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框架和脚本共28页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

语料库研究法有助于发现语言 使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为认 知语言学提供实证支持。
实验 法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设计特定的实验任务,并通过对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进 行测量和分析,探究语言认知加工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法有助于深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机制,为认知语言学提供更加严谨和科学 的支持。
框架理 论
总结词
解释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
详细描述
框架理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中进行的,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其所处 的框架。框架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强调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
联系。
认知语法
总结词
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基础
VS
详细描述
认知语法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 基础,认为语言的语法结构与人们的认知 方式有关。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的象征性和 任意性,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隐喻、转 喻等认知过程来构建的。
语言与文化研究
文化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如何塑造我 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概念化,揭示
文化在个体认知中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 共性和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理
解。
文化传承与创新
认知语言学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隐 喻和意象等手段传承和发展文化
认知语义学
总结词
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过程
详细描述
认知语义学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 过程,认为词汇的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而 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构建的。 认知语义学关注词汇的隐喻、转喻等意义扩 展方式,以及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一)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

(二)哲学基础(三)理论目标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简介:李福印,男,1963年11 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 究领域: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应用认知语言学等。 主要讲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心智哲学等课程。 代表作有《认知语言学概论》,《语 义学概论》,《语义学教程》等。
4.1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非任意性”,“可解释性” 表现:在词形层面,复合词表现了突出的理据性 。如“看 到”是动作和结果的结合。 在语义层面,概念转喻是理据性的表现。如“一把手”。 语言形式“手”与意义“人”之间建立了转喻关系。 在语法层面,句子结构也是有理据的,各种形式的象似性 就是其表现。
(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 • (2)语法是概念化 • (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 Driven将认知语言学划分为五大领域 Talmy 的认知语义学 • 认知语法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
构式语法 原型理论 词汇网络理论
他很懂事 他很懂事,也很聪明
② 距离象似性:功能上,概念上和认知上距离近的,形式上的距 离也近。 John killed Bill. 我妹妹, 我老乡 John caused Bill to die 我手, 我汽车 ③ 顺序象似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叙述的顺序对应所描 述的事件的顺序。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 3.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
• (1)针对英语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没有得到足 够的关注。 • (2)国内论文数量在缓慢上升,以汉语语言为研究对象 的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缺乏原创型,理论建树小。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孙红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模式,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维度是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大多是外国理论,我国的语言认知学定义上没有尚为准确的表述形式。

据此,本文对批判外国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形式和体验特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希望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前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前期主要对外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后期则在相关基础上结合汉语言的个案进行分析。

但是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了尽可能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2.1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在当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广泛课题中,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个共识是认知语言学成立的基础。

同时,这两个论述也被刊登在《认知语言学》的创刊号上,刊中描写到:“人们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总结起来就是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概括性共识是人们对于语言描述方面产生的普遍原则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人们顺利开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认知共识是使对认知语言学的描述同我们大脑的反映相一致的共识,是能准确反映出理论构想的共识。

相关学者认为,概括性共识是对现象学的描述,具体到语言学类,我们需要概括的主要种类为四种:语法句法领域、语义学领域、语用学领域以及形态学领域。

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对一些例证。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学中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范畴”包括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效应在内的范畴,我们之前关于语言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并不能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相适应,所以不具有心理真实性,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理解;而范畴原型理论是得到认知科学证实的理论,正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理论。

所以,只有被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共同认同的理论才能被接受。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gnitive Linguistic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编码:0130502012142. 学分:2学时:343. 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4. 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 课程简介: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

本课程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学为主,介绍基本理论和语言分析方法,主要议题包括原型理论与范畴化、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语言中的空间关系、框架与脚本、象似性、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认知语法、应用认知语言学。

6. 预备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

7.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观察语言的不同侧面,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课程注重观察与分析,每一章组织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讨论。

8. 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平时成绩+ 学期论文组成及占分比例:平时成绩30%;学期论文70%9.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Ungerer, F.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参考书目:Croft, 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Evans, V. & M.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6.Evans, V. A Glossa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7.Gonzalez-Marquez, M., I. et al. 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House, 2007.Hopper, P. J. & E. C.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 ol. 1):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Langacker, R. W.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Semino, E. & J. Culpeper. (Eds.). Cognitive Stylistic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 ol. 1: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2000.Taylor, J.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5/2001.卢卫中. 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6): 840-849.卢卫中.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 606-616.卢卫中. 关于对比认知词义学的构想. 外国语, 2015 (3): 33-40.卢卫中. 英汉语构词理据: 基于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的对比分析.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 (3): 356-367.王寅. 认知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学时:4 )第一节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举例、认知语言学的界定第二节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理论和哲学基础第三节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领域第四节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假设、三个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第二章原型理论与范畴化(学时:4 )第一节范畴化的重要性、原型理论第二节语境依赖性和文化模式第三节范畴化的等级第四节非范畴化第三章概念隐喻(学时:4 )第一节隐喻:从修辞格到概念系统的转变第二节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科学隐喻、政治隐喻、经济隐喻第三节文学隐喻与隐喻的类型、功能和特征第四节隐喻的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第五节隐喻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趋势第四章概念转喻(学时:4 )第一节转喻:从修辞格到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的转变第二节概念转喻的定义、分类、研究现状第三节转喻与隐喻的联系与区别第四节语法转喻、转喻的特征与功能第五节研究展望第五章语言中的空间关系(学时:2 )第一节识解理论第二节图形-背景联接第三节射体与界标的介词研究第四节场景识解的视角观第六章框架语义学(学时:2 )第一节框架与视角第二节框架概念第三节框架与脚本第四节基于转喻的脚本推理第七章象似性(学时:4)第一节象似性的定义与分类、研究现状第二节结构拟象象似性、关系拟象象似性第三节象似性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应用第四节研究展望第八章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学时:4 )第一节心理空间理论第二节概念整合理论第三节两种理论的应用研究第四节研究展望第九章认知语法(学时:4)第一节语法的概念基础第二节构式语法理论第三节语法化第四节研究展望第十章应用认知语言学(学时:2 )第一节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第二节认知文体学、认知诗学第三节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第四节认知词汇学、认知词典学。

《认知语言学》PPT课件

《认知语言学》PPT课件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 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的华人专长于 认知语言学。
• 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分为两大领域,其一为 “认知语法”,其二为“认知语义学”。
•认 知 语 法 的 奠 基 人 和 代 表 人 物 为 Ronald Langacker(San Diego),认知语义学的 奠基人为 George Lakoff(Berkeley)。两人均为加 州大学的学者,为此有人说认知语言学与生成 语言学的争论,是美国东西海岸之争(生成语法 理论的核心人物乔姆斯基在麻省理工学院)。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框架
(1)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 起来。
(2)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 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construal)。
( 3 ) 概 念 形 成 根 植 于 普 遍 的 躯 体 经 验 ( bodily experience),特别是空间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 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
• 另有一种说法, 将1987年视作认知语言学的 正式诞生年, 因为这一年出版了认知语言学 的两部奠基之作: 一部是莱考夫的《女人、 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 么奥秘》。此书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后又多次再版。该书一问世, 马上轰动了美 国的科学界, 许多重要的学术刊物纷纷发表 评论; 另一部是兰盖克的《认知语法基础》 ( 第一卷) 。
• 2、对语言范畴化诸原则的研究。
• 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 他成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比如说,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 于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麻雀; 麻雀在中国 人的认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 根据莱考夫的论述, 认知模式据其结构原则的 不同分为四种: 命题模式、意象图示模式、隐 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认知社会语言学PPT课件

认知社会语言学PPT课件

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丰富和演变, 语言的进步又促进思维的深化和拓展。
语言影响思维模式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 达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语言的认知过程
感知和理解
通过听觉、视觉等感知方 式,获取语言信息,并对 其进行初步的认知加工。
记忆和储存
将语言信息编码为大脑可 以识别的形式,并储存在 记忆系统中。
提取和应用
在需要时,从记忆中提取 语言信息,进行表达和交 流。
语言与记忆的联系
语言是记忆的载体
人们通过语言将知识、经验和情 感等转化为记忆内容。
记忆影响语言表达
记忆中的语言信息会影响人们的语 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语言记忆的特殊性
与非语言记忆相比,语言记忆具有 更高的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03 社会语言学与认知
研究领域与分支
01
02
03
社会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 变化和发展,以及社会因 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
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联 系,探讨语言结构和功能 的心理现实性。
语用学
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 语境,关注语言在交际中 的作用。
研究方法与工具
01
02
03
04
实验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语 言使用者的反应和行为。
认为语言习得是先天与后天因素 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遗传和环
境在语言习得中的共同作用。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
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
创造力
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声 音、图像、触觉等信息, 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记忆词汇、语法规 则等语言知识,逐渐积

认知语言学全解

认知语言学全解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确立
? 认知语言学是近20年来在国际理论语言 学界( 特别是欧美) 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 派, 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尔 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Duisbury)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 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发行《认 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协 会(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 专著。
experience)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 重要方面。
? 对语言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其规 律的方法具有主观的局限性。根据 个别研究的直觉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只能是一种假设。认知语言学家不 接受关于概念知识的假设。
寻求对理论分析的支持
? 一是探求“心理上真实的”理论或 从实验中获得“客观”的证据。实 际上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分 析结果都有待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 证据。
? 2、对语言范畴化诸原则的研究。
? 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 所有其 他成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比如说 ,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 ;而对 于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麻雀 ; 麻雀在中国 人的认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 根据莱考夫的论述 , 认知模式据其结构原则的 不同分为四种 : 命题模式、意象图示模式、隐 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 T.Regier(1996) 发现大脑结构的某些类型,如 视角的局部解剖图和方向敏感细胞等,能计算 出认知语言学家发现的原始的空间关系,即图 象---图式(image-schemas) 。Narayanan( 引用
area ) 上 面 的 区 域 是 大 脑 下 顶 叶 ( inferior parietal lobe),这一区域是空间和语言信息的 关键处理器。这一区域受损可导致失语症。形 式空间化假设预测了这一区域的存在,即大脑 下顶叶不仅是空间的脑中枢,而且还可作为语 言信息的关键处理器。空间和语言思维在大脑 中使用了同类的结构。

认知语言学详细课件 PPT

认知语言学详细课件 PPT

• 3.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
• (1)针对英语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没有得到足够 的关注。 • (2)国内论文数量在缓慢上升,以汉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 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主 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缺乏原创型,理论建树小。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
语言的理据性与象似性致力于分析解码语言结构形式和人类认 知之间的重要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不是绝对任意的。
(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 • (2)语法是概念化 • (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 Driven 将认知语言学划分为五大领域 Talmy 的认知语义学 •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原型理论 词汇网络理论
4.2 象似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概念:象似性这一术语源自符号学中象似符概念。象似性是语 言形式与意义之间更为具体的理据关系。象似性是理据性的一 种表现。语言象似性最典型实例是象声词和象形文字。如“ticktock” 表现形式:象似符可以分为影像符(“看起来”或“听起来像 意义,是对意义的简单模仿。如象声词),隐喻符和图示符 (形式与意义关系或结构相似。如“囚”)。 象似性的三条规则: ① 数量象似性:意义越多,越不易预计,越重要,形式就越多。
4.4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① 象似性概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夸大。 ② 理据性研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象似性与理据性的概念有 待澄清,要明确其研究范围的外延。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
Tamly认为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就是对概念内容及其在语言中的组 织形式的研究。 认知语义学的四个哲学假设: ① 概念结构的体验性 概念结构是我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对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固的知 识体系。体验性假说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 成概念系统及语言系统的基础。因此,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结构 从本质讲来自人体和世界的互动,来自体验,因此概念结构具有 体验性。 ② 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属于抽象层面,而语义结构属于具体层面,是概念 结构的语言形式。 ③ 语义表征的百科观 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全书式的,词汇 的意义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和该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的知识领域 的一个起始点。 ④ 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性给事物分类时我们才用它们 直接修饰名词。
(2)种树 还钱 读报 浇花 砍树
*种植树 *归还钱 *阅读报 *浇灌花 *砍伐树
种植果树 归还钱物 阅读作品 浇灌大白菜 砍伐树木
❖ 这是因为这种[2+1]的韵律结构不合汉语普通重 音的要求。(普通重音指的是一个句子在没有特 殊语境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重音结构。)汉语 的普通重音是在句末的最后一个句法短语中实现 的。例如:
活动使得他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听话人听到一句话
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使得他这样理解而不那
样理解。如:“差一点怎么样/没怎么样” 。
❖ 1.中间认知构建
❖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或对应于 现实世界,而是有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Cognitive Construction)层次,将语言表达(Expressions) 和现实世界(Reality)联系起来。在这个认知中介 层,人面对现实世界形成各种概念和概念结构。现 实世界通过这个认知中介层“折射”到语言表达上, 语言表达也就不可能完全对应于现实世界。举个简 单的例子,现实世界中墙角并没有明确的边界,我
“抢” [抢劫者 遭抢者 抢劫物]
❖ 黑体代表凸显的概念角色。遇到偷窃事件,失窃物 是注意的中心:一个人在公共汽车上被偷了钱包, 人们首先问他丢了多少钱。而遇到抢劫事件,遭抢 者是注意的中心,人们首先关心他的人身安全。
❖ 这里的规律是,就角色的隐现而言,非凸显角色可 以隐去,即没有句法表现形式;凸显角色不一定可 以隐去,要有句法表现形式,例如汉语(2)。
们无法划出一条界线来确定墙角的范围,但是在语 言表达上我们仍然说“一个墙角”和“在墙角里”, 这是因为在认知上我们把墙角“视为”一个有边界 的事物,“墙角”因此是一个“有界”概念。这个 “视为”现在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识解” (construal)。螟蛉之子(<.诗小雅小宛>:螟蛉有 子,蜾蠃负之。 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常捕螟蛉存放 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 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 此用螟蛉比喻义子)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心 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意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如 “路径图式”、“容器图式”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 意象和意义。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Chapter 9认知语言学概论演示文稿

Chapter 9认知语言学概论演示文稿

Prototypes and categories
• prototype(原型、典型)
Category of a house
continued
•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furniture Superordinate level category
Basic level category
(details :P/254)
Grammaticalization
• The term grammaticalization was first used by French linguist Meillet. According to him, the aim of studying grammaticalizat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tion of autonomous words into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elements’. • According to Heine (1991),the grammaticalization study is to show ‘where lexical unit --- assumes a grammatical function, ore where a grammatical unit assumes a more grammatical function. ’ • 元朝周伯琦: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 字,皆古之实词。
Source
dangerous animal journey war sending departure plants day war money seeing coin theatre/sta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