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染色内镜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详细介绍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临床实践案例。
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结合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
染色内镜通常由光学系统和染料灌注系统组成。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将特殊染料通过灌注系统喷洒到病变组织上,染料与组织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差异,从而便于医生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和诊断。
染色内镜的技术特点包括: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可视化病变组织和减少漏诊率。
由于染色内镜能够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因此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染色内镜还可以减少漏诊率,因为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病变组织,避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变。
染色内镜在多个临床科室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在妇产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疾病。
在眼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
在耳鼻喉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鼻咽癌、喉癌等疾病。
下面以妇产科为例,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实践案例。
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刮宫术获取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病理检查。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子宫造成创伤,且诊断准确性有限。
而使用染色内镜进行诊断时,医生可以在不进行刮宫术的情况下,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染色内镜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信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内镜将会在更多的临床领域得到应用,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1、Johnson JR, Feezor RJ, Crouter SE. Recent advances in end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18;47(1):35-47.2、Tsuji K, Kakeji Y, Tanaka A.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2010;13(2):94-104.3、Navascués M, García-Ruiz A, Villarreal-Quintanilla L. Spectroscopic endoscopy for in vivo cancer detection: a review. Lasers Med Sci. 2018;35(2):303-314.。
消化内镜诊断常见的三种电子染色
消化内镜诊断常见的三种电子染色主要作者:孙震薛润国苏彬姜鸿雁吴刚随便想想今天学习消化内镜诊断中常用的电子染色知识。
目前电子染色的原理主要为基于“光学”和“图像后处理”的两大类。
电子染色光学层面主要指打在消化道黏膜上的光是有别于白光的特殊光。
目前主要是滤过光和蓝激光两大类。
滤过光包括经典的Olmpys三色光滤过后的窄带光,PENTAX白光滤过后的窄波光,当然蓝激光为FUJIFILM所特有,是“激光-发光体”+“蓝激光”的组合光,其LCI、BLI-bright和BLI则为各激光光量的配比不同而形成。
而后处理则类似于手机照相的“滤镜”,但比“简单的滤镜”要复杂和专业的得多。
各个公司的算法虽有不同,但主要是针对黏膜的色彩强调、构造强调和对比度调整等方面。
这类似于PS照片调整的参数。
主要有FUJIFILM的FICE技术(可调参数非常多),Olympus的E和A,PENTAX的CE、TE、SE。
虽然可用的电子染色很多,但首先应该明白电子染色只是帮助我们更容易发现早期癌---只是“帮助”哦,所以检查的根本还是白光观察;电子染色辅助不是必须的,而且白光也可以发现早期癌。
另外单纯电子染色的意义不是特别大,一般需要结合放大内镜才可以发挥到极致。
而蓝激光的出现对这一观点有所改变----LCI染色不需要结合放大就可以大体观察食管、胃、结肠的微小病变的色泽变化和边界,甚至对胃炎和HP感染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帮助作用。
其实进入食管就用NBI观察类似这个目的,但LCI 的意义更大些。
NBI1NBI,即Narrow Band Imaging,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NBI成像类似于给太阳光带了一个大大的墨镜或者云彩的遮挡,也就是滤光片在太阳光这个“七色光”中抽出“2束光”,打在黏膜表面就是NBI。
这2光束就是窄带--415nm和540nm的光,也就是窄带的蓝绿光。
为什么选择这两种光呢?也就是窄带的蓝绿色光,415nm的蓝色光对粘膜表面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而540nm的绿色光对粘膜表面稍深的微血管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肠息肉通常会在肠道黏膜上形成一个隆起,染色 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个隆起。
表面光滑
肠息肉表面通常比较光滑,染色内镜能够更准确 地观察到这个特征。
色素沉着
有些肠息肉组织中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染色内 镜可以观察到这个特征。
05
染色内镜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染色内镜表现
出血点清晰
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上消化道 出血的位置和出血点,有助于医生准 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肠炎的染色内镜表现
黏膜炎症
肠炎时,黏膜会出现充血 、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 。染色内镜能够更清晰地 显示这些炎症变化。
血管扩张
肠炎时,血管扩张充血, 染色内镜能够更准确地观 察到这些变化。
渗出物
肠炎时,黏膜表面可能会 有黏液、脓液等渗出物, 染色内镜能够更清晰地观 察到这些渗出物。
肠息肉的染色内镜表现
胃溃疡的染色内镜表现
01
02
03
溃疡形成
胃溃疡患者胃部形成明显 的溃疡面,溃疡底部较深 ,边缘隆起,周围黏膜常 有炎症水肿和糜烂。
颜色改变
染色内镜下,胃溃疡边缘 的颜色通常较深,底部可 呈灰白色或不均匀染色, 周围黏膜颜色改变较轻。
血管改变
胃溃疡周围血管可有一定 程度的曲张或排列紊乱, 溃疡底部血管通常消失。
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
• 染色内镜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染料与消化道黏膜的特异性结合,使病变组织着色,从而更容易发现和诊断消化道黏膜病变。 不同的染料和结合方式对病变的特异性不同,因此染色内镜对于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疾病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染色内镜的临床意义
• 染色内镜的临床意义在于提高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准 确率。通过染色内镜,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黏膜 的微小病变,如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等,从而提高早期诊 断的准确率。此外,染色内镜还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病 理学依据,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内镜下碘染色提高食管疾病的诊断率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 瘤的第二位。其 5 年生存率不足 I%, o 手术切除的 5 年生存
率也仅为 3%左右, 0 而早期食管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8 %~ 6 9. L , 26 1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
两组一般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可比性( >00) P .5 。
1 2 方法 .
观察组染色异常率 3%, O 其中非典型增生 72 , . 食管 癌 33 病理非典型增生诊断率 89 , . %。 . 中~重度非典型增 生 44 , . 食管癌 44 。 . 对照组发现异常率 85 , . 其中非典 型增生 2O 食管癌 0O 病理非典型增生诊断率 3O . %, . 。 .%,
内镜 下碘 染 色提 高食 管 疾病 的诊 断 率
王 时峰 , 钱 霞 , 玉 文 曹
( 同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 西 大 同 大 山 070 ) 3 5 0
摘 要 目的 : 究 碘 染 色可 提 高 食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 增 生 的检 出率 , 研 阐明 碘 染 色 的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 两 年 间 对 行 内镜 检 查 的食 管 癌 高 危 人 群 进 行 3 卢 戈 氏碘 液 染 色 , 直 径 0 5c 的不 染 区 或 淡 染 区 内取 活 组 织 检 查 , 算 轻 、 在 . m 计 中 、 度不 典 型 增 生 和 食 管 早 期 癌症 的 检 出率 。结 果 : 过 统 计 内镜 下 碘 染 色 活 组 织 检 查 的应 用 , 食 管 鳞 状 上 皮 不 重 通 使 典 型 增 生 和 原 位 癌 的 发 现 率 提 高 了 5 。 论 : O 结 内镜 下 碘 染 色 能 提 高 食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增 生 的检 出率 , 诊 断 食 是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 增 生 的一 种 安 全 、 便 而 有 效 的 方 法 。 简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 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 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 B 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 Meyer et 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997; 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 镜技术可以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
胃癌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和血管形态,有助于发现病 变并进行定位,同时结合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同样具有重 要意义。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技术也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 诊断准确性。
03
染色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炎
01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食管炎进行诊断,通过观察食管粘膜
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炎症的程度和类型。
胃炎
02
染色内镜有助于诊断胃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还能检测幽
门螺旋杆菌感染。
上消化道肿瘤
03
染色内镜可以发现早期上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等,
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肺癌
染色内镜可以发现早期肺癌,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其他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
胆道疾病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胆道疾病进行诊断,观察胆道粘膜 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胰腺炎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胰腺炎进行诊断,观察胰腺粘膜的 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4
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与局限性
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
。
有创检查
染色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可 能导致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
费用较高
染色内镜检查需要使用特殊试剂, 因此检查费用较高。
染色内镜检查的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内镜检查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近年来消化内镜发展迅猛,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检出及肿瘤的筛查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染色内镜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那平时有哪些常见的染色方式,染色的原理又是什么,染色后又是什么表现呢?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作者:齐鲁医院丰丙程1、卢戈氏液碘只适用于对食管粘膜病变的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含有糖原,糖原遇碘则呈棕色的着色反应。
若粘膜鳞状上皮因各种原因,如肿瘤、炎症、瘢痕及基底细胞增生等造成粘膜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使糖原丢失或减少,遇碘则不出现正常着色反应,而呈不染或染色不良,与正常食管粘膜的着色象形成鲜明对比,肉眼极易识别。
相反,当食管粘膜的鳞状上皮增生,如食管棘皮症,因细胞内糖原含量丰富,遇碘着色则深,呈深棕色染色象。
正常食管粘膜对碘则呈棕色绸布样均匀着色象。
根据染色深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级:I级浓染:比正常的粘膜颜色要深,呈深棕褐色,常见于食管糖原棘皮病II级正常染色:正常粘膜呈棕褐色III级淡染:染色较浅,呈棕色或浅褐色,多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食管炎症IV级失染:碘染后失染,多见于Barrett食管、食管浸润癌、原位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Barett食管碘染后,病变区域不染色,正常区域呈棕褐色2、美蓝美蓝染料可与癌细胞所分泌的粘液紧密结合,并可向癌组织间隙侵越。
在病灶着色区呈现蓝色的深浅,与癌变细胞分泌的粘液量即恶性坏死物的多少密切相关。
细胞在异型分化的过程中,分化程度越差,分泌粘液量就越多。
美蓝染色随着癌细胞分泌粘液的逐渐增多,其着色的程度也逐渐加深。
癌和各类异型增生的恶变程度不同,美蓝染色的程度亦各异,由此根据异型增生粘膜和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直接喷洒低浓度美蓝染色后,其着色区图像同组织学诊断明显相关的特征和规律,在已取组织证实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区进行,(前通过向胃膜喷洒药物观察粘膜颜色改变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隆起高度、凹陷深度、底部及皱襞的形态等,从而较准确地判定癌的浸润深度,从而初步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高度,使普通内镜检查治疗时容易遗漏的一些微小病变通过染色得以发现。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也称为染色放大内镜,是一种将染色技术融入内镜检查中的医疗设备。
通过染色和放大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染色内镜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上增加特殊的滤光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荧光染色,同时结合放大技术,将图像放大至数百倍,以观察普通内镜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荧光染料在激光的激发下,会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不同组织对荧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二、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1、食管癌筛查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染色内镜在食管癌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如亚甲蓝等,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细胞异型性等,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2、胃癌诊断胃癌的发生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等密切相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微血管结构和表面黏液层的厚度,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和癌变风险。
染色内镜还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
3、结肠癌筛查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息肉、炎症等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如微血管形态、腺管开口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或息肉。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免疫化学试验等手段,提高结肠癌筛查的准确性。
4、肝硬化诊断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生与肝炎、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肝脏表面的微小病灶和血管结构,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
三、染色内镜的优缺点1、优点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应用范围内镜色素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通过观察黏膜上的颜色变化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黏膜进行染色,使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区别。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液体染色剂和喷雾染色剂。
液体染色剂可以通过注入内镜工作道,直接喷洒在黏膜上。
喷雾染色剂则通过内镜喷雾器雾化喷射到黏膜表面。
内镜染色剂的种类1.靛青:靛青是最常用的染色剂之一,它可以增强黏膜上血管和腺体的显示,有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和颜色的改变。
2.甲苯胺蓝:甲苯胺蓝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改善黏膜表面均匀性,使病变更易于辨认。
3.酚红:酚红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可以提高黏膜上的血管显示,有助于观察细小的病变。
4.蒸馏水:蒸馏水也可用于染色检查,它可以清洗黏膜表面,帮助医生清晰观察病变区域。
内镜色素检查的步骤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进行内镜检查,一般需要停食6-8小时。
在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2.镜检过程:医生会先在黏膜上喷洒染色剂,然后使用内镜检查黏膜表面的变化。
他们会仔细观察病变区域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活检:在观察完病变区域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结束和评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内镜色素检查的优势内镜色素检查具有以下优势: - 非侵入性: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内镜色素检查不需要切开或穿刺患者的皮肤,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 直观: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内镜色素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区域的颜色和形态特征,有助于准确、快速地诊断。
- 安全性高:内镜色素检查使用的染料都是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的,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
内镜色素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内镜色素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遵医嘱:患者需要按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如停食等。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内镜下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给组织标本染上不同颜色的染料,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诊断组织的病理变化。
内镜下染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和病理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H&E染色是内镜下染色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包括两种染料,苏木精和伊红。
苏木精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核,呈蓝色或紫色;伊红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胞质,呈粉红色。
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判断组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变。
特殊染色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特定的组织成分或病理变化。
常见的特殊染色方法包括:PAS染色、银染色、冰醋酸染色等。
PAS染色可以显示组织中的糖原、粘多糖和蛋白多糖等,对于检测一些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银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纤维、纤维蛋白和细菌等,对于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纤维化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帮助。
冰醋酸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核酸和细胞质嗜碱性颗粒,对于一些血液病和浆细胞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染色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的分子、抗原或细胞标记物。
免疫组化染色常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还可以用于检测一些传染病的病因学诊断,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内镜下染色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内镜下染色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鉴定和病因学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帮助。
内镜下染色的方法简单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
在选择染色方法时,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需要检测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同时,内镜下染色的操作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揭示病变部位的高级胃肠内镜技术,通过给细胞和组织染色,能够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正文内容:一、染色内镜的原理和组成1.1 高级胃肠内镜的基本原理1.2 染色剂的种类和选择1.3 染色内镜的构造和相关器械1.4 染色内镜与传统内镜的对比二、染色内镜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2.1 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的检测中的作用2.2 染色内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2.3 染色内镜在胃溃疡的定位和判别中的作用2.4 染色内镜在胃黏膜下肿瘤的检测和判断中的应用2.5 染色内镜在胃肠道出血病变的检查中的作用三、染色内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3.1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的检测和判别中的作用3.2 染色内镜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3.3 染色内镜在结肠炎症性疾病中的检测和治疗中的作用3.4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的定位和引导作用3.5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四、染色内镜的优缺点分析4.1 染色内镜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4.2 染色内镜的缺点和不足之处4.3 染色内镜在临床中的限制和注意事项4.4 染色内镜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比较4.5 染色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展望五、结论总结通过对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概述,我们可以看到染色内镜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还可以为病变的定位、判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然而,染色内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染色内镜技术会不断提升,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意义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已设定的本地区40-69岁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1000人,用1.2%卢戈氏碘液10-15ml进行胃镜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粘膜活检。
结果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8例。
镜下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示:食管粘膜正常着色者626例,呈深棕色染色者32例,342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
经病理活检证实,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10例,轻度非典型增生3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炎286例。
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
结论内镜筛查结合卢戈氏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关键词】卢戈氏液食管癌筛查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1]。
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胃镜筛查是提高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
早期食管癌在胃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
现根据甘肃省下达卫生部关于(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的要求,对选取敦煌市5个自然村普通居民1000人,应用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来观察是否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人群的选择:选取敦煌市五个自然村普通居民1000人,年龄在40-69岁之间。
共1000人,男512人、女488人,男女之比1.05:1;平均年龄54.5岁,其中40-49岁430例,占43%人,50-59岁414例,占41.4%,60-69岁156人,占15.6%。
普查对象身体健康,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无碘过敏及甲状腺病史。
1.2 方法①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例受检查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调查、食管癌危险因素(个人基本信息、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家族史以及一般的健康体检)、调查以及医院诊治情况三部分内容。
②适应症:选择40岁以上身体健康,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胃镜染色的技巧
胃镜染色的技巧
胃镜染色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帮助医生观察胃部和消化道的病变。
常见的胃镜染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色素喷洒法:将染料溶液喷洒到胃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常用的染料有培养基加蓝色素、碘龙和酚红等。
2. 刷样染色法:将染料溶液蘸取在特制的细刷上,用刷子轻柔地涂刷在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和准确的染色。
3. 喷射染色法:将染料溶液通过喷射器注入胃镜的前端,然后喷射到胃黏膜表面。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均匀地染色整个黏膜,但容易造成染料扩散到其他部位。
4. 滴漏染色法:将染料溶液用滴管滴在胃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局部染色的病变。
在进行胃镜染色时,医生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类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同时,在进行胃镜染色时需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精)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高发区高危人群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黏膜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检查对象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实际检查人数2 004人,对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根据染色后的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对1 254例可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活检送病理检查。
结果:以病理为依据,共发现145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例,鳞癌可能浸润1例,进展期鳞癌7例,差分化癌1例。
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是值得高发区高危人群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色素内镜;碘染色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主要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全国肿瘤死亡率的1/5。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缓慢,甚至可逆,但是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问题的出现予以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对此给予重要批示。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癌症工作力度”的批示精神,洪泽县被选为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新增试县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中医院主要承担该项目的内窥镜检查、病理诊断、及临床诊疗和随访工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入选对象全部为本县食管癌高发区身体健康、无禁忌证者。
共计筛选高危人群2 237人,实际完成检查人数为2 004人。
其中男1024人,女980人,年龄40~69岁,平均53岁。
1.2 方法:方案的核心是对高发区高危人群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1]。
1.2.1 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技术关键是:①全部目标人群都进行内镜检查,从口腔到十二指肠,重点观察食管和贲门;②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染色剂取1.2%~1.5%的卢戈氏碘液;标准染色后的表现,正常食管黏膜被染成棕褐色(即过染),而糖原被消耗的异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受阿俊仁院长的委托,今天在基层内镜学习群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请大家共同探讨指正。
对黏膜染色剂的基本要求:1、本身具有颜色2、与被染组织间具有亲和力3、被染色的染色体或者包浆有被染色的特性目前的黏膜染色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靛胭脂靓胭脂是对比性的表面黏膜染色剂,而非细胞内染色剂,在胃和肠均可使用。
原理:利用重力沉积于上皮表面的低凹处,勾勒出胃小沟、肠黏膜的无名沟以及pit形态,推断病变的范围及大体性质,最佳浓度为0.2-0.4%,须使用喷洒管,通常在2-3分钟后观察效果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喷洒时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而是从低浓度开始喷洒(绝大多数病变低浓度会显示的更清楚)如果需要可进行再次喷洒。
但反过来一开始高浓度喷洒,如果再想低浓度就比较难处理。
AIM 三明治法1:0.2%靛胭脂10ml+1.5%10ml+清水30ml,用于判断病变黏膜的侧向进展范围。
2、美兰又称亚甲蓝,浓度为0.1%到0.2%,作为一种吸收性的染料,它是吸收到细胞内部对细胞核进行。
被染的对象一般是肠道的上皮细胞、食管和胃中肠化的上皮细胞,它只染色肠化的细胞。
染色的原理:亚甲兰吸收进入上皮细胞内使细胞核着色,染色阳性的意义:正常的肠道上皮、食管和胃的肠化上皮以及部分早期胃癌上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指肠内异位的胃化生细胞并不染色。
同时因美兰可以和细胞内的DNA结合,在白光下可诱导氧化损伤甚至突变。
3、卢戈氏碘浓度0.5-0.75%须使用喷洒管均匀地进行全食道染色,建议从肛侧到口侧,边喷洒边吸引,床头抬高避免呛咳窒息。
如果浓度大颜色过黑,浓度小染不上色。
二个人配合喷洒会更均匀更细腻,尤其是食管入口部分的染色。
推荐对于可疑的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碘染色借助“粉色征或银色征”行进一步诊断和靶向活检。
20世纪70年代即有应用碘染色来诊断食管疾病的报道。
碘染色的原理是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诊断患者内部器官疾病的技术,能够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特定区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它的临床运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泌尿系统、呼吸道和妇科等领域。
以下是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的详细介绍。
消化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胃肠道领域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常见的。
常见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亚甲蓝、印迹蓝等。
通过喷洒染色剂可以突出病变区域,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例如,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能够更容易地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
泌尿系统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泌尿系统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适用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染色剂通常是通过膀胱冲洗或灌注的方式进行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查和识别膀胱黏膜上的病变,例如肿瘤、腺体增生或良性病变。
呼吸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呼吸道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支气管的疾病诊断。
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患病的呼吸道黏膜上,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肿瘤、溃疡、炎症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这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妇科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妇科领域的临床运用相对较少,但也有特定的应用。
例如,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可以通过染色内镜观察和评估宫颈上的病变程度,以辅助医生进行治疗的决策。
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分布。
除了上述的临床运用外,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疾病诊断。
例如,它在皮肤科领域的运用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和评估皮肤上的病变,如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癌。
在鼻咽领域,染色内镜可以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胸腔镜手术中,染色内镜可以帮助医生识别肿瘤的边缘,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虽然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限制性因素。
染色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患者。
此外,染色内镜的操作技术要求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染色剂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总的来说,染色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临床工具,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内镜染色大全之醋酸内镜色素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内镜染色大全之醋酸内镜色素的使用及配制方法醋酸可破坏胃黏液层中糖蛋白的二硫键,导致黏液变稀,易被洗去,起到清洁胃黏膜表面的作用。
醋酸可通过细胞膜进入胞浆,细胞角蛋白聚合成束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形态结构,进而在白光照射下,突出柱状上皮细胞,产生白色化现象,当醋酸逐渐被胞浆中和后,上述效应即消失。
醋酸可以通过黏膜到达间质,导致毛细血管充血,因此,醋酸喷洒后黏膜在发白2~3分钟后将逐渐变红。
而醋酸喷洒后增加了上皮细胞表面不反光物质,可以掩盖上皮下的血管网。
腺体或隐窝的开口是醋酸渗入的通道之一,增加了细胞暴露于醋酸的表面积,使得黏膜总体变厚、发白,小凹形态清楚显示,并且可以看到清晰的微腺管开口形态。
根据黏膜病变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黏膜发白的持续时间也不同。
被染对象:一般作为普通的内镜下微血管结构不清或者无构造的黏膜表面染色。
染色方法:充分清洗黏膜,清晰地暴露病变后喷洒观察,用NBI 观察会显得更加清楚。
正常黏膜发白时间较长(1~2分钟)。
而分化癌或黏膜下层癌发白时间较短(3~10秒钟),且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的黏膜组织之间会形成分界线,勾画出癌变组织的范围。
对普通放大内镜下难以判断微血管异型性且表面微细结构不清晰的病灶,能起到帮助鉴别诊断病灶性质的作用,显著提高胃黏膜肠化生的检出率。
醋酸染色内镜具体分类和使用方法1.醋酸轮廓法。
2.醋酸动态化学法。
3.醋酸+靛胭脂三明治法。
4.醋酸喷洒后NBI观察法。
喷洒1.5%醋酸后用NBI观察病变的方法。
癌部位很快呈茶色,非癌部位呈绿色,醋酸喷洒后在白光下消失的不明显病变在切换到NBI 后,通过茶色和绿色的对比来判断,采用B8模式(B8模式以微细血管为观察对象),色彩模式为1。
通常用于侧向进展范围的判定。
醋酸对早癌黏膜病变有辅助诊断价值。
黏膜病变及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白化效应的持续时间不同,我们一定要动态观察。
5s以内:黏膜下浸润癌及以上;6~30S:非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0~60S以上: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