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主要有五方面:一是神话传说的嵌入;二是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三是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四是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五是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4.我国一般的婚姻形态表现为:一夫一妻制;在择偶范围式,“同姓不婚”被作为规则;“门当户对”是一种择偶的理想标准,反映出社会等级地位观念;在择偶方式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社会中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婚姻程式。婚姻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庭、家族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即使在今天,在一般农村、城镇,普遍人皆重视婚礼程序的完整进行,实际上反映出“男娶女嫁”、婚后从夫居而建立新家庭的一整套社会文化规范。
2.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联系的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时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举例分析略。
三、论述
1.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聚族而居,房屋式样大体相同,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民房低于官府,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神联结的地方;竹楼中必有火塘,这是世俗家庭生活与宗教活动的地方,它是家庭生活必需之物,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神栖身来往之地,是家庭成员与神灵相互沟通的地方,是人们生活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心。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1.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中国民族民俗》(35、36班)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1、成年礼仪又叫做“______”,或“冠礼”,是为成人青少年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______而举行的仪式,瑶族男孩子的成人礼叫______。

2、___________多见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交际礼俗有________、教育、_______和调节作用。

3、满族人将祖宗板置于________,表示对祖先虔诚的敬仰;鄂温克族以_____为图腾。

4、农业生产民俗的核心是_________民俗。

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施。

5、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于_____式民居,傣族的竹楼属于________式民居,中秋节属于_____类节日,纳西族的骡马会则属于_____类节日。

6、服饰是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最______、最_______的民俗现象之一。

7、饮料的主要种类有水、______、酒、______,______蒙古族的主要饮料。

8、“漓江夜捕”属于现代_______生产民俗旅游,“栈道游”、“胡同游”属于______生产民俗旅游。

9、海外华人尽管身居海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反映了民俗_______性。

10、“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_____性特征的最好写照,“移风易俗”最有用的特征是民俗的____性特征。

11、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族的___________。

13、古典民间音乐________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带有_____音乐的韵味,被誉为__________,世所罕见。

14、_________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______社会风俗的遗留。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第三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祓禊”是指:
参考答案:
在水滨举行的驱邪祈福活动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主持的兰亭雅聚。

参考答案:

3.古人认为,荠菜可以用来祈孕和占验年成。

参考答案:
正确
4.牛郎和织女最初是两个星座的名称:
参考答案:
正确
5.七夕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节日是在:
参考答案:
明清时期
6.“高禖”主管:
参考答案:
婚姻###生育
7.关于上巳节的起源,学界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
上巳节起源古代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上巳节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8.以下内容中,哪项均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参考答案:
乞巧、拜魁星、接牛女泪、拜织女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的诗句。

参考答案:
宋代秦观
10.在中国古代,及笄礼一般是在女子多大举行?
参考答案:
十五岁
11.数字“七”在先民的观念里蕴含有积极、蓬勃、茂盛等意义。

参考答案:
正确
12.祓禊是古代在水边举行的驱邪祈福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
素的仪式。

参考答案:

13.上巳节的具体日期是:
参考答案:
农历三月初三
14.不是七夕节别名的是
参考答案:
端正月
15.供奉磨喝乐的目的是为了
参考答案:
求子。

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

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

以下是关于传统习俗知识的单选题100题(附答案):1.春节传统习俗中,以下哪个不是“贴春联”的寓意?A.迎接财神B.驱邪避灾C.增加喜庆氛围D.表达美好愿望答案:A。

2.在传统婚俗中,新娘盖头最初的作用是什么?A.遮羞B.辟邪C.防止新郎提前看到新娘长相D.遵循古老仪式答案:B。

3.清明节扫墓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纪念祖先,表达追思B.祈求祖先保佑C.完成家族任务D.遵循节日规定答案:A。

4.端午节吃粽子最初是为了纪念谁?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

5.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与下列哪个神话传说有关?A.嫦娥奔月B.牛郎织女C.后羿射日D.女娲补天答案:A。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避灾祈福B.欣赏秋景C.锻炼身体D.寻找神仙答案:D。

7.在传统习俗中,除夕守岁的含义是什么?A.驱赶年兽B.迎接新年,为父母祈福长寿C.熬夜娱乐D.防止小偷入室答案:B。

8.传统的成人礼中,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分别象征着什么?A.男子可以娶妻,女子可以嫁人B.男子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女子成年可以谈婚论嫁C.男子可以参军,女子可以做家务D.男子可以继承家业,女子可以刺绣答案:B。

9.传统习俗中,小孩满月时送红鸡蛋的寓意是什么?A.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红红火火B.庆祝家族添丁C.告知亲友孩子性别D.表示孩子运气好答案:A。

10.传统葬礼中,披麻戴孝的主要意义是?A.表示悲伤B.遵循古老传统C.显示家族地位D.对逝者的敬重和追思答案:D。

11.传统习俗中,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是希望灶神做什么?A.保佑家庭平安B.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C.带来财富D.保佑灶火旺盛答案:B。

12.在一些地方的传统婚礼中,跨火盆的寓意是什么?A.烧去霉运B.婚后生活红红火火C.检验新娘胆量D.一种仪式表演答案:A。

13.寒食节禁火的最初目的是什么?A.纪念介子推B.防止火灾C.节约燃料D.一种宗教仪式答案:A。

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

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

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节日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B2. 在中国,人们通常在哪个节日吃粽子?A. 春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印度的传统民俗?A. 洒红节B. 排灯节C. 春节D. 象神节答案:C4. 在日本,传统的成人礼是在哪个节日举行?A. 儿童节B. 七夕节C. 成人节D. 樱花节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法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复活节C. 国庆节D. 春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2. 印度的洒红节是为了庆祝________的来临。

答案:春天3. 日本的成人节是为了庆祝年满________岁的青年成为成年人。

答案:204. 法国的国庆节是为了纪念________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

答案:17895. 巴西的狂欢节通常在每年的________月份举行。

答案:2月或3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的中秋节的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2. 描述一下印度的洒红节。

答案:洒红节是印度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互相抛洒彩色粉末,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3. 日本的成人礼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答案:成人礼在日本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标志着青年正式成为社会的成年人。

4. 法国的国庆节有什么传统活动?答案:法国的国庆节有阅兵式、烟花表演、音乐会等活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论述中国春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答案: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

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等。

2. 请论述印度洒红节的文化意义。

答案:洒红节是印度的一个重要节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它也代表着人们之间的团结和友谊,通过互相抛洒彩色粉末来表达祝福和喜悦。

《中国民俗》试题2及答案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国民俗》试题2及答案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和____________。

3.暗八仙是指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1 2 34 5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4.服饰元素包含哪几个方面?以居住地民间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元素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民俗信仰观念。

(至少3例,须明确居住地)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众多营造热闹场面、渲染喜庆吉祥气氛,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是中国式婚礼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说出居住地或你熟悉的地方当代婚俗中的仪式的象征意义及缘由(须言之成理,不超过4个,每个5分)。

2.以身边的人、事、物为例,浅析民俗信仰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方式。

(20分,至少4例,须分析其价值)答案:一、填空题1.变异性、服务性2.《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3.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何仙姑持荷花二、看图1.龙凤呈祥2.福寿双全3.平(瓶)安如意5. 五福捧寿三、简答1.首先,人们可以从这些歌谣中,窥见诸暨的历史演变、风俗人情,不同时期的生产斗争、生活方式及人们对诸种事物的态度和情绪。

其次,对现实生活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民间歌谣有的是人民群众心中情绪的抒发,有的则是某些事物、事件的看法与评价,有的又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希冀。

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歌谣在流传着、演化着。

一方面说明歌谣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说明它们还在现实生活中起着教育作用。

再次,为今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养份。

民间文艺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无不从民间文艺中直接或间接汲取养份,为自己所用,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民俗学》期末考试答案

《民俗学》期末考试答案

丧服中最高等级的一种是 得分/总分 A. 齐衰 B. 缌麻 C. 大功 D. 斩衰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2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神话与传说的相同点 得分/总分 A. 是真实的叙事 B. 常常带有解释性的色彩 C. 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D.
讲述的是远古或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3 单选(2 分) “狗头王”的叙事对于信仰“狗头王”的畲族人而言是 得分/总分 A. 历史 2.00/2.00 B. 童话 C. 传说 D. 故事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14 单选(2 分) 19 世纪的民俗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 得分/总分 A. 田野调查 B.
三祭灶,举行送灶上天的仪式。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随着灶王爷,凡间的其他诸神也会一 起上天。这种仪式属于 得分/总分 A. 净化仪式 B. 起始仪式 2.00/2.00 C.
结束仪式 D. 竞技仪式 正确答案:B 你选对了 25 单选(2 分) 寒食属于哪种节日中的普遍习俗 得分/总分 A. 冬季节日 2.00/2.00 B. 夏季节日 C. 春季节日 D. 秋季节日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B. 关注舞台表演中的民俗事项及其表演技巧
C. 对民俗事项流传和表现的具体场景进行准确而细致的描述 2.00/2.00 D. 调查民俗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5 单选(2 分) 以下关于汉族民间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 民居的大门一般开在院落的正中央,体现了中国人平衡中庸的思想 B. 院落最南部的房屋叫做正房 C.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21 单选(2 分) 根据凡•遮耐普(A. Van Gennep)对人生礼仪的分类,“建立在相似的、相反的、接触过的、 局部与整体的、影像与真实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信仰上的礼仪”属于 得分/总分 A. 传递礼仪 B. 交感礼仪 2.00/2.00 C. 间接礼仪 D. 积极礼仪 正确答案:B 你选对了 22 单选(2 分) 关于春季节日和冬季节日的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 春季节日多具有狂欢节性质,而冬季节日多为保守性的节日 2.00/2.00 B.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黑茶安溪铁观音茶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饮食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4.节日民俗
5.游艺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简述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3..简述居住民俗的影响因素。
4.简述交通民俗的特征。
5.我国游艺民俗的特色是什么?
七、能力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二套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茶,又名茗,是茶树、茶叶的总称。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按茶叶的颜色来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等。
2.酒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如按生产工艺或酿酒的方法,酒可分为( )、发酵酒和配制酒。
3.我国历史上长期发展形成的八大菜系是指( )、鲁菜、粤菜、闽菜、湘菜、皖菜、浙菜、苏菜。
将各大菜系及其代表名菜连线。
鲁菜 麻婆豆腐
川菜佛跳墙
粤菜 九转大肠
闽菜霸王别姬
湘菜西湖醋鱼
徽菜三蛇龙虎会
浙菜君山银针鸡片
淮阳菜符离集烧鸡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信仰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列举与酒有关的名胜古迹。
2.简述居住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式。
3.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下列属于藏族传统节日的有:( )
A.“藏历新年” B.“沐浴节” C.“蝴蝶会” D.“望果节”
4.民间口头文学包括:( )
A. 歌谣 B. 故事与笑话 C. 谚语与谜语 D. 说唱与小戏
5.著名的四大年画有:( )
A.天津的杨柳青 B.山东潍坊的杨家埠 C.苏州的桃花坞 D.四川的绵竹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

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

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

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

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

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

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

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

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

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

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

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

另外,照壁上有书法、绘画,照壁前种植花草树木,富于文化艺术气氛。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 1 分,共20分)1.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 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 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 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 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 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 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2.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民俗学》试卷

《民俗学》试卷

0048《民俗学》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络教育期末考试《民俗学》试卷学习中心:望谟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7]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年级:1403 姓名:罗吉海 学号:201403857084☆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汤姆斯(thoms )答:1846年,汤姆斯(Thoms )英国考古学家。

2、《金枝》答:金枝》是英国民俗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集纳了全世界无数类似仪式和信仰的例证,从而显示出原始植物草木崇拜残余在现代农民中的存在。

3、祖先崇祀答:祖先崇祀是鬼神崇祀的一个主要内容,在中国特别突出。

祖先崇拜是对民族,宗族、家 族及行业集团先祖的顶礼膜拜。

4、专用服饰答:专用服饰因生活、工作,庆典等不同需要而穿戴的各种传统民俗服饰,民间主要表现在 人生礼俗的各个环节上。

5、填箱答:填箱,拿嫁妆前一天,女家要行填箱礼,父母将嫁女的陪嫁品一件件递给哥嫂,由他俩 一一装入箱内,以示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带到婆家去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

答:民俗的法约性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 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

2、为什么民俗具有很强的流传惯性?答:人们对民俗的传播,以口承的、心意的和行为的人身天赋的一些功能作为手段。

三、分析题(共20分)英国班尼(C.S.Burne)女士在《民俗学概论》(The Handbook Of Folklore)中说:“民俗学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传留于文明民族中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

”并强调,这里所指的仅是无形的文化残留物,她说:“‘民俗’包括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的技术无关。

例如民俗学家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屋宇的建筑术,而是建筑时所行的祭献等事。

幼儿园中班节日习俗认识考试试题

幼儿园中班节日习俗认识考试试题

幼儿园中班节日习俗认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在农历的哪个月份举行?A. 正月B. 二月C. 五月2. 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贴什么字对联在门上?A. 福B. 财C. 爱3. 在元宵节,人们会放哪种形状的灯笼?A. 圆形B. 方形C. 三角形4. 端午节是纪念哪位伟大诗人的节日?A. 杜甫B. 白居易C. 屈原5. 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是?A. 聚餐B. 赛龙舟C. 做粽子6. 中秋节是农历的第几个月?A. 五月B. 八月C. 十月7.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统食品是?A. 汤圆B. 干果C. 蛋糕8. 传说中的“七夕节”是什么故事的节日?A. 牛郎织女B. 孔子教育学生C. 屈原投江9. “国庆节”是为了庆祝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A. 解放战争胜利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四川地震救援10. 圣诞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A. 美国B. 英国C. 日本二、填空题1. 元宵节是农历的第几个月?2. 端午节的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秋节通常在公历的哪个月份?4. 传说中“七夕节”是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

5. 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它在______月______日庆祝。

6. 圣诞节是纪念________的节日。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春节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

2. 端午节是怎样纪念屈原的?请简要描述。

3. 请写出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方式及相关食品。

4. 有些地方会在国庆节时举办游行和晚会,你是如何度过国庆节的?5. 圣诞节是全球范围内庆祝的节日,你知道圣诞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吗?四、创作题请你根据自己对一个节日的了解,进行创作。

可以是你最喜欢的节日,也可以是你最想了解的节日,内容不少于200字。

(正文内容到此结束)。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民俗学期末考试资料

民俗学期末考试资料

民俗学期末考试资料名词解释1、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就是现代人民生活中仍然保留着的那些过时代中所产生的现象,它们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上已经丧失了其原始的内容和意义。

2、AT分类法:阿尔奈发展的研究民间故事的精细工具。

即将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按地区。

分布进行排列,并给各个资料标上分类编号。

先按语言分,给个符号;再按国家分,给个符号;然后加上故事顺序编号。

后经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斯?汤姆逊(Stith Thompson)补充修订,成为“阿尔奈—汤姆逊体系”,即AT分类法。

3、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研究文化的态度,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可用高低等级进行划分。

博厄斯主张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价。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4、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坛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补充: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

人类了解到人类与兽类之间有很大差异后,他们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

但图腾祖先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

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

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族群:(ethnic group),在人类学中是最早用来指归属于同一个社会,拥有相同的文化,尤其是共同的语言(并且文化与语言在传承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人类群体。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族群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集聚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它可以用来指社会阶段、都市和工业社会中的种族体或少数民族族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土著居民中不同文化和社会集团。

民俗学 期末考试资料

民俗学  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1、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就是现代人民生活中仍然保留着的那些过时代中所产生的现象,它们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上已经丧失了其原始的内容和意义。

2、AT分类法:阿尔奈发展的研究民间故事的精细工具。

即将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按地区。

分布进行排列,并给各个资料标上分类编号。

先按语言分,给个符号;再按国家分,给个符号;然后加上故事顺序编号。

后经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斯•汤姆逊(Stith Thompson)补充修订,成为“阿尔奈—汤姆逊体系”,即AT分类法。

3、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研究文化的态度,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可用高低等级进行划分。

博厄斯主张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价。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4、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坛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补充: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

人类了解到人类与兽类之间有很大差异后,他们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

但图腾祖先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

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

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族群:(ethnic group),在人类学中是最早用来指归属于同一个社会,拥有相同的文化,尤其是共同的语言(并且文化与语言在传承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人类群体。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族群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集聚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它可以用来指社会阶段、都市和工业社会中的种族体或少数民族族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土著居民中不同文化和社会集团。

6、禁忌:禁忌是一种忌讳,是人为避免、禁止出现的人,或者人的语言、行为,乃至事物,目的在于消灾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百工五法”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

2.物质生活民俗包括、、居住、建筑以及器用等方面。

3.中国的民居建筑,以最为广泛。

4. 中国古代的婚姻仪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______和______。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
1 2 3
4 5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民俗的集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举例说明。

2.叙述“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基本情节。

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4.家族祭祀的功能是什么?请简要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国“端午申遗”引发国人对节日民俗传统的重新审视,以“端午”为例,叙述居住地的端午习俗(至少3项,9分),在与楚地“端午”(祭屈原、划龙舟等)的比较中试述其或稳定、或变异的原因(6分),在当代条件下,传统节日是消亡,还是传承发展,请谈谈你的意见(5分)。

2.从三寸金莲到高跟鞋,试分析一下中国女性对脚的审美变化和追求。

(20分)
答案:
一、填空
1.矩、规、绳、水、垂
2.饮食服饰
3.四合院
4. 请期、亲迎
二、图形
1.喜上眉(梅)稍
2.福寿双全
3.平(瓶)安如意
4.莲(连)笙(生)贵子
5.五福捧寿
三、简答
1.民俗的集体性主要体现在:民俗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几乎无法找到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民俗的集体性不排除个人因素,即个人的创造,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民俗在流传过程中变得复杂、丰满,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

2.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
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3.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赑屃(bì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民间文化当中很多建筑都有体现
4.祖先祭祀,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礼俗,有人终其一生只拜祖先而不信佛也不信道,因此有学者便认为崇拜祖先是中国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祭祖的最基本功能是可以满足子孙志意思慕之情,其次是可以实现子孙报本反始的回馈心意。

凡人与人之间相处日久必有感情,一旦分别,便会思念;父母与子女感情更深,一旦去世,追思之情更浓。

祭祀祖先的第二个功能是可以实现子孙报本反始的回馈心意,简言之就是满足报恩的心理需求。

除了以上所说的功能以外,就一个家族而言,祭祖很明显的还具有振族收宗、凝聚宗族团结的功能在内;中国自古以来国即以家为基础,了解自己家的历史即能上窥国的的历史,因而祭祖也具有认
识家国历史、爱家爱国的功能在内。

四、论述
1.从传统节俗活动的内容来看,端午节最初与祛邪、除毒、避瘟、止恶等观念紧密相关则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经演变,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然后简答居住地的具体习俗阐释其稳定和变异的原因。

传统节日不会消亡,只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异,传统节日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2.三寸金莲到高跟鞋是不同时代的女性对脚的最高审美标准。

三寸金莲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唐朝。

李后主李煜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挑根据王昌龄《采莲曲》改编的采莲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

此后,宫内外女子皆起仿效,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

宋代的缠足气候未成气候,局限于贵族女子;元代,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对汉人的缠足持赞赏态度,民间出现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明代是缠足的全盛;满清入关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

但此时缠足之风已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也只好罢禁。

三寸金莲所显现出的窈窕,正顺应了远古歌谣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的赞美和向往;这种男人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扭曲变形的病态美,满足了对窈窕淑女的幻想和欲望。

淑女之淑,是内在修为,要用智慧来展现,
看不见摸不着;而女之窈窕是美在外在形式,立竿即可见影。

于是自打出了个风流诗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后,他的嗜好竟酿成了几百年间中国女性的传统灾难。

脚就此再没有在安稳状态下自然生存的日子了。

如果说缠足陋习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沉重的脚镣,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令人发指的陋习被彻底的抛向了历史的垃圾桶。

脚镣被彻底砸碎的女性真正站了起来,心比天高的人们对美追求的欲望则要求更高,女性不仅要束腰挺胸、扬眉吐气的站起来,承担起人类美的全部重任,而且还要在自然足的基础上站的更高,要追求比三寸金莲带来更多的美,于是高跟鞋的产生,必然就满足了其更高更美的愿望。

可是为了实现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女性们无所顾忌把时代砸碎的脚镣,再小心翼翼修把修把重新给自己双足带上。

如果缠足是出于强权逼迫的无奈,那么高跟鞋流行却是解放了的女性们的自觉自愿的结果,于是不顾一切的争相倾囊,高跟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使女人由名词变成了动词。

因为高跟鞋,女人才可以把自身的曲线,尽最大可能地演绎出:收腹、挺胸、提臀、束腰……倘若没有高跟鞋,真的不可以想象,女人如何一边走路一边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

高跟鞋使女人动了起来,它提高了女人,使她们与天堂的距离又缩短了若干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