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短篇
朱自清短篇散文3篇
朱自清短篇散文3篇朱自清的散文,有的似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下面店铺整理了朱自清短篇散文,供你参考!朱自清短篇散文篇一:说梦伪《列子》里有一段梦话,说得甚好: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不息。
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
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觉则复役人。
......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
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
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此文原意是要说出苦逸之复,数之常也;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邪?这其间大有玄味,我是领略不着的;我只是断章取义地赏识这件故事的自身,所以才老远地引了来。
我只觉得梦不是一件坏东西。
即真如这件故事所说,也还是很有意思的。
因为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百岁;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
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斤斤计较的。
若必欲斤斤计较,我要大胆地说一句:他和那些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祥,书破大吉的,同样地不懂得梦!但庄子说道,至人无梦。
伪《列子》里也说道,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
--张湛注曰,真人无往不忘,乃当不眠,何梦之有?可知我们这几位先哲不甚以做梦为然,至少也总以为梦是不大高明的东西。
但孔子就与他们不同,他深以不复梦见周公为憾;他自然是爱做梦的,至少也是不反对做梦的。
--殆所谓时乎做梦则做梦者欤?我觉得至人,真人,毕竟没有我们的份儿,我们大可不必妄想;只看乃当不眠一个条件,你我能做到么?唉,你若主张或实行八小时睡眠,就别想做至人,真人了!但是,也不用担心,还有为我们掮木梢的:我们知道,愚人也无梦!他们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晓,一些儿梦的影子也找不着的!我们徼幸还会做几个梦,虽因此失了至人,真人的资格,却也因此而得免于愚人,未尝不是运气。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摘抄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摘抄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摘抄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摘抄,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摘抄篇1《松堂游记》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
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
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
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
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
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
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
旁门上接着牌子,“内有恶犬”。
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
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
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
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
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
在这样高的屋顶下。
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
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
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
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
朱自清的散文节选
朱自清的散文节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擅长散文创作,在文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自然流畅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家乡等方方面面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他笔下的文字流畅优美,情感真挚动人,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以下是几篇经典的朱自清散文节选:1.《绿》“春天了,一切都是新的,太阳也是新的,月亮也是新的。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气息和无限的希望。
他深情地描绘了绿色的魅力,以及绿色带给人们心灵的治愈和力量。
2.《荷塘月色》“清净的灯光下,我看见圆圆的月亮,像一轮银盘悬挂在碗底的荷塘里。
”这是朱自清以荷塘为背景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夏夜的宁静和美丽。
在这个作品中,他借助月色、荷塘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背影》“他妈妈在跟前说了什么话,他全然不在意。
”这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作品,以父子之间的感情为主题,描绘了父亲为儿子默默奉献的情感。
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朱自清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沉感悟和珍惜。
“水是透明的,味道是苦的,浓度是茶的。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以绿茶为主题,探讨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和微妙之美。
他通过对绿茶的品饮和品味,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阅读,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朱自清散文节选的阅读和品味,人们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文学魅力,感悟到生活的情感和哲理,体味到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启迪,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传颂。
第二篇示例:朱自清(1898-1948),字自清,号梅轩,江苏常熟人。
早年就读北洋法政大学外文系,后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
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1、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朱自清短篇散文
朱自清短篇散文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橙子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短篇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散文短篇1 提起冬季,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
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季,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
散文《冬季》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季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
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
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
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
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
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
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
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季的一大景观。
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
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
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
平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
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朱自清主要散文
朱自清主要散文
1.《山园小憩》
愉快的夏天,树荫浓郁,花儿结枝,小鸟伴唱。
伴随着平静的天空,一片绿色的森林,浅浅的雨露,野草成片芳香,清澈见底的溪水,蝉
鸣仍荡漾着空气里的旖旎绿意。
在这柔美的风中,行人走进郊外,在
这幽深的森林里,无尽的幸福感和深沉的沉思洋溢,带着萧瑟而浅淡
的思念,把行者包围着,让行者沉浸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
2.《乡愁》
夜深了,思乡的愁绪便浮上心头,离乡已久,只一缕乡愁仍在心灵
的深处活跃着。
乡愁它攀爬着泪水淌出,跃动着万千思绪,像一场大
雨将心面覆盖,落着淅淅沥沥的哀绿油,在鼓起的人间的山河里,从此
它将永流传,留下泪水边缘伤痕,它仿佛时时提醒着抖擞心灵坚强的
前行者,不把这一道深沉的情痕涂抹尽,让它在心灵中萌生出叹息和
深沉的思索。
3.《雨燕》
满天星斗放出芬芳,雨燕飞过,抚摩着夏夜的思念。
把夜晚照亮这
般雨花,映着落地的多彩芬芳。
雨燕像一只只琉璃色蝴蝶,偶尔停留
在青丝上,带着淡淡的清凉,让夏夜画上梦幻浅色。
在夜雨的洗礼下,仿佛全世界都快乐的一般,像一缕清风般,将无奈的烦恼拂散,给心
跳着加深慰藉。
4.《慈母心》
高秋时节,彩霞云衍,伴着秋的温情,一切皆如童真般的简单。
耳边轻轻的响起,慧而温柔的话语,是慈母的慈爱和爱心,保护着成长着的健康和快乐。
它可以感染每个人,每一段母子情深,慈母的慈爱是一种可见不可思议的感动,它照亮我们每个夜晚,并让我们永不放弃。
朱自清经典散文
朱自清经典散文朱自清经典散文朱自清经典散文1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朱自清经典散文2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朱自清散文摘抄
朱自清散文摘抄朱自清散文摘抄(一)背影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散文摘抄(二)回来回到北平来,回到原来服务的学校里,好些老工友见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话道:“您回来啦!”是的,回来啦。
朱自清短篇散文(精选20篇)
朱自清短篇散文朱自清短篇散文(精选20篇)朱自清短篇散文篇1提起冬季,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
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季,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
散文《冬季》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季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
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
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
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
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
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
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
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季的一大景观。
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
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
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
平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
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台州。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3篇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3篇朱自清的短篇散文3篇朱自清是我们中国的现代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收获与成长。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朱自清的短篇散文,欢迎阅读!朱自清散文短篇(1)朋友送来一匣信笺,笺上刻着两位古装的人,相对拱揖,一旁题了如面谈三个大字。
是明代钟惺的尺牍选第一次题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恰說出了写信的用处。
信原是写给你或你们几个人看的;原是我对你或你们几个人的私人谈话,不过是笔谈罢了。
对谈的人虽然亲疏不等,可是谈话总不能像是演說的样子,教听话的受不了。
写信也不能像作论的样子,教看信的受不了,总得让看信的觉着信里的话是给自己說的才成。
这在乎各等各样的口气。
口气合式,才能够如面谈。
但是写信究竟不是面谈;不但不像面谈时可以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等,并且老是自己的独白,没有穿插和掩映的方便,也比面谈难。
写信要如面谈,比面谈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并不是一下笔就能做到的。
可是在一种语言里,这种心思和技巧,经过多少代多少人的运用,渐渐的程式化。
只要熟习了那些个程式,应用起来,如面谈倒也不见得怎样难。
我们的文言信,就是久经程式化了的,写信的人利用那些程式,可以很省力的写成合式的,多多少少如面谈的信。
若教他们写白话,倒不容易写成这样像信的信。
两般秋雨随笔记着一个人给一个妇人写家信,那妇人要照她說的写,那人周章了半天,终归搁笔。
他没法将她說的那些话写成一封像信的信。
文言信是有样子的,白话信压根儿没有样子;那人也许觉得白话压根儿就不能用来写信。
同样心理,测字先生代那些不识字的写信,也并不用白话;他们宁可用那些不通的文言,如来信无别之类。
我们现在自然相信白话可以用来写信,而且有时也实行写白话信。
但是常写白话文的人,似乎除了胡适之先生外,写给朋友的信,还是用文言的时候多,这只要翻翻现代书简一类书就会相信的。
原因只是一个懒字。
文言信有现成的程式,白话信得句句斟酌,好像作文一般,太费劲,谁老有那么大工夫?文言至今还能苟偷懒,慢慢找出些白话应用文的程式,文言就真死了。
朱自清短篇散文
朱自清短篇散文朱自清短篇散文(通用7篇)朱自清短篇散文篇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酒色蒙蒙月风雅,夜游秦淮尽喧哗。
文墨不图报国志,落笔惟书八艳佳。
——夜游秦淮记几个好朋友商量去南京玩,征询我的意见,我没有片刻迟疑,说要夜游秦淮河。
说来惭愧,虽然南京近在咫尺,高铁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的时间,但我总是找不到游南京的借口,确切地说,我从来没去过南京,没有机会亲身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终于可以一睹秦淮河的风采了,我无比欢悦。
来到秦淮河边,还不到四点,太阳更是耀的刺眼,于是决定在夫子庙逛到天黑再下河。
于是叫了辆旅游车,在秦淮河两岸窦了一圈。
忽然发现,一道不宽的秦淮河,被割裂开的竟然是宏图之志和风花雪月。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忠孝仁义与礼仪廉耻对岸,为什么在忠君爱国和父父子子的对岸,总是那么灯红酒绿呢?总是夜夜春歌呢?仔细想想,原来这就是现实,一种令人悲哀的现实。
这边的贡院,是专门为帝王挑选治国良臣的神圣之地,但狭窄的秦淮河那边,却是一片风花雪月。
“君子不过桥,过桥不君子”,说得是连接秦淮两岸的一座石桥,来到这里都是君子,是不能走过桥的,过了桥便是眷念温柔乡的小人了。
于是,秦淮河上的渡船生意红火起来了,特别是在夜间。
真是惊叹于君子们的智慧。
这些人的确智慧非凡。
能来到贡院的书生们,都已经是当地经过层层选拔后举荐的才子。
但他们来到这里,却只为一个目的,高中,金榜题名,谋一官半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于是我便能理解这一切了。
得志之徒,总不忘在秦淮河对岸的歌声中,饱尝成功的喜悦,享乐十年寒窗带来的富贵荣华,还很得意地对自己说,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佳人总是属于才子的。
失意之友,也能在秦淮河对岸的温柔里,抚慰受伤的心,在歌舞升平与酒色中,找到活下去的意义,甚至很可笑地欺骗自己,既然得不到功名,那就抱的美人归吧。
不敢想象,在这样一群人的带领下,我们的民族将会走向何方,也许会走向灭亡吧。
如果灭亡,那真是人类的幸福,真的。
今天的秦淮,又如何呢?我不敢妄加评论,但现实总是那么令人心寒。
朱自清经典散文片段
朱自清经典散文片段朱自清经典散文片段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朱自清经典散文,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经典散文片段【1】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朱自清经典散文片段【2】柏林的街道宽大,干净,伦敦巴黎都赶不上的;又因为不景气,来往的车辆也显得稀些。
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
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
最大最阔的一条叫菩提树下,柏林大学,国家图书馆,新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都在这条街上。
东头接着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宫;西边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门为止,长不到二里。
过了那座门便是梯尔园,街道还是直伸下去——这一下可长了,三十七八里。
勃朗登堡门和巴黎凯旋门一样,也是纪功的。
建筑在十八世纪末年,有点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门的.式样。
高六十六英尺,宽六十八码半;两边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
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神像,雄伟庄严,表现出德意志国都的神采。
那神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仑当作胜利品带走,但七年后便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
朱自清经典散文
朱自清经典散文朱自清经典散文(精选1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经典散文(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经典散文篇1《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经典短篇散文精选
朱自清经典短篇散文精选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自清经典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朱自清经典短篇散文精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经典短篇散文精选:飘零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
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
朱自清散文(通用6篇)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去,对时光的感慨也好,对亲情的触动也罢,都写到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散文,一起来看看吧!朱自清散文篇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散文篇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朱自清最经典短篇散文作品
朱自清最经典短篇散文作品朱自清本人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饶有一种浅灰色的气质。
这也正应和了他所作散文文章的特点——沉静、优美、淳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自清最经典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朱自清最经典短篇散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最经典短篇散文: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散文精选100字朱自清散文精选100字【1】飘零他到美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
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
我倒还记着他。
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清趣的。
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
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
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
这就是W了。
朱自清散文精选100字【2】女人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
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
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
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
”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
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
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
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
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朱自清散文精选100字【3】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短篇导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朱自清散文短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朱自清散文短篇1如面谈朋友送来一匣信笺,笺上刻着两位古装的人,相对拱揖,一旁题了如面谈三个大字。
是明代钟惺的尺牍选第一次题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恰说出了写信的用处。
信原是写给你或你们几个人看的;原是我对你或你们几个人的私人谈话,不过是笔谈罢了。
对谈的人虽然亲疏不等,可是谈话总不能像是演说的样子,教听话的受不了。
写信也不能像作论的样子,教看信的受不了,总得让看信的觉着信里的话是给自己说的才成。
这在乎各等各样的口气。
口气合式,才能够如面谈。
但是写信究竟不是面谈;不但不像面谈时可以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等,并且老是自己的独白,没有穿插和掩映的方便,也比面谈难。
写信要如面谈,比面谈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并不是一下笔就能做到的。
可是在一种语言里,这种心思和技巧,经过多少代多少人的运用,渐渐的程式化。
只要熟习了那些个程式,应用起来,如面谈倒也不见得怎样难。
我们的文言信,就是久经程式化了的,写信的人利用那些程式,可以很省力的写成合式的,多多少少如面谈的信。
若教他们写白话,倒不容易写成这样像信的信。
两般秋雨随笔记着一个人给一个妇人写家信,那妇人要照她说的写,那人周章了半天,终归搁笔。
他没法将她说的那些话写成一封像信的信。
文言信是有样子的,白话信压根儿没有样子;那人也许觉得白话压根儿就不能用来写信。
同样心理,测字先生代那些不识字的写信,也并不用白话;他们宁可用那些不通的文言,如来信无别之类。
我们现在自然相信白话可以用来写信,而且有时也实行写白话信。
但是常写白话文的人,似乎除了胡适之先生外,写给朋友的信,还是用文言的时候多,这只要翻翻现代书简一类书就会相信的。
原因只是一个懒字。
文言信有现成的程式,白话信得句句斟酌,好像作文一般,太费劲,谁老有那么大工夫?文言至今还能苟偷懒,慢慢找出些白话应用文的程式,文言就真死了。
林语堂先生在论语录体之用(论语二十六期)里说过:一人修书,不曰示悉,而曰你的芳函接到了,不曰至感歉甚,而曰很感谢你非常惭愧,便是噜哩噜苏,文章不经济。
示悉,至感,歉甚,都是文言信的程式,用来确是很经济,很省力的。
但是林先生所举的三句噜哩噜苏的白话,恐怕只是那三句文言的直译,未必是实在的例子。
我们可以说来信收到了,感谢,对不起,对不起得很,用不着绕弯儿从文言直译。
——若真有这样绕弯儿的,那一定是新式的测字先生!这几句白话似乎也是很现成,很经济的。
字数比那几句相当的文言多些,但是一种文体有一种经济的标准,白话的字句组织与文言不同,它们其实是两种语言,繁简当以各自的组织为依据,不当相提并论。
白话文固然不必全合乎口语,白话信却总该是越能合乎口语,才越能如面谈。
这几个句子正是我们口头常用的,至少是可以上口的,用来写白话信,我想是合式的。
麻烦点儿的是敬启者,专此,敬请大安,这一套头尾。
这是一封信的架子;有了它才像一封信,没有它就不像一封信。
敬启者如同我们向一个人谈话,开口时用的我对你说那句子,专此敬请大安相当于谈话结束时用的没有什么啦,再见那句子。
但是面谈不一定用这一套儿,往往只要一转脸向着那人,就代替了那第一句话,一点头就代替了那第二句话。
这是写信究竟不如面谈的地方。
现在写白话信,常是开门见山,没有相当于敬启者的套头。
但是结尾却还是装上的多,可也只用此祝健康!祝你进步!祝好!一类,像专此敬请大安那样分截的形式是不见了。
敬启者的渊源是很悠久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开头一句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再拜言就是后世的敬启者。
少卿足下在再拜言之下,和现行的格式将称呼在敬启者前面不一样。
既用称呼开头,敬启者原不妨省去;现在还因循的写着,只是遗形物罢了。
写白话信的人不理会这个,也是自然而然的。
专此敬请大安下面还有称呼作全信的真结尾,也可算是遗形物,也不妨省去。
但那套头差不多全剩了形式,这套尾多少还有一些意义,白话信里保存着它,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文言信里,这一套儿有许多变化,表示写信人和受信人的身份。
如给父母去信,就须用敬禀者,谨此,敬请福安,给前辈去信,就须用敬肃者,敬请道安,给后辈去信,就须用启者,专泐,顺问近佳之类,用错了是会让人耻笑的——尊长甚至于还会生气。
白话信的结尾,虽然还没讲究到这些,但也有许多变化;那些变化却只是修辞的变化,并不表明身份。
因为是修辞的变化,所以不妨掉掉笔头,来点新鲜花样,引起看信人的趣味,不过总也得和看信人自身有些关切才成。
如敬祝抗战胜利,虽然人同此心,但是如面谈的私人的信里,究竟嫌肤廓些。
又如谨致民族解放的敬礼,除非写信人和受信人的双方或一方是革命同志,就不免不亲切的毛病。
说话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
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
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
有人多说,有人少说。
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
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
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
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
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
——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
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
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
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
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
这种话都是成片断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
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
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
说预备好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常是闲谈的发端,就是一例。
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
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
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
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
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
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
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
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
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
加以这些年说话的艰难,使一般报纸都变乖巧了,他们知道用侧面的,反面的,夹缝里的表现了。
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容避免的好训练;他们渐渐敏感起来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
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
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
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鲁迅先生的立论就是的。
这可以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
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
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
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
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
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
第三是修辞或辞令。
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
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
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
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
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
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
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
朱自清散文短篇2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
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
散文《冬天》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
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
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
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
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
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
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
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天的一大景观。
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
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
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
平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
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台州。
画面跳出了喧嚣的尘缘,进入松风鸟影的情境。
在作者笔端摇曳出一组新的视觉形象,‘白天不见人’,“夜晚点火把”的长街,好似“老在过冬天”,临街的“大方窗”时时闪现出母子三人的微笑迎着“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