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防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身体的防卫》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好奇心强:学生对免疫系统这一神秘领域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思维活跃: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引导: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身体的防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举例、展示图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的知识。
2.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探究: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
2.了解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原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3.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指导:
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预防接种的意义。
24.人体的免疫防线-教学设计
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
(2)说出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 能力目标(1)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
(2)尝试通过对比和归纳总结分析人体各免疫防线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的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2)体会人类对疾病防御及抗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1.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让学生理解人体的免疫防线。
2.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病原体,但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健康的。
人为什么不会总是生病呢?带着疑惑进入学习。
回顾实验过程。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设计的“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实验的实施过程。
回忆上节课的实验,引入这节课的内容。
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交流展示:组织各小组交流的实施情况和实验结果。
各小组交流发言。
互动探究第一道防线:回顾4个苹果分别模拟了人体的哪些情况,结合生活经验,用类比的方法推理出皮肤也具有的相似的情况。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
引导性提问:“这个探究实验能证明你们的假设吗?”“皮肤能否像苹果皮一样阻挡病菌的侵害?”“它是否是一道阻挡病原体入侵的屏障?”得出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
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
而皮肤就是第一道防线。
设疑:皮肤为什么能成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出示皮肤结构模式图。
请学生回忆以前所学有关皮肤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动画使学生理解皮肤为什么能成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回忆、分析皮肤结构示意图,理解皮肤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结构特点。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47页上的(图24-2)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结构示意图,思考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的结构有哪些?设疑:除了皮肤,还有哪些结构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自学思考,讨论得出: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的结构有皮肤、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
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说课稿
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各位晚上好:我是来自中学理科组的。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分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节内容有密切关系,而且为学习下节“健康生活”作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是中考会考必考内容,因此认真学好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识人体三道防线以及免疫功能,难点是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以及核心课改的精神,我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人体的重要功能;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运功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图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真爱身体认同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不够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生物基础知识较差,不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三、教法和学法教师方面,采用开放式教学,激趣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学生方面,采用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本过程分为四个环节1知识回顾导入新课;2动画观看得出结论;3合作交流巩固提高;4课堂小结。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病原体的概念(细菌、病毒、寄生虫),学生回顾旧知识,为连接新知识做准备。
2、联系生活:展示一个喷嚏约有30万细菌的图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病原体无处不在,认识到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过渡:一个喷嚏30万细菌弥漫在空气中,落到皮肤上从而引出对第一道防线的学习。
3、动画观看得出结论:展示病原体在我们皮肤表面的活动的动态图,从而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皮肤具有阻挡病原体作用的结果。
展示第二张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皮肤的分泌物具有杀菌的作用。
过渡:以我们的口腔和鼻孔没有皮肤的阻挡为例子,引出对黏膜的认识。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佛山市华英学校生物科组曾庆国一、地位作用《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的内容。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明白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空气、饮食等都能够传播,人体时刻处在病原体包围下,但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病而有些不会呢?本节课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理解免疫的功能打下基础,并为学习计划免疫和健康生活作好铺垫。
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后才能懂得为什么要计划免疫,怎样才能健康地生活,承上启下,本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课时,主要阐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在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
课时分配: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能力目标:1、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发展联想能力。
2、运用类比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认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同接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健康,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从知识的横向架构看,三道防线的知识介于传染与免疫之间,是传染知识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免疫知识的有力说明,所以把这个知识点列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的重点内容,其机理较为复杂,抗原与抗体的关系较难掌握,无疑是本节课最难的地方。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人体的三道防线的Flash动画和“命运交响乐”的音频资源。
学生:阅读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投影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讨论出城墙、护城河、从熟悉的战争素材着话说当年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守城士兵、机关陷阱,主力手,先开动学生的思维。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以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
例如,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自动免疫方式);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被动免疫方式),以提高疗效。
3.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
思考:列举你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然后讨论接种疫苗的目的是要预防哪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体免疫功能1、免疫三大功能1.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保护自身,这是免疫的抗感染功能。
2.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自我稳定的功能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以保持自我稳定。
2、免疫失调时产生的疾病1.过敏反应春天有些人对花粉易引起过敏。
是免疫系统对抗原(该抗原称为过敏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抗感染过强而产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时如何解决?过敏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
有时过敏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用药物减轻过敏症状,但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免与使你过敏的物质接触。
2.自身免疫病自我稳定功能(即消除衰老死亡细胞)过强时,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而在免疫功能异常时,抗体或淋巴细胞会失去这种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做入侵的抗原而攻击,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例如: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思考1:感染了HIV后,是否就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即呈HIV阳性,该个体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任何疾病。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一) 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一)
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能力方面
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难点
1.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下载相关视频:《泡泡男孩》、《抗体和抗原结合》
四、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目标: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淋巴系统。
2. 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的侵害,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
二、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1. 免疫系统的作用:
(1)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2)生成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3)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1)无特异性免疫防御:包括皮肤、粘膜屏障、巨噬细胞等,对各种病原体都起作用;
(2)特异性免疫防御: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对特定病原体做出应答和攻击,形成免疫记忆。
三、实践活动
1. 观察淋巴细胞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模拟免疫反应:制作模拟抗体,观察其与模拟病原体的反应;
3. 实验淋巴细胞的活性:比较免疫反应前后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
和防御机制,增强对人体免疫防线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安排。
初中三防教案
初中三防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社会·思品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避险、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2. 避险、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在遇到自然灾害时能够保持冷静,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避险、自救、互救。
2.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自然灾害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在遇到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如何进行避险、自救、互救。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避险、自救、互救方法和技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成功避险、自救、互救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成功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经验。
四、实践演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避险、自救、互救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技巧。
2. 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的思考和感悟。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如何保持冷静,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避险、自救、互救。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一些保持冷静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方法。
三、心理素质培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分享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心理体验,互相鼓励和支持。
初中人防三防教案
初中人防三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防三防的基本概念,理解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教学内容:1. 人防三防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 遵守学校安全规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防三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安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校园安全重要吗?为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人防三防的内容,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
2. 分析每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明白遵守学校安全规定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遵守学校安全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一些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
3. 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强调重点注意事项。
四、实践演练(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实践操作,如紧急疏散、灭火器使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演练,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3. 教师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防三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示要自觉遵守学校安全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防三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以及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
八年级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八年级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八年级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合作探究点拨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练习达标 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A 病原体B 病毒C 抗原D 病菌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吞噬细胞D 血小板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案
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案教案标题: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2. 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在维护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3. 了解如何保护和加强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学内容:1. 介绍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2. 解释每道防线的功能和作用。
3. 探讨如何保护和加强每道防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人体是如何防御外界病菌和有害物质的?主体活动:3. 展示图片或模型,介绍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解释它们的位置和功能。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防线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收集相关信息。
5.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关于所选防线的信息,并讨论如何保护和加强该防线。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并强调保护和加强每道防线的方法。
8.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如勤洗手、合理饮食、呼吸新鲜空气等。
拓展活动:9. 邀请一位医生或保健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展示。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的建议的质量和合理性。
3. 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2.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用于小组研究和收集信息。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人体防御系统,如免疫系统等,并与三道防线进行比较。
2.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保护和加强人体三道防线的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7页word
鲁科版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内容简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鲁科版(根据人教版改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前半部分的学习内容。
“人体的三道防线”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了“传染病及其免疫”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免疫”的概念以及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体是如何抵抗病菌的侵袭,保持身体健康的,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从而学会健康地生活。
目标定位《标准》对“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的学习要求是:“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区别”属于理解水平。
按照《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能力目标:1.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运用获得的信息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原有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方法阐释人体有三道防线,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又比较多。
大多数的课都是对这三道防线依次分别学习的,但我更喜欢通过一个问题把这三道防线和诸多概念“串”起来,使学生能够对人体防线形成整体把握的方式。
为此,我决定采用1/3教学模式。
1/3教学模式是目前我正在威海市主持开展的“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大致过程是,在确定了核心问题之后,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部分,1/3的时间自主学习,1/3的时间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是用FLASH动画表示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环节一:提出驱动性问题师: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一立方米的细菌可达15000个;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咽喉部的粘膜上寄居着上百种细菌和病毒;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也有100亿个;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千-10万个细菌。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一、教材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中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
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本节课的内容理解上有逻辑关系。
要想认清免疫的功能,首先要会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认清了免疫的不同,就能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描述人体三道防线及其功能,教材中出现的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大量概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借助动画、微视频、生活实际和活动体验,构建学生对免疫的理解,有效解决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等教学难点。
本节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解三道防线和计划免疫;第二课时将免疫的功能和艾滋病的预防。
二、学生分析初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抽象逻辑思维的起始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差,本节课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
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直观有序。
本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主动学习能力差,因此,通过动画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自觉认识。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微视频制作、flash动画制作和视频截取等技术。
在第一、二道防线自主学习环节,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然后以自主学习报告单进行检测,学生展示回答。
第三道防线主要运用了FLASH动画的制作,展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机理,画面形象,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会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掌握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了解如何保护三道防线不受外界侵害。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2.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3.教材:人体三大系统的生物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侵害?如何保护自己?2.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介绍每道防线的作用和保护方法。
三、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并向全班汇报。
2.指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保护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展示(10分钟)1.播放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2.让学生结合展示内容,思考自己在平时是否有哪些不良习惯需要改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文章。
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加深他们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初中生物的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的三道防线教案主题:生物三道防线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三道防线的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1. 生物体内的三道防线是什么?2. 生物体内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如何工作的?3. 举例说明生物体内的三道防线的作用。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三道防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生物体内的三道防线是指自身免疫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在保护生物体免受外界威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举例说明:通过讲解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肌肉系统如何保护身体免受外伤和压力,神经系统如何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工作等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道防线的作用。
4. 小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归纳三道防线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体内三道防线的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物学知识的基础认识。
教案二主题:生物的三道防线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2. 肌肉系统的作用3. 神经系统的作用4. 三道防线之间的协调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发学生对生物的三道防线的好奇心。
2. 讲解:通过简要介绍自身免疫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它们在保护生物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三道防线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展示讨论结果: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让整个班级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生物的三道防线。
5. 总结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对生物的三道防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三道防线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感受到三道防线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案三主题:探究生物的三道防线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生物的三道防线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八年级下《人体免疫防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人体免疫防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⑵对于常规的切伤和划伤,应该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
2、能力目标⑴建立模型⑵控制变量,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体验科学精神。
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实验的严密性和长期性。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分组(5~6人一组),在课余时间设计“苹果皮对病菌的侵入是否有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案。
2、实验材料:表皮完好的苹果、塑料带(保鲜袋)若干个,1个腐烂的苹果,75%的酒精,镊子,小刀或者牙签,标签,纸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初步感受皮肤的保护作用讲述白求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割伤了皮肤会导致感染,甚至于死亡?通过对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的了解,初步感受完好皮肤的重要性。
知识回顾感性认识完好的皮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皮肤的构造的知识,从已知的知识中找到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出示布满细菌的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我的手接触了哪些物品?”,使学生体验病原体的无所不在和皮肤保障的重要性回忆皮肤的构造,学生思考:从结构上看,皮肤具不具备保护功能?观察布满细菌的手的图片,认识到病原体的无所不在和皮肤完好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是否能用科学实验来模拟探究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作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认识到鉴于此生物实验的特殊性,用直观的方法(划破皮肤)不现实,需要建立模型,找合适的、结构相似的实验材料(苹果等)以教材提示为例,引导学生思考3个讨论题,以及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各组材料密封保存,且保存在温暖、黑暗的地方?2、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你还可以设计哪些其他的实验组?3、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验目标,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步骤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实验步骤小组分工合作,实施实验步骤跟踪实验进程,记录每天实验结果关注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情况跟踪实验进程,记录每天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果指导每组学生代表书写实验报告,得出实验结论,并在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质疑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汇报交流本小组的实验步骤和结论结题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皮肤能象苹果皮一样保护人体六、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和其原因,自由叙述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二课时)1、分析讨论(1)腐烂物、果皮、酒精分别代表什么?分析:病原体、皮肤、杀菌物质(2)1号苹果有什么用?(对照,从情感上体验科学实验精神)出示幻灯片: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结构示意图教师出示思考题: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2.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为什么有时又会自然痊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39页,了解人体的前两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导学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班级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温故知新1、传染病:由_________(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________的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_________传染源,_________传播途径,__________易感人群。
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能区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难点: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机制;三、学习过程:1、预习:带着问题读书(用心、投入,多思考)(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各由什么组成?分别有什么功能?(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什么是特异性免疫?2、自主学习:(填写关键词或者在书上标记)(1)人的生活环境中有大量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患病是因为人体有_________功能。
(3)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_______细胞产生的能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等异物)叫做__________。
(4)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抗体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促进______________的吞噬作用,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抗原)失去致病性。
3、互助学习:小组讨论与交流(先有自己的思考,再与同学讨论)(1)为什么涂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大部分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结构中分布有吞噬细胞?(3)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他能抵挡麻疹病毒吗?4、学以致用(1)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B.血液和消化酶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D.皮肤、黏膜(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荨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荨麻疹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3)下列关于抗体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D.抗体是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的(4)为预防乙型脑炎,为健康幼儿注射乙脑减活疫苗,注射的疫苗和预防措施分别是()A.抗体、控制传染源B.抗体、保护易感人群C.抗原、控制传染源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5、总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你的收获)四、练习:1、将下列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皮肤的屏障作用(2)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a第一道防线 A.非特异免疫(3)皮肤破损后的发炎反应b第二道防线(4)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c第三道防线 B.特异性免疫(5)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6)春季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2、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B.吞噬作用C.清扫作用D.保护作用3、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会死亡,其原因是()A.因干燥而死B.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C.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D.淋巴细胞释放的抗体将病菌清除4、人体的胃液能杀死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A.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保卫人体的第四道防线5、为严重烧伤患者移植他人的皮肤,移植的皮肤不易成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内容简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鲁科版(根据人教版改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前半部分的学习内容。
“人体的三道防线”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了“传染病及其免疫”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免疫”的概念以及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体是如何抵抗病菌的侵袭,保持身体健康的,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从而学会健康地生活。
目标定位
《标准》对“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的学习要求是:“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区别”属于理解水平。
按照《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能力目标:
1.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运用获得的信息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原有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方法阐释
人体有三道防线,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又比较多。
大多数的课都是对这三道防线依次分别学习的,但我更喜欢通过一个问题把这三道防线和诸多概念“串”起来,使学生能够对人体防线形成整体把握的方式。
为此,我决定采用1/3教学模式。
1/3教学模式是目前我正在威海市主持开展的“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大致过程是,在确定了核心问题之后,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部分,1/3的时间自主学习,1/3的时间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是用FLASH动画表示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环节一:提出驱动性问题
师: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一立方米的细菌可达15000个;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咽喉部的粘膜上寄居着上百种细菌和病毒;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也有100亿个;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千-10万个细菌。
仅仅是细菌就已经把我们牢牢地包围了,更别说还有无数真菌、病毒和极小的虫子了。
这些细菌、真菌、病毒和小虫子中有很多是会使人体致病的,这些能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同学们,听了老师刚才陈述的这些事实,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答略。
)
引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人体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的事实,可以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疑问。
该问题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现实问题,该问题的答案包含了人体三道防线的所有知识。
把该问题设置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整体设计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形成宏观的认识。
环节二:交流初步认识
学生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问题的初步认识。
(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一般可以想到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具有阻挡病菌侵入的能力,有些学生还可能知道唾液具有杀菌作用,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疑问:既然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具有阻挡病菌的作用,人为什么有时还会生病呢?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想到:为什么有时生病不打针吃药也能自行痊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大致了解学生对于免疫的认知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说法的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知道多少正确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认知的冲突。
环节三:个人自主探究
师:看来“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仅仅是“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具有阻挡病菌侵入的能力”这么简单,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请同学们自行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吧。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个人自主学习的要求:
(1)阅读教材“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
(2)组织问题的答案并对要点进行具体的解释。
(3)形成相关的文字、表格,准备小组交流。
(4)用时15分钟。
2.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3.教师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协调自主学习的时间。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当中“人体的三道防线”包含了本节课驱动性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中“阅读教材‘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实际上是给予学生解决问题途径的提示。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老师给予了上述提示之后,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比于教师直接告知答案,自主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环节四:小组合作学习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1)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简要陈述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2)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
(3)综合全组最好的意见,形成能够代表本小组的最佳答案。
(4)用文字、表格等形式把答案整理出来,确定发言人,准备全班交流。
(5)用时10分钟。
2.学生每四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并掌控全班学习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可以初步得出问题的答案,但很可能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
在自主学习之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
环节五:全班交流讨论
1.小组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小组内其它人补充。
2.其它同学对发言情况做出评价,发表补充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
3.针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4.先由学生归纳概括交流讨论的内容,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由教师补充完善。
师生共同归纳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解决问题。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使大家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补充和修正问题的答案,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环节六:知识迁移应用
师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为什么会很快死亡?
2.生活中,常见猫、狗受伤后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
3.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
4.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了研究。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绵羊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
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一段时间之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生答略。
)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学生通过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内化前面几个环节获得的知识。
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本节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检查对本节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