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屈原列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屈原列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教师版)班级:姓名:一、课文挖空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讲话)。
入(对内)则与王图(谋划)议(商议)国事,以(用来)出号令(颁发号令);出(对外)则接遇(接待)宾客(外国使节),应对(应酬答对)诸侯。
王甚(非常)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职位相等),争宠(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而心害(嫉妒)其能(才能)。
怀王使(派)屈原造为(制订)宪令(重要的法令),屈平属草稿(编写的草稿)未定(未定稿)。
上官大夫见而欲(想要)夺之(强取为己有),屈平不与(同意),因谗(说别人的坏话)之曰:“王使屈平为令(制定法令),众(众人)莫(没有谁)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夸耀)其功(功劳),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心)王听(听觉)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聪(明)也,谗谄(谄媚国君的人)之蔽(遮蔽)明(明见)也,邪曲(邪恶、不公正的人)之害(损害)公(公正无私的人)也,方正(端方正直的人)之不容(不被昏君谗臣所容)也,故忧愁幽思(忧愁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如同)离(遭遇)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人类的起始)也;父母者,人之本(每个人的本源)也。
人穷(处境窘迫)则反(追念)本(根本),故劳苦倦极(劳累疲倦时),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内心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秉持公心,行为正直),竭(竭尽)忠(忠心)尽智(智慧)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很困难)矣。
信(诚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诽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原来是)自怨生(从怨愤引起)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不过度),《小雅》怨诽而不乱(直接愤怒)。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到)帝喾,下道(提到)齐桓,中述(提到)汤、武,以刺(讽喻)世事。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教师退休文言文翻译
夫教师者,国之栋梁,民之导师。
执经讲道,启迪心灵;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然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老之将至,退休之时,亦将至矣。
昔者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盖言人生之阶段,各有其道。
教师亦然,年至花甲,鬓发斑白,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虽心犹存教诲之志,然体力渐衰,精力不济,退休之时,亦势所必然。
于是,教师退休,欢送之际,亲朋故旧,齐聚一堂,共话桑麻。
昔日在课堂之上,传道授业,今日却坐于门前,静观岁月。
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
赋曰:天地悠悠,岁月如梭。
教师退休,人生又一春。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授业解惑,心满意足。
白发苍苍,鬓发如银。
传道授业,立德树人。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课堂,今日闲庭。
讲台之上,教诲无数。
退休之际,感慨万千。
回首往昔,心中喜悦。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教师退休,人生新篇章。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教师退休,人生新篇章。
昔日讲台,今日闲庭。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人间。
教师退休,名声不灭。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欢声笑语,共话桑麻。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笑看风云。
昔日学子,今日栋梁。
教师退休,桃李芬芳。
闲庭信步,静观岁月。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退休教师,心满意足。
立德树人,名垂青史。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二)(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2)【提醒,两个语段不一定完全相连,可能有跳脱。
题目均为“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湖北省十一校高三3月联考)武帝立,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兽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整府省约文书箝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分)(2)然则简易之呇,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4分)1.【答案】(1)(李广的)幕帐衙署处理文书、记录军情非常简省,但是也远远地放出斥候,(军队)没有遇到危险。
(省约:简省,简约。
籍:记录。
遇害:古今异义词,遭遇祸患或者危险。
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2)这样看来治理军队简单省事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这一点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徒:仅仅;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每个要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武帝即位,李广以上郡太守的身份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
到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
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
说到普通人的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
教师考试文言文翻译题目
题目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题目二: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得很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得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在必要时可以不战,但一旦战,必然能取得胜利。
”题目三:原文:《出师表》诸葛亮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先帝开创的大业尚未完成,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已经疲弱不堪,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然而,在朝廷内外的侍卫大臣们不懈努力,忠诚有志之士在外忘我工作,这都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实在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轻视自己,引用不恰当的比喻,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题目四:原文:《岳阳楼记》范仲淹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说:“到了第二年,政治通畅,人民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把唐代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刻在楼上。
托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题目五:原文:《醉翁亭记》欧阳修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文言文诗词复习资料李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教师版)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
李白献上颂文一篇。
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
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
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尊师重教文言文翻译
夫教育者,国之根本,民之望也。
自古圣贤,莫不尊师重教,以为国家之基,民生之本。
是以,吾辈今人,亦宜秉承古训,尊师重教,以承续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古之圣贤,如孔子、孟子,皆以教化为己任,言传身教,启迪后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斯言也,昭示吾辈,师者,国之栋梁,民之楷模,敬师者,敬天下之师。
尊师重教,非徒为敬一人,实乃敬天地之造化,敬万物之生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天地造化,万物生成,皆由师者之教化而成。
故孔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师者,非独为学者之师,亦为天下之师。
天下之师,传道授业,解惑答疑,使民知礼义,明道德,习技艺,以成一家之言。
古之尊师重教,犹江河之水,源远流长。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帝王皆以尊师重教为治国之本。
汉武帝曰:“兴天下之治,必先兴学校,教化百姓。
”唐太宗曰:“师者,国之宝也。
”宋太祖曰:“国家之兴,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于教育。
”此皆表明,尊师重教,乃国家兴衰之关键。
然世易时移,今日之尊师重教,更应注重师德之修养。
师者,人之楷模,德之化身。
师德高尚,则教化有方;师德卑劣,则教化无方。
故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者,所以立身、立国、立天下也。
”师德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今日之尊师重教,更应重视教育之改革。
教育改革,乃国家之大事,民生之关切。
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改革,正是要使学者学而有思,思而有得,得而有成。
夫尊师重教,非一日之功,乃长久之计。
国家宜重视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
社会宜尊重教师,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家庭宜重视教育,父母宜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子女敬师重教。
总之,尊师重教,乃国家之基,民生之本。
吾辈今人,当秉承古训,尊师重教,以承续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使教育之花,盛开在祖国大地,结出硕果,造福国家,繁荣民族。
《鸿门宴》批注教师版
《鸿门宴》司马迁(教师版)1、朗读文章,唤起记忆。
2、根据学过的课文,回顾文言文知识点,为下一阶段进一步的系统复习作准备。
3、为文中加点的词释义,翻译划线的句子。
4、跟随老师,梳理归纳相关文言文知识点,理解记忆,努力背下一些典型例句。
《鸿门宴》司马迁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释义:接纳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释义:拨开帐幕 )西向立,瞋.目.(释义:怒目 )视项王,头发上.(释义:向上 )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释义:警卫 )樊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
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
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
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释义:猪腿 )。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释义: 吃 )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释义: 尽 ),刑.(释义:处罚 )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翻译:杀人惟恐不能杀尽,上。
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
”(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
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
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
”(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
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百姓都背叛他。
2012届文言翻译教师稿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师稿)编制:朱卫张晓阳本专题对应《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6-185;学生用书P93-105一、考点解读详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8(学生用书P93),和学生突出强调整体意识与得分意识两点。
二、考题例析2008年、2009年江苏高考文言句子翻译(见《创新方案》课前自测篇)2008年解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第二句要注意“比”,近来。
这个词比较难,一般考生不易译出。
其实《祭十二郎文》中“比得软脚病”一句中的“比”即为此义。
“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第三句要注意“就”,靠拢;“于江南”,介词结构后置;“并”,合并。
2009年解析:第一句重点落在“购”(悬赏缉捕),(“购”的此义项,在《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一句中出现过)、“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
第二句注意“家居”(在家居住)、“异之”(意动,认为他是奇特的)。
第三句为疑问句,重点是“然而”(虽然这么,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三、方法指津详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68,学生用书P93)强调两点:1、整体把握文意这是准确翻译的前提,绝对不可小视。
翻译规定的文句前,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如果是传记类文章,则应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什么人,什么事,事情涉及的人、事、地、时、大概过程等,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2、抓住翻译的关键人常说,打蛇打七寸。
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否则,就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四、课堂练习(见《创新方案》教师用书P174-177“随堂应用”,学生用书P98-100)五、课后巩固训练课后练习一(见《创新方案》课后演练篇第10练)课后练习二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白益傲放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力士耻之.(代词,他)不患其众之.不足也(助词,取读)B.曾救其.死罪(代词,他)其.有敢不尽力者(副词,难道)C.遂荐于.玄宗(介词,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却)D.白长笑而.去(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3分)译: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3分)译: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翻译答案①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奇”1分,“其”1分,句意通顺1分)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教学相长》是教与学相辅相成。
出自于《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就教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
后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另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作品原文: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虽有嘉肴①,不尝不知其旨②;虽有善道③,不学不达其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④。
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
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四)作品注释:1、【虽有嘉(佳)肴】即使有美好的菜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熟食为"肴“,指鱼肉之类.2、【弗食不知其旨也】不(亲口)尝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弗,不;旨,味道鲜美。
3、【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至,至极,最好;道,泛指道理.这里指圣人之道。
4、【弗学】不学习5、【善】好,美好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学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是故,因此;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龄地方,7、【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
教,此指教新人;知困.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8、【自反】反躬自问,即自己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奋发进取:指自己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
10、【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老师和学者(学生相互促进各有长进。
长,提高,促进。
)①. 嘉肴:美好的菜肴。
肴:熟的鱼肉等。
②. 旨:味道美。
③. 虽:即使(有版本译为:虽然)。
④. 究:深。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供⼤家借鉴。
⼈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与朱元思书》 原⽂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翻译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百来⾥⽔路,奇峭的⼭峰奇异的流⽔,天下独⼀⽆⼆。
江⽔全都呈现出⼀⽚青苍之⾊,千丈深也能见到⽔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都可以看得⼗分清楚。
湍急的流⽔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上,全都⽣长着耐寒常青的树⽊。
⼭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远。
争着向⾼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冲击着⽯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则⽆休⽌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般冲天直上的⼈,望⼀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看⼀看如此幽美的⼭⾕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即使⽩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些光斑。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卷)1.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限12处)(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
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
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
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2.答案: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限13处)【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
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
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
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3.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限12处)【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
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
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
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4、(2012年湖北卷)答案: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
高一衔接班语文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解释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等待,窥伺)蝉,以摘.(摘取)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否)?”妻始时恒(总是,一直)答言“见”,经.( 经过 )日,乃厌倦不堪,绐.( 欺骗 )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
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2、【歧路亡羊】,既率其党.(朋友,乡人),又请杨子之竖.(仆人)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岔路)路。
”既反.(回来),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为什么)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到,往),所以反也。
”2、【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一起追赶。
杨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已经逃走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苏武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
《苏武传》挖空翻译+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类(教师版)班级:姓名:一、课文挖空翻译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兄弟并为(一起担任)郎(侍从官)。
稍(渐渐)迁(升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讨伐)胡,数(多次,屡次)通使(派遣使者往来)相窥观(相互窥探观察)。
匈奴留(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袭击)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长辈)也。
”尽(全部)归(使……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义举),乃遣(派)武以(凭借)中郎将使持(持着)节(旄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趁机)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当)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起)。
既至(已经到达)匈奴,置(备办)币(财物)遗(赠送)单于。
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方(正,刚)欲发使送(派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姐姐)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
及(以及)卫律所将(带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互相)谋劫(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有交情),私候(私自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很)怨(怨恨)卫律,常能为(替)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给)常。
后月余(一个多月后),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起义),其一人夜(在夜里)亡(逃跑),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派)卫律治(审理)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之前的话)发(暴露),以(把)状(情况)语(告诉)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我。
见(受到)犯(侮辱)乃(才)死,重(更加)负(辜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老师给学生翻译文言文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原文以文言文写成,内容深刻,语言精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以下是对《师说》的翻译与解读。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那么这种疑惑,终究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了道理,我就会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了道理,我同样会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解读:《师说》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古代的学者必须有老师。
这里的“师”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师,更广泛地包括了传授知识、经验、道理的任何一个人。
韩愈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知识、不断解答疑惑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文章接着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老师的三个主要职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这表明,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引路人。
韩愈进一步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谁能无惑?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困惑的时候。
因此,向老师请教,寻求解答,是解决困惑、获取知识的关键。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韩愈提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的原则:“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句话表明,学习道理不应受限于年龄和地位,只要有道理存在,就应该向懂得道理的人学习。
这种平等、开放的学习态度,体现了韩愈的教育理念。
总之,《师说》通过阐述师生的关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了一种开放、平等、持续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
岳曰:“当得君意。
”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
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
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
”(《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
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
”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
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
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
(《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
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
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
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
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
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
”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
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
”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
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
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
绍薨而辅其长子谭。
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太祖称善。
(《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
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
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
”太祖认为很好,就答应了袁谭。
总结:注重语境。
联系上下文考虑语词句含意。
【当堂达标】
达标练习一:
(2012高考山东卷)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后汉书·阴兴传》)译文:皇帝和皇后召见阴兴,想给他封官,把印绶放到他面前,阴兴坚决推辞说:“我受到陛下、贵人很深的恩泽,富贵已经到了最顶层了,不能再变得更好了,发自内心地不想要封赏了。
”皇帝夸奖阴兴能推辞(富贵),不勉强他的意志。
达标练习二: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
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归乡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
(施补华《潘锦芳传》)译文:潘锦芳是湖州卖酒翁。
郡县中的士大夫与回乡的官员,敬重他的为人,前来拜访他,他却躲起来不敢露面。
达标练习三:
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
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清史稿·时翔传》)译文: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市场大乱。
时翔正在休假,召来成都、华阳二县县令说:“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综合训练四:
(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萧燧)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
二年之间,诸邑皆宽。
移知婺州。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宋史·萧燧传》)(萧燧)出任严州知州。
严州土地狭小财物匮乏。
两年之间,各地都感到宽松。
(萧燧)调任婺州知州。
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都熟知他的法规教令,不费什么辛苦就治理得很好。
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婺州调粮食到严州,萧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路(路,宋代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理说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
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