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_第五章_第一节_语用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凡是在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活过的人,都会 感觉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差别。这并 不仅仅指他们所使用的语音、语法及词汇等有所不 同,更指他们在语言的使用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 在奥斯汀(Austin)、塞尔(Searle)、格赖斯 (Grice)、布朗(Brown)及利奇(Leech)等学者提 出了所谓普遍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 及礼貌原则之后,不同文化间在语言使用 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低估。
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 P.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s)
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a.所说的话达到现时交际目的所要 求的详尽程度;
b.不要使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在东方,尤其在中国和日本,由于受传统 文化影响,言语行为对环境有高度依赖性。很 多信息在环境之中或在“不言之中”,“意会” 是人们心理解码的重要手段,这种取向和“西 方人”在很大程度上靠“言传”的取向形成很 大反差,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合作原则“量的 准则”来要求东方人的绘画交往行为显然也是 不妥的。
• 人们交际的目的是相互沟通,理解彼此说话的意义, 进而确认对方的意图。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必须 使用同一种能使双方共享的语码。但是,在跨文化 交际中常见的情况是,大家都听明白了对方的字面 意思,却不懂真正的含义。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 载体,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更深的含义。而这更 深的含义来自文化的底层,因而语言也是文化的写 照。由此可见,交际中的译码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 的解释,事实上,我们对外来文化符号的全是必然 受到自身文化的过滤。
人的感知 ───→
语1 2、3 言4
───→
客观实在
注:图中1为词汇量,2为词汇分类,3为句法,4为其他语言成分。

据:
1、词汇量。 uncle 与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 2、词汇的分类。 英文对彩虹颜色的7分类与印第安人舒纳 部族的4种分类、新几内亚的Jale人只分两种颜色:暖色 和冷色。因纽特人有板有20多个词区分不同类型的雪,而 阿兹台克人把雪、冰和霜同归一类。 对时间的分隔,汉语中有节气,英语中就没有。 对人际关系的分隔:叔叔、舅。 对车、马的分类 3、 句法。 英语的主谓结构与霍比语的主谓不分。
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有一天,
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
留学生立即摆手,“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
• 语用失败
(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迁移所造成的言语行为的施为 之力丧失的现象,也是违反社会语言规 则所造成的现象,又称社会语用失败 (sociopragmatic failure) 。

人的感知 ───→ 言 ───→ 客观实在

人们是通过:
第1种方法来感知世界(观光旅游) 第2种方法来感知世界(读书看报) 第1与第2相结合来感知世界(看电影)
沃尔夫假说图解
犹如我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山的景色,用显微镜看 细微病毒,人们用语言来了解离我们久远的历史事件, 了解不能身临其境异国风光,了解远在天边的朋友的 内心情感,言语和文字,即语言,就是我们的望远镜 和显微镜。 不同语言的这种”镜头“是否影响了我们对客观 现实的感知?换句话说,不同镜头的“质地”(玻璃、 水晶、树脂)、”屈光度“是否一样?
——托马斯
二、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一)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 P.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s)
会话受规范或条件制约,人们 在会话是之所以不是以一连串的 互不相干的语句组成,是因为交 谈双方都遵循了某些规则,相互 配合,即遵循了合作原则。
• 合作原则的各条准则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 是以西方谚语交际通行的模式为标准的。按照通行 的合作原则,我们会觉得阿拉伯人话太多,亚洲人 话又太少……
• 关联准则 (relation maxim) 说话要相关、切题。 “地位”低的一方往往先提一些对方喜欢的话题作为开头, 慢慢地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切入正题; 地位高的一方则可以随意扯开话题,控制话轮,显得漫不 经心,这正是显示权威的方式。 Did you arrive here yesterday ? The weather in London is very foggy, I think. We have heard you are very capable and hardworking. 初次见面时,英语国家主人问及的内容应当是来人的背景、 工作经历、对新工作的打算,等等。而上面这些话基本上 都是大实话,引不起话题。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a.避免晦涩的词语;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条理
中国的主流文化传统是强调“和”
“和为贵”就是在这一文化语境中被优选的价值原 则。
人们倾向于在许多场合采用较为间接、迂回、委婉 的表达。
(二)合作原则的文化差异
• 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求真”与中国文化礼貌的“求情” 之别 “合作原则”的核心是质的准则。在交际中,这种“真”体 现为,不论话语如何委婉,一定要让听者准确理解自己所要 传递的真实信息。 中国文化中,人际交往注重的是“真情”,即对人热情关心 和自谦尊人之情。中国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礼貌交往要遵循 一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对他人的情感,依赖情感的表达可以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你说我款待你是给我添麻烦,否定我的真诚和热情)
• 在一些典型的东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谈话者的 “权威”本身就是信息。社会中人际关系较为固定, 地位较低者对地位较高者有依赖性、顺从性。这样, 他们遵循“量”、“质”“关联”以及“方式”准 则方面肯定与西方人有很大差异。格赖斯的合作原 则中“质”的准则最为重要,是第一位的。 • 相对而言,在很多场合,东方人似乎更注重“方 式”,常常为此牺牲“质”、“量”和“关联”准 则,而他们所注重的“方式”与格赖斯的准则也完
(四)语用迁移及其后果
• 语用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 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 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 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
“方便时候不能来”
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
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
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
一、社会语言差异 (一)沃尔夫假说
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认为:
• 语言象一副有色眼镜,事先影响了人们对外界事 物的感知。
对沃尔夫假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去理解:
1、不同语言的人们直接(或图像)去感知世界。


人人都可见到的,如“虹” ───→
客观实在
非所有人都可以见到的,香蕉树:

2、人们通过书刊报纸或评书、演讲等语言形式间接来感知 世界。
语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
• 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是指一个文化或群 体所共有的对说话方式起支配作用的规则。 • 这些规则规定说话人开口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 容、开始和结束说话的方式,以及交往规则,即 谈话如何得以顺利进行(合作规则)、如何达到 有礼貌(礼貌原则)等等。
社会语言相对论
社会语言规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某一特 定的文化、社会或团体中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 使用规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情况加以 理解。
1、称呼语的处理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来表示“权势”关系,主要表 现在“头衔”和“敬谦”的使用方面。礼貌称为必不可少, 而且称谓之中必须反映各自的社会身份。汉语中的称呼自 成体系,称呼方式种类繁多,别具一格。而在西方社会中, 人们在称呼对方时常常是直呼其名,以此来表示说话人试 图建立“平等”关系的愿望。 头衔:主任、书记、教授、先生 敬辞:贵(公司、国)、高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能够容忍语 音或语法的缺陷,但对语用失误,人们 常把它归结于不礼貌或不友好,会认为 是粗鲁和恶意的自然流露,认为说话人 的人格有毛病。
“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 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 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应该 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 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 “语法错误可能显示说话人还未掌握特定的语 言能力,而语用错误可能反映出说话人的人格有 毛病。”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a.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说自己没有足够证据的话。 中国人在说“No”时可能意味着“yes” 阿拉伯人在说“是”时,意思可能是“也 许”,当他们说“也许”时,意思可能是
“不”……
墨西哥人倾向于让人高兴,为此他们甚至
不惜说些与事实相反的话。
“Your Chinese is very good.”
• 不同的说话方式是不同的社会规范的一个表现。 所谓社会规范就是“行为准则”,就是“社会期 望”。当我们违反这些规范时,我们会受到不同 程度的惩罚。实际上,任何社会的成员都必须遵 循其各自的社会规范,而且这种遵循和服从往往 是无意识的,具有“条件反射”的特征。人们在 使用这类规则的时候并不自知。 (二)社会语言相对论 • 言语是社会行为,必须受制于社会行为规范,人 们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其社会或群体所共享的言
英语和汉语
○────────────────────○ 语言无关论 语言决定论
英语和霍比语
○────────────────────○ 语言无关论 语言决定论
例如,要用一种特定的语言说一番话,你就必须注
意某些东西,忽略一些东西。例如,在韩国,如果要问
好,你就必须知道对象比你年幼还是年长。 在西班牙,就必须确定双方关系的是否亲近到可以 用你相称,或者正式到了要用您相称。 在日语中使用我的哪种形式,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年 龄、对方的年龄、自己的性别、对方的性别、以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
他称:令尊、尊夫人、
对称:您 自称:本人、卑职、免贵、贱姓、寒舍、蔽处
2、代词的分化
许多语言中通过使用不同的代词,来表示“权势”
和“平等”,例如汉语中的“您”和“你”。
法语 中国
权势 vous 您
平等 tu 你
3、非语言行为的表现
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手 势、眼神、体距、容貌、姿 态、礼节、语气、服饰及场 景等。
持语言甲者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该人的感知
语言甲
同一客观实在
持语言乙者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该人的感知
语言乙
同一客观实在
持语言丙者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该人的感知 语言丙 同一客观实在

在不同的两种语言中,语言对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影响影 响是不同的。
英语和德语
○────────────────────○ 语言无关论 语言决定论
不能用不同文化的社会语言或言语规则来描述某 种特定的文化中的言语行为。
关于人称谓在不同语言的思考和认知.
如果一位叫Jane Smith的女士与一位叫Peter
Austin的男士结wenku.baidu.com, 那么在英语文化中,我们应如
何在社交场合称呼这位女士呢?
• 在英语口语上,如果外教的名字是John Brown, 你 作为他的学生,应该怎样称呼他呢?
沃尔夫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两点:
1、语言不同的人,有相应的不同感知和思考。这被称为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 )。
2、语言决定对客观实在的感知和思考,感知和思考不可 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这被称作“语言决定论” ( linguistic determinism) 后人将以上思想统称沃尔夫假说,或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人们开始认识到:
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 的方式说话;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 的差异; 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 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
•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 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变得更 加精确缜密。
(三)言语是社会关系的标志
言语作为社会行为,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 几种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
“权势” ——中国
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有明显的距离,一方比另一方有 权势,如上级对下级、长者对幼者、教师对学生、老板对 雇员等。
• “平等” ——美国
涉及双方交往共享多少经验,共享多少社会特征,如 宗教、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兴趣、出生地等,涉及 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亲密行为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平等”关系较为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