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百工五法”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

2.物质生活民俗包括、、居住、建筑以及器用等方面。

3.中国的民居建筑,以最为广泛。

4. 中国古代的婚姻仪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______和______。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

1 2 3

4 5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民俗的集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举例说明。

2.叙述“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基本情节。

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4.家族祭祀的功能是什么?请简要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国“端午申遗”引发国人对节日民俗传统的重新审视,以“端午”为例,叙述居住地的端午习俗(至少3项,9分),在与楚地“端午”(祭屈原、划龙舟等)的比较中试述其或稳定、或变异的原因(6分),在当代条件下,传统节日是消亡,还是传承发展,请谈谈你的意见(5分)。

2.从三寸金莲到高跟鞋,试分析一下中国女性对脚的审美变化和追求。(20分)

答案:

一、填空

1.矩、规、绳、水、垂

2.饮食服饰

3.四合院

4. 请期、亲迎

二、图形

1.喜上眉(梅)稍

2.福寿双全

3.平(瓶)安如意

4.莲(连)笙(生)贵子

5.五福捧寿

三、简答

1.民俗的集体性主要体现在:民俗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几乎无法找到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民俗的集体性不排除个人因素,即个人的创造,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民俗在流传过程中变得复杂、丰满,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

2.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

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3.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赑屃(bì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民间文化当中很多建筑都有体现

4.祖先祭祀,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礼俗,有人终其一生只拜祖先而不信佛也不信道,因此有学者便认为崇拜祖先是中国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祭祖的最基本功能是可以满足子孙志意思慕之情,其次是可以实现子孙报本反始的回馈心意。凡人与人之间相处日久必有感情,一旦分别,便会思念;父母与子女感情更深,一旦去世,追思之情更浓。祭祀祖先的第二个功能是可以实现子孙报本反始的回馈心意,简言之就是满足报恩的心理需求。除了以上所说的功能以外,就一个家族而言,祭祖很明显的还具有振族收宗、凝聚宗族团结的功能在内;中国自古以来国即以家为基础,了解自己家的历史即能上窥国的的历史,因而祭祖也具有认

识家国历史、爱家爱国的功能在内。

四、论述

1.从传统节俗活动的内容来看,端午节最初与祛邪、除毒、避瘟、止恶等观念紧密相关则是可以肯定无疑的。经演变,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然后简答居住地的具体习俗阐释其稳定和变异的原因。

传统节日不会消亡,只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异,传统节日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2.三寸金莲到高跟鞋是不同时代的女性对脚的最高审美标准。三寸金莲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唐朝。李后主李煜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挑根据王昌龄《采莲曲》改编的采莲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起仿效,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宋代的缠足气候未成气候,局限于贵族女子;元代,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对汉人的缠足持赞赏态度,民间出现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明代是缠足的全盛;满清入关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也只好罢禁。三寸金莲所显现出的窈窕,正顺应了远古歌谣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的赞美和向往;这种男人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扭曲变形的病态美,满足了对窈窕淑女的幻想和欲望。淑女之淑,是内在修为,要用智慧来展现,

看不见摸不着;而女之窈窕是美在外在形式,立竿即可见影。于是自打出了个风流诗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后,他的嗜好竟酿成了几百年间中国女性的传统灾难。脚就此再没有在安稳状态下自然生存的日子了。

如果说缠足陋习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沉重的脚镣,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令人发指的陋习被彻底的抛向了历史的垃圾桶。脚镣被彻底砸碎的女性真正站了起来,心比天高的人们对美追求的欲望则要求更高,女性不仅要束腰挺胸、扬眉吐气的站起来,承担起人类美的全部重任,而且还要在自然足的基础上站的更高,要追求比三寸金莲带来更多的美,于是高跟鞋的产生,必然就满足了其更高更美的愿望。可是为了实现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女性们无所顾忌把时代砸碎的脚镣,再小心翼翼修把修把重新给自己双足带上。如果缠足是出于强权逼迫的无奈,那么高跟鞋流行却是解放了的女性们的自觉自愿的结果,于是不顾一切的争相倾囊,高跟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使女人由名词变成了动词。因为高跟鞋,女人才可以把自身的曲线,尽最大可能地演绎出:收腹、挺胸、提臀、束腰……倘若没有高跟鞋,真的不可以想象,女人如何一边走路一边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高跟鞋使女人动了起来,它提高了女人,使她们与天堂的距离又缩短了若干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