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

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__,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教案

1 小数乘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

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

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1.小数乘整数...............................................1课时2.小数乘小数...............................................3课时3.积的近似数...............................................1课时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5.解决问题.................................................2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做一做”,第3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4、5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章节:全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2.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够绘制和辨认直角三角形;3. 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4. 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5.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并能绘制和辨认平行四边形和矩形;6.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判断;2. 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素材: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习题册;3.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数的大小比较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彩色图片和实物图形,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大小,并穿插用数字表示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搭配合适的实物图形表示这些数字,并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2.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一组数字,用实物图形或符号表示这些数字,并进行大小比较。

3. 小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记忆。

二、第二课时:直角三角形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

教师向学生解释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并用彩色图片和实物图形展示直角三角形。

2. 学生练习: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图形,判断其中的直角三角形,并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直角三角形。

3. 小结与反思:教师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并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第三课时:简便计算方法1. 引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出示一组简便计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方法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简便计算方法的规律,并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2.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简便计算例子,尝试应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小结与反思:教师总结简便计算方法的规律和应用场景,并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可能性》第一课时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袋子、棋子(黑、白两色)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示课题谈话: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朋友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瞧,这是谁呢?(海宝)喜欢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先来玩一个猜海宝的小游戏,好不好?张老师把海宝藏在一只手里,请你猜一猜海宝会在老师的哪只手里呢?(生猜,有的猜右手,有的猜左手……)师:同学们的猜测不一样,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

(展开两只手)海宝在老师的哪只手?(生答)师:请猜对的同学举手!我们再来玩一次,这回你猜猜海宝会在张老师的哪只手里?(生猜后再次出示答案)追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我们再玩一次,海宝可能藏在哪只手呢?(生答,可能藏在老师的左手,可能藏在老师的右手)小结:海宝可能藏在老师的左手,也可能藏在老师的右手,藏在哪只手里这件事是不确定的。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今天我们就是一起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合作探究,猜测验证1、第一次模棋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一定。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猜海宝的游戏,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有趣的摸棋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我们叫它1号袋子,里面放了许多棋。

如果你们从1号袋里任意摸一个,张老师不用看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你们信不信?(生不信)师:谁不信,来试试!注意,摸到棋子以后握紧了,不要让张老师看到。

其它同学们做裁判,如果老师猜对了,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生摸)师:我猜是黑棋!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生有点惊奇)追问:谁还想来摸?(再摸两次)(学生有所感悟,会说袋子里都是黑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小数点对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练习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完成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人美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和数的读法,并能用正确的读法朗读出给定的数字。

- 教学重点:数的基本概念和读法。

-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白板、白板笔。

- 教学过程:1. 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猜测数字的意思。

2.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告诉学生这些数字代表具体的数量。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并让学生模仿朗读。

4. 利用黑板或白板,教师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朗读。

5. 完成课后练,巩固数字的认识和读法。

-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直观的数字卡片和朗读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的基本认识。

通过写数字和朗读练,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课: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顺序,并能在给定的数字序列中找到缺失的数字。

- 教学重点:数字的顺序和缺失数字的查找。

-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白板、白板笔。

- 教学过程:1. 复前一课学过的数字,并复数字的读法。

2.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排列顺序,并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利用数字卡片,教师示范给定数字序列中的缺失数字的查找方法。

4. 让学生自己找出给定数字序列中的缺失数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完成课后练,巩固数字的顺序和缺失数字的查找。

-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数字卡片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顺序,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课: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运算法则。

- 教学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白板、白板笔。

- 教学过程:1. 复前两课学过的数字和数字的顺序。

2.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并解释加法的基本概念。

3. 利用数字卡片,教师演示简单的加法运算,并鼓励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4. 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案年月日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延伸(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2)小小气象记录员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两种说法都成立听写练习教案年月日教案教案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卡片0、0、1、2和小数点•板书设计认识小数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教案0.10米 0.1米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教和学的过程教师活动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小数的性质。

教案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比较小数的大小0.6>0.48 7.96<8.32 0.13>0.19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通过显示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大小比较大小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

5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5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讲: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小数的性质,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3.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4.掌握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根据要求“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数位顺序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1: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解析:整数部分有最低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有最高位,没有最低位。

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例2: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都是7,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解析:方法一,画出数位顺序表,填入数字;方法二,从最高位向低位逐位写。

例3:4.86是由()个1,()个0.1和()个0.01组成。

4.86是由()个0.01组成。

7.5里()个0.1,7.5里有()个0.01。

解析:明确4.86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7.5里有()个0.01,利用小数的性质将7.5写成以0.01为计数单位的小数7.50,则它有750个0.01。

例4:由7个1和8个0.01组成的数是()。

由2个10和64个0.001组成的数是()。

解析:2个10是20,64个0.001是0.064,则20+0.064=20.064例5:用0、0、6、8及小数点组成小数。

⑴只读一个零的小数;⑵读两个零的小数;⑶一个零也不读的小数;解析:整数部分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每级中间连续的零只读一个,小数部分每个零都得读。

练一练:用 0、0、3、7及小数点这五张卡片按要求摆出小数。

⑴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⑵只读一个零的小数;⑶一个零也不读的小数;用数字1、2、3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把它们一一写下来,并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2021―2021学年上册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

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

展示:3.5+3.5+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通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和租车问题入手,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跃思维。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学具: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一、对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课前老师想给同学们先看一组美丽的照片。

(本溪水洞)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到本溪水洞游玩了一番。

(电子白板出示)师:你知道本溪的旅游景点还有哪些吗?(五女山、关门山等)师: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学生回答)追问:旅游时,都有哪些费用呢?(生自由回答)有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花费却有多有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旅游费用。

(板书课题:旅游费用)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我们本溪也有许多旅游景点,本溪明珠旅行社针对关门山旅游景点,推出了两种旅游优惠方案,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优惠方案。

(电子白板出示两种优惠方案)A: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景园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A种方案玩一天,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生:B种方案玩一天,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花100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3.准备一些小礼物,用于奖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卡片游戏,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出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点,用数对表示出它的位置。

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猜测这个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图,然后用数对表示出图中任意一点的位置。

5.1.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沪教版

5.1.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沪教版

5.1.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沪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中5.1节“平行四边形”。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四边形,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对边平行等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看看它们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对边平行等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将涵盖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性质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让学生不仅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清晰地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图形的判定。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我还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性质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练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理解。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将涵盖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性质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教案

学科数学执教人班级五(14)班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教材简析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

教材先创设了摆三角形的情境图,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摆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

第2道例题通过实际问题,逐步抽象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第3道例题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并介绍了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具体的数和字母相乘,1和字母相乘,以及相同字母相乘等的简便写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对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设计理念本课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复习环节,创设情境由学生平常经常看到的字母的缩写导人让学生明白字母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引入新课“用字母表示数”。

其次,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数量,又能表示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再次是通过数小棒算路程和写公式这三个例子,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感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通过自学、反思,掌握简写规则,从而知识、领悟知识内涵。

最后小结升华,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拓展。

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以便于学生有效学习。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本部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显得较为枯爆,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尤其是从具体的数量关系中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他们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具体学习活动中反复不断地体验,逐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对于一些存在困难和疑感的学生,要细心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过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还可以叫什么?(因数)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反过来比较: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6.5×5表示什么意思?(5个6.5。

)用加法算是:6.5+6.5+6.5+6.5+6.5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

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版)

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教案班级:五年(1)班执教者:沈海财日期:2014年9月5日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25×8 39×40 12×1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

就得到1.345 ×18=(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l 教学目标: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l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

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

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出要求: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__班的同学们都很棒。

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二、分数的产生1、板书课题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1.理解一个整体(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

听明白了吗?(2)、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规范: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利用平方厘米计算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测量图形面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面积的定义。

2.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2.学生面积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课件:PPT演示。

2.实物: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概念介绍
1.定义: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2.计算方法:面积计量单位为平方厘米,用计算公式面积=底X高计算。

二、实例演示
1.快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2.练习计算菱形、梯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给出图形,让孩子们利用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图形面积。

2.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练习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方法,但在应用实际场景时,需要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
一、导入
1、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哟!
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长叶不开花,能写会算又能画,团结起来力量大。

(打一人体器官)
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

请举起你的右手。

(五指伸直、并拢、张开)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空隙、间隔)
预设: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手指间的距离就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问:5个手指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问: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隔
数比手指数少1。


用式子怎么表示?
间隔数=手指数-1 手指数=间隔数+1
2、同学之间的座位
3、敲鼓演示
小结:看来间隔不只是一段距离,它还可以是一段时间。

4、课件演示,对“间隔”进行再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这些图片中有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吗?你能指出每幅图中的间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画出间隔)
5、引出问题:
在这些事物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看看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规律。

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自由读)
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我们一起来解决个问题哟!
三、学习新知
1、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要种多少棵呢?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间隔长是5米。

师:请同学们以一个小组来设计植树方案。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泡沫条,一些小棒,还有一张研究表。

你们可以把泡沫条当做20米的道路,把牙签当做小树,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进行模拟植树,看看可以怎样设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填写表(一)。

研究表(一)
2、动手操作:小组设计植树方案
3、比较方案,探寻规律:(先找相同之处,再找不同之处)
(1)间隔数与总长、间隔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三种植树方案。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是什么?
预设:间隔长度都一样,他们的间隔数都相同。

问: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为什么它们的间隔数都是4呢?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
问: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总长、间隔)
口答: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种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问: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那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呢?(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师:看来不同的植树方法,间隔数相同,植树棵数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两端都种
问: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20米的小路,每隔5米种一棵,共有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树?(板书)
问:为什么4个间隔能种5棵树呢?(学生回答)
师:课件展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每隔5米种一棵,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最前面那棵树前面。

因为是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

这样,植树的棵数就是——5棵)
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间隔数+1=植树棵数】
运用规律: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

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
有8个间隔,你知道能种几棵树吗?
100个间隔能种几棵树呢?
如果种了6棵树,你知道有几个间隔吗?
种了100棵树,有多少个间隔呢?
2)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当“两端都栽”的时候间隔数与棵数间的关系了,那么“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课件出示只栽一端线段图:在只栽一端的情况下,图上有几个间隔几棵树?(板书)
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关系来解释)
师:如果增加1个间隔,树要增加几棵呢?这样继续增加间隔,树的棵树也会怎样?
问:那你发现“只种一端”时,间隔数和棵数间的关系了吗?【板书:间隔数=棵数】
课件出示两端都不种的线段图:观察,现在还是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吗?两端都不种时,有几个间隔几棵树?(板书)
师:如果增加一个间隔,需要增加几棵树呢?
问:那你能说说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吗?【板书:间隔数-1=棵数】
(3)小结:
师:刚才我们探究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那谁来说说不同的植树方法,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师:对于植树问题,关键在于审题,判断出这种情况属于哪种植树问题,然后才能根据总结出的规律正确解题。

恭喜大家的设计顺利过关,成为最优设计师!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1、例1
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规律,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棵树(左)
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树
只种一端间隔数=棵树
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