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期西方修辞学流派及主要修辞学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西方修辞学传统之管窥
西方修辞学传统之管窥(资料来源: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纵观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修辞学,就其根本研究的问题而言,似乎都是在古典时期就已规定了,而且每一个历史时期对修辞学研究的的重点都有相似之处,这一相似性构成了西方修辞学的连续性。
这个连续性的源头无疑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不仅是西塞罗和昆提利安的修辞学,而且连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的修辞学,就其精华而言,根本上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东西。
”(莱恩•库珀Lane Cooper)亚里士多德对修辞理论的影响从他那个时代起就一直是巨大无比的,这是对整个修辞学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
从实质上来看,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修辞学家们只是对他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工提炼,偶有扩充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修辞学理论纷繁众多,而且许多理论体系大相径庭的今天,也可以发现有些不朽的著作仍保持着亚里士多德的传统。
当然,任何一个传统之中都会有众多的声音,只不过是在某个时期一些声音要比较响亮罢了,而这也许正标志着一个传统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古往今来的西方所研究的根本问题似乎不外乎是亚里士多德在古典时期所规定的一些内容:目的、听众、构思过程、论辩、谋篇和文体风格。
修辞学研究的这些经典范畴不仅仍然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其后各个时期都有对共同和特殊问题的论述,都有关于构思过程和辞格的讨论。
古典修辞学传统现在可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古典修辞学作为一门学科过去没有、现在仍没有寿终正寝。
一门曾经具有巨大活力的学科,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也不是完全与这门学科的今天毫不相干。
从西方的各个历史时期而论,西方的古典修辞理论在修辞学史上的继承和发展包括承袭与补充,也包括挑战或否定。
这一发展之事实揭示出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的因袭和发展关系,体现出修辞学史上再理解话语和知识、交际和效果、语言和经历等组关系方面长期存在的斗争,也为古典修辞理论体系在整个修辞学史上成为这一门学科的基础提供历史性的剖析。
西方修辞学的渊源虽然西方修辞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从公元前5世纪西方修辞学产生于古希腊的遗嘱检验法庭之后,它就一直在公共事务和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就其渊源而论,西方修辞学首先是一种劝说性演说的艺术。
汉语修辞学概述
第一章修辞概说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一、中外古代史上的修辞研究:(一)古代希腊人很重视修辞的研究。
公元前5世纪:伊梭克拉兹《修辞术》;“强调巧妙的言辞和虚伪的论证”----“诡辩术”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在任何问题上使用有效的说服方式的能力”(二)我国历史上的典籍中就有了修辞、风格的零星片段的言论1、我国修辞研究最早的文献见于孔子的《论语》。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作用。
2、¡°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体现中国的文化蕴含:1、2、3、3、西晋陆机的《文赋》对修辞方法、修辞技巧进行了论述。
4、南朝的的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对修辞有很深的论述,在我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很重要。
5、唐朝刘知几的《史通》中对修辞的论述也很多。
6、宋代陈骙的《文则》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汉语修辞的著作。
二、近代修辞研究状况:“年轻”的学科:1、1920年,法国人巴意建立以表现手段为研究对象的风格学,大大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五四”以后开始了对修辞学的研究。
修辞学研究有两种倾向:一种以模仿西方的修辞学为主,唐钺为代表《修辞格》1923年;一种以辑录古人的说法为主,《中国修辞学研究法》;1、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最为代表。
他特别提出:¡°惟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
¡±2、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3、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4、张志公先生的《修辞概要》。
5、刘焕辉、吴士文等先生的著作。
中国最重要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从修辞学定义管窥西方新修辞学的特点和发展动态(精)
首先是语言理论;其次,这样的改动符合当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范围被扩大到非言语范围的趋势,如服饰、建筑。
二、西方新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从古至今修辞学一直研究语言的有效使用。
但直到上世纪初,语言学的发展才把修辞学引向了纵深,并使其有了非常明显的语言学科性质。
索绪尔第一次区别了语言(语言系统本身)和言语(具体情景中的语言使用),他的学生Bali强调语言和言语都可以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修辞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各语言的修辞变体。
这不仅促进了语言修辞学的发展,而且使结合社会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等的言语修辞学(即强调修辞情境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得到繁荣。
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两方面的研究是有限的,但他们,特别是后者,促进了新修辞学对修辞情景和修辞互动的研究。
言语修辞交际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修辞活动参与者、参与者的动机、修辞话语和修辞情景四个基本要素。
修辞情景之于修辞话语判断和阐释的重要作用是现代修辞学的一个主题。
Burke认为,语言是人的象征性行为,即人类通过象征建构现实。
“行为”的概念暗示了“选择的自由”,“没有自由的行为不成其为行为”,而选择的自由受制于修辞情景。
修辞话语的效果就在于其主体是否在语言系统中选择了与修辞情境相适应的组合模式。
所以修辞情景是意义建构和意义解构的关键。
现代修辞学修辞情景研究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是Libyd Bitzer和Kenneth Bulk。
Bitzcr强调修辞情景有三个重要成分:紧急状况、听众、限制因素。
紧急状况是一种不足、障碍、问题.但它只有被语言所修饰表达时才具有了修辞意义;而听众必须是可能受决定和行为影响的人,是言语在其身上能引发行为的媒介;限制因素包括影响演讲者和听众的信仰、态度、传统、形象等。
Bitzer的修辞情景强调了情景所预期和规范的合适回应,具有某种或简单或复杂、或多或少有序的结构。
这种历史情景的修辞观点遭到了Burk 的质疑。
他认为修辞情景存在于使用修辞语言可以诱发变化和行为的任何场合。
修辞概述
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一、古老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先秦时期 辞达而已矣。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 “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 辞达” 言文” 开创性。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孟子 “詖(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 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墨子 庄周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很重视“寓言” 很重视“寓言”,“重言”等修辞方式。 重言”等修辞方式。
《易·乾卦·文言》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 乾卦·文言》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
“修”和“辞”的连用 的最早出处
2.两汉时期 2.两汉时期 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 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最基本的修辞 手法比、 手法比、兴、赋。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 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 以引起所咏之词。”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有 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小结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它 萌芽时期, 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作用。 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作用。
启蒙时期西方修辞学流派及主要修辞学家
2. 拉米的《言说艺术》—— 17世纪修辞理论的代表作 是对古今修辞和话语理论 ‘具有原创性的合成’, 旨在 ‘使人 们理解修辞原则的真正理据’。其目标读者 ‘不仅是言说家, 而且包括所有一般意义上的言谈或写作者, 如诗人、历史家、 哲学家、神学家等’, 表明在拉米看来修辞为在话语所有领域 和层次发生的口头及书面交流提供指导原则。 拉米在书中对修辞表现出极大的重视和肯定, 和阿诺德以及兰 斯洛等人对它的贬抑形成鲜明的对照, 使我们对17世纪主流思 想作为一个整体对言说艺术所持的那种 ‘道是无情却有情’ 的复杂态度有更清楚的了解。
培根对修辞的核心概念 ‘发明’ 的新阐述却又表明他跟传统 修辞观念已经拉开了多大的距离。培根将心智艺术按目的分为 四类: 探索或发明, 审验或判断, 保存或记忆, 表达风格或传统技 艺。足见培根已经完全从智力的角度来观察话语领域的构成。 在这一框架内, 他区分了两种大不相同的发明, 即学科和科学的 发明以及言说和论辩的发明。 ‘有关言说和论辩的发明准确 地说并非发明, 因为从事发明是去发现那些我们尚不知道的东 西, 而不是重新唤起和应用已知的东西。[从事言说和论辩发明] 只不过是使我们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提取跟眼下的目的可 能相关的那一部分, 使之在意识中浮现。’ 这样做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 ‘发明’, 而仅仅是 ‘记忆或提示’。于是乎, 不仅 ‘言说艺术’被纳入 ‘心智艺术’, „修辞发明’也遭到消解, 与 ‘风格’甚至 ‘记忆’等传统言说艺术的次要部门等同起 来, 并因为 ‘无助于发现人们尚不知道的东西’而在事实上被 剥夺了构筑 ‘主意’和 ‘念头’、产生新思想意识的权力。
辞格:激情的独特字符, 即使激情在话语中得到表达的形式 (the peculiar characters by which [passions] represent themselves in our discourse.) 激情是 ‘意志和思想的动力 (the motions both of our will, and our thoughts)‟, 是言说和社会互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修辞的成 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修辞者对激情的利用。 在拉米看来,唯有激情才能触动人类, 使其摆脱淡漠和不作为, „激情可以被称为心智的源泉。言说者一旦懂得如何掌握这些 源泉, 懂得如何明智地利用这些源泉, 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什么克 服不了的难题, 就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由于激情在话语中只有通过喻意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并产生效力, 拉米将辞格称为言说者 ‘用来震撼和煽动受众思想的工具’。
修辞史
2.1 古典修辞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5世纪)2.1.1 古希腊与古希腊的民主古希腊是当今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民主、哲学、占星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剧院,这些只是其贡献的一部分。
像柏拉图、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至今仍是高校课程。
古希腊人(主要是雅典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信奉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古希腊成就的基础是人文主义。
古希腊强调个人价值、个人重要性和个人尊严。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机构有执政官、十将军委员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体现了民主制的特点:平民政体、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和公民意识。
古希腊人创造了政治自由,直接民主。
古希腊的民主为其思想开放、学术自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1.2 诡辩家与其修辞的实践公元前5世纪,由于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希腊出现了教师阶层,被称为诡辩家。
与其说他们是一个流派,不如说是一个专业的阶层,他们遍布希腊,而且出现了行业竞争。
教育求真知,但大多数诡辩家体现的是虚假学习,仅仅为了政治成功而已。
诡辩家们游历希腊,到处讲学,广收门徒,积极辩论。
他们为此收取高额费用。
事实上,他们开古希腊教育收费之先河。
诡辩家不是哲学家。
他们会教授任何一门受欢迎的课程。
话题涵盖修辞、政治、语法、词源学、历史、物理和数学。
初期他们被看作高尚的老师,因为他们教人们如何为国家作出贡献。
普罗泰格拉,成名于公元前445年,被看做第一个诡辩家。
继他之后,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亚斯相继闻名。
不论他们出现在哪里,尤其是雅典,他们总是收到热诚的欢迎,人们成群地听他们讲学,甚至伯里克利、欧里庇得斯和苏格拉底也都曾追随过他们。
当时希腊有才能的人都想当政治家,因此诡辩家大都集中于教修辞。
接受训练的年轻的政客目标就是说服群众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
追求真理并不是至高的。
结果,诡辩家们承担着提供任何学科的辩论,证明任何立场的任务。
他们吹嘘着自己好坏不分、黑白颠倒的能力。
修辞 逻辑 西方自由 五艺
修辞逻辑西方自由五艺修辞能力是西方修辞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能力虽耳熟能详,但现有研究中却鲜见对修辞能力核心要素的构建。
修辞能力一般被视作修辞者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修辞者为履行修辞任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具体能力的总和,因而其包含的内涵较丰富。
鉴于此,为提炼修辞能力的内涵,本文将基于西方修辞学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尝试从修辞的定义出发厘定修辞能力。
依据修辞的概念范畴可知,修辞者、修辞对象、修辞情境、修辞策略与修辞目的是界定修辞能力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界定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视域下修辞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修辞能力的基本概念,认为把握修辞能力的概念对促进外语能力以及国家修辞能力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言修辞能力作为西方修辞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伴随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学理积淀。
早在西方古典修辞学时期,《论言说者》等古典修辞学家就曾直接或间接论及修辞能力,Aristotle(1954:24)关于“修辞是在每一件事上发现可用的劝说手段的能力”的论述明确将修辞能力与修辞概念紧密关联,为修辞能力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美国传播学会(NCA)前会长Sproule在西方古典修辞学知识谱系下依托亚氏理论对修辞能力的表现形式进行的探索较具开拓性。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与交际学的交叉发展,学界对修辞能力与交际能力的研究逐渐呈交融趋势。
此类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将修辞能力视作交际能力或者将两者交替使用。
另外,目前研究中,修辞能力的研究内容多涉及演说、论辩能力等。
将修辞能力视作演说能力,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演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将修辞能力界定为在一定的语境中生成论题,调用多种学科知识形成理性的论辩,将论辩用最有效的顺序组织起来,并且以能被他人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劝说他人并最终导引行动的能力。
该定义凸显了修辞能力的“论辩”特征。
修辞能力虽耳熟能详,但现有研究中鲜见对修辞能力核心要素的构建。
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
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进入大四后,课程都偏向理论性较强的方面,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对修辞学感兴趣,但是作为英语系学生,修辞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
在图书馆,搜寻到了《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看书名好像又是理论性很强的书,但是当我翻开它,开始阅读时,很快发现作者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随着他慢慢地浏览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它的演变,以及主要修辞学的学说思想,在以前的写作课上不多赘述的修辞学原来竟是一门历史悠久,有其独有趣味的学术。
作者温科学教授曾留学美国多年,对西方修辞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他创作的《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是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流派与汉语修辞学发展研究”的成果。
该书对20世纪欧美传统修辞学的回顾,以及对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西方修辞学的评述都十分精当详实,是一本优秀的修辞学著作。
全书分为三章,20世纪西方修辞学概览、理论评述以及主要修辞学说评述,每章最后对本章做个小结。
虽然从目录上看去有些学术的枯燥特点,但是作者细致透彻的解说让读者能够免除一些枯燥,一路读下来也算流畅。
本书的开篇部分对西方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做了介绍,比课本更详尽,读起来也更易消化。
在西方修辞学的演变过程中,他讲到西方修辞学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盈虚消长之后,在20世纪有东山再起。
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开放式的发展平台和两股强大的推动力。
这个平台就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股推动力则是,来源于内部的推动力,即新修辞学运动,和诸多学科对修辞学的关注所形成的外部推动力。
由于现代生活使人类的生活复杂化了,社会对言辞的需要大大超过了以往。
就比如说现在网络发达,更多年轻的人喜欢在网上交流信息,不比用语言,用文字需要更好的方法来达到语言的效果,这就需要修辞在其中起到作用,一旦无法运用好,就会产生误会及更大的不利。
因此,“修辞可能是我们为避免彼此被湮没,为政治的、社会的以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最后和最好的希望。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类幸福生活追求的必要途径。
作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播秩序在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修辞是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促进思想和意志社会化、统一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公平、公正的传播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修辞秩序的不同反映了社会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态势。
这一点在人类修辞学研究的历史中有充分的反映。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视人类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有所助益。
1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回溯1.1 中国的修辞学传统在中国,“修辞”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上记载的孔子所说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大意是“修饰文辞和言语,确立至诚的感情,是营修功业的根基。
”这里的“修辞” 是两个词,与今天的“修辞”有一定差异。
当时,“修辞” 并没有现代的意义,很难说是一个研究客体。
先秦时期,诸子著作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都蕴涵了一定的修辞道理。
这些修辞思想有关于口语的,也有关于书面语的。
后世的修辞论多散见于相关的文论著作中,比如王充的《论衡》、刘向的《说苑•善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序》、陈骙的《文则》、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
这些著作多是关于文章修辞的。
我国的现代修辞学诞生于 20 世纪上半叶,至 20 世纪末趋于成熟、完善。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主要著作有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龙伯纯的《文字发凡》、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唐钺的《修辞格》、陈介白的《修辞学》和《新着修辞学》、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以及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等。
50年代后,先后出现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修辞概要》、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等著作。
80 年代后又涌现出许多修辞学著作,比如倪宝元的《修辞学》、王德春和陈晨的《现代修辞学》、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黎运汉的《汉语风格学》、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张炼强的《修辞理据探索》以及陈汝东的《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认知修辞学》、《当代汉语修辞学》等。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古希腊时代是思想睿智大放光彩的时代,各种哲学思想轮番上场,探讨着世界如何形成的问题,探讨着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在争鸣中,哲学家们都以语言为武器追求真理,讲演、论辩之风日盛。
因此,时代的需要也迫使社会产生了掌握讲演术、论辩术的需求。
柏拉图就曾认为,讲演术是“任何城市里的人们本身的自由和对他人的统治的最大利益和原因”,因为,“言语能够说服法庭上的法官、议会的议员、会员以及一切集会上(不论是什么样的国民集会)上所有的人”。
于是,雄辩家纷纷登场。
雄辩名篇也不断展现。
如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在雅典五百公民法庭上的答辩》,著名演说家德谟西尼的《斥腓力演说》等,都是辩论讲演中的珍品,千古传诵。
在这一时期,希腊社会也出现一批专门收取学费以传授修辞学、讲演术和论辩术的人。
由于这些人中的著名代表普罗泰戈拉第一个自称“智者”,所以,人们把他们叫做“智者学派”。
这些智者们大都具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感觉主义倾向,在早期,由于他们所传授的是实用的知识,所以也很受人尊敬,如普罗泰戈拉和智者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高尔吉亚,就都以传授讲演术和修辞术而闻名于世,普罗泰戈拉还以其为传授辩论术而做出的贡献,被世人称为“辩论学之父”。
但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政治、诉讼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对辩论的表达方式的重视超过了对问题实质的重视,有的甚至到了对事物的是非黑白不管不顾的地步。
为了纠正这风气,苏格拉底做了很多工作,以各种针锋相对的态度跟智者派斗争。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这种谨慎、认真、细致的态度,要求演讲者以求真之心进行演讲、辩论,否则再动听再煽情的演讲也是无益甚至是增加思维的混乱。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修辞学在古希腊语中并非指写作的艺术技巧,而是指演讲艺术,或称“雄辩术”。
所谓的修辞学家就是指演说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是“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目的在于说服人。
汉语通论 西方修辞学简史
普罗塔哥拉
约生于公元前485-410年之间。他出生在阿布德拉 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 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 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
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
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 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 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要 点
1.西方修辞的内涵。
2.西方修辞学发端期代表人物及大致观点。
3古典修辞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大致观点。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
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
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
从事这一实践通常会发生什么事或出现什么情况就够
了。他将言说艺术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特殊言说体 现于各专门学科或领域的内部交流与讨论,一般言说 可以就任何文体发表评论或提出论证。
亚里士多德将修辞界定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 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种能力‛。亚里
士多德根据公共话语领域典型受众的种类将修辞分
确定其方向和命运‛等核心作用的一股巨大力量。它 成了社会地位变更的主要途径。修辞师(rhetor)成
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其受崇拜的程度不亚于今天
的科学家。
这一时期主要以伊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为代表。
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
出身雅典富裕奴隶主家庭,是智者普罗塔哥拉和 高尔吉亚的学生,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教育家。 主要教授修辞学和雄辩术,以培养演说家为己任。公 元前392年,他在雅典吕克昂附近创设第一所修辞学 校,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在他的指导下, 许多学生成为演说家、政治家。在全希腊的重大演讲 比赛中,他的学生多次获胜。由于其教学切合社会和 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成绩斐然,希腊各地乃至东方 国家的青年纷纷前往就学,伊索克拉底因此成为古代 最成功的专业教师。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张祁吟0804402018 2.1 古典修辞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2.1.1 古希腊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希腊的早期民主制度孕育了修辞学。
议会确保了雅典城邦日常生活的顺利进展,在Pericles的带领下,雅典的民主迎来了公正和机会的平等。
这就意味着雅典公民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和效率,而不是财富的多少进入政府机关。
古希腊人创造了政治自由的理念.2.1.2 诡辩家和他们的修辞实践公元5世纪,随着教育需求的增长,雅典诞生了一群教师,也就是诡辩家。
这些诡辩家在雅典四处教学、演说、took pupils、争辩,收取大量的费用,是雅典历史上第一次收取费用教授智慧的学家。
然而这些诡辩家并不是哲学家,他们所教授的只是需求大的科目,包括修辞学、政治、语法、语源学、历史学、物理学和数学。
Protagoras of Abdera,是第一个诡辩家,这些诡辩家在当时的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在当时的雅典最受欢迎的是政治,所有诡辩家将重点放在了教授修辞学上。
他们培训年轻的政治家,教授他们尽力使别人相信他们所说的和信仰,哪怕使用暴力的手段。
2.1.3 古希腊修辞学家和他们的修辞理论Corax是雅典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家,他热衷于使修辞学的研究为实际生活服务。
根据Corax,合法的辩论应该包括引言、解释、论据和总结。
这一观点被亚里士多德所继承,西塞罗随后对其进行了补充衍生成为了6段论。
Gorgias(485--380B.C.) 高尔吉亚认为人类永远不能了解真理。
他强调,a.万物皆不存在b.即使事物存在它也不可知 c.即使它可知,其知识也不能被传达。
因此,修辞学帮助我们看清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Protagoras(480--410B.C.) 认为: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能够将worse argument appear the better c.上主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
Plato(427--347B.C.) 柏拉图是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
西方泛修辞观
西方泛修辞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方泛修辞观是一种古希腊修辞学的传统,古代希腊人在竞技场上进行演讲时,为了吸引观众注意,他们利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来提升演讲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泛修辞观强调的是修辞学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在西方文化中,泛修辞观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政治、广告等领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
西方泛修辞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修辞手法提升文字或言辞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暗喻、排比、反复等,通过这些手法,作家或演讲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在西方文学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演说家都是泛修辞观的信仰者,如希腊演说家德摩斯特尼斯、莎士比亚、雨果等。
泛修辞观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善于运用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与对比来表达事物之间关系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呈现出深刻的意义和形象。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是一个经典的比喻,通过比喻人生的困境和选择的矛盾。
比喻使作品更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另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平行结构加强修辞效果的手法,它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和流畅。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问不是为什么》演讲中说道:“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这种排比的句式使演讲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除了比喻和排比,泛修辞观还包括反复、修辞问句、修辞句等一系列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诗意,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在当今社会,泛修辞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着文学创作和演讲艺术,也影响着广告传播和商业宣传。
通过修辞手法,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拉近与读者或听众的距离,引起共鸣和共鸣。
第二篇示例:西方泛修辞观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其核心概念是修辞。
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概念与主旨︱“舒国滢法学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
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概念与主旨︱“舒国滢法学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概念与主旨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一、修辞之源在汉语世界,孔子尝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也有学者考证,“修辞”二字后世见诸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之中,而元代王构的《修辞鉴衡》,则是中国第一本以“修辞”定名的著作。
依照比较权威的说法,西方古代“修辞学”一词,乃希腊文?ητορικ?(rhētorikē)的汉语直译,指“公共演说的公民技艺”(the civil art of public speaking)。
不过,此前,在古希腊,公民修辞手册的共同题目并不是?ητορικ?(rhētorikē),而是另一个词technēlogōn,即“言说术”或“辞艺”(Art of Speech,言说的技艺)。
据考证,?ητορικ? (rhētorikē)在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学术圈子内即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柏拉图写于约公元前385年的《高尔吉亚篇》(Plato’sdialogue Gorgias)当中。
它与拉丁文oratore(英语 oratory)一词重叠,后者是指“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的技巧”(skill in public speaking),也译为“雄辩术”或“演说术”。
因修辞学或雄辩术的使命及目标在于说服,故此也可以说是“说服的技艺”(the art of persuasion)或“运用语言以便说服或影响的技艺”。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古典文学教授托马斯·哈比内克在其所著《古代修辞学与雄辩术》一书中,就西方修辞学的起源和发展,勾勒了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诞生到20世纪佩雷尔曼、图尔敏等人的修辞学之简明历史线路图。
根据他的线路图,我们看到:修辞学是公元前466年由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人考拉克斯“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前460-前380年间,前苏格拉底的智者派开始进行修辞教学与实践活动,使修辞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
2 修辞学的发展
谢 谢 观 看
HELLO JAPAN
第一章 修辞学概论
第二节 修辞学的发展
一、西方修辞学的发展
• 古典修辞学 • 中世纪修辞学 •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 • 新古典修辞学 • 新修辞学
(一)古典修辞学
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
1.古希腊民主制度孕育修辞学
作为一门追求言 辞表达效果的学问, 修辞学早在古希腊时 期就已经产生并发展 为独立学科。
2.诡辩家的出现
苏格拉底的诡辩
苏格拉底的诡辩
苏格拉底的诡辩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西方古典修辞学的鼻祖首 推亚里士多德。他集中了他 生活时代修辞学研究和教学 的大成,又开拓了修辞学研 究的新天地。
《修辞学》标志着这门学 科的成立。
“在任何问题上,使用有效 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您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道 德就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 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 了道德就是道德。”
精神助产术特点:善于提问,让对手先说,然后 对别人答案进行反问。
例:《古剑奇谭》 大师兄陵越劝说 百里屠苏别去复 仇。
普 罗 泰 戈 拉 和 ﹃ 半 费 之 讼 ﹄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儿子生病了, 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
“那是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 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 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近代
陈望道《修辞学 发凡》标志这中国修段,主要为着意和 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 一种努力。
夸美纽斯启蒙教育
夸美纽斯启蒙教育夸美纽斯(Quintilian)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和修辞学家,他的著作《修辞学教程》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
夸美纽斯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启蒙教育理论,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夸美纽斯的启蒙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启示和应用。
夸美纽斯认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注重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他主张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启蒙教育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在夸美纽斯看来,语言表达能力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修辞技巧。
在当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夸美纽斯还强调了启蒙教育中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夸美纽斯的启蒙教育理论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夸美纽斯的启蒙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他的理论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当代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秋季学期 2010年秋季学期
提 要
1.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现代主义思想家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对待修辞的矛盾态度 2. 拉米的《言说艺术》—— 17世纪修辞理论的代表作 拉米的《言说艺术》 17世纪修辞理论的代表作 3. 维科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延续 4. 坎贝尔与近代修辞思想的系统化 5. 人文作品是产生宏观社会效应的修辞 —— 休·布莱尔论美文、 批评和情趣 6. 惠特利和近代修辞思想的逻辑化
3) 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对待修辞的不同态度 17世纪中叶, 17世纪中叶, 天主教会内部一些志同道合、都具有改革思想的 詹森派学者以巴黎郊区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 (Port-Royale (PortConvent) 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 被称为 ‘波尔罗亚尔逻辑学 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 家’。 安东·阿诺德 (Antoine Arnauld)和克劳德·兰斯洛(Claude Arnauld)和 兰斯洛(Claude Landelot) :《通用语法》(General and Rational Grammar, 1660), :《通用语法》 Grammar, 1660), 《逻辑: 思维的艺术》(The Art of Thinking: the Port-Royal Logic, 逻辑: 思维的艺术》 PortLogic, 1662) 。这两部书通过对两个基本观点的阐发使笛卡尔思想得 到普及, 并进一步加剧了修辞的边缘化: 第一, 到普及, 并进一步加剧了修辞的边缘化: 第一, 不受感觉和想象 影响的 “纯心智”享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 思想完全独立于语 “纯心智”享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 言—— 人们只是在习惯势力的支配下才通过言辞进行思考。
针对话语领域的 ‘不正之风’, 他重申了 ‘内容和形式之间的 ‘不正之风’, 和谐与统一’ 这一修辞基本原则。 针对风格, 针对风格, 他提出了四种 ‘因言伤义’ 或 ‘言不及义’ 的情 况。首先, 况。首先, 文体上展现的富丽抵偿不了由于思想内容空虚而造 成作品内在结构的松软懈怠。第二, 言辞充满意义, 成作品内在结构的松软懈怠。第二, 言辞充满意义, 并且多有高 尚思想, 使善思者为之倾倒, 尚思想, 使善思者为之倾倒, 然而却由于文风玄虚、意思朦胧而 使受众感到厌倦。第三, 使受众感到厌倦。第三, 一些思想充实的言说者在自我表达时 遵从 ‘简单扼要’ 这一话语基本规则, 力图做到言简意赅, 却 这一话语基本规则, 力图做到言简意赅, 失之于言论的简陋寒碜, 为识者所不齿。最后, 也是最糟糕的, 失之于言论的简陋寒碜, 为识者所不齿。最后, 也是最糟糕的, 是那些内容空洞无物, 是那些内容空洞无物, 仅以文字游戏、怪癖词语、惹眼的诗赋 意象等煞费心机的噱头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品. 意象等煞费心机的噱头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品. 仅从笛卡尔有关风格的这些讨论, 仅从笛卡尔有关风格的这些讨论, 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对与自己 的核心观念格格不入的修辞还是以务实的态度加以吸纳、改造 和接受, 和接受, 并非一味排斥。
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 在《说服的艺术》(De 1623说服的艺术》 L’art de persuader)一书中对笛卡尔提出的 “确证-数学逻辑” persuader) “确证(apodeictic(apodeictic-mathematical logic) 公开提出保留意见, 指出其局限 公开提出保留意见, 性和不足之处, 要求重新确认它的对立面, 性和不足之处, 要求重新确认它的对立面, 即基于 “心灵、乐 趣和情感” 的另外那一部分话语空间。 帕斯卡认为相对于理性证明, 帕斯卡认为相对于理性证明, 后面这一领域要大得多而且也有 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他指出话语实践者除了用道理证明之外, 趣得多。他指出话语实践者除了用道理证明之外, 还必须取悦 于受众。与使人信服相比, 使人愉悦更困难, 更不容易把握, 于受众。与使人信服相比, 使人愉悦更困难, 更不容易把握, 更 有用, 有用, 因而也更令人赞叹。 “心灵自有其道理, “心灵自有其道理, 这些道理是理性所完全无法理解的” (The heart has its reasons which reason knows nothing of)。 ‘真正的 of)。 雄辩并不刻意追求雄辩 (True eloquence takes no heed of eloquence.)。’ eloquence.)。’
之所以在笛卡尔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这种明显的脱节, 之所以在笛卡尔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这种明显的脱节, 是因 为他本人也逐渐意识到的那个无法克服的两难: 为他本人也逐渐意识到的那个无法克服的两难: 要想让尽可能 多的读者对自己反修辞的理性主义世界观产生兴趣, 多的读者对自己反修辞的理性主义世界观产生兴趣, 使他们心 悦诚服地皈依这一新思想体系, 就非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悦诚服地皈依这一新思想体系, 就非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对受众 作出必要的顺应不可。 他公开肯定文体风格的重要性和 ‘内容’对它的依赖。他对 雄辩这一修辞的核心理念加以区分, 雄辩这一修辞的核心理念加以区分, 以言说者对自己所表达的 观点是否抱有真挚的个人信念为标准, 观点是否抱有真挚的个人信念为标准, 认定存在着与 ‘伪雄辩’ 截然不同的 ‘真雄辩’。 他公开承认自己提出的基于 ‘自明’ 原则的推理方法仅应用 于形而上学和科学, 于形而上学和科学, 对事关人类行为和人生态度的讨论并不适 用。要想对人类行为和人生态度发挥影响或提供指导, 用。要想对人类行为和人生态度发挥影响或提供指导, 还是得 依赖基于或然性的说服以及通过这种说服产生的一种 ‘道义 上的确信’。
培根对修辞的核心概念 ‘发明’ 的新阐述却又表明他跟传统 修辞观念已经拉开了多大的距离。培根将心智艺术按目的分为 四类: 探索或发明, 审验或判断, 保存或记忆, 四类: 探索或发明, 审验或判断, 保存或记忆, 表达风格或传统技 艺。足见培根已经完全从智力的角度来观察话语领域的构成。 在这一框架内, 他区分了两种大不相同的发明, 在这一框架内, 他区分了两种大不相同的发明, 即学科和科学的 发明以及言说和论辩的发明。 ‘有关言说和论辩的发明准确 地说并非发明, 地说并非发明, 因为从事发明是去发现那些我们尚不知道的东 西, 而不是重新唤起和应用已知的东西。[从事言说和论辩发明] 而不是重新唤起和应用已知的东西。[从事言说和论辩发明] 只不过是使我们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提取跟眼下的目的可 能相关的那一部分, 能相关的那一部分, 使之在意识中浮现。’ 这样做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 ‘发明’, 而仅仅是 ‘记忆或提示’。于是乎, 不仅 ‘发明’, ‘记忆或提示’。于是乎, ‘言说艺术’被纳入 ‘心智艺术’, ‘修辞发明’也遭到消解, ‘心智艺术’, ‘修辞发明’也遭到消解, 与 ‘风格’甚至 ‘记忆’等传统言说艺术的次要部门等同起 来, 并因为 ‘无助于发现人们尚不知道的东西’而在事实上被 剥夺了构筑 ‘主意’和 ‘念头’、产生新思想意识的权力。
1.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现代主义思想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家对待修辞的矛盾态度 1) 笛卡尔和帕斯卡的修辞观 勒内·笛卡尔在其《沉思录》 勒内·笛卡尔在其《沉思录》、《方法论》等一系列经典名著 方法论》 中阐明的基本理论思想排斥一切具有或然性特征的事物, 中阐明的基本理论思想排斥一切具有或然性特征的事物, 拒绝 采用普遍接受的意见和观点作为论辩推理的基础, 采用普遍接受的意见和观点作为论辩推理的基础, 将具有确定 性的真知确立为话语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在感官和心智、感觉和理解之间划出一条森严的界限, 他在感官和心智、感觉和理解之间划出一条森严的界限, 要求 从话语中剔除一切感官和感情因素。他以从公理出发进行论证 的几何学作为自己新哲学的样板, 的几何学作为自己新哲学的样板, 认为任何具有说服力的论辩 都必须以不证自明、清晰准确的念头为推理的出发点, 都必须以不证自明、清晰准确的念头为推理的出发点, 通过严 密的逻辑方法一步步接近其结论。修辞传统上应用的说服手段, 密的逻辑方法一步步接近其结论。修辞传统上应用的说服手段, 包括诉诸情感和人格以及应用话题和常言, 包括诉诸情感和人格以及应用话题和常言, 按照他的理论都成 了以疑释疑的欺人之谈。 然而笛卡尔跟早先的柏拉图和稍后的洛克一样, 然而笛卡尔跟早先的柏拉图和稍后的洛克一样, 在本身的话语 实践中并没有身体力行上述规则。
两书的共同作者将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于人的心智活动。他们 把这类活动分为构想、判断、推理和排序 (conceiving, judging, reasoning, ordering) 四大步骤。构想指通过智力的应用发现念 头, 并找出正确的词语来表达这些念头; 判断和推理包括应用三 并找出正确的词语来表达这些念头; 段论等手段, 去伪存真, 将念头发展为正确的命题; 段论等手段, 去伪存真, 将念头发展为正确的命题; 排序则指将 已经形成的思想组织起来, 形成条理, 已经形成的思想组织起来, 形成条理, 以备表达。 这一理论观点不仅剥夺了传统上所理解的话语 ‘发明’对情 感、感知和想象的诉求, 感、感知和想象的诉求, 还将它从一个牵涉到言说者、受众、 语言和语境的社会互动过程简化为个体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经 过他们的改造, 过他们的改造, 话语发明不再服务于通过 ‘可信意见’ 形成信 念并进而产生说服效果这一根本目的, 念并进而产生说服效果这一根本目的, 转而致力于通过 ‘正确 思维’获取 ‘真知灼见’。修辞被等同于表达方式, 只在于使 ‘真知灼见’。修辞被等同于表达方式, 表达更为 ‘有力’和 ‘生动’, 以有助于触动情感和调动意志。 ‘生动’,
2) 培根的修辞观 培根在其相关论述中典型地表现出经验主义者对修辞持有的复 杂立场。 《学术的进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学术的进展》 Learning): “修辞就其真实价值而言, 要比智慧来的低贱”, 然而 “对芸芸 修辞就其真实价值而言, 要比智慧来的低贱”, 众生来说, 众生来说, 它更有力量 … … 因为智慧不管多么深沉都只能使 人获得名声, 受到崇敬, 可是在充满行动的生活中, 人获得名声, 受到崇敬, 可是在充满行动的生活中, 只有雄辩才 能办得成事情。” 修辞的职责和功能: “将理性施加于想象, 修辞的职责和功能: “将理性施加于想象, 以便更好地调动意 志。” 理性本身的局限及其对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因素的依赖。 逻辑与修辞 逻辑运用准确而真实的道理, 修辞使用的道理却 逻辑运用准确而真实的道理, 是植根于大众的意见和习俗, 是植根于大众的意见和习俗, 所以修辞既介于逻辑和道德或公 民知识之间而又同时厕身于这二者。逻辑论证是针对一切人的, 民知识之间而又同时厕身于这二者。逻辑论证是针对一切人的, 所以恒定不变; 修辞的论证则只针对特定受众, 所以恒定不变; 修辞的论证则只针对特定受众, 因而应该做到因 受众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