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歌补益剂

合集下载

【中医经典】汤头歌诀之补益剂(一)

【中医经典】汤头歌诀之补益剂(一)

【中医经典】汤头歌诀之补益剂(一)大师讲经典导读《汤头歌诀》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汪昂,字讱庵,安徽休宁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卒年不详。

本书为一卷,章节一如《医方集解》,一歌之出,对方剂应用之理、法、方、药囊括无余,方义明析,言简意賅,音韵流畅,颇切诗章词意,为医家临证必备之书。

补益之剂四君子汤(助阳)四君子汤《局方》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故名君子。

益以夏陈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

祛痰补气阳虚弭;二陈除痰,四君补气,脾弱阳虚宜之。

除却半夏名异功,散,钱氏。

或加香砂胃寒使。

加木香、砂仁行气温中,名香砂六君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升阳益胃汤,东垣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枣姜随。

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钱,羌活、独活、防风、白芍炒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六君子助阳,补脾除痰,重用黄芪补气固胃,柴胡、羌活除湿升阳,泽泻、茯苓泻热降浊,加芍药和血敛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按:东垣治疗首重脾胃,而益胃又以升阳为先,故每用补中上升下渗之药。

此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脾胃诸方多从昉此也。

黄芪鳖甲散劳热黄芪鳖甲散,罗谦甫地骨皮艽苑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治虚劳骨蒸,晡热咳嗽,食少盗汗。

黄芪、鳖甲、天冬各五钱,地骨、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草各二钱半,人参、肉桂、桔梗各钱半,每服一两,加姜煎。

鳖甲、天冬、知、芍补水养阴,参、芪、桂、苓、甘草固卫助阳,桑、桔泻肺热,菀、夏理痰嗽,艽、柴、地骨退热升阳,为表里气血交补之剂。

秦艽鳖甲散风劳秦艽鳖甲散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鳖甲、地骨皮、柴胡各一两,青嵩五钱,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乌梅五钱,治略同前,汗多倍黄芪。

此方加青蒿、乌梅皆敛汗退蒸之义。

01《汤头歌诀》补益之剂_白话解

01《汤头歌诀》补益之剂_白话解

01《汤头歌诀》补益之剂_白话解补益之剂,即补益剂。

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

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

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1.四君子汤,助阳补气。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词解】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

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jùn),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

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组成】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各等分【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方析,】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

脾胃气虚为其主证。

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

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

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

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所困,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

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

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

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

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

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八珍汤(《正体类要》)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八珍汤(《正体类要》)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八珍汤(《正体类要》)一、组成当归酒拌,一钱(10克)、川芎一钱(5克)、白芍药一钱(8克)、熟地黄酒拌,一钱(15克)、人参一线(3克)、白术炒,一钱(10克)、茯苓一钱(8克)、甘草炙,五分(5克)。

二、用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三、歌括1.八珍汤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十全大补汤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3.人参养荣汤若加志陈味姜枣,去芎养荣有专长。

四、功用补益气血。

五、主治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六、方解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息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七、附方及方论1.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系将八珍汤加黄芪、肉桂配成。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8克)、川芎(5克)、地黄酒洗蒸焙(15克)、茯苓焙(8克)、白术焙(10克)、甘草炙(5克)、黄芪去芦(15克)、川当归洗,去芦(10克)、白芍药(8克)各等分。

上一十味,到为粗末,每服二大钱。

水一盏,生姜三片。

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2.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芍药三两(90克)、当归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黄芪一两(30克)、桂心去粗皮,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术煨,一两(30克)、甘草炙,一两(30克)、熟地黄制,七钱半(20克)、五味子七钱半(20克)、茯苓七钱半(20克)、远志炒,去心,半两(15克)、上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中医助理医师经典趣味方歌:补益剂

中医助理医师经典趣味方歌:补益剂

补益剂:
四君子汤四君白老夫人。

――四君白老茯人。

参苓白术散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树根。

――苡莲仁*山,四君子枣术梗。

补中益气汤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异功(散)无茯,胡麻当芪。

玉屏风散玉屏风骑白猪。

――玉屏风芪白术。

生脉散生脉为人脉。

――生脉味人麦。

四物汤当地传说四物汤,补血调血基本方。

――当地川芍四物汤,补血调血基本方。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中华考试论坛
归脾汤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四君归芪枣,远志龙眼香。

八珍汤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数字均指剂量。

左归丸鱼牛狗菟鹿归山,熟地左归蜜成丸。

――萸牛枸菟鹿龟山,熟地左归蜜成丸。

大补阴丸黄母猪拱地板。

――黄母猪*地板。

灸甘草汤阿妈卖地,贵大人干生气,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阿麻麦地、桂大人甘生*,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一贯煎一贯杀狗当地零卖。

――一贯沙枸当地楝麦。

肾气丸肾气六位家富贵。

――肾气六味加附桂。

右归丸狗兔鹿归富山中,要熟鱼肉吃。

――枸菟鹿归附*仲,药熟萸肉*。

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尝巴鱼是何味。

――桂附苁远冬茯斛,菖巴萸*荷味。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27首古代著名中医方歌

27首古代著名中医方歌

27首古代著名中医方歌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中用术芪,龙壮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3、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地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

4、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定经汤用归芍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宜。

5、香棱丸(《济生方》):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再入枳壳川楝子,行气导滞痞块移。

6、保阴煎(《景岳全书》):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7、胎元饮(《景岳全书》):人参归芍胎元饮杜仲熟地白术迎,再加陈皮炙甘草固肾补胎功效灵。

8、举元煎(《景岳全书》):举元煎中耆草升,更加白朮与人参;气虚下陷亡阳证,血脱血崩力能任。

9、宫外孕I号方宫外孕II方:宫外孕方第I号,丹参赤芍桃仁俏,II号莪术三棱加,活血止痛症瘕消。

10、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11、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图文无关12、胶艾汤(《金匮要略》):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13、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渗湿苡苓泽,滑石通草丹皮柏,湿热下注成疮疡,渗利解毒湿热排。

14、清经散(《傅青主女科》):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15、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予。

16、毓麟珠(《景岳全书》):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17、大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8、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中医方剂学第11讲 补益剂 (1)

中医方剂学第11讲   补益剂 (1)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晃白,大便稀溏,脉大 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 久痢,崩漏等。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主 治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
黄芪二两(30g) 君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 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 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 崩漏[1]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 漓不止,舌淡,脉细。
注:[1]
崩漏:崩,崩中也,为突然的大量阴道出血, 病势凶险;漏,漏下也,为月经淋漓不尽,病势较轻。
玉屏风 散
表虚自汗
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
人参五分(15g)
麦冬五分(15g)
君 益气生津,大补元气
臣 养阴生津,清热润肺
五味子七粒(10g) 佐 敛肺止汗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1.温热、暑热[1],耗气伤阴证。汗 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 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干咳少 痰,短气自汗[2],口干舌燥,脉虚 细。
此处的益气偏向于大补元气。
[4] 脾喜燥而恶湿也。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 苡仁、砂仁、桔梗 君 补气健脾
人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 臣 白扁豆12g薏苡仁9g莲子肉9g
砂仁6g 桔梗6g 炒甘草9g 佐 佐 使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佐 健脾渗湿止泻
方歌:补中益气补胃脾, 人升柴芪当草皮; 术来益气兼升阳, 气虚下陷请君吃。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一、组成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现代用法:干者一对,必须保全尾尖,酒洗净,置微火上烘脆,阴干,研为细末)杏仁五两,炒,去尖(150克)、甘草炙,五两(150克)、人参二两(60克)、茯苓二两(60克)、贝母二两(60克)、桑白皮二两(60克)、知母二两(60克)。

二、用法上八味,研为细末,盛磁器内,每日如茶点服(现代用法:制为散剂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三、歌括1.人参蛤蚧散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2.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生姜伴,纳气归肾可平喘。

四、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

五、主治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羸瘦,或面目浮肿,脉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痿。

六、方解本方证由于久经咳嗽不愈,肺气上逆则现喘促,胸膈胀满。

若肺虚日久,子病犯母,则影响脾不运湿,聚液成痰,湿郁滞化热,久咳伤及血络,可出现痰中带血。

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则颜面浮肿肺气虚,寸口脉当浮虚,舌质青紫,苔薄白或腻薄黄迁延日久,形体消瘦,可导致肺痿。

故方以蛤蚧为主,入肺肾经,补肾纳气而定喘,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肺脾;茯苓益脾渗湿;桑皮、杏仁利肺气而降逆;贝母清热润肺而开郁化痰;知母既可清肺热,又滋肾而纳气;炙甘草佐补气药补益元气。

全方相辅为用,共收补肺益脾,滋肾纳气,定喘止咳之效。

本方以久咳肺虚,证情偏热者为宜。

若因外邪干扰而引起之喘咳证,非本方所能适应。

服,用水一小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午、晚空腹服)。

功用:补肺肾,定喘逆。

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七、附方及方论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新罗人参寸许,切片(8克)、胡桃五个,去壳,取肉切片上作一服,用水一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中、晚空腹服)。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方剂学补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补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补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炒,各等分(各6g)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症见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组成:陈皮一钱(3g)半夏一钱五分(4.5g)茯苓一钱(3g)甘草一钱(3g)人参一钱(3g)白术一钱五分(4.5g)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或咳嗽痰多稀白等,舌淡苔白腻,脉虚。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一钱(3g)白术二钱(6g)茯苓二钱(6g)甘草七分(2g)陈皮八分(2.5g)半夏一钱(3g)砂仁八分(2.5g)木香七分(2g)上加生姜二钱(6g),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症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等。

保元汤(《博爱心鉴》)保元汤方性甘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补肺益脾显奇能。

组成:黄芪三钱(9g)人参一钱(3g)炙甘草一钱(3g)肉桂五分(1.5g)(原著本方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上加生姜一片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鉴别】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

但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为主,既补脾胃之虚,又温中祛寒,具温中补虚之功,而治脾胃虚寒证;四君子汤则以人参配白术为主,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助运化,具补气健脾之功,故主治脾胃气虚之证。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之功。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跟芍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补中益气汤,中医经方汤。

用于气虚人,元气不够强。

脾胃虚弱者,气机不流畅。

久病体倦怠,补中方来方。

方中有四物,调和气血量。

当归是主草,养血保血黄。

白术辛香甜,渗中固脾肠。

芍药味苦黑,养血助花瘴。

益气方剂中,有黄芪与参。

黄芪顶重草,补中益元阳。

参与归共炖,补气身体强。

气衰肌肉软,补中方正神。

黄芪能益气,祛风解肌肉。

养血活血脉,清气化湿负。

入药散血瘀,利水生新血。

调和气血两,益气有功用。

须选致虚源,见表是治法。

久病人中虚,畏寒怕冷夜。

兼见肢体冷,气短不能说。

可选此方用,益气不受折。

脾胃虚寒人,久病体倦怠。

腹痛大便溏,气机流不畅。

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补中益气汤,调和肠胃它。

四物当归汤,跟此方谈机。

调和血络虚,益气血定中。

月经不调者,经络被困缩。

益气养血量,疏通身体络。

中药方剂歌诀到此结束,补中益气汤方歌。

用于气虚体弱者,调和气血传。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与芍药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方剂歌诀 补益剂 妇科2017 4 3

方剂歌诀 补益剂 妇科2017 4  3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参芪白术当,升柴陈八味,脾虚气陷康。

参苓白术散:参苓用四君,莲山扁薏仁,缩砂兼大枣,健渗有奇勋。

归脾汤:归脾汤四君,芪香远枣仁,元肉归枣姜,健脾养心神。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茯母芎草紧相连养心汤:养心柏枣仁远味茯苓神归芎芪人参草半肉桂跟完带汤:青主健燥完带汤,参朮山药陈皮苍,车前芍柴湿出里,芥穗甘草佐使良。

圣愈汤: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归芍二地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八珍名陈远姜枣五无芎黄芪虚溃脱毒用宁心安神效不同一贯煎:一贯煎用归地冬沙参枸杞川楝行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苔少脉弦细山枝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补肝汤:补肝汤用番木瓜麻木拘挛头昏花麦冬枣仁甘草炙四物补血根基扎调肝汤:调肝归芍山芋戟痛经阿胶药草齐归肾丸:归肾茯苓山药熟菟杞芋肉归杜仲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归芋杞参草山熟杜仲齐二仙汤:二仙茅灵脾知柏归巴戟二冬膏:天冬麦冬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葚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来培补眩晕失眠白发添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右归丸:景岳右归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左归丸:左归丸用山药地芋肉菟丝与牛膝枸杞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咳血骨蒸热培本清源治火旺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陈皮虎骨并锁阳干姜白芍大补阴风湿脑病亦能康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药芪参杞龟填精地滋阴鹿角河车助阳气归芍术茯远枣仁内补丸:温肾壮阳内补丸鹿肉苁蓉菟紫菀白潼蒺藜附螵蛸益精固涩黄芪添斑龙丸:斑龙丸用鹿角霜云苓柏子熟地黄菟丝骨脂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青娥丸:青娥丸将肾虚疗杜仲故纸好胡桃多用大蒜捣为膏腰痛膝软不能老滋肾通关丸:通关丸治尿不通热在下焦血水中知柏清火桂化气滋肾利尿癃闭松妇科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药大枣甘细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寒入经络疼痛好胶艾汤:胶艾汤中芎归干(地黄)暖宫止痛芍草缓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汤吴芋续断肉桂黄温阳驱寒又调经虚寒经迟用之良温经汤《金匮》:温经吴桂归芍芎姜半参草胶丹冬冲任虚寒有血瘀温经散寒此方中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温经人参归芎芍桂心莪丹牛膝草瓜石汤:瓜石生元麦瞿车益牛连顺经汤:顺经归地加牛膝沙芍茯苓荆丹皮清经汤:清经丹皮地骨皮蒿苓柏芍与生地清热凉血固冲任月经先期用之宜清肝引经汤:清肝引经归芍膝生丹栀芩茜草比茅根凉血楝行气调和诸药甘草齐清热调血汤:清热调血丹皮连桃红四物莪附延两地汤:青主女科两地汤养阴清热调经方生玄麦冬胶芍皮水足火平经自康定经汤:傅氏定经月经定柴荆归芍山药苓菟丝熟地益精血肝舒肾充经水能固阴煎:景岳固阴煎肾虚经早见参草山药熟菟芋远味添安冲汤:安冲并治气血阴生地白芍术芪参龙牡海螵茜断根固本止崩汤:固本治崩真良方归地参术芪黑姜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温肝脾苓术归芍香粉皮启宫丸:启宫二陈无甘草苍香神曲川芎要养精种玉汤:养精种玉山芋肉四物滋阴去川芎毓麟温肾丸:毓麟温肾治不孕杜菟鹿川共八珍泰山磐石散:妊娠气血虚泰山磐石出十全去肉苓续芩砂糯成寿胎丸:衷中固肾寿胎丸专治胎漏胎不安菟丝寄生胶续断健脾再将参术添催生饮:催生芎归大腹皮白芷通窍枳下气自拟方益肾乌发丸一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柏子仁黑芝麻黑豆桑葚丹皮地骨皮生山药生黄芪麦芽白藓皮益肾乌发丸二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炙黄芪黑芝麻黑豆桑葚砂仁炒山药麦芽土茯苓益肾止遗丸:桑螵蛸乌药益智仁覆盆子五味子麻仁麻黄杏仁石菖蒲炒三仙益肾生精十三味: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太子参锁阳丹皮柴胡蛇床子蜈蚣莲子益肾养荣丸(促孕一号):丹皮麦冬黄芪山药元参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阿胶女贞子黄精巴戟天覆盆子毓麟温肾丸(促孕二号):吴茱萸肉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山药云苓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砂仁黄连补骨脂鹿角霜。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二药合用,益气养血,补脾益心,心脾两调 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远志——安神益志
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酸枣仁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桔梗(炒令黄色)一斤 人参(去芦)二斤 山药二斤 【用法】 薏苡仁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甘草(炒)二斤 缩砂仁一斤 白茯苓二斤 白术二斤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放、化疗骨髓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等气血两虚者。
4、名词解释:补气生血
八珍汤
《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
当归 人参
川芎 茯苓
白芍药 甘草(炙)
熟地黄 白术各一两
【用法】
【主治】气血两虚证
气血 气虚,不能温养脏腑:四肢倦怠,气短乏力 血虚,不能荣养脏腑: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两虚
舌淡脉虚
【病机】 气血不足。 【治法】 益气补血
肺气虚 或易感风邪 脏脏经络失于濡养:面色恍白,少气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浮软 【病机】 肺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君:黄芪——大补肺脾之气而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 黄芪、白术相须为用,增强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力 佐:防风——辛散疏风而御邪 ·配伍要点: ● 全方三药合用,补中寓散,散中有补,共奏益气实卫,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方剂学 补益剂01

方剂学 补益剂01
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特点:
1、 补气、渗湿、行气同用, 补而不滞。
2、脾肺同治,培土生金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除用于脾胃气虚外, 对于肺气虚弱亦可应用。临床以泄泻、舌淡 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泻利甚者,加肉豆蔻; 久泻兼里寒腹痛,加干姜、肉桂。
3、临床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胃肠功 能紊乱、慢性肾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放 射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功兼和胃行气化痰,《集解》香附,《古今名医方论》改木香 )
4、保元汤:-茯苓,白术+黄芪,肉桂 (功兼温阳)
四君子汤与理中汤比较
组同 成

四君子汤
理中丸
人参、白术、甘草
茯苓
干姜
功同
补益脾胃(气)
用 异 重在补脾胃之气 温中祛寒(温中补虚)
主同
中焦脾胃虚弱
治 异 脾胃气虚之证 (望、闻、问、切)
脾胃虚寒之证 (呕、利、冷痛)
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湿盛(夹湿)证
症见:气短乏力,肠鸣泄泻,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舌质淡, 苔白腻,脉虚缓。(亦可用于肺脾气虚夹痰湿 证,咳嗽痰多色白)
病机关键:脾虚夹湿
组成与方解
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 苡仁、砂仁、桔梗
使用注意
1、补气与补血:气血相互为用,故 补血方中常配补气;补气方中亦适当配 补血。
2、补阴与补阳:阴阳互为其根,故 常“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正补与间接补益:五脏之间相互 滋生,相互依存,故可直接或间接补益。
4、掌握应用原则:外邪已解、正气已虚 的情况下才可应用。若正气已伤而余邪未尽, 则在补虚扶正的同时兼以祛邪,即“补正不忘 祛邪”。

补益类中药方剂

补益类中药方剂

补益类中药方剂
补中益气汤
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气虚,正气虚下陷症,正气虚发热症。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虚弱。

四物汤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补血调血,营血虚滞症。

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心系失眠,唇甲无华,舌淡脉弦细或细涩。

归脾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

心脾气虚两虚症。

八珍汤
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

益气补血,气虚两虚症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

肾气丸
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人冷感,少腹拘急等症。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滋阴补肾肾阴虚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
1. 气血两虚证
·八珍汤 ·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的常用方。
气虚,不能温养脏腑:四肢倦怠,气短乏力
气血两虚 血虚,不能荣养脏腑: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舌淡脉虚
【病机】 气血不足 【治法】 益气补血
【方解】
君: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 臣: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助熟地补益阴血 佐:茯苓——健脾渗湿
【衍化方 一】
·四物汤·
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 干地黄、清酒 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 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 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衍化方 二】
·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1.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2.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3.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运用】
·四物汤·
· 辨证:血虚生风,脑失所养。 · 治法:补血搜风。 · 处方: 当归20 白芍20 川芎15 熟地20 天麻12(研冲) 桅子10 黄芪30 · 投方效佳,原方无变动,连用35剂,眩晕痊愈,实验室 检查血大致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
归脾汤 《济生方》
【组 成】 人参 15g (3-6g) 黄芪30g (9-12g)
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远志——安神益志
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归脾汤 ·
--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 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目 的。
--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 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
胎元失养:胎动不安甚或堕胎
【病机】气血虚弱,胞宫不固,胎元失养。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方解】
·泰山磐石散 ·
君:人参——益气健脾安胎 熟地——滋阴补血养胎
臣:黄芪——助人参益气健脾以固胎元
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助熟地养胎 元 •君臣相伍,双补气血以安胎
佐:续断——补肾安胎 白术——补脾安胎 黄芩——清热安胎 砂仁——理气安胎,且醒脾理气调药 糯米——补脾养胃以助安胎
滞涩不畅 闭经不行,脐腹作痛、脉细或细涩。
【病机】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虚、瘀)。 【治法】补血、和血
【方解】
君 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四物汤 ·
臣 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
熟地、当归,相须为用,增强补虚止血之力,又 具活血行滞之功 佐 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3.现代运用: 妊娠恶阻,先兆流产,痛经,闭经,习惯性流产属气 血虚弱,胎元不固者
四物汤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 成】 熟地黄 9-21g
白芍药 9-15g
当归 9-12g 川芎 3-6g 【用法】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主治】:营血虚滞证
·四物汤 ·
营血亏虚 不能濡养
清窍形体失养—面色苍白无华,唇 口色淡,耳鸣、舌质淡
心失所养——心悸
肝失所养—头晕目眩,爪甲无华 冲任失养—月经不调,经量减少
病案分析 · 余某,女,27岁,农民,1995年8月16日就诊,自诉 近三年来鼻衄反复发作,此次衄血已三天。诊见:衄 血量少,色淡,食少懒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四 肢厥冷,鼻粘膜色淡,糜烂,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 辨证: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 治法:补气摄血,健脾养心 · 处方: 红参 远志 丹皮 桅子炭各10g 黄芪 白茅 根 仙鹤草各20g 当归15g 白术 酸枣仁各12g 甘 草6g · 五剂后衄血已止,随访两年多未见复发。
白术30g (9-12g) 茯苓30g (9-12g)
酸枣仁30g (9-12g) 龙眼肉30g (6-9g
木香15g (3-6g) 当归30g (6-9g)
炙甘草7.5g (3-6g) 远志30g (3-6g)
【用法】
· 加生姜6克、大枣3枚; · 水煎服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归脾汤 ·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
1.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2.临证加减:
●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断,久久不止者,加 煅龙骨、阿胶; ● 崩漏有寒者,加炮姜、艾叶以温经止血;
● 腰膝酸痛者,加续断、杜仲、桑寄生。 3.现代用治:
· 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再生障碍 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神经衰弱、 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 虚及脾不统血者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泰山磐石散 ·
•配伍要点: --补虚安胎:益气养血与安胎药并用。 -- 补脾养肝益肾并用,气血旺盛,冲任安固,胎元 得保。用于妊娠气血两虚之胎动不安,犹稳如泰山、 坚如磐石,故名泰山盘石散。
·泰山磐石散 ·
1.辨证要点 ·胎动不安,腰酸神疲,舌淡,脉滑无力
2.临证加减: 热扰冲任者可倍黄芩以清热安胎 恶心呕吐者,加生姜、竹茹和胃止呕 食少脘痞加砂仁,减黄芩
1.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 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2.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 骨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 者均可应用。
2、脾不统血证
【病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气虚
脾不健运—食少体倦 气不摄血—便血,或崩漏
血虚 心失所养—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
·归脾汤 ·
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二药合用, 益气养血,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补脾益心,
心脾两调
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组成】
当归3g (12-15g)
川芎3g(6-9g)
白芍药3g (12-15g) 熟地黄3g(6-18g)
人参3g(6-9g)
茯苓3g(12-15g)
甘草(炙)1.5g (3-6g) 白术3g (6-12g)
【用法】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煎至七分, 食前去滓,不拘进候,通口服。
【运用】
·当归补血汤 ·
1. 辨证要点: ·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而虚。 · 阴虚发热者忌用本方 2.临证加减:
脾虚食少者加党参、白术 血虚眩晕者加阿胶、首乌、熟地。 3.现代用治: · 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放、化疗骨髓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等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医方类聚》)
*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
【组成】
人参 黄芪各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八分 白术 炙甘草各五分 续断一钱 糯米一撮 黄芩一钱 砂仁五分
【用法】
水一盏半,煎八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 五日常 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主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
·泰山磐石散 ·
气血 虚弱
脏脏经络失养:面色淡白,倦怠无力,不思 饮食,舌淡,脉弱;阴津胞宫不固,
组成: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 仁、 红花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 粘稠,腹痛等。
·四物汤·
· 张某,女,35岁,农民。1997年3月15日就诊,分娩流 血多,尔后头眩晕,动则加剧,躺卧减轻,时重时 轻,已有半年余,纳谷欠佳,体乏无力,面色苍白,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实验室检查: WBC4.2×109 /L,RBC3.0×10 12/L,血红蛋白80g/L,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
【病机】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 补气生血
【方解】
·当归补血汤 ·
君: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
臣:当归——养血和营。
【配伍要点】
·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 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气旺血生,血充气 固,阳生阴长,阴平阳秘,虚热自退。
补气生血:治法之一,是指通过应用补益脾气之药, 使脾胃健运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当 归补血汤。
白芍——养血敛阴 川芎——活血行气 使:炙茯苓——健脾渗湿 白芍——养血敛阴 川芎——活血行气
·八珍汤 ·
【运用】
·八珍汤 ·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精神困倦,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临证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
3.现代运用: · 重症肺结核、贫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气血两虚者。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辩惑论》
【组 成】 黄芪一两 30g 当归(酒洗)二钱)6g
【用法】
*上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腹时温服。
【主治】
·当归补血汤 ·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剂
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
愈合者 血虚
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面赤, 烦渴欲饮,脉洪大
【衍化方 一】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八珍汤加人参、肉桂、生姜、大枣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 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 妇女崩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