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档案:杨洋,男,2007年11月11日出生,父母在外开店,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杨洋非常好动,经常在活动室里随意跑动,也极度任性,想要什么必须满足,稍不满意就用脏话骂人,而且还常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如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时一天,他就能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班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家长也对他的怨言很多,经常找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调座位,让离杨洋远点。
三、资料收集:通过入户走访,杨洋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四代单传,杨洋的父母自杨洋9个月时便给孩子断奶外出打工,杨洋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或寄财物,为了弥补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和隔代亲的缘故,从小杨洋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就是“含在嘴里怕化,顶在头上怕吓”,对杨洋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虽说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但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无原则的满足。
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杨洋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孩子相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虽说有爷爷奶奶的爱护和照顾,但父母长期的不闻不问,让年幼的杨洋还是觉得自己和同龄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什么,于是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可能更多的就是“胡作非为”了。
2.祖辈的溺爱: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杨洋的一脉单传使他从一出生对爷爷来说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再加上父母的长期在外,更使得爷爷奶奶对他无原则的一味溺爱、娇宠,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是非观念,爷爷奶奶长期的姑息纵容造就了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的性格。
比如有一次在幼儿园吃完水果后其他幼儿都把桌子上的水果皮仍到了垃圾桶里,只有杨洋前面还有一大堆。
老师提醒他应把水果皮扔掉,他就是不肯扔掉,还在一边瞪眼。
就因为这样,他没有奖到五角星。
放学爷爷来接他时,他说:“爷爷,帮我买好多好多五角星。
”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也贴一颗,却没有询问孩子没有奖到五角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的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某地区留守儿童教育为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介绍某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该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该地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比例超过30%。
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 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密度较低,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不足,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我保护意识差。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3. 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留守儿童教育,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案例中,留守儿童小华的父母在外打工,长期无法陪伴孩子。
小华在学校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2)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3)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案例中,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2)改善教学设施。
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
(3)开展特色教育。
根据留守儿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3. 社会关爱不足案例中,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等。
本文通过对多个留守儿童案例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一:小明,男,10 岁,父母均在外地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小明性格内向,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老师反映他经常在课堂上发呆,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差。
(二)案例二:小花,女,12 岁,父母外出打工多年,由姥姥照顾。
小花曾多次逃学,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还染上了抽烟的恶习。
(三)案例三:小刚,男,8 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住在叔叔家。
小刚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晚上经常做噩梦,身体也比较瘦弱。
三、案例分析(一)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小明性格内向、在课堂上发呆,很可能是因为内心的孤独和缺乏自信。
小花逃学、与不良青年交往,可能是为了寻求关注和归属感。
小刚经常做噩梦、感到孤独无助,说明他在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安慰。
(二)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较为突出。
由于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佳。
此外,留守儿童在学校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保护,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
比如,小花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就增加了她受到伤害的风险。
(四)家庭环境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可能过于溺爱或疏于管理,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四、解决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即使远在他乡,也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绝大多数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已经占据教育的先机,这些在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身边萦绕着爱,他们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但是对于一些家庭环境特殊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就可能存在着缺失,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关注这些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是我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心理行为有了问题,会表现在各方面,从而引起与他密切接触人的注意。
作为一线的老师,一定要重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采纳,不能置之不理,就这样,XX 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
大班才从乡下转来,父母又因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大伯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伯大妈带。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画面一:孩子们排队去洗手时,全班小朋友都去了,他还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我走到他跟前温和地对他说:“你快去排队洗手吧! ”他这才慢慢起身,来到自来水龙头旁边,看着小朋友你争我抢地洗手,悄悄地躲在了一边,不敢靠前,等所有的小朋友都洗完手,他才慢慢地、很小心地走到自来水龙头边, 洗手时,他的手在水中泡一下就回到位子上。
画面二:跳绳训练的时候,孩子们拿着绳子一到楼下,便开心的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的练跳绳,XX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XX,你怎么不跳绳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没过一会儿,眼睛里就含着泪水了。
我蹲下身去,看着他,问到:“你是不是还不会?”。
XX不说话,只是点点头。
我摸摸他的头,说:“不会老师也不会怪你的,很多小朋友现在也不会,练练就会了。
”他拿手臂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拿着绳站在那。
画面三:上课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发言,大声讨论,XX只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活动中没说一句话,目光有些游离,我拿眼睛微笑地看着他,他后来察觉了,很不好意思,目光赶紧躲开。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个案分析兴义市猪场坪乡中学:赵天国一、个案表现姓名:张XX,年龄:13岁,性别:女。
1、思维反常,自卑,有什么事总是闷在心里,心理负担沉重,导致行为扭曲,有自暴自弃的念头。
2、性格孤僻,很少和同龄人交往,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甚至与自己的老乡同学发生打架冲突而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不满,卫生状况极差。
3、自由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有旷课现象,不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遇到事情不与班主任联系。
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作业基本上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甚至不交作业。
二、问题分析1、家庭因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该生由爷爷奶奶托管在家,爷爷奶奶均60多岁、文盲,对孩子的学习无法监管,教育无方法。
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上的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滋生了“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等错误思想。
2、环境及自身因素:内向,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
平时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
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三、对策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
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比如,父母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询问生活学习等情况,孩子给远方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等,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姓名:罗蕊馨年龄:12岁性别:女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罗蕊馨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在她三岁离婚,母亲再婚,父亲外出务工基本不回家,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特别爷爷瘫痪在床上,家庭经济来源靠奶奶打零工维持,没有时间管该学生,所以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罗蕊馨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周末作业,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因为不爱运动,该生身体越来越胖,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爱玩手机,喜欢打游戏,在一年级时爱“拿”同学东西。
当有人检举出她的不良的行为时她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
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罗蕊馨和他的家人,最后我得出她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觉得孩子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可念,爷爷奶奶对罗蕊馨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个案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个案辅导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情感缺失、心理困扰、学业困难等。
本方案旨在为一位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所在学校:_____家庭情况:父母均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照顾。
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缺乏学习动力和方法。
心理状况:性格内向,自卑,缺乏自信,与同学交流较少。
三、问题分析1、情感缺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
2、心理困扰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敏感、焦虑等,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3、学业困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4、家庭环境爷爷奶奶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在学习和心理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四、辅导策略1、情感关怀(1)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其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2)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系,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表达关爱。
2、心理辅导(1)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帮助其克服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树立自信。
(2)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学业辅导(1)安排志愿者或老师为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辅导,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孩子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家庭支持(1)与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定期对孩子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作,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无人照顾,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乡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某乡村,有一家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要。
接下来,幼儿园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还通过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还积极协调当地社区资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饮食和安全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案例二:城市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在城市,某幼儿园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该幼儿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专属的课程体系,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进行教育和教学。
幼儿园还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和社工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沟通和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还举办亲子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他们多参与子女的成长,加强亲子关系。
三、反思与总结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也注重家长参与,从源头上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需要更多的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园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力度。
四、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的是多方合作,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等各方的齐心协力。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留守儿童班主任案例4篇
留守儿童班主任案例4篇留守儿童班主任案例第1篇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宴冰性别:男年龄:十二岁班级:五年级一班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
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宴冰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
留守儿童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
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以一起留守儿童法律纠纷为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小明(化名),男,12岁,父母均在广东省某市务工,小明被留在老家湖北省某县,由奶奶照顾。
一天,小明在学校玩耍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腿部骨折。
学校及奶奶均未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
事后,小明的父母将学校及奶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损失。
三、案例分析(一)学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负有责任。
然而,学校未能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未能及时制止学生在楼梯上玩耍的行为,也未对学生的意外伤害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因此学校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奶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在本案中,奶奶作为小明的生活监护人,负有对其安全的监护责任。
奶奶未能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留守儿童特征观察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特征观察个案分析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壮大,留守问题的不断加剧,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问题行为、心理状况、人格特征进行了实证调查:一、调查内容(一)学生基本情况:施研女四年级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完成作业,性格倔强、固执。
2、有逆反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差。
3、经常无故逃课,沉迷网络。
4、主要原因是:2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三)个人背景经调查,该生今年十岁,母亲自从与父亲离异后从未来探望过女儿,父亲在外打工,每年回家一次,爷爷在本村开小店,奶奶患有精神分裂症。
该生是个性格开朗、聪明的孩子。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使得孩子坏习惯越来越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家庭教育完全是放任自流。
二、分析原因针对该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两方面。
1、由于婴儿期便与父母分离,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出现了亲情的饥渴,又处于失管状态的施研产生了任性、易冲动、逆反心理等负面倾向。
2、因家庭教育缺位,使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成绩逐渐下降,得不到学校老师及同学的重视。
因此,产生厌学、逃学等心理。
三、存在的心理问题1、存在孤独、自卑、敏感等消极情绪,孩子很想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想面对面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因父母离异,父亲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爷爷整天要顾小店,奶奶患有精神分裂症等造成沟通和交流的缺乏,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
代理监护人爷爷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关注不够。
因此,变得比较敏感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差别。
2、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
该生由于生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亲情的缺失,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造成情感冷漠,独来独往、自卑等人格特征。
同时,由于爷爷的溺爱,造成我行我素、自娱自乐、固执、倔强等不良人格特征,不安全感和叛逆心理严重。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5篇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5篇材料)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个案基本情况:向朝辉同学,男,2003年7月出生,父母离婚且都无固定职业,家境困难,居住条件差,现随奶奶生活,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①学习成绩不佳,经常拖拉作业。
②喜欢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自制力不强,容易影响班级荣誉。
(2)学习方面:对学生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经常拖拉作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3)性格方面: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坚决不改,并千方百计找茬,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个案分析:首先我试图了解他“双差”原因:1.找向朝辉同学谈话。
我找向朝辉同学进行了多次的、推心置腹的谈话。
教育他要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纪班规;鼓励他要好好学习。
每次说服教育之后,他在各方面会好上那么一二周,不过之后又恢复原来状况。
2.和家长交流。
为了能摸清向朝辉同学不良的原因,我请其家长共商教育之法。
奶奶说:“他父母离婚,无人照管,我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和经验教育……他已经这么大了,该…骂也骂了‟,该…打也打了‟可他还是那样……唉!”3.找同学谈话。
同学对他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对自己还不错,私人友谊很深,有的说他不好。
4.找科任教师谈话。
认真听取各科任教师对向朝辉同学的看法。
他们普遍认为向朝辉表现太差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他身上,等于做了无用功,因为他自己太不在意了。
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还是应该努力求其成才,求其“成人”。
所以我初步诊断为:1.缺乏坚强的意志: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老是“反复”,是向朝辉同学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
也正是由于他意志薄弱,所以常常是错误刚刚改正又出现“反复”,不能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
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考试去作弊等,正是他怕苦怕累无恒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之后的表现。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他处工作时,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个案,对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
2. 个案该个案的留守儿童为小明(化名),现年十岁。
小明家庭位于中国的农村地区,父母均在城市找到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父母必须长期离开家乡。
小明由奶奶照顾,与父母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乡探望。
3. 家庭情况小明的父母为了家庭的收入,决定外出打工。
他们经常会在外地工作6个月至1年之久,只有在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回家探望亲人。
小明的奶奶作为他的主要照顾者,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为小明提供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4. 学习情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的学习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小明的奶奶尽力帮助他完成作业和学习,但她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学习指导。
此外,小明经常需要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 心理影响长期的分离和缺乏父母的陪伴对小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损害,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这种情绪问题会影响小明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6.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父母更加积极地参与小明的生活。
尽量安排短期休假或找到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以便更频繁地回家探望小明。
- 加强学校和奶奶之间的沟通。
学校可以与奶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 增加小明在社区的社交活动。
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减轻他的孤独感。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小明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或社工人员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应对情绪问题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7.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来解决。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一、个案档案:熊帅,男,1995年7月6日出生德耀镇柏坪七组,就读于德耀中学七年级4班,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该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资料收集:其祖父告知熊帅的父母自熊帅9岁始便外出打工,前两年偶有回家,偶打电话,或偶寄财物,但总体状况欠佳,勉强度日。
近两年,不但分文未曾寄回,反倒让亲戚邻朋为其投入经济2万有余(据说,好像是在从事传销活动,正在努力寻找下线)。
而且准备将子女两一起以借读到当地为由,听其使唤,为其卖力。
熊帅祖父由于维修自家被风雨摧毁的房屋,从梁上摔下,脊柱严重受伤,险些半身不遂;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熊帅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何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生活的贫困:父母近两年的音讯杳无加上祖父母的连年病痛已经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日趋破产,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3、繁重的劳动:由于上面谈及的诸多原因,熊帅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明”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是那么的重要。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自卑的熊帅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摇旗呐喊,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农忙时节,动员全班同学为其割麦,既减轻了他的劳动负担,更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留守儿童姚小刚的个案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丁艳花
2014年6月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姚小刚,男, 11 岁,清水县原泉小学三(3)班学生。
该生家庭经济富裕,成绩较好。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三年级上学期,母亲也外出打工,将该生托给爷爷奶奶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骄傲自大:在学习上,该生从不虚心接受同学的意见,常以自我为中心,稍取得点进步便沾沾自喜,以电话的方式向父母炫耀。
2.性情懒惰:该生作业马虎,不爱参加劳动,连班级的小扫除,也常请其他同学代劳。
3.性格好强:该生性格比较好强,在班上决不允许被任何同学欺负。
4.生活铺张浪费:该生在学校比较挑食,饭菜只要有一点不合口味,便全部倒掉。
平时零花钱比较多,小吃、文具全都是比较高档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姚小刚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姚小刚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重视
姚小刚父母考虑的几乎都是如何赚钱,摆脱家庭收入的困境,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在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动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该生的行为、生活,特别
是学习,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父母不在,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削弱了教育力量,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缺少约束和管教,放任自流,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便形成恶习。
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
2.爷爷奶奶对姚小刚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
连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整理房间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被她奶奶包办。
听他奶奶说,这孩子性格倔强,听不得半点重话。
有一次爷爷说他几句,他连饭也没有吃。
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爷爷奶奶平时也不好严加管教。
在家里他的事基本上他自己说了算。
3.爸爸妈妈过分的迁就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
在物质生活上,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
每个月都会寄些零花钱回家让他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上次他要求买一双“风火轮”鞋,他妈妈二话没说,马上寄钱回来,在同学买的几乎都是20——40元一双的情况下,买了一双一百元的。
4.寄居家庭的负面影响。
由于年龄的差异,直接造成爷爷奶奶与该生之间的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代沟”明显化。
由于想不到一块,说不到一块,无法沟通。
爷爷奶奶对该生的所作所为更多的表现为看不惯,不理解,会反复叮嘱、唠叨,又不能把话说得太重。
因而,孩子在心烦、感到委屈、受到欺负时,选择了自我心理封闭,从而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虚心接受意见。
5.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祖辈的说教多、包办代替、溺爱或是专制,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胆小等性格。
而且,父母缺少与爷爷奶奶及孩子的经常性协调沟通。
另一方面,大搞物质刺激。
爷爷奶奶企图以物质的奖励来激励孩子听话,实现预期的目的。
不常回家的父母也想用物质来补偿孩子。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物质奖励造成财物在孩子身上的积聚,带来了挥霍性的浪费,造成品格低下。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姚小刚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和缺乏父母的爱。
于是我决定从姚小刚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姚小刚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姚小刚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地给孩子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
同时我对姚小刚的家长提出建议:
( 1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 2 )在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他做。
( 3 )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
( 4 )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
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2.教师、家长都要改变沟通行式,用心交流。
家长、教师、孩子要尽可能增加互动与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不仅在学生犯错时,更应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
交流时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
建议家长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形式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帮助其建立信心,鼓励其不断进步。
3.改变教育的方式, 尊重学生,理解万岁。
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倍加溺爱,代理监护人和老师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要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
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
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应加以说明,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
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应循序渐进,给予一定的机会。
而不是以制服他为目标,事事处处抓他的把柄。
相反,如果在某些问题上给以机会,让他感觉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对我们的工作他也会给予相应的支持。
四、教育效果
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半学期的努力。
该生的情况有所好转:在学习上,他骄傲自大的情况得到改善,作业书写也工整了许多,有时,他还耐心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劳动中,他由原来的不做或不认真做转变为认真;在师生关系上,发展为良好的朋友关系,听从老师的安排。
零食也吃得很少了,在上次为残疾儿童的捐款中,他把他全部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
五、个人体会:
姚小刚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的正确辅导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
而姚小刚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对于姚小刚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我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学校、班级一定会成为他们又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沐浴在亲情的春风里,徜徉在爱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