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 (教师)
短篇文言文阅读加练习 附答案
滨湖寿春中学八年级语文短篇文言文集锦薛婧(一)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思考: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你有何启示?(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思考: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三)三人成虎【原文】庞恭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4]乎?”曰:“不信[5]。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6]信之。
”庞恭曰:“故市之无虎也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8]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8]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9]。
《赤壁赋》限时练及答案(一线教师版)
《赤壁赋》限时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40分)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乘)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斜着身子坐)应为:端正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D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C.何为其然也?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所思慕的人。
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
《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
4.下列对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沪)一篇文言文(一)7《刘晔》(学生、教师版)
(沪)一篇文言文(一)7《刘晔》(学生版)(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
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
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
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
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
”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
”暨曰:“晔可召质也。
”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
”于是帝谢之。
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
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
”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
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
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
”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
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不厌.其密()(2)信.矣()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A.有益B.渐渐C.更加D.增加(2)子诚直.臣()A.只是B.正义C.正直D.爽快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师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师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②出:超越,胜过。
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
④不:通“否”。
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B.吾从而师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D.作《师说》以贻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 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 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 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 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 条罪; 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 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 从而 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晏子春秋》 )
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
1.①它,代鸟。②他,代烛邹。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 这 是第三条罪。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 一会儿后退, 车轮压出的痕 迹都是笔直的; 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 东野稷的驾车技术, 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 再返回原地。 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 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 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颜阖说:'他的马 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
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
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
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
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
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
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
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
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
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
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
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
”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
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文言文阅读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惶惶欲去。
公日:“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
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
”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
此说,想又妄耳。
”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
公曰:“不必如此。
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帖,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自称,相当于“我”。
③课:功课,学业。
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非假手也_____ (2)客词穷_________ (3)秀才但有之_________正确答案:(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比去,问其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正确答案: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李台州传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___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教师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倒酒;老板、店家2.动作;语言;性子急、粗;执拗和豪爽;他借着酒劲打老虎3.为了说明自家酒好,客人喝三碗就醉,不能过冈,以此吸引顾客。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人物性格,这样人物形象猜真实。
1.本题考查词义。
运用联系上下文可知,筛酒后,武松喝了好几碗,筛酒就是倒酒、斟酒的意思;主人家就是这家酒家的主人,也就是老板、店家的意思。
2 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师版
2014年中考解决方案阅读理解& 文言文(二)本讲义共涉及3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1、第一部分—阅读讲堂,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复习的同时,配以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2、第二部分—对接中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经典题目,做到文言文学习的有的放矢。
3、第三部分—学案贴吧,给师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想贴就贴。
《桃花源记》一、作者及作品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的散文辞赋也很有特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陶诗具有平淡自然、语近旨远的特点。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二、古汉语常识(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要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古义:与世隔绝之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三)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舍:动词,丢下。
)屋舍.俨然。
(舍:名词,房屋。
)2.寻: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
)寻.病终。
(寻,副词,不久。
)3.乃:见渔人,乃.大惊。
(乃,副词,于是。
)乃.不知有汉。
(乃,副词,竟然。
)(四)词类活用阅读讲堂文言文(二)讲义设置1.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奇怪。
)2.欲穷.其林。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3.处处志.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4.才.通人。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五)文言句式1.省略句。
林尽(于)水源(省略介词“于”)(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
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试卷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试卷附解析教师版一、课内阅读(共4题;共43分)1.(12分)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分)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2)(1分)故事的主人公是。
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
(引用原文的话)(3)(2分)翻译画横线的句子(4)(1分)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女娲造人(5)(2分)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答案】(1)A;D;B;C(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4)B(5)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2/ 13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对古代神话成语的理解,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实际。
(5)解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①A;②D;③B;④C(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4)B(5)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
(沪)一篇文言文二《庐陵所居石室记》(学生教师版)
(沪)一篇文言文二《庐陵所居石室记》(学生教师版)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介绍《庐陵所居石室记》这篇文言文二文章的学生教师版本,以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文章摘要《庐陵所居石室记》是文言文二课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它描绘了作者在庐陵石室中的居住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观察与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
文章特点《庐陵所居石室记》具有以下特点:- 语言优美:文章运用了精炼而华丽的文言文风格,给人以饱满的美感。
- 描述生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事例,将读者带入他所居住的庐陵石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内容丰富:文章不仅叙述了作者在石室中的居住环境和感受,还融入了对庐陵地区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教师版本学生教师版本的《庐陵所居石室记》在保留原文魅力的同时,注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巧。
以下是学生教师版本的一些特点:- 注解和注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深层含义,学生教师版本添加了详细的注解和注释,对关键词汇、复杂句式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 练和答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教师版本提供了相关练题和答案,供学生进行自主练和检验。
- 辅助材料:除了文章本身,学生教师版本还提供了相关的辅助材料,如词表、翻译和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使用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庐陵所居石室记》学生教师版本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 学生可以积极阅读原文,并结合学生教师版本中的注解和注释进行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 学生还可以利用学生教师版本提供的练题进行巩固和检验,以提高自己对《庐陵所居石室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论《庐陵所居石室记》是一篇值得学生和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文言文二文章。
学生教师版本通过添加注解、提供练习和辅助材料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巧,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兴趣培养。
03《诫子书》(教师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诫子书》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文意梳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1)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4)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5)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7)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8)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0)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11)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主旨】《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课文探究1.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论述又是怎样展开的?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2011·广东湛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答案】1.(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2.C3.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4.①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环”:包围。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凭借”之意。
A前者表转折,后者承接。
B前者“……的原因”,后者“……的人”。
D前者助词,后者代词。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白日依山尽》太阳逐渐西沉,只见山峦上一片白云,如同白练一般。
整个山峦就像是被白绢包裹着。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了夕阳的美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夕阳的美景】篇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篇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杜甫】2.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离别时的场景】*(以下省略,共45篇)*篇五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教师版
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lí]水患,逋[b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kǎi)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zhào)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cí sì)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文胜的妻子和孩子因为贫困不能返乡,乡里决定用百亩公田奉养她.万历14年,皇帝下昭给有关部门,要他们为文胜做春秋祭奠,并赐谥shì号“惠烈”。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 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 而言。
(4分)参考答案:12.(4分)(1)疾病(2)计议,商量,谋划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15.(4分)治病治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___(2)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___________(4)安求其能千里安: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专题11 逸闻撷英类-【新课标拓展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模拟演练(教师版)
11 文言文阅读- 逸闻撷英类(一)芝麻《通鉴》吴人韦政,腹枵然①,好谈诗书,语常不继。
或嘲之曰:“此非出芝麻《通鉴》②上乎?”盖吴人好以芝麻点茶,市中卖者,以零残《通鉴》裹包。
一人频买芝麻,积至数页,而以零残语掉舌。
人问始末,辄穷曰:“我家芝麻《通鉴》上止此耳。
”(选自《古今谭概》)【注释】①枵(xiāo)然:原指空虚的样子,这里指没多少知识。
②《通鉴》:指《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吴人韦政,腹内没有多少学问,却喜欢谈论诗书,常常说着说着就接不上了。
有人嘲笑他说:“这不会是出自芝麻《通鉴》吧?”当地人喜欢用芝麻点茶,而集市中卖芝麻的人爱拿《通鉴》当包装纸。
有一人频繁买芝麻,(包装芝麻的《通鉴》)积累到几页后,就拿这三言两语来卖弄。
(如果遇到)有人深究,(那人)就陷入语塞难继的困境(,他就会)说:“我家芝麻《通鉴》上只有这些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语常不继.:接续(2)或.嘲之曰:有人(3)盖吴人好.以芝麻点茶:喜欢(4)我家芝麻《通鉴》上止.此耳:只、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嘲之曰:“此非出芝麻《通鉴》上乎?”有人嘲笑他说:“这不会是出自芝麻《通鉴》吧?”(2)一人频买芝麻,积至数页,而以零残语掉舌。
有一人频繁买芝麻,(包装芝麻的《通鉴》)积累到几页后,就拿这三言两语来卖弄。
3.选文“吴人韦政”有何可笑的行为?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腹枵然,好谈诗书,语常不继。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答:任何人在学问面前都要踏踏实实,学而不厌,不能骄傲自满。
知识是无穷尽的,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取,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钻研,并不是投机取巧、道听途说就能有所成就的。
(二)用人不疑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④。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和答案(一)《书林纪事》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1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2【阅读训练】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九)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一0)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
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4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五)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