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合集下载

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安全系统要求规范

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安全系统要求规范

信息化应用系统开辟安全规范1 概述软件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自身存在错误和缺陷引起的安全漏洞,二是来自外部的攻击。

良好的软件开辟过程管理可以很好地减少软件自身缺陷,并有效反抗外部的攻击。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在系统开辟的各个阶段所应遵守的各种安全规范,将在不同阶段中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规定,以提高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反抗外部攻击的能力。

2 可行性计划可行性计划是对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总体定义和描述,包括了解用户的要求及现实环境,从技术、经济和需求3 个方面研究并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可供使用的资源(如硬件、软件、人力等)成本,可取得的效益和开辟进度作出估计,制订完成开辟任务的实施计划。

2.1 阶段性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如下4个方面: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需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运用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

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

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环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作宏观的分析,又要作微观的分析。

3 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对开辟什么样的软件的一个系统的分析与设想,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辟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工作是完成需求对业务的表达,这体现在对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包括业务流程,子系统划分,状态图,数据流图等,最终通过用户用例完成业务分析测试。

0306-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管理程序

0306-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管理程序

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管理程序1 目的为了对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策划、开发、实施、检查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策划、开发、实施、检查等控制要求, 适用于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控制。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和建设方案。

3.2 平台研发部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产品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综合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

3.3 各职能部门负责在业务范围内提出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需求计划, 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测试验收和项目质量的监控等工作。

4 程序4.1 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控制4.1.1 设计开发任务提出各职能部门根据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经过本部门经理批准后, 交付平台研发部进行设计开发。

4.1.2 设计开发的策划平台研发部在接到任务通知后, 首先要判断可行性, 明确规定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的评审与测试要求及设计开发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设计开发计划方案由要求部门和平台研发部负责人共同批准后予以实施;必要时, 如果对计划进行更改也需要获得双方经理共同批准。

软件设计开发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 软件功能要求;b) 详尽的业务流程;c) 信息安全要求;d) 时间进度要求;e) 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评审与测试要求;f) 设计开发人员的职责与权限;g) 其它要求。

4.1.3 设计开发人员的要求软件设计开发人员须经平台研发部负责人授权, 并应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1.4 设计开发方案的技术评审4.1.4.1 设计开发负责人应根据软件设计开发计划的要求, 编制软件设计开发方案, 由平台研发部负责人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确认。

4.1.4.2 对于大型软件开发方案应由设计开发人员、应用部门人员、内部IT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评审。

4.1.4.3软件设计开发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确定软件开发工具;b) 应用系统功能;c) 业务实现流程;d) 输入数据确认要求;e) 必要时, 系统内部数据确认检查的要求;f) 输出数据的确认要求;g) 应用系统的安全要求;h) 对密码控制技术的要求;i) 对系统硬件配置的要求;k) 系统验收标准。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1. 具备信息技术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

2. 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编写程序。

3. 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熟练掌握SQL语言。

4. 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网络配置和维护、访问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操作。

5. 前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能够进行Web应用开发。

6. 移动应用开发能力:了解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识及技术,具有较强的移动应用开发能力。

7. 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理论、应用工具和平台,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

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9. 项目管理能力: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和管理
项目的各个环节,达成项目的目标。

10.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问题的解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日益普遍。

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项目进度的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与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系统需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 项目计划管理模块: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用于编制项目计划、任务分配和资源调度等。

它应该具备自动化计划生成、进度跟踪和资源优化等功能。

2. 人员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项目团队成员的信息,包括个人资料、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同时,还需要有权限管理功能,确保各个角色的权限不会越界。

3. 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资、设备和人力等。

系统应支持资源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确保项目的资源供应充足。

4. 风险管理模块:用于识别、评估和处理项目中的各种风险。

系统应该能够自动化收集、分析和汇总风险数据,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提醒项目团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 成本管理模块:用于监控和控制项目的成本情况,包括预算、支出和收入等。

系统应该能够实时反映项目的成本状况,并能生成相关的报表和分析结果。

二、系统设计与开发在明确了系统的功能模块之后,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设计流程:1. 界面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

界面设计应该注重用户体验,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理解。

2. 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模型,包括项目信息、人员信息、资源信息和风险信息等。

数据库设计应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测试与验收: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测试应覆盖各个功能模块,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备、性能稳定和用户友好。

欧派协同制造与高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暨MCTS系统)技术要求

欧派协同制造与高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暨MCTS系统)技术要求

欧派协同制造与高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1.1软件系统应具有高效、统一、先进的技术平台,以保障信息化实施的统一部署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长期应用和发展。

1.2技术平台支撑需要体现对实际业务变化的应用,如在技术平台上根据管理流程变化,自定义业务流程(包括复杂流程与子流程)、自定义查询以及对表单、字段和业务模版进行自定义。

1.3软件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非拼凑或简易组合,包括采用第三方联合开发。

1.4考虑到集团使用覆盖率,需要系统支持600人(指集团内部使用户)以上的同时并发应用(需要案例或技术测试报告证明)1.5软件供应商应具有完善的实施服务体系和项目实施内控管理体系,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和应用的长期保障。

1.6软件供应商具有完善项目风险防范体系。

二、技术路线要求2.1必须采用主流开发技术,系统应该是易于部署和推广的,尽量不采用第三方插件,尽量采用轻量级客户端方式。

2.2必须采用通用开发工具,不得使用任何封闭的专用开发工具,避免由此引起的系统不兼容等问题。

2.3系统须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服务器端数据回传响应不大于5秒。

三、安全性要求3.1用户使用范围包含专线和非专线网络,投标方所提供程序应可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正常访问,包括满足SSL、VPN安全要求的WEB访问,并负责符合设备安全规则的代码修改。

3.2考虑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安全存储、备份与恢复的问题。

3.3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3.4充分考虑到用户错误操作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3.5充分考虑到系统模块故障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四、系统架构要求4.1投标方需明确说明投标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所最适合的系统平台(包括软、硬件及其支持环境)。

4.2容易为系统增加一个新功能或新数据,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代码修改或设计修改。

4.3系统不依赖环境,也就是说系统不做修改或做很少修改就可以在其他环境中运行。

五、接口要求5.1需要有成熟的接口平台,满足与本集团公司现有系统集成的需要。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软件开发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明确定义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必须遵守的安全管理规定,保障信息系统符合规定的安全要求,防止系统中重要数据丢失、修改或滥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持续地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XXXX局应用系统开发过程,可能包括内部开发或者委托外部单位开发。

第三条应用系统开发总体原则:1)应用系统开发应当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不能盲目追求系统先进性而忽略了系统的实用性。

2)开发的方法和管理必须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

只有采用了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的开发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开发的质量和进度。

3)确保系统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隔离,内部测试由开发人员自行搭建环境,模拟测试必须到专用的测试环境进行测试。

4)确保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

5)应用系统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主流系统的发展方向。

6)开发人员应提高和加强安全意识,确保机密信息和关键技术不会泄漏。

7)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第四条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职责分配管理规范:1)在应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不同人员的身份、扎口、职责。

建议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具体分以下的三种角色:a)项目负责人员:确保在整个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实施了相关的安全措施,同时在整个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负责整个项目的开发安全管理。

b)系统开发人员:根据业务需求确保开发的系统能够满足业务上的需求和相应的安全上的需求,同时满足系统质量上和进度上的要求。

c)系统审计人员:应由局信息中心相关人员承担。

并对整个开发的过程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开发的质量和开发的安全。

第五条开发人员授权管理规范:1)开发人员授权由局信息中心领导进行授予。

2)根据该人员在整个开发项目中所负责的开发内容授予其相应的权限和承担的责任。

3)开发人员必须负责其开发内容的保密性,不得私自将开发的相关信息泄漏出去。

4)根据人员权限和责任的大小确认是否需要签署相关的保密协议。

5)在日常工作中记录人员的开发相关的日志信息。

信息系统开发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规范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规范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规范、标准和流程进行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要求和流程,以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1.需求分析与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与规划。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还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沟通渠道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在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确定需求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架构设计是根据需求和目标,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技术选型则是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开发技术和工具。

在进行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编码规范与代码质量管理编码规范和代码质量管理是保证系统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

编码规范可以统一团队的编码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同时,还可以避免常见的编码错误和安全漏洞。

代码质量管理则包括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进行代码审查,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4.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是信息系统开发不可忽视的方面。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安全保护则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防止攻击等措施,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5.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系统的使用率。

界面设计要符合用户习惯和界面设计原则,保证界面的简洁、直观和易用性。

6.测试与部署测试和部署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步。

测试可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和设计。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部署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相关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管理,包含但不限于:电脑硬件设备、软件使用、网络使用、数据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负责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全面负责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第四条系统建设与维护1.全部的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项目必需经过规划和立项,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

2.系统建设必需依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包含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环节。

3.已建成的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软硬件设备管理1.全部电脑硬件设备必需经过企业统一采购,并登记入册,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

2.用户在使用电脑硬件设备时应当妥当使用,注意保养和防护,不得随便拆卸或更换硬件设备。

3.临时借用或调拨电脑硬件设备必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做好登记备案。

第六条软件使用管理1.全部软件应当经过企业正规途径购买,并依照授权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

2.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应当遵守相关的授权协议和使用规定,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或窜改软件。

3.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必需经过统一管理,由专人负责,用户不得私自进行更新或升级操作。

第七条网络使用管理1.用户在使用企业内部网络时应当遵守相关的网络使用规定,不得进行非法活动和阻碍网络安全的行为。

2.禁止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下载、传播和查看非法、淫秽、威逼、攻击等有害信息。

3.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防护,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八条数据管理1.用户在使用企业的信息系统时应当妥当保管和管理数据,不得随便删除、窜改或泄露数据。

2.紧要数据必需进行备份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管理。

第三条定义1.信息系统:指由硬件、软件和人员构成的数据手记、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系统。

2.应用软件:指为实现某种具体功能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程序。

3.系统管理员:指负责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维护、管理和配置的人员。

4.用户:教唆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员工。

第二章信息系统管理第四条信息系统规划1.企业应订立全面的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并与企业战略相衔接。

2.针对每个关键业务流程,订立认真的信息系统规划,包含系统功能、技术框架、实施计划等。

第五条信息系统采购1.企业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管理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采购。

2.采购流程包含需求分析、招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必需严格执行,确保采购的系统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六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1.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依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订立认真的开发计划和进度,并严格掌控项目质量和本钱。

2.信息系统的维护包含日常运维、漏洞修补、性能优化等,系统管理员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七条信息系统安全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等。

2.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并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第八条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全部紧要数据和系统配置信息,并进行测试恢复。

2.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不丢失或被欠妥使用。

第三章应用软件管理第九条应用软件采购1.企业应依照需求分析和采购管理要求,订立应用软件采购计划,并确保软件的合法性和正版性。

2.购买的应用软件必需具备适应企业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使得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以下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一些重要要求。

1.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长时间运行不中断。

系统开发应该采用可靠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避免系统死机或数据丢失等问题发生。

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备份系统,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2.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往往涉及到企业、客户或个人的隐私信息。

因此,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对于重要的数据,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用户友好性: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友好的用户体验,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

系统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功能布局要合理,操作流程要简单直观。

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和学习成本,能够快速上手使用。

4.功能完备性: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丰富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将各种功能需求合理地集成到系统中。

此外,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方便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功能升级和拓展。

5.高性能: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高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用户请求。

系统的响应速度应该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的操作请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同时,系统的并发能力也需要保证,能够同时支持多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6.数据一致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不同的部门或用户,因此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完整性检查和冲突解决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7.系统可维护性: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和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和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和要求一、概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系统,具有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本作业中,我们将介绍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和要求,以及实施该系统的步骤。

二、作业目标本次作业的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以下要求:1. 收集和存储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等;2. 维护员工的工作经历和技能信息;3. 提供查询功能,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查找员工信息;4. 实现员工信息的更新和删除功能;5. 提供信息统计和报表功能,如按照性别、学历等进行统计分析;6. 具备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系统设计1. 数据库设计根据作业目标,需要设计员工信息表、工作经历表和技能表,以及相应的关联关系。

员工信息表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表记录员工的工作经历;技能表记录员工的技能信息。

各个表之间通过关联关系建立数据连接。

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直观,方便用户操作。

可以采用表格显示员工信息,提供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的按钮。

四、系统实施步骤1. 环境搭建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需要先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包括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等。

2. 数据库建立和表格设计根据系统设计中的表格关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创建员工信息表、工作经历表和技能表。

3. 用户界面开发根据用户界面设计,使用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进行界面开发,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等。

4. 数据录入和管理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和技能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系统测试和调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6. 系统上线在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用户培训和支持。

五、注意事项1.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1 范围为了提高XX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安全性,全面规范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使用及系统测评等过程,特制定本要求。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和建设。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包括范围如下: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工程过程与运行维护过程系统的安全功能模块需求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监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使用本标准的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要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Q/HD 212.07—2007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标准——Q/HD 212.04—2007 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程序是计算机的一组指令,经过编译和执行才能最终完成程序设计的动作。

程序设计的最终结果是软件。

4原则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和部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4.1. 可控性:应尽可能地降低应用系统中各功能模块与安全模块结合过程的风险。

4.2. 独立性:应保持相关功能模块与安全模块之间底层接口,避免功能实现上的交叉和二次编程开发。

4.3. 适用性:增强应用系统安全模块是根据业务安全需要,最大程度地提供便捷可靠的结合方式与第三方安全系统结合。

应用安全架构5应用安全架构应用安全架构是由系统安全服务、协议、各种类型的接口组件与身份策略管理构成。

应用系统根据业务职能部门的需求不可能做到统一,因此,必然选择不同的开发平台、协议、接口组件,对身份、策略管理要求也必然不同。

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

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

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在企业计算机系统构成上,计算机硬件、网络等是支持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基础。

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管理信息软件系统来体现的。

因此,判断企业计算机系统功能能否满足要求,主要是要看相关数据库软件和管理信息应用软件能够满足相关的功能要求。

(1)质量控制支持:使用计算机系统更有效地支持质量管控是GSP中引入计算机系统的最核心目的。

本规范在购进、销售、入库、出库、发运、存储养护等环节都有对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企业执行这些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各环节工作人员,主要通过人员的核查、判断、处置等来实现的。

在这里,有效的人员质量控制活动是仍然检查重点,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支持处于辅助地位。

如供应商或购货单位证照真实性合法性审查、收货验收养护等环节的药品质量状态检查等都需要通过人的综合判断力,计算机无法替代,但仍然有一些规则明确的控制活动适合通过计算机实现,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长处。

比如,对于购货单位业务审核,企业应当要审查其经营范围,不允许向其销售规定范围外的药品。

鉴于药品品规数量、客户数量都比较大,业务繁忙,如果采用人工来执行这一控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来比对,其结果是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失控的概率增大,同时还大大影响业务的处理速度和服务能力。

因此,对一些规则明确的质量控制,要求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施,能够大大提升企业整体的质量控制能力,同时提高业务作业效率。

因此,计算机系统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业务过程支持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基本问题:GSP是医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领域的规范,为什么要规定计算机系统应当支持经营管理过程。

其核心逻辑是:为了保证企业实施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规定一些关键环节应当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质量控制。

如果这些主要业务环节本身就不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实际业务,那么没有了被控制的过程标的和对象,又如何实现计算机质量控制呢?其必然的结论是:主要业务环节应当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时完成。

XX市XX医院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XX市XX医院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XX市XX医院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一、总体要求1、系统设计要求(一)实用性:满足用户应用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软件需充分考虑到用户多而散,操作水平、操作习惯各不相同的特点,做到管理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二)先进性:系统能够适应今后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

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编程方法,保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建设过程的科学性。

(三)可扩展性:应用软件采用的结构和程序模块构造,充分考虑使之获得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即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的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

系统部分功能考虑采用参数定义及生成方式以保证其具备普遍适应性;部分功能采用多种处理选择模块以适应管理模块的变更。

(四)稳定性:系统的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必须保持稳定、可靠,同时必须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错性能,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2、总体技术要求2.1系统设计与开发应严格遵循各项政策和业务规范,其功能必须满足业务管理、领导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2.2系统应运用成熟技术进行开发且支持个性化定制开发,同时,在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确保较好的前瞻性,使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

2.3系统要求能同一平台进行管理,支持单点登陆模式,无需切换账号。

2.4系统的开发应充分考虑系统的载荷,预留充足的运行负荷,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2.5系统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对业务数据处理与维护的高效性,对业务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得响应速度要迅速,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兼顾用户的操作习惯,设计友好、美观的用户界面,业务操作简单、实用。

2.6系统设计与开发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保证系统应用的开放性,可以方便地与财政其他系统接驳,保证数据的二次运用。

2.7将系统部署在局域网内或Internet网络上,医院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管理后台对系统维护管理。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一、系统需求概述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

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

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

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

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

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

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1)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2)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3)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WebLogic11。

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制度

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制度

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制度1. 简介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企业员工以及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

2. 应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活动,包含但不限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维、数据管理和应用。

3. 基本原则1.合法合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必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相关规定。

2.保密性: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必需采取措施进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3.完整性: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窜改。

4.可用性:管理信息系统必需保证连续、稳定运行,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取得需要的信息。

4. 规范要求4.1 系统开发与维护1.全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必需由专业团队进行,并订立认真的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

2.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需进行严格的测试,包含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环节。

3.系统维护人员必需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及时修复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4.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必需保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动。

4.2 数据管理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需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必需进行有效的掌控和管理,不得随便更改或泄露数据。

3.数据备份必需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4.离职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必需及时删除或禁用,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3 系统使用1.全部员工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需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不得随便更改系统设置或删除系统文件。

2.员工必需妥当保管个人登录账号和密码,不得私自转借或泄露他人。

3.对于系统异常或故障,员工应及时报告给系统管理人员,并搭配进行处理和修复。

4.系统使用记录必需详实记录,包含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等,以备审计和追溯。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的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的要求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是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今后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取。

在重视和加紧信息系统建设时,有些问题不能忽略,必须统筹兼顾,例如企业的系统规模、基础条件、开发⽅式、投资多少、应⽤范围、⼈员状况等。

不仅需要⼤量投资,⽽且对管理和⼈员也有⼀定的要求。

这些是企业在实施计算机管理时,不能不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1.系统开发条件企业经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领导重视并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如需要各环节⼈员的积极配合和⽀持,需要有⼀批业务⾻⼲参加,需要有较多的资⾦投⼊,需要求企业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进⼀步完善等;另外系统的应⽤需要领导和强有⼒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最后发挥系统功能最终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需要落实到企业负责⼈对系统的了解和使⽤上。

实践证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便于协调和理顺企业各⽅⾯的关系,也便于全⾯调动企业的⼈⼒、物⼒和财⼒,使系统开发得以顺利进⾏,取得较好的应⽤效果。

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

(2)经营管理规范化经营管理基础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标和管理职能⽽提供的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段、前提条件等。

具体包括作业业务流程,管理⼯作标准化,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资料,各种定额数据,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

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还不很规范和统⼀,不能做到商品编码统⼀、⼚商代号统⼀、单据报表统⼀、作业流程统⼀等,那么建⽴起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适⽤性就会很差,很难⽤于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规范化和统⼀化是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

(3)三结合的开发队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领导参加、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参加,还需要企业的业务⾻⼲参加。

同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度出发,应尽量强调各级业务管理层⼈员的全员参加,强调企业全体⼈员的协助。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公示-简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公示-简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一、系统需求概述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

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

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 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

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

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

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

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⑴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⑵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WebLogicll。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2020年版)信息(软件)系统建设包括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移动终端应用、各类中间件、数据库等,可采用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外包、采购的方式建设。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是我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流程,提高建设质量,特制定本建设规范。

第一条信息(软件)系统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学校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规范和标准。

第二条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处将对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和协调。

第三条信息(软件)系统质量监控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技术方案制订、系统开发或购置、安装、测试、安全检测五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建设单位组织承建单位开展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与业务需求,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UML建模文档》、《项目进度计划》等文档,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2.技术方案制订阶段。

承建单位根据需求分析,按照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标准,针对系统总体设计、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撰写《项目技术方案》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会,通过后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3.系统开发或购置阶段。

承建单位须根据需求分析、技术方案,严格遵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项目系统开发或购置,并与信息化管理处共同完成数据共享、程序交换接口、统一身份认证的集成。

项目开发或购置过程中若有需求变更,要符合开发规范和合同要求,由建设单位填写《需求变更控制报告》,并报送信息化管理处备案。

4.安装及测试阶段。

承建单位按要求完成信息(软件)系统开发后,与建设单位共同撰写《测试方案》,建设单位提交《虚拟机申请表》(附件1)申请运行环境,提交《域名申请/备案表》(附件2)申请系统域名,并进行相关部署和测试。

测试完成后提交《测试分析报告》至信息化管理处审核。

承建单位要做好软件配置项(包括软件文档和可执行程序等)的移交和相关培训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是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今后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取。

在重视和加紧信息系统建设时,有些问题不能忽略,必须统筹兼顾,例如企业的系统规模、基础条件、开发方式、投资多少、应用范围、人员状况等。

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对管理和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是企业在实施计算机管理时,不能不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1.系统开发条件
企业经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领导重视并参与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如需要各环节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需要有一批业务骨干参加,需要有较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求企业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等;另外系统的应用需要领导和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最后发挥系统功能最终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需要落实到企业负责人对系统的了解和使用上。

实践证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便于协调和理顺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也便于全面调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系统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

(2)经营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基础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而提供的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前提条件等。

具体包括作业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标准化,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资料,各种定额数据,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

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还不很规范和统一,不能做到商品编码统一、厂商代号统一、单据报表统一、作业流程统一等,那么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就会很差,很难用于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

(3)三结合的开发队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领导参加、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还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加。

同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强调各级业务管理层人员的全员参加,强调企业全体人员的协助。

因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不仅是领导、业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事,也应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协助,只有全体人员尽职尽责的发挥作用才可能使计算机系统得以顺利的开发应用。

组建理想的开发班子,应以企业总经理挂帅;企业各级业务及管理人员参加,要特别强调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的参加;并配有开发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及计算机专业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以确保系统的策划、开发、监管、应用和验收。

这个班子应强调三结合方式,更应强调突出发挥企业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4)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系统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管理密切相关。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逐步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与协调。

既要有领导的支持、又要有具体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作为计算机系统工作人员,既要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要有实际的商业管理知识和经验。

一个计算机系统应用效果如何,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密切相关的。

(5)单据及报表格式标准
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需要对原有的各类原始单据、记录、台账、账册和各种报表,
根据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和计算机系统处理的要求,重新进行设计、规范,实现标准化,并满足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6)条形码化
使用条形码进行经营管理,是准确输入商品信息、防止管理漏洞、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商品中许多商品没有条形码需自制店内码来实现条形码管理,这给商品流转环节增加了费用和工作量。

应当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止商品条形码错贴、假码混入、一码多用等情况的发生。

(7)对供货商的要求
除了企业内部的要求之外,也应对供货商提出协助要求。

要求主要是使商品带有国际标准的通用商品条形码,以及供货商商品数据的完整性及规范化等。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以及社会相关业界大力呼吁,积极做好供应商的工作。

只有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信息的高速反馈和有力控制,才可能不断真正发展经营,形成有实力的经营规模,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8)资金保障
由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需配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保证。

所需经费可根据开发计划一次性投入或分阶段、多次投入。

2.系统规模选型
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同的功能需求,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差异很大,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鉴于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善、规范化的系统,在确定方案时应多方考察、谨慎选择方案。

宜选择几处条件相似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将本企业拟建立的系统与考察企业系统的实际运作相比较,从中筛选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和可供选择的最佳软、硬件配置。

系统规模选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重在发展。

千万不可贪大求洋,盲目追求“高、大、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或者因投资过低导致系统性能大为降低的倾向。

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要求来确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目标和规模,构造适合本企业的管理系统模型。

3.系统性能
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性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可靠性
经营要求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和输出准确无误。

若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其软、硬件问题而经常处于工作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引起差错,如提供的数据不可靠等,就会导致管理失调、决策的失误。

或者与消费者产生纠纷,或者与外界通信系统产生矛盾等。

因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包括提供作业密码、系统备份、还原操作等,应确保资料不受破坏。

(2)可扩充性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以开放性系统结构和设备为中心来建立,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充和升档能力,以保证业务规模及经营领域扩大时的需要。

例如信用卡的使用、多种外币现金的结算、计算机计税设施的安装,以及增加店铺等。

需要时,只要在现有机型上适当追加投资就可以扩容、增加使用功能。

(3)先进性
为使系统建立后具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要多方面了解机型生产和推出的时间、全面了解机型的先进性,避免由于安装过时或者使用将淘汰机型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4)实用性
系统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一定的通用性。

不仅能充分满足目前业务要求,还要考虑今后几年发展的需要,并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以实施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5)简易性
系统应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4.选择适当的系统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通常有企业自主开发、委托外单位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现成软件包四种方式。

各种开发方式的优缺点鲜明,目前多采用的开发方式是联合开发方式,并且强调以企业为主、控制开发过程、有条件的选择开发协作单位的作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计算机设备与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资金状况、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开发方式和合作伙伴。

5.加强运行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并不等于就能够创造效益,必须要加强管理,否则系统功能再强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设计目标。

除加强对职工进行培训、加强系统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及机房管理外,尤其需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

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管理和对系统的维护。

(1)日常运行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进行运行跟踪记录,完整、准确的系统运行记录是进行系统评价、系统改进和审核的基础,也是系统安全应用的保证。

应制订严格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从系统投入运行开始,操作人员就应严格按要求填写运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可以按照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不同而定,如:在数据收集阶段应记录数据的收集时间、来源、数量、单位及记录手段等;在数据处理阶段要记录数据收到的时间、处理时间,出错情况的数量、类型、处理办法、处理结果,综合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系统运行阶段要记录运行时间、文件存取情况、故障出现的实际情况、如何处理及处理结果;输出阶段要记录生成信息的数量、种类、提供服务的单位、评价、错误发生的数量、原因等;操作人员在作数据备份时,应详细记录备份盘的名称、数量和时间,并注明是全部备份还是部分备份等;如果要覆盖过去的数据,应记录被覆盖的数据名称、数量、时间和批准人等。

(2)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分为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和错误时的被动维护以及因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对原系统做局部更新的主动维护。

对于被动维护,首先要判断发生故障和错误的原因是属于软件还是硬件,然后分别进行维护。

对于软件还是硬件,然后分别进行维护。

对于主动维护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填写修改申请表、说明修改原因和内容;由系统主管人员根据原系统功能及利用功率、人员、经营等情况审定修改是否必要和可能,作出是否修改及何时修改的决定。

如何决定修改,则有系统主管人员以书面形式下达给程序员,指明修改内容、要求和期限。

由系统主管人员负责验收,投入运行,并用书面形式向使用者及操作人员指明新增加的功能及修改的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