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 安塞腰鼓 教学案例一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范文(精选6篇)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范文(精选6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1导入: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
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一、整体把握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2)说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3)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二、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2、仿句三、品读1、结尾句是含义2、文章美吗?美在哪里?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通过描写腰鼓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情感,表现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民间艺术形式可能了解不多,对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可能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
3.写作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用于展示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
2.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练习纸:准备写作练习纸,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安塞腰鼓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带反思)教学设想1、通过听、看、读三位一体,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2、注重朗读,通过朗读来领悟本文的主旨;3、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全面感悟课文字里行间洋溢出生命和力量的神韵;4、通过拓展延伸,提升学生思维素质。
案例描述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音乐吧。
(使用播放器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片断,时间为1分钟)师:这首歌好不好听?生:好听!婉转动人,情意绵绵。
师:说得好,这是我们江南民歌特有的风格。
现在又请大家来欣赏另外一支曲吧。
(使用音频播放器播放鼓舞《安塞腰鼓》片断,时间为1分钟)师:感觉又是怎么样?生:气势磅礴,很有震憾力!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想不想看看这样气吞山河的鼓舞场面呢?生:想!(教师使用视频播放鼓舞《安塞腰鼓》,时间为1分钟)师:听也听了,看也看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看看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又是怎样。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安塞腰鼓》。
二、朗读练习,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把握轻重读和语速,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读完课文后,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生1:本文意在歌颂阳刚之美。
生2:本文主要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生3:本文间在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师:三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都能从刚才所听、所见、所读中得到启发,真的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学生自由朗读,并在书中圈点勾画,很快又有学生举手)生4:我最喜欢第七段,因为这一段一连用了五个排比,读起来,气势昂扬,生命与力量合二为一。
师:说得很好,你能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吗?(生4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全班鼓掌)师:读得真好!同学们的掌声是给你最高的评价。
(同学们再次鼓掌)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谈一谈。
生5:我最喜欢第14——17自然段,这几段描写了安塞腰鼓演出的宠大规模,气势磅礴,气吞山河,震憾人心,充分表现出西北汉子的热情奔放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安塞腰鼓》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1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2.文化背景:分析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探讨其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投入,讨论热烈,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安塞腰鼓的模拟表演中。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塞腰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民间艺术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安塞腰鼓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这个案例展示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片断
在本次《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被课文中生动的描绘所吸引,同时也对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敬意。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堂上,我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情四溢。我发现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索、研究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文本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塞腰鼓》的文学内涵,感受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描绘和赞美。例如,课文中“铿锵有力”的鼓声、“戛然而止”的节奏,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腰鼓表演的壮观场面。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激昂的鼓点、豪迈的舞姿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与力量。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这个案例展示了安塞腰鼓在实际表演中的艺术魅力,以及它如何传递民族情感。
例:课文中“腰鼓如雷,震撼人心”这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文学手法?如何表达出腰鼓的震撼力?
b.词汇运用:学生在运用生词、成语时可能出现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例:如何正确运用“铿锵有力”这一成语?在什么场合下使用较为合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安塞腰鼓》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描绘展现安塞腰鼓的激情与力量,以及这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民族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安塞腰鼓》,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文本中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如对腰鼓的动作描写、声音描绘等。
(4)塞腰鼓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弘扬安塞腰鼓文化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意识到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加具体,以便让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可以问他们:“你们在影视作品或者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安塞腰鼓的表演?”这样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pdf)新人教版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分组讨论的环境,如设置讨论区、配备相应的桌椅等,同时确保教室内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正常运作。
1. 课文内容理解: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了解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和氛围。
2. 写作技巧: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对话来展现场景和人物性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学习了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力量。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学习《安塞腰鼓》来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以及如何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2. 课文内容解读:本节课将重点解读《安塞腰鼓》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表达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从中汲取文学素养。
3. 写作技巧指导: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描绘来展现场景,如何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等。
4. 课堂互动与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同时,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答案:示例:我们学校昨天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运动会。同学们穿着整齐的运动服,精神抖擞地站在操场上。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你追我赶,场面非常激烈。观众台上的同学们为他们加油助威,气氛热烈。最终,我们班获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大家都非常高兴和自豪。
4. 文化背景知识题: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主体:描述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和氛围。
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安塞腰鼓的相关文化。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体会其韵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安塞腰鼓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实践:(1)学生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体会其韵味。
(2)学生分组表演,模仿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舞蹈动作、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安塞腰鼓气壮山河的气势,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和恢宏的气势。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杭天琪的歌曲《黄土高坡》,放松心情的同时,创设情景,初步感受黄土高坡粗犷豪迈的风格,让学生的情感脉搏提前与课文同步。
一、导入语:这首歌因为散发着浓郁的陕北民歌风情,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在许多人的心中印上了特殊的“黄土高坡”情结。
其实厚重的黄土高原上还培植出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安塞腰鼓。
(板书课题)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的先睹为快呢?(播放视频:安塞腰鼓表演场面)教师顺势激情导入——这就是富有“东方神鼓”之称的安塞腰鼓,它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还很荣幸地出现在了祖国60周年庆典中。
它以恢弘的气势和铿锵的节奏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颤,使我们热血沸腾。
生在陕北,长在陕北的作家刘成章用饱蘸着浓墨重彩的笔为我们再现了他家乡安塞腰鼓的壮美!二、初读:感性感知。
过渡语:这样独具魅力的视觉盛宴,如何用更丰富的文字,全面的表现和传达出来?我们一起看看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是如何做到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读”的三点温馨提示:读得响亮;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选择最能读出“味”的部分文字,自主展示。
(学生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进一步启发:通过初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安塞腰鼓?用这是的安塞腰鼓句式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顺势引入下一环节。
三、再读:理清层次,抓出关键语,进一步整体感知。
过渡语:从字里行间大家都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力量,文中有一句话反复渲染、礼赞了安塞腰鼓的这种力量,强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你能迅速找出来吗?学生快速找出关键句。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2.学生能够把握故事中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给人类带来的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和理解《安塞腰鼓》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2.学生能够把握故事中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教师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指导学生学习。
2.学生在对考古学和历史文化的缺乏了解下,难以把握故事中人物和事情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制作幻灯片,展示汉朝的生活场面,特别是表演艺术和乐器。
2.以讲故事的形式诱导学生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
2.学习环节(1) 阅读理解1.课堂读法,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将文本分段,逐一理解。
2.教师可结合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2)语言分析1.在通过阅读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包括词语语境的差异和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2.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韩世忠和刘谠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文化背景。
(3) 考察验收1.设计问题,测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自主思考能力。
2.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3. 互动探究环节(1)学生互动1.学生自主组织讨论小组,探讨故事的渊源和文化背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学生可按照教师指引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各自向教师展示探究结果。
3.学生还能制作PPT、海报等多媒体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自主活动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
2.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4.归纳总结环节1.在课程结束前,教师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解决疑惑。
2024年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2024年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感受腰鼓的艺术魅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文学常识;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腰鼓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腰鼓的热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解读腰鼓的艺术魅力。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2. 主要内容:生字词:X、X、X腰鼓艺术特点:X、X、X3. 课后作业:X、X、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现场观看安塞腰鼓,你会感受到什么?请用文字描述。
答案: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X、X、X。
生字词解释:X、X、X。
描述现场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更多关于安塞腰鼓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艺术活动,亲身感受腰鼓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描述性题目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活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头表达或写作练习,如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述其他民间艺术,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课文内容,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地方特色词语,如“腰鼓”、“拧”、“蹦跶”等,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其意义。
-文本分析: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文化背景: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强调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情感体验:学生对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情感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
-语言表达:如何将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情感体验。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句子,如“鼓声像雷霆,动作如猛虎”,对比展示改写后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带来的表达效果。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腰鼓相关的文化或艺术问题。
2.实践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模拟腰鼓表演的一些基本动作,体验腰鼓表演的节奏和韵律。
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讲解,突破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6.创意写作,实践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7.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8.课后拓展,提高素养:推荐与安塞腰鼓相关的文化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热情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写作技巧指导: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丰富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3.写作技能:以课文为范本,学习并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采用“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是如何描绘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的?
八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通用11篇)
八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通用11篇)八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安塞腰鼓
教学案例一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
2.思维发散与提升: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舞蹈。
4.文化传承与理解:读懂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散文。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
2.情感与价值:感受并体味地方文化特色。
3.方法与评价:欣赏安塞腰鼓并体会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把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儿爱着我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啊!”同学们,你们到过大西北吗?你们见过黄河吗?你们去过黄土高原吗?你们欣赏过安塞腰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去陕北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二、说一说
(播放安塞腰鼓演出场面视频。
)
如此精彩的场面,没有解说怎么行?请同学们用课文第7段做解说词,声情并茂地将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解说给大家听。
三、品一品
怎么样?欣赏了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听了这激情洋溢的解说,你们是不是忍不住想大叫一声“好”呢?一个“好”字并不能完全概括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
“好一个________的
安塞腰鼓”,这个问题作者似乎也没有说明。
但我觉得一个高明的读者,不仅能由衷地赞叹一个“好”,还能说出好在哪里。
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来体味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过渡)首先想一想,作者欣赏了这样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表演后想到了什么?这些联想是什么样的情形?这样的联想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一)我游我联(观腰鼓欲有所想)
1.读7~13段,想一想在欣赏了安塞腰鼓表演后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联想的内容是些什么样的情形?
明确:“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傍晚时分,斜阳给飘扬的大旗镀上一层金色,在猎猎秋风中,千军万马整装待发。
这是一支能战胜任何顽敌的军队,有着锐不可当的力量。
)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电闪雷鸣象征着不可战胜的力量,能够摧枯拉朽般地战胜任何障碍。
)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一段艰苦的探寻后,终于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
)
3.什么能让冰冷的空气燥热呢?(热源)什么能让恬静的阳光飞溅呢?(活力)什么能让困倦的世界亢奋呢?(强有力的刺激)
综合起来讲,作者有一个结论:(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4.作者忍不住第一次喊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好一个能让人鼓起勇气去冲破那重山复水,去争取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前景的安塞腰鼓!)
(二)我游我品(听鼓音欲有所动)
1.读14~17段,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安塞腰鼓的鼓声的。
明确:作者除运用拟声词来描写鼓声外,还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
把山崖比作牛皮鼓面,把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说明鼓声不仅能从视觉上震撼我们,而且能从听觉上震撼我们,还能进一步刺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思想。
2.想一想,安塞腰鼓声对人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什么是“豪壮的抒情”?
(举个例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有什么区别?前者抒情是委婉、含蓄的,后者抒情是直接、豪壮的,“豪壮的抒情”的意义在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
什么是“严峻的思索”?
(也举个例子,“我忧郁,我惆怅,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走向何方呢?”“严峻的思索”的意义在于庄重而严肃。
)
3.作者联想到“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有什么含义?
提示:一个农民看着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会有什么感触?一个产妇忍受着生产前难以忍受的阵痛时会有什么感触?
明确:想到了将来的收成,想到了自己的后代,一切困难都可以忍受。
因为它象征着希望。
4.作者情不自禁地第二次喊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让人激情满怀、思绪飞扬、饱含希望、踌躇满志的安塞腰鼓!)
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教师在层层设诱,引导学生去感知、体味、理解文意。
让学生透过语言看见他们自己看不见的东西。
此阶段属于激悟阶段。
(三)我游我寻(赏鼓者欲有所思)
1.读18~22段,想一想这样惊心动魄的腰鼓表演,这样震耳欲聋的鼓声,是谁发出的。
2.为什么江南就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仅指现实的泥土吗?
大家学了历史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什么?(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什么?(摇篮)
江南精细,陕北粗糙,与江南比起来,陕北更原始。
原生态的东西使得我国的艺术表演有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原生态表演。
为什么?因为它富有生命力。
所以“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指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说明作者不仅要赞叹那安塞腰鼓,更要赞颂那璀璨的中华文明!
4.作者发自肺腑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厚积薄发的安塞腰鼓!)
评价:此阶段在于探究安塞腰鼓表演、鼓声背后的文化内涵,由人到土地,到历史,到
文化,较为抽象,但教师层层铺垫,巧借外力,让学生的理解顺利地达到应有的深度。
(过渡)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导游,做一回解说!
(四)我游我悟(品鼓味欲有所悟)
1.读23~27段,让我们大家来当一回导游,做一回解说!
2.请你发自肺腑地说一说你的感悟。
(好一个陶冶性情、磨砺意志、开阔心胸、净化灵魂的安塞腰鼓!好一个振奋精神、激发斗志、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安塞腰鼓!)
由作者即兴的感慨,到学生自己的内心情感的抒发,终于让学生完成了精神旅行,享受了文化风味。
(过渡)安塞腰鼓这么多的内涵,作者为什么不写出来呢?是作者太激动,忘了吗?你们不要急着回答我,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摇滚。
四、比一比
将安塞腰鼓与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摇滚比较。
比较方面:1.表演人员的境况。
2.所用乐器。
3.表演魅力的展现。
(外现还是内隐)
明确:安塞腰鼓的表演者是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农民,经典摇滚的表演者是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歌星。
安塞腰鼓来自贫瘠的黄土高原,经典摇滚来自繁华的都市。
安塞腰鼓乐器简陋,演奏技法简单;经典摇滚乐器精良,表演手法丰富。
安塞腰鼓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经典摇滚把内心的想法揭示给大家看。
五、课后作业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内容)
明确:文章先写了表演前的氛围,再描绘了腰鼓表演、鼓声,又写了打安塞腰鼓的人,继而写了产生安塞腰鼓的土地,最后探讨了安塞腰鼓的精神及文化内涵。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语言)
明确:本文长短句兼用,大量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句内的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甚至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快节奏的语言,更真实地再现了安塞腰鼓那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场面,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刺激了感官,还震撼了心灵,甚至触动思想与灵魂。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表演内容,开篇写表演之前的氛围,文末还要写表演之后的氛围?(结构的意义)
明确:作者先写表演之前的静,是为了与表演时的热闹场面形成对比,使安塞腰鼓的表
演更具震撼效果。
作者写表演之后的静,也是为了凸显安塞腰鼓的“闹”,同时也使读者从热闹中冷静下来,静静地思索自己的收获。
4.为什么写安塞腰鼓还要提到多水的江南?(文化内涵)
明确:文章中作者将黄土高原与江南对立起来写,不是有所褒贬,而是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灿烂、辉煌的文化,在这种厚重文化积淀中孕育出的精神,才能产生这样壮怀激烈的安塞腰鼓。
5.为什么安塞腰鼓能让山河痛快,能让想象力蓬勃呢?(思想与意义)
明确:因为它充满力量,因为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为它充满希望、预示新生,因为它文化底蕴深厚。
6.由安塞腰鼓除了能想到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舞外,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联想与视野) 明确:相反联想,安塞腰鼓与柔术,一阳刚,一妩媚,但同样充满力量。
同类联想,安塞腰鼓与铜梁火龙,同样激烈,充满阳刚之气,同样让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演前)激昂的腰鼓(表演中)⎩⎪⎨⎪⎧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表演后)生命的宣泄自由的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