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合集下载

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

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

在深入探讨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对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制定至关重要。

1. 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概念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地质、环境、人文等因素影响下的天然环境中,某一污染物元素在土壤或地下水中的天然存在水平。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2. 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制定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苏州市政府成立了相关专家组织,对当地地质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采集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苏州市最终确定了适用于当地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并将其纳入当地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中。

3. 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重要性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

它可以指导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它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权威数据,增强了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总结回顾:通过对苏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相关概念、制定过程及重要性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科学制定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至关重要,它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环境及人文等因素,以期达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准确和可操作性。

苏州市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的制定中,积极采用科学手段和专家意见,力求使标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未来,苏州市还需要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不断完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标准,为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平原地面沉降

平原地面沉降

平原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平原地面的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就是地面沉降。

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

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平原地面沉降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它一般表现为区域性下沉和局部下沉两种形式。

可引起建筑物倾斜,破坏地基的稳定性。

滨海城市会造成海水倒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很多,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会引起区域性沉降;而引起城市局部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则与大量开采地下水有密切关系。

地面沉降分构造沉降、抽水沉降和采空沉降三种类型。

(1) 构造沉降,由地壳沉降运动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2) 抽水沉降,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或油、气)引起水位(或油、气压)下降,在欠固结或半固结土层分布区,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3) 采空沉降,因地下大面积采空引起顶板岩(土)体下沉而造成的地面碟状洼地现象。

按发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可分为三种模式:1、现代冲积平原模式,如中国的几大平原。

2、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

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萧山的地面沉降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

3、断陷盆地模式,它又可分为近海式和内陆式两类。

近海式指滨海平原,如宁波;而内陆式则为湖冲积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的地面沉降可作为代表。

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

自然因素包括构造下沉、地震、火山活动、气候变化、地应力变化及土体自然固结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1、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
地质遗迹 .................................................................................39 地热与矿泉水 .........................................................................42
苏锡常地区 2007 年和 2006 年地面沉降速率对比图
年 沉 60 降 量 50 (毫米) 40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概述
概述
● 2007 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25364 起,造成人员伤亡 1123 人,其中死亡 598 人,失踪 81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4.8 亿元。与 上年同期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减少 12.3%,直 接经济损失减少 42.7%。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发布实施。完成全国农 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建立全国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 会议制度。
《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 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目录
概 述 .......................................................................................1 地质灾害 ...................................................................................3
8 月 20 日,受台风“圣帕”影响,福建省寿宁县普降特大暴雨,引发该县平 溪乡龙头坑村泥石流,冲毁民宅 13 座,学校校舍 1 幢,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 元。因及时成功避让,无人员伤亡。

【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关键字】论文灾害地理学学期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姓名袁梦媛院系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03学号20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袁梦媛(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汾041000)内容摘要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平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独特的地质环境,以及人口、经济的高密度和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给江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进一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通过对省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能够有利于灾害防治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The Analysis of Jiangsu Provinc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Yuan Mengyua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Linfen city 041000)AbstractJiang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and fertile Yangtze River Delta,Plain is vast,With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The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high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and Large amount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have brought tremendous pressure to the environment of Jiangsu Province,producing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further in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loss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effectiv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Key Words】Jiangsu Province geological disasters distribution目录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江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江海岸线绵长,水、土、气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也是近代工业、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l、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掣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 ℃,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 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 1.7mm(1962 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矗(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趣,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植物在采石矿坑棕地景观再生中的运用——以苏州乐园森林世界为例

植物在采石矿坑棕地景观再生中的运用——以苏州乐园森林世界为例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战略转型发展,工厂企业搬迁遗留下大量的城市废弃地,即“城市棕地”。

而其作为城镇土地资源再利用的潜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城市的自然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矿坑棕地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区别在于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依托场地内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并采用土壤改良、水体净化等一系列修复性措施,是实现矿坑棕地的景观和生态再生的首要前提。

但对于采石矿坑的植物生态恢复不应局限在场地的单一复绿,更应该考虑在较长时间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植物演替,以构建能自我维持较强稳定性的植物群落为前提,通过植物搭配塑造多样化空间,提升场地整体环境风貌。

1 采石矿坑棕地概述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讲,采石矿坑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改造的区域[1]。

经历长久且大规模的开采后,矿坑废弃场地中一般会满目疮痍,地表形成各种塌陷、空洞、石坑、堆场、沟渠等,而废料堆砌、山岩裸露、地表植被被破坏使得场地景观异质化严重。

因此,矿坑棕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存在治理困难、水源污染、易发生地质灾害等众多隐患。

只有科学合理的景观和生态恢复才是可持续性地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

当前,矿坑棕地的景观再生过程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对采石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针对棕地生态破坏区域,通过土壤换填、改变土壤性质等方式,使受污染的土地再次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2],提升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重新建立自然生态的平衡,满足土地再次利用建设的需求;其次,基于场地的特征进行综合的景观改造和提升,恢复场地活力,保留住场地文化特色,重建矿坑景观风貌特色,使其成为兼具人文精神及活动功能的城植物在采石矿坑棕地景观再生中的运用——以苏州乐园森林世界为例Application of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Regeneration of Quarry Brownfield: A Case Study of Suzhou Paradise Forest World毛永青 顾亚春* 江南MAO Yong-qing,GU Ya-chun *,JIANG NanDOI:10.12233/j.gdyl.2023.06.017风景园林实践市公共空间。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l、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掣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 ℃,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 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 1.7mm(1962 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矗(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趣,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苏州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苏州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苏州地区矿产资源分布
概况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苏州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截止到2000年底,苏州市共发现矿产38种。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27 种,其中非金属矿产为 5种,金属矿产为10 种,能源矿产为 1 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有8 种(见表1)。

水泥用灰岩、高岭土、花岗岩、建筑用砂石等非金属矿产及铅锌类金属矿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熔剂用灰岩、陶瓷土、银等矿产具有相对优势,高岭土、花岗岩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而名冠全国。

主要矿产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于吴中区和高新区·虎丘区低山丘陵地区,数量达80%以上,除银铅锌铜等多金属矿和高岭土矿为地下开采外,大部分矿产为露采。

主要矿产地分布在城市规划区内,距离市区或城镇较近且较集中,公路、水路、铁路通畅,交通便捷,开发利用便利。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矿山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亦将越来越大。

苏州地处苏锡常下扬子东南部构造成矿区,矿产种类以铅、锌、银、铜、钽、铌、硫(锡)和高岭土为特色,迄今已发现多金属矿床(点)共28个,其中中小型矿床8个,矿点20个;超大型稀有金属钽铌矿床1个,小型铌矿床1个,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尤其是苏州西部,是省内铅、锌、钽、铌等矿产的重点找矿区域之一。

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苏州也有很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潜力,而且在局部地区已经得到了开发。

表1苏州地区矿产分布表。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要点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要点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签字:评阅教师签字:答辩小组组长签字:答辩小组成员签字:摘要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有:从志留纪到早三叠世的地层发育齐全。

苏州西山岛地区动物资源较丰富,特别是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鱼类有106种、甲壳类11种、软体动物23种;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驰名海内外。

在三山岛的东泊小山的溶洞中,发现有大量人类活动遗迹,已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斧等新、旧石器5000余件。

缥纱峰是西山岛主峰,亦是太湖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飞来峰巍峨耸立于园区的中央,四周群山环抱。

山势平缓,谷深坞长,谷中有泉水、小型瀑布、水库等。

环境优美,是健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关键字:志留纪;早三叠世;西山岛;水生动物AbstractThe main geological heritage of the Geopark there: From the Silurian to Early Triassic strata development is complete. Suzhou Xishan Island area of animal resources are abundant, especially in a wide variety of aquatic animals, including fish, 106 species, 11 kinds of crustaceans, molluscs 23 kinds; Taihu three white (white fish, shrimp, whitebait)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hills of East Park Sanshandao cave and found the remains of a large number of human activities, has been unearthed scrapers, pointed shape, a stone core, axes and other new, Paleolithic more than 5,000 pieces. Yarn misty peaks Xishan Island peak, is also the highest peak in the Taihu Lake, elevation of 336.6 meters, klippen towering in the center of the park, surrounded by hills. Gentle mountains, deep valleys dock long valley spring water, small waterfalls, and reservoirs. Beautiful environment, health, vacation, leisure destination.Key words:Silurian; Early Triassic; Xishan Island; Aquatic目录1 背景 (1)1.1 交通位置 (1)1.2 区域地质背景 (1)2 成因 (2)3太湖西山地区发展简史 (3)4保护情况 (4)4.1 6年来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见成效 (4)4.2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4)5 旅游贴士 (6)5.1 环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 (6)5.2 吴中区 (6)5.3 苏州西山岛 (6)6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 (7)参考文献 (8)1.1 交通位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1、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与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就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 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与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与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轨道交通2号线金民东路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07-K-188-1

轨道交通2号线金民东路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07-K-188-1

苏州市轨道交通2#线金民东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07-K-188-1)1、前言受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拟建的苏州市轨道交通2#线金民东路站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1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2#线总体呈南北走向,线路起于相城区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经平江新城、石路商业区、沧浪新城,终于吴中区迎春南路,线路全长26.95公里,全线设站22座,其中高架站6座、地下站16座,设车辆段一处,位于相城区太平镇,主变电站两处,分别位于苏州火车站和宝带西路站,控制中心与1号线合建于相门人行天桥南侧。

金民东路站位于平江新城,人民路北延与金民东路交叉口,轨道交通2#线测设里程CK11+852.000处,车站型式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南北向长约120m,结构底板最大埋深约16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工作是在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详勘,勘察目的及任务为:1.2.1勘察目的(1)查明车站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场地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特征、范围,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防护、治理的措施。

1.2.2勘察任务(1)查明车站区域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方案的影响;(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性质、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3)查明湖淤积物的发育、分布,并结合工程要求作出地基稳定性评价;(4)查明车站区域地层中是否存在充水洞穴、透镜体及障碍物。

(5)查明岩土的分类及其密实程度、含水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提供地基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6)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7)确定车站范围内土、石的可挖性分级和围岩分类;(8)搜集调查本区地表水系水位、流量及其动态规律;(9)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现场抽水试验,测定地层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涌水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对基坑开挖、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9)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0)分析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出监测和防护措施。

苏州市土壤氡背景调查研究

苏州市土壤氡背景调查研究

苏州市土壤氡背景调查研究摘要]为了有效的了解和控制氡对本地区居民健康的危害,对苏州市区的主要区域的土壤氡浓度进行了调查。

通过本次调查大体上得到苏州市区的土壤氡背景值为7150Bq/m3。

属于土壤氡中背景值的城市,同时了解了土壤氡在苏州市区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并且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了苏州市土壤氡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关键词]苏州市区、土壤氡、背景值、等值线分布图1.前言氡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Rn,原子序数是8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八十六位。

氡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氡气,无色无味,难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氡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放射性元素。

氡的半衰期只有 3.8 天,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

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内辐射和体外辐射。

体内辐射主要来自于放射性辐射在空气中的衰变,从而形成的一种放射性物质氡及其子体。

氡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在作用于人体的同时会很快衰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核素,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

体外辐射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的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后产生一种生物效果,会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土壤氡是产生室内氡的来源之一,低层建筑物的室内氡主要来自土壤氡。

因此在建筑新房时,有关部门会对选址地的土壤进行氡的测定,以判断该地区氡含量的高低。

根据地质资料,苏州处于无锡-苏州断裂带上,在苏州市以西光福镇以东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以燕山晚期苏州花岗岩体为中心的航磁平坦中磁区,该区的地层、岩体、多金属矿床明显呈环状分布,放射状断裂十分发育,而土壤氡浓度在该地区表现的也比其它正常地区的浓度要高出很多。

而苏州市其他县市区的氡浓度背景资料还是一个空白,进行城市的基础建设时就没有这方面的参考依据。

所以进行土壤氡及室内氡的关联性研究就成为非常有必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这将为苏州市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建设绿色苏州、环保苏州提供更丰富的参考资料。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分区及沉积特征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分区及沉积特征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分区及沉积特征苗巧银;宗开红;陈火根;骆丁【摘要】This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Jiangsu) Quaternary Period, cove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early Pleistocene, middl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epochs, reviews th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 Using the lithologic deposit distributions and proifles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dimentary units with nine partitions:the Huanghuai basin accumulation zone (I), consisting of the Lixia River limnetic product plains (I);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ccumulation zone (II), including the new Yangtze Delta accumulation plain (II1), the Changzhou-Wuxi high plains (II2), the east coast of Taihu Lake limnetic product plains (II3, Suzhou key city area), and the eastern coastal sea product low plain (II4); and the mountain foothil s accumulation zone (III), covering the Pukou-Dayi low hil y land (III1), the Nanjing-Yixing low hil y land (III2), the ring Taihu lake hillside area in southern Jiangyin (III3), and the Zhenjiang low hilly land (III4). In this study, the basis for the nine sedimentary zones and th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featur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并结合岩相沉积分布及剖面图纵横向展布规律的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三大沉积单元9个沉积分区,即黄淮流域堆积区(Ι):里下河湖沼积平原区(Ι);长江三角洲堆积区(ΙΙ):新长江三角洲堆积平原区(ΙΙ1)、常州—无锡高亢平原区(ΙΙ2),太湖东岸湖沼积平原区(ΙΙ3—苏州重点城市区)、东部沿海冲海积低平原区(ΙΙ4);低山丘陵堆积区(ΙΙΙ):浦口—大仪低山丘陵区(ΙΙΙ1)、南京—宜兴低山丘陵区(ΙΙΙ2)、江阴南部环太湖丘陵区(ΙΙΙ3)、镇江低山丘陵区(ΙΙΙ4),阐述了9个沉积分区的划分依据和第四系沉积特征。

完整版环境地质学第十讲地面沉降

完整版环境地质学第十讲地面沉降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四、地面沉降的主要特点
? 区域易发性 ? 时间累进性 ? 过程渐变性 ? 成因复杂性 ? 难以逆转性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区域易发性
多见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地面沉降的危害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洪涝灾害加剧
苏 州 防 汛 堤 有 三 次 明 显 加 高
据统计,嘉兴市平均田面高程为 2.29m,水位每增加 10mm ,淹没面 积增加 1.6 万亩。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累 (19计56

地 面
200沉0

)年
等 值
线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大同市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988~1993年)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 饱水多孔介质的失水压密原理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3)开采布局的影响
Q
Q=Q1+Q2+Q3
Q1
Q2
Q3
图12 不同的开采布局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 地层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1)地层岩性的影响

苏州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苏州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作者简 介 : 王小静 , , 女 山东师范大学人 口・ 资源与环境 学院, 硕士研 究生 。

1 ・ 1
维普资讯
地面沉降速度正在减缓 。 但 由于现 在地 下水 位处 于低 位 , 地下 水补给较微 弱 , 位恢 复过 程可能 需较 长 水 时间 , 在这一过程中 , 土应力仍处 在失衡 水 的状 态 , 时 , 面沉 降虽得 到抑 制 , 地 此 地 但 面沉 降还 将延 续发 生 , 这种 滞后 延续 时 间
( 3 一Q ) ② 第 1承压含 水层组 ( 3中下 ) ③ 第 Ⅱ承压 含 Q上 4; Q ; 水层组( 2 ; 第 Ⅲ承压含水层组 ( 。 。其 中以埋藏深度 在 Q )④ Q) ] 8 0~10m的第 Ⅱ、 8 Ⅲ承压含水层为主 。
14 气候 气 象 .
苏州地处 温带 , 属亚热带 季风 海洋性气候 , 四季分 明, 气候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 洲中部 、 江苏省 南部 , 临上海 , 接 东 南 浙江 , 西抱太湖 , 北依 长江 。市 区 中心地 理坐 标为 北纬 3 ̄9, 11 东经 103 2 ̄7。全市总面积 848 4 m , 口 67 3 万 , 4 .2k 2人 0 .1 下辖 5 县市和 8 区, 个 市区面积 1 5 m , 0k 2 古城 区 1. m 。境 内河流 6 4 2k 2
温和 , 量充 沛 ; 雨 年平 均气 温 为 1 ̄ 无霜 期 20 d左 右 , 6C, 3 日照 200h以上 , 降水量 110m '3~8月 的降水量 占全年 雨量 0 年 0 n, l
的 6 %左 右 。 5
1 苏州地 面沉降地质 背景
1 1 地 理位 置及 其行 政 区划 .
苏州市地 面沉 降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 此阶段地 下水开采 量不大 。 区地 面沉 降虽 已发生 , 该 但很 轻微 和缓 , 为人 们觉 不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苏州,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就是苏州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紧邻东环路,总占地面积约为28.6万平方米。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对原有的工业用地进行改造,打造集商业、居住、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块。

那么,这个项目对环境会有哪些影响呢?从生态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可能会对周边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可能会对周边的绿化带、河流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的影响,比如保留一部分绿地,设置生态缓冲带等。

从噪音影响的层面来说,该项目紧邻东环路,必然会受到交通噪音的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隔音措施,比如建设隔音屏、选用低噪音材料等。

再次,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来看,由于该项目涉及到建筑施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

为了降低扬尘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洒水降尘、覆盖堆放物料等。

从水环境的影响来看,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可能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需要进行合理的水文地质调查,制定科学的水环境保护方案,确保地下水不受污染。

总的来说,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苏州东环路地块改造项目是一项重大工程,对于苏州的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尽力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对于生态影响,我们可以在设计规划中,尽量保留原有的绿地和水体,打造生态缓冲带,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环保材料,降低噪音污染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对于扬尘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洒水降尘、覆盖物料等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整洁。

苏州灵岩山地质实习报告

苏州灵岩山地质实习报告

苏州灵岩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一行来到了苏州灵岩山进行地质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参观了灵岩山风景区,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灵岩山风景区概述灵岩山位于苏州市区西南约 15 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地带。

灵岩山风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

风景区内有许多珍贵的地质遗迹,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之地。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灵岩山风景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层,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岩性变化以及地层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演化之间的关系。

2. 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灵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识别出了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构造形式。

这些地质构造反映了灵岩山地区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构造运动特征。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3.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对不同岩石类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不同岩石类型在地质作用中的转化关系。

4. 地貌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观察了灵岩山地区的地貌特征。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地貌等,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地质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集体合作的力量。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学会了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发布日期:2009-09-20』『来源:』
(一)自然条件
l、气象
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
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 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
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三)区域地质
l、前第四纪地质
本区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分。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前第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表。

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

现列表
如下(表2)。

2、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体分布面积约l60km,侵入岩主要以中酸性岩类为主,仅有少量基性岩岩脉。

(1)苏州花岗岩(γ)位于西部基岩丘陵山区近中心部位,是区内最大的岩体,大致分布在横山~灵岩山~象山之间,面积约63.5km2,形似胃状。

(2)阳澄湖岩体与燕山早期第三次花岗岩(Y)是同期异地异相之岩体,面积16km。

(3)闪长岩类(δ),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呈不规划的岩株和岩脉产出。

闪长花岗岩类,分布颇为广泛,但多被第四系所覆盖或太湖水域所淹没。

3、构造
从区内构造特征反映,不同体系的构造断裂面错纵复杂交织在一起,
岩浆的侵入穿插使其更加复杂化,褶皱遭受后期的破坏,己很难恢复本来面貌。

区内高角度压性结构极不发育,地层产状较缓,低角度的推覆构造强烈,地表广泛分布的泥盆系多推覆于新地层之上。

依据区内构造形迹的互相组合,初步确定了几种构造体系或构造形式。

即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及弧形构造。

本区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反映不强烈,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

西部丘陵山区处于缓慢抬升,东部平原区轻微下降,据中国岩石圈新构造时期升降幅度图,1956~1977年地形形变测量结果,平原区20年间垂直形变速率不到-0.1mm/a,属地壳活动稳定区。

苏州及邻近地区地震不强烈,据近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共发生大于4级的地震49次,大于5级的地震9次,其中较大的地震有1974年4月22日溧阳上沛5.5级地震和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沙溪5.1级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国标GB18306-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苏州市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