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探寻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 B
三、填空题
1.脑
2.客观现实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0~6
5.冯特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③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心理现象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制约,很长时间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心理的实质;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把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心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①心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尽管人的心理活动对客观显示的放映不同于镜子和照相机,但是,不论心理活动过程多么复杂,其内容都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找到源泉。脱离客观现实,个体就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现象。
②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个体的心理按其内容、源泉和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客观现象的映象总是在不同个体的大脑中形成,因此又是主观的。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简单、被动的复制,而是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六、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源于实践的,但同时又会为实践服务。
1.学前儿童心理学源于社会实践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材培养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进化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建立,神经生理学、医学等科学的发展,及录音录像、微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更好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提供了前提。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家长如果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就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为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领域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其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和服装设计工作等,只有在结合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更具生命力。
探寻2 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2.图式即认知结构,是个体理解世界的基本构建方式的一种心理结构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3.顺应是当个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调节自己内部结构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6.A
三、填空题
1.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3.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4.“S—O—R”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生理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在幼儿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时,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当幼儿做好了成熟的准备,训练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所以,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幼儿的学习取决于其生理的成熟程度,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
2.①负强化和惩罚相同点:都能减少不好行为的发生率。
②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指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去掉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如一个孩子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家长应该做什么来帮他改正这一坏习惯呢?从负强化的观点
来看就是当这个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一出现就要受到指责,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为的频率就会渐渐降低直至消失;惩罚是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以令人厌恶的刺激以抑制或减少行为的过程,如上述例子中,孩子吸吮手指时,家长当众批评他或是停止他游戏。
3.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当刺激出现后,个体对它的感知和理解与现存的思维方式一致时,就产生了同化。
顺应与同化相反,是当个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调节自己内部结构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就本质而言,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进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1.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案例中童童的言行就是对言行不检点的爸爸模仿的结果。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对儿童来说,教师、父母、同伴都是重要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也要注意儿童与哪些人交往,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录像是否健康等。
探寻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处理和对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要根据客观事实,寻求和发现心理活动的客观原因及客观规律。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