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管理学读物,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科学、管理思想与艺术。
现代管理者应知古而鉴今,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管理思想。
一、开拓创新三国故事:因为粮草不济,诸葛亮要撤军,退兵时嘱咐部下:“今日我们大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如果营内有一千兵,就造两千灶,明日造三千灶,后日造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后退。
”军师杨仪疑惑,便问道:“昔日孙膑擒拿庞涓,每日添兵减灶而取胜,今日丞相退后,为什么添灶而退?”诸葛亮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此人善能用兵,且生性多疑,知道我们撤退肯定追赶,如果看到我们军营每日增灶,他肯定不知道我们退还是没退,因此不敢来追。
我们大军慢慢退去,就不会孙兵折将了。
”果然,不出所料,司马懿看到蜀军分兵退去,但营灶却每日增多,于是怀疑诸葛亮表面退兵,暗中设计埋伏,于是不敢追赶,错失良机。
管理启示: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
在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二、严于律己三国故事: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
曹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持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曹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
(注:古代,人们不会轻易割发,因为当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管理启示:曹操的“割发代首”,体现了领导者的严于律己精神。
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的行为是员工们的榜样,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普通员工。
三国演义》和人力资源管理
“ 白帝城托孤”。在历史上是大书特书的一件事。 刘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 安邦定 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本事件的实质是确立了 一种全新的接班人体制。封建社会的接班体制是 子承父爵,子承父位,沿袭的是血缘关系。传统 企业的董事会主要有大股东组成,沿袭的是财产 所有关系。现代企业已逐步超越了血缘关系和财 产所有关系。更多专家们进入董事会,形成专家 董事主导董事会的局面。
再说诸葛亮。虽被封为智 慧之神,但其一生的败绩, 任凭作者如何掩盖,终究 抹煞不掉。但诸葛亮一生 的成就也相当惊人,他出 山时,将不过关张赵,兵 不过万,却为刘备争得了 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中打败仗最多的人。 打过多少败仗?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曹 操遭遇重创的战役,西川的张松就曾当 其面直言有 6次:濮阳攻吕布之时,宛 城战张绣之时,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 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 这6次都是生命系于一发,极端狼狈 之时。曹操的失败在三国人物中最惨、 最狼狈。
《三国演义》 和人力资源管理
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般人说起《三国演义》都说作者有正统思 想,扬刘贬曹。因为刘备是 汉室之统,所以极 力美化,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属于叛贼之 列,便极力丑化。 现代企业家从职业角度看,最杰出得人物当 属刘备,而这种杰出不容易看出来,因为刘备 的很多做法太超前了。刘备之勇相比于关张, 关张只能小勇;刘备之谋,相比于诸葛亮,诸 葛亮只能算雕虫小技。 以下四件事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杰出的管理 者所具备的能力。
曹操和诸葛亮的经历,给了我们思考:
凡是终成大业之人,都经历过失败的磨练。事业有成 者,对自己记忆深刻的、影响最大的,是失败的经历。 多打仗的人,才有可能打败仗。干的事越多、犯的错 误就越多。 任何事,不能只想到成功,(冯玉祥失败在不会撤退 上,成功者必须进退有序)。 成功人士应该有屡败屡战的勇气(曾国藩)。 事业有成者每次失败都为自己找到一把打开胜利之门 的钥匙。(曹操败于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7-06-22《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蒋 红(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摘 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有价值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第二,战略决策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知人善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善于激励是重要的管理艺术。
现代管理者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对《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管理哲学;德治;战略决策能力;人才观;激励中图分类号:C9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7)06-0167-04作者简介:蒋红,女,哲学博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哲学研究。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对《三国演义》中阐述的兵法战略思想进行过高度肯定,指出:“学谋略,读《三国》。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思想成就同样可以说是历久而弥新,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现举其要点略论如下:一、管理以德治为根本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其后更是群雄并起、各路豪杰争霸天下,时局空前动荡与险恶。
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争取主动权,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局势判断能力和将兵用人能力,而这一切都可总归于管理。
在各种管理谋略中,《三国演义》首推德治,认为决策者德行的优劣是衡量其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从而阐发了一种“德治为先”的管理原则,奠定了其管理哲学的理论基础。
首先,这一原则决定了《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全书的基本立场便是“拥刘反曹”,这也构成了该书与“正史”的根本区别。
刘备和曹操同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论个人能力,曹操绝对不在刘备之下,而且在曹、刘军事集团的整体力量对比中,曹操更是明显占据上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罗贯中在两人之间做出立场如此鲜明的是非取舍呢?那就是对两人道德水准的截然不同的判断。
三国演义管理学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管理学案例分析一部《三国演义》,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丰富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典。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总体用人思想入手,进一步分析三国管理者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力求对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主要论述了三点:第一点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三国故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
提出建立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才观要从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四个方面入手。
第二点用人哲学,分析三国用人思想得到三点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求;倡导感情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第三点忠诚文化,分析从三国中传统忠诚的思想和行为到现代忠诚的演变,深化忠诚的核心概念,提出时代变了、文化变了,但人性不变。
忠诚的形式变了,标准变了,但忠诚的内涵不变,灵魂不变。
正所谓“巨变的时代,不变的驭人之道”。
进而针对现今司空见惯的裁员、跳槽和人才流失等现象以及严重的“忠诚”问题的困惑提出了以古为鉴的解决办法。
从选人、用人和留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忠诚。
一、以人为本《三国演戏》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描述的时代更是一个风云迭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忠、义、情、武、略,真个是跌宕起伏,群龙乱舞,而小说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黎叔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人才”。
且让我们从这部历史巨著中一窥先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三国时期的人才流动《三国演义》第29回写道,孙权听到周瑜的推荐,非常敬慕鲁肃,命周瑜前往聘请,而鲁肃当时正打算到别处谋事。
周瑜见状,引用了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其中的“君择臣”在人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不足为奇的。
而“臣亦择君”,却难能可贵。
正是这个“臣亦择君”;造成了三国时代如现代所云的“人才流动”的生动局面。
中国四大名著解读
中国四大名著解读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历史文化深厚。
催生了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
企业从这些名著中也能找到一些适合现代管理的精髓例子。
如《中国范蠡经商》,《十大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子贡经商》,国外美国《南北战争》,英国《海盗殖民计划》等。
从这些书中找到现代管理可以借鉴的事例。
其实用中国四大名著就可以解读当今企业管理的一些问题。
(也不是说国外的管理经验不好,好的留下,不好的舍弃)企业管理无非就是人事管理和物资管理。
企业把人管理好了,企业就能进入世界五百强。
《三国演义》中,魏国、吴国、蜀国这三国就相当于三个大型企业,三国运用的人事管理各不相同,先说蜀国中的“董事长”刘备运用了感情投资"哭天下”,表示很有人情味能拢络人心,将赵子龙,关羽,张飞等名将归为旗下。
坏就坏在“总经理”诸葛亮手里。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员工心目中,一个好领导,不需要整天跟他们吃喝玩乐,也不需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他只需要做到三件事情:“选拔并奖励优秀员工,使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并且在工作中能力有所提升:及时辞退不称职的员工。
诸葛亮为什么不是好的管理者呢?一是压制优秀员工。
诸葛亮只选用理论高手,如蒋琬、姜维,马谡等人,他们是英才,但缺乏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至于唯唯喏喏,赞美声一片。
压制一些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将领如魏延,魏延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人选,却的不到重用,提出的好的建议也没采纳,诸葛亮长期的压制和猜忌,才造成了魏延心理失衡,最终走上毁灭之路。
高明领导不仅能使差的变为更好的。
诸葛亮使好的变成差的,教训可谓深刻。
二是大包大揽,一人说的算。
对领导者最大的考验不在于你自己的工作成效如何,而在于你不在时属下的工作成效怎样。
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从任免一个县官,到军中打二十板子以下的惩罚都要亲自绝断,还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到这,感觉令人钦佩;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借鉴作用
《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借鉴作用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动乱纷争的年代。
当时的东汉政权幕落,农民起义蜂起,各方势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军事斗争。
这些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时或朋党勾结,时或相互攻歼;时或刀戎相见,时或杯酒言欢。
彼此存在着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在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任何不求进去、因循守旧、优柔寡断、粗枝大叶、考虑欠周、仓促决断,都会招致惨重损失。
可以说举手投足之间,决定荣辱失败,关系着身家性命。
因此,重视战略、善于决策,是“三国”人物的共同特点,他们胸怀全局,目光远大,能够从全局上、长远上思考问题,善于处理大的方面的关系,能够在变化中把握局势发展的方向,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因而,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些军事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从战略机制制定与实施和战略战术联系在一起,对我们今天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竞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意义。
对“三国”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描写最为成功的当所小说《三国演义》。
他是我国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与其说是一篇文学作品,到不如说是一部军事管理著作,他的思想精华与强烈的社会效果在于他的战争谋略,因为,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的军事思想,更是为许多军事家和企业家所借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李自成和洪秀全都曾把《三国演义》作为兵书阅读,指导他们进行作战,并往往取得胜利,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其中就有一段凯丰讽刺毛泽东的话:你打仗就靠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陈寿的《三国志》,另一个是民间评话艺术的话本。
其中的主要内容描述了从黄帅起义到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的名争暗斗,而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以三位军事家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的军事思想和对计谋的战术运用贯穿于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战役之中,如黄帅起义、讨伐董卓、官度之战、赤避之战、渭南战争、吴蜀荆州之争、诸葛亮进南中、诸葛亮伐魏、司马懿平辽东、魏灭蜀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
从管理学的角 度看待三国演 义
分析三国演义里某些人物的管理方 式和管理习惯
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不计前嫌,虚怀若谷,疑心太重。
曹操的管理方式
宽容不仅仅体现在广纳人才,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最重要 的应该是两条,一是企业领导 者敢不敢提拔能力、学识超过 自己的人,真正的领导者、真 正有自信的领导者,就敢于提 拔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二是领 导者有没有这样的气魄,有了 成绩归功于别人的努力,有了 困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增 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当然在内部人才缺乏的时候外招人才也不失为一当然在内部人才缺乏的时候外招人才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姜维的引进但外来人才需要一段时间适用条捷径姜维的引进但外来人才需要一段时间适用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外面的人才资源始终有限不是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外面的人才资源始终有限不是长久之计
三、奖惩制度: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为蜀国的建立 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在制度的执行方面,诸葛亮却 因人情等原因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自然要制度的执行 方面也打了一定的折扣。关羽立了军令状但在华容道放 跑了曹操,本因按照军法进行处理,诸葛亮只是一笑了 之。马谡事件诸葛亮主动上表,请求降官三等,但他这 种行靠的是自己的觉悟,不是制度的约束。 诸葛亮在制度方面执行的犹豫性,一个是刘备的拜把兄 弟,一个是刘禅的近臣,可以说是“元老问题”,这在 一定程度妨碍了诸葛亮执法。这种现象,目前有一些现 代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制度执行方面,元老们 总是享有特权。
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管 理 很 有 启 迪
[ 关键 词 ] 三 国演 义》 谋 略 ; 代 企业 管理 《 ; 现 ( 图分类 号 ? 0. 中 w7 7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8 3 X(02 0 —0 2 —0 文 10 —9 9 2 0 )3 0 1 2
《 国演义 》是 一 部 反 映 东 汉 末年 黄 巾起 义后 ,魏 、蜀 、 三 吴三 大政 治 军 事集 团 争 权 夺 利 的 历 史 小 说 。 以 曹 操 、刘 备 、
步 一 步 地 去 实 现 战 略 目标 则 更 为 具 体 ,更 需 要 科 学 明 智 的 谋 略 。这 种 谋 略 ,就 是 战 术 上 的 问 题 。 在 这 方 面 , 《 国 演 三
演义 》 ,细细 研究 、领 略诸 葛亮 等 一批 军事 家 的作 战谋 略 ,对
今 天在经 济 全球 化环 境 下 的企 业 管 理 者 如何 分 析 商 情 ,把 握
《 国演 义》 中 的诸 葛 亮首 先 是一位 英 明 的战略 家 。他在 三 刘 备 三顾茅 庐第 一 次 与刘 备 见 面 时 ,就 对 当时 天 下 形 势作 了
一
番精 辟 的分 析 ,并 针 对 刘 备 的情 况 提 出 了先 取 荆 州 为 家 ,
后取 西川建 基 业 ,使 天下 形 成 鼎 足之 势 ,然 后 再 联 合 东 吴 孙 权 ,与 挟天 子 以令 诸 侯 的曹 操 抗 衡 ,用 持久 战慢 慢 统 一 天 下 的战略 决策 。刘 备 势 单 力薄 ,是 当时 力 量 最 弱 小 的一 方 ,正 是有 了孑 明这 一英 明 的战 略 决 策 的 指导 ,才 有 可 能建 立 起 敢 L
第 l 第 3期 3卷
试论《 三国演义》 中的谋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
《 三 国演义 》 中的另 一个 重 要 的管 理思 想就 是 “ 以权 谋论英雄” 。这种权谋指 的是 治国的战略决策 ,而不 只是一 般的决策或者追求 短期 利益 时 的决 策 。这 种思 想从小 说一
开始就有所体现 ,比如在 “ 煮 酒论英 雄 ” 中,作 者是 希望 通过 这一事 件 对各 个英 雄 进行 评 价 ,最终 得 出一 个 结论 ,
了 《 三 国演义 》 的基 本立 场 ,从文 学 的角度 而言 , 《 三 国
演义》 的立场是拥 刘反 曹 的。刘 备 和曹操 都是 三 国时期 的 政治杰 出人 物 ,两人 的能 力都 不相 上下 ,但是从 文 学描 述
中可以看 出整部小 说的 出发点都是 拥护刘备 、反对 曹操 的。 出现这样局面 ,一 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 两人 的道 德水 准不 同。
方面都蕴藏 了深刻 的管理 价值 。其 中蕴藏 的管 理思 想 主要
有几个方 面。第一 ,管理者应该具 备一定 的道德管 理品质 ,
这是实施有效 管理 的基 础 。第 二 ,管理 者 的核 心竞争 能 力 取决于其战 略决 策能力 。第三 ,实现 管理 目标 的重要 条 件 是 善于用人 。第 四,在 管理 过程 中要 善于 进行 激励 分析 ,为管理 思想 的应 用奠定理论基础 。
不 同的道德 品行 的人 往往 具有 不 同的号 召力 。道德 品 行较高 的人 ,往 往 能够 获得更 多人 的认 同 ,也 会受 到更 多
人 的拥戴 。将其 应用 在管 理理 念上 也可 以看 出 ,一个 成 功 的管理 者应该要具 备 一定 的道 德品 质。 比如在 书 中所 有 的 武 将中 ,关羽是 所受评 价 最高 的 ,对他 的道 德 品性基 本 可 以用 “ 忠义” 来概括 ,他受关 东百 姓的 爱戴 ,因为有 一颗
水煮三国读后感
看《水煮三国》读后感我国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世人皆知。
他写了一帮人的不畏艰险的抗争历史,从小红涌现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将《三国演义》中的精神用到经营管理上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谈的《水煮三国》。
《水煮三国》全书讲述主人公刘备白手起家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囊括了作者在公司管理和市场营销中各个精辟见解。
读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中有几点最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第一点,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们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同现代管理精义于一体,寓于谈笑之中。
全书二十三章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职场创业的生存谋略,二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谋略,三是团队互动的交际谋略,四是料敌制胜的营销谋略。
这四大类内容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以人为本,以智制胜。
用人就是用能力,三国时期,诸葛亮用人知人善任在许多战役中其部属为他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巩固了江山,扩大了疆土。
而他用人方面有个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对于叛降而来的虎将魏延亦是如此。
前大半段魏延一直未受重用,留守于孔明身边。
孔明就是对他有诸多的不信任才未启用。
蜀后期无大将可用,孔明不得不把焦点放在了魏延身上,在他的管教下魏延发挥其虎将本色,屡建战功。
虽然,如孔明所料他死后魏延造反,但他早已事先做好防备把弭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这位智慧之神在晚年也明白了用人的真谛。
第二点,团队精神。
作者通过“刘备”由备战高考到进入国际知名学府四年深造的心路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人的心态(思想)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这一生存谋略的铁律。
团队建设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着力应对的基础工程,但往往又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难点。
本书将著名的“木桶理论”——“—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据此得出结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透过刘备浅析当代“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透过刘备浅析当代“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文章剖析了作为历史上首创“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刘备,为何能成为三足鼎立的霸主之一,并使“天下英雄争相附之”。
同时结合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来进一步系统的阐述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标签:三国演义刘备以人为本0 引言在许多企业家眼里,“以人为本”似乎是一个时尚的管理学理论。
而这个时尚的管理思想,其实其最早的出处是源于刘备。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天下,他对待人才礼遇有加,对关羽、张飞这样的开国元老更如兄弟一般,人情味十足;顶尖级人才诸葛亮甘愿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正是这样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让刘备集团在诸侯纷争、军阀混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是,他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赢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一。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1 现代成功管理的实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仅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将人仅仅变成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而现在成功的管理者会真正地重视人: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被迫地工作,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
管理从传统的对人的控制转向对人的培养和激励,从人被动的参与企业发展转向人主动的参与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重发挖掘下属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态度,调动其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潜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 坚持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人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他不同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
每一个员工尽管职务、地位、年龄、外表各不相同,但作为人来讲,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点,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需要,有比他人认为更多的智慧。
因此,要了解员工,首先要了解人本身。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
传统与现代之境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传统与现代之境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古代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富含智慧和哲理的巨作。
尽管它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英雄时代,但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智慧战略以及社会现象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三国演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传统中的仁义道德观念《三国演义》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道德。
以刘备、关羽和张飞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无论面对哪种困境,始终坚守仁义道德,以身作则,并以此作为合纵连横、壮大势力的关键。
这种传统中所强调的仁义道德观念与当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企业管理以及政治治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道德风险与诱惑。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仁义道德观念给予我们指引,在乱世之中仍能始终保持底线和原则。
只有坚守仁义道德,才能在各个领域中创造出和谐、稳定并具有生机的社会环境。
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战略除了仁义道德观念外,《三国演义》中充满了智谋和战略。
曹操、刘备、孙权以及他们麾下的谋士们都是智慧的代表。
他们运用智谋和计策,掌握主动权并获得胜利。
这种智慧战略对于当代社会的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智慧战略成为了组织和个人竞争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战略,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智慧并加以应用,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智慧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三、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现象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这些差异背后却蕴含着共通之处。
《三国演义》中的社会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当代社会相对应。
首先,权力斗争是传统与现代社会共有的社会现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权力竞争是主要的纵横对抗。
同样,当代社会中,政治、商业及组织层面的权力斗争仍然存在。
其次,贪婪与利益的冲突也是传统与现代共通的社会现象。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贪婪和利益的争夺为背景,如董卓之乱、吕布投降等。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明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的管理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管理智慧,也给当今的管理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管理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以及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纷争。
故事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结金兰、忠义仁勇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们之间的团结和忠诚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管理学上的启示。
刘备作为一个领袖,展现出了高度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
他能够虚心向贤才学习,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化解内部矛盾,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给现代管理者们提供了学习,要善于用人、团结人心、化解内部矛盾,形成团队合力。
关羽、张飞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展现出了忠诚、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他们对刘备的忠诚和信任,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现代管理者们也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成员的忠诚和信任,让团队成员共同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二、《孟子》中的「养狼与养群」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书中有一则「养狼与养群」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狼和一个养群的主人之间的不同态度和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们,要善于善待和激励员工,通过爱护和关怀员工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中,养狼的主人粗暴对待狼,结果狼变得狡猾凶恶,不仅对主人不忠诚,还伤害了主人的家人;而养群的主人善待群,群对主人忠诚,帮助主人获得了丰厚的利益。
这给现代管理者们提供了启示,要善待员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描写了大观园的家族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个故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因家族之间的纷争而受到影响,两人最终悲剧性地分离。
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名言警句,讨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
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名言警句,探讨领导力和团队合作1. 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其中,书中涵盖了许多富有智慧和启发性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不仅对历史事件有所反应,同时也对现代领导力和团队合作具有深远的启示。
2. 领导力 Q&AQ1: 《三国演义》中哪些名言体现了优秀的领导力特质?A1: - "君臣如父子":在《三国演义》中,好的领导者会像父亲一样关心员工,并帮助他们成长。
- "明公正道":领导者应该维持公正和正直,在处理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 "勤王之志":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有强烈而坚定的目标追求,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诸行动。
Q2: 如何将《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教训与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相结合?A2: - 有效的沟通: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给予回应。
- 激励团队成员: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发挥潜力,使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建立信任和合作:通过培养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促使团队成员共同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3. 团队合作 Q&AQ3: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名言可用于解读团队合作重要性?A3: -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的重要性。
- "齐心协力":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紧密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 "众志成城":意味着只有整个团队或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克服困难并实现目标。
Q4: 如何将《三国演义》中关于团队合作的教训应用于现代工作环境?A4: - 分清责任和角色:每个团队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高效地分配任务,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 强调共同目标:为团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促使团队成员从个人利益转向集体利益。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引言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①如表1-1所示: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
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②(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
《三国》启示:制度执行的中国智慧
2006-4-29 09:53《三国》启示:制度执行的中国智慧王永军发表于2006-2-21 9:57:00 点击78 次,回复 16 次. 收藏此贴| 回复 | 编辑| 设为置顶 | 设为精华| 锁定此贴| 删除先说说两个“三国”小故事。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率斩首。
一日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然一只班鸠受惊从田中飞出,曹操坐骑因此受惊蹿入麦田,踏坏一大片麦子。
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军法处置,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当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
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一句“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但还是拿起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更加敬畏自己统帅,没有出现不遵守命令的现象。
这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更加广为人知。
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街亭失守。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
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不已,宛惜痛失智囊好友,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细细思量,两个小故事对现代管理者也有不少启示。
启示一:好制度“贵”在执行管理制度本身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管理制度制定应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在制度执行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谁都必须遵守;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员工必须模范执行。
不然的话,管理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成为粉饰自己的“花瓶”。
可以说,曹操“割发代首”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都是军中制度执行的楷模。
想像一下,如果曹操的“禁令”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当曹操自己违反时,却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又如何叫下属做到令行禁止呢?诸葛亮把马谡的“军令状”停留在纸上,当马谡违反军令时,却饶人不死,网开一面,其后又如何统帅三军,攻城克敌呢?启示二:制度变通也有“度”由于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凭借以往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制定出的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加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管理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解读三国故事中的管理智慧(142973)-中华品牌管理网
中华品牌管理网() 公开课解读三国故事中的管理智慧课程背景:赵先生的《解读三国故事中的管理智慧》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依据,结合现代心理学,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独辟蹊径,以谋略家的眼光、领导者的思路阐释现代管理的奥秘。
本课程内容针对现在中国企业中层:人才成长、人员难用、激励效果不明显、情绪管理及风险管理、领导力等管理学的热门话题,赵博士以行云流水、入木三分、精彩绝伦的演讲,为东方管理学揭开了璀璨、神奇的面纱。
赵玉平先生幽默诙谐的语言,有血有肉的情节,把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将现代管理学名词信手拈来。
古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其成就背后的规律与真理,则悄无声息地化作启迪心灵的智慧。
只有怀有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宏伟愿望的人,才能把中国的经典文化与现代的管理结合的如此完美。
赵老师是把古典文化运用到现代管理中的领军人物。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中国式团队一、“三大惨”与性格管理白门楼杀吕布、曹操身世领导个性及需要避免的行为表现仙人指路、权威标签风险预案与误杀吕伯奢防范失策行为二、屠徐州与情绪管理踢猫效应与调整情绪乐观重在表现:行为和内心的连结常人要功能、高人要体验挫折后稳定人心三、庞统上任与人才管理四、火烧赤壁与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死于优点、败于成功五、“问题”员工马谡工作是如何被作好的?寻找合适的人职业素质行为事件访谈法与行为对标六、孔明之死与领导风格领导风格讲师简介赵玉平博士中国管理教育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企业运营和中国人文管理思想研究、培训专家;被称为“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实战型专业人士”;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型的才华;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课程对象董事长、总经理、总监、各级部门经理及主管人员、学习型个人。
备注课程费用:2500元/人咨询电话:(上海)************(深圳)*************(北京)************传真:(上海)************(深圳)*************(北京)************邮箱:****************************.com网上查询: 中华品牌管理网 报名表为确保您的名额和及时参加,请提前将《报名表》填好后传真到我司,我们将有专人与您联系确认,并于开课前发出《参会确认函》,培训时间、地点、住宿等详细信息请以《参会确认函》书面通知为准,敬请留意。
三国演义阅读收获简短
三国演义阅读收获简短
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历史小说,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 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和孙权等领导者都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
他们不仅具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还懂得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的军队和人民。
2. 智慧的力量:诸葛亮的智慧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通过智谋和策略,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
这让我认识到,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人性的复杂性:书中的角色性格各异,有忠诚的关羽,有狡猾的曹操,有仁慈的刘备。
这些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其中既有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有个人的选择和偶然事件的影响。
这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5. 文学的艺术性:《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展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让人感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领导力、智慧、人性、历史和艺术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课程论文(设计)行政管理专业 0912072 班级题目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姓名刘建华学号091207213 指导教师陈宝杰职称讲师二О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学号:091207213 姓名:刘建华摘要:《三国演义》是我最爱的一本名著,不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因它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等,具有很好的管理学价值。
据了解,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怎样寻找有胜任能力的人担任合适的岗位,怎样打造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家最关注的问题。
综合三国中的用人之道,提出了如何识贤、求贤、依贤、任贤。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角演义》中的用人之道,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使企业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领略其中的精华,从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用人诸葛亮1 当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迫使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科技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
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那么如何更好的对人才进行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了。
现在的企业很重视人性化管理,为什么要从当时三国的角度来看呢?那是因为三国包括很多谋策和战略方面和用人方面,我觉得它是相当出色,是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性,而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去做。
我国加入WTO后,也就标志着我国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竞争。
国际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突出地表现在人才。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
人才也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能否拥有和保持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素质却亟待提高。
企业用人机制存在“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现象,致使人力资源流动现象非常普遍。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缺乏规模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局面。
我们应该谦虚地向外国企业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启发,来建立自己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三国演义就是很好资源。
2 《三国演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2.1 三国时期的人才分析三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才济济,各显其能,致使三国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光辉的成就,所以对三国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水煮三国》将许多的典故与管理有效结合,笔者从人的方面来进行简单分析,对于管理,“管”的要么是人,要么是物,“理”的目的是优化和理顺,其中,对人的分析非常重要,如果问《三国演义》里的哪个人物最重要,有些说吕布,因为三英战吕不,吕布一个人单挑刘关张三人,实乃英雄,但吕布这个人,好色薄情,先是认贼作父,后又弑父夺色,不是英雄,实乃小人;人说刘备,宽厚仁慈,厚德载物,但刘备这个人,小事优柔,大事武断,平时遇到困难只知放声大哭,关羽被杀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终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伏笔;有人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为国,但诸葛亮的忠,只是愚忠,明知道阿斗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却仍然要扶,在其百年之后,蜀国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可悲可叹。
那么,谁重要呢?对于《三国演义》里的任何一位人物,由于历史局限性,都是有缺点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分析需要的是结合情景与环境,结合心理与现状,在当今的环境下,管理需要的是既做人,又做事,需要的是既有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战略与细节同行。
2.2 三国时期之人才招聘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里出现人才流动现象,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间表现的特别明显。
而早在三国时期,刘备手下五虎将可以誓死效忠刘备,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孙权帐下人才辈出……为何现代社会人才跳槽现象如此严重而远不如三国人做的好呢?很明显是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三国初期,十八路诸侯并起。
一时间,人才涌现。
然而与当今类似,唯有目标明确,管理有序,制度严明的企业才能真正留住人。
通用总裁韦尔奇说: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做到点这三,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于是诸多诸侯消失于历史的舞台,留下了北魏、东吴、西蜀三大财团。
首先说说曹操的招聘,谋刺董卓未遂,曹操回到老家先发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不数日间,应募之士,络绎不绝。
短时间内引进了乐进、李典、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荀彧众人,在以后曹操的南征北战中,这些人均为曹操卖命苦干,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立下汗马功劳。
这里,曹操采用的是公开招聘的方式。
而这些人又分别荐了许多大将,如:程昱、郭嘉、满宠、吕虔等人。
这真是拔萝卜,不拔不要紧,一拔一大把。
一时间,曹操所拥有的人才,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在三国时期排第一。
这里,是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程昱、郭嘉两人是曹魏五大谋臣之其二,王辅之才自不待言,其余诸将,为曹魏,亦助力迥浅。
更不用说,通过熟人关系网推荐的,无论是融入整体,还是忠诚心,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无独有偶,那边孙策登台,引朱治、吕范,携旧将程普、黄盖、韩当,逢旧友周瑜,瑜荐张昭、张纮,再收蒋钦、周泰,至此,东吴财团的人才班底已基本定下了。
到了刘备了-,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带着把子兄弟关张二人,今天逃亡到这,明天逃亡到那,好不凄惨。
怎么办才好呢,刘备找到了故友司马徽,水镜先生为刘备分析落魄的原因:“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用人之人。
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意思就是说张关赵业务能力天下无出其右者,你这个董事长这么凄惨,都是因为少了一个得力的CEO。
刘备为了请人才出山,三顾茅庐,上门招聘,这才请出了诸葛孔明。
可以说,这次上门招聘已奠定了天下三分的人才底调。
2.3 《三国演义》中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在全书的开篇,叙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汉末三分的原因。
在对其后的故事描述中,作者始终把“得人才者的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一基本观点体现于一些重大事件当中,贯穿于三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如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无不体现了得人才者得天下。
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面,也在于他们的统治者都有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用人之道,他们都善于发现人才,实用人才。
拥有人才是取得天下的基本条件,因此,三国的领袖为实现统一,都非常重视人才,彼此间对人才的争夺也是相当激烈的,在这方面,曹操表现的尤为突出,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礼遇重用,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各加,比如,见许诸“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厉想方殴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
事实上这些人厅来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了丰功伟绩。
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常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霸泪,感动不已。
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
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白己手。
竟然绑架了徐母亲,以此来要挟徐庶,可谓不择手段。
可见,曹操爱才如命啊。
他酷爱人才,尊重人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现在的许多企业老板以深刻的启示。
只有你尊重了人才,让他们在你的企业里感觉到了关怀,温暖,那么就不会常出现一些跳槽现象,企业效率也自然会提高上去。
虽然,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比,《三国演义》中以人为本思想是相当原始的。
但是,它对我们今天的人才理论的建设,仍然是有意义的。
它启发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改过程中,在任何时候,我们必须重视人才的价值,要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
研究《三国演义》的人才理论.领略《三国演义》中人才战略的精华,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积极借鉴其台理成分,并不断充实和改进,建立我国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3 《三国演义》对现代企业用人启示3.1 知人善任对于用人者,知人善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知人善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知人,即了解人才的基本情况。
只有对人才的能力、个性、德行等基本情况有清楚的了解.才能用好人。
诸葛亮认为:“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不同,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肯,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1221这些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的考察,足以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及才能,他的优点及缺点,从而使川人者心中有数:这样的人是能用或不能用,用他又如何使他扬长避短,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考察。
3.2 奖罚分明诸葛亮北伐时,因街亭失守,仓促退兵,各路兵将都有败损,惟独赵云所部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也无遗弃。
因为赵云“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
诸葛亮不由赞叹道:“真将军也”!于是“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义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物质上的需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然的,给部下以物质奖赏,可以激励他们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仅如此,人还有功名欲,因此,除了物质上的奖赏外,以功名激励部下,也是非常必要的,三国中的领导都非常注意这点。
结束语:《三国演义》在对待人才的态度、选拔人才的思路、任用人才的艺术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的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能领略其中的精华,那么对我们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度和方法的建立,如何选拔人才,以及如何任用人才,如何改变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状况,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我国经济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人才资源缺乏以及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中国遇到的水土不服等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企业。
国家要进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知识在企业各个生产领域中的运用。
如何开发和利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人课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西方的经验对我们颇有助益,但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经验在我国有更大的适用性。
人才兴盛的三国尤其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6【2】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3】庞华.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文化,2005【4】魏一飘.三国演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J].企业管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