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c45c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b.png)
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遮幕艺术•课堂互动环节01课程介绍与背景《苏幕遮》简介《苏幕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词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而广受喜爱。
该词调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怀抱的重要载体。
《苏幕遮》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创制慢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空前,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此时达到高峰。
文学地位与影响《苏幕遮》作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幕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02文本解读与赏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
篇章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不同时节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营造出浓郁的秋意和凄美的氛围。
运用色彩和画面的对比,如“山映斜阳天接水”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时光、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苏幕遮PPT课件完整版
![苏幕遮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7c35e604a1b0717fd5ddac.png)
2.词的下阕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他抒发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下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抒情方式含蓄蕴藉。 “吴门”和“汴京”, 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 到梦中的荷花结尾。写景抒情精工细致,匠心独运。上阕有景无人,处处写实; 下阕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朋友,却写渔郎 是否思念自己,运用反客为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在追问中 透出浓浓的乡愁。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
积累 ——生活中的素材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望阙云遮眼, 思乡雨滴心。”……读着这浓浓的乡愁,渐渐沉醉于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沉 醉于这跨越千年时空距离而永不改变的对故乡的牵挂。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 诗人的乡愁更加动人心魄。斗转星移,海枯石烂,时间的距离将乡愁酝酿成一 坛陈年老酒,越久越香醇。斟一杯,细细品味,跨越千年时空的思念,如“沉睡 不消残酒”,挥之不去。人老思故乡,禽老思巢穴。无论你身处天涯海角,还是 你拥有高官厚禄,你都挣不脱心中牵引的、与故乡紧紧相连的丝线,这丝线便 是深厚的乡愁。
[精析· 文本] 1.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阕之间感情 的是哪个意象? [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两句描写的环境非常安
静。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 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 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阕。 下阕抒情相对上阕缠绵备至。 用“荷花”作为联 系上下阕的意象,用词精工细腻,耐人寻味。此时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 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写进入梦中,让人感到层次分明, 余韵悠然。
《苏幕遮》(周邦彦)完美版ppt课件
![《苏幕遮》(周邦彦)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34793b27284b73f2425066.png)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 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 故乡。
全诗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 境深远。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 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 情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 活的向往。
10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开始由叶上水珠在风中滚动,扩大到水
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
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
6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寥寥数语,就把荷花写的出 神入化,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特 别是一个“举”字,立刻让读者联 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 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 了神韵。难怪王国维称之说“真能 得荷之神理者”。
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的景物, 有哪些意象?
五月份左右·雨后的早晨 沉香 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4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 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 灵动的神态; “窥言语”把鸟儿东 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以动衬静。
5
此句写荷有什么特点?
苏幕遮
《苏幕遮》精品课件
![《苏幕遮》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70da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6.png)
上
下
片
片
写 燎香消暑---沉闷 景
神态,也显示出作者的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 (2) 周邦彦《苏幕遮》中, “水__面__清_圆____一,一__风_荷__举____。”
深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
的精髓。 (3) 周邦彦《苏幕遮》中,“_小__楫__轻__舟____梦,入__芙__蓉__浦____。”
写诗人归心似箭,梦中都乘舟回到魂牵梦萦的西湖边。
思考:试分析“荷之神理”体现在哪里。
“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 之神理者。”
——王国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思考:试分析“荷之神理”体现在哪里。
“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
视觉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
上片思考
1.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哪些景物?出现了哪些意象? 2.这些景物构成了几幅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 几个角度来描写这些画面的? 【答案】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画面:沉香袅袅、鸟雀欢叫、初阳照荷、宿雨新干、风荷出水,整幅画面 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下片抒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是什么触 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愁?词中情和景关系是什么?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
《苏幕遮》周邦彦PPT精品课件
![《苏幕遮》周邦彦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b414daa76e58fafbb00315.png)
不说自己思念鄜州家中的妻子 儿女,却反写妻子在家中思念自己, 来表达浓烈的思念之情。
检测案
背诵评分标准
1、准确、流畅(1分) 2、富有节奏和感情(1分) 3、整体效果好(1分)
2、名句默写。(4分)
对写法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妙在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 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中亲 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 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月夜》 杜甫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拟人
呼:更显人性化, 突出鸟雀欢快的叫 声和呼朋引伴的神 态。
把鸟儿们东 张西望的神 态表现得活 灵活现。
鸟雀呼晴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侵晓窥檐语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王国维
2、把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请 说说你的理解。(2分)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品味它的精妙之处。 (2分)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1、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 了哪些画面?(3分)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 荷叶、水面、荷花。
(眼前的风荷)使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 回去啊?我家本在苏州,却长久地客居汴京。又是一 年五月天,故乡的伙伴们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 我在梦中回到了曾经嬉戏玩耍的荷花塘……
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ppt课件
![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e3aa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d.png)
思考《苏幕遮·怀旧》所表达的情 感和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
价值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如何启迪心灵、 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鼓励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诵,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
推荐阅读范仲淹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岳阳楼记》等 推荐阅读中国文学史上的其他经典诗歌作品,如唐诗、宋词等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网站,如诗词鉴赏网、古诗文网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范仲淹生平及成就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他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学创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在政治上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民生疾苦,积极 推行新政。
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意境深远
通过意象的组合和叠加,营造出一 种深邃、悠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秋景之中。
情感渗透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意象之中, 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厚,让读者 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 人的情感世界。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贴切
对比强烈
诗中运用了多处比喻,如“山映斜阳 天接水”将山比作斜阳下的倒影,形 象生动地表现出秋色的绚丽多彩。
《渔家傲·秋思》等词作欣赏
词作背景
介绍范仲淹创作《渔家傲·秋思》等词 作的历史背景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心境。
艺术特色
分析范仲淹词作的艺术特色,如意境 深远、语言优美等,让学生领略作者 高超的文学艺术造诣。
词作内容
解读《渔家傲·秋思》等词作的内容, 包括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等,让 学生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世界。
《苏幕遮》课件(19张PPT)
![《苏幕遮》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0aade8fad6195f302ba6f4.png)
走 近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 善于作词,他的词富艳精工,
作
自成一家,有“词家之
者
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
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
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周
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
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技法上成
为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
思乡之情
赏读
深 乱 荷
入叶 池罗 中裙 看一
入
不色 见裁 ,,
分
闻芙
歌蓉 始向 觉脸
析
有两
人边
来开
。。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思考: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鸟雀、荷叶、初阳、宿雨、水面、荷花。 2.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的? ·燎沉香,消溽暑。(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听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觉) 3.这些意象归类后构成了几幅图?
哪些字用得好?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呼”“窥”“语”三 字运用精妙,请赏析。
(1)明字义: 呼,呼唤。窥,窥视。语,说话。
(2)作描绘: “呼”表现出鸟雀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极具神采。 “窥”表现出鸟雀东张西望的神态,活灵活现。 “语”字则写出了鸟雀因天放晴的欢快之态,生动而有风致。
——旅。旅居,客居之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 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作 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 旧友是否忆我,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 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以梦作结,由实入虚,使词 人的思归之心得到片刻满足。
《苏幕遮》(课件)
![《苏幕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735f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6.png)
故乡遥,何日去?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他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 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 去呢?
• 思考: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 表达思乡之情的?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思乡
三字体现作者的思乡
遥 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有种路途迢迢,
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
何日去?
久 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 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 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 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包看出作者 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fǔ
jí
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pǔ
感 ,梦入芙蓉浦。
知
全词押“u”韵,节拍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再读文本,读通文意
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
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 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 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作《苏幕遮》
苏幕遮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 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苏幕遮周邦彦课件完整版
![苏幕遮周邦彦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0719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d.png)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相关作品欣赏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周邦彦生平及成就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
跨文化背景下解读
中西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解读周邦彦的词作,可以发现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 化的差异。例如,在对待爱情、自然等主题时,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 表达方式。
中日文化交流
将周邦彦的词作与日本和歌、俳句等文学形式进行对比,可以揭示两国文化在审 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这种对比有助于深化对两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
一体。
05
拓展延伸:相关作品欣赏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推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此词与周邦彦的《苏幕遮》同样描写元宵佳节,通过独特 的艺术构思,表现出豪放派词人的浪漫情怀。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
该词以凄婉的笔触抒发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 周邦彦的词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此词以扬州为背景,描绘了战乱后城市的荒凉景象,与周 邦彦的《苏幕遮》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的升华
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周邦彦的作品往往能达到一种情感的升 华,使读者在感动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04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重点词汇解释
周邦彦
北宋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 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 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消溽暑
消除潮湿的暑气。
苏幕遮
苏幕遮优秀ppt课件
![苏幕遮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1559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6.png)
通过对蔷薇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 留恋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3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以夏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 爱和向往。
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与创新
跨界合作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 和价值观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生 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03 意象分析与审美体验
意象类型及其特点
01
02
03
自然意象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 氛围,如“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人物意象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展现出一种孤独、落寞的 情感,如“黯乡魂,追旅 思”。
动物意象
通过对动物的描绘,表达 出一种对自由、归隐的向 往,如“雁过也,天涯何 处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02
晏殊的经典之作,与《苏幕遮》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酒宴歌
舞的场景,抒发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03
欧阳修的一首佳作,以酒寄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岁
月的无限感慨。
周邦彦其他著名作品欣赏
1 2
《兰陵王·柳》
以柳为题,通过对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 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感情。
课后作业布置
巩固练习
教师应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巩固练 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思考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分析,培 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0c0c3c551810a6f52486dd.png)
2021
14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与前两句相比诗人的感情有没有化? ——有,变得欢快起来了。 那又该怎么读?
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2021
15
风2021荷摇曳图
16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解释这三句词,并说明应该如何诵读。
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 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
先生遗事》
2021
28
月 夜 杜甫
f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香雾云鬟湿,
未解忆长安。 清辉玉臂寒。
对写法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
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对写法从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
杜甫的思念之深切。
shì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
画面: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 觉)。
2021
10
燎 香 消 暑 图
2021
11
燎沉香,消溽暑。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 炎热潮湿的夏季。
从哪里看出来的? 溽、暑
2021
1
•
苏幕遮·怀旧
•
范仲淹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
在肩上的头巾。《苏幕遮》的曲名正是源于歌舞者的这种服饰,因而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b1a0d703d8ce2f01662308.png)
16
感官角度
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 描摹这幅画的?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嗅觉 听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视觉
2021
17
上片小结:
上片所写的景中词人选取了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 面、荷花等意象从嗅觉、听觉, 视觉三个感官角度描绘出了: 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 曳三幅画面,画面清新自然, 从容淡雅。
——久,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 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 “久”字体现了
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 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 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 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 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乎众矣!
2021
2
咏荷名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 《离骚》 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采莲曲》 5、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 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2021
8
意象分析
上片景物描写中涉及到哪些意象? 沉香 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水面 风 荷(花)
连接上片之“景”与下片之“情”的意象是什么? 风荷:眼前荷——家乡荷(见景生情)
2021
9
深入分析上片内容, 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2021
10
燎沉香——消溽暑
燎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通用版
![《苏幕遮-周邦彦》PPT课件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e48e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e.png)
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
层。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 “有《兰陵王》词”今《柳阴直》 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 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 家寿”。
拓展迁移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乐 府等制。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
当时,李师师家有二邦彦:一周美 成,一李士美,皆为道君狎客。士美因 而为宰相。吁,君臣遇合于倡优下贱之 家,国之安危治乱可想而知矣”。
文本解读
上阕写景,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 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燎沉香,消溽暑。”
作者为何要燃起沉香? “溽暑”——天气湿热
也暗示了词人心境的抑郁、烦闷。词人在房间内 燃起沉香,以安神清心。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任务二: 揣摩情感,析词人之情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写法 所谓“对写法”,即从对面写
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把 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
对写法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1bd7fe964bcf84b8d57b39.png)
苏
周幕
邦 彦
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分析体会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理解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相应
的表现手法; 4.领悟词中乡愁的人生意义和审美
意义。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文 学家。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宋神宗时,得皇帝赏识, 提拔为太学正。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 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周邦彦精于词 法,在铺叙得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 变化较多,言情体物也比前人更为工巧, 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同时,他 精通音 律,辨析入微,在词作方面起了规范作用, 成为词坛泰斗。周邦彦的词多写闲情,羁 旅,也有咏物之作。
本文小结
•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 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 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 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 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了解背景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 的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 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 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 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 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 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 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 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 起的佳作。
• 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细致传神地描 写盛夏晨景,表现出词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 的情怀。词人的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水乳 交融,使词作独具一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 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 ——【爱莲说】周敦颐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古风(其二十 六)】 李白
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
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
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
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
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
周词以雕刻取胜,但这首
《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在周词中
可算是少数的例外。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 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诵读感知
请大家放声朗读全词,读出词的韵 味与情感。 读通:口述全词内容,理清思路。 朗读明情:理清情感变化。 理解背诵。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遥怜小儿女, 香雾云鬟湿, 何时倚虚幌,
杜甫
闺中只独看。 未解忆长安。 清辉玉臂寒。 双照泪痕干?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
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苏 幕 遮
周 邦 彦
衡南二中 王余芳
周邦彥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
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
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曾替朝廷管理音乐。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 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上成为婉约 词的集大成者。
风 荷
2、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 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
五月渔郎相忆否?
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五月渔郎相忆否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
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
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诗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髓。
——简约的构Leabharlann 美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一一‛:荷叶在水面上
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
低起伏,颇具层次感。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 ‚举‛代表向上的力 荷茎修长挺拔、英姿 飒爽,在风中‚举‛,具 有动感,尤见精神。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放慢速度 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喃喃自语 缓慢而深情
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 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 关系,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全诗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境深远。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小楫轻舟
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情向往中,也能依
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
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
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