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课件
2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efc7bcab7360b4c2e3f64db.png)
四、经济增长限度理论
1968年,30多为西方经济学家组成了罗马俱乐 部提交报告《增长的极限》,研究人类所处处 境和发展前景问题。主要结论为:
1、现有人口、工业化、环境污染、粮食生产 和资源耗竭的发展趋势不变,世界将在未来 100年内的某个时间达到增长极限,其结果是 人口和工业能力不可控制地突然下降,在2100 前到来之前,整个经济已停止增长。
长率要高于人口增长率 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率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各国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 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人均GNP的增长,25%归因于投入要素数量的 增长,75%归因于投入要素的效率,即生产率 的提高,而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 术进步所引起的。科学技术进步为现代经济增 长开发了新的源泉。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
鲍尔、瓦伊纳、哈伯勒、舒尔茨、明特和巴拉 沙等人。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19世纪中叶前后100年的 “静态的间隙”表现出发展经济理论的纵身发 展,而不是静止或停顿。
新古典主义思路
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走向均衡的过程 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值得乐观的
四、经济增长限度理论
2、改变上述趋势并建立持续的经济稳定和生 态平衡的情况是可能做到的。
3、要避免极限出现,应尽早采取措施:1975 年人口不再增长;1980年工业资本不再增长, 工业产品单位物质消耗将为1970年的1/4;从 以物质产品生产为重点逐步转向服务设施的扩 大;环境污染程度降到1970年的1/4;扩大对 粮食生产的投资,有限使用在增加土地肥力和 水土保持方面。
第二节 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 量《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 量《发展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ccafba8114431b80dd827.png)
东、东欧、拉美地区少数国 家
0.7-0.8
51
0.5-0.7
38
0.35-0.55
44
高人类 发展水平
中等人类 发展水平
低人类 发展水平
东欧、中东、拉美、亚太地 区
非洲和亚洲地区
非洲地区
提高幅度
0.47% 0.95% 1.20% 1.32%
特征1:HDI与人均GNI基本上一致:即最高HDI基本上是高收入国家;高HDI基本上是中 高收入国家;中等HDI基本上是中低收入国家;低HDI基本上是低收入国家。但 也不完全对应。
人均预期 寿命
以调整的 人均GNI 衡量的生 活水准
指数 构成
由入学率 和识字率 组成的教 育程度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三、各国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动态变化
HDI得分 0.9-1.0
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HDI)得分和排名情况
国家(地区) 数量
等级
地区分布
欧洲、北美、澳洲地区、中
49
最高人类 发展水平
人 类 发 展 指 数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它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 报告》中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指标构成, 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准。
UNDP每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和人类发展指 数并对各国进行排名,它反映的是各国的 社会发展水平,与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人 均GDP(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福利思路
按照生活质量度量发 展,该思路符合发展 的目的,因此现在被 普遍接受,如人类发 展指数;国民幸福指 数、绿色GDP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国民幸福 指数
绿色 GDP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https://img.taocdn.com/s3/m/d0392a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6.png)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利本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赫尔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结构主义(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4)激进主义第一章导论1、从量和质的角度界定发展中国家(p1-p2)量:①刘易斯:发展中国家即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美元的国家②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646美元左右的国家。
质:从质的方面去界定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六个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2)低下的生产率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脆弱的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地位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的其用的状况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联系、区别(p2-p3)3、)含义: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发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2)区别(p5)经济增长内涵窄,经济发展内涵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3)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p5)3、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哈罗德和多马于1948年同时提出的理论把短期的、静态的凯恩斯经济周期学长期化、动态化为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526cb910661ed9ac51f309.png)
➢ 幸福感(perceptions of wellbeing)指标
➢ 可持续发展指标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显著 成绩
已实 现
无法 实现
(二)中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
预定期限 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 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降低儿童死亡率
安全饮用水
2015 贫困人口比例降到4%
已实现
提前实现
基本实现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通过联合国各成员国批准的未来15年的全球性发展目标,是对千年发展 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包括五大主题:人口、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17大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 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增长率来表示。用实际的GNI或GDP除以一国总人口,便得到人均GNI 或人均GDP。它常常成为反映一国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
人同时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 精神属性。鉴于人的这种多重属性, 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包括物质 上的、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自由发展。
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是社会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实现全面发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f1fc0f4b73f242336c5fb1.png)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湖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138e4db0717fd5370cdcdf.png)
发展经济学(一)导论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与比较。
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尺度。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与人文发展指数。
引起“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的情况。
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发展经济学演变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寻租与寻利的概念与比较。
(二)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意义和假设条件。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观点。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新剑桥增长模式的特点。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基尼系数的含义。
库兹涅次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经济增长的阶段。
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及其关于经济起飞的条件。
2、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比较四种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滴流效应、扩散效应与回荡效应的概念。
(三)资本形成1、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2、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可分性”的表现。
利本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3、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概念及其主要来源。
影响储蓄率的因素。
分析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反而比资本丰裕的发达国家的利率低的原因。
(四)人力资源1、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人口转变理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理论的阶段。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
资本宽化与资本深化的概念与比较。
2、人力资源的闲置爱德华兹的失业理论(劳动力资源的不充分利用)。
就业增长率。
3、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
教育投资是否最合算的判断。
4、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智力外流的分类。
(五)人口流动1、刘易斯模式刘易斯模式的图示、含义及其两种形态假定。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讲义(PPT 35张)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讲义(PPT 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39a4fc3cff00bed5b9f31da0.png)
起飞阶段
提高生产性的投资率。 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 。 进行一些变革,有政治、社会和制度保证。 时期:大致为30年。
成熟阶段
主导部门:钢、新式船舰、化学品及现 代工作母机等 。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技术不断改进。 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比例从40%降到 20% 。 时期:发达国家经过40多年;一些发展 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进入。
据统计,在中国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的工薪阶 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 纳税额占税收总额 只有30%左右,在美国10%的最 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的80%以 上。中国这种税制安排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税收本 应起到的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文章中指出,中国的行业收入差距越来越突出。行 业大类计算,2005年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 均工资水平之比为4.88:1。有关部门测算,在中国 行业收入差距中,有20%是由垄断行业带来的。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现代科学革命之前的社会。 没有现代的科学和技术。
资源多配置在农业而不是工业。
僵硬的社会结构,阻碍经济变革。
生产力水平、生产率低下。
人均实际收入仅够维持生存。
起飞前提
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发挥作用。 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商业扩大;农业的 贡献;近代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政治上相应的变革,发展统一市场,维 持一种财政制度,资本积累。 时期:英国Britain是第一个,大约经历 20-30年。
发展中国家起飞的处境
不利方面:
(1)人口增长率高。 (2)国内政治动荡引起人才和资金外逃。 (1)可以借鉴现成的技术。 (2)借助国际援助。
经济增长理论 ppt课件
![经济增长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9398c4693daef5ff73d26.png)
一、经济增长概述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三、内生增长理论 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经济增长概述
1.经济长期增长趋势与波动 y
长期增长,短期波动。
潜在产量增长原因:
资源增加;人口增长;资本存量 增加;土地改良;技术进步;知 识存量增加等。
t
经济增长 的趋势
2.经济增长的衡量
中国GDP增速(1954—1998)
中国GDP增速(1978—2008)
中国GDP增速(1978—2005)
美国GDP增长率(1998——2007)
史上美国GDP增长率
70S美国经济的滞胀
二、经济增长的方法之一:增长核算
生产函数: 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 Y=AF(N,K)
Y
YN
Y KA N KA
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A 技术进步 A
三、经济增长的方法之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简单的索罗模型(无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1.模型的假设
1) 新古典生产函数:Y=F(N, K):
Y / N 0, 2Y / N 2 0 Y / K 0, Y / K Y / N2 0,2Y / N22 0 0
2008世界人均GDP排名(美元)
1 Luxembourg 113043 卢森 堡
2 Norway 95061 挪威 3 Qatar 93204 卡塔尔 4 Switzerland 67384 瑞士 5 Denmark 62625 丹麦 6 Ireland 61809 爱尔兰 7 Iceland 55462 冰岛
经济增长:国民产出的增加。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 (t-1)时期的总产
发展经济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48cfef5ef7ba0d4a733bde.png)
发展经济学大纲本科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讲:导论•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状况•4、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讲经济增长理论与论证经济发展的思路一、经济增长研究的线索发展二、经济增长的阶段与极限三、论证经济发展的一般思路1、结构主义思路2、新古典思路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4、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5、制度分析思路第三讲资本资源与经济发展一、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资本形成的基本理论三、投资来源与投资效率四、资源配置与投资准则第三讲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人口与经济发展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生育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二、就业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2、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证3、关于就业的理论与政策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1、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3、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第四讲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一、刘易斯模型二、拉尼斯—费模型三、乔银森模型四、托达罗模型第五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3、技术进步、创新与社会发展二、技术选择1、技术的经济学视角分类2、技术选择的标准3、“中间技术”与“适用技术”第六讲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含义、模式、阶段2、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工业化与经济结构优化4、工业化发展战略二、工业化与城市化1、关系2、城市化的最优规模界定3、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第二章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章传统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2336703ba1aa8114431d9f3.png)
将(2.1)和(2.2)式合并,消去K / N , 则有:
k sy (n )k
该表达式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这一关系式表明, 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 + δ)k 项。 (n + 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 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 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 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 + δ)k 的人均 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 + δ)k的部分则 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第一,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也导致 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因 为增加人均资本的惟一途径是资本存量 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 的更快增长。 第二,由于C点和C’点都是稳态,按照前 面关于稳态的分析,稳态中的产量增长 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看,随着 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 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即n。
K k AN
Y y AN
假定技术水平A以不变的速度g增长将上述 生产函数带入资本积累方程△k=sy-(n+δ)k 得到
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关键方程:(推导过程略)
k sy (n g )k
重要假设:技术进步是外生给定的,即假定以 一个固定比率g来增长。
在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稳态增长率 变量 稳态增长率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k) 0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产量( y) 0 总产出(K=AN●k)或总资本存量(Y=AN●y) n+g 人均产出(Y/N)或人均资本(K/N) g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b0b7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2.png)
第六节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起飞”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
1.生产性投资增长,投资应占国民收入10%以上;
2.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 3. 存在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制度框架。
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模型设想的经济中,产出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自然 资源、技术等四个变量,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 F(K, L, R,t)
其中Y为产量,K为现有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R为土地和自然
资源,t为时间,用以表示技术进步。
如果R不变,K和L增加ຫໍສະໝຸດ 时间在前进,则有Y V K W L Y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
由假设条件可知,经济中存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Y f (K, L) 等式两边同除以L,则有:
Y / L f (K / L, L / L) 令 Y / L y , K / L k ,上式可写成:
y f (k)
该式被称为集约化形式的生产函数。 再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知:
主义者”。 ➢ 尽管各个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论证问题时各有侧重,但他
们对不发展的性质和不发展的根源,却有比较一致观点。
小结
(1)新古典主义思路强调价格-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自由竞 争,反对国家干预,确认发展过程中社会阶层之间、穷国和 富国之间利益的一致性。
(2)结构主义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主 张国家干预和管理,否认经济发展中过程存在稳定、和谐的状 态。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特 别是制度的作用,认为制度变迁使经济体系成为不稳定的体系, 而且权力介入会导致市场机制无法正常运行,主张重视产权和 公共政策。 (4)激进主义强调穷国和富国之间不平等地位和利害冲突,主 张打破支配-依附的旧格局,倡导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和南南 合作。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PPT精选文档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bbd460cbcd126fff7050b65.png)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Harrod-Domar Model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的区分,反映了发展 经济思想的演就。在此基础上,西方经济学科 中的“发展经济学”(Developmet Economics) 和“增长经济学”(Growth Ecnomics)成为关 系密切但又相互独立的学科。后者以充分发达、 运转灵活的市场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专门研究 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和持续平衡增长 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这一模型被 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之中!
2019/3/19
8
评价
缺陷: 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 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 The invariable ratio of capital to output hypothesis is unreasonable, because it denies that the product :非价格模式 elements are replaceable. 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 It over-depends on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and ignores market adjustment.
第二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2019/3/19
1
学习要点
Key points
●哈罗德-多马模型 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索罗-斯旺模型Solow-Swan Growth Model ●剑桥增长模型 Cambridge Growth Model
2019/3/19
5
前提条件: 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 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 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 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简单地说明一个道理:GNP的增长率 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率共同决定的。GNP的增长 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Hale Waihona Puke 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哈多模型的应用
• 如果 • 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 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生1单位的产出) • 则g = 12%/3 = 4%
• g=s/k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3.该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G=s/k 增长率=储蓄率/ 资本-产出比例
4.表达式的含义为: 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或经济增长率; s表示一定储蓄倾向下的储蓄率(年储蓄); k表示资本-产出率,它表示1个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多少货币单
位资本的投入(这是平均数的概念),或每增加1个货币单位的 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这是增量的概念)。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高储蓄率的原因 林毅夫教授曾把中国的高储蓄归结为经济体制中有三方面
的剩余扭曲,包括金融上的“劫贫济富”、资源暴利和垄断暴利。 第一,政府、企业储蓄与居民储蓄缺乏替代性。 企业、政府的储蓄率在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中国整体储蓄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疑点和批评 第一,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假定上的(即凯
恩斯的I=S),在分析宏观经济时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这个模型是建立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上的。实际上,
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 第三,这个模型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这实际上暗含地假定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模式 (一)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模式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1.假设前提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 S = sY 。s 代表这个
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的
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2.模式的中心思想
一定量的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 资本-产出比等于ΔK / ΔY = K / Y = k。 • 折旧等于零,则当期投资 I 等于当期资本增加量ΔK;如此则有I / ΔY
= k,或I = k·ΔY。 • S = sY。 •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I = S 。 • 联立方程组,得到k·ΔY = sY • 即ΔY/Y = s/k
假如一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是7%,投资效益率是3(每 投资3元可以增加1元国民收入)。那么,按哈罗德-多马模式, 储蓄率应该(投资率)是多少? 答案:21% 。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5.评价 (1)肯定
在非常强调资本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 期,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普遍赞扬。不少人认为, 这个模式与其说适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如说更适合于发展中 国家,因为这个模式不仅消极地显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要害-资本的匮 乏阻碍了经济的增长,还积极地证明:只要有稳定的资本形成,就有 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 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掌握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 四种基本思路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 新增长理论,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历史统计分析,经济增长阶段 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尽管哈罗德-多马模式的最初动机是研究经济周期,但它 同时为构造发达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和发展中国家的计 划学派提供了基础。
哈罗德-多马模型应用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计划学派源于 下述三个主要的方法论原因:它的预测能力;它在统计应用 上的可修正性;它在理论形式上的可扩展性。
资本-劳动比例是不变的。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6.对中国的储蓄率的思考 2014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
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 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 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 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 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 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这意味着国民 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1)高储蓄率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促成了高投资,而高投资反转过来又 进一步做大了政府和企业的储蓄,于是乎国内家庭形成的购买 力会越来越无法消费掉投资形成的产能,这些产能只能销往国 外,变成顺差。周而复始,直至有一天外部需求垮了,这个循 环会彻底崩溃。 高储蓄——高投资意味着未来生产投资品的产能也在提高, 因此如果现在的储蓄率很高,那么未来的投资需求可能更高, 未来的储蓄率可能会更高。如果现在有一半人在为现在的消费 而工作,那么,明天可能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为了现在的消费 而工作。从这一层意义上,通过目前这种不断自我膨胀的高储 蓄——高经济增长方式总有一天是不能持续的,而一旦中断, 很多的其他问题如失业、公平等就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