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二)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致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
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画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妙处。
(5分)答: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8.(5分)答: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捷、气概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猛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
(2分)如此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分)9.(6分)(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概专门、呼之欲出的描画(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精湛技法的颂扬之情。
(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画,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无能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如何样的景色?9.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8.(2分)用“丽”字,表现了春天阳光普照,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古代诗歌鉴赏(二)一、(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二、(广东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
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自己的诗作《咏史》,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在结构上开门见山,照应诗题,并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悠然神思自然融合到了一起。
B.诗中运用谢将军与袁宏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袁宏得遇知音的羡慕之情。
C.全诗在“实—虚—实”的交替变化中将眼前景、古往事、胸中意自然地融合起来。
D.本诗诗意明朗,语言清新、自然,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自有韵味。
2.诗的首联和尾联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各有何作用?三、(广西桂林、梧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宝剑吟陆游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
• 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诗眼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答案:本首诗的诗眼是“忧思”。诗中是这样表现诗眼的:首联通过诗 人夜中失眠,起来弹琴的动作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中心中的忧愁。颔联 和颈联都是写景,描写“明月,清风,惨淡,孤鸿,翔鸟”等景象以动衬 静,渲染出一种凄清,惨淡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忧思。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点破伤心和忧思。
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
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
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 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答案
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十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
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
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
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
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
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一个“风”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
“淡荡”二字写出清爽闲适之情。
D.尾联中前一句“到岸请君回首望”照应诗题中的“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后—句“蓬莱宫在海中央”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解析】选D。
“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错,应是表达了对孤山寺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是将孤山寺秀丽的风景比作蓬莱仙境。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
请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景诗句的赏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先从诗句所写景物来分析,然后概括景物的特点,最后说明景物给诗人内心的感受。
根据理解本诗首联先是写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题库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二) 含答案(1)
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 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风二首》
参考答案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 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 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 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 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 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 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思归之情”“悲 中有乐,乐而更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风二首》
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风二首(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答:【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二)——2022届高考语文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全国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二)考点12 表达技巧(一~五的第2题)考点13 思想感情(六~十的第2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每篇诗歌的选择题4分,问答题6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
②帝王州:都城长安。
③原诗是一首七律,诗人时任翰林学士。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一首诗中,“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別时茫茫江浸月”。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①苏轼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②。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③,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④?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乡亲父老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人上吴王岘,或陪其往九江、同游庐山。
②吴王岘: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故名。
③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
④“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万方声一概,吴道竟何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游吴王岘的情景。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2)——表现手法题型
诗歌鉴赏二轮小专题(2)——表现手法题型知识汇总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古讽(喻)今。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比兴。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
(2)联想与想象,以叫虚实结合。
(3)正反对比。
(4)白描。
(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
(7)象征(8)点与面的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分类点睛一、抒情手法类1.基础知识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借古讽今;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表达这些手法作用的术语: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等;2.设问示例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答题步骤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4.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通过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诗的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试题精练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高中语文高考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2(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念奴娇·赤壁怀古》1.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作品风格的一项是()(1分)A.浪漫瑰丽B.沉郁悲凉C.雄浑豪迈D.婉转凄楚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由长江的磅礴气势自然地引出风流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B.上片描写赤壁雄奇胜景,勾画了古战场的险峻,为下片追怀周瑜功业作了铺垫。
C.下片写小乔初嫁周瑜,用了烘托手法,突出了周瑜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的形象。
D.下片盛赞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意在表明自己仍然可像英雄一样建功立业。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山如画”是对上片赤壁雄奇景象的收束性描写,也引出下片对英雄人物周瑜的缅怀。
B.“羽扇纶巾,谈笑间”写周瑜有儒将风度,刻画出他在战场上从容不迫、英姿飒爽之态。
C.“多情应笑我”是作者的自嘲:我是多情了,竟和周瑜比,体现其消极否定的人生态度。
D.“一尊还酹江月”是说词人将人生的不得意融在酒中祭奠江月,体现出旷达洒脱的豪情。
4.这首词雄浑苍凉,境界宏阔,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
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豪放风格的?(6分)5.这首词情感比较丰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6.情境式名句默写。
(每小题2分)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观奇景,烘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蕴含着壮志难酬的忧愤,如“,”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嘲解忧的写照。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对这首诗题材归类,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咏物诗B.边塞诗C.羁旅诗D.怀古诗2.本词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为辛弃疾所作,请对比两词情感及抒情方式的不同。
(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赏析诗眼-优秀课件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答案 “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 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 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 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悲”,又言之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 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 的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
字的妙用。 起的作用。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成理,亦可)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白话翻译:小雨飘飘,轻洒在青青的草地上。
道路都干干净净的,车马经过也扬不起灰尘。
渐渐散去的紫烟笼罩了帝阙。
天气逐渐变得晴朗,天空也在消除阴霾后更加美丽。
飞花沾湿衣袖,红中带香。
绿柳轻拂马鞍,绿色匀称。
为了能够更好的赏景,唯有痛饮。
都城又有几个闲人呢?诗歌赏析:1、本诗描绘了春雨后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景象。
2、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拟人,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全诗表达了诗人雨后天晴拜访苏家的喜悦,为老师再获朝廷重用而开心,暗讽昔日变法派皆是闲人,变法时期是一场雨,现在才是雨过天晴,有着沉冤得雪的痛快。
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二)
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二)新高考新教法2008-11-07 13185cc149a20100b95i练习(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2022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写景咏物类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写景咏物类及答案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一、【202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注]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二)教学园地04-10 1539高考诗歌鉴赏(二)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自邱宇强的博客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5、练习巩固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
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长用的表现手法。
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注意全面考虑,观点准确,考试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鉴赏,则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步骤三)5、联系巩固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
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
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
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
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自此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解答的词一般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3、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春怨盖嘉运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5、巩固练习邯郸东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3、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字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5、巩固练习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
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方向(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步骤第一步:写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5、答题示例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6、巩固练习湖州歌(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六、观点不同型1、提问方式(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2、解答分析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
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
“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4、巩固练习渔翁柳宗元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七、对比鉴赏型1、提问方式(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
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4、答题示例夜游记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