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

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
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

脑胶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肿瘤,早期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明显,患者也不会在意,当感觉到明显不适时病情已是晚期。在脑胶质瘤晚期,由于化疗药物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不少病人会选择进口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可以精准打击肿瘤细胞,抑制癌情进展,延长病人生存期。那么,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呢?

靶向药物延长的生存期因人而异

其实,靶向药物的有效性不高,从事中医治癌数十载的肿瘤老中医袁希福,就曾接诊过不少服用靶向药的脑胶质瘤病人,他曾举例说明:“靶向药必须得做检测。靶向治疗就是打鸟,基因检测后适合,就是猎枪知道鸟的具体位置,没有这个靶点,你就不知道这个鸟在哪呢,开枪也只是无用功。”

靶向药物只是针对具有靶点的肿瘤细胞有效,灭杀部分肿瘤后,患者的负荷减轻,生存期也就有所延长。但是靶点肿瘤细胞,有被靶向药清除干净的时候,一般在六个月左右后,靶点肿瘤就没有了,靶向药也就失效了。而后其它不具备靶点的癌细胞,会继续存在,这样也就导致靶向药物,仅能做到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那么,具体脑胶质瘤晚期接受靶向治疗能活几年呢?这要看患者体内有多少靶点的肿瘤,若是治疗后,疗效较好,可以多活几年。若是基因检测没有靶向,服用靶向药物也无益。

脑胶质瘤晚期也可以通过中药巩固延长生命

近年来,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脑胶质瘤患者会寻求中医治疗,延长病人生存期。其实,不仅是灭杀肿瘤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通过整体免疫调整亦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脑胶质瘤不是简单的肿块,尽管手术不断增加、化疗药物不断进步,可整体生存率未有明显提升。脑胶质瘤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据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指出:癌症的产生是机体受内因与外因多种因素影响,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正常器官组织基因突变的结果。癌肿仅是全身性病变的局部显现,并不能全部指代癌症。癌症更似一种疾病状况,患者内环境紊乱,持续诱发正常细胞基因突变。

中医治癌能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医讲究整体施治,提高及巩固病人的免疫机能、体质,维持机体免疫与肿瘤的对抗平衡,稳定内环境,让肿块不明显变化,不增不减,稳定、静态。从而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生存期、生存质量得以保障。

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有许多脑胶质瘤病人以袁希福院长提出的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进行治疗,辩证论治,坚持服用中药,有效减轻了痛苦,存活五年、十年以上。甚至有一些被确诊晚期,可能存活不足半年的病人,也实现了临床康复。

现分享服用袁希福教授配制的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

【案例1】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

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服用袁希福院长开的中药后,赵俊义自觉身体有了明显好转,用药3个月后,胳膊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行动灵活,大脑反应迟钝也

减轻了。如今,赵俊义的病情稳定,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其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案例2】郭某某,男,21岁,脑胶质瘤,江苏南京人

郭某某幼年时因其祖母的去世而恐惧死亡,因此在自己被确诊为罹患脑瘤后,思想压力巨大。

他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时,袁希福院长一边除根据其眩晕等症状并依据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在辩证施治基础上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他给予心理指导,增强治疗信心。列举希福中医院的抗癌明星杨玉浩(化名)、李爱香(化名)等重度脑瘤患者案例,使患者看到康复希望,树立治疗信心。郭某某消除了心理恐惧后,积极服用中药治疗,以求早日战胜病魔!

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看到这里应该明白,靶向药服用前要基因检测靶点,服药后,也不是一定能延长几年,药性因人而异。近年来,许多晚期脑胶质瘤病人因中药获益,有效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建议肿瘤病人们,不要单纯追求一种治疗手段,要放开眼界,多寻求其它治疗,中医或是病人的不错的选择。

Tag: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脑胶质瘤靶向药|脑胶质瘤靶向药物|脑胶质瘤晚期能用靶向药吗|脑胶质瘤晚期能活多久|脑胶质瘤晚期还能活多久|脑胶质瘤晚期可以活多久|脑胶质瘤病人一般能活多久|脑胶质瘤导致瘫痪能活多久|胶质瘤最后怎样死亡|脑胶质瘤晚期死前症状|脑胶质瘤能治好吗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有谁

脑胶质瘤是近年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当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医治疗脑胶质瘤能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常常还能有效控制癌肿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该如何寻找靠谱的中医大师是很多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到底擅长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都有谁? 如何选择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脑胶质瘤患者求医也是一样,想要寻得良医,还是应该多对比,多鉴别,求医要抓住四个关键:医院无论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正规合法;楼房无论高低,关键是医德医术要好,医师要有绝招;路途无论远近,关键是所求良医能亲自诊治;药物无论中药或西药,不论贵贱,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才有效。而如今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其实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寻找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且通过网络也可以了解到专家的治疗效果,口碑情况。 选择治疗效果好的中医大师 脑胶质瘤患者寻找治癌的专家,说到底还是希望能找到治疗脑胶质瘤效果好的医生,能有效控制癌肿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实现康复梦。所以脑胶质瘤患者并不关心专家有多少头衔,最关心的还是疗效。有很多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对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非常熟悉,通过不同的渠道可以了解到袁希福是中医世家出身,从事中医治疗肿瘤三十多年,在治疗癌症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独创的抗癌三联平衡疗法更是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老中医袁希福的治癌理念 袁希福院长认为:癌症不单一是局部的病变,而是全身病变在局部的显现,在治疗上着眼局部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的治疗。一般情况下西医是看肿瘤的大小、有没有转移、有没有癌栓,往往盯着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疗的时候,西医也常从局部着手,重视局部,而中医的观点是重视全身,而袁希福院长则希望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生长过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所以在治疗上更加注重整体综合治疗,踏着眼点不在于癌肿局部,而在于针对机体患癌后整体改变的调整和恢复,使其体内环境达到平衡,中医明显区别于系移植手术等局部治疗的观点,也不同于西医只着重改善营养、减轻症状、改善体质的所谓整体治疗,中医的整体治疗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观点指导下进行的,即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质、舌苔、脉象等,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推测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按中医的理、法、方、药提出治则、治发和药物。所以中医治疗肿瘤决非一病一药,而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老中医袁希福治疗脑胶质瘤康复案例 基本情况:郝建刚,男,38岁,山西省吕梁市人,脑胶质瘤 因腿软走不了路,家人将郝建刚送到当地医院治疗,随后郝建刚又出现大小便失禁,详细检查后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郝建刚按照医嘱做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又建议做放化疗,但同时告知“放化疗也治不了病,也只是能尽可能的延长病人生命”。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郝建刚的家人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就诊时,郝建刚自术后半个月内已瘦了十几斤,而且神志不清,呕吐。袁希福院长根据家人带来的病例资料以及舌苔面容照片,给郝建刚配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用了一个月的中药后,郝建刚逐渐恢复意识,看到治疗效果后,郝建刚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今,郝建刚胖了很多,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未出现复发,一家人对中医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其实不管是网络上还是民间的确可以看到一些治疗脑胶质瘤的中医大师的宣传信息,但是这些宣传信息的真假,到底专家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的效果如何,还是需要脑胶质瘤患者和家属多鉴别,好的医院和专家,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还可以到当地医院实地考察一番,跟医院就诊的新老患者多交流和沟通,以便能了解更多真实的信息。

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

脑胶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肿瘤,早期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明显,患者也不会在意,当感觉到明显不适时病情已是晚期。在脑胶质瘤晚期,由于化疗药物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不少病人会选择进口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可以精准打击肿瘤细胞,抑制癌情进展,延长病人生存期。那么,脑胶质瘤晚期靶向治疗能活几年呢? 靶向药物延长的生存期因人而异 其实,靶向药物的有效性不高,从事中医治癌数十载的肿瘤老中医袁希福,就曾接诊过不少服用靶向药的脑胶质瘤病人,他曾举例说明:“靶向药必须得做检测。靶向治疗就是打鸟,基因检测后适合,就是猎枪知道鸟的具体位置,没有这个靶点,你就不知道这个鸟在哪呢,开枪也只是无用功。” 靶向药物只是针对具有靶点的肿瘤细胞有效,灭杀部分肿瘤后,患者的负荷减轻,生存期也就有所延长。但是靶点肿瘤细胞,有被靶向药清除干净的时候,一般在六个月左右后,靶点肿瘤就没有了,靶向药也就失效了。而后其它不具备靶点的癌细胞,会继续存在,这样也就导致靶向药物,仅能做到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那么,具体脑胶质瘤晚期接受靶向治疗能活几年呢?这要看患者体内有多少靶点的肿瘤,若是治疗后,疗效较好,可以多活几年。若是基因检测没有靶向,服用靶向药物也无益。 脑胶质瘤晚期也可以通过中药巩固延长生命 近年来,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脑胶质瘤患者会寻求中医治疗,延长病人生存期。其实,不仅是灭杀肿瘤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通过整体免疫调整亦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脑胶质瘤不是简单的肿块,尽管手术不断增加、化疗药物不断进步,可整体生存率未有明显提升。脑胶质瘤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据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指出:癌症的产生是机体受内因与外因多种因素影响,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正常器官组织基因突变的结果。癌肿仅是全身性病变的局部显现,并不能全部指代癌症。癌症更似一种疾病状况,患者内环境紊乱,持续诱发正常细胞基因突变。 中医治癌能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医讲究整体施治,提高及巩固病人的免疫机能、体质,维持机体免疫与肿瘤的对抗平衡,稳定内环境,让肿块不明显变化,不增不减,稳定、静态。从而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生存期、生存质量得以保障。 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有许多脑胶质瘤病人以袁希福院长提出的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进行治疗,辩证论治,坚持服用中药,有效减轻了痛苦,存活五年、十年以上。甚至有一些被确诊晚期,可能存活不足半年的病人,也实现了临床康复。 现分享服用袁希福教授配制的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 【案例1】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 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服用袁希福院长开的中药后,赵俊义自觉身体有了明显好转,用药3个月后,胳膊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行动灵活,大脑反应迟钝也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

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一)脑胶质瘤常规影像学特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在图像信息上MRI 优于CT。CT主要显示脑胶质瘤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差值,

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类和靶向治疗研究

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类和靶向治疗研究 江涛赵雅度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微 阵列(microarray)技术的发展,对人体实体性肿瘤瘤细胞信 号传导通路有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对其表面受体变化、生长 因子、抑癌基因、癌基因变化作出的诊断,可以反映出某一具 体的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分化异常、无限生长、转 移侵袭、抗化疗药物与放疗敏感性等瘤细胞的相关生物信 息,是对传统病理分类诊断的重要补充¨?。 分子病理是对瘤细胞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是在组织 病理基础上进行亚分类,这种分类可以指导我们对实体性肿 瘤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4 o。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o,单纯 手术治疗胶质瘤疗效颇不理想,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 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手术与放射治疗临床上 都为局部治疗,而化疗是一种全脑治疗(全身治疗),在预防 术后胶质瘤复发、侵袭性生长起着一定作用。由于基因治疗 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尚待定论。目前,被认为最有 前途的另一种临床治疗方法为免疫治疗,这种技术在美国已 进入临床Ⅲ期,预计将会有新的进展。 人体实体性肿瘤在分子病理指导下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方案已取得了重大进展¨’9o。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 目前研究最多的靶点,许多癌细胞表面有EGFR的表达或过 度表达,43%~89%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过度表达。针对 胶质细胞起源 .综述. 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合并其功能抑制,TKI已于2003年在美国上市,2005年 在我国上市;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MAb),可与 EGFR的细胞外结合区域结合,从而阻断配体与EGFR的结 合与活化,MAb已于2004年在美国上市。这样不论细胞外 阻断EGFR的结合或抑制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功能,均可影响 癌细胞的信号传递系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 性生长。以上两种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明 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改善患者的症状。另一个成功的 例子是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美国FDA新近批准的针对HER一 2/NEU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新药群司珠单抗(trastuzumab), 可以明显提高HER-2/NEU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关于胶质瘤的靶向分子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胶质 瘤从始祖细胞发生、发展为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环节¨“”o 见图1:简要说明了始祖胶质瘤细胞发生、发展为胶质母细 胞的主要过程和关键基因的变化。始祖胶质瘤细胞发生、发 展为胶质母细胞瘤主要有两种起源,一种是以EGFR起源, 直接发展为胶质母细胞瘤,另一种是以v53突变,发展为间

脑胶质瘤的临床护理

脑胶质瘤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2-23T10:02:01.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邢春玲周亚兰[导读] 多食蔬菜、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利体内毒素的排泄。 邢春玲周亚兰 (四平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344-01 【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观察及护理总结。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全部病例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护理措施满意。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及护理,可以观察到脑胶质瘤多样性,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全面掌握本病的特点和特征,并发症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周密的计划,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关键词】脑胶质瘤观察与护理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脑胶质瘤在颅内各类肿瘤中最为多见,占颅内肿瘤的44.6%”[1],其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1 脑胶质瘤的分类: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1.1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1.2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若肿瘤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可有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1.3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也可由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对脑胶质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并结合放疗、化疗或中药治疗。由于脑胶质瘤是侵润性脑肿瘤,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的复发率高。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极易造成功能区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的损伤,进而引起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所以对脑胶质瘤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 脑胶质瘤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2.1脑瘤术后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若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呼吸浅慢、不规则,氧饱和度下降。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手术后3~7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出现瞳孔忽大忽小,可能与脑干水肿移位有关,故加强脱水、限制水摄取量。若出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进行血气监测分析,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小剂量强心药,防止心衰发生。 2.2制订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加以实施。制订了护理计划并进行严密观察,发现该病人手术后无自主呼吸,立刻给予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后出现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侧肺呼吸音减弱。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双侧支气管被大量的坏死组织及痰液结痂阻塞,经支气管镜灌注冲洗,有效缓解了呼吸道梗阻。 2.3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呼吸障碍及继发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重要。对气管切开病人,应重视手术后的早期护理,严格把好无菌、气道通畅和湿化三关。对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同时定期做痰培养,以指导抗菌素的应用,防止菌群失调造成的霉菌感染。 2.4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监护早期应用甲氰咪胍0.2~0.4g静脉注射,8h/次,并留置胃管进行胃液监测,观察胃内容物的性状,发现有出血征象及时处理。若出现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胃管内抽出深咖啡色液体,应及时给予冰水洗胃,立止血1000u静脉注射,8h/次,取得较好疗效。 2.5高热的护理首先要判断是感染性高热还是中枢性高热。脑干手术后多发生中枢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受损致丘脑功能紊乱,手术后高热呈稽留热,是中枢性高热的表现。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综合措施,及早尽快、安全、有效降温。对中枢性高热病人本组采用亚冬眠加冰块物理降温,效果满意。 2.6营养支持病人因不能经口进食,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故易发生营养不良。病人在病程3~7d开始,采用鼻饲或深静脉插管提供营养的方式。鼻饲早期胃管注入混合奶50~100ml,8h/次,适应后100~200ml,6h/次。采用的食物配方为:奶粉、新鲜鸡蛋、食盐、麻油及鱼汤、肉汤、米汤、菜汤及新鲜果汁。应激期的能量供给为200kJ,恢复期的能量供给为167kJ。同时做好管道的护理。鼻饲前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头30~40°后再行管饲,这样可以预防误吸。 脑胶质瘤家庭护理中还要注意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根据病人不同的治疗时期,调节以适合病人口味,利于营养及康复的食品,如定期给病人服用人参皂苷以增强病人的体质与免疫功能。多食蔬菜、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利体内毒素的排泄。参考文献 [1] 赵继宗编著.《颅脑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8页. [2] 天士力医药经营集团编制.《脑胶质瘤细胞病人手册》.北京天坛医院胶质瘤治疗中心.

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

现在的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脑胶质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进入晚期后,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也不适合手术,那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呢? 面对脑胶质瘤,有许多患者普遍认为,癌瘤就是瘤子,切掉就行了,因此对手术寄予厚望,当被告知无法手术时,就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其实现在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使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还是有不少患者积极寻求非手术的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使得病情得到控制,痛苦得以减轻,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放化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众所周知,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放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方案。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脑胶质瘤的治疗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也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患者。中医治疗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把补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脑胶质瘤晚期吃靶向药可以坚持多久

脑胶质瘤一种脑肿瘤疾病,疾病前期无任何症状,所以很多患者在不知情的时候已经患有胶质瘤了,危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日常生活。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确诊病情时已经进入晚期了,此时常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低,药物治疗成了常用的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靶向药的治疗方式,其治疗后的生存期也备受关注,那脑胶质瘤晚期吃靶向药可以坚持多久呢? 关于脑胶质瘤晚期吃靶向药可以坚持多久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要看患者的治疗效果、身体状况、心态等。与传统化疗药相比,靶向药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有很多患者经治疗后能够使病情得到控制,生存期也有所延长,但靶向药也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肝肾损伤等症状,且极易产生耐药性,一般患者在服药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耐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另外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药,一般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呈现阳性才会有效。靶向药的治疗费用也很高,在治疗前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患者还可以选择安全、副作用小的中医,几乎不会损伤机体,基本上不会产生副作用,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脑胶质瘤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的同时,能够调理患者机体,为患者补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另外中医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辅助靶向药,有助于减缓患者耐药的程度,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袁希福认为:中医是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应当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平衡理论在指导用药时使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病变与经络穴位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调理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显示出多靶点、全方位、多通道、立体战的灵活策略,因而比单一的药品治疗效果好、持久。多年来,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如在该院先后举办的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很多参会患者都已生存多年,通过他们的分享让众多肿瘤患者看到了治疗希望,树立了战胜癌魔的信心。 案例1: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脑神经胶质瘤

脑神经胶质瘤 简介:恶性星形细胞瘤可扩散至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脑组织,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术后放疗的作用已较明确,化疗及生物调节剂等治疗的疗效尚不能肯定。在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条件下,适形放疗等提高局控率的方法与全脑放疗及化疗等可能控制非局部病灶方法的有效配合,可能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儿童病例若肿瘤未全部切除,术后放疗及化疗的疗效较明确。 中文名称:脑神经胶质瘤 外文名称:Brain glioma 病理分级标准:约60%为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的分类 小脑半球胶质瘤 病理分级标准 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约60%为神经胶质瘤。WHO1997年的病理分级标准为①Ⅰ级: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好发年龄为8-13岁;②Ⅱ级: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LGA),占所有神经胶质瘤的25%,好发年龄为30-40岁;③Ⅲ级:退变型星形细胞瘤(AA),易转化为Ⅳ级;④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好发年龄为45-60岁。恶性星形细胞瘤(MA)主要包括AA及GBM,其中GBM占50%-80%。 分类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有人将儿童小脑半球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归为良性胶质瘤。目前临床上胶质瘤分类系统常用的有两种,即WHO分类系统

和Kernoban分类系统(如下表)。这两种分类系统都能简单明了的理解胶质瘤的恶性程度高低,但根据这两种分类仍不能准确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两种分类已不适应目前的临床治疗。但基于分子病理基础上的新的胶质瘤分类尚未制定,目前还只能参照这两种分类,指导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分子水平的病理分级是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个体化。 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室管膜瘤Ⅰ-Ⅳ级 少突胶质瘤Ⅰ-Ⅳ级 神经元-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髓母细胞瘤Ⅰ-Ⅳ级 预后因素 成人低恶度胶质瘤全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达80%,而在部分切除后为50%;高恶度胶质瘤全切后病人生存期也明显长于近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并且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幕上低级别(分化良好)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较好。临床观察发现,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总体上讲预后良好,但它的预后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年龄大于40岁,术前有癫痫、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全切肿瘤能明显的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丘脑或脑室肿瘤、肿瘤直径≥5cm,病人的生存率较低。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肿瘤预后差,90%的病人于确诊后二年内死亡,临床上对此类肿瘤治疗困难。 恶性星形细胞瘤 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8个月(Ⅲ级)及12个月(Ⅳ级);年龄50岁、KPS<70及智力异常者的MST<5个月。对于年龄<50岁、KPS≥70的病例,胼胝体受侵与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主要的分子病理

标记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二、影像学诊断 (一)脑胶质瘤常规影像学特点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在图像信息上MRI优于CT。 常规MRI扫描,主要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 像及进行磁共振对比剂的强化扫描。 脑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PET成像特征各异。目前广泛使用的示踪剂为18F-FDG。 临床诊断怀疑脑胶质瘤拟行活检时,可用PET确定病变代谢活性最高的区域。 (二)脑胶质瘤鉴别诊断 1. 脑内转移性病变:脑内转移性病变以多发病变较为常见,多位于脑皮层下,大小不等,水肿程度不一,表现多样,多数为环状或结节样强化影。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经胶质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神经胶质瘤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神经胶质瘤患者都是到了神经胶质瘤晚期才有所察觉,这就会使治疗的难度加大,进入晚期之后,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会出现各种明显的症状。那么,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胶质细胞瘤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或为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发病也有较急的,病人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后者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 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或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时,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并不少见。 (二)神经定位 1.大脑星形细胞瘤 60%患者发生癫痫,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2.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显著特征。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神经胶质瘤是生长在颅部的肿瘤,是会有变大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就会使肿瘤增大,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后才去采取治疗措施,那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

(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 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脑胶质瘤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疾病,病发率颇高而且治疗难度大,很容易复发,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当脑胶质瘤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药物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那脑胶质瘤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对于一些晚期病人来说,吃靶向药是有一定作用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发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靶向药虽然对脑胶质瘤治疗有效,但靶向药至今仍无法摆脱耐药难题,且随着靶向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另外,靶向药也有其特定使用人群,使用靶向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才能使用相应的靶向药,不可盲目使用。 袁希福老中医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靶向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的治疗,比如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脑胶质瘤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宝贵案例。在中医看来,脑胶质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脑胶质瘤讲究辩证论治,注重整体治疗,一方面有助于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患者免疫力。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袁希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同治十年、光绪元年,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诏封袁希福祖上名医袁积德为“奉直大夫”。而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水平,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师从多位名家。后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已帮助众多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9-05-13T15:15:00.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石广志 [导读] 患者的2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给脑胶质瘤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绥化市人民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的脑胶质瘤患者40例开展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颅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0%,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明显,2年存活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脑胶质瘤;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ereotact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glioma. Methods: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4,40 patients with gli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raniotom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ereotactic target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stereotactic targe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glioma is prominent,and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i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2 years is high.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 stereotactic targeting;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glioma;treatment;clinical effect;observation. 胶质瘤是比较多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肿瘤以浸润方式生长,和附近的组织区分度较差,在脑功能区和深部的肿瘤很难全切治疗,术前要定位精确,才能够确保切除率[1]。此次就我院的40例患者开展分析研究,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40例脑胶质瘤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0例。对照组有11例男性和9例女性,最小25岁,最大66岁,平均(40.5±9.3)岁;观察组有12例男性,8例女性,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43.3±9.1)岁。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对比分析。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切除患者肿瘤和周边病变组织,保存患者正常脑组织和神经,结合常规病理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和分析。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CT室局部麻醉下安装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对患者的头颅进行扫描,计算患者手术靶点三维坐标值,事先确定好患者的手术过程,按照计算得出的坐标值安装定向仪和导向系统,确定好手术开颅点和手术轨迹,然后返回手术室进行全身麻醉后在显微镜下开颅切除患者的病灶,根据坐标值调整定向仪,在导向针引导下选择距离病灶最近位置切开皮层,尽可能避开功能区和血管多发区域,充分暴露病灶,将预先界定的肿瘤范围全部切除,彻底止血,严密缝合患者的硬脑膜和头皮各层,术后常规抗癫痫治疗至少3个月[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指标正常,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指标改善,症状缓解;无效:患者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0%,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平均ADL 评分是(79.63±3.68)分,神经功能CSS评分是(29.67±1.16)分,对照组为(53.6±1.49)、(39.7±2.46)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是80%,对照组是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论 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根据研究称,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小,该疾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左侧优势半球,使用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无法将肿瘤全切,对附近的功能区域会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的术后生存治疗下降。所以,为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对病变部位尽量的切除,减少功能区域受到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和预后效果给予考虑,提升患者生存质量[3-5]。 脑肿瘤的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使用了计算机扫描影像技术以及立体定向技术,将两种技术进行了结合,让患者颅内病变部位显示的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能够对患者脑组织以及病灶之间的关联性给予真实体现,进一步让患者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开颅的地方,最大程度让患者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控制,减少患者的死亡几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8]。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定向进行活检,避免了开颅,对患者脑深部病变区域和功能区域的情况进行查明,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根据研究显示,开放式立体定向手术可以有效的切除功能区域的囊性肿瘤以及微小病灶,对患者的手术路径给予精确的判断,减少患者脑组织受到的损伤,确保患者的神经功能正常 [9-12]。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0%,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平均ADL评分是(79.63±3.68)分,神经功能CSS评分是(29.67±1.16)分,对照组为(53.6±1.49)、(39.7±2.46)分,结果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