用持骨钳去夹结节的骨折碎片。
一旦大结节骨折块在正确的高度,旋转手臂,以使骨折块正确复位。
(见上图)
临时固定
用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的骨折块。
(见上图)3、固定
总论
固定大结节有几种方法。
选择取决于:
∙骨折块的大小
∙骨质条件(骨质疏松)
∙骨折粉碎的程度
方法包括:
A)螺钉固定(空心螺钉或是普通螺钉;用或不用垫片),适用于单独较大的骨折片,并且骨质条件要好。
B)张力带缝合
张力带缝合对于骨质疏松或粉碎骨折的患者更为安全,因为通过肌腱的缝线比通过骨质的缝线要牢固。
缝线的形式也可为粉碎性骨折提供更好的稳定。
张力带远端的锚定,可以通过在肱骨干前后位上钻孔(B1),或在外侧皮质置入螺钉或铆钉(B2)。
这些技术可以组合使用。
拉力螺钉
置入一枚3.5mm拉力螺钉或空心螺钉。
螺钉应到达关节面下方内侧皮质。
备注:垫片有可能使螺钉头更为突出,进而导致肩部撞击。
在远离肩峰的位置使用垫片,问题可能较少。
在透视机下检查复位的情况。
(见上图)
如果可能,要置入第二枚螺钉,以使其达到旋转稳定。
备注:置入第二枚螺钉时,应尽量靠近近端,以避开腋神经。
拉力螺钉置入后,可以移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和其他的缝线。
(见上图)
张力带缝合,缝线最佳的位置是在腱骨联合处。
将缝线平行穿入肌腱,获得最佳的把持力,比穿过骨质更好,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患者。
(见上图)
远端锚定—钻孔
可以通过水平钻孔行远端锚定。
用2.0mm钻头钻孔,可利用导针辅助穿入缝线。
(见上图)
图示为“8”字缝合,缝线穿过骨质并系紧。
缝线的形式也可为粉碎性骨折提供更好的稳定。
(见上图)
远端锚定—螺钉
先置入螺钉和垫片,将缝线绕过垫片下方,再拧紧螺钉。
备注:拧入螺钉时要小心腋神经。
(见上图)
然后系紧缝线。
在较小的空间,要利用螺钉缠绕缝线,作为远端固定点,而不在骨干上钻孔穿过缝线。
(见上图)
另一种方法:骨内缝线
缝线可以从肩袖传入,围绕一个小的结节的骨片。
远端缝线穿过单侧皮质钉孔的位置如图所示,穿过结节远端骨块的皮质。
可以多穿过些缝线,以增加稳定性。
(见上图)
一旦穿好缝线,将结节的骨块复位,并用克氏针固定。
(见上图)
然后,系紧缝线,固定骨折块。
另一选择:缝线类似于水平褥式缝合。
注意缝线穿过远端下方的单皮质钉孔。
(见上图)
张力带近端缝合锚定
尤其在粉碎的结节骨折,额外的铆钉是会有帮助的。
铆钉应在复位之前被置入。
铆钉应直接穿入骨折边缘,尽可能近的靠近关节软骨。
(见上图)
缝线贴近腱骨联合处,穿入冈上肌肌腱。
(见上图)
大结节解剖复位后,用1-2枚克氏针做临时固定,牵拉并系紧缝线。
(见上图)
如前所述,图示为缝线在远端通过一枚螺钉进行铆定。
缝线绕过带有垫片的螺钉。
系紧缝线,维持结节和骨折块的位置,并抵抗肩袖的牵拉。
移除置入的克氏针。
(见上图)
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张力带缝合
张力带缝线结合拉力螺钉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见上图)
缝合肩袖
用间断缝合或是连续缝合,修复肩袖位于冈上肌和肩胛下肌之间的裂隙。
任何明确的肩袖的撕裂也应该修补。
(见上图)
4、检查复位情况
利用透视机,在上肢的各个方位,仔细检查准确的复位以及内固定(包括内植物适当的位置和长度)。
要确认螺钉没有进入关节内。
(见上图)
腋位片(见上图)
在沙滩椅体位,适当的控制C型臂来获得正交的影像,以确认复位是否满意、固定是否坚强和螺钉有没有进入关节。
(见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