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37733f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0.png)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矿床学复习资料
![矿床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9327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a.png)
矿床学复习资料矿床学复习资料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形成、分布和开发的科学,它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等多个学科。
对于学习矿床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矿床学复习资料的内容。
1. 矿床形成机制矿床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沉积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形成机制,并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过程。
例如,热液矿床是由热液在地壳中循环流动形成的,而沉积矿床则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
2. 矿床分类根据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将矿床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分类,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矿床类型包括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每种类型的矿床都有其特定的地质特征和矿物组成,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它们。
3. 矿床勘探技术矿床勘探是矿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寻找新的矿床资源的过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矿床勘探技术,并能够评估其适用性和效果。
常见的矿床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勘探等。
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 矿床开发与利用矿床开发是将矿床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矿床开发方法,并能够评估其可行性和效益。
常见的矿床开发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浮选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5. 矿床环境保护矿床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矿床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复习矿床学时,我们需要了解矿床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矿床开发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矿床学复习资料应该包括矿床形成机制、矿床分类、矿床勘探技术、矿床开发与利用以及矿床环境保护等内容。
矿床的成矿系列
![矿床的成矿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eda8641952d380eb62946dc8.png)
在国内,翁文灏 (1920, 1927) 提出了华南矿 物分带问题。 50、60 年代郭文魁等编制 1:300 万全国金 属矿床成矿规律图,进行了湖南郴县 1:20 万区域 成矿规律研究;张炳熹等在南岭地区进行区域成矿 规律研究。 1966 年江西省地质局 908 地质队、广东省有 色金属勘察公司 932 地质队针对石英脉型黑钨矿 矿床提出了五层楼式成矿控制规律。 1974 年以陈毓川和李文达为首的研究集体提 出宁芜火山岩区区域矿床成矿模式 “宁芜玢岩铁 矿成矿模式”。
1975 年程裕淇等通过研究全国铁矿成矿规律, 提出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概念。 1979 年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发表 “初论矿 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正式提出成矿系列的 概念,并提出了19 个矿床成矿系列。1983 年研究集 体又发表了 “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的文章, 进一步完善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又新建了 6 个矿床 成矿系列,提出成矿系列序次的划分。 自矿床成矿系列概念提出以来,受到国内矿床界、 尤其是矿产勘查部门的关注,近二十年来对矿床成矿 系列的研究及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获得很大的进 展。
一.矿床成矿系列概念
矿床成矿系列是在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中 的矿床自然组合。 特定的四维空间、时间是指:
• 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内,一般是指一个构造活动旋
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 (时间维);
• 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是指上述地质构造活动所
涉及的地质构造单元,一般相当於新形成的三级构 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 (空间 维);
进成矿预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2—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
了“中国成矿体系和区域成矿评价”研究,
对各时代、各成矿区带的矿床成矿系列又一 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矿床学14-成矿规律
![矿床学14-成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73d7b0c90c69ec3d5bb758f.png)
控矿条件 和成矿规律
Ø 就空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各种地质构造 单元中的分布规律——成矿区域; Ø 就时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地史上的分布 规律——成矿时代; Ø 从成矿物质的聚集看,可以表现为各种矿 床类型的形成以及有关矿床和矿种的共生规 律——成矿系列。
第一节
控矿条件
控矿条件有两层含意: Ø 控制矿床组合和矿床群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 景和地球化学背景; Ø 在有利于成矿区域中使矿床定位的条件。
翟裕生(1996)划分了如下几类构造环境: ①稳定克拉通环境; ②大陆内部热点环境; ③大陆线性构造环境; ④大陆裂谷环境;
我国的中、新生代成矿作用与世界相比,有 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东、 西部成矿的差异上。 西部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比较发育,内生矿 床主要有铁、铜、钴、镍、钨、锡、金、稀有金 属、石棉、云母等,外生矿床有石膏、盐类、铜、 锰,石油和油页岩等。
东部地区燕山期成矿作用更为强烈,构成我 国东部最重要的内生矿床成矿期。重要的外生矿 床有第三纪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第三纪的盐类 矿床和现代盐湖等。
⑥ 我国东部重要的沉积矿床,如昆阳、襄阳式磷矿 以及湘鄂西黑色页岩中的铀、钒、镍、钼矿床。在 我国西部,形成大量内生矿床,如白银厂块状硫化 物矿床(黄铁矿型铜矿)以及镜铁山式火山—沉积变 质铁矿床。
(4) 古生代:主要形成的矿床:
①钾盐矿床(泥盆系、二叠系); ②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美国、东欧) ③块状硫化物矿床(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的乌拉尔)
(一)
成矿区域
1.金属成矿省
在地壳特定的区域内产出异常多特定类型的矿床。 发展趋势中加入了动态因素。——成矿省的演化是热 点。 2.成矿区域的划分 金属成矿省是矿床区域分布比较笼统的叫法。而 成矿区域的范围大小不—,往往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级 别。目前,人们一般按空间规模,把成矿区域划分为 全球性成矿域、成矿区(带)、矿带和矿田4个级别。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0c03d085f0e7cd1842536f5.png)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矿床学
![矿床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29f8daad51f01dc281f156.png)
矿床学一、名词解释矿产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具体而言,是指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床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其中提取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一般由有用的矿石矿物和暂时无法利用的脉石矿物所组成。
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
矿种不同,矿石品位的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矿体是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是矿山中被开采和利用的对象。
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
叠生矿床指在先期形成的矿床或矿体上,又受到了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而形成的矿床。
成矿系列指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统一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
成矿模式是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形成环境及成因机制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反映矿床研究成果,表达矿床成矿规律。
变成矿床遭受变质作用改造的矿床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统称为变质矿床。
若岩石中的某些组分,在变质作用前尚不具有工业价值,经变质作用后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由于变质作用改变了工业用途的矿床,都称为变成矿床。
可能性矿石矿物指矿石中能被工业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有些矿石成分较简单,有些矿石则成分较复杂。
脉石矿物指那些虽然与矿石矿物相伴,但目前还不能被利用的矿物。
脉石指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无用固体物质,包括脉石矿物、夹石和围岩碎块等。
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
矿体中围岩碎块和夹石的含量过多,就相对降低了矿石的品位,一般称其为矿石贫化。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df26de5192e45361166f598.png)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于其形成处于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多类型的流体成矿系统以及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潜力等特点,奠定了该区作为探索陆内动力学过程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开展陆内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和绝佳场所。
因此本文就上述论点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引言(1)将成矿带的构造要素突破以往按构造单元分解的做法,确立跨构造单元的“复合构造系统”,结合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点,重新确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并对成矿亚带进行了重新划分;(2)收集汇总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3)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沿基底结合带复活的网状断裂系统,阐明了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格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因规律。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具体范围,尤其是其南界,因没有区域深大断裂控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限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向北稍扩;南界为崇阳-常州断裂一线向南稍扩,东界以丹阳-常州东一线,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
大别造山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属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因此两者的界限明确,即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以此作为成矿带的北界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该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且断裂两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差异,因此也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东界基本为第四系覆盖,成矿作用微弱,且无明显地质、地貌差异性变化,以包括宁镇矿集区为原则,东部大致按地理位置丹阳-常州东为界进行划分。
由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南侧的江南隆起均属于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两者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为过渡渐变,因此两者边界划分一直较为模糊,过去通常的划分方案是以崇阳-常州断裂为界,但此断裂实为燕山期构造活动产物,将其作为成矿带的南界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矿床学第十六章 成矿预测
![矿床学第十六章 成矿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b75c0d586f1aff00bed51ed4.png)
地槽地台观点仍占统治地位,基本沿用H.斯蒂勒(1939—1950年), Ю.А.毕力 宾(1955年)的基本观点,侧重于地槽区成矿规律分析较多,联系地槽发展的不同
法国地质学家P.鲁蒂埃的工作使这一勘查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他从矿质来源、搬运和沉淀环境等诸方面精辟地分析了矿床成因,并于 1967年 提出了4种主要的矿床成因模式。在讨论这四种成因模式时,他得出如下结论: “采用一种或几种成因模式对于矿产勘查战略和战术具有重大影响;从实践的观 点来看,摒弃僵化的勘查方式和方法之所以十分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2. 地质异常致矿理论
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又称地质异常理论。该理论认为,地质异常是指与周围背 景存在明显差异的地质现象,是地质体某种性质的特殊反映。
从概念上讲,地质异常应区别于一般的控矿地质因素或地质标志。它具有一 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这种范围和界限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求异法)进行圈 定。根据已知矿床建立的矿床模型,只能预测与之类型相同、规模相似或更小的 矿床,而不可能预测出尚未发现过的新类型矿床或迄今未曾发尚未揭示的或尚未总结其规律的,因而不能单纯 根据“相似类比”理论进行类比预测。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发现地质异常, 因为地质异常是可能产生特殊类型矿床或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或新规模矿床的必要 条件。我国近几年的矿产预测实践表明,大型超大型矿床就具有与周围环境遇然 不同的地质异常(赵鹏大、朱章森等)。
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构造特点、岩浆活动和沉积建造,与之相应的有不同的 内外生矿床形成。В.И.斯米尔诺夫强调了不同类型地槽的划分,分地槽为亲 玄武岩地槽和亲花岗岩地槽,各自成矿特点有很大差别,前者以乌拉尔地槽为代 表,它在早期岩浆活动强烈,晚期岩浆活动较弱,以亲玄武岩的铁、镍、铬,铜 (金)矿床为主。后者以维尔霍扬地槽为代表,早期岩浆活动较弱,晚期岩浆活动 强烈,以亲花岗岩的金、银、锡、钨、铅、锌、锑矿化为主。进一步还将地槽构 造带详细划分许多次一级构造带,同时也承认地槽区成矿的多旋回性。他们比较 重视陈国达教授提出的地洼成矿分析。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板块构造观点。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https://img.taocdn.com/s3/m/11a6225503d8ce2f00662383.png)
2020/7/24
15
1.3 发展历史
(3)建立并完善了成矿分析理论
纵观世界有关区域成矿分析的理论,在我国都 有著名学者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黄汲清院士 有关大地构造多旋回成矿的理论。陈国达院士对 地洼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其成果得到世界的公认。 同时还有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即李四光院士的地 质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研 究,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赵鹏 大院士的地质异常理论和王世称教授的综合信息 成矿预测理论等,都对我国成矿规律研究起着重 要指导作用。
2020/7/24
7
1.2 分类
1.成矿规律分类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矿田\矿床\矿体
2020/7/24
8
1.2 分类
2.成矿预测分类 定性预测:概念模型预测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
2020/7/24
9
对成矿规律学或成矿学的理解,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Ю. А.毕力 (Ю. А. Ыилин)和B.H.斯米尔诺夫为代表认为: “结合地球及其大陆、大洋与其 间的过渡带、地槽褶皱带与地台和它们所分出的大型地质单元的地质构造与 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研究金属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的学 (B.И.Cмирнов,1981) 。
板块不同类型边界的控矿规律:
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
会聚型边界(俯冲带):
岛弧:斑岩铜矿
弧后盆地:火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2020/7/24
5
4. 研究意义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 的基本途径。
(1)使矿床勘查工作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就要深入进行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用成矿规律去指 导找矿工作。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工业矿床 是有经济意义的特殊的地质体。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与周围 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所以要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深人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规律是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岩浆矿床
![第三章 岩浆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6534a6cd2cc58bd63186bd63.png)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古大陆板块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据汤中立(1995)原图修改) Ⅰ-硅酸岩岩浆;Ⅱ-含矿(硫化物)硅酸岩岩浆;Ⅲ-富矿岩 浆;Ⅳ-矿浆;Ⅴ-接触交代矿化;Ⅵ-热液叠加矿化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3.1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定义: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
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
作用。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 结矿床。习惯上又按矿石矿物和造岩矿物之先 后关系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 矿床,前者是指矿石矿物早于造岩矿物形成,
后者反之。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 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
地表的岩浆中,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相当
大.例如金刚石形成的最佳温度是1200~1800℃
,压力多为6×109~7×109Pa,硫化物矿床形
成的温度是500~1100℃之间,而某些金属硫化
物的形成温度则为200~300℃,和火山熔岩流 有关的铁矿床和硫化物矿床则是形成于近地表 的压力和近千度的条件下。
岩浆矿床: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
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 集而形成的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2.岩浆矿床的特点
含硫化物中等的镁 铁质科马提岩岩浆 (MgO 8~30%)
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及其研究内容
![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及其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61a30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6.png)
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及其研究内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和结构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的科学。
地质学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领域,每个领域都专注于研究地质学的不同方面。
下面将介绍地质学的几个重要分支领域及其研究内容。
1. 矿床学矿床学是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和开发的学科。
它研究矿物资源的产生机制、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
矿床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化学、矿床分类、矿床特征分析以及矿产资源评价等。
通过矿床学的研究,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矿产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物理性质的学科。
它通过测量和研究地球的重力、磁场、地震、电磁场等物理现象,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电磁学等。
通过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可以预测地震、勘探地下资源、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等。
3.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地质样品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和比例,研究地球化学过程和地壳演化。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宇宙化学等。
通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揭示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
4. 地球历史学地球历史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地球上岩石和化石的分布、形态和组成,重建地球过去的环境、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
地球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年代学等。
通过地球历史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探索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为了解地球未来的演变提供参考。
5. 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灾害预测,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地质依据。
地质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灾害学、岩土工程学等。
通过地质工程学的研究,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11fe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0.png)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石,广泛用于钢铁冶炼和建筑材料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对赤铁矿的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赤铁矿的矿床类型可以分为火山岩型矿床、沉积岩型矿床和变质岩型矿床。
火山岩型矿床是最常见的赤铁矿矿床类型,形成于含铁火山岩熔融作用的结果。
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火山喷发过程中,铁矿石以溶液或气态形式从岩浆中分离出来,沉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矿床。
沉积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大规模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当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的铁元素达到饱和状态时,赤铁矿石就会形成。
变质岩型矿床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当含有铁的岩石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时,铁元素会以溶液的形式分离出来,形成赤铁矿矿床。
其次,赤铁矿的成矿规律主要与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和化学成分有关。
首先,赤铁矿的形成与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中的铁元素会以溶液或气态形式从岩浆中分离出来,随着火山活动的不断发展,铁矿石沉积在火山口周围,逐渐形成火山岩型赤铁矿矿床。
沉积作用也是赤铁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的铁元素达到饱和状态时,赤铁矿石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型赤铁矿矿床。
其次,构造运动对赤铁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构造运动是地壳变形的结果,常常伴随着岩石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这种构造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质环境,还改变了地壳中铁元素的运移路径。
由于构造运动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岩石中的铁元素可能会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逸出,进而形成变质岩型赤铁矿矿床。
此外,赤铁矿的成矿规律还与矿石中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赤铁矿石主要由铁氧化物组成,在形成过程中,矿石中含有的其他元素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例如,硅、镁、铝等元素能够影响赤铁矿矿石的成色和矿石的硬度。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辅助元素如磷、锰、钒等,它们不仅影响赤铁矿矿石的性质,还可能影响赤铁矿矿石的使用价值。
总之,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主要有火山岩型矿床、沉积岩型矿床和变质岩型矿床。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7c59e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8.png)
Ⅴ火山构造 26)火山颈中的矿体; 27)破火山口中的矿体; 28)爆发角砾岩筒中的矿体; 29)环状裂隙中的矿体; 30)放射状裂隙中的矿体;
Ⅵ成层构造(或层状构造) 31)层间及层内破碎带和角砾岩带中的矿体; 32)不透水遮盖层下的矿体; 33)在有利岩层中的矿体; 34)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中的矿体; 35)喀斯特溶洞中的矿体;
Ⅶ复合构造 36)断裂、裂隙与有利岩层交错处的矿体; 37)断裂交切背斜处的矿体; 38)岩体接触带与有利层位交切处的矿体。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Ⅲ裂隙构造 11)张裂隙中的矿体; 12)一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3)二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4)二组剪裂隙及张裂隙中的矿体; 15)羽状裂隙中的矿体; 16)裂隙交叉处的矿体; 17)裂隙带中的矿体; 18)片理带中的矿体;
4)火山(次火山)构造:它是在火山爆发、岩浆及气液喷溢以及伴随
火山爆发在超浅部位侵入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构造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其 中的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管道以及伴生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等,常能 构成热液成矿的空间,因而对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中生 代到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次火山构造一般是保存得较好的。例如在我 国宁芜陆相火山岩(J3K1)盆地,多组深断裂(主要是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 交叉部位经常是火山爆发的中心,也是含矿次火山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而次火 山岩体的原生及次生裂隙,尤其是钟状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则是很有特色的含矿 构造。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c57d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d.png)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成矿规律,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1. 引言成矿规律研究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从成矿规律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介绍。
1.1 定义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性总结。
它包括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和成矿周期等方面的规律性描述。
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地质学和矿床学理论体系,推动科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揭示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采用综合性的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2.1 理论分析首先,我们将对成矿规律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分析。
通过综合研究文献、分析历史数据和调研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成矿规律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2.2 实验模拟其次,我们将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环境,研究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
我们将构建实验模拟装置,模拟成矿作用的各种条件,观察和分析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3 案例分析最后,我们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化学矿的矿床学与矿产地质
![化学矿的矿床学与矿产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0f0542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png)
汇报人:
化学矿的定义: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矿物,如硫、磷、钾等 化学矿的分类:根据化学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硫化物、磷酸盐、钾盐等 硫化物:如黄铁矿、磁黄铁矿等,主要成分为FeS2、FeS 磷酸盐:如磷灰石、磷锶矿等,主要成分为Ca3(PO4)2、SrPO4
碳酸盐矿床:如石灰石、白 云石等
氧化物矿床:如赤铁矿、磁 铁矿等
化学矿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密切相关
化学矿的成矿过程受到温度、压力、时 间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矿的成矿规律可以划分为区域成矿 规律和局部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规律主要研究化学矿的分布规 律和成矿类型
局部成矿规律主要研究化学矿的赋存状 态和矿化特征
化学矿的成矿规律对找矿方向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定义:研究地 球物质组成、 结构、演化及 其产资源的形成 机制、分布规 律和勘查方法, 为矿产资源的 合理开发和利 用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内容:包 括岩石学、矿 物学、地球化 学、构造地质 学、古生物学
等。
研究方法:野 外调查、室内 实验、数值模
拟等。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组成: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地幔的组成: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地核的组成:铁、镍等金属元素 地球的结构:层状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影响矿产的形成和分布
汇报人:
环境保护:在开 采过程中,采取 措施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法律法规: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开采活动的 合法性和合规性
添加标题
化学矿的开发利用现状:全球范围内,化学矿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添加标题
矿床学复习资料
![矿床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dddb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e.png)
1、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2、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
3、矿床学研究基本任务:1正确认识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查明矿床的成因;2查明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特征,认识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以便预测在何种地质环境中,可以期望找到何种矿产和矿床类型。
4、矿产的种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地下水资源5、矿点:有用组分百分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达到工业品位),但储量规模很小,难以大规模开发,一般为民采。
6、矿化点:有用组分有一定富集,其含量超过地壳平均值(克拉克值),但储量和品位达不到工业要求(低于工业品位)。
7、矿石: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8、矿石矿物: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
9、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
10、脉石: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
11、夹石: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
12、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份的含量。
13、矿石品级:即技术品级,指工业加工利用过程中根据矿石的品位及有益和有害组份的含量综合确定的。
14、矿石构造: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5、矿石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6、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17、后生矿床: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20、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
21、母岩:矿体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的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矿床学资料全
![矿床学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d292c96027d3240c8447efe8.png)
一、基本概念题1.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2. 伟晶岩矿床:伟晶岩是一种矿物颗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状的地质体,当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伟晶岩矿床3. 变质矿床:由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构造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同时,在变化的过程中原岩的物质组成会发生强烈的改造或活化转移,并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富集,这种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成为变质矿床。
4. 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亦就是: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一定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由一定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组合5. 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主要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而形成的矿床。
6. MVT型矿床(密西西比型矿床)Mississippi V alley Type :密西西比河谷型(简称MVT) 铅锌矿床是一类主要赋存于白云岩中的以铅锌为主要矿产的后生热液矿床,与成岩期后流体成矿作用有关。
以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而得名。
7. VMS或VHMS(volcanic-hosted Mass Sulfide,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也称火山喷流型)火山岩为熔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Cu为主;总是与玄武质大洋地壳有关(常产在拉张型板块界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赋矿围岩以火山岩为主,正常沉积岩较少;成矿热液主要由海水/玄武岩反应而来,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时的海水深度较大;成矿与沉积有机质无关,不与油气藏共生。
8. Sedex型矿床(Sedimentary Exhalative,沉积喷流型)以沉积岩为熔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Pb、Zn为主,也有Cu;即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成矿域 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集中分布
? 特提斯成矿域:该成矿域中成矿系统很发育,包 括广泛发育的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断陷盆地 热卤水铅、锌、 铜、银成矿系统,蛇绿混杂岩-剪切 带金成矿系统和蛇绿岩套铬铁矿成矿系统等。
其分布面积一般在几十到一、二百平方公里,如 宁芜铁矿亚带中的凹山铁矿田、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 中的狮子山铜(金)矿田、铜官山铜(硫)矿田等。
(二) 成矿时代
地球演化过程中,成矿作用与壳、幔相互作用及 间歇性的地壳运动旋回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成矿作 用是不连续的。在不同的地史时期,成矿作用的类型 强度有很大的差异。
全球性成矿域 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集中分布
? 中亚成矿域:中亚成矿域自中元古代即开始发育。 白云鄂博稀土-铁-铌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
成矿高潮发生于海西晚期,主要形成大型斑岩铜 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矿床。
全球性成矿域 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集中分布
不同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和条件不同,可形成不 同类型和规模的矿床:
? 煤矿形成于晚古生代及之后的地层中;
? 锰的成矿时代以前寒武纪和第三纪最为重要;
? 铝土矿的主要成矿时代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
? 铁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
五、岩性条件
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成矿作用方式、矿化 强度、矿体产状及矿床类等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矿物质大规模分异和富集,控制区域成矿区和成矿带 的形成和分布。 ? 中、小型控矿构造:
控制矿田、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
三、控矿岩浆岩条件
岩浆活动是内生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于外生矿 床,岩浆岩风化后可提供成矿物质或形成风化壳型矿床。
岩浆矿床
岩浆岩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成 矿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第十四章 控矿条件 和成矿规律
? 就空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各种地质构造 单元中的分布规律 ——成矿区域 ;
? 就时间而言,可以表现为在地史上的分布 规律——成矿时代 ;
? 从成矿物质的聚集看,可以表现为各种矿 床类型的形成以及有关矿床和矿种的共生规 律——成矿系列 。
第一节 控矿条件
控矿条件有两层含意: ? 控制矿床组合和矿床群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 景和地球化学背景; ? 在有利于成矿区域中使矿床定位的条件。
在一个成矿区域中,矿化往往集中地发生在某个 或某些地质时期内。这样的矿化比较集中的时期称为 成矿时代。
(一) 成矿区域
1.金属成矿省
在地壳特定的区域内产出异常多特定类型的矿床。 发展趋势中加入了动态因素。——成矿省的演化是热 点。
2.成矿区域的划分 金属成矿省是矿床区域分布比较笼统的叫法。而
成矿区域的范围大小不—,往往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级 别。目前,人们一般按空间规模,把 成矿区域划分为 全球性成矿域、成矿区(带)、矿带和矿田4个级别。
(1)、全球性成矿域
全球范围内存在 3个重要的成矿域:斑岩 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的广泛分布是 3大巨型成矿域的共同之处。它 们提供了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的重要来源。在理 论上3大成矿域是研究板块构造与成矿关系的 分为内、外两个 带。在美洲,内带沿滨海断裂发育,以斑岩型铜 (钼) 矿、卡林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 矿的大量出现为特色;外带位于大陆部分,产铅、银 及锡矿床等。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一些 元素集中分布于这个区域,而另一些元素又集中 于另一个区域,元素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构成 所谓的地球化学省。
如我国华南的W,广西北部的Sn,澳大利亚 西部的Au,美国西部的Cu,南非的Cr、U、Au等 十分集中,这些地区分别构成相应元素重要的成 矿区(带)。
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上地幔化学 成分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壳幔相互作用探讨矿质 来源。
二、控矿构造条件
1.构造背景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大地构造背景是矿床形成最根本的控制因素, 它决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元素种类、成矿 类型及矿床时空分布等。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 决定该区域地质构造基本格局,导致各类有关成
强调:
各种影响成矿的条件,往往是相互关联 的, —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控制 的结果。
对不同区域、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 上述控矿条件的作用又不是等同的,一个矿床 具有其特征的决定性条件。
第二节 成矿规律
一、成矿区域与成矿时代
地壳中的矿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在地壳中某种或某些矿产大量集中的那一部分地 区称为成矿区域。
(2)成矿区(带):泛指大区域的成矿单元。
(3)矿带:是最常见的区域性成矿单元。
如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雅鲁藏布江铬矿带、秦 岭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等。矿带之内还能分出若干成 矿亚带,如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中的宁芜铁亚带等。
(4)矿田:指在统一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因上 近似,空间上相邻的一组矿床分布区域。
热液矿床
岩浆岩成分、产状、规模、形态、侵位方式和岩浆 物理化学性质等与成矿有一定关系。
岩浆岩的另—个重要作用是为成矿提供热源条件。 深部异常热源(岩浆)的存在是形成热液矿床、热水喷流 沉积矿床、部分沉积—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的重要条件。
四、沉积条件
在广阔的沉积盆地中通过沉积作用可形成煤、 铁、锰、磷、盐类等矿床。不整合所代表的古侵蚀 面,是聚集残余矿床和砂矿的有利部位。
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岩石的孔隙度、裂隙度、 渗透性、抗压强度等对成矿均有影响;
岩石化学性质方面,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可 与矿液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或其他交代 矿床;在砂页岩中则形成脉状矿床;
围岩成分有时对成矿有重要影响,例如硼矿 床的形成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密切相关。由于 镁是硼矿物的重要沉淀剂,可形成各种镁的硼酸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