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浅谈
浅谈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关键词】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质疑探究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都是基础教育里面的同一个范畴,小学数学可以作为中学数学的基础,中学数学又可以作为小学数学的扩展和发展。
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生动有趣,版面设计多姿多彩,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不高;到了中学,教学内容更加抽象,更加符号化,教材知识面加宽,深度加深,系统性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提高,再加上学生在小学中所学知识与方法在头脑中已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障碍。
因此,做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工作,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值得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博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如果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教学。
”可以说这段话一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中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小学原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教学,将中学新授内容与小学旧知识关联,承上启下,使得重要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螺旋上升,所以找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巧妙铺设过渡,是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关键。
中小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已经体现知识的逻辑次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的完美关系,但是教材中并没有注明小学的什么内容和中学的什么内容衔接,这就要求教师非常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并合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巧妙地铺设过渡,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完美衔接。
下面我就如何寻找知识间的铺设过渡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一、大胆质疑,寻找衔接点由于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而且知识点比较分散,虽然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又不能将生活中的种种全部表示出来,中学数学的内容是在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扩充。
浅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七年级学生 刚踏入新 的环境 , 对一切都是新奇 的 , 他们勇于表 错 了, 原 因在 于没有理解关 键符 号“ 、 / ” 算术 平方根的解 释 , 又 现 自己 , 敢 于发言 , 这时应 充分保护学生 这种积极性 , 并 加以正确 如 , 方程一 [ 一I 3 x + 2 1 ] + 一 3 = 2 看似有点难 , 其 , 给予肯定 、 表扬 、 启发, 不能讥讽学 生的错误答 法 , 但也不必 相反数的解释。 如, 一 [ 一f 3 x + 2 f ] =f 3 x + 2 f ; ( 2 ) 绝对值的解释等。 立即简单地给予解决 ,应引导其看书或 问班上 同学 : “ 谁能帮助某 再 者 , 应提高 “ 符 号语言 ” 的应用 能力 , 但七 年级 ( 上) 这 类练 习不 某同学 回答刚才的 问题 ?” 从 而唤起 大家的求知欲 、 独立思考和独 多 , 因而可适当加强 , 比如 , 将运算法则用“ 符号语言 ” 给予表达 , 既 立学习的 良好 习惯 。在讲课过程 中, 教师也常通过创设 问题情境 , 可加强对法则 的理解 , 又 可提高对 “ 符号语 言” 的运用 能力 。 制造“ 悬念 ” , 激励 学生的求知欲 。如 , 在讲近似数 时 , 可问: 0 _ 3 l 和 0 . 3 1 0相 等吗?何 时可视 为相等 ?何 时不可视 为相等 ?然后引导学
件下不相等 。 对于书上概念 、 法则 的教学 , 一般应引导学生 自学 , 然 应 精讲 、 选讲 , 重要 引导 、 启发、 点拨 , 充分 发挥教师 的主导性 和学 后针对关键字 、 词、 句进行讲解 , 并用数 学语言加以叙述 , 再让学生 生 的主动性 , 采用灵 活多变 的教学方法 , 让学生在做 中学 、 学 中用 , 讨论、 质疑, 有 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 、 比较 、 分析 、 归纳 、 抽 象概括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得主动, 提高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我常听初中老师说,许多学生小学时成绩很好,到初中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据我的经验所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这是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过度,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一、要认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即正有理数。
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
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
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
在一年级“0的认识”中我补充了0的意义:表示无。
表示起点。
表示分界点。
由此引入了负数,以及简单的计算。
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对他爸说:“爸,11减14等于几”,老公笑笑说:“不知道!”“我知道等于-3。
”老公对我说:“你弄得太复杂了吧!”儿子得意的说:“我知道,用大数减小数,再添个‘-’号。
”我笑了。
②、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计算7×(12-3)+15=中,强调,去括号要看是否变号。
谈谈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
谈谈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目前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全国各地正有众多的小学毕业生即将跨入初中的校门。
从小学到初中,是人生历程上的一次重大跨跃。
这时,他们学习的内容一下子增多了,加深了。
特别是数学科,最容易使众多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使初一新生实现顺利的过渡,尽快的入门,缩短心理上、学习上的适应期,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衔接教育应着重抓好的几个方面:一、从数学知识方面,需衔接的有①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②数与式的衔接;③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
①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它的主要体现就是负数的引入,负数,对刚接触的学生是一个难点,一个不能很快适应的知识点。
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习惯了数就是象,1、2、3、4、5这类很具体,实际生活中又有众多实例的数。
负数,令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对于符号“一”他们也早已习惯了这就是算术运算中的减号,现在怎么会成为了负号,是一个数的性质符号呢?对于学生的这些困惑,教师必须要善于解惑,给学生讲清负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性及负数引进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尽快突破这个难点,完整、准确的理解有理数概念,从而能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为学好初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数与式的衔接:现行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人教版),让学生接触的就是代数式。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一般都是纯粹的数,可在这里,就要接触到用字母来表示数,用抽象的东西代替具体的东西,就是令刚入学的初中生感到难以理解,一些学生学到这里。
一时不能适应,感到困惑,但对本章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今后学习整式、分式、方程、函数等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引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过的几个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正方形面积公式、路程公式、圓的面积公式等等。
另一方面,要尽量的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到用字母表示数,其实他们并不陌生,另外,还要从数学引进字母,使数学语言符号化,对于数学学习、研究的必要性来加以指明,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突破这个难点,实现顺利过渡。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顾广林(225312)§1问题的提出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没有真正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2了解影响初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因§2.1教材的原因目前的小学已全面进入新课改,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且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初中学习中经常是变量,几何变换和逻辑推理.且小学部分复杂的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学习.这样小学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因而初中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和教学要求上都还不能很好地衔接小学教材. §2 .2环境与心理的原因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六年级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初中,认为小学学习任务已完成,目标已达到,整个身心完全放松.在两个多月的暑假中,基本不再复习小学数学,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思想继续松懈,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上课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认真完成作业,知识、能力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2 .3教学方法的原因初中上课容量大,而且在讲授时,常常是知识点一出来,马上就是一道中考题,立即就拔高,当然,学生听不懂,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学,这样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在小学课上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一到初中就被抹杀了.因而产生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教法上未能与小学教法衔接上.§2 .4学生学法上的原因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3掌握小初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搞好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3.1算术数与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3.2数与式初一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过,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便更有居高临下之感.§3.3由算术数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初一的“空间与图形”内容主要有“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对于“走进图形世界”的教学,要把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把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对于“图形的全等”的教学,要把握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4做好小初数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4.1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初一学生的兴趣何在? 实际上兴趣随时都会产生,对于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对“新”的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好,值得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面子又薄,更需要肯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1)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要再现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2)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2做好学生的心理衔接我们可通过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明白整个知识在初中的布局;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初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五是给学生讲情在初中学习数学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位学生在一周内都能有1-2次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精心编制试题,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及格.作业批改认真、细致、耐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当面批改最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功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4.3衔接好教材内容小学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初一上学期抽象概念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钻研,找准知识生长点,衔接好新内容.§4.4利用学生的思维特征,衔接好小初教学方法小学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有较好的衔接.开学前,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初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初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初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中,随时注意多渠道的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学生上初中一周或半月、一月后就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在不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先放慢教学进度,适当减小课堂容量,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数学教学.§4.5加强学法指导,衔接好学习方法§4.5.1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一类一类地及时反思、回顾、总结、提升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细致的工作,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回顾、反思,都要—一地给以指导.§4.5.2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4.5.3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此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教育参考》上发表。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1. 数学知识的渗透性小学数学作为学习的起点,其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有渗透性,即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小学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中学习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分数等概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都会有所延续和深化。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衔接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知识的递进性3. 过渡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些过渡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学习的分数知识对于初中的代数学习非常重要;小学学习的整数知识对于初中的方程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过渡性知识的掌握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后续学习的挑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的效果。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出发,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1. 注重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灌输与机械化训练。
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3.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实践能力则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熟悉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等综合能力。
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话题。
一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此,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应该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
教师应加强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从数学教学内容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要做到有效衔接,应该把数学教学内容按照知识体系的要求,从容易的内容开始,一步步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引入较难的概念,最后实现整体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学习体系、自然的学习路线,实施终身学习。
三是从教学设计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式教学、解决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法,如课堂演示、网络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是从教学评价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应包括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学生原始数据和综合数据,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情境、行为、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等。
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实现通过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来实现。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教学步骤,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数学教学,为中小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及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师要 激发学生 的参 与兴趣 , 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子日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 , 爱上数 学 , 首先要 激发他们对数学 的兴趣 ,
采取 的措施等方面 , 浅谈如何做好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
想、 演、 练 。在形式 各异的“ 动” 法中, 让“ 静” 态的书本知识 内化 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中 ,进而在探索 中学会思考 ,学会学
习。
可能把每种知识 的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全讲 细 ,只能选择讲一 到“ 动” 态 的思维活动中 , 进而激活整个课 堂 ,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
习方法 , 致使学 习困难 较多 , 完成 当天作业 就很 困难 , 更没有预
集中; “ I l i O N” , 即仔细看清教师的每一步板书演算 ; “ 手到” , 即适 当做好课 堂笔记 ; “ 口到 ” , 即随时 回答教师 的提 问 , 以提高 听课
学 阶段 , 如何使他们 自觉接受新 老师的教育 , 情感的因素十分重
要 。小学教师对学生是非常关爱的 ,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 , 教 师对 效率 。3 . 及时复 习, 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养成及 时复习的习惯 , 他们处处关 心。初 中教师要把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关爱 延续 复 习时要 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 , 回顾课堂上教师所讲 内容 , 如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 的各个环节 , 在为学 生提供充足 的、 典型 的、 较为完整 的 感性材料 的同时 , 要精简教 师活动量 , 加大学生活动量 , 给学生
创设动 眼 、 动手 、 动 口、 动脑 的条件和机会 , 让学生去读 、 听、 议、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不少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以及对数学知识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增强的不适应,再加上基础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对路”等原因,成绩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退步,逐步陷入了学习的困境,以至于认为数学太深奥、似乎有些高不可攀。
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发展,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遵循认知规律,注意教法衔接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习惯于小学教学方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既要照顾学生的“习惯”,又不能长期“踏步”;既要考虑“过渡”,又不能过早地“跳跃”。
1.立足大纲,注重课本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很强,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应严格按照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行初中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实质上就起到了衔接的作用。
有些教师感觉这是小学学过的知识,可有可无,因而忽略了这一章的教学。
其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巩固新内容,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缩短小学、初中数学知识跨度的鸿沟。
2.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刻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顺势而上。
因此,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如:小学课程中讲的自然数、整数的概念与初中的整数、有理数、实数等概念的区别,四则运算和一些运算律,简易方程和代数式以及几何中的直线、角、三角形、正方形、轴对称等,这些内容中有的是初中的新内容,也有的是小学的旧知识。
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尽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使新知识成为旧有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
象、 由特殊 到一般 的飞跃 , 学 生 在 理 解 上
中时 , 由于环 境和教学 的对 象变 了 , 特别 是 对他 的老师持 有一种 既畏 惧又信任 的 心理状态 ,往往 对老师采取琢磨 的态度 , 因此 , 教师要 以火一般 的热情去温暖学生 的心 田, 消除学生 的心理 障碍 。二是利 用 课 内和课外有 利时机 , 对不 同层次学生开 展一些形式 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 , 诸如 抢答竞 赛等 , 活跃 学生 的身心 ,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学生的思维特 点是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 他们 是在听 到、 看到 、 感 受到 的同时进 行 思维的 , 小 学教 师一般采 用的是 与之相 适 应的教 学方法 , 而中学数 学 , 则 需要逐 步
必须着 力解决 的。 对策 : ( 1 ) 在小学算术数 生从 小学升入初 中, 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 思 , 由听到的和 观察到的去联想、 猜想 、 归 生课堂笔记。 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
法则的教学 ,对那 些容 易混淆的概念 , 容 在的时期。鉴于这些特点 , 记笔 记服从 听讲 , 要掌握记录 时机 ; 必须注意两个 学生 : 易错误 的计算 , 反 复加 强巩 固练 习 , 使 学 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 刚入初 记要点、 记疑 问、 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 记小 生尽 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结、 记课后思考题。 3 .课后复 习巩 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 导。刚上初中的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 成书面作业 , 忽视必要的巩 固、 记忆 、 复习 ,
以致 出现 照例 题 模 仿 、 套公 式 解 题 的 现象 ,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
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摘要: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不了解现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特点,不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过度问题进行研究。
而这个研究工作更多的要靠中学教师去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去研究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现状,研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
据教七年级教数学的老师讲,现在初一新生的数学成绩严重下降,你们明年就会清楚的。
听到很不理解,究竟是在哪儿出现了问题?我想,出了生源变化因素外,很重要的就是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出了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不了解现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特点,不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过度问题进行研究。
而这个研究工作更多的要靠初中数学教师去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去研究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现状,研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中学应该主动的去迎接上来。
一。
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关系,有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与中学生的差别很大,他们比较擅长于模仿、记忆,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等特点,而在小学的不同的年龄的表现的程度差别也很大;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现在学生入学更加低龄化,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学习能力有非常大的差距;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接受知识渠道更多,每一届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都要我们老师去进行认真的研究。
例如对于有理数的学习,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对于初进中学的孩子们来讲,却非常抽象。
要建立起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个别同学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原有的学习经验在这儿已经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我们的课堂组织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然就会表现出他们最习惯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
研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特点。
小学老师很多都是由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从学生共同生活了六年的他们对这些孩子们非常了解,在教学常常针对性非常强,特别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情绪的调动,他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方面做得较好。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对于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而初中数学知识则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视。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完小学数学后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阶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入手,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情况,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可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和展望,可以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已经涵盖了许多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这些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操作,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初中更快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也涉及代数、几何、统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
浅谈幼小衔接中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好家长60一年级作为幼儿园升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学段,儿童适应难度较大。
因此,我校结合幼儿园游戏化教育方式,与小学课堂结合,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启智,以趣引学,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教授数学内容,激发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树立自信心,以此推进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进度,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衔接的教育阶段,同时也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与转变,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课程,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较为难懂的数理逻辑关系。
一、“游戏化”教学的教育价值一年级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有趣的游戏能够帮助其强化数学表象记忆,通过再现的方式,在大脑中构建感知,理解数与量、形状与空间关系,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系统地学习数学。
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为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还能让儿童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且遗忘速度慢,进而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的指导策略基于“游戏化”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将游戏与课堂有机结合,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让儿童能够投入每一节数学课。
充分发挥其激发热情、实践专业、融会发展、评价提升等方面的功能,使儿童获得自身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对数学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一)激发热爱基于认知水平所限,儿童对数学的感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学习一定会经历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为重点,不断贴近儿童生活、社会现象、文化内容,而游戏可以将这些内容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事先让儿童带来各类形状的生活物品,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让儿童充分感受生活中物品的各类形状,寻找物品中的共同点并简单分类,通过“说一说,判一判”,详细描述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儿童自我归纳总结,并利用希沃白板提升游戏活动视觉效果,“找朋友”“找不同”等课堂游戏让儿童在学中玩,在玩中乐,让儿童用游戏的方式理解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初探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初探【关键词】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随着九年义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学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研讨。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与此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而中小学的衔接问题正是出现在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过程中。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
前者的衔接环节是负数的初步认识,后者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
即非负有理数→初步认识负数→有理数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也可以从类比的视角将中小学该领域主要内容的发展,概括为由“数”到“式”。
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类比。
如:整数与整式的类比,整数分解(分解质因数)与因式分解的类比,整数运算与整式运算的类比,还有分数与分式的类比,分数运算与分式运算的类比等。
在认识、学习数量关系方面,从认识常见数量关系开始,经过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作为过渡,进入中学后开始较系统地逐步学习函数。
相应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起初全用算术解法,然后引入简单的方程,算术与方程两种解法并存,再过渡到以方程为主的代数解法。
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要求小学的教学必须注意“顾后”,当然,也要求中学的教学必须注意“瞻前”。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谈印鸸敝鼍教学的嬲◇昆明市盘龙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杨黎娅小学生升人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下降,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加严重。
基本上形成两极分化。
本文从研究这个问题人手,首先分析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3个原因,进而分析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别和特点,同时提出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教材的衔接”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两个观点,并对以上两个观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教法和学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初一数学教学的特点1.坡度陡。
初一数学教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从教材内容看,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算术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初步概念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有少鼍的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几何初步知识。
但把“数”扩充到“有理数”,完成从“数”到“字母”的飞跃,系统学习方程知识和平面几何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初一学生面临算术数到有理数、具体数到字母代数、简易方程到系统方程、平面几何初步到平面几何系统学习的一系列过渡。
对于年纪偏小、理解能力较弱的初一学生来说.这些过渡形成一道道陡坡,学生学起来要花较大的气力。
2.节奏快。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较少.每个概念、法则.教师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消化和吸收。
进入初中后,教学内容多、量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增加,学到的新内容如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被动。
以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为例,学生要在77个学时内学会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还要注意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节奏显然比较快。
3.影响深。
初一数学教学内容。
都是后续学习必须的知识。
从运算来看,初一以后数学中的运算,最后常归结为有理数的运算,熟练地进行有理数计算是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
再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看,从一开始引入“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思想.到反复强调“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式”和“图形”,就已经把数形结合起来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的衔接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适应的问题。
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
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不能适应,一落下来就很难赶上。
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
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我这里只谈小学应如何做的八个问题。
1.要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不管是否考这些内容)。
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
要在此基础上谈算法。
例如,不能说“一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形”,应该说这块厚纸板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
学到长方体之后还应该说这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体,它的正面,反面都是长方形,还有4个长方形的面仔细看才看得到。
教学“3.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使学生知道:1米是100厘米,3.5米是3.5个100厘米,即100×3.5厘米。
按乘法的意义,列式时进率100要写在乘号的前面。
教应用题就要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答方案,然后计算结果。
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教学要紧紧依据教材,注意不要增加名词述语及提出不科学的提法如说“最小的数是0”、“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
要依据运算意义确定算法,不要提死办法,如“飞走是减”、“一共是加”、“照这样计算就是要求单一量”……。
2.要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
应当肯定,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终生受用。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型 的结 论 背 得 熟 透 ,而 遇 到 l一3这 类 题 时就 有 困 难 . 此 , a I 因
对 概 念 一 定 要 通 过 变 式 与 比较 进 行 强 化 ,让 学 生 弄 清 其 含 义 、 质 , 用 所 掌 握 的 概 念解 决 一 些 问 题 . 实 并
2 消除 心 理 障 碍 . 行 学 习 心 理 衔 接 . 进
流 一 1 抓 住 新 旧知 识 联 系 . 化 概 念 的 衔 接 . 强 要 指 平 一 在 讲 授 新 知 时 , 抓 住 新 旧 知 识 的 联 系 , 导 学 生 用 类
台一
比法 , 示 出 新 知 的 本 质 . 概 念 教 学 看 , 一 教 材 出现 了 正 揭 从 初
有 关 的数 学 知 识 进 行 概 括 、 象 . 过 借 助 使 用 实 物 、 型 、 抽 通 模 图片 、 图示 等 来 启 发 诱 导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 深 理 解 . 加
三 、 进 方 法 , 视 学 法 上 的 衔 接 改 重
【 键 词 】数 学 ; 接 关 衔
小 学 升 入 初 中后 , 由于 学 习 环 境 、 习 心 理 的 变 化 , 习 学 学 内容 和 学 习 要 求 的 不 同 . 生 在 接 受 知 识 、 习方 法 上 的 不 学 学
教师要认真研究 《 中小 学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求 , 体 把 握 要 整
好 第 二 、 学 段 教 学 内容 的 变 化 , 到 小 学 与 中学 的 知 识 衔 i 找 接 点 , 到 知 识 的 平 稳 过 渡 . : 的 扩 充 , 一 教 材 一 开 始 做 如 数 初 就遇到数不够用 的问题 , 如 , 比 当气 温 在 零 度 以下 时 , 难 以 就 用 小 学 所 学 的数 表示 了 . 为解 决 这 类 实 际 问题 ,引 人 了 “ 负 数 ” 概 念 . 样 “ ” 由小 学 所 学 的 正 整 数 、 分 数 和零 扩 的 这 数 就 正 大 到 包 含 正 数 、 数 和 零 的有 理 数 范 围. 又 出现 开 方 运 算 , 负 后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赵继凤(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河中心小学,河北承德067300)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一)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实践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小学数学课程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表现出更多的趣味性特征,更注重周围环境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可以积极探索这些丰富有趣的知识。
(三)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主要强调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数学也比小学数学有了很大的拓展。
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 握 由 “ 性 认 识 ” 向 “ 性 认 .把 感 理
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意在为广大一线教 要在算术数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 以下两点 :一是调整 ,将 已有知识 ( 小学
师做 好小学 到初 中数 学教 学的衔 接提供 概念 ,使学生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 数 学应用题 中的数量关 系)纳入 到新知识 参考.
一
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容易混淆的 ( 中学数 学应 用题 中的数 量关 系) 中 ;二
衔接
抽 象、由特殊 到一般的飞跃 ,在教学 中 , 形 世 界 ( 要 是 认 识 生 活 中 的 立 体 图 主
一
以苏科版 课标教 材为 例 ,七年 级的
方面 ,要注意 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 形 ) 、 “ 面 图 形 的 认 识 ” “ 形 的 全 ” 平 、 图
“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的内容主要有 “ 有 示数和数量关系 的方法 ;另一方面 ,要注 等 ” .对于 “ 进图形世界 ”的教学 ,要 走 理数 ” 用字母表示数 ” 、“ 、方程 ( 一元一 意挖掘 中 、小学 数学教 学 内容 的内在联 把握由 “ 感性认识 ”向 “ 理性认识”的过
学 习的 “ 关 ” 难 ,对教 师来 说尤 为重要 . 时 ,教师的正确 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 于受思维定势 的影响 ,对代数方法 的理解 下 面 ,笔者将 从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这 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 还 有 一 定 的 困难 ,因此 ,在 教学 中应 注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浅谈
一、互熟习悉教材,使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教材衔接和教员的教学衔接,相互换位思索:中学数学教学需求什么样的基础?小学数学已学过那些知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员,应该了解初中的数学教材,知道初中数学学习需求那些基础知识,这样,才干有侧重点,为小先生进入初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譬如假分数、带分数效果。
在小学,比拟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带分数,教员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先生渐渐构成一种定势。
但是,这恰恰给初中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费事,由于在列代数式、多项式运算、因式分解、解方程等等,省略了乘号,系数必需为假分数,而先生经常把写成。
所以初中数学教员得再化鼎力气纠正先生原来构成的定势。
其实,算术运算的结果能否要化成假分数还是带分数,这基本不影响到什么,假设小学数学教员了解到这些,事前做到有的放矢,通知先生在运算时结果可以是假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不要一口〝咬死〞,就既省力又为初中学习打下伏笔。
又如关于〝π〞,在小学阶段,由于对字母替代数还不很了解,就以3.14来替代〝π〞,实践上,3.14只是〝π〞的近似数,但进入初一时,先生总以为〝π〞就是3.14,教员再三强调也难以纠正,所以在小学高段时,应及时说明,计算时允许
他们留着〝π〞,不一定要化成3.14。
作为初中数学教员,异样需求了解小学教材。
如今新课标的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如列代数式、解方程、统计等曾经占有较大篇幅,假定能在此基础上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任务,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干做到有的放矢,使先生的数学知识和才干都街接自若,就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譬如小学里的运用题大局部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量求出未知量。
虽然对一些比拟复杂的运用题,末尾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但小先生习气算术方法解题,因此难以接受列方程,掌握列方程解题的先生不多。
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运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量放在对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刚升入初中的先生仍习气于用算术法来求解,不注重列方程解运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员要无看法地选择一些简便的运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解说,在小学的基础上渐渐引导,由浅入深。
在先生的作业中有些运用题也可以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让其自己去比拟、去体会,从而激起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知识的灵敏运用,使先生逐渐体会到列方程解运用题的优越性,进而明白列方程解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先生的思想到达从算术方法至代数方法的飞跃。
二、生活效果数学化,数学效果生活化
数学处置效果的普通方法就是化归。
即人们在处置数学效果时,经常是将待处置的效果A,经过某种转化手腕,归结为另一个效果B,而效果B是相对较容易处置或已有固定处置程式的效果,且经过对效果B的处置可得效果A的解答。
伽利略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数学写成的书。
但是,数学知识又是理想生活的结晶。
由于是理想生活的结晶,其逻辑性较强,也比拟笼统,特别在初中数学中,把自然数扩展到普通的笼统的数——有理数、实数,用式替代了详细的数;把自然界的实物转化成了笼统的图形来研讨。
这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机点,完成了由详细到普通,由详细到笼统的飞跃,意义十分严重。
当然,它也给先生学习数学带来了困难。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从先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了解数学。
〞同时又指出:〝培育先生的探求看法,使先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置一些复杂的实践效果〞。
这一要求,又提醒了数学与实践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践生活,又为实践生活效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规律。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应尽量深刻化,把数学效果化归成先生曾经熟习的实践生活效果,适时过度地提升概念的笼统水平。
而在小学教学中,亦应配合,适当引入概念化的内容,让先生顺利完成从详细到笼统的过渡。
这也是小学与与初中在数学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例如〝正数〞效果,多了一个负号,对初一先生来说那么是一条难以跨越的槛。
其实,正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普遍的运用。
比如,天气很冷,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用负摄氏度表示;当一团体的支出不够支出而只要靠借债过日子时,我们可以说他的支出是正数;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可以说为负增长;海拨低于海平面时也用正数来表示等等。
自己以为,在小学高年级时,就可以添加用文字〝负〞、〝欠〞等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再如让先生思索:三元钱能买一样价钱为四元的商品吗?答案当然很多,但实质是〝还差一元钱〞。
由于小先生曾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生活阅历,这些知识都能了解,从中起到正数学习的启蒙。
如今初中正数教学中,已有较多生活实践的例子,处置了先生的了解力。
但在有理数运算时,先生依然要出错,所以还需求进一步用实践生活解释来送一程,使先生能逐渐顺应。
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可以把正数当作〝支出〞,正数当作〝支出〞,结果那么是〝多余〞或〝还差〞多少。
如,自己解释为:我有三元钱,预备用去四元,如今从父亲处要来七元,但又得另外支出十元,结果怎样〔还差四元钱〕?先生容易了解,且效果也不错。
领先生把有理数加减运算熟练掌握以后,其它运算又可以化归成加减运算来处置,再进一步了解符号法那么,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了。
三、掌握先生的心思开展特征,培育先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
法和习气
刚走出小学校门进入初中的先生,其认知才干还是干练的。
在数学学习中还以〝模拟学〞为主,缺乏自动性,剖析、引伸才干还不够。
比如,在完成教员布置的作业后,就不知道再能做什么了,自修课更是无所适从;听课不会摘笔记,教员讲的例题末尾〝听懂〞了,但还需求一个进程来真正了解,这时找不到温习内容了;某个效果不懂问教员时,只会说〝这道题不会做〞而不知效果的关键在那里等等。
因此,培育先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气和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触及到小学与初中在培育先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要做好小学阶段〝手把手〞教学、〝套公式计算〞,与初中〝放手自学〞、〝独立思索〞之间的衔接效果。
首先,要培育先生自动学习的习气。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迫,而是激起学习兴味〞。
因此,教员在教学中,还应该抓住小先生原有的〝猎奇、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幽默,多让其参与剖析,学会如何剖析。
自己曾经对一些复杂的效果让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团体编题,再让另一小组团体解答,结果先生积极性高涨,且养成了往常喜欢编题让别的同窗解答的习气。
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习兴味,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效果、剖析效果、找到处置效果关键点,学会探求效果,以致构成创新才干。
其次,培育先生会〝问效果〞。
不会〝问效果〞,一方面是不了解;另一方面那么是没有深化出来,一味的听教员讲课就没有时间思索;再者,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育他们会问,也是相当关键的。
在小学时,大多家长及教员对孩子最好的评价是〝听话〞,上课仔细听教员讲,但是,他们的留意力集中时间还不长,再让他去深化的思索、去找效果,更是勉为其难了。
所以,我们在往常上课,要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先生思索,引导他们头头是道地说,启示他们有根有据地说,协助他们契合逻辑地说,鼓舞他们补充着说。
这也有助于生动课堂气氛,延伸他们的留意力集中时间。
另外,要鼓舞先生育成勤摘笔记的好习气。
摘笔记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手腕。
随着初中数学学习的深化,难度也不时提高,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是不能够的,需求经过温习逐渐了解提高,笔记那么是书本例题的细化和补充。
当然,末尾阶段,先生不知道怎样摘笔记、来不及摘笔记,教员应该及时提示,通知先生那些是重点需求摘上去,并适当留有摘笔记的时间余地,切忌为赶进度而〝填鸭式〞教学。
只要领先生育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气,才干渐渐提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