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1-2012教材课程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教材(1)
• 方法 –清洗 重复使用的物品应由消毒供应 室(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 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 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器械、 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及无 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 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 方法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 洁或消毒布巾擦拭。不同患者 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 及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统一 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4 管理要求
新增加内容
• 应制定消毒与灭菌制度,并具 体落实。
• 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 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 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 以下要求。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 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 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执行本规范11的规定。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 灭菌方法 –耐热、耐湿: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菌方 法。 –不耐热、耐湿: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 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消毒剂 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
手术缝线的灭菌
• 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 应的灭菌方法。 • 注意事项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 菌使用。
•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 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 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 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 、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 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卫生部关于发布《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等8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卫⽣部关于发布《临床⽣物化学检验常规项⽬分析质量指标》等8项推荐性卫⽣⾏业标准的通告
⽂号:卫通[2012]23号
颁布⽇期:2012-12-25
执⾏⽇期:2013-08-01
时效性:现⾏有效
效⼒级别:部门规章
现发布《临床⽣物化学检验常规项⽬分析质量指标》等8项推荐性卫⽣⾏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WS/T 403-2012 临床⽣物化学检验常规项⽬分析质量指标
WS/T 404.1-2012 临床常⽤⽣化检验项⽬参考区间第1部分:⾎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氨酰基转移酶
WS/T 404.2-2012 临床常⽤⽣化检验项⽬参考区间第2部分:⾎清总蛋⽩、⽩蛋⽩
WS/T 404.3-2012 临床常⽤⽣化检验项⽬参考区间第3部分:⾎清钾、钠、氯
WS/T 405-2012 ⾎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WS/T 406-2012 临床⾎液学检验常规项⽬分析质量要求
WS/T 407-2012 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性验证指南
WS/T 408-2012 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
上述标准⾃2013年8⽉1⽇起施⾏。
特此通告。
卫⽣部
2012年12⽉25⽇
备注:
本条例⽣效时间为:2013.08.01,截⾄2022年仍然有效
最近更新:2021.12.03。
献血场所配置要求
∙1拼音∙2英文参考∙3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 术语和定义∙ 6.1 3.1 献血场所 blood donation session∙ 6.2 3.2 固定献血场所 fixed blood donation session∙ 6.3 3.3 临时献血场所 temporary blood donation session ∙ 6.4 3.4 献血车 blood donation mobile∙7 4 献血场所数量∙8 5 献血场所选址∙9 6 献血场所布局∙107 固定献血场所面积∙119 献血场所设施∙11.19.1 供电∙11.29.2 室内温度调节与空气消毒∙11.39.3 给排水∙11.49.4 消防∙11.59.5 信息∙11.69.6 洗手∙11.79.7 献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11.89.8 无偿献血宣传∙1210 献血场所设备和器具∙1311 献血场所关键物料1拼音WS/T 401-2012 xiàn xuè chǎng suǒ pèi zhì yào qiú2英文参考Requirements for allocation of blood donation sessionsICS 11.020C 05WS/T 401-2012献血场所配置要求《献血场所配置要求》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3日卫通〔2012〕21号发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浙江省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永建、王鸿捷、盂忠华、林豪、赖东生、曾嘉。
献血场所配置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献血场所配置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政区划没置献血场所。
血液管理相关标准的学习
献 血 场 所 配 置 要 求实施要点
01
添加标题
明确了献血场所 的定义和分类。
02
添加标题
详细规定了献血 场所Biblioteka 置要求。03添加标题
更细,具有较好 的操作性。
献血场所
PART ONE
献血者提供献血前健康征询、健康检 和血液采集等献血服务的场所。献血 所分为固定献血场所、临时献血场所 献血车三种类型。
部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颁布日期: 2012年5月 11日
实施日期: 2012年07月 01日
发布单位:中 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 部
血站技术操 作规程
颁布日期: 2011年12月31日(第二 次颁布2013年1月)
实施日期:2012年06月01日
年献血人次为8万~12万的,宜设立8个~12个献血场所,其中至少应有6个~ 10个献血屋。
6 年献血人次为12万以上的,每增加1万~2万人次,宜增设1个~2个献血场 所,其中至少应增设1个献血屋。
1. 5献血场所选址 2. 宜选择附近没有污染源、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方便献血者的地点。 3. 献血场所布局 4. 宜分别设置献血者健康征询与检查区、血液采集区和休息区。 5. 固定献血场所面积 6. 1 日献全血人数在60人及以上的,宜设置4个以上采血位,总面积宜在90 m2以上。 7. 2 日献全血人数在60人以下、20人以上的,宜设置3个~4个采血位,总面积宜在60 m2以
3、成分制备
条款
内容
关注点
3.7.1
使用联袋制备时, 在原袋和转移袋分 离之前,应当检查 每个血袋上献血条 码的一致性。宜采 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核对,以避免人为 差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1-2012
4.2.2 血液运输箱
• 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 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时,不得使用-65℃或以
下温度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固定冰点材料应放
置在血液的最上层,并且不得与血液直接接触。 • 运输血小板时,需特殊固定冰点材料;或用20℃~
24℃盛装液体的密闭容器代替。 • 运输冰冻血浆、冷沉淀时,使用-18℃或以下温度条件
• 4.3.3 运输血小板:尽可能维持在 20℃~24℃。
• 4.3.4 运输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65℃ 或以下温度。
4.4 质量监控
• 4.4.1 血液运输过程中应有可供追溯的记录, 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血液的品名、数量、规格;
• b) 血液的发放地和运输的目的地;
• c) 血液发放日期、时间、负责发放人员的签 名;
• 4.2.1.2 车箱箱体应整体密闭,• 4.2.1.5 车厢应保持
内壁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裂 清洁状态,并定期
痕,易于消毒和清洗。
进行消毒清洗。
• 4.2.1.3 具备自动或手动温度 • 4.2.1.6 冷藏运输车 调控设置;车箱内各测量点 应有与其用途相对 的平均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 应的标识。
的差值≤2℃。
下制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运输冰冻红细胞时,使用-65℃或以下温度条件下制
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注: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不包括冰冻红细胞。
4.2.2 血液运输箱
• 4.2.2.5 血液运输箱应有相应的标识, 标示的内容应完整、清晰,标识至少 包括下列内容:
• a) 采供血机构名称;
4.2.2 血液运输箱
• 4.2.2.4 控温类型:
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作者:————————————————————————————————日期: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 术语和定义7. 4 管理要求8. 5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9. 6 清洗与清洁10.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11.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12.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3.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4.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15. 12 皮肤与黏腰的消毒16.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7.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21. 相关文献[返回]拼音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返回]英文参考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返回]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
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
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
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 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
6 . 清洗与清洁
6.1 适用范围
科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
检 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院 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卫生 3.18 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
科
坡 验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
家 检 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
检
张 院 a) 热力消毒、灭菌 : 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
卫生 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
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坡
家 b) 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
护服进行保护。
张
c)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消毒法。
5.3 职业防护
科
验 5.3.1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检 5.3.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
院 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卫生 5.3.3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
科
坡 器伤的发生。
验
家 5.3.4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卫
坡 4.8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WS/T 367-2012)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节选)C.8.1. 戊二醛C.8.1.1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C.8.1.2 使用方法C.8.1.2.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
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其他戊二醛制剂的用法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C.8.1.2.2 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C.8.1.3 注意事项C.8.1.3.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
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C.8.1.3.2 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
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C.8.1.3.3 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C.8.1.3.4 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C.8.1.3.5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C.8.1.3.6 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d。
C.8.1.3.7 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C.8.1.3.8 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C.10 含氯消毒剂C.10.1 适用范围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C.10.2 使用方法C.10.2.1 消毒液配制根据产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简洁商务护理分级标准PPT模板
第六部分
自理能力分级
点击输入小标题 点击输入小标题
点击输入小标题 点击输入小标题
6 自理能力分级
6.1 分级依据:根据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 BI(见附录A)指数得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6.2 分级根据BI指数得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 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级别,见下表:
新旧标准依据对比
特级 护理
一级 护理
二级 护理
三级 护理
旧标准
新标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变化;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严密监护生命体征患 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标准 Medical Science
《护理分级》
医学案例汇报/医生述职报告/手术方案讲解
汇报人
当图网
《护理分级》标准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31-2013
送审日期:
2012年4月16日
发布日期:
2013年11月14日
实施日期:
2014年5月1日
目录
01
范围
02
术语和定义
03
护理分级
6 自理能力分级
表一 自理能力分级
表A.1 BI指数评定量表
自理能力等级
BI 得分范围
需要照护程度
重度依赖 中度依赖
≤40分 41~60分
完全不能自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部分不能自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05发布 2012-08-01正式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 ;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略)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disinfectant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课件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 消毒时间。
➢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 延长消毒时间。
演示课件
五、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3)
◆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 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 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 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 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 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 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演示课件
五、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 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 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 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 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 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 和注意事项。
基本要求(新增内容)
➢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 行消毒灭菌。
献血场所配置标准(WST401-2023)考试题(附答案)
献血场所配置标准(WS/T401-2023)考试
1.根据WS/T401—2023标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献血场所应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正确答案)
B.献血场所应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和方便献血者的地点(正确答案)
C.献血场所应按工作流程合理布局(正确答案)
D.献血场所应分别设置健康检查区、血液采集区、献血者休息区、血液存放区和物料存放区等区域。
(正确答案)
2.根据WS/T401—2023标准,献血场所的数量应如何设置?
A.年献血1万人次以下的,应设置2个~3个献血场所,其中应至少有1个献血屋(正确答案)
B.年献血1万~4万人次的,应设置4个~5个献血场所,其中应至少有1个献血屋(正确答案)
C.年献血4万~8万人次的,应设置6个~7个献血场所,其中应至少有3个献血屋(正确答案)
D.年献血8万~12万人次的,应设置8个~12个献血场所,其中应至少有6个献血屋(正确答案)
E.年献血12万人次以上的,每增加1万~2万人次,应增设1个~2个献血场所,其中应至少增设1个献血屋(正确答案)
3.根据WS/T401—2023标准,各县(市、区)应至少设置多少个献血场所?[单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 运输的设备。
• 4.4.2 运输血液前检查冷藏运输控温设备的性 能和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要求见4.3 ),方可运输。
4.4 质量监控
• 4.4.3 运输过程应符合4.3的要求。
• 4.4.4 同一运输车在运输不同保存温度的血液成分时, 应按温度要求进行分隔。采用血液运输箱运输血液 应按血液成分运输的温度要求(要求见4.3)分箱装 载,并不得在同一运输箱内混装其他任何物品。
血液成分。
• 3.2 血液运输 blood transportation • 将血液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 3.3 运输过程的质量监控 quality control of blood transportation
• 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条件、血液质量实行的控制、 监督、检查和检验等措施。
4.2.2 血液运输箱
• 4.2.2.4 控温类型:
• a)蓄电池控温:在运输过程中,应能维持 适宜的温度(见4.3),满足全血及红细胞 类血液成分,血浆类血液成分,血小板,冷 沉淀的运输要求。
• b)固定冰点材料控温:在运输过程中,应 能维持适宜的温度(见4.3),满足全血及 红细胞类血液成分,血浆类血液成分,血小 板,冷沉淀,冰冻红细胞的运输要求,
• 3.2 血液运输
• 4.3 运输温度
• 3.3 运输过程的质量 • 4.4 质量监控 控制
前言
•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 起草。
•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 出。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血液中心、北 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浙江省血液中心 、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 a) 装载4℃~20℃物件时运输箱外表面不应出 现明显的凝露现象;
• b) 血液运输箱的保温性能应在血液冷藏运输箱 投入使用前进行确认,以确保符合要求(验证方 法参见附录A)。
4 血液运输要求
• 4.1 运输方式
• 采用冷藏运输车或盛装于血液运输箱 内借助飞机、火车、汽车或其他运输 工具实施的运输。
• a) 箱体在盖合后应整体密闭,能防尘、防雨、 防滑;
• b) 箱体外观和内壁的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痕,能 防止液体渗漏;
• c) 箱体在装入血液之前应保持清洁状态,应易 于消毒和清洗。
• 4.2.2.2 箱体材料: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箱 体不变形,内部材料不自发产生有害气体。
• 4.2.2.3 保温性能如下:
• 4.3.3 运输血小板:尽可能维持在20℃ ~24℃。
• 4.3.4 运输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65℃ 或以下温度。
4.4 质量监控
• 4.4.1 血液运输过程中应有可供追溯的记录 ,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血液的品名、数量、规格;
• b) 血液的发放地和运输的目的地;
• c) 血液发放日期、时间、负责发放人员的签 名;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开诚、林俊杰、 张晰、徐健、周源、王鸿捷、孟忠华。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输注用血液的运输 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采供血机构之间、 采供血机构与采供血场所以及与医疗 机构之间的血液运输。
• 本标准不适用于造血干细胞及衍生血 液制品的运输。
3 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血液 blood • 用于临床输注的全血、全血分离的血液成分、单采
• 4.4.5 运输设备的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抽检频率:至少每月一次;
• b) 抽检数量:随机抽检4个(不足4个的抽检全 部);
• c) 抽检项目应包括以下两项:
• — 温度:随机抽取冷藏运输车(箱)进行测定,应 符合4.3的要求(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
• — 生物学:对箱体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 出致病性微生物。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进 行。
下制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运输冰冻红细胞时,使用-65℃或以下温度条件下制
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注: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不包括冰冻红细胞。
4.2.2 血液运输箱
• 4.2.2.5 血液运输箱应有相应的标识, 标示的内容应完整、清晰,标识至少 包括下列内容:
• a) 采供血机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1-2012
血液运输要求
2012-12-03发布
2013-06-01实施
目录
• 前言
• 4 血液运输要求
• 1 范围
• 4.1 运输方式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2 运输设备
• 3 术语和定义
• 4.2.1 冷藏运输车
• 3.1 血液
• 4.2.2 血液运输箱
4.2.2 血液运输箱
• 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 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时,不得使用-65℃或以
下温度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冰点材料或干冰。 • 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固定冰点材料应放
置在血液的最上层,并且不得与血液直接接触。 • 运输血小板时,需特殊固定冰点材料;或用20℃~
24℃盛装液体的密闭容器代替。 • 运输冰冻血浆、冷沉淀时,使用-18℃或以下温度条件
裂痕,易于消毒和清洗。
清洁状态,并定期
• 4.2.1.3 具备自动或手动温度 调控设置;车箱内各测量点 的平均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 的差值≤2℃。
进行消毒清洗。
• 4.2.1.6 冷藏运输车 应有与其用途相对 应的标识。
4 血液运输要求
• 4.2.2 血液运输箱
• 4.2.2.1 外观和内壁要求如下:
• b) 最大承重量;
• c) 放置方向、防摔、防晒、防雨;
• d) 最多叠放层数;
• e) 血液的品名、血液运输的起始地 和目的地、血液保存的温度。
4.3 运输温度
• 4.3.1 运输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成分( 不包括冰冻红细胞):应维持在2℃~ 10℃。
• 4.3.2 运输冰冻血浆、冷沉淀:应维持在 冰冻状态。
4 血液运输要求
• 4.2.1 冷藏运输车
• 4.2.1.4 车厢内应有
• 4.2.1.1 冷藏运输车是用于血 液运输的专用车辆,应带有 温度控制。
温度指示装置。车 厢内的平均温度与 实际平均温度允许 误差应在±1℃以内
• 4.2.1.2 车箱箱体应整.2.1.5 车厢应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