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毒理研究和评价思路朱家谷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复方药理毒理研发思路课件
•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剂型的考虑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制剂本身特点
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 稳定性 • 制剂处方 工艺、质量、辅料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质量保证? - 安全 危险性增加? - 疗效 靶向目标?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 基本方加味组成 - 古方 - 名方 - 经验方 • 现代新方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中药/化药组方原则 发挥中药的特长
取长补短 • 中药针对化药疗效的不足 • 中药针对化药的毒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不同作用环节
抗糖尿病:消渴丸
中药 + 优降糖
- 针对气阴两虚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组方研发目标
非临床概述
• 增强疗效
• 降低毒性
• 提高顺应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
•
组方研发目标 临床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如抗 结核、抗艾滋病、抗高血压… 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疗效降低 或抗菌谱变窄,加入某种药可恢复 药物敏感性 临床常规治疗会发生由其中某单药引 起的不良反应
•
设计要点
改变给药剂型,途径不变
速、缓、控剂型:与原制剂比较单/多次剂量PK
• 改变给药途径,涉及剂型改变
可能改变药物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
吸收过程的改变?
吸收物质的变化?
-
吸收剂量的变化?
与原给药途径的剂型比较单/多剂量血药经时变 化提供靶器官或组织药物浓度的动力学试验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剂型的考虑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 制剂本身特点
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 稳定性 • 制剂处方 工艺、质量、辅料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研究思路
•质量保证? - 安全 危险性增加? - 疗效 靶向目标?
中药新剂型药理毒理研发思路与问题
• 基本方加味组成 - 古方 - 名方 - 经验方 • 现代新方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中药/化药组方原则 发挥中药的特长
取长补短 • 中药针对化药疗效的不足 • 中药针对化药的毒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不同作用环节
抗糖尿病:消渴丸
中药 + 优降糖
- 针对气阴两虚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组方研发目标
非临床概述
• 增强疗效
• 降低毒性
• 提高顺应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研究思路与问题
概述
• •
•
组方研发目标 临床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如抗 结核、抗艾滋病、抗高血压… 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疗效降低 或抗菌谱变窄,加入某种药可恢复 药物敏感性 临床常规治疗会发生由其中某单药引 起的不良反应
•
设计要点
改变给药剂型,途径不变
速、缓、控剂型:与原制剂比较单/多次剂量PK
• 改变给药途径,涉及剂型改变
可能改变药物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
吸收过程的改变?
吸收物质的变化?
-
吸收剂量的变化?
与原给药途径的剂型比较单/多剂量血药经时变 化提供靶器官或组织药物浓度的动力学试验
第7章 中药理与毒理[可修改版ppt]
+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三、中药药理的特点 1.与功效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葛根 2.多样性:人参 3.双向性:当归 4.量效果关系的复杂性:成分的多样性
四、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本节考点总结
第2节 中药毒理
一、中药的不良反应 从现代意义上讲,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3)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 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有致畸作用; 甘遂、芫花、狼毒、巴豆可增加致癌率; 雷公藤、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1.升麻、柴胡-提高兔离体子宫肌的张力-子宫脱垂。 2.大黄-解热、促进胃运动、止血。
(四)中药归经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作用范围的归纳,可体现药物作用的选择
性。 关于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涉及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分布、微量元
素、受体学说。
1.归经与药理作用 中医学认为各种病证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因而某药物能治疗某些脏腑经络
稀薄等; 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2)作用机制
3.中药四气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1)作用机制 寒凉药、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结论:多数温热药兴奋内分泌系统,多数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
损害性反应,一般后果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
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殊毒性
(1)急性毒性:有毒中药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生 半
过量则灼痛肿胀、不能发音、
夏
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三、中药药理的特点 1.与功效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葛根 2.多样性:人参 3.双向性:当归 4.量效果关系的复杂性:成分的多样性
四、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本节考点总结
第2节 中药毒理
一、中药的不良反应 从现代意义上讲,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3)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 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有致畸作用; 甘遂、芫花、狼毒、巴豆可增加致癌率; 雷公藤、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1.升麻、柴胡-提高兔离体子宫肌的张力-子宫脱垂。 2.大黄-解热、促进胃运动、止血。
(四)中药归经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作用范围的归纳,可体现药物作用的选择
性。 关于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涉及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分布、微量元
素、受体学说。
1.归经与药理作用 中医学认为各种病证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因而某药物能治疗某些脏腑经络
稀薄等; 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2)作用机制
3.中药四气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1)作用机制 寒凉药、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结论:多数温热药兴奋内分泌系统,多数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
损害性反应,一般后果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
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殊毒性
(1)急性毒性:有毒中药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生 半
过量则灼痛肿胀、不能发音、
夏
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
第四章 中药新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ppt课件
分为11类。
各类新药对药理、毒理研究的不同要求
精品课件
2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主要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效的研究 选择试验方法 对不同类别新药的原则要求 实验动物 对受试药物的要求 对照的要求和目的 给药剂量与途径
2.一般药理研究
精品课件
3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主要药效的研究
1.主要药效确定 中药新药成分复杂,作用广泛。
呼吸系统 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
其他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观察相应的指标。
3.药物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应与临床一致。否则应申述理由。
剂量 选择主要药效作用的2~3个剂量。 对照 同时应设相应的溶剂对照组。
精品课件
16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 了解中药的毒性反应,毒性程 度、毒性发展过程及毒性作用是否可逆。
致的途径。临床用药为静脉注射者,大鼠可采 用其他适当给药途径。
试验周期 长毒试验给药时间一般为临床试验用药期
的2~3倍,最长半年。
精品课件
22
观察指标
① 一般观察 体重、食量、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 性状等。
②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凝血时间。
③ 血液生化指标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 氨酸氨基转核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 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 (GLU)、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a)、总 胆固醇(T-CHO)。
第四章 中药新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
精品课件
1
中药新药的概念和申报时对药理 毒理研究的要求
1.新药的概念 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
《中药毒理学》幻灯片PPT
斑蝥、藜芦、常山、瓜蒂、全蝎、蜈蚣、洋金花、 白果、苦杏仁、附子、半夏。
〔2〕慢性毒性反响
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屡次用药所 出现的不良反响,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
?名医别录?记载:葶苈、射干、芫花“久服 令人虚〞、淫羊藿“久服令人无子〞。
如黄花夹竹桃--强心甙类---洋地黄毒样心脏 中毒;云南白药--血小板减少,皮肤斑瘀点、 牙龈出血;一新生儿因患“鹅口疮〞涂敷冰硼
〔3〕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响
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长期用药,患者 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戒断 病症〔兴奋、失眠、出汗、呕吐、震颤,甚 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假设给予适量药物, 病症立即消失,称为依赖性。
番泻叶--开水泡服达11年之久,停药后 出现戒断病症,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 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 升高、体重减轻等,病症类似吗啡依赖性的
二、中药不良反响类型*** 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响,过敏反响,后遗
效应〔后作用〕,特异质反响,特殊毒性反响 〔依赖性,致癌、致畸、致突变〕。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对机体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响。
当归--活血养血〔润肠〕---轻泻或使慢性腹 泻者病症加重。
〔1〕急性毒性反响 中药的急性毒性,古人已有所认识,?本
草经?记载有些中药多服伤人,即认识到用 药剂量过大或误用等均可引起中毒,如“莨 菪多服令人狂走〞,现代临床观察,因各种 原因引起中药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致死病例也不鲜见。
急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病 症甚至死亡。1次或1个工作日内接触大量毒物而发病。 砒石、士的宁〔5-10,30mg〕
呼吸系统:气紧、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急性 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2〕慢性毒性反响
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屡次用药所 出现的不良反响,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
?名医别录?记载:葶苈、射干、芫花“久服 令人虚〞、淫羊藿“久服令人无子〞。
如黄花夹竹桃--强心甙类---洋地黄毒样心脏 中毒;云南白药--血小板减少,皮肤斑瘀点、 牙龈出血;一新生儿因患“鹅口疮〞涂敷冰硼
〔3〕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响
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长期用药,患者 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戒断 病症〔兴奋、失眠、出汗、呕吐、震颤,甚 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假设给予适量药物, 病症立即消失,称为依赖性。
番泻叶--开水泡服达11年之久,停药后 出现戒断病症,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 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 升高、体重减轻等,病症类似吗啡依赖性的
二、中药不良反响类型*** 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响,过敏反响,后遗
效应〔后作用〕,特异质反响,特殊毒性反响 〔依赖性,致癌、致畸、致突变〕。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对机体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响。
当归--活血养血〔润肠〕---轻泻或使慢性腹 泻者病症加重。
〔1〕急性毒性反响 中药的急性毒性,古人已有所认识,?本
草经?记载有些中药多服伤人,即认识到用 药剂量过大或误用等均可引起中毒,如“莨 菪多服令人狂走〞,现代临床观察,因各种 原因引起中药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致死病例也不鲜见。
急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病 症甚至死亡。1次或1个工作日内接触大量毒物而发病。 砒石、士的宁〔5-10,30mg〕
呼吸系统:气紧、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急性 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ppt课件
30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概 念、理论、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 补充、修正和完善。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 某些基本作用也同样重要。
天麻素的镇静催眠作用
31
5.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 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才能接近中药 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 产生的作用机理。
中药有的成分或组分基本上可以代表全方或 全药的某一方面的作用(麻黄碱平喘、青蒿素 抗疟),但某些成分与全方配伍不同(乌头碱与 四逆汤对心脏的毒性)。
10
5、动物的机能状态与临床的差异:
中药功效来源于临床的病理状态,强调 对证,而目前对证的本质尚未阐明,证 的模型建尚存困难,这是中药药理研究 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
29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 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 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
2)精简处方更适合于临床运用
27
方法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 的前提。
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 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 存在困难。
28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概 念、理论、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 补充、修正和完善。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 某些基本作用也同样重要。
天麻素的镇静催眠作用
31
5.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 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才能接近中药 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 产生的作用机理。
中药有的成分或组分基本上可以代表全方或 全药的某一方面的作用(麻黄碱平喘、青蒿素 抗疟),但某些成分与全方配伍不同(乌头碱与 四逆汤对心脏的毒性)。
10
5、动物的机能状态与临床的差异:
中药功效来源于临床的病理状态,强调 对证,而目前对证的本质尚未阐明,证 的模型建尚存困难,这是中药药理研究 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
29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 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 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
2)精简处方更适合于临床运用
27
方法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 的前提。
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 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 存在困难。
28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中药毒理学PPT课件
.
30
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1、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 是客观事实
3、解决方法
.
31
很多中药,无论“有毒”或“无毒”,它的治疗 效能与毒副作用,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无毒的药物, 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即可毒害人体,转化为 “有毒”之物。如:甘草无毒,《本经》列为上 品,若蜜炙后常量服用,可收补中益气之功;若 恃其无毒而大量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使服 用者脘腹痞满或水肿。反之,有些有毒或大毒的 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疗沉 疴、去痼疾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药。 如: 巴豆有大毒,《本经》亦列为下品,但在合 理应用下,亦可收既不毒害人体,又能消积导滞 通肠之效。
.
8
药理作用
•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马钱子所含 的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 用, 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 其次兴奋延 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并能提高大 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特别是对脊髓有 高度选择性
• 2. 镇痛作用 马钱子碱有显著的镇痛作
用.
.
9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病人肠瘘管直 接测验证明, 士的宁对人体胃肠平滑肌 没有兴奋作用, 但因其具有强烈苦味, 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的增加胃液 分泌, 故可促进消化机能及增进食 欲.动物(羊)实验还表明: 适量马钱 子粉内服, 可兴奋瘤胃, 能治疗前胃弛 缓;而用量过大反会抑制瘤胃蠕动, 使 前胃弛缓加重。
.
11
• 5.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马钱 子水煎剂(1:2)在试管内对许 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皮 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药药理学 中药毒理学护理课件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煎煮器具
选择合适的煎煮器具,如 砂锅、瓦罐等,避免使用 金属器具。
煎煮方法
按照医嘱要求的煎煮时间 、火候和水量进行煎煮, 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
服用剂量
根据医嘱和药物性质,确 定合适的服用剂量和时间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同时使用
在使用中药时,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 药物,特别是西药,以免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
03
对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机制及安全用药范围进行研究,为中
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药理学与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成果
发现一系列具有抗癌、抗炎、抗 衰老等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为 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方法。
建立了中药毒理学评价体系,为 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留意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与中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 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应留 意并避免同时食用。
某些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 同时使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PART 04
中药不良反应与防治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其中副作用是中药固有的药 理作用,毒性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有关,过敏反应则与个体差异有关 。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中药药理学 中药毒理 学护理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中药药理学概述 • 中药毒理学基础 • 中药护理实践 • 中药不良反应与防治 • 中药临床应用与评价 • 中药药理学与中药毒理学的前沿进展
PART 01
最新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证的动物模型的缺陷
❖ 动物模型少 ❖ 研究难度很大 ❖ 认同度差
人和动物在生理生化机能等方面尽管有许多相 同之处,在形体、语言、反应等有很大差别。
甲状腺激素处理---阴虚模型动物(体重减轻、 体温升高、心率加快,饮水与耗氧增加);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合并冰水浸泡---急性血瘀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 加、红细胞变形减弱)。
2、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核酸杂交原理):待分析样品通 过与芯片中已知碱基序列的片段互补杂交,从而确定 样品中的核算序列和性质,对基因表达的量及其特性 进行分析。可将中药作用的所有靶基因全部显示出来, 通过基因表达谱和表达产物的差比性分析,揭示中药 复方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
(一) 拆方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方配伍合理性的阐明 1、单味研究法 十全大补汤—提高免疫力,拆方实验—地黄 2、药对研究法
六味地黄汤(五个药对):一补一泻(地黄+ 泽泻、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三补三泻(地 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3、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
四物汤—补血,四君子汤—补气,二者合用, 四君子汤抗贫血作用增强。补气药可增强补血药的 补血效能,中医“补气生血”理论。
23Biblioteka 一、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
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
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小鼠和大鼠—常用动物,豚鼠—过敏试验,家兔—热源检 查和解热试验,猫、狗、大鼠—血压试验,鸽子、狗、 猫—催吐试验。
《药物毒理学研究》课件
制定药物安全标准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对药物的反应,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
02
CHAPTER
药物毒性的种类与机制
指机体一次性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性毒性
分类
评估方法
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量毒性、最大耐受量、治疗量、亚治疗量、最小治疗量等。
03
评估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观察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和致突变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1
遗传毒性
指药物能够引起DNA损伤或基因突变的能力。
02
分类
根据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机制和性质,可分为直接致突变和间接致突变。
03
CHAPTER
药物安全性评价
通过药物安全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药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从而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药物毒理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揭示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药物毒理学与纳米科学
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药物对机体毒性的研究,为药物毒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药物毒理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预测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
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药物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现状。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限性: • 种属差异 • 不同研究阶段,非安全性研究结果受药品的暴露
程度的限制 • 实验动物数量(样本数)有限 • 多数中药、天然药物成分复杂,靶器官多,对同
一靶器官也可能有多方面的作用,试验中容易表 现出毒性反应的多靶性和不确定性 • 我国当前的整体研究条件及研究人员水平、评价 水平的限制 • 中药、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受到药材、工艺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常存在一定 差异。
注册分类及资料项目要求
资料 资料
分类 项目
1
2
3
4
5
6
78 9
6.1 6.2 6.3
19 + + *
++
+
+
+
+± -
20 + + *
++
±
+
+
+± -
21 + + *
++
±
+
+
-- -
药
22 + +
*
++
+
+
+
+± -
理 毒
23 + + ±
++
+
+
+
+± -
理 资
24
**
*
*
*
*
*
*
*
*
*
料
25 + + ▲
10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动物药效学试验: • 对照组的设置 • 动物的分组(随机) • 剂量的设置 • 盲法 • 受试物 • 受试物的配制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检查指标的选择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1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动物药效学试验: • 试验条件 • 试验结果的统计 • 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试验的可重复性
(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 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 料。 • 25.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6.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7.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8.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5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中药药理毒理 研究与评价思路
药品审评中心 朱家谷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
基础医学
药学
药理 毒理
医学
临床医学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
主要内容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思
路
➢结语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3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 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 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通过借助特定的离体实验系统,研究其异常反应 的性质和毒性大小,拟定临床需特别监测的安全 性参数,并为防治这些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丰富对受试物的了 解,弥补试验研究的不足,甚至可直接地部分获 取受试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好地为临床 安全用药服务。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8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4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补充申请的药效学试验
变更工艺?
变更药用辅料?
变更功能主治?
变更用法用量?
变更用药人群?
变更给药疗程?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5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是借助 一定的实验系统(如试验动物,或离体组 织、器官、细胞),或相关的文献信息 (如中医药理论、临床应用史、处方中各 药味的基础研究情况),评价受试物拟用 于临床的安全性,从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4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研究内容: • 19.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20.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1.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2.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3.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6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目的: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 总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受试物 的安全性信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7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意义: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和是否具有迟缓性、可逆性,确定潜在毒性靶器 官,可以初步确定人体使用的安全起始剂量以及 随后的剂量递增方案。
+
*
*
*
*
*- -
26 + + *
*
*
*
*
*
*- -
27
**
*
*
*
*
*
*
*- -
28 + - *
--
-
-
-
-- -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6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补充申请: 变--根据变化情况而定 变更工艺? 变更药用辅料? 变更功能主治? 变更用法用量? 变更用药人群? 变更给药疗程?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7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稳定是药品上市 的必要前提。有效性新药立题的初始依 据和动力,也是药品研发的最终目的。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8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是临床有效性的依据 之一。
中药新药研究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成 功率高。
中药新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中药新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的可靠性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9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是Ⅱ临床试验研究方 案确定剂量、疗程的依据之一。
• Ⅱ临床试验研究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找推 荐的临床用药剂量,动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学试验的 有效剂量可作为临床研究的依据。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9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必要性:
• 伦理上的需要 • 临床试验方案中剂量和疗程选择
的主要依据 • 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安全观察 • 有效预防或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
发生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0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2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审评的理念 整体观 临床应用基础 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 药理效应的强度与特点,作用靶点与作 用机理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3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不同类别中药新药药效学试验研究与评价思路 有效成分 新药材 有效部位 中药复方制剂 改剂型品种
程度的限制 • 实验动物数量(样本数)有限 • 多数中药、天然药物成分复杂,靶器官多,对同
一靶器官也可能有多方面的作用,试验中容易表 现出毒性反应的多靶性和不确定性 • 我国当前的整体研究条件及研究人员水平、评价 水平的限制 • 中药、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受到药材、工艺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常存在一定 差异。
注册分类及资料项目要求
资料 资料
分类 项目
1
2
3
4
5
6
78 9
6.1 6.2 6.3
19 + + *
++
+
+
+
+± -
20 + + *
++
±
+
+
+± -
21 + + *
++
±
+
+
-- -
药
22 + +
*
++
+
+
+
+± -
理 毒
23 + + ±
++
+
+
+
+± -
理 资
24
**
*
*
*
*
*
*
*
*
*
料
25 + + ▲
10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动物药效学试验: • 对照组的设置 • 动物的分组(随机) • 剂量的设置 • 盲法 • 受试物 • 受试物的配制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检查指标的选择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1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动物药效学试验: • 试验条件 • 试验结果的统计 • 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试验的可重复性
(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 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 料。 • 25.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6.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7.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8.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5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中药药理毒理 研究与评价思路
药品审评中心 朱家谷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
基础医学
药学
药理 毒理
医学
临床医学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
主要内容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思
路
➢结语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3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 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 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通过借助特定的离体实验系统,研究其异常反应 的性质和毒性大小,拟定临床需特别监测的安全 性参数,并为防治这些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丰富对受试物的了 解,弥补试验研究的不足,甚至可直接地部分获 取受试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好地为临床 安全用药服务。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8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4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补充申请的药效学试验
变更工艺?
变更药用辅料?
变更功能主治?
变更用法用量?
变更用药人群?
变更给药疗程?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5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是借助 一定的实验系统(如试验动物,或离体组 织、器官、细胞),或相关的文献信息 (如中医药理论、临床应用史、处方中各 药味的基础研究情况),评价受试物拟用 于临床的安全性,从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4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研究内容: • 19.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20.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1.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2.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3.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6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目的:
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 总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受试物 的安全性信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7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意义:
通过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和是否具有迟缓性、可逆性,确定潜在毒性靶器 官,可以初步确定人体使用的安全起始剂量以及 随后的剂量递增方案。
+
*
*
*
*
*- -
26 + + *
*
*
*
*
*
*- -
27
**
*
*
*
*
*
*
*- -
28 + - *
--
-
-
-
-- -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6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相关要求
补充申请: 变--根据变化情况而定 变更工艺? 变更药用辅料? 变更功能主治? 变更用法用量? 变更用药人群? 变更给药疗程?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7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稳定是药品上市 的必要前提。有效性新药立题的初始依 据和动力,也是药品研发的最终目的。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8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是临床有效性的依据 之一。
中药新药研究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成 功率高。
中药新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中药新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的可靠性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9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是Ⅱ临床试验研究方 案确定剂量、疗程的依据之一。
• Ⅱ临床试验研究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找推 荐的临床用药剂量,动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学试验的 有效剂量可作为临床研究的依据。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9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必要性:
• 伦理上的需要 • 临床试验方案中剂量和疗程选择
的主要依据 • 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安全观察 • 有效预防或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
发生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0
➢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2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 审评的理念 整体观 临床应用基础 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 药理效应的强度与特点,作用靶点与作 用机理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3
➢中药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思路
不同类别中药新药药效学试验研究与评价思路 有效成分 新药材 有效部位 中药复方制剂 改剂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