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确保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2.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等相关环节。
三、管理责任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2.采购部门负责落实采购合同中的原材料质量要求。
3.生产部门负责执行相关检验标准和规程。
四、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和评估1.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供应商的信誉、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2.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已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货质量、服务质量等。
五、采购合同与验收1.采购合同: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
2.原材料检验:原材料到货后由质量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包装、标志、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3.合格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或按照协商处理方式进行。
六、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并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向采购部门提供检验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七、不合格原材料处理1.退回供应商: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应当及时通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不合格原材料退回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整改。
2.冻结和隔离:对于质量问题较小的原材料,质量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原材料的冻结或隔离,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
3.处理方式协商:对于一些具体情况下不合格的原材料,采购部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处理方式。
八、文件和记录管理1.原材料质量文件:质量部门应当建立原材料质量文件,包括原材料检验标准、规程、结果记录等。
2.检验记录保留: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留,保留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经典版)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目的1.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本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本制度旨在规范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程序和标准,确保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所有涉及原材料进场检验的部门和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术语定义1.原材料:指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进场检验:指对原材料在到达生产场地之前的检验,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公司标准。
3.检验员:负责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专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
第二章进场检验准备第四条进场检验计划1.在原材料到达之前,应制定进场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方法、标准等。
2.进场检验计划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并获得批准。
第五条检验设备和工具1.检验员应当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第三章进场检验程序第六条原材料接收1.原材料到达时,应进行接收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供应商、批号、数量等信息。
2.原材料接收记录应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检验安排。
第七条抽样与标识1.根据进场检验计划,检验员应当进行抽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抽样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方法,确保样品的采集、处理、标识等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八条检验项目1.进场检验项目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微生物检验等。
2.检验项目和标准应当明确记录在检验计划中,检验员应按照计划进行检验。
第九条检验结果评定1.根据检验项目和标准,检验员应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2.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章进场检验标准第十条检验标准的制定1.公司应制定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标准、化学成分标准、物理性质标准、微生物标准等。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引言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有效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的基本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 合法合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没有任何侵权行为,确保从合法合规的渠道采购原材料。
2. 供应商选择: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必须有良好的信誉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3. 样品保留:根据采购合同和相关规定,保留每批原材料的样品,以备后续可能的问题调查和处理。
4. 来料批次追溯:对每批原材料按照批号进行追溯,确保从供应商到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都能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
5. 信息记录:建立完整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流程 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确认采购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标准。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企业信誉、质量管理体系、供货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评估合格的供应商列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录。
3. 采购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4. 原材料进场检验:原材料到达企业后,进行进场检验。
根据采购合同约定和产品质量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必要的检验项目。
5.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6. 合格原材料入库: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标识和分类入库,确保原材料的有效管理。
7. 样品保留:对每批原材料都进行样品保留,保存一定数量的样品,以备后续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8. 进货记录和报告:建立完整的进货记录和报告,包括进货日期、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等,便于日后查询和分析。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原材料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二、检验范围
1、原材料进厂检验范围:包括外观、尺寸、性能、数量等。
三、检验技术
1、原材料检验技术采用指定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具体检验项目可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结果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四、组织实施
1、原材料检验由企业质量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2、原材料检验由质量检验组负责实际检验,原材料检验报告由质量检验组负责准备,由企业质量主管签字确认。
五、检验分类
六、检验报告和质量记录
1、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表中,由质量检验组准备,由企业质量主管确认和签字,作为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证据。
2、质量记录:对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记录及检验结果,应当保存有效的质量记录,以备审核和查询。
七、审核制度
1、审核制度:对进厂原材料检验制度的审核。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一、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耐久性。
因此,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非常必要。
1.检验标准的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不同材料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有资质的供货商,对其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供货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供货商才能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3.原材料进场检验:对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如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退货或重新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其质量稳定性。
如果发现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5.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将每次检验的记录和结果进行归档,并建立可追溯的档案体系,以备工程验收和质量纠纷处理时使用。
施工检验制度是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施工质量计划的制定:在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2.施工中的自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自检包括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检验和检查。
3.施工中的互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应互相进行检查和监督。
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部门对施工工序的检查、监理单位对施工工序的检查、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等。
4.现场检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检验,对施工工艺、质量关键节点、重要节点进行抽查,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5.施工结束的验收: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原材料检验制度
原材料检验制度一、引言原材料作为产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合格性,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原材料检验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原材料检验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制度目的原材料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或所生产的原材料符合产品设计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通过严格检验程序和标准,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次品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A 类原材料(必需品,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较大影响)、B类原材料(一般品,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一定影响)、C类原材料(次要品,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较低)。
四、质量要求1. 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 原材料必须符合公司内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3. 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检验依据原材料检验需依据以下几项进行: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2. 公司内部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3. 原材料的供应商合同及技术协议;4. 原材料的生产和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六、检验程序1. 检验计划的制定:根据原材料重要性、供货数量和时间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2. 采样与送样:按照采样标准和程序,从供应商处采样,并填写完整的送样单;3. 检验方法与依据: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属性,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依据进行检验;4. 检验结果的判定: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和判定;5. 检验报告的编制:将检验结果及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保存核查。
七、不合格处理如果原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不合格处理:1. 拒收:对于明显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拒收并通知供应商;2. 隔离:对于质量存在争议或尚未得出准确结论的原材料,需进行隔离处理,并进一步检查确认;3. 返工或报废:对于一些稍有瑕疵但可通过返工修复的原材料,可进行返工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返工后仍不合格的原材料,应予以报废处理。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在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制定检验标准:企业应根据所采购的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应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的要求,并应尽量明确和具体。
2.采购前的资质审查:企业在与供应商洽谈合作之前,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
这包括对供应商的注册情况、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供应商有能力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3.采购过程中的抽样检验:企业应在原材料到货时,对所购买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可以通过随机抽取样品,并进行化学、物理测试等方式来进行。
抽样检验的样品数量和检验内容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采购金额来确定。
4.检验记录和报告:对于每一次采购的原材料,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原材料标准和检验方法。
这样可以为今后的追溯和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5.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如果检验结果显示采购的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拒收不合格品、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调整质量管理体系等方法,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进入到生产过程中。
6.原材料供应商的评估:企业应定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准时情况、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评定,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与供应商合作。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检验制度,可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并减少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合格的原材料也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
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类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材料检验应该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条工程项目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制度,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原材料检验工作应当有专职检验员负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第六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根据工程需要合理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购。
第七条原材料采购应当经过严格的比价和评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障的供应商。
第八条原材料供应商应当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供货。
第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交货方式和时间。
第十条原材料采购应当建立档案,留存相关资料,以备后续查验。
第三章原材料检验第十一条原材料检验应当由专职检验员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原材料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检验结果合格。
第十三条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安全生产,确保检验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原材料检验应当及时公布检验结果,并做好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十五条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供应商处理。
第四章原材料贮存第十六条原材料应当妥善贮存,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发生。
第十七条原材料贮存场所应当符合相关要求,确保原材料质量不受影响。
第十八条原材料贮存应当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原材料质量。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定期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应当逐项核对,确保原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留存相关记录。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严格遵守。
第二十三条对于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部门所有。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
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和规范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使用,提出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采购、检验、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1.原材料采购(1)原材料的采购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选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购。
(2)原材料的供应商需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否则不得进行采购。
(3)采购过程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致,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明文件和发票。
2.原材料检验(1)采购的原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检验过程应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自检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单位,并进行相应处理。
3.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1)原材料的装卸和储存应有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正确。
(2)原材料的储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避免潮湿、日晒等不利于材料质量的情况发生。
(3)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存放情况,确保材料质量以及数量的完整性。
4.原材料的使用(1)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原材料的使用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并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追查和处理。
四、责任和制度执行1.项目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项目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使用和储存等程序进行具体操作和监督。
3.监督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原材料检验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项目质量达标。
五、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制度需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工程项目原材料检查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工程人员认真执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确保企业原材料的质量安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
三、检验内容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表面状况等。
2. 包装检验: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检验,包括封装情况、标识情况等。
3. 取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进行化验分析。
4. 质量检验: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重量、含水率、纯度等参数。
四、样品送检1. 取样方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取样。
2. 样品数量:取样数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3. 样品运输: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
五、检验要求1. 确保检验机构的资质: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2. 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机构应及时出具检验结果,并向企业提供检验报告。
3. 检验结果评估:企业需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如发现不合格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检验结果记录:企业需将每一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以备查证。
六、检验报告管理1. 检验报告审查:企业应对每一份检验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报告存档:检验报告应及时存档,保存一定时间。
七、不合格原材料处理1. 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时,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不合格原材料需进行退货处理,同时进行追溯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八、制度执行1. 企业应为执行本制度制定明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以上是关于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的规定,通过建立和执行此制度,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不断完善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一、前言原材料检验管理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特别关键的一环。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要保证生产制造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牢靠,必需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本文重要介绍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操作要点。
二、原材料检验程序1. 仓库验收全部原材料入库前必需进行仓库验收。
仓库验收程序包括:(1)对于一般原材料的验收,应当按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对于值得注意的紧要原材料,必需进行完全检验。
(2)对于包装袋易受潮的原材料,计量检查合格后尽快放仓库,以免包装袋受潮变形。
(3)仓库验收人员应当认真检查每批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发觉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必需立刻拒收,处理记录,并通知供应商更换或退货。
2. 试验室检验全部原材料入库后,必需进行试验室检验。
试验室检验程序包括:(1)按检验类别进行检验;(2)依据质量标准,对于每批原材料进行批号检验;(3)依据质量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4)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实行措施进行下发,并记入不合格处理记录。
3. 抽检抽检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试验室检验是否合规、检测是否灵敏,从而把握试验室检验的精度和误差范围。
抽检程序包括:(1)由检验员或品管员随机选取已检验的原材料,并提取3份样品;(2)提交指定的外部试验室进行检测;(3)符合标准样品数量超过98%,则视为试验室检测合格。
三、原材料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 记录和证据保管(1)试验室检验记录和抽检记录必需保存3年以上;(2)对于不合格品,必需有充分的制度用于其记录、下发、处理和核查。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对生产质量全过程进行掌控和改进的基础。
每月应当进行数据分析,并发觉问题适时改进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管理制度1. 质量要求(1)原材料必需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公司标准;(2)原材料必需符合供应合同的质量要求。
2. 检验依据和检验程序(1)原材料检验的依据和检验程序必需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标准;(2)试验室应当配备完整的检测设备,全部检测设备必需定期维护。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篇一: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 70cm 的通道。
c、四周垫高 20cm 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工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工程原材料的采购、接收和检验流程,确保所有进场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及工程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供应商。
二、责任主体1. 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负责材料的检验工作。
2. 监理单位应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的材料检验工作,确保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 供应商需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并配合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
三、检验程序1. 材料进场前,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
2. 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时进行初步的外观检查,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标记清晰。
3. 对于需要复检的材料,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取样,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检验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标记隔离,防止其流入施工现场。
四、验收标准1. 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2. 对于特殊材料,还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格书中的要求。
3. 对于检验结果存在争议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仲裁。
五、处理措施1. 对于检验合格的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进行妥善保管。
2.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不得使用于任何施工环节。
3. 对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六、记录与报告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材料检验记录档案,包括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等。
2. 定期向监理单位报告材料检验情况,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3. 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
七、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材料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加强对材料检验制度的宣传,提高全体参与者的质量意识。
八、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本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一、概述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原材料进行的检验制度。
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稳定性。
二、检验内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验标准检验人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并附上检验报告。
2. 物理性能检验对于水泥、砂、石、混凝土等材料,必须进行物理性能检测。
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强度、抗压性能等。
3. 化学成分检验对于混凝土等材料,必须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水泥含量、水分含量等。
4. 外观检验对于钢筋等材料,必须进行外观检测,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材料的锈蚀情况、弯曲度、断面形状等。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采样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对原材料进行采样。
采样时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每批样本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2. 样品标识对于每批采样的样品,必须进行标识,标识中必须包含样品编号、采样日期、厂家名称等信息。
3. 检验样品制备对于每个样品,必须进行制备工作。
具体操作包括将样品破碎、筛选、进行平均混合等处理。
4. 检测操作对每个样品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选择,检测完后,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5.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根据标准来进行评定。
若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则该批次材料可以使用;如果不符合标准,则必须退回生产厂家重新生产和检测。
6. 结果反馈对于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必须对询问者提供该批次原材料的检测结果。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必须及时通知生产厂家并要求其进行质量整改。
建筑工程原材料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批次原材料的检验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必须包括如下内容:•采样日期、编号、批号、厂家名称•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时间、检验结果•评估结果及建议检验记录必须由检验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审核人进行复核确认并进行存档。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保障产品质量,确保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管理。
第三条进厂检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应当与公司的其他质量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进厂检验管理应当实行责任制,相关责任人应当履行相关职责,确保检验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宣传和执行监督。
第七条受检材料的分类与归档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第八条进厂检验应当建立检验档案,留存相关检验报告和记录。
第二章进厂检验的方法和程序第九条进厂检验应当采用逐批检验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进厂检验的程序包括取样、检验、评定和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取样应当采用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第十二条检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用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方法。
第十三条评定应当根据相关标准和公司的质量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合格证明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确保相关证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第十五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验工作的质量和结果。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和评定。
第十八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检验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进厂检验管理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相关责任人的职责第二十条供应商应当保证所提供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的要求,确保其质量安全。
第二十一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履行进厂检验的程序,确保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三条相关责任人应当对检验档案进行管理和归档。
第二十四条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验管理工作。
第五章复检和处理第二十五条对于进厂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立即予以隔离,并通知供货商进行复检。
原材料检验制度
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检验制度是指对进入企业的原材料进行检验、鉴定和评价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原材料是产品生产中的基础,它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安全。
因此,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保护用户权益至关重要。
首先,原材料检验制度应明确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应与产品的质量标准相一致,确保进入企业的原材料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同时,应采用科学、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例如,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应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化学指标检验方法和物理指标检验方法,以确保原材料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其次,原材料检验制度应明确检验的责任和流程。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原材料检验部门或工作岗位,负责对进入企业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操作和解读检验仪器设备的结果。
检验人员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检验部门或人员应与采购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和反馈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使用符合要求。
再次,原材料检验制度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管理机制。
企业应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合格供应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供应商来说,应提供相关资质文件,包括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等,以证明其具备生产和供应原材料的能力和合规性。
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符合企业的采购标准和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中止合作、调整采购策略等,以降低原材料的质量风险。
最后,原材料检验制度应建立相关文档和记录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原材料检验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并编制相应的检验操作方法和标准。
检验记录和结果应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证和追溯。
同时,应建立原材料质量问题的整改和处理制度,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整改,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控制和监督,最大限度减少质量问题对产品的影响。
原材料检验制度1
原材料检验制度1原材料检验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以维护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供应商处采购的原材料。
二、检验要求1. 采购员应在与供应商订购原材料时明确质量要求,并要求供应商出具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如检验证书、品质保证书等)。
2. 收到原材料后,仓库管理员应进行验收,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订单要求,并填写验收记录。
3. 验收过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具体项目根据原材料的类型和质量要求来确定。
4. 若原材料未能通过验收,仓库管理员应将其退回供应商,并填写退货记录。
三、检验仪器和设备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公司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所有的原材料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随时查阅。
检验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所用仪器、检验结果等内容。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制作相应的不合格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供应商管理公司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供应商的评估标准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准时率、售后服务等方面。
六、持续改进公司应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评估并改进原材料检验制度。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检验程序和方法,提升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七、附则本制度的所有内容应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宣贯,并确保其理解和遵守。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制度的主要内容,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每个员工都应遵守制度规定,认真执行检验程序,并及时报告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原材料检验,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
原材料检验制度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202-3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佛山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202-3
项目经理部
原材料检验制度
编制:
复核:
监理:
日期: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佛山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202-3
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
二、引用标准 (1)
三、检验职责及检验程序 (2)
四、材料检验 (4)
五、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10)
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土建工程3202-3项目经理部用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碎石、减水剂、钢材、连接套筒、钢筋焊接的检验程序、检验项目、检测频次、质量要求。
二、引用标准
以上标准都会被修订,修定后执行最新标准。
三、检验职责及检验程序
1.为加强原材料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特制定本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应按批检验和验收,未经检验和验收的材料不得使用。
原材料进场必须有生产厂家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性能、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及产品相应标准规定。
2.检验职责
物设部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检查核对,外观质量有疑问,则由物设部申请质检人员复验。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试验,并出据试验结果报告。
3.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场后,首先由物设部核对质量证明书、材料牌号、品种规格、数量、炉(罐)号、出厂日期、编号、包装及检查外观(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2).经外观质量等项目检验合格后,物设部填写《检验通知单》送试验室,试验室收到《检验通知单》后,到材料库取样送检。
试验结果按规定要求填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合格性能判定,同时将试验结果以“检验通知单”形式通知物设部。
(3).检验结果处理
材料经外观质量检查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验收入库和投入使用。
材料经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不得验收入库。
四、材料检验
1.各种材料的检测参数、检测频率和预估次数见表4-1
表4-1 外委项目一览表
2.主要原材料技术要求
表4-1 钢筋技术指标(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第2部分)
表4-3 水泥技术指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表4-4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技术指标(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表4-5 粗集料技术指标(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表4-6 细集料技术指标(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表4-7 玻璃纤维筋技术参数(设计图纸图号FS03218-S-JG-01-004)
表4-8 EVA防水板技术性能要求
表4-9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
3、焊接接头的检验
(1)检验频次: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牌号、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不足300个接头时,应按一批计算。
(2)检测项目:搭接焊检测抗拉强度,闪光对焊接头检测抗拉强度和冷弯。
(3)检测评定依据:
JGJ/T27-201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4)质量要求:
A:搭接焊试件的拉抻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牌号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②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应呈延性断裂。
当达到上述2项要求时,应评定该批接头为抗拉强度合格。
当试验结果有2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或3个试件均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则一次判定试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件。
复验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当接头试件虽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但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可按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之外,呈延性断裂同等对待。
B:闪光对焊应将受压面的金属毛刺和镦粗凸起部分消除,且应与钢筋的外表齐平。
当试验结果,弯至90度,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应评定该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当3个试件均发生破裂,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不合格品;当有2个试件发生破裂,应进行复验。
注:当试件外侧横向裂纹宽度达到0.5mm时,应认定已经破裂。
4.连接套筒
(1)检验频次: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500也按一批计。
(2)检验项目:型式检验由技术提供单位提交由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形式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
大变形反复拉压。
(3)检验评定方法:按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进行。
现场检验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为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
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
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五、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人员对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物设部,以对供货商进行评价或指导生产改进质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