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合集下载

监狱学基础理论1

监狱学基础理论1

(二)我国监狱的特征 1.监狱设置具有法定性 1.监狱设置具有法定性 2.行刑对象具有特定性 2.行刑对象具有特定性
3.改造职能具有特殊性 3.改造职能具有特殊性 4、行为规范具有严肃性
第二节 监狱的功能
一、惩罚功能
我国监狱对罪犯实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罚具有以下 三个方面的作用: 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使罪犯感到痛苦 (二)安抚被害人 (三)预防再犯罪
监狱学基础理论
主讲人: 主讲人:孙龙
第一章:监狱的性质、 第一章:监狱的性质、功能和演变 第一节 监狱的性质 一、监狱的一般性质及其特征
(一)监狱的一般性质
1.监狱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1.监狱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之一,是国家权力意志的体现, 之一,是国家权力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监狱的阶级性是监狱的根本属性,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狱的阶级性是监狱的根本属性,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 它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会伴随着阶级、 它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会伴随着阶级、国家 的消亡而消亡。 的消亡而消亡。 (2)监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它历来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 监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监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历来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 体现着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不同的阶级社会, 体现着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不同的阶级社会,出现的是 不同阶级性质的监狱。 不同阶级性质的监狱。
(二)监狱的特征
监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的封闭性 1.结构的封闭性 2.功能的隔离性 2.功能的隔离性 二、我国监狱的性质及其特征 (一)我国监狱的性质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NO.1一、名词解释1、监狱(基本定义):监狱是凭借封闭的结构,运用隔离的功能,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为了方便应用,也可以仅根据其效用特征,简化为:监狱是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2、监狱的主流文化:是由监狱官方意识形态主张和贯彻的监狱社会文化。

3、行刑变更制度:是基于服刑人员的悔罪表现而给予减轻原判刑罚,即改变原判刑罚执行的制度。

4、行刑目的:是指国家恶化社会通过行刑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有报应刑目的、预防刑目的和恢复刑目的等三大类行刑目的。

5、罪犯人格: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二、填空题1、监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使之成为其全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一般而言,在监狱史终结以前,监狱结构的(封闭性)是执行自由行的一项无法丧失的特征。

3、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政治镇压),效用特征是维护统治秩序。

4、我国监狱主要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

5、中国监狱的主流文化非常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文化)。

6、“教诲刑”是以(“道德教诲”)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7、罪犯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的,属于(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8、(假释)是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典型形式。

9、(依法行刑)是行刑法治的题中之义。

三、选择题1、我国的“殖民地监狱”有(ABCD)A、山东青岛德式欧人监狱B、香港的域多利监狱C、旅顺日俄监狱D、上海提篮桥监狱2、基于政治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景的定义,监狱是(ACD)A、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B、监狱是纳税人买单的公共产品C、监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D、监狱是一个改造罪犯的场所3、监狱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我国包括(ABCD)A、监狱长、B、副监狱长C、政委D、监狱党委成员4、罪犯非正式组织成因包括(ABCD)A、地域成因B、经历成因C、兴趣成因D、利益成因5、监狱类型的应用原则有(ABD)A、整体性原则B、差异性原则C、持续性D、稳定性原则6、释放制度,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ABD)A、释放准备B、释放C、接收D、安置7、行刑变更制度体现“矫正争议”,主要以规定(ABC)事项为内容。

监狱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整理打印版分析

监狱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整理打印版分析
()
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 )
监狱人民警察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 )
王夏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今年 20 岁至今未治愈。 2007 年 1 月 2 于 日用自家菜刀杀
4 岁的女孩子,则他应当被判入狱成为罪犯。()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制度是我国刑罚种类上的一个独创,也是我国严格控制死刑适用 行之有效的制度。( )
认罪悔过教育 D.社会公德教育
罪犯通过回顾总结改造生活,针对监狱在改造、组织罪犯劳动、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所提出

改造总结 B.建议书 C.意见书 D.综合评估
能对罪犯恶习起到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使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随时受到提示、警戒、揭露和批判,而
)。
养成作用 B.转化作用 C.矫正作用 D.习艺作用
人民检察院 D.未成年犯的教师
离监探亲的性质是( )。
特许离监制度 B.刑事奖励 C.狱政奖励 D.物质奖励
)不是罪犯劳动场所检查的重点。
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 B.危险品的藏匿情况
生产工具的保管情况 D.各种生产物资的保管情况
关于狱政管理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严格管理原则是指监狱在管理意识、管理行为、管理状态和管理环境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监狱对罪犯进行的以法制、 道德、 形势、 政策、 前途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属于 () 。
政治教育 B.文化教育 C.法制教育 D.思想教育
在监狱3个法定的基本职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是( ) A.狱政管理 B.劳动改造 C.教育改造 D.刑
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属于( )。
惩戒性质 B.习艺性质 C.管教性质 D.引导性质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一、课程概述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是为了帮助刚加入警界的警察了解监狱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提高他们在监狱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而设立的专门课程。

二、监狱的定义和职责1. 监狱的定义:监狱是指国家机关负责对犯罪分子实施剥夺自由的处所,是维护社会安全、实现刑罚目标的重要场所。

2. 监狱的职责:监狱主要负责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执行、社会教育、康复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以减少罪犯再犯的可能性,保障公众安全。

三、监狱学的基本原理1. 犯罪学基础:监狱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犯罪学,它研究犯罪的成因、类型以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策略。

2. 刑罚学基础:监狱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刑罚学,它研究刑罚的目的、原则、类型和执行方式等。

3. 康复原则:监狱学强调康复原则,即通过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4. 安全管理:监狱学关注监狱内部的安全管理,包括监狱设施的安全、罪犯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等。

四、监狱系统的组织和管理1. 监狱系统的组成:监狱系统由监狱局、监狱管理局、监狱和拘留所等组成,各级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狱系统。

2. 监狱系统的管理:监狱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监狱设施管理、罪犯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3. 监狱系统的职责:监狱系统主要负责对罪犯进行安全管控、教育改造、康复和社会化准备等工作,同时也要保障罪犯的基本权益。

五、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技能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监狱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狱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运用专业技能:监狱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安全管理、教育改造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有效沟通与协调:监狱工作人员要善于与罪犯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4. 忍耐与应变能力:监狱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与困难,需要具备较强的忍耐力和应变能力。

监狱基础知识(划重点版)

监狱基础知识(划重点版)

第一部分监狱基础部分第一编监狱学基础第一章监狱概述第一节监狱的概念与特征一、监狱的产生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监狱的产生是随着阶级的变化需要而变化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监狱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国家的暴力机器之一,是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二、监狱的概念监狱指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监狱的主管部门是监狱管理局,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是司法部。

三、监狱的特征监狱是国家对罪犯执行刑罚的场所,是以国家强制力的为后盾的。

(一)阶级性:是监狱的根本属性。

(二)惩罚性:是监狱的固有属性。

(三)封闭性:一般而言,在监狱消亡之前,监狱的封闭性是一项无法丧失的特征。

刑罚:主刑:死刑无期有期拘役管制附加刑罚金剥夺剥夺没收驱逐第二节监狱的性质与任务一、监狱的性质我国监狱的性质如下:(一)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法律属性《监狱法》第二条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我国监狱的法律属性和法定职能。

1.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监狱代表国家依法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是国家刑罚执行职能的具体履行者,是国家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法定职能是执行刑罚监狱是刑事司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活动中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检察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提起公诉和对某些特定刑事案件的侦查,人民法院负责刑事案件的审判,监狱负责刑罚执行。

监狱专业基础知识课本 及自己整理收集理)

监狱专业基础知识课本 及自己整理收集理)

监狱专业基础知识(BY STONEINLS)整理收集包括:1、系统知识、巧计方案、练习题;2、收集的试题第一章导论本章内容主要讲的是监狱的起源、监狱的历史类型以及新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须重点掌握的考点有:1.监狱的起源(1)监狱的产生条件和产生时间。

明确监狱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监狱与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监狱的演变过程。

着重记忆近、现代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及其间出现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2.监狱的历史类型(1)监狱历史类型的概念。

记住其表述即可。

(2)监狱的几种历史类型以及各种历史类型监狱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其中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监狱的基本特征要对比记忆,明确其区别与联系。

3.新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应记住新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并着重掌握各个阶段的概况和基本特征。

一、监狱的产生(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间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监狱学基础理论

监狱学基础理论

监狱学基础理论1.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阶级统治的专政工具。

3.奴隶制国家监狱:以复仇主义为目的;封建制国家监狱:以威吓主义为目的;资本主义国家监狱:以报应为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4.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问世,对监狱改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英国约翰·霍华德《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监狱事情》)标志着监狱学正式诞生。

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1791年出版《监狱学》一书,认为监狱执行刑罚的目的在于对罪犯进行教育,为此要使罪犯进行强度劳动,使他们反省、领悟刑罚的痛苦,促使他们悔改。

5.监狱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监狱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理论(最核心);(2)研究监狱和监狱制度的历史发展;(3)研究监狱法及监狱法律关系;(4)研究监狱行刑及改造活动;(5)研究监狱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6)研究罪犯改造的综合治理。

7.监狱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研究: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法学、监狱史学、罪犯改造心理学、比较监狱学;(2)应用理论研究:狱政管理学、狱内侦查学、罪犯教育学、罪犯劳动改造学、罪犯行为学、监狱经济管理学。

8.监狱学的指导思想:(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2)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9.监狱学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比较研究。

报应刑主义:把刑罚作为对犯罪人因其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进行报复的强制措施,因果决定论为哲学基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报应观念为理论基础,以刑罚是对危害社会的公正报应求得解除犯罪人罪责的唯一方法为核心思想。

(采取对等的同害规则)。

10.威慑刑主义:以用残酷的刑罚手段惩罚犯罪人,展示刑罚威慑作用为目的,使人们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犯罪。

监狱基础必学知识点

监狱基础必学知识点

监狱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监狱的定义和功能:监狱是指国家依法对犯罪分子实施刑罚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全,改造犯罪分子。

2. 犯罪与刑罚: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在社会上造成危害的行为;
刑罚是国家为了惩罚犯罪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

3. 监狱管理制度:监狱管理制度是指监狱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惯例等,对囚犯进行管理和约束的体系,包括入监、服刑、狱内秩序、狱
外探视等方面。

4. 监狱安全:监狱安全是指保障监狱内部秩序,防止囚犯逃脱、暴动
等事件的措施和制度。

5. 监狱工作人员:监狱工作人员包括监狱管理人员、狱警、医生、心
理咨询师等,他们负责监狱的日常管理、安全保障、犯罪分子的康复
教育等工作。

6. 犯罪分子的分类和改造:犯罪分子可以按照犯罪性质、犯罪危险性
等进行分类,并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如教育、职业
技能培训等。

7. 监狱的康复教育:监狱通过教育机构、心理咨询等手段,对犯罪分
子进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改变错误思想和行为,以便重新融入社会。

8. 监狱的社会重新适应:监狱对于服刑结束的犯罪分子提供了社会重
新适应的帮助,如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以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9. 监狱的人权保障:监狱必须保障囚犯的基本人权,不得进行残酷、不人道的对待和虐待,且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等。

10. 监狱改革和刑事司法改革:监狱和刑事司法改革是国家不断完善刑罚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的过程,旨在提高犯罪惩罚的效果和社会安全的保障。

浙江1月自考监狱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月自考监狱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监狱学基础理论试题课程代码:0023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从监狱学的发展历史看,监狱学开始创立于(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2.监狱法是刑事法律体系中的( )A.刑事实体法B.刑事程序法C.刑事执行法D.刑事综合法3.从狭义上讲,监狱法制是一种在相应法律范筹中发生作用的( )A.平衡性制度B.非平衡性制度C. 动态性制度D.静态性制度4.监狱法所规范的行刑与改造活动必然以行刑的开始和终结为( )A.特定范围B.法定范围C.时间范围D.空间范围5.未成年犯的学习时间每天不少于( )A.二小时B.三小时C.四小时D. 五小时6.人道主义思潮对监狱产生深刻影响,始见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 )A.野蛮刑时期B. 严酷刑时期C.报应刑时期D.自由刑时期7.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犯的最低年龄为( )A.14周岁B.16周岁C.17周岁D.18周岁8.中国古代最早的劳役刑出现在( )A.夏代B.殷商C.西周D.战国9.西方较为科学的行刑管理制度是产生或形成于( )A.16、17世纪B.17、18世纪C.18、19世纪D.19、20世纪10.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大清监狱律草案》草拟于( )A.1907年B. 1908年C.1909年D.1910年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所设置的新的监狱形式有( )A.自新学艺所B.管训队C.训育队D.劳改队E.劳教队2.我国抗日民主政权的监狱所实行的特殊狱政管理制度有( )A.犯人“自治”制度B.劳动“外役”制度C.“回村服役”制度D.“战时释放”制度E.“战时分遣”制度3.建国以来,劳动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被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其中最基本政策原则是( )A.惩罚与改造相结合B.教育与劳动相结合C.区别对待D.给出路E.人道主义4.监狱行刑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它的( )A.主体特定B.客体特定C.权利特定D.义务特定E.空间特定5.监狱行刑法律关系主体之一是特定的受刑人,即被人民法院判处( )A.死缓刑的罪犯B.无期徒刑的罪犯C.有期徒刑的罪犯D.管制的罪犯E.拘役的罪犯6.监狱行刑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 )A.权利B.行为C.义务D.物质财富E.精神财富7.在监狱执法过程中,平等、人权的法治精神主要体现在( )A.平等适用法律B.平等法律制裁标准C.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D.平等法律奖励标准E.平等参与选举活动8.对监狱行刑活动过程中罪犯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包括( )A.加刑B.减刑C.释放D.假释E.监外执行9.研究监狱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正是为了从丰富的史料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即( )A.以史为鉴B.古为今用C.洋为中用D.为现实服务E.由此及彼10.按照心理学的分类,其中司法心理学又可分为( )A.犯罪心理学B.侦查心理学C.预审心理学D.审判心理学E.罪犯改造心理学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监狱学作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随着监狱工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现已逐步形成独立的______。

监狱学基础理论总复习

监狱学基础理论总复习

(2)是为了适应罪犯分类管理、 分类矫治,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 根据罪犯不同情况,关押在不同监 狱里,有利于区别对待,缓解罪犯 压抑心理,稳定改造情绪,增强监 管改造工作科学性;有利于集中专 业力量,进行专业施教,提高改造 质量。(3分)
(3)是为了适应行刑经济化要 求,优化资源,降低成本。不同等 级的监狱,狱政设施标准不同,管 理方式不同,资源配置不同,有利 于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行刑成本。(3分)
(2)阶级性。监狱作为国家的暴 力机器,是统治阶级的重要专政工 具,被深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监 狱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为统 治阶级服务的。(3分)
(3)防范性。一切监狱的设置, 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罪犯重新犯罪, 警戒与预防其他社会成员违法犯罪。 这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3分)
(4)封闭性。为确保监管安 全,监狱设施的封闭性是必不可 少的。尽管现在出现了开放式监 狱,但其理念也是内紧外松。 (3分)
(2)有利于增强体质、保持健 康(2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对罪犯单纯地进行监禁,长时间无 所事事,可引发罪犯产生心理疾病 或生理疾病。通过劳动锻炼,舒筋 活血,有利于身心健康(1.5分)。
Hale Waihona Puke (3)有利于监狱管理(2分)。罪犯 无所事事,容易无事生非,打架闹事, 或脱逃越狱、绝望自杀和实施其他犯罪, 危害监管秩序。组织罪犯劳动,将罪犯 的注意力和精力吸引在劳动上,有利于 监狱秩序管理(1.5分)。
(2)监狱的防卫职能。监狱通过 对罪犯执行刑罚,防止其再犯罪, 同时警戒、威慑、教育其他社会上 可能犯罪的人,使他们不至于走上 犯罪道路,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 防。同时,监禁,可安抚被害人, 避免被害人的报复行为。(3分)
(3)监狱的惩罚职能。监禁 使罪犯失去自由,就是对罪犯的 惩罚,使其以失去自由为犯罪的 代价,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监狱惩罚功能是通过监狱物质形 态、纪律制度和管理控制等体现。 (3 分)

监狱学基础理论重知识点

监狱学基础理论重知识点

一、中国的监狱现象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商周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公元前221年)——清朝(1840年)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4.新中国监狱1949年至今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三王始有狱”,中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监狱,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监狱的称谓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朝——监狱叫“丛棘”、夏台”商朝——监狱称羑里周朝——监狱叫“圜土”。

...皋陶造狱...獬豸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监狱称为“囹圄”。

汉朝——监狱称为“狱”。

明朝——的监狱称为“监”。

山西洪洞县衙监狱虎头牢河南内乡县衙狱神庙清朝——才将“监”和“狱”两字合起来使用,称“监狱”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监狱、集中营等称谓。

我国上饶集中营(国民党监狱)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监狱4.新中国监狱共和国时期——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监狱。

抚顺战犯管理所(日本战犯管理所)秦城监狱(公安部管理)燕城监狱(司法部直属)二、西方的监狱现象1.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监狱(前2600克里特文明建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表:公元前64年建立马默延监狱(水牢)2.西方中世纪时期监狱(公元476—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监狱破旧、阴暗、潮湿,老幼同房,男女同席,交叉感染严重,瘟疫疾病流行。

3.根本变革时期的监狱从17世纪开始——18世纪欧洲监狱改良运动(霍华德)18世纪末,美国监狱改革:独居制、沉默制4.现代监狱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教育刑思想、矫正监狱现象小结1.监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国家、法律、犯罪、刑罚相伴随。

犯罪始于法律,刑罚源于犯罪,并催生监狱。

2.监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缩影。

3.监狱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打上时代的烙印。

监狱打上了各自时代行刑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及时代精神。

监狱基础知识

监狱基础知识

(一)监狱概述1.概念.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刑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

主管部门是监狱管理局,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是司法部。

特征.1.阶段性2.惩罚性3.封闭性2.性质.监狱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基本属性.1.监狱是国建的刑罚执行机关。

明确规定了法律属性和法定职能.2.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机关。

政治属性是社会主义特色,国家性质决定监狱性质。

任务.对罪犯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

3.现代化文明监狱.规范化、文明化、效率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概念.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社会主义的刑罚执行机关。

特征.科学、进步、人道的特征。

原则.1.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尤其注重软件建设的原则。

2.分层次创建原则。

(分为部级和省级两个基本层次)3.分类建设、分别指导的原则。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5.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原则。

标准.1.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5%以上,基层警力在押犯数的15-18%)2.现代化的狱政设施3.规范化的刑罚执行制度。

(侦查人员在押犯总数的3%,破案率达到95%以上)4.健全的狱政管理制度。

(狱内发案率低于1‰,不发生重特大案件,无罪犯逃脱)5.科学的教育改造手段。

(顽固犯、危险犯年转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6.有效的劳动该着手段。

未成年犯管教所.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罪犯。

未成年犯年满十八周岁,剩余刑期不超过2年的,仍可留在未成年犯管教所。

剩余刑期超过2年以上的,应当转送成年犯监狱关押改造。

监狱的历史演变.1950.11.3成立第十一局.劳改工作管理局。

1983.8.15司法部成立.88年设监狱和劳教。

※(二)※监狱工作方针、政策与原则:四个方针、五个政策、两个原则、1.监狱工作方针(1)“三个为了”工作方针.1951年召开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指出,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整理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整理

第一监狱与监狱学概述第一节监狱和监狱学一、监狱的含义二、监狱的演变三、监狱学概述(一)监狱学的学科名称我国监狱学这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4年12月29日《监狱法》颁布实施之前,该学科被称为劳改学或劳改法学,《监狱法》颁布实施后,改成为监狱学。

(二)监狱学的学科性质监狱学是一门政治法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三)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监狱学是一门以监狱为其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主要有:1、研究监狱的历史发展和监狱制度的历史沿革;2、研究监狱对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基本理论;3、研究监狱法律、法规;4、研究惩罚与改造的对象;5、研究监狱机关及其管理人员;6、研究监狱运行的保障体系。

(四)监狱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18世纪以后,监狱问题被作为社会科学来研究;我国:监狱学的问世是在清朝末期。

(五)监狱学的学科体系中国监狱学的学科体系主要由下列分支学科构成:1、监狱学基础理论;2、监狱法学;3、狱政管理学;4、教育改造学;5、罪犯矫正心理学;6、狱内侦查学;7、罪犯劳动管理学;8、监狱经济管理学;9、监狱人民警察管理学;除上述外,还有监狱史学(中、外监狱史)、监狱司法文书等等。

第二节监狱的性质、特征与功能一、监狱的一般属性及其特征(一)监狱的一般属性1、监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监狱具有严厉的惩罚性;3、监狱具有严格的法定性;4、监狱具有特殊的社会性。

(二)监狱的特征1、结构的封闭性2、功能的隔离性二、我国监狱的性质及其特征(一)我国监狱的性质(《监狱法》第二条)1、我国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工具之一;2、我国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二)我国监狱的特征1、监狱设置具有法定性;(《监狱法》第十一条)2、行刑对象具有特定性;(《监狱法》第二条)3、改造只能具有特殊性;4、行为规范具有严肃性。

三、监狱的功能(一)惩罚功能(二)改造功能(三)防卫功能第三节监狱的类型、模式和制度一、监狱类型的概念二、监狱类型划分的依据三、根据《监狱法》和其他法规的规定,我国监狱分为以下类型:1、以罪犯的性别为标准,分为关押男性罪犯的监狱和关押女性罪犯的监狱(又称女子监狱);2、以罪犯的年龄为标准,分为关押成年罪犯的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3、以罪犯被判处的刑罚种类为标准,分为重刑犯监狱和一般监狱;4、以戒备程度为标准,分为高度、中度、低度戒备等级监狱;5、以罪犯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状况为标准设立关押老年罪犯、残疾罪犯、患病罪犯的监狱(或监区、分监区)。

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

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

69个简答,33个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监狱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2、监狱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3、新中国监狱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4、我国监狱学有哪些学科体系5、为什么说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的方法论6、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意义是什么二、论述题:1、中外监狱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监狱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3、监狱学的发展过程如何其学科体系如何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行刑理论:是监狱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理论基础。

2、赎罪刑思想:这种利用宗教的赎罪的观念来诠释犯罪与刑罚之间关心的,在理论上被称为赎罪刑思想。

3、一般预防理论:又被称为立法威慑论,其核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刑罚,以对社会公众产生威慑,使之不再犯罪。

4、特殊预防理论:强调刑罚的目的在于防止特定的人再犯罪,即个别预防。

5、折衷刑理论:又被称为综合性理论,是将报应刑和预防性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

二、填空题:1、在我国古代,威慑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家的韩非子、商鞅和李斯。

2、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教教父学派提出了原罪理论。

3、报应刑理论,可以分为原始报应论和国家报应论两大体系。

4、预防刑理论,根据其作用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般预防理论与特殊预防理论两种。

5、从我国的刑罚种类来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三、选择题:1、西方赎罪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奥古斯丁B、龙勃罗梭C、李斯特D、马克思2、资产阶级行刑理论的思想基础来源于 C 。

A、宗教改革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英国君主立宪运动3、启蒙主义刑罚思想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强调 A 。

A、刑法的理性B、刑罚的威慑力C、刑罚的强制力D、刑罚的神秘性4、提出了剥夺犯罪能力论的犯罪学家是 D 。

A、菲利B、加洛法罗C、李斯特D、龙勃罗梭5、刑罚的本质是权利的剥夺,是以 B 为基础的。

监狱基础知识笔记

监狱基础知识笔记

监狱基础知识笔记监狱的概念:监狱是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特征:阶级性、惩罚性、封闭性监狱的性质:⑴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⑵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机关监狱的任务:⑴执行刑罚⑵惩罚和改造罪犯⑶预防和减少犯罪监狱的管理体制的概念:监狱的管理体制是指在监狱工作中实行的关于监狱的管理组织层级及其管理权限划分和监狱机构设置的组织管理制度。

监狱的管理体制: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监狱的管理机关: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监狱管理分局监狱的分类:⑴重刑犯监狱——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⑵中刑犯监狱——5~10年有期徒刑⑶轻刑犯监狱——5年以下有期徒刑⑷女子监狱⑸短刑犯监狱⑹未成年犯管教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以教育改造为主,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实行9年义务教育监狱的内部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监狱长负责制内部管理的特征:⑴我国监狱实行的是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⑵监狱管理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体制⑶坚持当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监狱实行党委领导制度监狱的组织机构:设监狱长一人,副监狱长若干人工作机构:刑罚执行科、狱政管理科、教育改造科、生活卫生科、政治处、财务科、狱内侦查科(仅限于大型监狱)监狱工作方针的概念:监狱工作方针是国家为监狱刑罚执行、惩罚与改造罪犯工作确定的指引监狱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总体性规定监狱工作方针的涵义:㈠监狱工作方针是由党和国家所确定的监狱工作的总方向和指导原则㈡监狱工作方针的精神贯穿于监狱工作实践和监狱法律规范之中㈢监狱工作方针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监狱工作方针的演变:㈠“三个为了”的方针: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

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㈡“两个结合”的方针:劳动改造机关对于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所施行的劳动改造,应当贯彻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监狱学基础理论2

监狱学基础理论2

(二)监狱对社会财富的影响 二 监狱对社会财富的影响
第五节
监狱与文化
一、监狱的文化属性 监狱是一个人造的事物,从人文科学的观点看,在监狱这个事物中, 监狱是一个人造的事物,从人文科学的观点看,在监狱这个事物中,包含了人们对它的理 解和构思,也就是存在着一种文化意图。这种观点非常适合近代以后的改良监狱。在古代, 解和构思,也就是存在着一种文化意图。这种观点非常适合近代以后的改良监狱。在古代, 监狱还较少系统的建筑思想,更经常地借助其它建筑作为关押设施的替代品。近代以后, 监狱还较少系统的建筑思想,更经常地借助其它建筑作为关押设施的替代品。近代以后,随 着经济的进步和行刑思想的发达,监狱成为一个设计建造的对象,成为一个制度创设的对象, 着经济的进步和行刑思想的发达,监狱成为一个设计建造的对象,成为一个制度创设的对象, 日益体现了文化创造的特征。 当然,说监狱的文化属性是人类刑罚精神的物质表现形态,仍不免笼统之嫌。 当然,说监狱的文化属性是人类刑罚精神的物质表现形态,仍不免笼统之嫌。监狱的 文化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监狱文化具有次文化性 一 监狱文化具有次文化性
(二)社会信息对监狱的作用 二 社会信息对监狱的作用
(三)社会发展对监狱的作用 三 社会发展对监狱的作用
在社会作用于监狱的同时,监狱也会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社会。 在社会作用于监狱的同时,监狱也会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社会。监狱对社会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监狱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监狱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监狱与法律的关系
监狱和法律形成内在不可分的关系,法律判决是监狱存在的前提性条件, 监狱和法律形成内在不可分的关系,法律判决是监狱存在的前提性条件,而监狱又可以看 成是法律解决的有效方式。对于犯罪的解决方式,除了刑罚尤其是自由刑之外, 成是法律解决的有效方式。对于犯罪的解决方式,除了刑罚尤其是自由刑之外,其它任何一 种方式都更加地不确定。 法律对监狱的作用是复杂的, 法律对监狱的作用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法律观念对监狱的作用 一 法律观念对监狱的作用

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

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

69个简答,33个监狱学基础理论学习指导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监狱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2、监狱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3、新中国监狱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4、我国监狱学有哪些学科体系?5、为什么说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的方法论?6、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意义是什么?二、论述题:1、中外监狱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监狱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3、监狱学的发展过程如何?其学科体系如何?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行刑理论:是监狱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理论基础。

2、赎罪刑思想:这种利用宗教的赎罪的观念来诠释犯罪与刑罚之间关心的,在理论上被称为赎罪刑思想。

3、一般预防理论:又被称为立法威慑论,其核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刑罚,以对社会公众产生威慑,使之不再犯罪。

4、特殊预防理论:强调刑罚的目的在于防止特定的人再犯罪,即个别预防。

5、折衷刑理论:又被称为综合性理论,是将报应刑和预防性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

二、填空题:1、在我国古代,威慑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家的韩非子、商鞅和李斯。

2、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教教父学派提出了原罪理论。

3、报应刑理论,可以分为原始报应论和国家报应论两大体系。

4、预防刑理论,根据其作用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般预防理论与特殊预防理论两种。

5、从我国的刑罚种类来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三、选择题:1、西方赎罪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奥古斯丁B、龙勃罗梭C、李斯特D、马克思2、资产阶级行刑理论的思想基础来源于 C 。

A、宗教改革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英国君主立宪运动3、启蒙主义刑罚思想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 A 。

A、刑法的理性B、刑罚的威慑力C、刑罚的强制力D、刑罚的神秘性4、提出了剥夺犯罪能力论的犯罪学家是D 。

A、菲利B、加洛法罗C、李斯特D、龙勃罗梭5、刑罚的本质是权利的剥夺,是以 B 为基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NO.1一、名词解释1、监狱(基本定义):监狱是凭借封闭的结构,运用隔离的功能,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为了方便应用,也可以仅根据其效用特征,简化为:监狱是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2、监狱的主流文化:是由监狱官方意识形态主张和贯彻的监狱社会文化。

3、行刑变更制度:是基于服刑人员的悔罪表现而给予减轻原判刑罚,即改变原判刑罚执行的制度。

4、行刑目的:是指国家恶化社会通过行刑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有报应刑目的、预防刑目的和恢复刑目的等三大类行刑目的。

5、罪犯人格: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二、填空题1、监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使之成为其全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一般而言,在监狱史终结以前,监狱结构的(封闭性)是执行自由行的一项无法丧失的特征。

3、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政治镇压),效用特征是维护统治秩序。

4、我国监狱主要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

5、中国监狱的主流文化非常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文化)。

6、“教诲刑”是以(“道德教诲”)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7、罪犯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的,属于(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8、(假释)是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典型形式。

9、(依法行刑)是行刑法治的题中之义。

三、选择题1、我国的“殖民地监狱”有(ABCD)A、山东青岛德式欧人监狱B、香港的域多利监狱C、旅顺日俄监狱D、上海提篮桥监狱2、基于政治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景的定义,监狱是(ACD)A、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B、监狱是纳税人买单的公共产品C、监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D、监狱是一个改造罪犯的场所3、监狱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我国包括(ABCD)A、监狱长、B、副监狱长C、政委D、监狱党委成员4、罪犯非正式组织成因包括(ABCD)A、地域成因B、经历成因C、兴趣成因D、利益成因5、监狱类型的应用原则有(ABD)A、整体性原则B、差异性原则C、持续性D、稳定性原则6、释放制度,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ABD)A、释放准备B、释放C、接收D、安置7、行刑变更制度体现“矫正争议”,主要以规定(ABC)事项为内容。

A、减刑B、假释C、保外就医D、缓刑8、.我国监狱设置了比较完善的犯罪教育组织机构,主要开展(ABCD)A、政治思想教育B、文化学历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D、心里矫治9、行刑模式专业化分类包括(ABC)A、康复模式B、重新回归模式C、新古典主义模式D、惩罚模式10、任何一个行刑立法规范中都包含了(BCD)三个要素。

A、前言B、假定C、行为模式D、法律后果四、简答题1、简述监狱的基本属性监狱现象的一般属性(基本属性):(1)结构的封闭性(2)功能的隔离性(3)效用的监禁性2、简述罪犯的衍生定义罪犯的衍生定义:(1)罪犯是统治关系的破坏者。

(2)罪犯是一个触犯刑罚、应受刑罚处罚的人。

(3)罪犯是一个恶人。

(4)罪犯是一个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5)罪犯是一个心里行为有病的人。

(6)罪犯是正在接受监禁刑罚的人。

3、简述行刑的本质行刑主要有三层本质:一级本质,行刑是剥夺罪犯权益、惩罚犯人并为达到一定目的(如非难、惩罚、教育、改造等)的国家活动;二级本质,中国现实的行刑昭示了一种糅合了许多超司法因素的刑事司法权力运行的社会现象;三级本质,行刑总体上而言是人类特定的时期刑罚正义的体现。

4、简述合理选择和配置行刑目的的意义(1)有助于实现行刑正义(2)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3)有助于保障公民权利(4)有助于优化行刑关系5、简述狱政管理制度的内容(1)分类调查制度(2)累进处遇制度(3)行为规范制度(4)考核奖惩制度五、论述题1、论述对罪犯权利的保障和救济的意义?如何保障和救济罪犯的权利?定义:罪犯权利保障就是用以实现罪犯法定权利的一切现实条件和总和。

意义:首先,因为任何法定权利都是权利主体诉讼立法的应然形态。

其次,当法定权利在实现过程中收到外在因素的损害和威胁时,只有通过有效的救济才能加以恢复,但任何有效的救济必以相应的制度为前提。

如何保障和救济罪犯的权利:(一)罪犯权利保障的内容与方法1.罪犯权利的立法保障2.罪犯权利的司法保障(1)审判机关对罪犯权利的保障(2)检察机关对罪犯权利的保障(3)行刑机关对罪犯权利的保障3.罪犯权利的社会保障(1)物质保障(2)社会组织保障(3)精神保障(二)罪犯权利救济的内容和方法:罪犯权利救济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即保证罪犯权利不受侵犯,采取各种有效的救济方式。

其方法是:(1)从立法和司法制度上为罪犯权利提供充分的制度资源(2)采取各种有效的救济方法2.论述罪犯人格异化的一般机制及其意义?(一)定义:亦即“罪犯人格监狱化”(或曰“监狱化人格”),主要指的是罪犯的原有人格在监禁状态下出现了变异现象。

其人格变异的主要特点是罪犯在逐步适应监狱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深度依赖心理,竟至于丧失对狱外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再适应的信心与能力,变得只适合在监狱中生活。

(二)机制:1.忍受。

忍受是罪犯的原有人格因无法抗拒监狱强硬的制度性力量所体验到的一种痛苦心理及其屈就姿态。

2.适应。

因为认识到只有适应才可争取到利益的最大化,于是,适应不再是被迫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应变。

3.依赖。

随着适应监狱制度的深化,“监狱”开始进驻其身心,逐渐地,对他而言不再有“监狱”以外的世界比“监狱”更重要的了。

4.习惯。

他的自我及其行为模式已经与监狱制度完成磨合,如同螺丝与螺帽的关系。

(三)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人格监狱化”的机制,虽然在“监狱制度”中的表现最为典型,但其认识意义却具有普遍性。

这是说,它不仅是监狱人的制度性生存效应,也是人在其它各种制度性生存中的人格异化效应。

由于处于“人与制度”的二元社会关系之中,人在其“制度性生存”中总会面临“人格的制度化”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人格的制度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制度效应;另一方面,“人格制度化”还会产生“人格的去制度化或反制度化”这一伴生现象。

质言之,有人格的“制度化”,就会有人格的“去制度化”或“反制度化”。

这是一种具有悖论意味的人与制度的纠缠关系。

从这一意义看,“人格监狱化”现象不过是“人格制度化”现象的一个特例罢了。

NO.2一、名词解释1、监狱类型:是选择“监狱”这一事物本身的属性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对监狱现象进行划分所形成的类型构成及其体系。

2、罪犯(基本定义):罪犯是一个犯了罪的服刑人。

3、行刑(基本定义):是剥夺罪犯权益、惩罚犯人、并未达到一定目的(如非难、惩罚、教育、改造等)的国家刑事活动。

4、行刑法治:是监狱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立法的规范和司法的适用,确认并调整监狱的行刑社会关系及其活动,从而实现行刑正义的法律理论与实践。

5、罪犯人格异化:亦即“罪犯人格监狱化”(或曰“监狱化人格”),主要指的是罪犯的原有人格在监禁状态下出现了变异现象。

其人格变异的主要特点是罪犯在逐步适应监狱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深度依赖心理,竟至于丧失对狱外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再适应的信心与能力,变得只适合在监狱中生活。

二、填空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纳粹德国制造的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他们记录了现代监狱时上“最黑暗的一页”。

2、监狱作为刑事司法体系的最终环节其功能特征是执行刑罚,效用特征是(惩罚违法犯罪)3、(行刑对象)在监狱的本体结构中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4、司法部下设(监狱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国监狱的业务工作。

5、保障罪犯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其通过立法来确定罪犯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保障罪犯的权利得以实现。

6、通过(司法的适用)最终落实行刑立法中确定的规则内容,这是行刑法治实践化的重要途径。

7、(减刑)是我国特有的自由刑执行制度。

8、我国监狱的分类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9、就监狱行刑而言,行刑谦抑原则价值在于行刑领域缩减刑罚的(负面效应)。

10、变更刑罚执行程序的出现首先与(行刑的人道性)密切相关。

三、选择题1、基于经济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景的定义,监狱是(ABC)A、一个特殊的企业B、监狱是纳税人买单的公共产品C、监狱是支付给罪犯的一种的社会成本D、监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2、监狱本体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A、行刑者B、行刑对象C、行刑设施D、行刑目的3、监狱罪犯组织结构大致可分为(BC)A、小团体B、正式组织C、非正式组织D、社团4、监狱史上监狱行刑的三大基本行刑目的包括(ACD)A、报应行论的报应目的B、教育刑论的教育目的C、恢复刑论的恢复目的D、预防行论的预防目的5、行刑模式的配置原则有(ABCD)A、目的原则B、现实原则C、系统原则D、兼容原则6、从宏观看,监狱活动包括(ABD)A、监狱刑事活动B、监狱行政活动C、监狱管理活动D、监狱民事活动。

7、行刑法律关系由行刑法律关系(BCD)构成。

A、要件B、主体C、客体D、内容8、被判处(ACD)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A、死刑缓期二年执行B、拘役C、无期徒刑D、有期徒刑的罪犯9、行刑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ABC)A、物B、行为C、智力成果D、其他10、原判刑罚执行程序的原理在于,以(BCD)等刑罚思想为基础的行刑一般化的报应刑原理。

A、社会责任B、罪刑均等C、道义责任D、行刑法定四、简答题1、简述工业文明社会时期监狱的功能特征和效用特征功能特征:执行可变更自由刑,深化和细化近代监狱的各项功能,并使其运作高度规范化和专业化。

效用特征:秉承近代监狱的预防传统,并注重平衡报应、预防和恢复的综合效用。

2、简述监狱的功能监狱的物理功能:一是隔离功能,二是控制功能监狱的衍生功能:(1)核心衍生功能—“监禁惩罚”和“威慑预防”(2)相关衍生功能—宗教感化、道德教诲、思想改造、心理矫正等3、简述重视服刑人员劳动及管理的主要原因(1)认为劳动是现代刑事处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服刑人得到教诲,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手段。

(2)增加监狱收入,缓解监狱经费紧张。

(3)通过完成劳动任务,增强服刑人的自信,提高技术能力。

4、简述行刑监督制度的内容(1)权力机关监督(2)司法机关监督(3)行政机关监督:①行政监督②纪检监察监督(4)社会监督5、如何把握行刑法治的内涵?(1)行刑法治是监狱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行刑法治通过立法的规范和司法的应用得以实现(3)行刑法治的对象和方法是“确认并调整监狱的行刑社会关系”(4)行刑法治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行刑正义五、论述题1、论述监狱制度的三大制度系列各有哪些核心制度?一、行刑基本制度:(一)刑务处理制度:1.原判行刑制度(1)收押制度(2)释放制度(二)狱政管理制度1.分类调查制度2.累进处遇制度3.行为规范制度4.考核奖罚制度(三)教育管理制度(四)劳动管理制度二、行刑保障制度:(一)监狱行政管理制度1.监狱的组织设置制度2.监狱的人事管理制度(二)监狱财务管理制度三、行刑监督制度:(一)权力机关监督(二)司法机关监督(三)行政机关监督①行政监督②纪检监察监督(四)社会监督2、论述监狱概念的“衍生定义”及其各自的含义?(1)监狱是执行自由刑的工具,监狱是执行监禁刑的机构,监狱是执行刑罚执行机关,这是一类基于法律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境的定义,主要揭示了监狱在刑事法律制度中所具有的功用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