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一章课件

合集下载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饱和烃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有机物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认识一般有机官能团和能给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类。

.使学生了解杂化轨道概念,能判别简单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4.使学生熟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偶极矩、σ键、π键的特点和酸碱电子理论;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第二章饱和烃1.使学生熟悉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较复杂烷烃的IUPAC命名法。

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理论2.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教学难点 1.键能、键的极性与偶极矩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2.杂化轨道概念、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5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简述:从人类生存、生产的历史阐明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人类生存离不开有机物的事实。

给出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阐明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分析有机物与无机物互相转化的关系及相对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特性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必须物来分析有机物的共同性质1.从衣食住行必需品的种类数量分析得到有机物数量多的印象。

简单解释:碳链延长与分枝所致。

2.从生活中的防火知识进行演绎,得出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的结论。

简单解释:碳碳键和碳氢键大都可以转变成碳氧键和氢氧键并且放出能量。

.从酒精、食油、燃气等有机物存在状态导出有机物低熔点性质:简单解释:分子化合物,弱极性键所致。

4从石油、食油、氯仿、苯的水溶性导出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的结论。

简单解释:相似者相溶。

5.从绝缘体引出大多数有机物不导电的性质。

诸如反应慢、副反应多性质也从生活事实导出。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
d.水溶性差:水是极性分子,而有机物多 为弱极性或完全无极性,依“相似相溶” 原理,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显极性乙醇、 乙酸、糖等易溶于水。 e.反应速度慢:有机化合物多数不是离子 型反应,而是分子间反应,只有当分子具 有一定能量时,才能起反应,因此,反应 速度慢时间长, 往往需通过加热、光照或 加催化剂等手段来提高反应速度(增加分 子动能,降低活化能或改变反应历程); TNT一经引发即为瞬间反应。
有机
b. 熔点低:
部分为液、气体, 固体物熔点 较低,超过300C有机化合物较少,这主 要是由于有机化合物晶体是由分子间引力 维系所致(无机物熔点高,无机物晶体结 构单元离子晶格能较大)。 c.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 许多有机物 在200300C逐渐分解,有些并无确定的 熔点(未到熔点就分解)。象维生素、味精 等都是热稳定性较差的有机物。耐高温的 碳纤维应用于航天领域。
二. 有机化合物特点
1.有机化合物组成上的特点 我们知道有机化合物都包含碳原 子,此外亦还有氢及少量的氧、硫、 磷、氮、硅、硼等。 由此可见有机物元素构成比较简 单,但其数量就非常多,其数量远远 超过无机物,
举例来说: 氢、氧两种元素构成无 机物为H2O及H2O2;而由碳、氢两种元素 构成的有机物自然界至少有3000余种。 椐《科学通报》1977年不完全统计: 有机物为404万种(而由一百多种元素构 成的无机物仅50余万种),1985年有机物 达800万种, 且仍以数千种/年的速度增 加, 无机物在数量上变化不大。
有机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物质就其 组成和性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 类,无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如: 矿物、 金属、盐类等; 此外, 还有一类性质 特点与其截然不同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有机物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同时 亦有大量是人工合成的物质,与人们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粮食、油料、 丝、毛、棉、麻、糖、药物、味精、 炸药、油漆等。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有机化学概述•烃类化合物•烃衍生物目录•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周环反应与有机光化学•有机合成与绿色合成策略有机化学概述01有机化学定义与发展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逐渐从无机化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机化合物特点与分类特点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揭示生命现象促进材料科学发展推动医药事业发展拓展能源领域应用有机化学研究意义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研究有机化学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许多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研究有机化学可以为药物设计和合成提供思路和方法。

有机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有机化学可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有机化合物在能源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

烃类化合物02简单介绍烷烃的分子通式、结构特点以及命名规则。

烷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来源与用途详细阐述烷烃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全面介绍烷烃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等化学性质,并配以实例说明。

简要说明烷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工业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燃料、溶剂、化工原料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烯烃的分子通式、结构特点以及命名规则,特别强调双键的存在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阐述烯烃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并与烷烃进行比较。

烯烃的物理性质详细介绍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化学性质,配以实例说明,强调双键的反应活性。

烯烃的化学性质说明烯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工业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方面的应用。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52页PPT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52页PPT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有机化学-汪小兰

有机化学-汪小兰

(2)碳原子的SP2杂化
2S 2Px 2Py 2Pz 激发
2Px 2Py 2Pz
2S
杂化
SP2
2Pz
SP2杂化轨道
乙烯的分子模型
每个SP2轨道由1/3S和2/3P轨道杂化组成,3个SP2轨道 在同一平面,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3)碳原子的SP杂化
2S 2Px 2Py 2Pz 激发
2Px 2Py 2Pz
巯基
磺酸基
C2H5SH C6H5SH C6H5SO3H
乙硫醇 苯硫酚 苯磺酸
想一想 试指出结构式中官能团的名称
HO
酚羟基
H2N
氨基
N C CH3 HO
酰胺键
扑热息痛
杂环
N
SO2NH S
磺胺噻唑
磺酰胺基 -SO2-NOH-
(二)按碳架分类
1、链状化合物 (又称脂肪族)
CH3 CH2 CH2 CH3 CH3 CH2 CH2 CH2OH
4、键的极性与极化性
非极性键 (1)键的极性
极性键
H H Cl Cl
δδ
δδ
H2C Cl H Cl
组成共价键两原子电负性
(2)分子的极性 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Cl
Cl
Cl
C Cl
Cl
无极性
HCH H
有极性
(3)键的极化性
共价键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称键的极性。键的极性用极化度来度量,它表 示成键电子被成键原子核约束的相对程度。极 化性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和键的种类有 关外,与外电场的强度也有关系。如:
C、C间 三键相连
CC
C、C间首 位相连成环
CC CC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汪小兰)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汪小兰)
⑵对反应机理的研究 这是物理有机化学 (又称高等有机化学) 的研究内容,即有 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反应历程 (反应机理)、影响反应进行的诸多因素 等,目的在于利用这些加深对有机反应的 理解、合理科学的设计出新的有机化合物、 提高产率或者选择性等。
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确定 无论天然 产物或者是合成有机化合物,均需要进行结构 鉴定,以了解它们与其它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或 其自身结构与其性能间的关系。
而许多糖类结构的确定、蛋白质各种氨基 酸的成功分离等则开创了研究生命物质的 先河。
以上这些工作和成就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三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
⑴对天然产物的研究 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 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测定分析确定其结构 组成及其物化性能,以服务于我们人类。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专业参考书
1、有机化学. 五院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邢其毅,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机反应机制导论.王其华,高等教育出
版社 注:五院校指: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
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师范 大学
第一章 绪论
1874年Van’t Hoff J H和Le Bel J A又分 别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指向以碳 为中心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即四面体 构型学说,开创了以立体观点研究有机 化合物的立体(stereochemistry)结构 , 即所谓的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 异构现象(1848年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 酸结晶) 。1885年Von Baeyer A提出张 力学说。到此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就初 步形成了。
1 、十八世纪,由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有机物的研究提供 较好的条件。人们提取分离出大量有机化合 物,并对之进行研究、应用。对有机化合物 的认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积累了丰 富的知识。但是此阶段,尚无法在实验室人 工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当时“生命力” 论十分盛行: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在生命体 中制造出来,人工合成是无法完成的。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 卤代烃ppt课件

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 卤代烃ppt课件

6
卤代烯烃命名时,以烯烃为母体,以双键位次最 小编号。
1 -甲 CH = CH-CH-CH -Cl 3 4 -氯 基 丁 烯 2 2 1 -氯 2 -甲 3 CH 基 丁 烯× 3 Cl CH 3 4 5 -氯 甲 基 环 己 烯
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侧链卤代芳烃 命名时,卤原子和芳环都作为取代基。
24
小结:
伯卤代烃主要按SN2历程进行。叔卤代烃主要按SN1历程进行。 仲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则据反应条件,可按 SN2 历程,也 可按SN1历程,或同时按SN2和SN1历程。 桥环化合物的桥头碳原子上,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时,不论是 SN2或SN1历程都显得十分困难。 SN2,由于环的影响,亲核试剂不得从背面进攻中心C原子; SN1,由于环的限制,要离解成碳正离子的平面结构,比较困难。
CH CH 3 3 KOH CH CCH -CH C H C H = C ( C H ) + C H C H C = C H 3 2 3 3 2 3 2 2 乙 醇 3 X
H H 3C C C CH 2 H H C H H
7 1 % 2 9 %
H H H C H H C C C H
H H
C H H
15
氏试剂的用途及个别的卤代烃。
3
一、 分类
1.根据原子数目可分
一卤代烃:CH3X C6H5X 多卤代烃:CHX3 C6H6X6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2.根据卤代烃中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
C CCl 乙 烯 式 H 2 H C CCH Cl 丙 式H 2 2 不 饱 和 卤 代 烃烯 H C C (CH ) Cl n ≥ 2 孤 立 式H 2 2 n H
C H = C H C H X 2 2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汪小兰环烃PPT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汪小兰环烃PPT课件
6个p 轨道相互交盖,形成一个“环闭”大p 键。
第33页/共86页
苯的结构
氢化热: H2
△H=-119.7kj/mol
H2
△H=-208.4kj/mol
共轭能=苯氢化热-3倍环己烯氢化热=150.7kj/mol
3、苯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34页/共86页
芳香性的判断
休克尔( Hückel)规则 含有4n+2个π电子的平面环状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第17页/共86页
透视式:
250pm
56 1
4 32
一取代:
0.25nm CH3
183pm
4 5No6 1 Image
32
CH3
第18页/共86页
二取代: 取代基可以在环面的同侧或反侧,有几何异构体。
例:1,2-二甲基环已烷,反式稳定
H3C H
CH3 H
顺-1,2-二甲基环已烷(a e型)
H
H3C H
CH3
2 1
苯基
2-甲苯基 邻甲苯基
CH3
3
2 CH3
1
2,3-二甲苯基
CH2
苯甲基 苄基
第40页/共86页
四、芳烃的物理性质
• 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苯及其同系物)。 • 不溶入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密度0.86--0.93。 • 有一定的毒性,燃烧带黑烟。 • 液态芳烃是一种良好溶剂。
第41页/共86页
+ CH3CH2CH2Cl 无水AlCl3 +
CH2CH2CH3 31~35%
CH
CH3 CH3
65~69% 异构化
CH3
反-1,2-二甲基环已烷(e e型)
HH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一章__绪论

高教出版社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课程要点复习第一章__绪论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教材: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宏纹等,《有机化学》(第二版),人民教学出版社第一章绪 论Introduction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 初期阶段 18世纪—19世纪有机化合物最早的有机化合物来自于动植物体(有机体)生命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有机体产生。

无机化合物则存在于无生命的矿藏中,同时也可由有机体产生。

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20多年,人们放弃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想法.代表人物:瑞典科学家贝采利乌斯得到了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公元770—180年间,就出现关于酿酒的记载 汉朝 出现制纸、染色工艺由动植物取得较纯的有机物1769年 葡萄汁 葡萄糖1780年 酸牛奶 乳酸柠檬汁 柠檬酸尿 尿素1805年 从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 吗啡 1820年 从金鸡纳树喹啉(二) 形成阶段:19世纪-19世纪中期1 有机物在实验室被制备,强有力反驳了“生命论”。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氰酸铵尿素1845年德国柯尔伯合成醋酸1854年法国贝特洛合成属于油脂的物质2 人工合成一系列有机物1950年利用煤焦油合成药物、染料、炸药,从此打破了“生命论”,开辟了有机化学新天地。

3 通过元素分析发现有机物都含有碳1781年拉瓦锡通过燃烧的方法来分析有机物植物: C H O动物: C H O N把含有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4 确立了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1855年,Kekule (凯库勒)和 Couper(古柏尔)提出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两个重要基本原则(i) 碳是四价的(ii) 碳可以结合成链或者环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科学H CN O F P S ClBrI Si B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元素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制备、结构、性质、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意义:是研究生物体及生命现象的基础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化学键的两种基本类型共价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valent Bonding in H2
Two hydrogen atoms, each with 1 electron,
1s H
H 1s
can share those electrons in a covalent bond.
HH
H: H
• Sharing the electron pair gives each hydrogen an electron.
First Period
•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n) = 1
• Hydrogen
Helium
• Z=1
Z=2
• 1s 1
1s 2
1s
2s
2p
H
He
p Orbitals
• p Orbitals are shaped like dumbells.
–Are not possible for n = 1. –Are possible for n = 2 and higher.
: .F. : .F. :
• Sharing the electron pair gives each fluorine.
sp Hybridization Orbital (杂化轨道)
C2H2
2p
2p
Promote an electron from the 2s to the 2p orbital
“ Vital Force Theory ” was broken - 1828 F. Wöhler
NH4OH + Pb(OCN)2
NH4OCN
NH2CONH2
inorganic compounds inorganic compound organic compound
For the first time, an “organic” compound had been obtained from something other than a living system and certainly without the aid of any kind of vital force.
1865年,凯库勒(F. A. Kekulé)和库柏(A. S. Couper)分别独立地提出了一个简单但非常重要的 概念:碳原子是四价的,并能相互连结,这为有机化 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和勒比尔(Le Bel) 同时分别提出了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原子为四面体 构型学说,建立了有机立体化学的基础,并阐明了旋光 异构现象;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凯库勒(Kekule)结构式
H
HH
HHHHH
HCH
HCCH
HCCCCCH
H methane
HH HH
C
HC
CH
HC
CH
C
HH HH
cyclohexane
HH ethane
HHHHH pentane
HH H C C OH
HH ethanol
H
H
HCOCH
H
H
dimethyl ether
φ表示。φ是电子运动状态空间坐标的函数。
电子在某一点周围出现的几率与φ2成正比。 如:1s电子φ2的数值随 r 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并趋 近于零。
φ2
r
Φ2与 r的关系
电子云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φ2) for an electron in
a 1s orbital
1s电子的电子云对于原子核称球形对称分布。
2s
2s
hybridize the 2s orbital and one of the three 2p orbitals
2p
2 sp
+–
2 equivalent half-filled sp hybrid orbitals plus 2 p orbitals left unhybridized
To form a linear carbon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特点:形成键的电子对在成键之前是属于一个 原子。
H H N + H+
H
H+ HN H
H
供给电子对的是给予体,接受电子对的是接受体。
§1.3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
Atoms are composed of
+
• Protons
–positively charged
–mass = 1.6726 X 10-27 kg
the vital force
Such as
• 蔗糖 • 尿素 • 酒石酸 • 柠檬酸 • 乳酸 • 吗啡
1680 1773 1770 1784 1780 1805
甘蔗 尿液 葡萄 柠檬 酸牛奶 鸦片
Inorganic compounds–from minerals–lacking the vital force
• Neutrons
–neutral –mass = 1.6750 X 10-27 kg
•–
• Electrons
–negatively charged
–mass = 9.1096 X 10-31 kg
Atomic Number and Mass Number
AX
Z
12
C
6
16
O
8
• Atomic number (Z) = number of protons in nucleus
Bonding in Ethene
C=C 键: 1s键 +1p键
H
H
CC
H
H
CH2=CH2
sp3 Hybridization Orbital (杂化轨道)
tetrahedral bond angles = 109.5° bond distances = 110 pm but structure seems inconsistent with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carbon
结构测定
3. 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
(1) 一般能够燃烧,挥发性大; (2) 有机物的熔点较低,绝大多数不超过 300 ℃;沸点比较低,极性分子的沸点要比非 极性分子的沸点高; (3) “相似相溶”原理是物质溶解性能中的 一个经验规律; (4) 有机化合物对热不稳定,易分解,碳化。
化学性质方面 (1) 有机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慢,时间长; (2) 有机化学反应除主反应外,副反应多,产物
π bond:side-by-side overlap of half-filled p orbitals.
Bonding in Ethyne
H C C H HC CH
C≡C 键: 1s键 +2p键
sp2 Hybridization Orbital (杂化轨道)
C2H4 H2C=CH2
2p
2p
Promote an electron from the 2s to the 2p orbital
经常是混合物。
同分易构现象: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分易
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易构体。
4. 有机化学的研究任务
(1) 天然产物研究 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化合物,测定结 构和性质,以便加以利用; (2) 有机合成 以简单有机物为原料,合成我们所需要的自然 界存在或不存在的新化合物。 (3) 反应机理研究 进行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即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反应机理、影响反应的因素等, 控制反应向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 离子键: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离子键形 成的化合物大部分是无机化合物。
Na + Cl
Na Cl
(2) 共价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有机分子主要 以共价键相结合。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C + 4H
H HC H
H
HH HC C H
HC C H
(3) 配位键:
1885年,拜尔(von Baeyer)提出了环状化合物的张力 学说,至此有机化学建立了经典结构理论。
二十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量子力学的引入,近代分析 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有机 化学结构理论在经典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提出了价 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揭示了 化学键的微观本质,建立了现代结构理论的基础。这些结构 理论推动了有机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波谱技术发展很快,大大简化了结构研究工 作,并且结构阐明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此外,随着时间的推 移,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也逐步提高,这就需要不断发现 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而所获得的成就反过来丰富了有 机化学学科。
+
+

-
正负号表示波函数φ的符号,表示它的位相不同。
Second Period
•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n) = 2
Z 1s
2s
2p
Li 3
Be 4
B5
C6
Second Period
Z 1s
2s2pN7O8F9Ne 10
2. 价键法
根据价键法,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生成共价键 时,它们的原子轨道互相重叠,自旋相反的两个电 子在原子轨道重叠的区域内为两个成键原子所共有。
σ键:将两个轨道沿着轨道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的
键叫σ键。
Covalent Bonding in F2
Two fluorine atoms, each with 7 valence electr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