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初中生初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内容简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鲁科版(根据人教版改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前半部分的学习内容。“人体的三道防线”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了“传染病及其免疫”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免疫”的概念以及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体是如何抵抗病菌的侵袭,保持身体健康的,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从而学会健康地生活。
目标定位
《标准》对“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的学习要求是:“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区别”属于理解水平。按照《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能力目标:
1.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运用获得的信息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原有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方法阐释
人体有三道防线,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又比较多。大多数的课都是对这三道防线依次分别学习的,但我更喜欢通过一个问题把这三道防线和诸多概念“串”起来,使学生能够对人体防线形成整体把握的方式。为此,我决定采用1/3教学模式。1/3教学模式是目前我正在威海市主持开展的“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大致过程是,在确定了核心问题之后,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部分,1/3的时间自主学习,1/3的时间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是用FLASH动画表示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环节一:提出驱动性问题
师: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一立方米的细菌可达15000个;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咽喉部的粘膜上寄居着上百种细菌和病毒;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也有100亿个;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千-10万个细菌。仅仅是细菌就已经把我们牢牢地包围了,更别说还有无数真菌、病毒和极小的虫子了。这些细菌、真菌、病毒和小虫子中有很多是会使人体致病的,这些能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同学们,听了老师刚才陈述的这些事实,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答略。)
引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人体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的事实,可以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疑问。该问题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现实问题,该问题的答案包含了人体三道防线的所有知识。把该问题设置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整体设计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形成宏观的认识。
环节二:交流初步认识
学生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的问题的初步认识。
(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一般可以想到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具有阻挡病菌侵入的能力,有些学生还可能知道唾液具有杀菌作用,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疑问:既然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具有阻挡病菌的作用,人为什么有时还会生病呢?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想到:为什么有时生病不打针吃药也能自行痊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大致了解学生对于免疫的认知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说法的碰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的动机。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知道多少正确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认知的冲突。
环节三:个人自主探究
师:看来“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仅仅是“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具有阻挡病菌侵入的能力”这么简单,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请同学们自行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吧。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个人自主学习的要求:
(1)阅读教材“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
(2)组织问题的答案并对要点进行具体的解释。
(3)形成相关的文字、表格,准备小组交流。
(4)用时15分钟。
2.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3.教师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协调自主学习的时间。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当中“人体的三道防线”包含了本节课驱动性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中“阅读教材‘人体的三道防线’部分”实际上是给予学生解决问题途径的提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老师给予了上述提示之后,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相比于教师直接告知答案,自主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环节四:小组合作学习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1)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简要陈述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2)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
(3)综合全组最好的意见,形成能够代表本小组的最佳答案。
(4)用文字、表格等形式把答案整理出来,确定发言人,准备全班交流。
(5)用时10分钟。
2.学生每四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并掌控全班学习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可以初步得出问题的答案,但很可能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在自主学习之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
环节五:全班交流讨论
1.小组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小组内其它人补充。
2.其它同学对发言情况做出评价,发表补充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
3.针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4.先由学生归纳概括交流讨论的内容,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由教师补充完善。
师生共同归纳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解决问题。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使大家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补充和修正问题的答案,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