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清洗等、消毒方法
食品清洗消毒技术
食品清洗消毒技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食品清洗消毒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食品清洗消毒能有效地除去食品表面的污垢、细菌和病毒,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清洗消毒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一、水清洗消毒法水清洗消毒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清洗消毒方法。
1.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加入适量的清水。
2. 将需要清洗的食品放入清水中,轻轻搅拌,使其表面的污垢浮出。
3. 倒掉脏水,再次加入清水,并按照相同的方法再次清洗。
4.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洗净为止。
二、漂白粉消毒法漂白粉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适用于很多种食品的清洗和消毒。
1.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加入适量的清水。
2. 将需要清洗的食品放入清水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投放。
3. 搅拌均匀,使漂白粉与食品表面充分接触。
4. 浸泡10-15分钟后,将食品取出,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三、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对于一些不易处理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1. 准备一个紫外线消毒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2. 将需要消毒的食品摆放在透明容器中,以确保紫外线照射的均匀性。
3. 将紫外线消毒设备打开,照射时间根据食品的不同而定,一般在2-5分钟之间。
4. 取出食品,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紫外线消毒剩余的残留物没有影响食品的安全。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杀菌和除臭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清洁行业。
1. 准备一个臭氧消毒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2. 将需要消毒的食品放入容器中,确保其密封性。
3. 打开臭氧消毒设备,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操作。
4. 确保食品在臭氧作用下达到一定的时间,一般在20-40分钟之间。
5. 取出食品,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臭氧气味没有对食品产生污染。
综上所述,食品清洗消毒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环节。
常用消毒方法
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 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不耐湿的物品表面不能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 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紫外线消毒法
1、对物体表面的消毒 学校、幼儿园等可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灯管上方装有反射力强的反射罩,一般
要求安装灯管功率不少于2 W/m2,灯管悬挂高度与照射台面距离1.2~1.5 m, 紫外线照射的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直径的1.5~2.0 m。所用紫外线光源强度高 时可适当减少照射剂量,消毒条件不理想时应适当增加照射剂量。
浸泡消毒法
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中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污染的医疗用品、餐饮具、生活用品及衣物等的消毒 2、使用要求: 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官腔内充满消毒剂溶液。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化学消毒法常用试剂
2、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盏30 W紫外线灯管可照射9m2的地面面积,按地面面积大小,可计算出所需紫
外线灯管的功率或盏数。灯管安装于距地面2—2.5 m高处,反射罩向上,照射 室内上层空气,由于空气能自由流动和扩散,可使全室空气都能得到消毒。一 般在室温20~40℃、相对湿度不高于60%时,照射30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
常用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煮沸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的优缺点
杀菌谱广 低毒或无毒 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受有机物及酸碱度影响大 有腐蚀性 不稳定
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量
浸泡 繁殖体200mg/L (1:250) 10min,肝炎、 结核 2000mg/L (1:25)30min。 桌面、地面血迹 1000mg/L (1:50)擦拭。 喷洒 1000mg/L 200~1000ml/m2 30~60min。 特殊病原体污染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种类加大浓度。
只能杀灭细菌繁 殖体(分枝杆菌 除外)及亲脂性 病毒。
物理方法:超声 物理方法:通风
波消毒
换气,冲洗。
化学方法:碘类, 化学方法:单链
醇类和氯己定的 季胺盐类(新洁
复方,醇类和季 尔灭等),双胍
铵盐类的复方, 类(如氯己定)
酚类。
植物类消毒剂,
汞,银,铜等金
属离子消毒剂
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物(包括细菌芽 物,对细菌芽胞
孢)
杀灭达到消毒剂
使微生物的成活 果的方法。
概率<10-6
物理方法:紫外
物理方法:高压 线消毒
蒸汽灭菌,电离 化学方法:含氯
辐射灭菌,等离 消毒剂,含溴消
子体灭菌
毒剂,臭氧,二
化学方法:甲醛, 氧化氯等。
戊二醛,环氧乙
烷,过氧乙酸等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可杀灭和去除细 菌芽胞以外的各 种病原微生物的 消毒方法。
戊二醛的消毒灭菌方法
灭菌: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 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碱性戊二醛的 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 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消毒:一般污染物品浸泡30min,特殊微 生物污染物品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医院环境、物品常用清洁消毒方法
项 目适用范围消毒灭菌方法备注空气消毒1.手术室、血液移植病房等,机械通风正压;2.需要空气隔离的房间(如发热门诊、急诊隔离间、重症隔离间等),机械通风负压,如无前室需要加HEPA或空气消毒;如无机械通风负压,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
3.临床各检查操作室、治疗室:无通风系统或通风系统不畅时,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至少每天2次,每次1小时)。
空气消毒机每半年滤网清洁消毒,每年设备维护。
公共环境座椅扶梯自助机地面等1.无明显污染,每日清洁(自助机屏幕高频接触部位用消毒湿巾纸消毒)。
2.血液体液等污染,立即去除污染后,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液红毛巾或消毒湿巾纸(自助机用消毒湿巾纸)擦拭。
患者单元桌、床、地面等1.公共区域地面无明显污染,用湿式清扫;污染地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
2.患者单元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纸擦拭。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表面,日常清洁以清水为主,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3.血液体液污染,去除污染后,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液红毛巾或消毒湿巾纸擦拭,作用30min。
运行工具推车轮椅1.备用推车轮椅无明显污染,用湿式擦拭;有污染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纸擦拭。
2.使用频率高的推车轮椅,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纸擦拭≥2次/日。
3.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消毒湿巾纸。
4.血液体液污染,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液红毛巾或消毒湿巾纸擦拭,作用30min。
电脑键盘鼠标1.保持清洁,无明显污染。
2.有污染,用消毒湿巾纸等消毒。
3.尽量使用键盘膜,每日清洁和消毒键盘膜。
换药包治疗包等1.非感染患者使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2.感染性疾病患者用后,使用科室用黄色袋包装后外贴“感染物品标签”,送消毒供应中心执行独立清洗后,再纳入统一的清洗、包装和灭菌。
去除非复用杂物无菌持物镊桶1.一次性使用或不使用。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和消毒的方法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和消毒的方法一、 清洗和消毒概念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物去掉。
“污物”确切的说就是存于食品接触表面为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
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消毒剂破坏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其它微生物的数量。
注意所有表面未经“清洗”,消毒剂是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
1、常用清洗药物:水、碱、酸、软化剂等。
水:要求是无微生物、中性 PH 值和低矿物成分,一般要软化和消毒处理; 清洗消毒用水最好包括热水和冷水,而且压力较大。
对人工清洗来说, 热水的温度应最低 82 ℃或更高。
NaOH :作为普通清洗剂使用的最强碱,1 的 NaOH 溶液 PH 值大约为 13。
由于 NaOH 的高 PH 值,它对溶解蛋白质特别有效,也可以皂化脂肪。
Na 2CO 3:中强碱,其 1 水溶液 PH 值约为 11。
其乳化脂肪、溶解蛋白质的能力一般。
对铝、锡、锌腐蚀性很强。
由于会产生 CaCO 3 沉淀,所以不适用于硬水。
HNO3:强酸,1 水溶液 PH 约为 1,对去除矿物质盐沉淀非常有效,也可以溶解一些蛋白质,HNO3对不锈钢、铝具有保护性,但会腐蚀铬、镍、锡材料。
HNO3具有杀菌作用;H3PO4:中强酸,其 1 水溶液 PH 值约为 3。
腐蚀性比 HNO3弱得多。
因此被广泛用作酸请洗剂。
柠檬酸、醋酸、草酸:弱酸,PH 约为 4.5,主要用于非不锈钢材料的清洗,草酸特别适用于地板等锈斑的去除。
软化剂:当用硬水清洗时,碱液中会出现沉淀,防止:使用软水或添加试剂形成钙、镁的可溶性化合物。
2、清洗方法:有人工清洗和现场(Clean-In-Place)清洗,两种方式:现场(Clean-In-Place)清洗: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 ℃)送入,时间 3-5min。
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碱洗涤剂(0.5~1 )水温60~80 ℃,时间 10-20min。
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时间 5-10min。
医院环境、物表等的常用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物表等的常用清洁消毒方法一、规范的目的规范医院环境、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保障清洁医疗和患者安全。
二、定义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2、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4、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三、内容1、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4)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6)医务人员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7)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8)清洁工具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推荐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10)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等,清洁工作结束后进行手卫生。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医院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以供参考。
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1.空气质量消毒(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对空气进行消毒。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物体表面消毒(1)日常清洁:使用湿式清洁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清洁剂。
(2)特殊清洁: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等,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如使用塑料薄膜等。
(3)患者出院清洁:患者出院时,对整个清洁单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等。
二、常用物品清洁消毒1.体温计:使用后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2.止血带:使用后先清洁(可加入适当清洁剂),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由供应室负责回收、清洁、消毒、干燥下送。
3.血压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袖带每周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
4.听诊器:定期清洁,可用75%酒精擦拭或消毒液浸泡。
5.医疗设备仪器:根据设备特性进行清洁消毒,参考设备说明书。
6.抹布:每个清洁单元使用一块抹布,不同区域的抹布应专区专用。
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在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清洁手套等。
2.清洁剂选择:根据物品材质和清洁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避免损坏物品表面。
3.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消毒时间:遵循消毒剂要求的最低作用时间,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5.清洁消毒记录:记录清洁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总之,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措施。
生产食品行业中常用清洗消毒方法
生产食品行业中常用清洗消毒方法1. 引言在生产食品行业中,保持生产设备和场地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清洗和消毒是防止食品交叉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2. 清洗方法2.1 湿拖清洗湿拖清洗是最常见的清洗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地板、墙壁、天花板等大面积的清洗。
使用湿拖清洗,首先需要将清洁剂加入水中,然后用拖把蘸取清洁液来清洗目标表面。
清洁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去除污垢和细菌,从而使表面清洁卫生。
2.2 洗涤机清洗洗涤机清洗是适用于生产线上的设备和容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高压水流和清洁剂来清洗设备表面。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附着在设备表面上的污垢和细菌,提高设备的卫生程度。
2.3 清洗剂选择在选择清洗剂时,需要考虑到清洁效果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常用的清洗剂包括碱性清洁剂、酸性清洁剂和中性清洁剂。
碱性清洁剂适用于清洁油脂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酸性清洁剂适用于清洁矿物质沉积和水垢,中性清洁剂适用于对设备表面不产生腐蚀的清洁。
3. 消毒方法3.1 热消毒法热消毒法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它利用高温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食品生产行业中,常用的热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水消毒和蒸汽消毒。
高温水消毒是将设备和容器放入预热的高温水中,以达到一定时间和温度的要求。
蒸汽消毒是使用蒸汽对设备和容器进行消毒。
3.2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这些化学药剂可通过杀灭微生物和破坏其细胞结构来达到消毒的目的。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浸泡时间的控制,以确保消毒效果并避免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3.3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食品生产行业中,紫外线消毒常用于空气消毒和水消毒。
通过将设备和容器暴露在紫外线下,可以快速、高效地消毒。
4. 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清洗和消毒前,必须先清除表面的可见污垢。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清洗、消毒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食品中毒事件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清洗操作规程1.1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根据清洗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如碱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或中性清洗剂。
1.2 清洗前处理:在进行清洗前,先将清洗对象表面的杂物去除,如食物残渣、油污等。
1.3 清洗方法:根据清洗对象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清洗方法,如擦拭、浸泡、冲洗等。
二、消毒操作规程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需要消毒的物品或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氯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
2.2 消毒前处理:在进行消毒前,先将物品或场所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以提高消毒效果。
2.3 消毒方法:根据需要消毒的物品或场所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熏蒸等。
三、清洗、消毒频率3.1 定期清洗、消毒:根据物品或场所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制定清洗、消毒的频率,保持物品或场所的清洁卫生。
3.2 物品分类清洗、消毒:根据物品的不同用途和接触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3 常规检查:定期对清洗、消毒操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四、清洗、消毒人员培训4.1 岗前培训:对从事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操作规程、清洗剂、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
4.2 定期培训: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更新操作规程、消毒剂等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4.3 操作规程宣传:加强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的宣传,提高员工对清洗、消毒工作的重视和执行情况。
五、清洗、消毒记录5.1 记录内容:对清洗、消毒操作进行记录,包括清洗、消毒时间、清洗、消毒人员、清洗、消毒剂的使用量等。
5.2 存档管理:对清洗、消毒记录进行存档管理,定期进行档案整理和归档,以备查阅。
5.3 定期检查:定期对清洗、消毒记录进行检查,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常用清洗消毒方法
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剂和消毒药物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硷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以喷射力洗涤效果更好;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等作用;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和器具、容器的消毒;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二、清洗、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法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称为物理消毒法;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1、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食品被污染的机会;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冲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去污目的;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廉价的优点;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取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煮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3、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5电伏的电磁辐射波,在短波段附近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力;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利用紫外线杀菌是用人工制造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的;2电离辐射消毒: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硷、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 ,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等;2、醇类:75%乙醇消毒;3、酸类:常用的有乳酸;4、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一、食品从业人员手的清洗、消毒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手与食品接触最多,是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并以皮肤皱褶处及指尖为多;在皮肤的汁腺、毛囊和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的不同,通常将皮肤上的细分为暂住菌和常驻菌两类;暂驻菌位于皮肤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定,暂驻菌和常驻菌可以互相转化, 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暂驻菌就会进入毛发、汁腺和皮脂腺内,变成常驻菌;一般说经常注意手部皮肤清洁的人,其皮肤上细菌数量和种类要比不注意者少得多;污染手指的细菌严重有碍食品卫生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健康人的鼻腔存在较多,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被污染;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手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被污染的可能;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等肠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大便后手被污染,如在大便后所用的卫生纸张数少,手指就可能被污染;在报告,经营鱼、肉类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50%以上,经营副食品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64%;也有报告,生产糕点人员的手有80%以上检出大肠菌群;而一般市民及工人手上大肠菌检出分别为13%和8%,因此科学的洗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彻底的洗手方式应该是:1、在手上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仔细刷要剪去指甲;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3、把消毒肥皂液滴或含氯消毒液在手上数滴,双手涂擦进行消毒;4、暖风吹干;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1、工作开始前;2、大小便以后;3、休息以后;4、打电话后;5、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6、洗手后经过2h继续烹饪加工时;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如冷拼间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 二、CIP洗涤CIP洗涤是Cleaning in palace的简称,亦称装置式洗涤;将进行洗涤的设计装置设备纳入生产设备整体,省力、经济、高效;能随进自动的运转对加工机械、管道、容器进行洗涤 ;CIP装置最早应用于乳民制品加工行业,目前已广泛应用各种饮料行业;食品加工机械的管道设备、容器等设备与CIP装置相连,从喷射头喷射出水及洗涤液或杀菌液,从而进行自动洗涤;洗涤过程依靠指令程序可以自动化进行;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送入;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硷洗涤剂~1%水温60~80℃;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第四工序:用含有效氯150~300mg/L的有效氯溶液杀菌;因前三工序去除了大部分污垢和微生物,残留的微生物被消毒15min;第五工序:最终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杀菌剂,用清水进行短时间冲洗;以上整个程序大约进行60min,完全自动化使用药剂消耗亦少,并可根据需要选择调整时间和用药,CIP洗涤其杀菌效果比依靠人工方式可靠;三、食品加工场所空气消毒食品加工场所指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如熟肉的凉放间,饮食业的冷拼间,快餐制做间,冷食的制作间和包装间,糕点裱花蛋糕、面包、糖果的包装间,乳粉、豆粉、麦乳精等固体饮料的包装间,各种凉果的生产制作间等,这些加工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及微生物是造成食品污染,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这些场所空气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乳酸薰蒸三种;一空气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附着于微小的尘埃上、小水滴雾滴内;过滤机制主要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水雾滴等随气流运动直接碰撞于过滤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重力作用沉除而粘附于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静电作用纤维带有静电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于滤材上;空气过滤使用的过滤介质其孔隙小于细菌或孢子,空气通过时,微生物被阻留在介质一侧;有的过滤介质的孔经间隙大于微生物,为了达到所需的除菌效果,介质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发挥对空气中颗粒的拦截作用;食品制造中,特别是包装工序,应该进行无菌净化包装时,要求有净化的环境净化室, 共中的净化装置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净化室是把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再净化进入特定的环境,经热杀菌后的食品进入该环境冷却后包装;这里的食品包装净化环境相当于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可做到无菌包装;二紫外线杀菌目前所使用的紫外线杀菌灯是以波长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幅射,照射能量能产生激发作用;紫外线照射杀菌是使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发生化学变化而死亡;紫外线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紫外线杀菌必须选择合适的波长波长效果最好并需要有足够的杀菌时间,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因此必须直接照射到微生物表面或物体表面才能起到杀菌作用;由于紫外线可以透过澄清、透明的水,因此可以用于生产用水的消毒;另外,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到温度适宜温度20~40℃,湿度60%以下、悬浮物、有机物等的影响;由于空气几乎不吸收紫外线,因此紫外线杀菌灯会产生量大的杀菌效果;原则上有一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都可以安装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对空气的消毒多用固定式照射法;在紫外线杀菌灯管上装以反光罩会增强杀效果;固定式照射是将紫外线灯装挂于天花板下略高于人的头顶处,向下照射正向照射或固定于墙壁上侧向照射;此类照射虽然只照到局部空气,但由空气的对流可使全室空气得到消毒;正向照射或侧向照射对空气的消毒效果较好;但由于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此类装置仅适用于无人在的情况下使用;反向照射间接照射即将紫外线杀菌灯固定吊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灯管下安装金属反光罩,使光线反射天花板上,安装在墙壁上的反光罩斜向上方,使紫外线照射在与水平面3°~8°角左右范围内,这样,上部空气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在上下层空气对流交换人工或自然时,全部空气到会得到消毒;屏幕式照射是建筑物出口的门框上安装带有反光罩的紫外线灯,以形成一道紫外线屏障,一个出入口可安装数支紫外线杀菌灯管,空气经过这种屏障,其中的微生物被杀死;移动式照射是对没有安装固定紫外线灯的场所,可用能移动的紫外线灯进行照射,在无人场所,可用装在活动灯架上的紫外线灯做暴露照射;灯架上可装数支紫外线灯,每支灯均可用反光罩调节照射的方向;对有人在的场所,不宜有暴露式照射,可改用通过式照射,即设有紫外线杀菌风筒,紫外线风筒是用2~4支紫外线灯管装于直径30cm的铝制圆筒内,在一端装风扇;这种装置依靠风扇使空气通过紫外线风筒将空气消毒;对室内局部空气消毒时,如各种食品的分割、灌装、包装、装罐、等操作室内空气,对餐馆、饭店的冷凉拼间等可该工序部位可玻璃、塑料等建筑材料包围起来,其间安装杀菌紫外线灯;对需要安装紫外线进行杀菌的场所,必须安装的杀菌灯数按下式求得:式中N——须装置的杀菌灯数V——室内容积m3H——杀菌灯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mF——15W灯管下吊型15W灯管挂壁型室内空气消毒采用上下交换形式没有其他污染情况所装置的杀菌灯管数对大肠菌经5min照射后均可杀灭99%;对一般细菌照射20min可杀灭99%;实际进行消毒时应在工作前提前10min 或更长时间开灯杀菌,以保持稳定状态;紫外线对物体表面杀菌具有特殊意义,如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工作台面、切熟食品的墩、板及其工具、容器及必须进行消毒的纸张、塑料包装的表面均可使用紫外线实施杀菌消毒,但紫外线穿透性能差,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对照射不到的部位没有杀菌作用;对工具、厨房用器具实施表面消毒时,必须洗净除去污物,否则杀菌效果就要降低;使用紫外线灯实施表面消毒,应在灯管上部安装反光罩,将紫外线反射到下面的拟消毒表面;灯管安装应距离被消毒物1m左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2m处,时间为30min;三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达到消毒目的;该方法既可用于处理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亦可用于处理污染的表面;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定期实施熏蒸消毒,以保证生产场所及空气的清洁;1乳酸熏蒸乳酸是无色至浅黄色糖浆状液体,沸点122℃,蒸发时加热至150℃左右;当乳酸在空气中浓度为m3时,经40s可杀灭绝大多数细菌;浓度低于m3时,杀菌效果降低, 实际应用时在25~30m的空间,用乳酸4~5ml加等量水,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2~3h; 消毒时最适相对湿度60~80%,低于60%效果下降;2甲醛熏蒸甲醛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体,其沸点℃,易溶于水和乙醇;40%甲醛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甲醛气体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对消毒物品无损害, 对人安全,使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在一般密闭情况下对经营场所内空气,亦可对场所内墙壁、机械设备等表面消毒;对污染严重的霉斑有良好效果;甲醛气体消毒简便易行,多以煮沸福尔马林,将福尔马林置于陶瓷或玻璃或金属器皿中,直接在火源上加热蒸发;药液蒸发完毕后,应及时撤除火源;消毒使用量一般为18ml/m3;要求消毒环境湿度保持在70~90;必要时可加水煮沸保持湿度;密闭24h;应用甲醛气体消毒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和特殊臭味,应用在食品生产加工场所要注意室内不可存在食品,并提好个人防护;3过氧乙酸薰蒸过氧乙酸过醋酸为高效灭菌剂;为无色透时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易挥发,沸点110℃, 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适用于密封较好的房间内污染表面的处理;常用的过氧乙酸为20%溶液;过氧乙酸蒸气的产生方法是使用陶瓷或搪瓷或玻璃容器加热;使用环境宜在20℃,相对湿度70~90%,使用剂量为过氧乙酸1g/m3,熏蒸时间60~90min;达到规定时间后,要通风排气;四、食品加工用抹布、毛巾、菜板、菜刀的清洗消毒抹布具有良好的吸污力和吸水力,在含水状态下,易形成细菌繁殖灶;其污染情况多和菜板、墩、菜刀相同,有报告污染细菌达到104~8/cm2,大肠菌群达104~6/cm2;因此每天应当进行清洗、消毒;根据场所、使用目的应准备大量专用抹布分别使用;抹布的清洗、消毒过程是:1、用加洗涤剂的热水洗净;2、反复的涮洗;3、煮沸消毒30min;4、热风机干燥或太阳干燥;5、保洁存放;食品加工过程使用的毛巾应参照抹布消毒分别进行清洗消毒;菜刀应每日清洁,做到光亮洁净,并用75%酒精擦拭消毒;餐饮业菜板墩的清洗、消毒应经常进行;由于木制菜板吸湿性的物点,食品的浸出物和水、细菌可一起被吸入浸进,往往成为细菌的良好滋生地;无论怎样清洗,其效果也是在表面;因此木质菜板经常用刀刮除菜板上的油污、杂物;并用150~300mg/L有效氯消毒液洗消毒或用沸水浸烫5min以上;消毒后或浸烫后菜板立即晾放,保持清洁;2004/1/13。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清洗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食品中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加工出来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品加工清洗和消毒方法。
清洗方法清洗是指将食品加工设备和环境表面上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洗方法:水清洗水清洗是最常用的清洗方法之一。
将设备和环境表面用水冲洗,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和杂质。
清洗过程中,需注意用清洁刷将污垢彻底刷洗干净,可加速清洗效果。
此外,水清洗后要用清水将残留物清理干净。
钢丝球清洗钢丝球清洗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清洗方法,适用于设备表面和环境表面上附着的严重污渍。
其清洗原理是用磨擦去除杂质和污渍。
但需注意,钢丝球清洗容易对设备表面造成损伤,还会将钢丝残留在设备表面上,可能会污染食品。
蒸汽清洗蒸汽清洗是用高温高压蒸汽清洗设备和环境表面的方法。
其清洗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去除表面的污渍和细菌,具有快速、高效的清洗效果,可以达到无化学残留的清洗效果,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操作。
碱性清洗碱性清洗是用碱性物质治理设备和环境表面上的杂质和污染物。
碱性清洗一般使用碱性溶液,并在高温下进行,可有效去除油污和有机废物,但也可能会对设备表面造成腐蚀。
消毒方法除了清洗外,消毒也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杀灭设备表面和环境表面上的微生物,减少下一次加工的污染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毒方法:热消毒热消毒是将设备和环境用高温水蒸汽、沸水或火燃烧等方式进行消毒。
常用的高温水消毒温度要达到100℃以上,可杀死细菌和病毒,但可能对某些设备造成损伤。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
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比较彻底,并且价格便宜,在食品加工业普遍使用。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将紫外线照射于设备表面和环境表面上,紫外线的波长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壁和DNA,在消毒过程中不会对设备造成损伤。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三篇篇一: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方法及步骤1、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毛巾及床上用品等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毛巾等棉织品、耐热拖鞋的消毒。
3、紫外线消毒柜:可用刀剪、推剪、塑料用品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
包括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方法。
1、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面盆、饮具、塑料用品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消毒液的配制:每10克消毒灵(优氯净)加入16公斤水中、漂白精片1片加入1.6公斤水中。
2、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消毒液的配制:每10克消毒灵(优氯净)加入4公斤水中、漂白精片1片加入0.4公斤水中。
3、使用浓度75%的乙醇(酒精)可用于操作人员手部和高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4、物体表面消毒:采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60分钟。
消毒液的配制:每10克消毒灵(优氯净)加入8公斤水中、漂白精片1片加入0.8公斤水中。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三、保洁方法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及时放入用具保洁柜内,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用具保洁柜内。
四、化学消毒注意事项1、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2、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的消毒大桶带有刻度,用于配制消毒液。
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30分钟。
6、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清洗、消毒是保持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清洗操作规程1.1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选择适合清洗物品的清洁剂,如洗洁精、消毒液等。
1.2 涂抹均匀:将清洁剂均匀涂抹在要清洗的物品表面,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被覆盖到。
1.3 用力擦洗:使用力度适中的刷子或者布擦洗物品表面,去除污垢和细菌。
二、消毒操作规程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需要消毒的物品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水等。
2.2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要求,确保物品被充分消毒的时间。
2.3 消毒方法:可以通过浸泡、喷洒、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确保每一个部份都受到消毒。
三、清洗、消毒频率3.1 定期清洗:对于常用物品,建议每天进行清洗,保持干净卫生。
3.2 特殊情况清洗:如有污渍或者异味,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3.3 定期消毒:对于易感染病菌的物品,如厨房用具、医疗器械等,建议定期进行消毒。
四、清洗、消毒注意事项4.1 保护皮肤: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应佩戴手套,避免皮肤接触清洁剂和消毒剂。
4.2 通风: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4.3 分开存放:清洗、消毒剂应远离食品、药品等易受污染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五、清洗、消毒效果检测5.1 使用检测工具:可使用消毒效果检测纸、培养皿等工具检测消毒效果。
5.2 定期检测: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消毒标准。
5.3 调整操作: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清洗、消毒操作,保证环境卫生。
结语: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是保持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循以上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希翼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提高清洗、消毒操作的效果和效率。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标题: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清洗和消毒是保持环境卫生和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洗、消毒的操作规程。
一、清洗操作规程1.1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选择适合的清洁剂,如洗涤剂、消毒液等。
1.2 清洗前准备:将清洁剂按照说明书比例稀释,准备好清洗用具,如刷子、抹布等。
1.3 开始清洗:先用清水将表面污垢冲洗干净,再涂抹适量清洁剂,用刷子彻底清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消毒操作规程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次氯酸钠等。
2.2 消毒前准备:将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比例稀释,准备好消毒用具,如喷壶、擦拭布等。
2.3 开始消毒:将消毒剂均匀喷洒或者擦拭在需要消毒的表面上,保持一定时间,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或者自然晾干。
三、清洗、消毒频率3.1 定期清洗:对于常用的物品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以保持卫生。
3.2 定期消毒:对于易受污染或者时常接触人群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3.3 特殊情况处理:如有传染病患者接触的物品,应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传播疾病。
四、清洗、消毒注意事项4.1 防护措施: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2 避免混用:清洗剂、消毒剂不宜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4.3 存放注意:清洁剂、消毒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日晒和潮湿。
五、清洗、消毒效果评估5.1 观察效果:清洗、消毒后应观察表面是否干净,无异味。
5.2 使用检测工具:可使用生物指示剂或者化学检测剂检测清洗、消毒效果。
5.3 定期检查: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结语:正确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遵循规程,定期清洗、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希翼本文的介绍可以匡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清洗、消毒操作。
常见物品消毒方法
1、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90℃5分钟或93℃3分钟);
2、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晾干备用
1、湿化瓶每周消毒更换1次。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2、一次性吸氧装置每周更换一次。
类别
消毒物品
清洁
消毒与灭菌方法
更换频率
病历夹、病历车
保持清洁
必要时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1、每周擦拭
2、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处理
病历夹不应带入病房
门窗、墙壁、桌椅、楼梯扶手
清水擦拭,保持无尘和清洁
必要时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一用一灭菌
应取消在手术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
1、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2、穿刺针内腔用高压(气)水枪冲洗、超声波清洗
1.、压力蒸汽灭菌2、可选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3.、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一用一灭菌
镀铬器械、眼科精细器械不适宜采用超声波清洗。
腔镜及附件(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宫腔镜、胆道镜等)
医护人员外科手术前均应外科洗手
1、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污垢和皮肤的皱褶处;2、不主张长时间刷洗双手;3、采用免洗外科消毒剂前的干手可采用清洁纸巾;4、需冲洗的消毒剂应用净化水做最后冲洗,并用无菌纸巾或灭菌小毛巾擦干
一般科室常用器械类
杯、钳、罐、盘、碗;
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
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
1、压力蒸汽灭菌
1、口腔护理2次/日
2、每次鼻饲营养液前后均用温开水冲洗,末端用纱布包裹固定
留置尿管
一次性无菌包装,不得重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剂和消毒药物(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
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
(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硷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以喷射力洗涤效果更好。
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
(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等作用。
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
(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
(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和器具、容器的消毒。
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
二、清洗、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法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称为物理消毒法。
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1、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食品被污染的机会。
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冲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去污目的。
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廉价的优点。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取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煮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
3、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5电伏)的电磁辐射波,在短波段(240.0-280.0mm)附近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力。
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253.7nm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
利用紫外线杀菌是用人工制造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的。
(2)电离辐射消毒: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
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硷、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醇类:75%乙醇消毒。
3、酸类:常用的有乳酸。
4、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一、食品从业人员手的清洗、消毒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手与食品接触最多,是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
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
并以皮肤皱褶处及指尖为多。
在皮肤的汁腺、毛囊和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的不同,通常将皮肤上的细分为暂住菌和常驻菌两类。
暂驻菌位于皮肤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定,暂驻菌和常驻菌可以互相转化,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暂驻菌就会进入毛发、汁腺和皮脂腺内,变成常驻菌。
一般说经常注意手部皮肤清洁的人,其皮肤上细菌数量和种类要比不注意者少得多。
污染手指的细菌严重有碍食品卫生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健康人的鼻腔存在较多,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被污染。
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手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被污染的可能。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等肠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大便后手被污染,如在大便后所用的卫生纸张数少,手指就可能被污染。
在报告,经营鱼、肉类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50%以上,经营副食品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64%。
也有报告,生产糕点人员的手有80%以上检出大肠菌群。
而一般市民及工人手上大肠菌检出分别为13%和8%,因此科学的洗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彻底的洗手方式应该是:1、在手上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仔细刷(要剪去指甲);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3、把消毒肥皂液滴(或含氯消毒液)在手上数滴,双手涂擦进行消毒;4、暖风吹干。
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
1、工作开始前;2、大小便以后;3、休息以后;4、打电话后;5、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6、洗手后经过2h继续烹饪加工时。
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如冷拼间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
CIP洗涤CIP洗涤是Cleaning in palace的简称,亦称装置式洗涤。
将进行洗涤的设计装置(设备)纳入生产设备整体,省力、经济、高效。
能随进自动的运转对加工机械、管道、容器进行洗涤。
CIP装置最早应食品加工机械的管道设备、容器等设备与CIP装置相连,从喷射头喷射出水及洗涤液或杀菌液,从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硷洗涤剂(0.5~1%)水温60~80第四工序:用含有效氯150~300mg/L的有效氯溶液杀菌。
因前三工序去除了大部分污垢和微生物,残留的微生物被消毒(15min)以上整个程序大约进行60min,完全自动化使用药剂消耗亦少,并可根据需要选择调整时间和用药,CIP三、食品加工场所空气消毒食品加工场所指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如熟肉的凉放间,饮食业的冷拼间,快餐制做间,冷食的制作间和包装间,糕点裱花蛋糕、面包、糖果的包装间,乳粉、豆粉、麦乳精等固体饮料的包装间,各种凉果的生产制作间等,这些加工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及微生物是造成食品污染,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这些场所空气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乳酸薰蒸三种。
(一)空气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附着于微小的尘埃上、小水滴(雾滴)内。
过滤机制主要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水雾滴)等随气流运动直接碰撞于过滤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重力作用沉除而粘附于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静电作用(纤维带有静电)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于滤材上。
空气过滤使用的过滤介质其孔隙小于细菌或孢子,空气通过时,微生物被阻留在介质一侧。
有的过滤介质的孔经间隙大于微生物,为了达到所需的除菌效果,介质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发挥对空气中颗粒的拦截作用。
食品制造中,特别是包装工序,应该进行无菌(净化)包装时,要求有净化的环境(净化室),共中的净化装置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净化室是把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再净化进入特定的环境,经热杀菌后的食品进入该环境冷却后包装。
这里的食品包装净化环境相当于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可做到无菌包装。
(二)紫外线杀菌目前所使用的紫外线杀菌灯是以253.7nm波长紫外线。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幅射,照射能量能产生激发作用。
紫外线照射杀菌是使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发生化学变化而死亡。
紫外线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杀菌必须选择合适的波长(253.7nm波长效果最好)并需要有足够的杀菌时间,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因此必须直接照射到微生物表面或物体表面才能起到杀菌作用。
由于紫外线可以透过澄清、透明的水,因此可以用于生产用水的消毒。
另外,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到温度(适宜温度20~40℃),湿度(6 0%以下)、悬浮物、有机物等的影响。
由于空气几乎不吸收紫外线,因此紫外线杀菌灯会产生量大的杀菌效果。
原则上有一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都可以安装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对空气的消毒多用固定式照射法。
在紫外线杀菌灯管上装以反光罩会增强杀效果。
固定式照射是将紫外线灯装挂于天花板下略高于人的头顶处,向下照射(正向照射)或固定于墙壁上侧向照射。
此类照射虽然只照到局部空气,但由空气的对流可使全室空气得到消毒。
正向照射或侧向照射对空气的消毒效果较好。
但由于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此类装置仅适用于无人在的情况下使用。
反向照射(间接照射)即将紫外线杀菌灯固定吊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灯管下安装金属反光罩,使光线反射天花板上,安装在墙壁上的反光罩斜向上方,使紫外线照射在与水平面3°~8°角左右范围内,这样,上部空气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在上下层空气对流交换(人工或自然)时,全部空气到会得到消毒。
屏幕式照射是建筑物出口的门框上安装带有反光罩的紫外线灯,以形成一道紫外线屏障,一个出入口可安装数支紫外线杀菌灯管,空气经过这种屏障,其中的微生物被杀死。
移动式照射是对没有安装固定紫外线灯的场所,可用能移动的紫外线灯进行照射,在无人场所,可用装在活动灯架上的紫外线灯做暴露照射。
灯架上可装数支紫外线灯,每支灯均可用反光罩调节照射的方向。
对有人在的场所,不宜有暴露式照射,可改用通过式照射,即设有紫外线杀菌风筒,紫外线风筒是用2~4支紫外线灯管装于直径30cm的铝制圆筒内,在一端装风扇。
这种装置依靠风扇使空气通过紫外线风筒将空气消毒。
对室内局部空气消毒时,如各种食品的分割、灌装、包装、装罐、等操作室内空气,对餐馆、饭店的冷(凉)拼间等可该工序部位可玻璃、塑料等建筑材料包围起来,其间安装杀菌紫外线灯。
对需要安装紫外线进行杀菌的场所,必须安装的杀菌灯数按下式求得:式中N——须装置的杀菌灯数V——室内容积(m3)H——杀菌灯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m)F——15W灯管下吊型1.5-1.815W灯管挂壁型0.7-0.9室内空气消毒采用上下交换形式(没有其他污染情况)所装置的杀菌灯管数对大肠菌经5min照射后均可杀灭99%。
对一般细菌照射20min可杀灭99%。
实际进行消毒时应在工作前提前10min 或更长时间开灯杀菌,以保持稳定状态。
紫外线对物体表面杀菌具有特殊意义,如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工作台面、切熟食品的墩、板及其工具、容器及必须进行消毒的纸张、塑料包装的表面均可使用紫外线实施杀菌消毒,但紫外线穿透性能差,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对照射不到的部位没有杀菌作用。
对工具、厨房用器具实施表面消毒时,必须洗净除去污物,否则杀菌效果就要降低。
使用紫外线灯实施表面消毒,应在灯管上部安装反光罩,将紫外线反射到下面的拟消毒表面。
灯管安装应距离被消毒物1m左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处,时间为30min。
(三)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达到消毒目的。
该方法既可用于处理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亦可用于处理污染的表面。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定期实施熏蒸消毒,以保证生产场所及空气的清洁。
(1)乳酸熏蒸乳酸是无色至浅黄色糖浆状液体,沸点122℃,蒸发时加热至1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