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输入量(匹)

1845年 4 157

1853年 3 960

1854年 2 720

1855年 1 410

1856年 2 350

A

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

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外贸易缩减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题干反映的深层问题,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探索出现在19世纪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2018·洛阳期中)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故选D项。受国际市场影响,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给外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产地,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提供初级农产品、原料,与近代机器工业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3.(2018·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群情若骛”“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化,故选C项。

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A.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

C.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

D.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72年”,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企业,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并兴办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选B项。

5.(2018·南昌模拟)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像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这表明()

A.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B.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C.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报纸刊登照相馆的广告,可知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仅是上海地区的变化,不能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的结论,故C项错误;经济结构变动表现为小农经济解体,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2018·德阳二诊)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解析:选B。“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李鸿章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

阻力,故选B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材料一中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指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和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对外扩张,以获取更多的生产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可以归纳为经济上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上归纳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思想文化上归纳为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答案(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关系: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加紧对外扩张。

影响: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